治疗糜烂型脚气的方法有哪些呢
治疗糜烂型脚气的方法有哪些呢
治疗脚气的好方法
脚气有四种类型:水疱型、浸渍糜烂型、鳞屑角化型和混合型。
其中水疱型脚气多见于脚底两侧也可能分布在整个脚部,如果将水疱挤破,疱中的黄水一旦流到脚的其他部位,就会引起交叉感染,使脚气变得更加严重;浸渍糜烂型脚气多见于脚缝间,一般呈小疙瘩形状,胖脚最易被这种脚气缠上;鳞屑角化型脚气多是指脚缝中有皮儿;而混合型脚气是前几种脚气的综合。
得了脚气怎么办
用药要对症,切不可乱用,比如说浸渍糜烂型脚气患者就应该选用粉剂类药物外敷,这类药吸湿能力强,可以明显缓解脚气症状;相反,对鳞屑角化型脚气则应该选用膏状类药物来外敷,一干一湿能更好地减轻痒痛。
如何预防脚气
平日穿鞋要穿皮质的透气性好的鞋,尽量不要穿革制鞋。如果鞋不透气,再加上在车里闷着,久之脚气就会出现。郑教授还提醒驾车人,洗脚要用温度适中的热水,加点洗脚液更好,用手轻轻地对脚部进行按摩,擦脚时一定要把脚缝擦干净,因为很多脚气是由脚缝不清爽引起的。
不要以为患了脚气就除不了根,其实人患脚气和患感冒在某种程度上很相似,即使治好,如果在生活中不多加注意,还是会复发。所以应对脚气,其根本在于对脚的精心呵护,才能减少脚病复发的几率。
如何治脚气
【简单版】:
通常说的脚气是足部真菌感染,不及时控制会波及其他部位,治疗以外用抗真菌药物为主,只要坚持使用,症状消失后继续使用一周维持通常可以治愈。同时需保持足部干燥、清洁,鞋子要透气性好。
【完全版】:
脚气(脚臭)是由于身体的小汗腺分泌旺盛,汗腺分泌物在细菌、霉菌分解下产生秽臭。出汗促使细菌容易繁殖,因此脚臭常与多汗症伴发。
自疗注意事项:
(1) 要注意清洁,保持皮肤干燥,保持脚部清洁,每天清洗数次,勤换袜子。
(2) 平时不宜穿运动鞋、旅游鞋等不透气的鞋子,以免造成脚汗过多,脚臭加剧。
(3) 积极消除诱发因素,如脚汗、脚癣等。
(4) 勿吃容易引发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葱、生蒜等。
(5) 情绪宜恬静,激昂容易诱发多汗,加重脚臭
(6) 本症以外治法为主。
脚气有哪些表现呢
脚气在医学上称之为足癣,脚气会有哪些症状?脚气有三种不同的表现症状,故按症状分为了糜烂型、水泡型和角质型三种,症状表现如下:
糜烂型脚气:表现为局部表皮角质层浸软发白。由于走动时不断摩擦表皮脱落,露出鲜红色糜烂面;严重者趾缝间、趾腹与足底交界处皮肤均可累及,瘙痒剧烈,多发于3.4.5趾缝间,常见于多汗者。多见于脚部多汗或经常穿透气性差的雨鞋、胶鞋的人。
水疱型脚气:好发于足缘部。初起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自觉奇痒,搔抓后常因继发感染而引起脚癣、丹毒、淋巴管炎等。水疱型脚气往往剧痒难忍,有时需将水疱抓破才能缓解。
角化型脚气:好发于足跟。由于真菌型脚气没治好,多种病菌复合感染成脚癣造成皮肤粗厚而干燥,角化脱屑、瘙痒,易发生皲裂。本型无水疱及化脓,病程缓慢,多年不愈。角化过度型脚气的特点为角质增厚、脱屑、干燥,累及整个为掌跖甚至向脚背蔓延,双脚对称发病。
真菌型脚气: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初起趾间潮湿,浸渍发白,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有奇痒,易继发感染。
浸渍糜烂型脚气:脚气的三种不同症状,浸渍糜烂型脚气主要表现为第三和第四趾间,也有波及全趾间皮肤,部分趾间皮肤皲裂,有时露出红色糜烂面,有臭味,可引起丹毒、癣菌病等合并症。趾间糜烂、角质层浸渍发白是浸渍糜烂型脚气最显著的特点。
通过以上对于脚气的讲解,我们可以了解到,其实脚气并不是那么单纯的,其还是会有很多种不同类型的,因此,对于疾病,我们不能想当然的进行判断及治疗。另外,专家提醒,脚气患者一定要用自己的洗脚盆,切勿乱用。
这样能治疗糜烂型脚气
西药治疗
可以用1∶8000高锰酸钾溶液(取其粉末用温水溶解至水呈浅粉红色,颜色不要太深,浓度太高反而会腐蚀皮肤)湿敷,然后外用油剂或粉剂,待皮肤干燥后改用霜剂或软膏。
中医治疗
(1)枯矾、黄柏、五倍子、乌贼骨,无论是在研究结束后备用,洒在皮肤表面洗脚。糜烂型脚气。
(2)苦参、白鲜皮、马齿苋、车前草各30克,苍术、黄柏各15克,每日煎洗1-2次。对水疱型脚气或有感染时使用有良好效果。
(3)白凤仙花30克,皂角30克,花椒15克,任选—种,放入半斤醋内,浸泡一天后,于每晚临睡前泡脚20分钟。连续治疗7天,对角化型脚气有良效。
(4)木瓜30克,甘草30克。将上药水煎取汁,侯温后足浴5—10分钟,每日2次,每天1剂,连续5—10天。
(5)藿香、玉竹、生大黄30克,明矾12克,食醋1000毫升。将灌溉,在密封浸泡一周的购买醋,渣,备用(浸泡过的每一天,摇了好几次),每天服用药物浸泡2 - 3次,每30 - 20分钟,连续使用五天。
得了脚气的症状会有什么
脚气的症状:脚气患者的脚趾缝常伴有水泡,流水等现象,脚气如不及时治疗,会殃及其它部位,有时也会因为脚痒被抓破水泡,继发细菌感染,引起手癣,严重时还会有并发症。
1、 糜烂型脚气:病灶主要在脚趾丫间,糜烂流水,奇痒,严重者露出嫩肉,甚至会引起淋巴感染而腿肿,糜烂型脚气占脚气患者的80%以上。
2、 水泡型脚气:病灶多在脚掌缘部,水泡鼓起,奇痒,刺穿流出水后即脱皮。严重者也会引起局部溃烂和淋巴感染。
3、 角质化脱皮型脚气:病灶多于脚掌缘和脚底部,干燥严重脱皮,痒,一般不会发生感染。
4、 脚汗脚臭型脚气:脚汗多,脚奇臭。
糜烂脚气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呢?
角化过度型脚气
治疗角化过度型脚气软膏效果好:这种脚气患者一般没有痒的感觉,夏天出现脱皮冬天出现裂口。这种脚气真菌在比较厚的角质层内,很难“消灭”,外用药可以用软膏药或霜剂。
水泡型脚气
治疗水泡型脚气药水不可用过量:水泡型脚气一般手脚都有水泡,很痒,一定不要挤破这些水泡,以免继发感染。医院的自制药水扬酸酊可以用,市面上的酊型和醑型水剂都可以用,但要注意每天1、2次,不要用多了,有的水泡型脚气患者觉得越用多好得越快,其实这些药含有酒精等成分,用多了会过敏脱皮,造成皮肤损害。
趾间糜烂型脚气
治疗趾间糜烂型脚气浸泡+软膏+足粉:糜烂型脚气脚趾之间浸泡腐烂的,皮肤发白。皮肤的表面保护层没有了,所以应用一些收敛的药物。用醋酸铅每晚浸泡,再搽上达克宁和孚琪,最后上足粉。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方法多能控制病情,如果加上口服药效果会更好,口服药在体内存留时间长,容易起作用,比如斯皮仁诺片剂和兰美抒片剂 ,但是这些药比较昂贵,一个星期要几百块钱。
脚气的种类有几种
浸渍糜烂型脚气:
浸渍糜烂型脚气有哪些症状?浸渍糜烂型脚气主要表现为第三和第四趾间,也有波及全趾间皮肤,部分趾间皮肤皲裂,有时露出红色糜烂面,有臭味,可引起丹毒、癣菌病等合并症。
趾间糜烂、角质层浸渍发白是浸渍糜烂型脚气最显著的特点,多见于脚部多汗或经常穿透气性差的雨鞋、胶鞋的人。
水疱型脚气:
水疱型脚气的症状为水疱壁不易被穿破,周围皮肤无红晕。如果不继发细菌感染,数天后疱液可自行吸收。水疱破裂后形成环状脱屑,皮损继续向四周扩大。如果继发细菌感染,则疱周出现红晕,疱液化脓变浑浊,疱壁溃破后局部出现糜烂或肿胀。
此时,如果用药不当炎症得不到及时控制,容易引起淋巴管炎等一些脚气的并发症。水疱型脚气往往剧痒难忍,有时需将水疱抓破才能缓解。
角化过度型脚气:
角化过度型脚气为脚跟、脚跖或脚缘皮肤粗厚、皮肤纹理增宽加深,易发生皲裂,可因皲裂致出血及疼痛。角化过度型脚气的特点为角质增厚、脱屑、干燥,累及整个为掌跖甚至向脚背蔓延,双脚对称发病。
糜烂型脚气不能吃什么
1、糜烂型脚气的饮食注意事项
忌发下食物:
南瓜:民间多视之为“发物”。明。李时珍就曾指出:“多食发糜烂型脚气。”《本草求真》亦云:“凡人素患糜烂型脚气,于此最属不宜。”清代食医王孟英也说:“……,糜烂型脚气痞闷,皆忌之。”
鸡蛋:根据清代食医王孟英的经验,糜烂型脚气患者忌吃鸡蛋。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明确告诫:鸡蛋“多食动风阻气,……糜烂型脚气皆不可食。”
鸭肉:根据前人经验,患有糜烂型脚气之人,不宜多吃鸭肉。如清代食医王孟英曾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多食滞气,滑肠,凡为阳虚脾弱,……痞胀糜烂型脚气,皆忌之。”《饮食须知》亦云:“鸭肉味甘性寒,滑中发冷气,患糜烂型脚气之人忌食之。”
甜瓜:根据古代医家经验,患有糜烂型脚气病者应当忌吃甜瓜。如《孙真人食忌》中早有记载:“患糜烂型脚气病人食甜瓜,其患永不除。”《随息居饮食谱》中也说:“凡虚寒多湿,……糜烂型脚气,皆忌食。”
荸荠:又称乌芋。性寒,味甘,但患有糜烂型脚气病人忌食之。如清代名医黄宫绣在《本草求真》中指出:“乌芋,盖以味甘性寒,力善下行,是以冷气勿食,食则令人每患糜烂型脚气。”
2、糜烂型脚气的其他注意事项
得了脚气以后,一般都会出现脚部出汗多,脚臭以及脚部瘙痒等方面的症状,如果脚部皮肤溃烂的话那就是糜烂型脚气。得了糜烂型脚气的朋友一定要及时的用药治疗,药物治疗期间也应该注意做好预防的工作,防止传染给别人。
在治疗糜烂性脚气方面,主要还是使用杀真菌的药物,以及去湿止痒的药物治疗,比如说达克宁,卡泊三醇软膏。高锰酸钾溶液,脚气粉,雷佛奴尔溶液,水杨酸软膏,硝酸米康唑乳膏,酮康唑乳膏等药物的治疗效果都特别的明显。
得了糜烂型脚气的患者在用药治疗期间也应该多注意个人的脚部清洁卫生,坚持每天晚上使用热水泡脚,同时也要注意单独使用鞋袜或者是擦脚布,洗脚盆等物品,避免交叉感染将脚气病传染给别人,注意做好护理工作。
糜烂型脚气的简介
糜烂型脚气是由皮肤癣菌(真菌或霉菌)所引起的。足部多汗潮湿或鞋袜不透气等都可诱发本病。在所有的脚气类型中糜烂型脚气是最为多见的一种,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初起趾间潮湿,浸渍发白,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或伴有裂口,有奇痒,易继发感染。此型足癣的致病菌尤喜在潮湿、温暖的环境里生长繁衍。因而当其长期寄生于伴有多汗的趾间时,易致表皮层皲裂,并因湿润浸渍而发白。常见于足多汗或经常穿透气性差的雨鞋、胶鞋的人,角质贮水过多而浸渍发白。
糜烂型脚气的高发人群和危害
糜烂型脚气的高发人群
1、动一动就出汗
天生脚汗多的人,因为脚长期处于潮湿的状态,最容易招来真菌,因此很容易就得脚气。
2、天生敏感体质
有过敏性鼻炎、皮肤过敏等等过敏体质,较容易因为抵抗力弱,让真菌有机可趁。
3、肥胖、爱吃肉
肥胖者身体脂肪含量多,更易出汗,趾间潮湿、浸渍而诱发糜烂型足癣。
4、糖尿病患者
因缺乏胰岛素而使营养物质代谢紊乱,皮肤抵抗力降低,并发皮肤真菌感染,易诱发糜烂型足癣。
5、免疫力低下
长期疲劳等原因导致身体免疫差,以至于身体抵抗真菌的能力减退,因而容易感染。
糜烂型脚气的危害
1、患念珠菌病,需要夫妻生活(男性有脚气的话会引起女性的妇科疾病)。
2、引发湿疹,足部皲裂和疼痛。
3、瘙痒易抓破娇嫩的皮肤引发感染。
4、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易传染给家人朋友尤其免疫力弱的宝宝。
治疗糜烂型脚气的注意事项
治疗糜烂型脚气的注意事项:
1、用药治疗的同时,对病人穿的鞋袜要进行消毒处理。可用日光曝晒或开水烫洗,最好用布块蘸10%福尔马林液塞入鞋中,装入塑料袋封存48小时,以达灭菌目的。
2、不另乱用药。脚气用药最关键的是应分类型进行连贯正规的治疗。有人用肤轻松等皮质类固醉药膏来治疗足癣,结果越治越扩展。有人将阿司匹林片压碎撒在糜烂的足趾问,结果形成一个溃疡,长期疼痛不愈。有很多人在皮肤形成红痒斑块时外用皮炎平软膏是一个误区,皮炎平软膏中有大量的激素成分,而这正好是真菌的营养剂,所以在肯定是癣的情况下搽皮炎平,只会越搽越厉害。
3、足癣发生继发感染时,局部出现急性炎症。就不能按一般足癣治疗,应该先处理继发感染。如有红肿,局部可外用硼酸水或咬喃西林液冷温敷可消炎消肿,必要时还要全身投用抗生素,并按照医生嘱咐适当休息.
4、用药要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破溃处不能用酊剂,皮肤变厚,裂口该用软膏。破烂出水时应该到医院,由医生按照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治疗。
听从医生的指导,积极的配合医生,同时要注意糜烂型脚气治疗的注意事项,脚气就会尽快得到恢复的。
脚气会与哪些症状混淆
根据脚气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脚气不难。但不典型手足癣常常容易和手足湿疹、掌跖脓疱病及汗疱疹等相混淆,应注意与脚气鉴别,真菌检查常有助于明确诊断。医学上通常将脚气分三型:糜烂型脚气、水疱型脚气、角化型脚气。
脚气分类1.糜烂型脚气:糜烂型脚气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糜烂型脚气初起趾间潮湿,浸渍发白或起小水疱,糜烂型脚气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糜烂型脚气有奇痒,糜烂型脚气易继发感染。
脚气分类2.水疱型脚气:水疱型脚气好发于足缘部。水疱型脚气初起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自觉奇痒,水疱型脚气搔抓后常因继发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脚气分类3.角化型脚气:角化型脚气好发于足跟。角化型脚气主要表现为皮肤粗厚而干燥,角化脱屑、瘙痒,易发生皲裂。角化型脚气无水疱及化脓,病程缓慢,多年不愈。
芦荟胶对脚气管用吗
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芦荟胶因其消炎、杀菌、镇痛、软化皮肤等多种功效,对于各类脚气都有一定辅助作用,如角化型脚气可软化皮肤,保护干裂伤口,糜烂型脚气可助糜烂皮肤恢复,水疱型脚气可助破损水疱收敛,避免感染。芦荟胶可很好的助于脚气的治疗。
中医治糜烂型脚气是怎么回事
治疗糜烂型脚气的中医偏方
在介绍糜烂型脚气的治疗方法前,先介绍一下糜烂型脚气的定义:糜烂型脚气,趾间皮肤浸渍发白,常因剧烈瘙痒抓挠摩擦后而引起表皮擦烂,露出潮红糜烂面,少量渗液,发出难闻的臭味。不加注意的话,可引起淋巴管炎及丹毒等继发感染,一般好侵犯第三、四趾间。
所以针对糜烂型脚气来说应尽早发现,尽早治疗。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小编收集整理出来的治疗糜烂型脚气的中药偏方。
一、三七治糜烂型脚气。使用过程:把三七,包括叶、茎、花,用凉水洗净后,捣烂成糊状,稍放点盐,涂敷患处,每次约20分钟,一天3次,连续3天,双脚就不痒了。
二、枯矾、黄柏、五倍子、乌贼骨,任选一种研末备用,洗净脚后撒于患处。
三、白鲜皮40克,苦参、黄柏、苍术各30克,防风20克,荆芥穗、枯矾各10克,蛇床子、地肤子、黄精、藿香各50克,葱白4枚。上药加水约3000毫升煮沸,待温时将双脚浸泡在温液中lO--15分钟,每日2次,一般用药4-5剂即可。
四、藿香,黄精、大黄、皂矾,米醋。将上药切碎置米醋中密封浸泡一周后;去渣,备用(浸泡时每天摇动数次)。使用时取药液 每天浸泡连续三五天。
五、葛根,白矾、千里光各等量。将上药烘干研末,密封包装,每次取粉剂1袋倒入盆中,加温水约1000~2000毫升,混匀足浴。
六、木瓜30克,甘草30克。将上药水煎取汁,侯温后足浴5--10分钟,每日2次,每天1剂,连续5--10天。
七、取麦饭石1000克,加开水2000克浸泡,每天用此水擦洗。
在治疗脚气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积极消除诱发因素,如脚汗、脚癣等。
二、要注意清洁,保持皮肤干燥,保持脚部清洁,每天清洗数次,勤换袜子。
三、平时不宜穿运动鞋、旅游鞋等不透气的鞋子,以免造成脚汗过多,脚臭加剧。
四、勿吃容易引发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葱、生蒜等。
五、 情绪宜恬静,激昂容易诱发多汗,加重脚臭。
中医治糜烂型脚气并不是空穴来风,它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人们的难题和困扰,更能给人们带来一些健康,其实脚气也是一种疾病,它是把人体内的所有病毒排放不出来时候就通过脚气的释放,是这种释放方式却不是很多人都喜欢,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寻找各种合理有效的方法能治疗脚气。
治疗糜烂型脚气的偏方
1、白萝卜去脚臭
白萝卜半个,切成薄片,放在锅内,然后加适量水,用旺火熬3分钟,再用文火熬5分钟,随后倒入盆中,待降温适度后,反复洗脚,连洗数次即可除去脚臭。
2、土霉素去脚臭
将土霉素研成末,涂在脚趾缝里,每次用量1--2片。
3、盐姜水除脚臭
水中放适量盐和数片姜,加热至沸,不烫时洗脚,并搓洗数分钟,不仅除脚臭,脚还感到轻松,可消除疲劳。
4、黄豆水治脚气
黄豆150克,水约1公斤,用小火约煮20分钟,待水温能洗脚时用来泡脚,可多泡会儿。治脚气效果极佳,脚不脱皮,而且皮肤滋润。一般连洗三四天即可见效。
5、无花果叶治脚气
取无花果叶数片,加水煮10分钟左右,待水温合适时,泡洗患足10分钟,每日2次,一般三五天即愈。
6、白醋治脚气
脚气病患者,可用棉球浸白醋涂患部,止痒又杀菌,有轻微脱皮,涂一次可半个月不犯,再犯再涂。
7、啤酒治脚气
把瓶装啤酒倒入盆中,不加水,双脚清洗后放入啤酒中浸泡20分钟再冲净。每周泡1、2次。
8、高锰酸钾水泡脚治脚气
用高锰酸钾水泡脚,每月泡一次,可不再复发。方法:用半盆温水放人两粒(小米粒大小)高锰酸钾,水成粉红色,双脚浸泡三五分钟即可。
9、韭菜治脚气
鲜韭莱250克洗净,切成碎末放在盆内,冲入开水。等冷却到能下脚时,泡脚半小时,水量应没过脚面,可同时用脚揉搓。一个星期后再洗一次,效果很好。
19、嫩柳叶治脚气
用一把嫩柳叶加水煎熬,而后洗脚。
11、APC治脚臭
将一两片APC碾成粉状,分别撒在两只鞋里,1-2天投一次即可,有独特疗效。
12、芦荟治脚气
夏天,用芦荟叶揉搓叶汁往脚上挤抹,自然风干,每次一只脚用一叶。
13、碱面治脚气
夏天脚出汗多,容易患脚气。晚上临睡觉前,用碱面一汤匙(即蒸馒头用的碱面),温水溶化后,将脚浸入碱水中泡洗30分钟左右,轻者两三次,重者四五次即好。
14、花椒盐水治脚气
花椒10克、盐20克,加入水中稍煮,待温度不致烫脚了,即可泡洗,每晚泡洗20分钟,连续泡洗一周即可痊愈。用过的花椒盐水,第二天经加温,可连续使用。已溃疡感染者慎用。
15、梨皮治脚气
把削下来的梨皮,直接往脚气处擦就可以了。
16、白糖可治脚气
脚用温水浸泡后洗净,取少许白糖在患脚气部位用手反复揉搓,搓后洗净,不洗也可以。每隔两三天一次,3次后一般轻微脚气患者可痊愈,此法尤其对趾间脚气疗效显著。
17、白矾治脚气
白矾研成细末,擦脚掌心10分钟3-4次脚以后不再出汗不臭。可保持七八个月。
18、米醋治脚气
米醋一斤,将醋倒入盆内,浸泡或浸洗,每日两次,每次约一小时,消炎杀菌,可治脚化,又简单,见效又快,轻者四天根治。
19、十大蒜治脚气
生大蒜头两只,去皮放入半斤醋内泡3天,再用大蒜头擦患处,每日3次。连用7-10日,有消炎和杀死细菌之特效。
治脚气的喷剂有哪些
脚气在临床上分为三种,包括分水疱型脚气、糜烂型脚气以及鳞屑角化型脚气。分水疱型脚气多发生在夏季,症状是趾间、足缘、足底出现米粒大小,深在性水疱,疏散或成群分布,庖壁较厚,内容清彻,不易破裂。数日后干燥脱屑,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疱,撕去庖壁,可见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剧烈瘙痒。糜烂型脚气表现为局部表皮角质层浸软发白。由于走动时不断摩擦表皮脱落,露出鲜红色糜烂面;厉害者趾缝间、趾腹与足底交界处皮肤均可累及,瘙痒剧烈,多发于3.4.5趾缝间。常见于多汉者。
鳞屑角化型脚气症状是足底、足缘、足跟部皮肤脚趾增厚、粗糙、脱屑,鳞屑成片状或小点状,反复脱落。冬季趾缝间皮肤发生裂隙,夏季产生水疱,有痛感。常因搔抓引起继发性感染,并发脓包疮、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丹毒、败血症等疾患。
治疗脚气,选药最基本的原则是对症下药。唯达宁、达克宁、狼毒等都是治疗脚气的药物,有药膏和喷雾两种。虽然喷雾治疗脚气比较方便,但是浸渍糜烂型的脚气不能用喷雾剂,所以要慎用或遵医嘱。患者要到正规医院的皮肤科先确诊,再按医生推荐的治疗方法科学治疗,以免误诊,延误治疗。
糜烂型脚气不能吃什么
忌发下食物:
南瓜:民间多视之为“发物”。明。李时珍就曾指出:“多食发糜烂型脚气。”《本草求真》亦云:“凡人素患糜烂型脚气,于此最属不宜。”清代食医王孟英也说:“……,糜烂型脚气痞闷,皆忌之。”
鸡蛋:根据清代食医王孟英的经验,糜烂型脚气患者忌吃鸡蛋。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明确告诫:鸡蛋“多食动风阻气,……糜烂型脚气皆不可食。”
鸭肉:根据前人经验,患有糜烂型脚气之人,不宜多吃鸭肉。如清代食医王孟英曾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多食滞气,滑肠,凡为阳虚脾弱,……痞胀糜烂型脚气,皆忌之。”《饮食须知》亦云:“鸭肉味甘性寒,滑中发冷气,患糜烂型脚气之人忌食之。”
甜瓜:根据古代医家经验,患有糜烂型脚气病者应当忌吃甜瓜。如《孙真人食忌》中早有记载:“患糜烂型脚气病人食甜瓜,其患永不除。”《随息居饮食谱》中也说:“凡虚寒多湿,……糜烂型脚气,皆忌食。”
荸荠:又称乌芋。性寒,味甘,但患有糜烂型脚气病人忌食之。如清代名医黄宫绣在《本草求真》中指出:“乌芋,盖以味甘性寒,力善下行,是以冷气勿食,食则令人每患糜烂型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