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不科学的喝牛奶习惯
四种不科学的喝牛奶习惯
一:牛奶与巧克力同食不科学
有些人喝牛奶时喜欢在其中加入巧克力,以去除牛奶中的怪昧。事实上,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而巧克力中含有草酸。两者如果同时进食,牛奶中的钙就会与巧克力中的草酸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草酸钙沉淀,从而极大地影响钙的吸收。长期下去,不但会引起缺钙而导致骨折,还容易造成腹泻、头发干枯、儿童生长发育缓慢及尿路结石等病症。
二:牛奶不宜与茶水同饮
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离子,而茶叶中则含有大量的鞣酸。二者同时饮用时,茶水中的鞣酸会与牛奶中钙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沉淀,从而影响的钙离子在胃肠中的吸收,不但降低了牛奶的营养价值,时间长了还可能引起结石。因此,喝牛奶时应避免饮茶。
总之,牛奶不宜与含鞣酸的食物如柿子等同食,但可以与香菇、芹菜、银耳等搭配食用,与芹菜、银耳同食对健康十分有益。
三:牛奶不宜与果汁同饮
有人喜欢把橘子汁等酸性饮料加入牛奶中一同饮用,这也是不合适的。因为牛奶中的蛋白质80%以上为酪蛋白,这些蛋白质在酸性环境下容易凝集成块而沉淀下来,既不利于消化,又影响其营养成分的吸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消化不良和腹泻。
四:牛奶与橘子同食于健康不利
有些人不注意科学饮食,经常刚喝完牛奶就吃橘子,这对健康是很不利的。
正常情况下,牛奶进入胃和十二指肠后,其中的蛋白质会与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结合,然后进入小肠。如果喝完牛奶立即吃橘子,牛奶中的蛋白质就会先与橘子中的果酸和维生素C相遇并发生凝固,不但影响牛奶的消化与吸收,还会引起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因此,在饮牛奶时及饮牛奶前后1小时的时间里都不宜吃橘子,也不宜吃其他酸性水果。
宝宝一直不爱喝奶粉怎么办才好
让宝宝多品味多款奶粉。一般情况下,小宝宝的胃口都不一样。对于奶粉的口味也有特殊的要求。很多小宝宝喜欢喝接近母乳的奶粉,也有很多小宝宝喜欢喝清淡一些的奶粉,也有一些小宝宝喜欢喝比较甜一些的奶粉。所以,尝试让小宝宝多品尝一些不同类型的奶粉。也许总有一款适合他。
试图添加一些辅食。小宝宝如果没有母乳和奶粉的喂养。基本上营养是需要更多辅食的给予。对于不爱喝奶粉的小宝宝来说。尝试给予多种奶粉的品尝后,让他喝上属于自己喜好的奶粉后,也可以试图给予一定量的辅食的补助。如果没有辅食的添加,孩子的营养肯定是不够的,比如:鸡蛋糕、米粉、白粥等都可以添加喂养。
用孩子喜好的方式喂奶。每个小宝宝的天性不同,受到后天因素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所以,特别 不一样的喜好也各有特点。比如:有的小宝宝喜欢用小勺子喝牛奶,有的小宝宝喜欢用吸管喝牛奶,有的小宝宝喜欢从母亲的口中喝奶。不管各种方式是否科学,在小宝宝不爱喝牛奶的期间,通过使用孩子喜好的方式喂奶,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增加母乳喂奶的机会。如果母乳充足,尽量多给予母乳喂奶的机会。毕竟母乳比较健康,同时能够让孩子体会亲子关系的微妙,安抚小宝宝的情绪,保证营养结构的均衡。当然,如果没有母乳或者母乳不充足,那么,必须考虑以上三点。
培养宝宝喝奶的好习惯。一般小宝宝如果养成了定时定量的喝奶习惯。那么,潜意识的就降低了孩子不喝奶的不良习惯。一般情况下,如果规律的喝奶,的确会提高喝奶的成功率。千万不要乱喂奶和不规律喂奶。导致孩子的胃口紊乱,生理性需求别打乱,喝奶感觉就逐渐淡化。所以,一定要培养宝宝喝奶的良好习惯,定时、定量。但不必拘泥于小节。
早餐空腹喝牛奶不正确
牛奶的营养成份很高,牛奶中的矿物质种类也非常丰富,除了我们所熟知的钙以外,磷、铁、锌、铜、锰、钼的含量都很多。那么牛奶早上空腹好吗?
牛奶有催眠镇静作用,早晨正是人们精力旺盛地学习和工作时间,喝牛奶后使人有昏昏欲睡的感觉,反而对学习和工作不利,所以最好不要在早晨空腹喝牛奶。
1、有些成年人有早晨喝牛奶的习惯,这种方法不科学,原因是经过一个晚上睡眠休息人的胃早已排空,已作好吃饭消化食物的准备,这时胃的排空也很快,而牛奶又是流质的乳汁,胃排出更快。
2、空腹喝牛奶,在胃中还未被充分消化吸收就被排入肠中造成了营养成分的损失。牛奶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的主要作用是构成人体新的组织,还对原有组织有修补作用。
春季减肥最快的方法 排毒减重
如果你的身体开始出现肚胀和便秘的情况,你一定要趁早进行一次“大扫除”。你可以试试多吃一些苹果,没有喝牛奶习惯的人也可以试试早上喝一杯冻鲜奶,同样也会起到排毒的作用。
孕妇喝什么牛奶好 孕妇什么时候喝牛奶好
整个孕期包括产后都建议孕妇保持喝牛奶习惯。于每日早餐和睡前一杯奶,吸收较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早上空腹不能喝牛奶,可以先吃一些面包或者蛋类之后再喝牛奶。
其次,下午四点左右也是喝牛奶的最佳时间。这时可以来杯酸奶,促进肠胃蠕动,预防孕期便秘。
四种坏习惯易染妇科病
盲目节食。随着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不仅催生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也随之出现了很多胖姑娘。有一种妇科病叫多囊多卵巢综合征,表现为肥胖、闭经、不育 等。肥胖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也大大增高。此外由于怕胖而过度节食的行为,同样会影响月经来潮,甚至经量稀少或闭经。
过分清洁。女性 的生殖系统有天然的屏障和自洁作用,具备与生俱来的防病抗病功能。例如阴道内呈弱酸环境,大量乳酸杆菌充当着“健康卫士”,抵抗外来病菌侵袭。盲目使用清 洗液冲洗阴道会破坏阴道内菌群平衡,引起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等,甚至会上行性感染导致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盆腔腹膜炎的发生。
忽视腹痛。“小腹坠痛、白带增多没关系;去医院那么麻烦等等再说吧”……这些想法是不可取的。痛经尤其是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多数是子宫肌腺症、子宫 内膜异位症等疾病造成的,需要按程度轻重给予不同方式的治疗。不是月经期,却出现下腹坠胀、腰骶酸痛并伴有白带增多,则极有可能是盆腔炎症,需在医生指导 下根据病情轻重进行相应治疗。而突然下腹痛则需警惕卵巢囊肿蒂扭转、黄体破裂,延误病情有可能危及生命。
放任性行为。人乳头状病毒 (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已经在医学界达成共识,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染途径,多性伴侣无疑使HPV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因此增加了宫颈癌的发病率。如果 过早开始性生活,因宫颈上皮发育尚未成熟,更容易因抗病能力差而得病。调查资料显示,多个婚外性伴侣比单一固定性伴侣者患宫颈癌的危险高2~3倍,而初次 性行为发生在18岁以前者宫颈病变的发病率要高出很多倍。
专家提醒,女性最好养成以下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平衡膳食,保持标准体重;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内裤每日更换;洁身自爱,健康性生活,25岁后每年做宫颈癌筛查;腹痛不适早就医、突然发作及时看急诊。
最不科学的10个喝水坏习惯
1、饮水机从不洗
桶装水和饮水机无论在家庭还是办公、公共场所都已非常普遍,你有没有想过,用的饮水机自从放在那儿就再也没“洗过澡”。饮水机看似让人喝上好品质的水,实则“二次污染”很严重。每当打开饮水机龙头时,听到“咕噜”的声音,桶里翻出一串气泡,这就是有空气进入,灰尘及微生物就会被带入。据国家环境卫生监测部门检测数据显示,桶装饮水机内的冷热水胆3个月不洗就会大量繁殖细菌,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所以,最好一月清洁一次,夏天两周清洁一次。办公室的饮水机因为使用频繁,更得勤加清洗。
2、爱喝瓶装水
携带方便、开盖能喝,在中国,瓶装水消费正在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董金狮却指出,瓶装水所使用的聚酯瓶往往含有可能导致人体慢性中毒的物质,尤其是当瓶子在高温环境中,或开启后没及时喝掉,有害物质会渗入水中,危害健康。因此,瓶装水一定不能受热或暴晒。“很多人喜欢在车里放一箱水,这是不对的。尤其夏天,后备箱温度非常高,容易让有害物质进入水中。”董金狮建议,最好的办法是买个质量好的水壶自己带水,安全又环保。
3、自来水一烧开就喝
国人喝白开水是种好习惯,但是你知道吗?水不能一烧开就喝。因为我们的自来水都经过氯化消毒,其中氯与水中残留的有机物结合,会产生卤代烃、氯仿等多种致癌化合物。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姜微波建议,烧水时,不妨采取三步走:首先将自来水接出来后先放置一会再烧;水快开时把壶盖打开;最后,水开后等3分钟再熄火,就能让水里的氯含量降至安全饮用标准,是真正的“开水”。
4、喝千滚水
“现在用电热水壶的家庭越来越多,很多人烧的水一次喝不完,过一会儿又重复烧开。这种千滚水最好别喝。”赵飞虹说,水烧开尽量当次喝完,别反复加热。很多人担忧饮水机中的水是不是千滚水,因材料限制,饮水机中水的最高温度一般为九十摄氏度左右,达不到沸腾的状态,不是千滚水。“但桶装水的最佳饮用时间是出厂后1—15天,一旦超过15天,水中的细菌过多,就不宜再饮用。”
5、每天喝不够6杯水
上班一族常常会因工作关系疏忽了喝水,长此下去,膀胱和肾都会受损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在温和气候条件下生活的、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建议每天最少饮水1200毫升,大约6杯的量。如果活动量大,出汗多,则相应增加喝水量,及时补水。有人会问,之前一直说每天喝水不少于2000毫升也就是8杯水,为什么现在只有1200毫升?其实,2000毫升是指人一天需要的水分总量,果蔬里含有大量水分,连主食、肉里都有,人体需要的水,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食物中。6杯是最低限的量,有些人则需要喝得更多。比如烦躁的人多喝水能舒缓心情,肥胖的人多喝水能保持体重,运动后、洗澡后也都要及时补充水分。
6、不渴不喝水
国内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七成人都是发觉渴了才喝水。殊不知当你感到口渴的时候,你的身体至少已经流失了1%的水分。喝水不是为了解渴,而是让其参与新陈代谢,被人体吸收,长时间缺水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同时,越不注意喝水,喝水的欲望就会越低,人就会变得越来越“干旱”。所以,不管渴不渴都要及时补水。外出时手里带上一瓶水,随时喝一口;办公室或家里多放上几个水杯,见缝插针,有机会就喝。
7、不按体质喝水、饮料代水
“白开水没味,还是喝饮料吧。”很多孩子每天可乐、果味饮料不离手,用饮料代水,无异于花钱买身病。“不但起不到给身体补水的作用,还会降低食欲,影响消化和吸收。”赵飞虹说。如果一定要喝有味儿的水,也要根据自身体质,适当改善。比如便秘的人可以喝点蜂蜜水或者果蔬汁,能够促进肠道蠕动;而胃寒的人要少喝性寒的绿茶、凉茶、果汁,多喝暖胃的红茶、姜糖水。
8、吃咸了不马上补水
吃太咸会导致高血压,也可导致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水肿等。如果吃咸了,首先要做的就是多喝水,最好是纯水和柠檬水,尽量不要喝含糖饮料和酸奶,因为过量的糖分也会加重口渴的感觉。淡豆浆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其中90%以上都是水分,而且还含有较多的钾,可以促进钠的排出,且口感比较清甜。
9、晨起不喝水,到老都后悔
早上起来的第一杯水是真正意义上的救命水,中老年人更应该注意。人体经过一夜代谢之后,身体的所有垃圾都需要洗刷一下。饮用一杯水可降低血液黏度,增加循环血容量。早晨这杯水最好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清澈的水,白开水、矿泉水皆可,能够降低人体血液黏稠度;第二种是柠檬水,柠檬酸能够提升早晨的食欲;第三种是淡盐水,它对便秘的人非常有益。
10、睡前不喝水
睡前不宜喝太多水,但可以稍微抿上两口,尤其是老人。当人熟睡时,由于体内水分丢失,造成血液中的水分减少,血液黏稠度会变高。临睡前适当喝点水,可以减少血液黏稠度,从而降低脑血栓风险。此外,在干燥的秋冬季节,水还可以滋润呼吸道,帮助人更好的入睡。
如何科学喝牛奶
一般人都认为应当早上喝牛奶,其实是一种误解。过去由于生产方式、保存条件等原因,牛奶在凌晨挤出后不能久放,只能在早上喝,使人们养成了早上喝牛奶的习惯。现代牛奶的生产方式和包装技术已有了科学的进步,市场上袋装和盒装的常温奶,一天24小时可以使你想喝就喝。同时,人类营养学的研究也证实,一天不同时间喝牛奶也有不同的作用。早餐时喝奶,会给一天的活动提供充分的营养保证;上午或下午喝牛奶,对于工作紧张的上班族,可以补充能量,调节身心,缓解压力;晚上喝牛奶,不但有利于睡眠,而且有利于对牛奶营养成分的吸收。
至于一个人一天喝多少牛奶为好,一般来说。成年人一天应喝400~500毫升,如果经济条件许可,最好喝750毫升左右。据悉,全世界人均喝牛奶最多的是荷兰人,每天可达1公斤以上,而荷兰男性平均身高一米八,这两者之间不无关系。
科学研究已经证实,晚上喝牛奶更有利于健康。因为人体的钙代谢有一个特殊的规律.即夜间尤其是午夜之际.血浆钙含量会出现一个“低谷”,于是机体便通过调节机制调运一部分骨骼中的钙来补充。这样,血浆中的钙虽然得到了稳定,骨骼中的钙却会减少。牛奶中的钙含量丰富,睡前喝牛奶可以补偿人体夜间对钙的需求。
牛奶中还含有两种过去人们未知的催眠物质,其中一种是能够促进睡眠的色氨酸,由于它的作用,人们往往只需要一杯牛奶便可安然入眠。另一种是具有类似麻醉镇静作用的天然吗啡样物质,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受到抑制。所以说,晚上喝牛奶有利于入睡。
此外,早上喝牛奶也不利于消化吸收。这是因为牛奶中的蛋白质需要经过胃和小肠的分解,形成氨基酸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早上空腹状态下喝牛奶,胃肠蠕动很快.牛奶中的营养物质来不及吸收便匆匆进入大肠,无疑是一种浪费。(涂梅花)
以下几条建议,有利于对牛奶营养的消化吸收。
1.牛奶不宜生喝,但也不宜久煮,加热见沸即可。因为牛奶在摄氏100度时开始焦化,分解成乳酸和甲酸,降低营养价值。久煮的牛奶颜色为褐色,脂香降低,蛋白质变性,出现沉淀.维生素损失。
2.牛奶煮开后稍凉再加糖。在高温环境下,牛奶中的赖氨酸和果糖形成果糖赖氨酸,对人体有害。糖属酸性,牛奶中的钙属碱性,两者结合使钙大量丢失,所以牛奶中最好不加糖。
3.不宜空腹喝牛奶。空腹时身体处于饥饿状态,胃肠蠕动快,能量需求急,牛奶中的蛋白质很快排泄到肠道被消耗掉,不利于消化吸收。喝牛奶同时应吃些主食。
4.不宜和酸性食物同食。酸性食物如柚子、杨梅、茭白、菠菜等,同食时易和牛奶中的蛋白质凝结成块,不宜消化吸收。
5.牛奶不宜放入冰箱冷藏室存放。冰冻会使牛奶中脂肪蛋白分离出干酪素,变得像水一样,味道很差。同时也不宜放在阳光下,会使维生素损失。宜放在荫凉处。(卫文)
牛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所含的糖、脂肪比例配合相当,易于为人体所消化吸收,特别适合于患有慢性病、营养不良和明显消瘦的老年人食用。但老年人消化功能低下,已发生消化不良,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老年人喝牛奶一次不要超过250毫升,可以多喝几次。喝牛奶的时间最好为早、午饭后1~2 小时,而且要少放糖或不放糖。
(2)为了使牛奶在胃肠道停留时间较长,与消化酶充分接触,在喝牛奶时一定要同时吃主食,必要时可吃些助消化的酶类药物。
(3)凡是做过腹部手术(胃肠、胆、阑尾、子宫等)的人应暂停喝牛奶,因为牛奶容易发酵而产酸、产气,影响手术刀口愈合。(谭明)
如前所述,应避免空腹喝牛奶、喝牛奶时不吃酸性食物等。同时最好不要喝高度加工的牛奶,因为牛奶经过多次加工后,减少或加入了某些物质,不一定适合于每个人。(卫文)
牛奶中含有一种乳糖,需要在肠道经过如乳糖酶的分解,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有的人肠道内乳糖酶较少,不能分解乳糖,乳糖就会在大肠里发酵,产生水、二氧化碳和乳酸。乳酸不易被人体消化,二氧化碳是气体,于是就会引起小肠胀气、腹痛、肠鸣、腹泻等症状。预防办法是:
(1)一次要少喝,每天多喝几次,这样坚持一年以后,肠道内乳糖酶的活性就可能提高,以后再喝就不会出问题了。
(2)采用牛奶和鸡蛋一起吃的办法。当牛奶加热时,把生鸡蛋加进去搅拌,半熟就吃。这种吃法无论在营养和消化方面都有相辅相成的作用
1.乳糖酶缺乏的人不能喝牛奶。牛奶中乳糖含量高,不能直接被人体吸收,必须在消化道乳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才能够被吸收。如果乳糖酶缺乏,食用牛奶后会引起腹痛、腹泻。
2.铅作业者不宜喝牛奶。牛奶中的乳糖能促使铅在人体内吸收和积蓄,加重或引起机体铅中毒。
3.缺铁性贫血患者服用铁剂药物后,如喝牛奶,牛奶中的钙质和磷酸盐会妨碍铁剂的吸收。
4.某些消化道疾病患者不能喝牛奶,牛奶能促进胃酸分泌,从而加重和诱发消化道疾病。因此,患溃疡性结肠炎、返流性食管炎、胆囊炎、胰腺炎及施行全胃切除手术后的病人,最好不喝牛奶。(卫文)
要弄清这一问题,首先得了解一个名词——均质。我们在喝牛奶时,如果留心一下包装,就会发现产品介绍中一般印有“均质”两个字。均质是在牛奶加工中脂肪球进一步粉碎,使脂肪充分溶解到蛋白质中,从而防止脂肪吸附在袋、盖、盒上。均质牛奶较之不均质牛奶有两大优点:一是这种经过细加工把脂肪球打碎的牛奶,有利于人体吸收,能够更有效的促进消化;二是被打碎的脂肪球溶于奶中发出脂肪香,使奶味更加浓郁醇厚。
经过检测、灭菌和均质过的牛奶,看起来比较稀.但其营养价值实际上一点也不比看起来似乎黏稠的牛奶低。那些袋上、盒上、盖上附有黄油的牛奶,是因为脂肪量大,一定时间后,脂肪就会上浮,形成油脂。这样的牛奶难以被人体充分吸收,常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有的牛奶生产厂家常利用人们对此的误解,在牛奶中添加增稠剂,以此蒙骗消费者。因此,专家建议消费者在选择牛奶时,千万不要以表面的稀稠作为判断牛奶质量优劣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