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薹的菜系品种
菜薹的菜系品种
菜薹俗称“菜尖”或“菜心”,由于质嫩、味美,故为广大市民所喜爱。上海地区菜薹品种多,供应期也长,下面介绍冬季栽培品种:
“腊菜薹”,10月上旬播种育苗,11月上中旬定植,行距13—14cm,株距5—6cm,2月份可分2—3次采收,薹嫩而细,味美,但产量不高。
“一刀齐早菜薹”,播种和定植同腊菜薹,较耐寒和晚熟,2月底左右一次采收。
“晚菜薹”,10月中旬播种,11月中下旬定植,薹粗,成熟迟,3月中下旬分二次采收,产量较高。
“油菜薹”,10月下旬播种,11月底—12月中旬定植,行距20cm左右,株距10—12cm,3月底至4月上旬作一次采收,产量与“晚菜薹”相近。
其他如“冬常菜”、“二月、三月慢”青菜也可密植采收菜薹。
菜心的生长习性
生长条件
菜心喜温和气候,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导致菜薹纤细,产量低,质量差。
菜心生长发育的适温为15~25℃。不同生长期对温度的要求不同,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适温为25~30℃;叶片生长期需要的温度稍低,适温为15~20℃,15℃以下生长缓慢,30℃以上生长较困难。菜薹形成期适温为15~20℃,在昼温为20℃,夜温为15℃时,菜薹发育良好,约20~30天可形成质量好、产量高的菜薹;在20~25℃时,菜薹发育较快,只需10~15天便可收获,但菜薹细小,质量不佳。在25℃以上发育的菜薹质量更差。
日照条件
菜心属长日照植物,但多数品种对光周期要求不严格,但充足阳光会有利于生长发育。在肥沃疏松的壤土上生长良好。花芽分化和菜薹生长快慢主要受温度影响。
白菜的产地及品种
白菜原产于中国北方,引种南方,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十九世纪传入日本、欧美各国。白菜种类很多,北方的大白菜有山东胶州大白菜、北京 青白、天津 绿、东北 大矮白菜、山西 阳城的大毛边等。南方的大白菜是北方引种的,其品种有乌金白、蚕白菜、鸡冠白、雪里青等,都是优良品种。白菜含有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钙、磷等矿物质以及大量粗纤维,用于炖、炒、熘、拌以及做馅、配菜都可以。特别是白菜含较多维生素,与肉类同食,既可增添肉的鲜美味,又可减少肉中的亚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类物质,减少亚硝酸胺 的产生。正如俗语说的:“肉中就数猪肉美,菜里唯有白菜鲜。”白菜除供熟食之外,还可以加工为菜干或制成腌制品,例如河北的“京冬菜”就是用白菜制作的名闻全国的地方特产。
高桩型白菜
白菜根为浅根系,主根粗大,侧根发达,水平分布。叶片有毛或无毛,着生于短缩茎上成莲座状。除薹用和分蘖类型外,腋芽不发达。总状花序,花淡黄至黄色。长角果。栽培的白菜分别属于芸薹的 2 个亚种:结球白菜根据叶球抱合程度,分为散叶变种、半结球变种、花心变种和结球变种;不结球白菜分为普通白菜、塌菜 、菜薹、薹菜和分蘖白菜5个变种。
常州“乌塌菜”
各种类型的白菜都要求温和气候。但结球白菜和不结球白菜所需的适温和栽培条件有所不同。适宜于保肥保水力强的砂壤土、壤土和粘壤土,土壤以pH6.5~7 为宜。白菜病害以病毒病、 霜霉病和软腐病为害严重;此外有干烧心病、白斑病、黑斑病、黑腐病、炭疽病、菌核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 、菜青虫 、小菜蛾 、小地老虎 等。结球白菜在中国由于产量高且适于长期贮藏,是冬季和早春的主要蔬菜.
白菜薹品种特性
白菜苔是小白菜在春季时节从菜芯里抽出的苔,掐苔的尖部食用。菜薹的色泽翠绿,鲜嫩可口,功效和大白菜相同,春季养生必吃多吃各种绿色蔬菜。是秋冬期间的重要蔬菜品种之一,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尤其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面积较大。白菜苔属十字花科,一般秋季播种,初冬上市,以嫩苔供食。
生产上的主栽品种有:
早苔30。这是极早熟的白菜苔品种,且抽苔力极强,产量很高。播种后30天即可采苔上市,单株侧苔10根以上,叶片深绿色,苔梗白色稍绿,商品性强,适合全国各地消费,抗病丰产,一般亩产量2500公斤左右。
早苔40。这是食味最纯正、最柔软的品种。播种后40天左右上市,叶片浅绿色,苔杆洁白,粗壮,商品性好,抗病丰产,一般亩产2000公斤左右。
早苔50。这是中晚熟的白菜苔品种。播种后50-55天上市,叶片深绿色,苔杆洁白,抗病性强,产量高,一般亩产2000公斤左右。
黄苔30。这是极早熟的白菜苔品种。播种后25-30天上市,叶片黄绿色,柔嫩,苔杆洁白,生长势弱,抗病性中等,亩产1500公斤左右。
紫菜薹是什么
紫菜薹,别名红菜薹、红油菜薹,它与广东菜心是属于同一变种,为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的变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是原产我国的特产蔬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以湖北武昌和四川省的成都栽培最为著名。
紫菜薹色紫红、花金黄,是武汉地区的特产。据史籍记载,红菜苔在唐代是著名的蔬菜,历来是湖北地方向皇帝进贡的土特产,曾被封为“金殿玉菜”,与武昌鱼齐名。
紫菜薹营养分析:
紫菜薹营养丰富,含有钙、磷、铁、胡萝卜素、抗坏血酸等成分,多种维生素比大白菜、小白菜都高。且色泽艳丽,质地脆嫩,为佐餐之佳品。
菜苔的菜系品种
菜苔俗称“菜尖”或“菜心”,由于质嫩、味美,故为广大市民所喜爱。上海地区菜苔品种多,供应期也长,下面介绍冬季栽培品种:
“腊菜苔”,10月上旬播种育苗,11月上中旬定植,行距13—14cm,株距5—6cm,2月份可分2—3次采收,苔嫩而细,味美,但产量不高。
“一刀齐早菜苔”,播种和定植同腊菜苔,较 耐寒和晚熟,2月底左右一次采收。
“晚菜苔”,10月中旬播种,11月中下旬定植,苔粗,成熟迟,3月中下旬分二次采收,产量较高。
“油菜苔”,10月下旬播种,11月底—12月中旬定植,行距20cm左右,株距10—12cm,3月底至4月上旬作一次采收,产量与“晚菜苔”相近。
其他如“冬常菜”、“二月、三月慢”青菜也可密植采收菜苔。
紫菜薹简介
紫菜薹,别名红菜薹、红菜、红油菜薹,它与广东菜心是属于同一变种,为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的变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是原产中国的特产蔬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以湖北武昌和四川省的成都栽培最为著名。
(1) 根系根系较浅,主根不发达,须根多,再生力强,育苗移栽成活率高。
(2)茎营养生长期短缩,能发生很多基叶和腋芽。苗期经低温春化后,在适温为15~25℃和良好的光照、充足的矿质营养下抽生花薹(即为食用器官)。腋芽可萌发侧花薹,菜薹形成期约需40~60天。
(3)叶茎基部长出的叶椭圆形至卵型,绿色或紫绿色,叶缘波状,基部深裂或有少数裂片,叶脉较突,紫红色,叶柄长,紫红色。花薹的叶片较细小,倒卵形或近披针形,基部抱茎而生。叶片生长适温20~25℃。
(4)花完全花,花冠黄色,总状花序。 (5)果实长角果,内含多数种子。种子近圆形,紫褐至黑褐色,千粒重1.5~1.9克。发芽力可保持3~4年,发芽适温为25~30℃,约需5~7天。
菜心的形态特征
菜心为十字花科[1] 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中
菜心 以花薹为产品的变种。
根系特征
浅根系,须根多,再生能力较强。
茎部特征
抽薹前短缩,绿色。抽生的花薹圆形,黄绿或绿色。
叶状特征
宽卵圆形或椭圆形,绿色或黄绿色,叶缘波状,基部具有裂片或无,或叶翼延伸,叶脉明显。叶柄狭长,有浅沟,横切面为半月形,浅绿色。花茎上的叶片较小,卵形或披针形,下部的叶柄短,上部无叶柄。
花
总状花序,完全花,具分枝。花冠黄色,十字形。雄蕊为四强雄蕊,雌蕊为合生雌蕊。上位子房,侧膜胎座。
果
长角果,两室,成熟时黄褐色。种子近圆形,褐色或黑褐色,细小,千粒重1.3~1.7克。
白菜苔的食疗价值
食疗价值
白菜薹菜心品质柔嫩,风味可口,营养丰富。菜心可炒食。煮汤及加工出口。主要出口港、澳及欧美等地。按生长期长短和对栽培季节的适应性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等类型。
食用白菜薹的日常注意事项
白菜薹对哪些病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胆石症,脂肪肝,肝硬化,胰腺炎,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皮肤性病
哪些人群适宜食用白菜薹?
母婴,儿童青少年,老人,职业人群,更年期妇女
哪些体质的人适宜吃白菜薹?
健康体质平和质,气虚体质,湿热体质,痰湿体质,特禀体质,阴虚体质
哪些疾病的患者不适宜食用白菜薹?
胃炎,痢疾,肠炎,消化性溃疡
哪些人群不适宜食用白菜薹?
久病体虚人群
哪些体质的人不适宜食用白菜薹?
气郁体质,阳虚体质
食用禁忌
1、忌食隔夜的熟白菜和未腌透的大白菜
2、腹泻者尽量忌食大白菜
3、气虚胃寒的人忌多吃。
4、切大白菜时,宜顺丝切,这样大白菜不易熟。
菜薹的种植方法
播种时间:
一般7月至9月下旬播种,最佳播期为8月下旬处暑前后播种。播期提早,育苗困难,定植后死株多,产量低,辣苔或有苦味;播期推迟,死苗少,但过迟又会缩短采收期,使采收的次数减少,影响产量。。
苗期管理:
苗床深翻平整,每㎡苗床播种1-2g。为防治苗期病害,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g拌细土50kg左右,1/3垫底,以2/3药土盖种。出苗前保持土壤潮湿,出苗后遇高温干旱天气,宜在每天傍晚浇水,注意防蚜虫、黄曲条跳甲和小菜蛾等。极早熟品种的苗龄为20-24天,超过24天可能会发生苗床中抽苔或定植后未长莲座叶就抽苔,中熟品种苗龄25天为好,不栽满月苗。只有晚熟品种可以栽满月苗。
精细整地,施足基肥:
栽红菜苔的地块最迟也应在定植前10天整好,以便多炕晒。一般耕耙两遍,一般耕一次晒几天后,再耕耙一次,一般宜采用埂种沟灌,即按1-1.2米(包沟)开沟作畦,一畦两行,早熟品种的畦可窄一些。定植前施足底肥,每667㎡施2500公斤优质农家肥或100公斤复合肥。
定植:
定植前一天将苗床浇透水,以便于取苗。定植时取苗能带土最好,不能带也尽量少伤根,随取随栽。幼苗不宜栽得过深,防止将苗盖住,随栽随浇水。栽完一块田最好灌一次透水,但只可浸灌,不可漫灌。极早熟品种窄行35-40cm,早中熟品种窄行40cm,株距30-35cm。如遇到定植前后有早苔现象,可将主苔摘除,适当追施氮肥,结合灌水提苗施尿素15kg/667㎡。
肥水管理:
整个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发现叶片萎焉及时浇水。全生育期追肥4-5次,667㎡用尿素5-10kg,封行前追第二次,667㎡用氯化钾加尿素10kg,侧苔、孙苔采收时各追一次。
注意:不提倡蔬菜上施用碳胺。肥水与菜薹形成有密切关系。植株现蕾前后均需充足的肥水,以足够的营养体保证菜薹的形成,尤其是早熟品种更需要保证前期肥水的供给。对矿物质营养的吸收以氮最多,钾其次,磷最少。氮、磷、钾的比例为5:3:1。菜薹属长日照植物,但多数品种对光照长短要求不严格,花芽分化和花薹的生长速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顶花生长长达50-58天。
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霜霉病、软腐病、病毒病、黑斑病、根肿病等,根肿病应注意炕地、轮作。虫害主要有黄曲条跳甲、蚜虫、菜螟、小菜蛾等,应注意观察,发现病虫及时防治。
霜霉病:主要发生在莲座叶生长期,用25%甲霜灵500倍液或58%金雷多米尔600倍液喷雾。
软腐病:多源于采收后的植株伤口感染处,一般高温期发病严重,随着温度的降低,病害减轻。采苔后用泥巴涂抹伤口防感染。采收后也可用200mg/L农用链霉素或50%DT300倍液或77%可杀得500倍液或15%代森锰锌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
病毒病:用25%病毒A250倍液或83增抗剂300倍液喷雾防治,结合喷施叶面肥钾宝或磷酸二氢钾液。
采收:
当菜苔长到35-40cm,2-3朵花开,少量花蕾发黄时即可采收。一般于10月上旬开始采收,前期每周采收两次,后期气温低每周采收一次,采收宜在下午进行,以减少机械损伤。
菜心的生长习性
生长条件
菜心喜温和气候,适应性广,对光周期要求不严格,周年可栽培,适于有机质丰富、排灌方便的砂壤土或壤土栽培。 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导致菜薹纤细,产量低,质量差。
菜心生长发育的适温为15~25℃。不同生长期对温度的要求不同,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适温为25~30℃;叶片生长期需要的温度稍低,适温为15~20℃,15℃以下生长缓慢,30℃以上生长较困难。菜薹形成期适温为15~20℃,在昼温为20℃,夜温为15℃时,菜薹发育良好,约20~30天可形成质量好、产量高的菜薹;在20~25℃时,菜薹发育较快,只需10~15天便可收获,但菜薹细小,质量不佳。在25℃以上发育的菜薹质量更差。
日照条件
菜心属长日照植物,但多数品种对光周期要求不严格,但充足阳光会有利于生长发育。在肥沃疏松的壤土上生长良好。花芽分化和菜薹生长快慢主要受温度影响。
紫菜薹的价格
紫菜薹以柔软的花薹供食,品质脆嫩、营养丰富,仅就维生素C而言,比大白菜、小白菜、塌菜等都高。紫菜薹的食用方法很多,无论是素炒、荤爆,或用开水烫后做凉拌菜,风味皆鲜美,在主产区也被视作珍品,尤其春节期间,以紫菜薹炒腊肉,或炒香肠招待宾客,或以鲜紫菜薹馈赠亲友,销往各地。现北京冬季市场所销售的紫菜薹,大都从武汉运来,但经远途运输后,菜薹变糠心老化,多纤维,失去了原有的优良品质。为满足北京市民对鲜菜的需求,北京郊区应当发展紫菜薹的生产。
同时,由于紫菜薹适于在冷凉的气候生长发育,在武汉生产的只作秋冬栽培,供应期从10月至来年3月,在北京早秋及春季气温较武汉低,使用适当的品种可以提早及延后播种栽培,冬季虽不能在露地越冬,但可利用改良阳畦或日光温室栽培,延长供应期,而且因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植物营养的积累,风味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