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消瘦型的原因
全身消瘦型的原因
一、体质性消瘦
二、神经一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所致消瘦
(一)下丘脑综合征。
(二)垂体功能减退症。
1.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Simmonds病及Sheehan综合征)。
2.尿崩症性消瘦。、
(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四)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Addison病)
(五)糖尿病。
(六)嗜铬细胞瘤。
三、恶性肿瘤
四、慢性感染、
1.结核病。
2.慢性化脓性感染。
3.血吸虫病。
4.寄生虫病。
5.艾滋病。
五、消化道疾病
1.口腔及咽部疾病。
2.慢性胃肠疾病。
3.慢性肝胆疾病。
4.慢性胰腺疾病。
六、精神性厌食(神经性厌食)。
七、重度创伤与烧伤所致的消瘦。
八、药物所致消瘦。
孕妇体重如何增长才合理
Q:孕妈咪的体重直接关系到整个分娩过程的顺利与否,以及分娩后妈妈和宝宝的健康
。在整个怀孕期间,孕妈咪增重最好在多少千克左右?
A.约12kg
B.约20kg
正确答案:A
告诉你为什么:
1.BMI计算公式
根据孕前体重的不同,增加的体重量也会有所不同。一般用计算BMI的方法来判断。
BMI的计算公式为:BMI=体重∕身高?2;(体重单位:千克;身高单位:米)
BMI指数与体重的关系 18.5以下18.5~23.923.9以上偏瘦型标准型偏胖型原本属于偏瘦型的人,需要注意体重可能无法顺利地增长,要特别关注饮食结构的均衡,防止营养不良。对于体型标准的孕妈咪来说,只要平常注意不要让体重急剧增长,并做一点适度的运动,体重一般不都不会有太大问题。原来是偏胖型的孕妈咪,为了不产生妊娠高血压疾病,必须进行更加严格的体重管理。
整个怀孕期间,偏瘦型孕妈咪体重增加的目标为12~15kg;
标准体重的孕妈咪体重增加的目标为12kg;
偏胖型孕妈咪体重增加的目标为7~10kg。
2.孕期各阶段增重建议
怀孕头3个月:体重每月增加1~1.5kg,占全孕期增重的8~20%;
16~27周为加速期:体重每周0.25~0.35kg,增加不宜超过2kg,而且一周不要超过0.5kg;
28~36周为最大加速期:每周增长200g;
37周以后为减缓期:每周增长70g,体重增长速度开始逐渐放慢。
全身消瘦型应该如何预防
每日蛋白质需求量为每磅体重一克半至二公克,约占总热量30%。每日碳水化合物之需求比例约为总热量之50%以上。每日脂肪摄取量约为总热量20%。每日应摄取至少二公升以上的饮水。每日应补充优质维他命及矿物质。每日应进餐五至七次,每餐间隔约3小时,以少量多餐为原则。
全身消瘦型如何诊断
一、体质性消消瘦:为非进行性,常有家族史,无病因可查。
二、器质性疾病性消瘦
(一)下丘脑综合征
患者表现消瘦、厌食拒食、精神异常、性功能减退、体温调节异常及与病因有关的症状(见下丘脑综合征一节)。
(二)垂体功能减退性消瘦
1.尿崩症 是指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垂体性尿崩症)或肾脏对抗利尿激素反应缺陷(肾性尿崩症)而引起的症群。垂体性尿崩症中原因不明性(又称原发性)占1/3~1/2,遗传性(家族性)尿崩症少见(占1%)继发性较常见病因为肿瘤,如颅咽管瘤、垂体瘤、松果体瘤。
胶质瘤及脑膜瘤等。颅脑创伤、手术后次之,其他如炎症、肉芽肿病、血液病(白血病)、结节病。黄色瘤等。临床表现为多尿、烦渴、多饮,尿相对密度低<1.006,部分性尿崩症在严重脱水时可达1.010,尿渗透压多数<200min/kg。较重患者有焦虑,消瘦、睡眠不足、食欲缺乏、软弱等。诊断依据见尿量异常一节。
2.垂体前叶功能减(Simmonds病)因产后大出血所致者称Sheehan综合征,是最多见的一种。其他病因垂体肿瘤、颅脑创伤及手术损伤、感染或浸润性病变、放射治疗后等。由于垂体前叶促激素分泌不足或缺乏,引起其靶腺功能减退一继发俄腺、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群。产后大出血所致 Sheehan。综合征表现为产后无乳、闭经、毛发脱落、生殖器萎缩等,继而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表现,患者食欲缺乏、消瘦、怕冷、乏 力、血压低、脉率慢、皮肤薄而苍白,严重者发生低血糖症、休克、昏迷.称垂体危象。可有精神症状。垂体肿瘤所致者头痛、偏盲,X线颅片可 有蝶鞍扩大,CT及MRI示有肿瘤存在。实验室检查示垂体前叶激素水平降低,甲状腺功能检测及肾上腺皮质功能检测、性腺功能检测均低于正常。
(三)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又称Adison病油肾上腺萎缩(自身免疫)和结核引起。主要表现有皮肤和鼓膜色素沉着、消瘦、乏力、食欲明显减退、恶心、血压低。诊断依据: ①特征性表现:②尿17-OHCS及尿17-KS水平降低原游离皮质醇水平降低,血浆ACrIH水平升高(晨正常值为4.6~30.6pmol/L即 21~13qpg/ml),ACTH兴奋试验血浆皮质醇水平仍低于正常(<413.85nmol/L 即<15 mg/dl)。腹部X线片部分患者于肾上腺区见有钙化。
(四)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典型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有突眼、甲状腺肿大伴血管杂音、多食、怕热、多汗*心悸,排便次数多、体重锐减等,诊断无困难,淡漠型甲状腺功能亢进无多食及神经及心血管兴奋表现,仅有恶病质、食欲缺乏,有些有房颤、,心力衰竭、低热等,需借助于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
(五)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l型)发病较急,常有明显的多饮、多尿、多食、乏力消瘦表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2型)病情发展至出现大量糖尿时体重下降较快,早期三多症状不著,常因大中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等并发症首先就诊。诊断主要靠空腹血糖(≥7.8mmol/L)及餐后2 b血糖≥11.1mmll/L,(见糖尿一节)
(六)嗜铬细胞癌
发生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嗜铬组织的肿瘤、由于其阵发性或持续性地分泌儿茶酚胺,引起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头痛、出汗、代谢紊乱症群,基础代谢率增高(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群)、体重减轻等,但甲状腺功能检测正常。诊断依据见高血压一节。
三、神经性(精神性)厌食
多见于青年女性,有精神因素作为诱因,表现有情绪紊乱,恐惧自己过于肥胖而拒绝饮食,否认饥饿、否认消瘦。长期拒食致热量一蛋白质营养不足,体重迅速下降甚至出现恶病质,可有闭经、心动过缓、体温降低,但无毛发脱落,可有合毛增多。第二性征发育正常。血浆FSH、LH、雌激素水平可降低,甲状腺功能检测及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营养状态恢复后性腺功能可恢复正常。
四、其他引起消瘦的疾病
1.慢性消耗性疾病 恶性肿瘤、慢性感染性疾病、慢性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和血吸虫病等诊断依据详见有关章节。
2.消化及吸收障碍所致消瘦 主要见于口腔及咽喉、食管贲门、胃肠道病、胰腺及肝胆等疾病时,详见有关章节。
五、营养不良性消瘦
多见于婴幼儿,发生饥荒、战争时多见。食物匾乏,缺乏能量(或)蛋白质。主要表现体重减轻、消瘦、皮下脂肪消失、生长迟缓、水肿。各系统器官功能减退等。同时伴有维生素缺乏的表现,贫血,免疫力低下易继发感染。实验室检查常有贫血、血浆蛋白(尤其清蛋白)降低,血脂降低,血钾血镁常低于正常。甲状腺功能可能低下。肾上腺皮质对ACTH反应正常。
新生儿营养不良的表现
1、患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皮肤毛发无光泽,教膜苍白,体重不增加甚至减少。临床上还将营养不良病人分为消瘦型和水肿型。
消瘦型:皮肤松弛,皮下脂肪减少,变薄无弹性,头发枯黄,大便频而量少有粘液。患儿的智能及动作均有不同程度迟缓,体温低于正常,脉搏慢,血压偏低。
水肿型:轻者仅有皮下水肿,重者可有生殖器、上肢、腹部及颜部凹陷性水肿(压之有凹陷),少数患儿可有胸腹腔积水,少数人还可出现皮肤紫瘢。本型患儿以体重忽然增加为水肿的可靠标志。
2、由于长期营养不良,患儿还可以出现各种并发症,如佝偻病、各种感染、腹泻、中耳炎、肾盂肾炎等等。化验检查可发现患儿有贫血征象。
上半身肥胖的诊断结果
化验检查可发现血清乳糜微粒,前β脂蛋白、甘油三酯增高。70%患者C3降低,90%有肾炎改变。
1.皮肤及皮下组织活检可见皮下脂肪组织萎缩,皮肤正常。
2.肌电图显示肌肉及神经均正常。
3.B超可发现受累的脏器萎缩变小。
根据结合方式不同可表现为下述类型:①上半身正常,下半身肥胖型;②上半身消瘦,下半身肥胖型;③单纯性上半身消瘦型;④上半身肥胖型;⑤下半身消瘦型;⑥全身消瘦型;⑦半身肥胖型。
(一)治疗
1.目前本病尚无特效疗法,可试用纯胰岛素针剂直接注入萎缩区,有些病人可逐渐出现局部脂肪组织增长,恢复正常形态。
2.如病变较局限或由于职业需要,可行局部脂肪埋植或注射填充剂等整形术。有些患者适当注意休息和加强营养,并配合按摩和体疗后,可重新获得失去的脂肪。
(二)预后
本病起病及进展均较缓慢,通常呈自限性,持续2~6年可自行停止。
便血是怎么回事
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血友病、尿毒症以及某些少见的传染病,便血的同时,会有全身其他部位的出血现象。
一、痔疮:便血发生在排便过程中或便后,无痛,血色鲜红,血与粪便不混合,出血量可大可小。
二、直肠、结肠息肉:血色鲜红,无痛,血与大便不混合。
三、肛裂:血色鲜红,滴出或手纸擦血,新鲜肛裂便后有肛门剧烈疼痛。便血鲜红无痛原因之三:消化道疾病:大便呈柏油状或呈黑红色,出血部位多在上消化道;如果血色红,则多是下消化道疾病出血。
四、直肠癌:便血呈鲜红色,滴状附于大便表面;晚期伴有肛门直肠下坠和全身消瘦,大便次数增加,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
五、溃疡性结肠炎、痢疾:多半混有黏液或呈脓血便,并伴有下腹痛、发热、便频等症状。
营养不良的症状 蛋白质营养不良
蛋白质和能量相关,蛋白质的营养不良有可能伴着能量的营养不良,但是也可能只是蛋白质的营养不良,而能量的摄入是足够的,缺乏分为消瘦型和水肿型。
蛋白质缺乏主要表现:孩子消瘦(或者腹腿部水肿),表情淡漠,生长迟缓,头发变色、易脱落,抵抗力差,容易感染其他疾病等。
蛋白质过剩主要表现:肥胖,肾功能下降,血钙水平下降。
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原因
1、风、寒、湿导致坏死。这些原因导致的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表现为髋关节疼痛、寒湿为甚、下蹲困难。
2、肝肾亏虚导致坏死。临床表现为全身消瘦、面黄、阳痿、早泄、多梦、遗精、乏力等。
3、骨质疏松导致坏死。具体表现为下肢酸软无力、困疼、不能负重、易骨折。
4、扁平髋导致坏死。表现为行走鸭子步、下肢短、肌肉萎缩,行50米左右疼痛逐渐加重,功能受限等。
5、骨髓异常增生导致坏死。表现为患肢寒冷、酸痛、不能负重、易骨折、骨明显萎缩等。
6、骨结核合并坏死。表现为结核试验阳性,午后低烧、疼有定处、消瘦、盗汗、乏力等。
7、手术后坏死。在临床中骨移植、血管移植三年后、骨血供应不足而发生股骨头坏死。除上述原因外,血液疾病、气压性也能导致股骨头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