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吃降压药有啥影响 心脑血管疾病
长期吃降压药有啥影响 心脑血管疾病
降压药导致的血管粘稠度增高,会导致血管栓塞,极易引发血栓、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脑卒中等情况,扩张血管型的降压药有增加血管脆性,使血管弹性减弱的作用,容易导致脑溢血的情况,因此长期食用降压药有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生成率。
长期吃降压药的危害是什么
1、现代人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就是服用降压药,但是降压药是具有副作用的,而目前来说,副作用小的降压药又小之又少。而且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难以治愈,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因此,降压药的副作用是不能避免的。
2、降压药只是通过药物刺激血管扩张以达到降压的目的。常规的降压药只能在血药浓度有效的时间内暂时性地改善血压环境,而这种改变是强制性的,通过神经刺激打破正常的生理规律。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血压的确下降了,但人体自身的血压调节机制并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修复。
3、中医学界对西药降压危害的研究:西药降压虽快,却无法控制病情恶化,无法阻断并发症,反而会加剧并发症的发生因为降压药产生的大量的药物代谢毒素会沉积在血管壁上,服用越多沉积越多,最终使血管更加硬化,变薄,变脆,再加上降压药通过强力扩张血管,快速降压,必然是已经硬化的血管更加脆弱,严重损害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加剧并发症,危及生命。服用降压药切忌急于求成,降压不能过快,应循序渐进,平稳降压。降压药宜选用分子长效药物,平稳控制血压上午与下午的两个高峰,并且分子长效药物依从性好,可以覆盖偶尔漏服。选用药物应因人而异,对症下药。首次治疗应从单药开始,阶梯加药。严重高血压例外。联合用药优于大剂量单药治疗效果。熟练掌握并坚持使用几个药物,新药、贵药、进口药未必是最好的。不能骤然停药或突然停掉某一药物。用药量须按规定剂量用足。
长期吃降压药的危害是很多的,就像有的人吃了降压药会觉得自己的心动过速,还有的人会觉得恶心想吐,有的人可能还会出现头痛的感觉,严重的可能还会失眠出现幻觉之类的,这些都是长期吃降压药可能会带来的危害,所以患者在选择降压药的时候尽量选择一些适合自己身体的药物,不要随便服用降压药。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有哪些
所谓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改变,被称为“富贵病”的“三高症”(即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已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因“三高症”导致的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高血压的老年人使用降压药有讲究,有原则,对于老年降压药的选择,你知道多少呢?不同的身体状况,不同的病情,加之老年人的体质情况,都影响着选药。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增加。60岁以上老年人中40%~45%患有高血压的同时还患有高血糖或高血脂,根据卫生部2007年统计数字显示,据国外的资料显示,50%左右的糖尿病人都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老年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也是人们健康的“无声凶煞”!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 —“四高一多”的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
高血压用药时的注意事项
1、即使没有症状也要服药。有一些高血压患者是没有明显的症状的,但是这种情况也要服药。其实,即使是无症状高血压,如果长期不服药,也会使病情加重,还会诱发心脑血管疾患。所以,高血压患者即使无任何自觉症状也需服药。
2、正规用药。有许多高血压患者对用药是比较随意的,想吃了就吃,不想吃就不吃。一旦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就加大药量。殊不知,血压忽高忽低或下降过快,同样会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如果不监测血压而盲目服药,不仅不能控制血压稳定,还会使病情恶化,诱发其它心脑血管疾患。
3、需联合用药。不同的高血压病人,需要不同的用药策略。大约2/3的高血压病人用一种降压药就可以使血压降到正常;1/5的病人需两种降压药合用,才能使血压降至正常;而另有1/10左右的高血压病人则需三种降压药合用。如果属于后两种情况,而只服一种降压药,血压自然很难降至正常水平。
高血压服用降压药物的原则
吃药不跟感觉走
许多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仅凭自我感觉用药,感觉舒适的时候不测血压,就减量服用或停用降压药物。如果不监测血压而盲目服药,不仅不能控制血压稳定,还会使病情加重,诱发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引发中风危及生命。
联合用药效果好
大约有2/3的高血压患者用一种降压药就可以使血压降至正常;1/5的患者需两种降压药合用,才能使血压降至正常;而另有1/10左右的高血压患者则需三种降压药合用。如果属于后两种情况,而只服一种降压药,血压自然很难降至正常水平,只有联合用药才能奏效。
加大剂量要慎重
对高血压的用药原则是,首先从小剂量开始,并认真观察用药后效果和药物的副作用。如用一种降压药效果不理想时可考虑联合用药。但大剂量用药不可取,虽然大剂量用药能使血压降的多一点,但如血压降的太快,容易引起大脑和心肌缺血,发生意外。另外,药物的副作用也会随之增加。
间断服药有危险
有些患者在服用降压药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有明显下降或降至正常,便自行停药,结果没有多久血压再度上升。如此这般,不仅使病情加重,还容易使机体对药物产生耐受性,造成难治性高血压,甚至诱发中风。
没有症状也用药
有些高血压患者虽然血压高,却无任何自觉症状,便以为不用服药治疗。其实,即使是无症状高血压,如果长期不服药治疗,也会使病情加重,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人群服药七大忌
1、忌擅自乱用药物 降压药有许多种,作用也不完全一样。有些降压药对这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有些降压药对另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服药类型不对路,降压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有时会误以为“降压药不灵”。高血压病人的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应按病情轻重和个体差异,分级治疗。
2、忌降压操之过急 有些人一旦发现高血压,恨不得立刻把血压降下来,随意加大药物剂量,很容易发生意外。短期内降压幅度最好不超过原血压的20%,血压降得太快或过低使脑、心、肾的供血减少,都会发生头晕、乏力,重的还可导致和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缺血性中风等。因此服药时要严遵医嘱,不得擅自增加药量。
3、忌不测血压服药 有些病人平时不测血压,仅凭自我感觉服药。感觉无不适时少服一些,头晕不适就加大剂量。其实,自觉症状与病情轻重并不一定一致,血压过低也会出现头晕不适,继续服药很危险。正确的做法是,定时测量血压,及时调整剂量,维持巩固。
4、忌间断服降压药 有的病人用降压药时服时停,血压一高吃几片,血压一降,马上停药。这种间断服药,不仅不能使血压稳定,还可使病情发展。
5、忌无症状不服药 有些高血压患者平时无症状,测量血压时才发现血压高。用药后头昏、头痛不适,索性停药。久不服药,可使病情加重,血压再升高,导致心脑血管疾患发生。事实表明,无症状高血压危害不轻,一经发现,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用药,使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
6、忌临睡前服降压药 临床发现,睡前服降压药易诱发脑血栓、心绞痛、心肌梗死。正确的方法是睡前2小时服药。
7、忌突然停药。长期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如果突然减量或停药,可使血压反跳而引起一系列反应,称为降压药停药综合症。主要表现为血压突然急剧升高,头昏、头痛、乏力、出汗等;有的因血压骤升而并发心血管痉挛、心肌梗塞或脑血管意外而危及生命。这是由于长期服药使机体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突然停药而出现反射现象,血压反跳升高所致。
长期吃降压药有啥影响 损伤肾脏
对于利尿降压药而言,利尿排钾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因此长期食用降压药有损伤肾脏的后果出现。
心血管疾病的并发症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也是人们健康的“无声凶煞”!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 —“四高一多”的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
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们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重残!
我国脑中风病人出院后第一年的复发率是30%,第五年的复发率高达59%。而二级预防做得较好的美国仅为10%。由于我国医疗保险覆盖人群小,脑中风病人的复发率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要高出1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改变,被称为“富贵病”的“三高症”(即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已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因“三高症”导致的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高血压的老年人使用降压药有讲究,有原则,对于老年降压药的选择,你知道多少呢?不同的身体状况,不同的病情,加之老年人的体质情况,都影响着选药。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增加。60岁以上老年人中40%~45%患有高血压的同时还患有高血糖或高血脂,根据卫生部2007年统计数字显示,据国外的资料显示,50%左右的糖尿病人都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老年疾病。
糖尿病病人在降血压的药物选择上,跟非糖尿病只有一点点差别,就是说大家都能降压,但是糖尿病人注意在降压的同时,引起血糖升高,引起代谢,我们不建议患者大量使用多种药物来治疗降压 降脂 降糖。因为量大了,虽然降压了,但是会引起糖尿病病人血糖指标的变化,我们建议这类的患者用药更需慎重,考虑老年人疾病情况比较复杂多变,并发症较多,对老年高血压高血糖 高血脂进行综合分析, 原则上应用多种降压 降糖 降脂药物来控制,但其效果并不明显,针对上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