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感冒药”导致的白细胞减少症
警惕“感冒药”导致的白细胞减少症
1,感冒”是什么?
“感冒”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俗称,是由呼吸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在没有空气污染的地方,大部分病人只需要休息和服用一些抗病毒的药物即可以痊愈。但对于有空气污染的地方,由于空气中的灰尘含有大量细菌,则可以继发细菌感染。此时,单纯服用抗病毒药物是不够的,还应服用一些抗菌素。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医盲”,由于受到电视药品广告的影响,往往在患了感冒后,自己到药店买点“感冒药”服用。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他们的感冒在服用了“感冒药”治好了。但是,也有少数患者服用“感冒药”后,感冒不仅没治好,还出现了药物性白细胞减少症。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2, “感冒药”是什么?
所谓“感冒药”即是一种以解热镇疼药物为主组成的复方制剂,它可以减轻感冒患者的不适症状,但是不能杀灭细菌和病毒。而且,解热镇疼药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损害肝脏,甚至引起药物性白细胞减少症。
3,市场上销售的“感冒药”有哪些?
本人列举如下:康泰克,白加黑,速效伤风胶囊,速效感冒胶囊,苏利菲,快克,感冒通片,扑热息疼,安乃近,APC,感康,泰诺,康必得,感冒清胶囊,VitC银翘片,复方大青叶片,仁和可立克等。
4,感冒药不能同时服。
许多治感冒药由解热镇痛药、抗组织胺药、减充血剂及其他一些中西药组成,因其组成类似,作用大同小异,虽能减轻感冒症状,但都治标不治本,对引起感冒的病毒不起丝毫作用。广泛和反复应用这类药物会引起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出疹或剥脱性皮炎、过敏和其他严重特异性反应,并可出现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加重高血压和冠心病的症状。成分类似的感冒药混用等于加大剂量,对治疗无益,而发生副反应的危险却成倍增加。因此治疗感冒,应除多休息、多饮水外,宜选用一种感冒药短期使用以减轻症状,而不宜多种感冒药混合滥用。
白细胞减少是什么原因
1、白细胞减少症常见为血液病,发病年龄为任何年龄都有可能,不限制性别。临床上可以分为原因不明性和继续性两种情况,但是一般第一种为多见,第二种为化学因素,物流因素等药物导致。比如肿瘤化疗后,多种血液病。中医学里认为,白细胞的减少症与患者的心、肝、脾、肾脏都有关系。里面跟脾脏,肾脏尤其为关系密切。
2、感冒也会引起白细胞减少。血液系统疾病是白细胞减少症的病因,一些疾病也会导致白细胞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骨髓造血停滞等,其特点是除了出现白细胞减少外,常常还同时合并有其他血细胞的减少,如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3、服用硫脲类药物治疗甲亢时,最严重的反应是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生,一般情况下,少数患者在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时,可出现白细胞减少;临床上轻者可无明显症状,仅有乏力懒动,较重者头晕乏力,四肢酸软,食欲不振,偶有发热。
什么病会导致白细胞减少
第一会引起我们出现的白细胞减少的疾病有血液系统疾病,对于这种病具体的有比如说是巨细胞性贫血,还有就是严重的缺铁性贫血,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非白血性白血病都是会出现白细胞减少的情况的。
2第二就是对于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血液病还有就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和骨髓转移癌这两种病,除此之外对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说我们比较熟悉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也是会导致这种病的。
3第三对于引起白细胞减少的病,还有一种就是比较少见的,叫做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的情况,这种病有我们患有的淋巴瘤和出现的门脉性肝硬化,这两种病也是会引起我们出现的白细胞减少的情况,最后就是我们知道的艾滋病也是可以的。、
注意事项:
一般轻度减少的患者临床上不出现特殊症状,多表现为原发病症状。中度和重度减少者易发生感染和出现疲乏、无力、头晕、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出现这些情况需要及时的检查。
白细胞减少症的原因
白细胞减少症常见为血液病,发病年龄为任何年龄都有可能,不限制性别。临床上可以分为原因不明性和继续性两种情况,但是一般第一种为多见,第二种为化学因素,物流因素等药物导致。比如肿瘤化疗后,多种血液病。中医学里认为,白细胞的减少症与患者的心、肝、脾、肾脏都有关系。里面跟脾脏,肾脏尤其为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因此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肾脏。
感冒也会引起白细胞减少。血液系统疾病是白细胞减少症的病因,一些疾病也会导致白细胞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骨髓造血停滞等,其特点是除了出现白细胞减少外,常常还同时合并有其他血细胞的减少,如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一般而言,白细胞轻度减少是没必要过度的担心的,前提是中性粒细胞不少于1.5×10^9/升,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也不易感染。
白细胞的减少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是巨大的,为此健康的人群必须保护好自己的内脏,可以常常做定期检查。日常生活中少接近放射性线或苯的工作物品,对有可能引发白细胞减少的药物一定要谨慎处理,慢性白细胞者如果长期随访若血象稳定可不必服药。避免过度的工作,加班,注意天气的变化,防止感受外邪而发病。
白细胞减少的原因
1、白细胞减少症常见为血液病,发病年龄为任何年龄都有可能,不限制性别。
临床上可以分为原因不明性和继续性两种情况,但是一般第一种为多见,第二种为化学因素,物流因素等药物导致。比如肿瘤化疗后,多种血液病。
在中医上面认为,白细胞减少其主要跟患者的心。肝以及脾和肾脏有关系的,并且跟肾脏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所以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甚至。
2、感冒也会引起白细胞减少,血液系统疾病是白细胞减少症的病因,一些疾病也会导致白细胞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骨髓造血停滞等,其特点是除了出现白细胞减少外,常常还同时合并有其他血细胞的减少,如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一般而言,白细胞轻度减少是没必要过度的担心的,前提是中性粒细胞不少于1.5×10^9/升,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也不易感染。
3、服用硫脲类药物治疗甲亢时,最严重的反应是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生,一般情况下,少数患者在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时,可出现白细胞减少;临床上轻者可无明显症状,仅有乏力懒动,较重者头晕乏力,四肢酸软,食欲不振,偶有发热。
警惕感冒药导致的白细胞减少症
10年来,本人曾经在临床上遇到100余例病人,因口服感冒药物导致了白细胞减少症,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
1,感冒是什么?
感冒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俗称,是由呼吸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在没有空气污染的地方,大部分病人只需要休息和服用一些抗病毒的药物即可以痊愈。但对于有空气污染的地方,由于空气中的灰尘含有大量细菌,则可以继发细菌感染。此时,单纯服用抗病毒药物是不够的,还应服用一些抗菌素。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医盲,由于受到电视药品广告的影响,往往在患了感冒后,自己到药店买点感冒药服用。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他们的感冒在服用了感冒药治好了。但是,也有少数患者服用感冒药后,感冒不仅没治好,还出现了药物性白细胞减少症。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2, 感冒药是什么?
所谓感冒药即是一种以解热镇疼药物为主组成的复方制剂,它可以减轻感冒患者的不适症状,但是不能杀灭细菌和病毒。而且,解热镇疼药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损害肝脏,甚至引起药物性白细胞减少症。
3,市场上销售的感冒药有哪些?
本人列举如下:康泰克,白加黑,速效伤风胶囊,速效感冒胶囊,苏利菲,快克,感冒通片,扑热息疼,安乃近,APC,感康,泰诺,康必得,感冒清胶囊,VitC银翘片,复方大青叶片,仁和可立克等。
4,感冒药不能同时服。
许多治感冒药由解热镇痛药、抗组织胺药、减充血剂及其他一些中西药组成,因其组成类似,作用大同小异,虽能减轻感冒症状,但都治标不治本,对引起感冒的病毒不起丝毫作用。广泛和反复应用这类药物会引起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出疹或剥脱性皮炎、过敏和其他严重特异性反应,并可出现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加重高血压和冠心病的症状。成分类似的感冒药混用等于加大剂量,对治疗无益,而发生副反应的危险却成倍增加。因此治疗感冒,应除多休息、多饮水外,宜选用一种感冒药短期使用以减轻症状,而不宜多种感冒药混合滥用。
白细胞减少症
介绍
白细胞是一类有核的血细胞。正常人的血细胞数目是4000-10000/μL(微升),每日不同的时间和机体不同的功能状态下,白细胞在血液中的数目是有较大范围变化的。当每微升超过10000个时,称为白细胞增多;而每微升少于4000个时,则称为白细胞减少.机体有炎症(即发炎)时会出现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可有遗传性、家族性、获得性等。其中获得性占多数。药物、放射线、感染、毒素等均可使粒细胞减少,药物引起者最常见。避免用药是要避免因为药而产生的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周围白细胞计数持续下降所引起的一组症状。典型表现为头晕、乏力,肢体酸软,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低热,属祖国医学“虚劳”范畴。中医治疗白细胞减少症采用益气养血,补肾益精,健脾养胃诸法。
一般白细胞少的原因有;病毒感染、伤寒等、也有因为药物引起的。如系药物等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应立即停药,适当应用生白药物,如集落刺激因子(CsF)、碳酸锂、茜草双酯、多抗甲素等。停止接触放射线或其他化学毒物。由脾功能亢进引起的,易发生反复,严重感染,可做脾切除术。
白细胞减少的缘由
白细胞具有重要防卫功能的,如中性粒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在身体某一部位有炎症,尤其是化脓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会升高。而如果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00/立方毫米,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都正常的,则称为白细胞减少症。
专家根据临床经验以及实验研究把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原因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感染⑴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布鲁氏杆菌病、粟粒性结核、严重的败血症等。⑵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病毒性肝炎等。⑶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⑷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等。
哪些药物可能导致白细胞降
医生经过分析,认为很有可能是滥吃感冒药引起的。原来,丹丹前不久受凉了,出现了流鼻涕、打喷嚏等感冒症状。爸爸妈妈就自作主张,给她吃了一种家里储备的感冒药,丹丹的爸爸妈妈认为,自己吃这种感冒药效果特别好,孩子吃了准没错!感冒药吃了好几天,丹丹的感冒症状的确有好转,爸爸妈妈为了巩固“疗效”,继续喂丹丹吃药,不久后就出现了上述发热不退的症状,爸爸妈妈又擅自加大了感冒药的剂量!
多种药损害造血系统
白细胞是人体卫士,白细胞减少后,人体的防病能力降低,出现疲乏无力、四肢酸软、头晕恶心、发热等症状,引起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泌尿道感染等。
但白细胞的生成很容易受到药物的影响,很多药物都能影响血液系统,造成白细胞减少,不仅是没有发育完善的孩子,就是成人也要警惕药物的这一副作用。
解热镇痛类药物比如氨基比林、安乃近、复方阿司匹林、保泰松、消炎痛等都可以引起白细胞减少症,多与服用的剂量较大、时间较长有关;
许多种抗生素也对骨髓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比如氯霉素、磺胺类药物、青霉素、先锋霉素、利福平、合霉素等均可损害造血系统,有发生白细胞减少的可能,尤以氯霉素对血液系统的损害更为严重。
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奋乃静、三氟拉嗪都可引起白细胞减少,以氯丙嗪的发生率较高。
抗甲状腺药物丙基硫氧嘧啶、他巴唑等都可以引起白细胞减少症,一般发生在用药后的头几个月,如及时停药,多在1—2周内恢复,故在用药期间要定期检查血象。
服药时要检查血象
鉴于上述药物对血液系统的毒性作用,在应用时应该注意:首先要严格掌握适应症,比如有9成感冒并不需要抗生素,而且大部分感冒是一个自愈性疾病,多喝水、注意休息就能痊愈,无需使用感冒药。还要严格掌握药物的剂量、疗程,在使用过程中定期检查血象,若发现显著异常,应及时停药。比如,抗精神病药物和抗甲状腺药物都是需要长期使用的药物,因此服药期间别忘了检查血象,并接受医生的用药指导。此外,老人和婴幼儿用药要格外谨慎,老人的造血系统走向衰退,而婴幼儿的造血系统又发育不全,两种情况都很容易受到药物的影响,造成无法挽救的严重后果。
热感冒发烧该吃什么药
热感冒症状较轻者可以选用银翘解毒丸。如果症状较重且伴有咽喉肿痛者应该选择羚翘解毒丸。此外还可用鲜芦根30克、鲜薄荷15克,煎汤代茶,治疗轻度热感冒。伴有高热者可用黄皮叶15克、鬼针草15克、鸭跖草30克,用水煎服。治疗感冒还需对症下药,但在日常自行治疗的过程中,常会发生滥用感冒药的现象。有些人认为接触了感冒病人就应服用感冒药,以免被传染上。而大多数治疗感冒的西药以解热镇痛药为主,只能缓解感冒的一些症状,并无增强抵抗力、抗菌或抗病毒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解热镇痛药,有可能导致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会使身体抵抗力降低,更容易受感染。
白细胞低的原因
1、白细胞减少症常见为血液病,发病年龄为任何年龄都有可能,不限制性别。
临床上可以分为原因不明性和继续性两种情况,但是一般第一种为多见,第二种为化学因素,物流因素等药物导致。
比如肿瘤化疗后,多种血液病。中医学里认为,白细胞的减少症与患者的心、肝、脾、肾脏都有关系。
里面跟脾脏,肾脏尤其为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因此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肾脏。
2、感冒也会引起白细胞减少。血液系统疾病是白细胞减少症的病因,一些疾病也会导致白细胞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骨髓造血停滞等。
其特点是除了出现白细胞减少外,常常还同时合并有其他血细胞的减少,如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一般而言,白细胞轻度减少是没必要过度的担心的,前提是中性粒细胞不少于1.5×10^9/升,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也不易感染。
3、服用硫脲类药物治疗甲亢时,最严重的反应是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生,一般情况下,少数患者在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时,可出现白细胞减少。
临床上轻者可无明显症状,仅有乏力懒动,较重者头晕乏力,四肢酸软,食欲不振,偶有发热。
如白细胞总数降至3×109/升,中性粒细胞低于35%以下者,应考虑停药或改用其他抗甲状腺药物。
哪些药物可能导致白细胞降低
感冒药引起白细胞缺乏症
丹丹今年5岁了,最近两天高热不退,脸蛋烧得红通通的,有时甚至胡言乱语、噩梦连连,急坏了爸爸妈妈!抱到医院就诊,果然血常规检查发现了大问题,丹丹体内的白细胞数目几乎为零!经过一番病史询问,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医生告诉爸爸妈妈:丹丹患的是“白细胞缺乏症”,由于白细胞极度缺乏,目前已经处于“败血症”阶段,病情很危险。
丹丹的白细胞数目怎么会如此之低?
医生经过分析,认为很有可能是滥吃感冒药引起的。原来,丹丹前不久受凉了,出现了流鼻涕、打喷嚏等感冒症状。爸爸妈妈就自作主张,给她吃了一种家里储备的感冒药,丹丹的爸爸妈妈认为,自己吃这种感冒药效果特别好,孩子吃了准没错!感冒药吃了好几天,丹丹的感冒症状的确有好转,爸爸妈妈为了巩固“疗效”,继续喂丹丹吃药,不久后就出现了上述发热不退的症状,爸爸妈妈又擅自加大了感冒药的剂量!
多种药损害造血系统
白细胞是人体卫士,白细胞减少后,人体的防病能力降低,出现疲乏无力、四肢酸软、头晕恶心、发热等症状,引起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泌尿道感染等。
但白细胞的生成很容易受到药物的影响,很多药物都能影响血液系统,造成白细胞减少,不仅是没有发育完善的孩子,就是成人也要警惕药物的这一副作用。
解热镇痛类药物比如氨基比林、安乃近、复方阿司匹林、保泰松、消炎痛等都可以引起白细胞减少症,多与服用的剂量较大、时间较长有关;
许多种抗生素也对骨髓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比如氯霉素、磺胺类药物、青霉素、先锋霉素、利福平、合霉素等均可损害造血系统,有发生白细胞减少的可能,尤以氯霉素对血液系统的损害更为严重。
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奋乃静、三氟拉嗪都可引起白细胞减少,以氯丙嗪的发生率较高。
抗甲状腺药物丙基硫氧嘧啶、他巴唑等都可以引起白细胞减少症,一般发生在用药后的头几个月,如及时停药,多在1—2周内恢复,故在用药期间要定期检查血象。
服药时要检查血象
鉴于上述药物对血液系统的毒性作用,在应用时应该注意:首先要严格掌握适应症,比如有9成感冒并不需要抗生素,而且大部分感冒是一个自愈性疾病,多喝水、注意休息就能痊愈,无需使用感冒药。还要严格掌握药物的剂量、疗程,在使用过程中定期检查血象,若发现显著异常,应及时停药。比如,抗精神病药物和抗甲状腺药物都是需要长期使用的药物,因此服药期间别忘了检查血象,并接受医生的用药指导。此外,老人和婴幼儿用药要格外谨慎,老人的造血系统走向衰退,而婴幼儿的造血系统又发育不全,两种情况都很容易受到药物的影响,造成无法挽救的严重后果。
白细胞减少症预防
1.注意饮食:避免生冷及不洁饮食以免消化系统感染。
2.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以防止呼吸道感染。
3.避免服用造成骨髓损害或白细胞减少的药物。
注意临床用药:慎用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抗肿瘤药物及解热镇痛药,应定期检查白细胞,严格掌握药量、用药时间,一经发现白细胞减少,应立即停药。
4.避免接触造成骨髓损害的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
(1)接触放射线工作人员,注意安全防护,定期检查血象,如发现白细胞减少,立即调离岗化。
(2)对接触苯、二甲苯类有毒化学品的工作人员,要定期查血象。
5.对患传染病、血液病、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6.对营养障碍者,应有针对性检查及纠正。
白细胞减少有危险吗
感冒也会引起白细胞低
外周血白细胞的正常值为4×109—10×109/升,低于4×109/升都称作白细胞减少症。的确,血液系统疾病是白细胞减少症的常见病因,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急性白血病、骨髓造血停滞等,其特点是除了出现白细胞减少外,常常还同时合并有其他血细胞的减少,如红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但是,非血液系统疾病是白细胞减少症的更多见病因。首先,严重的感染,特别是病毒性感染可以造成白细胞一过性减低。例如,病毒性感冒后的2周内出现一过性的轻度白细胞减少很常见,重度结核感染也可能出现白细胞减少。感染导致白细胞减少的特点是自限性和一过性,即感染一旦控制,白细胞就会自动恢复正常。其次,药物因素也很常见,目前已知多种药物如止痛药、部分抗生素(如磺胺类)、化疗药和免疫抑制剂等,都有可能引起白细胞减少,一般停药2周后血象都能恢复正常。再次,人体如果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也会引起白细胞减少。最后,脾功能亢进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是其原因。
中性粒细胞数量决定感染危险
很多人都知道,白细胞是人体内的“卫兵”,是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重要防御工具,如果白细胞减少了,人就可能发生严重的感染。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白细胞包含很多类型,其中一种名为“中性粒细胞”的类型对于预防感染最为重要。因此,与其说白细胞减少容易引发感染,不如说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多少与感染的机会直接相关。
一般而言,如果白细胞轻度减少,只要中性粒细胞不少于1.5×109/升,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也不易感染,除非在严重应激状态(例如创伤、手术等)下才容易感染。但是,当中性粒细胞少于1.5×109/升时,就比较容易出现感染;而当中性粒细胞少于0.5×109/升时,则极易出现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真菌和结核菌)的感染。
四种情况需要警惕
因为白细胞减少症的病因比较复杂,所以,对以下情况要高度重视:1.合并有其他血细胞的异常,例如贫血和血小板减少;2.血液中出现异常的血细胞,如幼稚细胞或原始细胞;3.中性粒细胞少于1.5×109/升或合并有感染;4.白细胞减少症持续时间超过4周。
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医生一般会建议患者进一步做相关检查,如血液涂片细胞分类、骨髓检查和其他的血液生化检查(如肝肾功能、自身抗体、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等,以明确相关病因。对于中性粒细胞少于0.5x109/升的患者或者合并感染的患者,会建议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以提高白细胞数目,减少或减轻感染。
但是,在临床上,仍有相当多的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在经过系统的检查后仍找不到明确的病因。我们建议此类患者在血液科门诊长期随诊(3个月左右随诊1次),以便观察并及时发现疾病的演变,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