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急性脊髓炎的辅助检查

急性脊髓炎的辅助检查

急性脊髓炎通常可以根据起病情况,将脊髓炎分为急性脊髓炎(数天内临床症状发展到高峰)、亚急性(一般2~6周)和慢性脊髓炎(超过6周以上)。而根据临床病变损害的形式,则有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和急性上升性脊髓炎之分。对于以上急性脊髓炎的区分,我们可以去医院进行以下辅助检查:

1、脑脊液:脑脊液压力正常,外观无色、透明,白细胞数正常或增高(10~100)×10^6/L,糖、氯化物正常。急性期可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晚期细胞数逐步减少,并逐步恢复正常。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脑脊液中IgG含量与总蛋白量的变化相平衡,多数正常。即使脑脊液总蛋白在1.0g/L以上的病者,指数仍可正常范围内。这些结果提示脊髓炎病者的脑脊液蛋白质(包括IgG)增高,主要由脊膜受累、血脑屏障破坏所引起。

2、电生理检查:①视觉诱发电位正常,可与视神经脊髓炎及多发性硬化鉴别。②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可为阴性或波幅明显减低。③运动诱发电位异常,诱发电位也可作为判断疗效及预后的指标。④肌电图呈失神经改变。

视神经脊髓炎的症状有哪些

1.发病年龄5~60岁,21~41岁最多,也有许多儿童患者,男女均可发病,急性横贯性或播散性脊髓炎以及双侧同时或相继发生的视神经炎(optic neuritis,ON)是本病特征性表现,在短时间内连续出现,病情进展迅速,可有缓解到复发的病程。

2.视神经炎急性起病者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单眼视力部分或全部丧失,某些患者在视力丧失前一两天出现眶内疼痛,眼球运动或按压时明显,眼底可见视盘炎或球后视神经炎,亚急性起病者1~2个月内症状达到高峰,少数呈慢性起病,视力丧失在数月内稳步进展,进行性加重。

3.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脊髓急性进行性炎症性脱髓鞘病变,已证实多数为MS表现,呈单相型或慢性多相复发型,临床常见播散性脊髓炎,体征呈不对称和不完全性,表现快速(数小时或数天)进展的轻截瘫,双侧Babinski征,躯干感觉障碍平面和括约肌功能障碍等,急性脊髓炎伴Lhermitte征,阵发性强直性痉挛和神经根痛可见于约1/3的复发型患者,但单相病程患者通常很少发生。

4.多数NOM患者为单相病程,70%的病例数天内出现截瘫,约半数患者受累眼发生全盲,少数患者为复发型病程,其中约1/3发生截瘫.约1/4视力受累,临床事件间隔时间为数月至半年,以后的3年内可多次复发孤立的ON和脊髓炎。

复发型视神经脊髓炎的复发频率个体之间差异很大,有可能几次发作在数月内出现,也可能缓解期超过10年。55%的患者1年以内出现视神经炎或脊髓炎复发,这一比例3年内增加至78%,5年内达90%。虽然首次视神经炎和脊髓炎事件后功能恢复比单病程NMO更好,但反复发作的累积效应使得复发型NMO的神经功能残疾反而更为严重。病程5年的患者,超过半数有单眼盲或没有辅助不能行走,5年生存率68%。严重颈脊髓炎导致呼吸衰竭在复发型NMO更常见,几乎1/3的患者会出现,也是此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化脓性骨髓炎辅助检查有哪些

骨髓炎疾病的辅助检查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第一,骨髓炎疾病的实验室检查。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疾病早期血培养阳性率较高。如在肿胀及压痛最明显处穿刺抽得脓液、混浊液或血性液体且涂片检查有脓细胞或细菌,即可确诊。应作脓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便及时选用有效药物。血液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明显升高,白细胞计数可达(20~40)×10。/L,一般有贫血。血沉增高,但无特异性。

第二,骨髓炎疾病的X线检查。x线平片在起病2周内多无明显异常表现,故阴性结果不能排除急性骨髓炎疾病。2周后,骨髓腔内脓肿形成,骨松质内可见微小的斑片状骨质破坏区,进而累及骨皮质甚至整个骨干。因骨膜被掀起,可出现骨膜反应及层状新骨形成。

第三,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对早期诊断骨髓炎疾病有重要价值。常用的骨显像剂为锝.亚甲基二磷酸盐(99—MDP)。应结合“血流相”(blood flow phase)图像解释骨髓炎疾病病变。“血流相”图像系指静脉注射放射性核素后1秒和注射后3~4小时获得的图像。尽管骨扫描有其实用价值,但其应用仍受到许多限制,有时阴性骨扫描不能排除骨髓炎疾病的诊断。

视神经脊髓炎的辅助检查

血清与脑脊液:大约85%的ms患者脑脊液中可检测到寡克隆带,而在nmo患者中出现率仅15-35%。igg合成指数nmo也同样明显低于ms。nmo 急性期脑脊液白细胞数可超过50/mm3, 可有中性粒细胞,这种脑脊液改变在典型ms非常少见。近年来,免疫学研究又发现新证据显示nmo与ms两者之间明显不同。

近年有关nmo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发现当属lennon等报道的nmo-igg。作为nmo特异性的生物学标志物,该抗体诊断北美nmo的敏感性是 73%,特异性是91%,诊断日本osms的敏感性是58%,特异性100%。nmo-igg的靶抗原是水通道蛋白-4(aqp4)。aqp4是位于星型胶质细胞质膜上的一种整合蛋白,集中分布于血脑屏障星型胶质细胞足突部位,是目前第一个被发现的与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有关的自身抗原。它在视神经和脊髓中含量丰富,整个脑中也有分布。aqp4是中枢神经系统含量最丰富的水通道蛋白,在维持脑内水平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与水中毒或局灶脑缺血后脑水肿形成有关。 pittock等发现部分nmo患者脑部mri异常信号主要位于下丘脑,偶尔也会延伸至围绕三、四脑室旁的脑组织,而这些部位也正是aqp4富含区域。

脊髓核磁共振:nmo脊髓炎急性发作脊髓mri会出现明显异常。最显著的特征是大多数病灶超过3个椎体长度,呈长t1和长t2信号改变,增强可见斑片状强化,病变主要位于脊髓中央,受累节段可见脊髓肿胀。随着时间推移,脊髓肿胀和强化变为持续髓内t2异常信号和/或脊髓萎缩。而典型ms病灶一般不超过 1~2个椎体长度,轴位上显示病灶局限,位于脊髓髓内偏外侧。nmo视神经炎急性发作时,头颅mri可有受累视神经或视交叉肿胀和/或强化。

视觉诱发电位:多出现波形正常,时程明显延长。

易与脊髓炎相混淆的三种疾病

脊髓炎类似病有哪些?脊髓炎包括不同的临床综合征,如感染后脊髓炎和疫苗接种后脊髓炎、脱髓鞘性脊髓炎(急性多发性硬化)、坏死性脊髓炎和副肿瘤性脊髓炎等。

多数患者在出现脊髓症状前1-4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发热、腹泻等病毒感染症状,但脑脊液未检出抗体,脊髓和脑脊液中未分离出病毒,可能与病毒感染后变态反应有关,并非直接感染所致,为非感染性炎症型脊髓炎。脊髓炎类似病有哪些

某些疾病的症状与脊髓炎有些类似,临床诊断的时候要注意区分。那么,易与脊髓炎相混淆的疾病有哪些呢?

1.急性硬脊膜外脓肿:可出现急性脊髓横贯性损害,病前常有身体其他部位化脓性感染,病原菌经血行或临近组织蔓延至硬膜外形成脓肿。在原发感染数日或数周后突然起病,出现头痛、发热、周身无力等感染中毒症状,常伴根痛、脊柱叩痛。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椎管梗阻,CSF细胞数和蛋白含量明显增高;CT、MRI有助于诊断。

2.柱结核或转移性肿瘤:均可引起椎体骨质破坏和塌陷,压迫脊髓出现急性横贯性损害。脊柱结核常有低热、纳差、消瘦、萎靡、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和其他结核病灶,病变脊柱棘明显突起或后凸成角畸形,脊柱X线可见椎体破坏、椎间隙变窄和椎旁寒性脓肿阴影等典型改变。专一性肿瘤在老年人多见,X线可见椎体破坏,如找到原发病灶可确诊。

3.脊髓出血:由脊髓外伤或血管畸形引起。起病急骤,迅速出现剧烈背痛、截瘫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腰穿CSF为血性,脊髓CT可见出血部位高密度影,脊髓DSA可发现脊髓血管畸形。

强直性脊柱炎辅助检查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升高,淋巴细胞比例稍加,少数病人有轻度贫血(正

细胞低色素性),血沉可增快,但与疾病活动性相关性不大,而 C反应蛋白则较有意义。血清白蛋白减少,α1和γ球蛋白增加,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可增加,血清补体C3和C4常增加。约50%病人碱性磷酸酶升高,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也常升高。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虽然90%~95%以上AS病人LHA-B27阳性,但一般不依靠LHA-B27来诊断 AS,LHA-B27不作常规检查。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放射线证据。

X线检查对AS的诊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约98%~100%病例早期即有骶髂关节的X线改变,是本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早期X线表现为骶髂关节炎,病变一般在骶髂关节的中下部开始,为两侧性。开始多侵犯髂骨侧,进而侵犯骶骨侧。可见斑点状或块状骨侧明显。继而可侵犯整个关节,边缘呈锯齿状,软骨下有骨硬化,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最后关节间隙消失,发生骨性强直。骶髂关节炎X线下易用按钮约诊断标准分类5级:0级为正常骶髂关节,Ⅰ级为可疑骶髂关节两侧炎;Ⅱ级为骶髂关节边缘模糊,略有硬化和微小侵蚀病变,关节腔轻度变窄;Ⅲ级为骶髂关节两侧硬化,关节边缘模糊不清,有侵蚀病变伴关节腔消失;Ⅳ级为关节完全融合或强直伴或不伴残存的硬化。

脊柱病变的X线表现,早期为普遍性骨质疏松,椎小关节及椎体骨小梁模糊(脱钙),由于椎间盘纤维环附带部椎骨上角和下的破坏性侵蚀,椎体呈“方形椎”,腰椎的正常前弧度消失而变直,可引起一个或多个椎体压缩性骨折。病变发展至胸椎和颈椎椎间小关节,间盘间隙发生钙化,纤维环和前纵行韧带钙化、骨化、韧带骨赘形成,使相邻椎体连合,形成椎体间骨桥,呈最有特征的“竹节样脊柱”。

原发性AS和继发于炎性肠病、Reiter综合征、牛皮癣关节炎等伴发的脊柱炎,X线表现类似,但后者为非对称性强直。在韧带、肌腱、滑囊附着处可出现骨为和骨膜炎,最多见于跟骨、坐骨结节、髂骨嵴等。其它周围关节亦可发生类似的X线变化。

早期X线检阴性时,可行放射线核素扫描,计算机断层和核磁共振检查,以发现早期对称性骶髂关节病变。但必须指出,一般简便的后前位X线片足可诊断本病。

骨髓炎和脊髓炎一样吗

急性脊髓炎是由于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脊髓横贯性损害。该病多起急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青壮年更多见。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双下肢无力、麻木,继而双下肢截瘫,伴相应部位的感觉障碍及排尿功能障碍。一般在发病前1~2周,多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等病毒感染症状。

脊髓炎是因感染或毒素侵及脊髓所致的疾病。因在脊髓的病变常为横贯性,故又称横贯性脊髓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脊髓炎多发生在青壮年,无性别差异,散在发病,起病较急。多有轻度前驱症状,如低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如果出现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症状后又出现双下肢逐渐加重的无力、麻木时应考虑急性脊髓炎的可能,应在第一时间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放射性脊髓炎如何鉴别诊断

慢性放射性脊髓病是与放射性照射有关的隐匿发病的少见病,常通过潜伏期后急性发病或隐袭发病,需与肺癌转移或副癌综合征鉴别。可作胸部X线检查排除肺部肿瘤,作腹部B超、脊髓造影、颈胸段CT扫描或放射性核素扫描及相应部分的MRI,排除肿瘤转移。

尚需与髓内肿瘤、脊髓空洞症相鉴别,脊髓MRI检查诊断价值较大。

放射性脊髓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颈胸段CT扫描或相应部分的MRI,排除肿瘤转移。该病早期脊髓肿大,白质内有点片状长T1、长T2信号病灶。

2.胸部X线检查排除肺部肿瘤,作腹部B超、脊髓造影、放射性核素扫描,排除肿瘤转移。

3. 肌电图和神经电生理检查,具有辅助诊断意义。

强直性脊柱炎辅助检查方法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主要表现为腰、背、颈、臀、髋部疼痛以及关节肿痛,这些症状不足以诊断疾病,需要辅助检查进一步确诊,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化验检查

一般患者出现血小板升高、贫血、血沉增快和C反应蛋白升高,但也有部分患者腰背痛等症状较明显但上述指标正常。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因子为阴性,免疫球蛋白轻度升高,多数患者HLA-B27(人体白细胞抗原)呈阳性。

X线检查

检查显示:骶髂关节软骨下缘模糊,骨质糜烂,关节间隙模糊,骨密度增高及关节融合。骶髂关节炎的病变程度可分为5级:0级正常;Ⅰ级可疑;Ⅱ级表示轻度骶髂关节炎;Ⅲ级有中度骶髂关节炎;Ⅳ级为关节融合强直。严重者出现“竹节样脊柱”。

骶髂关节CT

CT显示:骶髂关节密度增高、关节间隙模糊、骨质轻度糜烂以及关节融合。

骶髂关节MRI

骶髂关节MRI示:软骨下脂肪堆积,骨髓水肿,软骨不规则增粗、扭曲,表面不规则。

超声影像学

主要用于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及药物注射等治疗性检查,适于肌腱受累、肌腱端炎、滑膜炎等疾病诊断。

相关推荐

脊髓炎会带来哪些危害

脊髓炎对患者的危害一、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脊髓急性进行性炎症性脱髓鞘病变(脱髓鞘病变【译】: 急性脱髓鞘性疾病的神经髓鞘可以再生,且速度较迅速,程度较完全,虽然再生的髓鞘较薄,但一般对功能恢复的影响不大。慢性脱髓鞘性神经病,由于反复脱髓鞘 与髓鞘的再生许旺细胞明显增殖,神经可变粗,并有轴突丧失,因此功能恢复不完全。),已证实多数为MS表现,呈单相型或慢性多相复发型,临床常见播散性脊 髓炎,体征呈不对称和不完全性,表现快速(数小时或数天)进展的轻截瘫,躯干感觉障碍平面和括约肌功能障碍等,阵发性强直性痉挛和神经

视神经脊髓炎常见症状:

脊髓横贯损害、脊髓性间歇破行、手的搓丸样动作、视空间功能受损 一、症状 1.发病年龄5~60岁。21~41岁最多,也有许多儿童患者,男女均可发病。急性横贯性或播散性脊髓炎以及双侧同时或相继发生的视神经炎(optic neuritis,ON)是本病特征性表现,在短时间内连续出现,导致截瘫和失明,病情进展迅速,可有缓解-复发。 2.视神经炎急性起病者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单眼视力部分或全部丧失,某些患者在视力丧失前一两天出现眶内疼痛,眼球运动或按压时明显,眼底可见视盘炎或球后视神经炎。亚急性起病者1~2个月内症状达

急性脊髓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

急性脊髓炎,如无严重的并发症,经恰当治疗,通常多数在3-6个月内可治愈。如发生褥疮、肺部或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则往往影响病情恢复,或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上升性脊髓炎如治疗不力,可于短期内出现呼吸功能衰竭。因此,患者应及时诊治。对本病的诊治专科性较强,劝告患者及其家庭应到有条件的神经疾病专科诊治,切勿轻信社会上的游医,以免误诊误治、浪费钱财。关于本病与多发性硬化的关系在疾病早期尚难肯定,有少数病者以后确诊为多发性硬化,因此应长期进行随访观察。 急性脊髓炎可侵及脊髓的任何部位,但以上胸段和下颈段脊髓受损害最

患上急性脊髓炎有哪些原因

脊髓炎大多为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或因中毒、过敏等原因所致的脊髓炎症。其病原主要有流感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狂犬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近年来有由肝炎病毒所导致脊髓炎的报告。 尚有一部分患者原因不明,但病前常有某些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临床上以横断性脊髓炎最为常见,其病变以胸段为主,其次为颈段,腰段及骶段病变较为少见。表现为脊髓病变水平以下的肢体瘫痪、感觉缺失和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以上便是患上急性脊髓炎有哪些原因的介绍了,相信经过这样一个简单的介绍,大家已经对此有一定的认识了,在生活中一定要多预防这

慢性脊髓炎的对人体的危害

脊髓炎是指由病毒、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寄生虫、原虫、支原体等生物原性感染,或由感染所致的脊髓灰质或白质的炎性病变,以病变水平以下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其临床特征。大家知道慢性脊髓炎是因多种原因引起脊髓发生病变的脊髓损伤疾病,患有该病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接下来为大家介绍慢性脊髓炎的危害。 (一)脊髓炎的发病年龄5~60岁,21~41岁最多,也有许多儿童患者,男女均可发病,急性横贯性或播散性脊髓炎以及双侧同时或相继发生的视神经炎是本病特征性表现,在短时间内连续出现,导致截瘫和失明,病

小脑性共济失调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 多数脑脊液无明显异常。少数病儿在急性期出现脑脊液的轻微异常,如蛋白和细胞轻度增高(白细胞20~60)或免疫球蛋白增高。 2、病原检查 病原直接感染脑组织的病例脑脊液可能有明显的炎性反应,可找到病原或相应的抗体。PCR技术可帮助发现特异病原。脑脊液寡克隆IgG常为阴性。近年发现在水痘后小脑性共济失调的病例有小脑的脱髓鞘病变。 二、辅助检查 1、脑电图检查 多为正常,只部分病人小脑半球可见低密度灶,脑电图急性期可能出现慢波增多等非特异性改变。 2、脑MRI检查:小脑半球可有脱髓

慢支的辅助检查方法有哪些

1、慢性支气管炎的辅助检查之痰液检查:急性发作期痰液外观多呈脓性。涂片检查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合并哮喘者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痰培养可见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卡他摩拉菌等生长。 2、白细胞分类计数:缓解期患者白细胞总数及区别计数多正常。急性发作期并发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升高。合并哮喘的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多。 3、X线检查:早期可无明显改变。慢性支气管炎的辅助检查是可以发现反复急性发作者可见两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及斑点状阴影,以下肺野为明显。此系由于支气管管壁增厚,细支气

急性脊髓炎竟会引起腹泻饮食调理可缓解

1、急性脊髓炎患者应选用高蛋白、高维生素及轻易消化的食物经过合理的营养搭配及适当的烹调,尽可能提高患者食欲,使患者饮食中的营养及能量能满意机体的需要。 2、煮食烹调时应避免使用猪油,急性脊髓炎患者另外应减少蛋黄、内脏类、过量的海鲜等高胆固醇之食物,而应增加高纤维类食物如:蔬菜、谷类、水果与足够水分。 3、高热量的食物也要能够少吃,比如"肯德基、麦当劳"类的外餐食物,它们对急性脊髓炎患者的健康能带来大的危害,平常能够少吃就要少吃,同时要能避免肥肉、甜点等等。 4、平常的饮食要能够做到少油少盐,急性脊髓炎

急性脊髓炎预防及预后

你对急性脊髓炎预防及预后了解吗?通过本文学习一下吧: 急性脊髓炎,如无严重的并发症,经恰当治疗,通常多数在3-6个月内可治愈。 如发生褥疮、肺部或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则往往影响病情恢复,或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上升性脊髓炎如治疗不力,可于短期内出现呼吸功能衰竭。 因此,患者应及时诊治。对本病的诊治专科性较强,劝告患者及其家庭应到有条件的神经疾病专科诊治,切勿轻信社会上的游医,以免误诊误治、浪费钱财。 关于本病与多发性硬化的关系在疾病早期尚难肯定,有少数病者以后确诊为多发性硬化,因此应长期进行随访观察。

生活中怎么判断自己有无脊髓损伤

造成脊髓损伤的原因可以是外伤性(如高处坠 落、车祸、暴力等)或非外伤性(如脊髓炎症等)。 因此,如果有上述原因并出现躯体麻木、无力、截 瘫或四肢瘫痪等表现应及时就诊,医师通过问诊与 体格检查,然后再结合患者的X线、CT、MRI等 辅助检查就比较容易做出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