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治疗骨质疏松症总的原则应当是准确评估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时机,贯彻「缓解骨痛、改善功能,提高骨量、预防骨折」的治疗原则,根据循证医学,个体化地选择有证据支持的治疗方法。强调采取整体、系统、规范、联合、有监测的治疗,将营养、运动、物理、药物和手术等疗法统筹考虑。具体而言,其主要治疗方案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增加或保持骨量,改善骨强度,消除诱因(病因),防止骨折发生,对症处理。
骨质疏松症治疗手段有哪些
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已经从推迟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恶化的治疗进展到积极地恢复骨骼健康的治疗。使“从骨寿命而言可以使人的预期寿命延长10—20年”的预想成为可能。针对骨质疏松症病人骨吸收与骨形成隅联失调,药物治疗分为三大类:①骨吸收抑制剂,以减少骨量的进一步丢失:雌激素、降钙素、二磷酸盐、异丙氧黄酮都属于这一类;②骨形成促进剂,以增加骨量,包括氟化物、维生素k、甲状旁腺素、雄激素、生长激素等;③骨矿化促进剂,促进骨钙沉着,增加骨量,这类药物有维生素d与钙剂。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既往hrt(激素替代疗法)曾作为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首选,但新的研究表明,在hrt(激素替代疗法)作为骨质疏松的一线用药方面,风险-受益比值不理想。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方面,在欧洲范围内hrt不再作为骨质疏松症的一线疗法。2003国际骨质疏松大会学术委员会推荐:
1、不建议使用hrt预防慢性疾病;2、hrt应该用于绝经症状明显的患者,以减轻症状;3、如果使用hrt应该使使用剂量最低;4、如果使用hrt应该将使用时间控制在最短;5、对使用hrt的患者应该定期检查;6、对有泌尿生殖器症状的患者,应考虑局部用药;7、 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仅作为抗吸收治疗的被选用药。
“脾为后天之本”脾的功能健全,消化吸收能力就强,成为生化气血之源;“肾为先天之本”,其主要功能是藏精,主骨、生髓,人的生长发育与生殖主要依赖肾的功能健全。若脾病日久,运化失职,饮食得不到消化吸收,无力滋养先天之肾,则肾精虚衰,最终使脾肾两亏,可表现为腰膝无力,腰背酸痛等。因此,健脾补肾乃是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根本原则。
不是所有骨质疏松都叫骨质疏松症
误区一:“骨质疏松”等同于“骨质疏松症”吗?
专家介绍,“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症”,一字之差,概念却是完全不同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骨病,有着骨密度数值标准:和年轻时达到的最高骨量相比,降低2.5个正常波动范围(标准差)才叫做骨质疏松症;低于正常值一个标准差以上但还没有达到2.5个标准差时,只能算是骨量减少。很多老人确实有骨质疏松,但严格来说是在骨量减少的范围内,如果没有发生过骨质疏松骨折,则还不能直接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所以,提高骨质疏松的意识是对的,但也不必看到“骨质疏松”就草木皆兵,需要正规的骨密度检查才能确定。
然而,是不是还没达到骨质疏松症就没事了呢?也不对。如果已经出现了骨量减少,并且具有身高降低超过3厘米,有骨折史,绝经过早,或者母亲亲属有过骨质疏松骨折的病史等,就是具有了危险因素,就需要开始骨质疏松症的规范治疗。
误区二:治疗骨质疏松症就是吃钙片吗?
骨组织是由骨细胞和基质组成,钙元素在其中确实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并不是说增加钙的摄取就能提高骨的强度,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包括富含钙的饮食、多晒太阳、负重行走、减少摄入烟酒咖啡等基础治疗措施;但对于治疗疾病来说,这些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进行正规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三个部分:首先是补充钙剂,第二类药物就是维生素D,尤其是活性维生素D。现在对维生素D的认识是它不仅是钙磷代谢的重要调节因素,而且对老人的神经肌肉协调非常重要。第三类药物就是对骨代谢的成骨细胞或破骨细胞的功能进行调节,具体来说,也就是抑制破骨或是促进成骨的药物。在临床上,主要是以阿仑膦酸、唑来膦酸等为代表的双膦酸类药物,降钙素,雌激素调节剂等抑制破骨药物以及甲状旁腺素片等成骨药物。这些药物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起主要作用,一般都要长期使用,需要病人严格依照医嘱,规律服药,定期复查。
骨质疏松的治疗原则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症常见于老年人,但各年龄均可发病。
有效的药物治疗能够阻止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包括雌激素代替疗法、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以及二磷酸盐,这些药物可以阻止骨吸收但对骨形成的作用特别小。
用于治疗和阻止骨质疏松症发展的药物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抑制骨质吸收的药,包括钙剂、维生素D及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二磷酸盐、雌激素以及异黄酮;第二类为促进骨质形成的药物,包括氟化物、合成类固醇、以及异黄酮。
除了药物治疗以外,患者还应该加强营养,给以高蛋白饮食、钙和各种维生素。高蛋白有利于骨基质的形成,钙的补充能够促进钙的平衡。牛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饮食,也可服用适量的钙片、维生素D和维生素C。
关于骨质疏松的九大误区
1
喝骨头汤能防止骨质疏松
骨头汤里溶解了大量骨内的脂肪,对健康不利。要饮食多样化,少油腻,坚持喝牛奶,不宜过多蛋白质和咖啡因。
2
治疗骨质疏松症等于补钙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综合治疗,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
3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特有的现象,与年轻人无关。
如果年轻时期忽视运动,常常挑食或节食,饮食结构不均衡,就会使骨质疏松症有机会侵犯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女性。
4
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症为时已晚。
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无法逆转,到老年期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这是十分可惜的。
5
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
多数骨质疏松症病人在初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应当定期去具备双能X线吸收仪的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
6
骨质疏松症是小病,治疗无须小题大做。
一旦发生脆性骨折,尤其老年患者的髋部骨折,导致长期卧床,死亡率甚高。
7
骨质疏松症治疗自己吃药就可以了,无需看专科医生
应当及早到正规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综合治疗。
8
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宜静不宜动
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地运动刺激,缺乏运动就会造成骨量丢失。体育锻炼对于防止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
9
骨折手术后,骨骼就正常了
发生骨折,往往意味着骨质疏松症已经十分严重。骨折手术只是针对局部病变的治疗方式,而全身骨骼发生骨折的风险并未得到改变。
老人多运动可防治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指骨骼中的骨质细胞逐渐减少而导致骨质密度减少的病症,因此当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骨头无法承担外力时,便容易导致骨折的现象。骨质疏松症的起因:低钙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饮酒、服用类固醇、老化。运动是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的主要方法,但运动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1.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如充分活动身体的各个关节,使之灵活,包括:按摩肩部、臂部和腿部肌肉使之放松,转动颈部、腰部、髋部及脚踝使之适应运动所要求的幅度。
2.身体各部位尽可能做到均衡运动。
3.运动要持之以恒,长期坚持下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运动方式的原则是因人而异,量力而为。依据年龄、身体状况及骨质疏松的程度,应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
4.轻微骨质疏松,能持续正常的工作、生活者,可选择活动量较大的运动方式,如长跑、打拳、游泳、登山、打球等。
5.骨质疏松比较严重,不能持续日常工作的人,可以选择活动量较小方式,如原地踏脚、行走等。
6.严重骨质疏松,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必须卧床者,活动和运动仍然是必要的,可以让患者坐起来,协助他适当活动肩、肘、腕、手指、髋部、膝等关节,还可以让其坐在一个摇椅上,鼓励患者自己轻轻摇动椅子,达到运动的目的。
骨质疏松患者的饮食禁忌
现在很多人患上骨质疏松后,一般会采取治疗的手段,但如不坚持骨质疏松的饮食原则,就有可能使此病复发。
1、不能多吃糖。多吃糖能影响钙质的吸收,间接地导致骨质疏松症。这是骨质疏松的饮食原则之一。
2、不宜喝咖啡。嗜好喝咖啡者较不喝者易流失钙。这种骨质疏松的饮食原则比较常见。
3、不能长期饮浓茶。茶叶内的咖啡因可明显遏制钙在消化道中的吸收和促进尿钙排泄,造成骨钙流失,日久诱发骨质疏松。这也属于骨质疏松的饮食原则。
4、不能吃得过咸。吃盐过多,也会增加钙的流失,会使骨质疏松症症状加重。在实验中发现,每日摄取盐量为0.5克,尿中钙量不变,若增加为5克,则尿中钙量显著增加。这也作为骨质疏松的饮食原则里的一种。
骨质疏松的9大误区
误区中包括:
误区一:补钙等于治疗
骨质疏松是人体内的破骨细胞影响大于成骨细胞造成的,简单讲就是骨骼流失速度超过形成速度造成的,因此,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的综合治疗。患者应到正规医院的骨质疏松相关科室规范治疗。
误区二:喝骨头汤能预防
实验证明同量的牛奶中钙含量远远高于骨头汤。同时,骨头汤里的大量脂肪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其他危害。应注意饮食多样化,少油、不宜多吃高蛋白质和咖啡因的食物。
误区三:与年轻人无关
骨质疏松不是老年人特有,年轻人同样需要注意。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的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储备越多,到老发生骨质疏松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而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节食减肥,体重降下来的同时,对骨骼也产生了严重隐患。因此专家特意提示,减肥是减掉体内脂肪,不要同时减掉骨骼的重量,最好通过适量运动来保持体型。
误区四:老年人治疗为时已晚
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无法逆转,到老年期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这是十分可惜的。
从治疗的角度而言,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应接受正规治疗,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误区五:靠自我感觉发现
多数骨质疏松症病人在初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不要等到发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
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应定期去具备双能X线吸收仪的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助于了解您的骨密度变化。
误区六:骨质疏松症是小病
骨质疏松不只是平时的腰酸背痛而已,发生骨折的风险会大大增加。一旦跌倒就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对老年人的髋部骨折危害极大。所以,生活方式调整、规范治疗和防止老人跌倒都是非常关键的。
误区七:无需看专科医生
对于已经确诊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及早到正规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综合治疗。
误区八:宜静不宜动
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地运动刺激,缺乏运动就会造成骨量丢失。体育锻炼对于防止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另外,如果不注意锻炼身体,出现骨质疏松,肌力也会减退,对骨骼的刺激进一步减少。这样,不仅会加快骨质疏松的发展,还会影响关节的灵活性,容易跌倒,造成骨折。
误区九:骨折术后就正常了
发生骨折,往往意味着骨质疏松症已经十分严重。骨折手术只是针对局部病变的治疗方式,而全身骨骼发生骨折的风险并未得到改变。因此,我们不但要积极治疗骨折,还需要客观评价自己的骨骼健康程度,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症,防止再次发生骨折。
问题解答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骨病,在此情况下骨变得越来越脆,导致骨折的风险增加,特别是在髋部、椎体和腕部。骨质疏松症的定义是发生在男性和女性中的一种以低骨量、骨组织微结构退变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
由什么引起?
人类的骨骼一直处在重建的过程中,其间骨骼被不停地降解和再形成。两种类型的细胞介导了这一过程,成骨细胞负责产生骨基质和完成骨矿化,破骨细胞则负责分解骨。然而,如果机体内骨吸收的速度快于骨形成的速度,那么经过一段时间,骨密度就会下降。
绝经期前的女性对骨质疏松症具有相对良好的抵御能力,因为雌激素可以刺激健康骨的形成。绝经后,雌激素的生成量减少,从而明显增加了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风险。男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年龄大于女性,危险因素包括种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睾酮水平和骨质疏松症的家族史等。
其他与骨质疏松症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钙摄入量低、维生素D缺乏症、先前发生过骨折或有骨折家族史、神经肌肉疾病或者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等。其中多种因素都可以对骨密度产生影响,而骨密度是骨折风险的最佳预测因子。
有哪些症状?
骨质疏松症被描述为“小偷”,因为它偷走了骨强度,使骨骼变得更加易于折断或破裂。骨质疏松症的早期体征包括身高降低,由于椎骨压缩性骨折而导致脊柱逐渐弯曲。但是,第一次看到明显的骨质疏松症“症状”往往是在骨折之后,这也是该病被称为“悄无声息的流行病”的原因——出现并发症之前,人们通常不会意识到自己患有骨质疏松症。
如何诊断?
诊断工具中最常用的是骨密度检查,而应用最广泛的是双能X线骨密度仪扫描。利用这种无痛的和非侵袭性扫描可以通过双能X线测量椎体和髋骨的密度,使医生对患者的骨质疏松症进行诊断和监测。在世界卫生组织指南中提出,当骨密度评分大于2.5SD时,可以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链接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发布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学会5月13日发布《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此次发布的“2011年新版指南”高度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三原则,对2006年出版的《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临床诊疗指南》进行了更加详细、严谨、科学的修订,着力突出预防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性,强调临床治疗的实用性,为广大医护工作人员提供了最权威的诊疗参考。
徐苓教授介绍说:“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却十分隐蔽的疾病,患者对于‘静悄悄的’骨质疏松症治疗意识淡薄,常常发生了脆性骨折后才如梦方醒,而防治骨质疏松的根本目标就是预防骨折。新版指南的一大特点就是强调通过‘骨质疏松风险评估’发现那些没有骨折却存在骨折高风险的目标人群,从医生坐等患者发生骨折来求医转变为提前发现具备骨折高风险的非骨折患者,及早诊断,及时治疗,以避免骨折的发生。从‘下医治已病’进步到‘上医治未病’。这一进步是医学发展和医疗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
补肾健脾活血法防治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严重危害中老年健康,为国际研究热点。补肾、健脾、活血法防治骨质疏松症由刘庆思、庄洪、黄宏兴、冯新送、魏合伟、邵敏、徐必达、杜莹、蔡桦等合作研究。他们在全面分析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补肾、健脾、活血法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并根据补肾壮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的治疗原则研制出骨康口服液,经系列研究,取得以下成果:
根据肾主骨理论、脾肾相关学说及血瘀论,首次提出该病的发生主要与肾虚、脾虚和血瘀有关,且肾虚是关键,确立“补肾壮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为骨质疏松症的基本治疗原则。这一学术思想的提出对中西医结合防治骨质疏松症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项目研究建立了多种稳定的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采用补肾、健脾、活血法,结合骨密度、骨生物力学、放免、骨代谢生化、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等技术,揭示:⑴骨康方具有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的双重作用;⑵能提高骨密度,改善骨生物力学状态;⑶能提高脾虚大鼠的血清木糖含量;⑷对血瘀模型有较好的活血化瘀作用;⑸有较好的镇痛作用;⑹能使大鼠体内微量元素发生相应变化;⑺实验显示无明显毒副作用。
运用离体细胞培养技术,揭示了骨康方含药血清可直接刺激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加成骨细胞内ⅰ型胶原的表达,抑制成骨细胞分泌il-6;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诱导破骨细胞凋亡。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进行了196例患者的临床研究,表明骨康方能显著缓解腰腿痛及肾阳虚症状,提高骨密度;阐明了活性氧对骨代谢有重要影响;内皮素水平的改变对血瘀证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内皮素与雌二醇及骨密度值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揭示了一氧化氮、雌二醇与骨密度三者之间具有正相关。
更年期女性要防骨质疏松
有研究统计发现,全球50岁以上女性,有近三分之一受到骨质疏松症的威胁,但大部分女性在更年期后并没有重视对该症的预防,约有75%患疏松症的“绝经后”女性没有及时治疗。
专家解释说,女性的骨质在35岁时达到了顶点,在45岁时进入更年期时卵巢荷尔蒙慢慢变少,月经开始变短或紊乱,骨质开始慢慢流失。到停经时,卵巢不再分泌女性荷尔蒙,骨头因而开始大量流失,流失量每年少则2%多者高达7%。当60岁时,有些女性的骨质流失量可达40%。在这个过程中,骨质流失是静悄悄进行而没有症状的。
预防骨质疏松不能单纯补钙
骨质疏松早期没有症状,是不知不觉发生和发展的,目前尚无根治的办法,因此,预防尤其重要。
应对骨质疏松应该做好三级预防:一级预防,从儿童期就要开始补钙。由于人的骨量在35岁前是累积阶段,以后骨量逐渐减少,因此要在35岁前尽量提高骨峰值。二级预防,是适当运动和饮食,尽量延缓骨质流失的速度。;三级预防,则是要做到早期预防、治疗。
提到骨质疏松,不少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补钙。对此,钙仅仅是制造骨头的原料之一,还需要人体内的维生素D等微量元素帮助其吸收和合成。而中国人饮食中所含维生素D非常有限,大量的维生素D3依赖皮肤接受阳光紫外线的照射后合成。经常接受阳光照射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和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正常人平均每天至少需要20分钟日照。
“骨质疏松治未病的原则是:饮食+运动+药物+早期骨密度检测,实施关键在于持之以恒。”蔡桦表示,未病先防,增加骨量储备,防治钙质继续流失,将会大大减轻骨质疏松的程度,而均衡的营养和适度的体育锻炼是标本兼顾的有效方法。“正常人群通过日常的膳食补充体内所需钙等微量元素,对于预防骨质疏松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年人四成患骨质疏松症
研究发现,我国目前4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16.1%,随年龄增加,骨质疏松发生递增,60岁以上人群22.6%,超过80岁50%人群均有患病,而且不同地区、城乡之间、性别差异,骨质疏松患病率均明显不一样,城市高于农村,女性多于男性。研究还初步得出我国人群依据腰椎或股骨不同部位的骨密度诊断骨质疏松症的参考值,并提出了需要治疗的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参考值。
该研究还从230多个有价值的调查数据中,筛选出了47个影响我国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危险因素,除年龄增大、低钙饮食、少运动量外,慢性呼吸系统病史、胃病史、烟龄长等亦是男女人群较早发生骨质疏松的共同危险因素。另外,恶性肿瘤史、长期服用考的松、饮酒等不良因素在男性患者中多见;糖尿病史、长期卧床、卵巢切除、使用利尿剂等则是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常见的因素。
骨质疏松肾虚是主因吗
在我国,骨质疏松症是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之后的第四大慢性病。据《中国骨质疏松白皮书》发布数据显示,此病中国发病率居高不下,人数已达8000万,到2020年预计将超过1.2亿人。
“骨质疏松症多发于中老年人,老年妇女尤甚,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的死亡率、致残率都非常高,可以明显影响寿命及生存质量,可谓是‘隐形杀手’” ,孙建峰表示。此症发作的显著特点表现为无负重的夜间腰背痛,疼痛持续,有时还伴有四肢放射性痛和麻木感。老年人患者还有身材缩短、驼背等明显特征。
在中医看来,骨质疏松症发病原因主要是在于肾虚、脾虚和血瘀。肾虚是此症发生的根本原因,骨之强劲与脆弱是肾中精气盛衰的重要标志;脾虚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因素,若脾胃功能衰退,则精血亏虚,精亏不能灌溉,血虚不能营养,无以生髓养骨,而致骨质疏松;血瘀是骨质疏松症的促进因素。中医治疗时主张在“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理论指导下补肾健脾治疗原则基础上,运用瘀血学说,在活血的同时加重化瘀。
骨质疏松肾虚是主因这可能是很多人想象不到的事情,为了预防这种慢性病,大家除了需要注意健康的饮食,多补充钙质,维生素,还有就是注意补肾。经常的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可以达到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目的,此外就是每天都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骨质疏松症是不是都需要治疗
骨质疏松症一般来讲是老年性疾病,多与生理减退有关,如同头发变白,皮肤皱褶等现象一样自然不能逆转,但可通过药物治疗得到延缓,由于骨质疏松症并发症多且严重,治疗棘手,预后较差,一旦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就应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由特发性原因或其他疾病引起骨质疏松症更应针对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