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和胃降逆的中药有哪些 柿蒂降逆下气

和胃降逆的中药有哪些 柿蒂降逆下气

性味归经:苦,涩,平,归胃经。

药性特点:柿蒂味苦,善降胃气,为止呃要药,寒,热实证所引起的呃逆均可用。

功效:降逆下气。

应用:1.呃逆证,单用本品煎服;或配人参同服;2.呃逆不止,单用本品,配黄酒服;或配生姜汁,沙糖同服。3.膈肌痉挛,呃逆,属胃寒者,配丁香,生姜;胃中虚寒者,再配党参;属胃热者,则配芦根,竹茹等。

孕妇能吃柿子吗

柿子适宜孕妇适量食用,尤其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孕妇吃可以一举两得,柿子的蒂和叶都是中药,柿蒂可以降逆气、止恶心,治疗呃逆、暖气等,柿子有抗菌消炎止血降压等作用,是民间常用的草药。

柿子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柿蒂降逆气

柿蒂性味苦涩,能降逆气、止呕吐。治疗呃逆可选用柿蒂9克,加水煎服。妊娠呕吐可加冰糖一同煎服。

胃气上逆吃什么中药 代赭石重镇降逆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经。

药性特点:代赭石为矿物类药物,苦寒质重,入肝,心二经,寒能泄热,重镇主降,长于镇潜肝阳;其苦寒,又清肝火,故对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气逆不降的呕吐,嗳气,呃逆,喘咳气急,血分有热的吐血,衄血等,皆有较好疗效。

功效: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应用:1.肝阳上亢而致的头晕,头痛,目眩,耳鸣,配怀牛膝,龙骨,牡蛎等;2.心肝火旺,癫狂,脉滑实者,配大黄,朴硝,清半夏等;3.宿食或寒痰阻滞中焦,心下痞硬,噫气或吐,配旋覆花,人参,生姜等药同用。

用法:煎服。15-30g,打碎先煎,包煎或煎后过滤,研末吞服,每次3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多数煅用,止血醋淬用。

注意:虚寒者及孕妇慎用,代赭石对肺及肝脏有损害作用,不可久服。

阳虚吃什么 韭菜

韭菜又叫起阳草,味甘、性温,能补肾助阳,温中开胃,降逆气,散瘀解毒等,非常适合阳虚体质者食用,可以炒食或者做馅。

柿子孕妇能不能吃

能。

柿子适宜孕妇适量食用,尤其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孕妇吃可以一举两得,柿子的蒂和叶都是中药,柿蒂可以降逆气、止恶心,治疗呃逆、暖气等,柿子有抗菌消炎止血降压等作用,是民间常用的草药。

竹茹橘皮汤的制作方法

橘皮竹茹汤,中医方剂名。为理气剂,具有降逆止呃,益气清热之功效。主治胃虚有热之呃逆。呃逆或干呕,虚烦少气,口干,舌红嫩,脉虚数。临床常用于治疗妊娠呕吐、幽门不完全性梗阻、膈肌痉挛及术后呃逆不止等属胃虚有热者。

组成

橘皮、竹茹、大枣、生姜、甘草、人参。

用量

橘皮、竹茹各15g,大枣5枚,生姜9g,甘草6g,人参3g。

竹茹橘皮汤的功效和制作方法

用法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

降逆止呃,益气清热。

主治

胃虚有热之呃逆。呃逆或干呕,虚烦少气,口干,舌红嫩,脉虚数。

方义

呃逆之证,皆因胃气不能和降而起,但有寒热虚实之分。本方证因胃虚有热,气逆不降所致。胃虚宜补,有热宜清,气逆宜降,故立清补降逆之法。方中橘皮辛温,行气和胃以止呃;竹茹甘寒,清热安胃以止呕,皆重用为君药。人参甘温,益气补虚,与橘皮合用,行中有补;生姜辛温,和胃止呕,与竹茹合用,清中有温,共为臣药。甘草、大枣助人参益气补中以治胃虚,并调药性,是为佐使药。

配伍特点

诸药合用,补胃虚,清胃热,降胃逆,且补而不滞,清而不寒,对于胃虚有热之呃逆、干哕,最为适宜。

运用

本方为治疗胃虚有热呕逆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呃逆或呕吐,舌红嫩,脉虚数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

若胃热呕逆兼气阴两伤者,可加麦冬、茯苓、半夏、枇杷叶以养阴和胃;兼胃阴不足者,可加麦冬、石斛等养胃阴;胃热呃逆,气不虚者,可去人参、甘草、大枣,加柿蒂降逆止呃。

禁忌

呕逆因实热或虚寒而致者,非本方所宜。

附注

附方:丁香柿蒂汤

组成:丁香6g,生姜、柿蒂各9g,人参3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中益气,降逆止呃。

主治:胃气虚寒证。呃逆不已,胸痞脉迟者。

竹茹橘皮汤的功效和制作方法

出处:《症因脉治》

重要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3]

2、方论选录吴昆《医方考》卷3:“大病后,呃逆不已,脉来虚大者,此方主之。呃逆者,由下达上,气逆作声之名也。大病后则中气皆虚,余邪乘虚入里,邪正相搏,气必上腾,故令呃逆。脉来虚大,虚者正气弱,大者邪热在也。是方也,橘皮平其气,竹茹清其热,甘草和其逆,人参补其虚,生姜正其胃,大枣益其脾

胃气上逆吃什么中药 丁香温中降逆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肺。

药性特点:丁香辛温,入脾,胃,肺,肾经,其气芳香,善暖脾胃,为止脾胃虚寒,呕逆疼痛的要药,丁香还能温下焦,助肾阳,故用于治阳痿,阴冷。

功效:温中降逆,补肾助阳。

应用:1.伤寒咳噫不止,及哕逆不定,配干柿蒂,人参,生姜同用;2.小儿吐逆,配半夏,生姜等同用;3.脾胃虚寒,食少吐泻,配砂仁,白术等同用。

用法:煎服,2-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贴。

注意:热病及阴虚内热者禁服,不宜与郁金同用。

和胃降逆的中药有哪些 沉香降逆调中

性味归经:辛,苦,微温,归肝,心经。

药性特点:沉香辛香温通,苦味降泄,入肝,心经,长于行气降逆,纳气平喘,用于寒凝气滞,胸腹胀痛,胃寒呕呃,痰饮喘嗽,下元虚喘。

功效:行气止痛,降逆调中,纳气平喘。

应用:1.脾胃素弱,饮食易伤,呕逆冷淡,配木香,槟榔,乌药;2.腹胀气喘,坐卧不安,配木香,枳壳,萝卜籽;3.咳嗽,配阿胶,人参,桑白皮。

用法:煎服,1.5-4.5g,入煎剂宜后下,研末,0.5-1g,或磨汁服。

注意:阴虚火旺,气虚下陷者慎服。

和胃降逆的中药有哪些 旋覆花降逆止呕

性味归经:苦,辛,咸,微温,归肺,脾,胃经。

药性特点:旋覆花苦辛入肺,宣肺气以消痰行水,性温入胃,化痰湿以降逆止噫,饭痰壅气逆,痰多咳喘及痰湿内阻,胃失和降所致的呕吐噫气,皆常应用。

功效:降气化痰,降逆止呕。

应用:1.咳嗽气逆,配半夏,前胡,苏子,生姜;2.痰饮阻于胸膈,呕吐不止,或有噫气,配半夏,茯苓,青皮;3.风痰呕逆,饮食不下,配枇杷叶,细辛,茯苓。

用法:煎服3-9g,包煎,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干撒或调敷。

注意:阴虚痨嗽,风热燥咳者禁服。

柿子蒂煮水治什么

主治呃逆。

柿子蒂是柿树科植物柿的干燥宿萼,性平,偏温性,味苦、涩,入胃经,苦能泄降,温能祛寒,苦温通泄,又因为入胃经,善降胃部气机不顺,是温中祛寒、降逆止呃的常用药物,又因为是平性的药材,和养阴或清热的药材同时煎煮,可用于改善胃阴不足、胃火上炎及气机郁滞的呃逆症状。

竹茹橘皮汤的简介

1 组成

橘皮、竹茹、大枣、生姜、甘草、人参。

2 用量

橘皮、竹茹各15g,大枣5枚,生姜9g,甘草6g,人参3g。

3 用法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4 功用

降逆止呃,益气清热。

5 主治

胃虚有热之呃逆。呃逆或干呕,虚烦少气,口干,舌红嫩,脉虚数。

配伍特点

诸药合用,补胃虚,清胃热,降胃逆,且补而不滞,清而不寒,对于胃虚有热之呃逆、干哕,最为适宜。

运用

本方为治疗胃虚有热呕逆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呃逆或呕吐,舌红嫩,脉虚数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

若胃热呕逆兼气阴两伤者,可加麦冬、茯苓、半夏、枇杷叶以养阴和胃;兼胃阴不足者,可加麦冬、石斛等养胃阴;胃热呃逆,气不虚者,可去人参、甘草、大枣,加柿蒂降逆止呃。

公丁香的功效与作用 温中降逆

公丁香辛温芳香,入脾胃二经,暖脾胃而行气滞,尤善降逆,故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止呃之功,为治胃寒呕吐呃逆之要药。可用于治疗虚寒呃逆及脾胃虚寒之吐泻、食少,常与柿蒂、人参、生姜、白术、砂仁等药配伍。

没胃口吃什么开胃 柿子

柿子性味甘涩而寒,具有很好的清热润肺功效。而且柿子浑身是宝,加工过的柿饼能够帮助理气开胃,帮助治疗咳嗽、肺气肿等不适。而柿蒂也是能够很好的帮助降逆气,对于消化不良有一定的辅助效果。另外柿霜、柿花、柿根都能够帮助辅助治疗各种疾患。

孕妇吃柿子好么

柿子适宜孕妇适量食用,尤其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孕妇吃可以一举两得,柿子的蒂和叶都是中药,柿蒂可以降逆气、止恶心,治疗呃逆、暖气等,柿子有抗菌消炎止血降压等作用,是民间常用的草药。但柿子本来是一种凉性的水果,因此不宜多吃,每日最多不能吃超过两个。

相关推荐

呕吐应该如何预防与治疗

推揉脾经100~300次(约3分钟),健脾和。推板门穴10 0~300次(约3分钟),降逆止吐。按揉外劳宫穴100~300次(约3分钟),温阳散寒止吐。直推天柱穴100~500次(约5分钟),降逆止呕。摩腹100~300次(约3分钟),消食和降逆止呕。 针灸治疗 外邪犯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合谷、公孙,用泻法,祛邪解表,和降逆。 饮食停滞型:常用内关、公孙、足三里、天枢、下脘,用泻法,消食化滞,和降逆。 肝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阳陵泉、太冲,用泻法,疏肝和降逆。 脾虚寒型

打嗝怎么治疗 食疗治打嗝

配方:甘蔗榨汁120毫升,生姜汁1汤匙。 用法:两汁和匀,炖温饮服。 功效:清热泻火,平降逆。主治呃逆连声、口臭烦渴、面赤烦躁 配方:茶叶10克,柿蒂3个。 用法:茶叶、柿蒂用开水冲泡,温饮频服。 功效:主治寒呃逆。 配方:干姜、半夏各10克。 用法:共研细末,水煎,慢慢喝下。 功效:本方温中祛寒,主治寒性呃逆。 配方:陈皮30克,生姜18克,胡椒10粒。 用法:上药水煎,徐徐咽之。 功效:主治寒呃逆。 配方:干苏叶和陈皮各10克,黄酒适量。 用法:上2味用等量酒水煎汁,分次服。 功效:主治寒呃逆

食道炎吃什么药效果好

泻肝抑酸汤 方药:黄连、黄芩、吴茱萸、沙参各10g,普通应15-30g,白芍、延胡索、麦冬各15g、炒莱菔子、煅瓦楞子各30g 用法:将上药用水煎服,连服4周。 功效:此方适用于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胸骨后疼痛、烧灼感、吞咽困难、泛酸等症状。 柴胡舒肝散 方药:柴胡6g、白芍15g、乌贼骨15g、郁金10g、延胡索10g、制香附10g、紫苏梗10g、半夏10g、枳壳10g、甘草5g 用法:将上药用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此方疏肝理、和降逆的功效,适用于肝不和型食管炎,此型食管炎的患者

经常打嗝中药治疗

需要用药物或一些特殊方法治疗的,多为顽固性的打嗝,即并非偶尔由于环境因素,情绪变化等引起的打嗝,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中医中称打嗝为呃逆,中医认为发生打嗝的原因很多,由于过食生冷食物或苦寒药物引起的;由于过食辛热食物或辛燥药物引起的;由于精神刺激情志失调,郁逆引起的;也由于久病、重病、脾虚寒而引起的。辨证治疗宜分清寒、热、虚、实。应以和平呃为主,一般都须服用汤药治疗。 热打嗝的主要症状为:呃声洪亮,连续力,心烦口渴,口臭,面红,大便秘结,小便色黄,舌苔粗黄。治疗可用此方:竹叶10

疼拔罐拔哪里 疼拔罐取穴解析

为六腑之中心,以通降为顺。中脘为之募腑之会,足三里乃下之合穴,故凡脘疼痛,不论其寒热虚实,均可用之通调腑,和止痛;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勾通三焦,功擅理降逆,又为八脉之交会穴,通于阴维脉,“阴维为病苦心痛”,取之可畅达三焦机,和降逆止痛;公孙为足太阴脾经之络穴,调理脾而止疼痛,也为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冲脉为病,逆里急”,与内关相配,专治心,胸,病症;脾虚寒者加神阙,海,脾俞,俞温中散寒;阴不足者加俞,灵墟,三阴交滋阴养;寒邪犯者加神阙,梁丘散寒止痛;饮食停滞者

酸过多中医治疗

不和:症见烧心,反酸,胸骨后或脘部疼痛,每因情志因素而发作,脘胀闷,连及两胁,善太息,嗳频频,大便不畅。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解郁,和降逆,方选柴胡疏肝散合香苏散加减:柴胡、白芍、香附、川芎、苏梗、陈皮、枳壳、旋覆花、郁金、海螵蛸、延胡索、绿萼梅。中成药痛颗粒、苏颗粒。 肝郁热:症见烧心、反酸不止,胸骨后或脘部疼痛,痛如烧灼,口干口苦,心烦易怒,嘈杂不适,大便不爽或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或数。治宜清肝泄热,和降逆,方选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牡丹皮、青皮、陈皮、栀子、白芍、

柿蒂的功效与作用 降逆止呃

柿蒂苦平偏温,苦可泄降,温能祛寒,苦温通泄,又入肺,善降肺,为温中祛寒,降逆止呃之常用药物。又本品性平,和入养阴或清热之品,又可用于阴不足、火上炎及机郁滞之呃逆。

什么人不适宜吃柿子呢

1、糖尿病孕妇 柿子适宜孕妇适量食用,尤其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孕妇吃可以一举两得,柿子的蒂和叶都是中药柿蒂可以降逆、止恶心,治疗呃逆、暖等。柿子抗菌消炎止血降压等作用,是民间常用的草药。孕妇可以食用柿子补充营养,但不能多吃,另外如果孕妇患孕期糖尿病的话,也不宜食用,柿子中含简单的双糖和单糖,容易被人体吸收,使血糖升高。 2、空腹 柿子中含较多的鞣酸及果胶,在空腹食用之后,在酸的作用下形成大小不等的硬块。如果这些硬块滞留在中,就会形成柿石,无法自然排出的话,甚至会造成消化道梗塞,后果严重

丁香的临床应用

1.用于呃逆,呕吐等症 丁香温中散寒,善于降逆,故为治寒呃逆、呕吐的要药。治呃逆,常与降止呃的柿蒂配伍;治呕吐,可与降逆止呕的半夏同用。 2.用于脘腹疼痛 丁香温中散寒,又能止痛,可用治脘腹疼痛,可与肉桂等同用。 3.用于肾阳不足、阳萎、脚弱及寒湿带下等症 丁香又能温肾助阳,以治肾虚阳萎、寒湿带下等症,可与附子、肉桂、小茴香、巴戟天、肉苁蓉等同用。 此外,丁香外用温通散寒、消肿止痛的作用,可用于阴疽、跌打损伤等症,常与肉桂等分,研末同用。

食管炎吃什么药最管用 丁香柿蒂

方药:丁香3g、柿蒂20g、白术10g、延胡索10g、生姜10g、党参15g、茯苓15g、半夏12g 用法:将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此方具健脾利器、温降逆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滞型食管炎,主要表现为剑突下或胸骨后隐痛烧灼,脘胀满,嗳则舒,食欲减退,泛酸或泛吐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