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容易紧张是怎么回事
人容易紧张是怎么回事
紧张是人的一种很正常的生理表现,当人的大脑受到外界刺激,人的身体功能和心理都会产生紧张的反射效应。
实际上,人之所以会出现精神紧张,是因为自己想的太多,顾虑太多,担心太多,自然而然就放不开手脚。如果抛开自我,忘记小我,人的紧张自然就不存在了。老子宣扬的道家思想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忘我”,只有忘记小我才能成全大我,虽然我们现在不提倡这种消极的方式,但这种心理调节的方式还是很有效的。心理训练课上有这样一道训练题:你敢站在大街上大喊三声“我是最优秀的!”你就能克服心理障碍,也不会因为时刻担心小我的存在而不断陷入莫名的紧张之中。当然除了这些解决根本的方法,我们还可以找到很多舒缓紧张的方法,比如找个朋友聊天,出去散步,或者干脆好好睡一觉。
人紧张时的表现
第一种:双腿发抖;双腿不由自主地抖,心也跟着抖。
第二种:手足无措;台下没感觉怎样,可到了台上,突然感觉双手多余,不知道放在什么地方。
第三种:眼神游离;没有专注的目标,想看东西,但是又不知道到底该看什么。
第四种:口干舌燥;嘴里非常干燥,舌头僵硬,吞咽动作很难完成。
第五种:心跳加快;自己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担心心脏会突然蹦出来。
第六种:面红耳赤;面露潮红。
第七种:虚汗频出;手掌心和后背流汗。
第八种:四肢抖动;手和脚控制不住地抖动。
第九种:头脑空白;脑袋里一片空白,什么都没有。
第十种:思维短路;精心准备的内容突然间没了,停在一个地方,不断重复上文,就是想不起下文。
第十一种:盼望结束;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盼着赶紧结束。
第十二种:面部僵硬;保持一个固化的表情,面部肌肉僵硬。
人容易紧张怎么办
第一,要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一般来讲争强好胜——事事都力求完善,事事都要争先——的人容易紧张和焦虑。花有千种,人生各异。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和优势,追求事事超人,样样在前,既无可能也无必要。有些地方你不如他人,但却在某一方面你比别人强。所以你要认清自己能力和精力的限制,放低对于自己的要求,凡事从长远和整体考虑,不过分在乎一时一地的得失,不过分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自然就会使心境松弛一些。
第二,出现了紧张焦虑之后不要想让自己“不紧张”,如果这样提醒,那么你就越会“紧张”,因为你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紧张”上了。出现了紧张焦虑之后,只要你能做到紧张就紧张吧,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就像对待天气的变化一样——顺其自然,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只要你不再去在意它,不去管它,也而不为此烦恼,那么紧张焦虑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第三,承认和允许自己的缺点存在。“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正因为人类个体存在着不同的缺点,所以才有了人类社会的五光十色。所以,要允许自己有缺点,不要过分追求完美,要学会坦然地说“我尽力了”、“这不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我们才可以随心所欲、自由自在、轻松而自如地拥有和享受生活。
第四,紧张心理可以通过自我调适,自已进行训练来帮助克服。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把能引起你紧张、恐惧的各种场面,按由轻到重依次列成表(越具体、细节越好),分别抄到不同的卡片上,把最不令你恐惧的场面放在最前面,把最令你恐惧的放在最后面,卡片按顺序依次排列好。
第二步:进行松弛训练。方法为坐在一个舒服的座位上,有规律地深呼吸,让全身放松。进入松弛状态后,拿出上述系列卡片的第一张,想像上面的情景,想像得越逼真、越鲜明越好。
第三步:如果你觉得有点不安、紧张和害怕,就停下来莫再想像,做深呼吸使自己再度松弛下来。完全松弛后,重新想像刚才失败的情景。若不安和紧张再次发生,就再停止后放松,如此反复,直至卡片上的情景不会再使你不安和紧张为止。
第四步:按同样方法继续下一个更使你紧张的场面(下一张卡片)。注意,每进入下一张卡片的想像,都要以你在想像上一张卡片时不再感到不安和紧张为标准,否则,不得进入下一个阶段。
第五步:当你想像最令你恐惧的场面也不感到不安和紧张时,便可再按由轻至重的顺序进行现场锻炼,若在现场出现不安和紧张,亦同样让自己做深呼吸放松来对抗,直至不再恐惧、紧张为止。
宅男喜欢女生的表现 容易紧张
一个宅男哪怕是个老司机,也会有腼腆的一面。
喜欢上一个女生时,总想要接近她,但是却又担心过于冒犯,故意保持距离,进退维谷。
但是一直保持距离又会让心里不太舒服,于是他就努力的找机会,步伐时快时慢,象征性的靠近,让心里得到一些满足。
如果女生主动或者意外的碰到一起,或者牵了下手,宅男会兴奋异常,第一次的亲密动作,对于宅男来说不异于在滚油中滴入了几滴水,简直气血沸腾。
哪类人容易得精神紧张性头痛
1. 容易紧张的人。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竞争剧烈。有些人不懂得如何放松,始终将自己置于强大的压力之下,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和恐惧之中;缺乏对付紧张和心理压力的能力;缺乏自信;过度关心身体;这样的人容易患紧张性头痛。
2. 人际适应不良的人。随着人际交往频繁,人际互动增加,冲突也在增加。如果人际关系的适应出现了问题,就会让人产生担忧、愤怒、压抑、焦虑等不良情绪。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种不良情绪会对他产生危害,会诱发他产生紧张性头痛。
3. 某些人格特征。紧张性头痛的人往往有这样一些性格缺陷。好强,固执,孤僻,谨慎,对他人的言论过度敏感。别人认为大不了的事,他认为就是麻烦;别人能耐受的刺激,他不能耐受;别人能平静对待的变故,他觉得过不去。他的支配欲强,爱占主导地位,事事求全责备,有完美主义倾向。
4. 不良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也是造成紧张性头痛的主要原因。如通宵打牌,熬夜会让人疲劳不堪。长期久坐,腰、背、肩疼痛甚至视疲劳、颈椎痛等都会引发紧张性头痛。
女性雌激素水平增高易患抑郁症吗
在一般人看来,女性天生敏感,容易紧张。事实上,女人之所以容易紧张,是和体内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体内雌激素水平高的女性大脑很容易处在紧张状态中。这一发现解释了为什么女性患类似抑郁症的几率是男鞋2倍的现象。
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在试图了解为什么女性较男性更容易受紧张情绪的控制。目前比较认同的说法是生物学上的差异,如激素变化和基因构成等。雌激素可以影响大脑对紧张刺激的反应,特别是影响对紧张十分敏感的那部分。尽管有多种因素可使女性容易患上抑郁症,但研究结果证明,雌激素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项研究对开发针对女性特殊生理情况的抑郁症治疗药物十分有帮助。如果能通过控制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来遏制抑郁症的发展,这对广大女性患者来讲将是一个好消息。总之,女性雌激素水平增高易致女性紧张是不争的事实,但其只是导致女性患上抑郁症的原因之一,而女性患抑郁症几率高于男性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目前仍无统一的认识,仍然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
女性雌激素高容易紧张
美国科学家最近通过研究发现,体内雌激素水平高的女性大脑很容易处在紧张状态中。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发现解释了为什么女性患类似抑郁症这样与紧张有关的疾病是男性两倍的原因。
研究人员解释说,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个叫做额叶前皮层的部位。这个部位对紧张刺激十分敏感。有研究发现,当人的紧张情绪发展到难以控制的程度时,大脑这部分的认知功能会受到损害。
研究人员介绍说,女性在一生中患抑郁症的概率为五分之一。而且患上这种疾病与年龄、种族和收入情况均无关系。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在试图了解为什么女性较男性更容易受紧张的控制。目前比较认同的说法是生物学上的差异,如激素变化和基因构成等。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的这一研究结果从另外一个方面解释了为什么女性较男性更容易患抑郁症的原因。
研究人员将雄性和雌性实验白鼠分别放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环境里,然后测试它们的短期记忆能力,以确定这些白鼠的大脑对紧张所做出的反应。研究结果显示,雌性白鼠在受到中度紧张刺激后即可使自己的行为变形。而在受到中度刺激后,雄性白鼠的表现却可以达到如同没有受到紧张刺激一样。研究结果还显示,对于雄性白鼠一点都没作用的轻度紧张刺激却会影响那些体内雌激素水平高的雌性白鼠。
研究人员表示,这说明,雌激素可以影响大脑对紧张刺激的反应,特别是影响对紧张十分敏感的那部分。尽管有多种因素可使女性容易患上抑郁症,但研究结果证明,雌激素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对开发针对女性特殊生理情况的抑郁症治疗药物十分有帮助。如果能通过控制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来遏止抑郁症的发展,这对广大女性患者来讲将是一个十分庆幸的消息。
研究人员同时也告诫女性患者,当这种药物出现时,女性患者千万不要以为抑郁症是一种单单通过药物治疗就能解决的简单病症。药物能延缓抑郁症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但药物却无法解决抑郁症给人们造成的后果,如对周围事物无动于衷、难与别人相处和做不好工作等。这些是需要通过心理治疗来加以解决的。
怎样克服紧张焦虑的情绪?我很容易紧张焦虑
对焦虑症患者的治疗,首先是心理治疗。以同情的心情去关心体贴患者,协助其消除病因,对病因有正确的认识,解决具体困难,并对疾病的性质加以科学的解释,并配合给以适量的抗焦虑药物。如利眠宁等。
神经衰弱的原因
1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弱型和中间型的人,易患神经衰弱。这类个体往往表现为,孤僻、胆怯、敏感、多疑、急躁或遇事容易紧张。
2神经系统功能过度紧张,长期心理冲突和精神创伤引起负性情感体验,生活无规律,过分疲劳得不到充分休息等都可以成本病起因。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对神经衰弱的病因曾进行过大量调查研究,认为神经系统功能过度紧张是本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3感染、中毒、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颅脑创伤和躯体疾病等也可成为本病发生的诱因。
4长期的心理冲突和精神创伤引起的负性情感体验是本病另一种较多见的原因。学习和工作不适应,家庭纠纷,婚姻、恋爱问题处理不当,以及人际关系紧张,大都在患者思想上引起矛盾和内心冲突,成为长期痛苦的根源。又如亲人突然死亡,家庭遭遇重大不幸,生活受到挫折等,也会引起悲伤、痛苦等负性情感体验,导致神经衰弱的产生。
5生活忙乱无序,作息规律和睡眠习惯的破坏,以及缺乏充分的休息,使紧张和疲劳得不到恢复,也为神经衰弱的易发因素。
准妈妈心情紧张容易流产
大部分流产发生在妊娠头3周,也就是胎盘发育期。但是,由于孕妇在这个时期都不知道自己怀孕,因此有关流产的知识基本上都是有关妊娠6周后的。
据报道,科学家对61名妇女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跟踪研究。这些妇女中大多数人20岁出头,而且至少已经生育了一个孩子。她们生活贫困,每天没有足够的粮食,而且经常患病。
科学家要求这些妇女早上收集自己的尿样,每周收集3次。科学家对尿样进行检测,并对每一名妇女的“紧张激素”皮质醇进行记录。一年当中,其中22名妇女怀孕,只有9人顺利产下了婴儿。
科学家发现,妊娠头3周体内皮质醇显著增加的孕妇流产的概率是皮质醇稳定的孕妇的2.7倍;前者中90%的孕妇会流产,后者中只有三分之一的人会流产。
我特别容易紧张,怎么办
心理学家认为,紧张是一种有效的反应方式,是应付外界刺激和困难的一种准备。有了这种准备,便可产生应付瞬息万变的力量。因此紧张并不全是坏事。然而,持续的紧张状态,则能严重扰乱机体内部的平衡,并导致疾病。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自我消除紧张状态。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可以从事各种娱乐活动,调节自己的生活,松弛紧张状态。如果在工作、学习中遇到难题或必须完成的紧急任务,首先应该稳住自己的情绪,不必紧张,也不要急于求成,以免乱了方寸。进而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并对困难作冷静的分析,制订出必要的应付方
为什么打针的时候就会出现头晕的情况
在正常的情况之下,针刺很少会有「晕针」的现象,只有在少数体质较为虚弱、精神容易紧张的人或疲劳、饥饿、大汗时接受针刺等特殊情况,才会有偶发现象,尤其是容易紧张或怕痛的患者,往往勉强接受针灸,则容易引起晕针,但是古人常说「晕针必效」,是说在晕针的时候,全身气血会重新循环过,因此对治疗效果是有正面的帮助。
精神紧张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一)精神分裂症紧张型,大多数起病于青年或中年,起病较急。病程多呈发作性。主要表现为紧张性兴奋和紧张性木僵。两者交替出现或单独发生。前者表现行为冲动,不可理解,言语内容单调刻板,动作古怪,有模仿言语。后者表现运动性抑制,少语少动至不食不动,对周围环境刺激不起反应,有违拗、模仿动作及模仿言语,偶可伴有幻觉妄想。
(二)抑郁症,在木僵性抑郁中,患者缄默不语,无自主活动,甚至不饮食,大小便潴留,可由急性抑郁过渡而来。
(三)粘液性水肿,其基本症状为患者所有的活动都变慢,伴有记忆力减退,错觉及幻觉,有一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木僵状态。
(四)铅中毒,在严重中毒时,发生铅中毒脑病。表现精神迟钝,动作迟缓,抑郁或激动不安。进一步发展则出现躁狂、谵妄、惊厥、木僵或昏迷。根据铅接触史及临床表现不难诊断此病。
(五)颅脑外伤所致的精神障碍在脑挫裂伤时,患者表现意识范围缩小,感知模糊,定向力受限,患者可突然发生兴奋、冲动、攻击、以至发生违纪行为。可有一些无意义的动作。还可有丰富、生动的错觉、幻觉。还可伴有其他症状,根据外伤史可诊断之一。
(六)反应性精神障碍,在强烈的精神创伤下急性起病,患者突然僵住不动、缄默不语,呼唤不应。历时短暂,多数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偶尔可达数日,但一般不超过一周。个别患者当木僵状态缓解后,可转入兴奋状态,此时大部分伴有意识障碍。此种木僵称反应性木僵,又称心因性木僵。
怀孕前过度紧张容易弄巧成拙
过度紧张弄巧成拙
其实,怀孕前的准备完全没有必要像小文这样如此谨慎。如果由于高度紧张而造成的忧虑、郁闷、神经质等不良情绪,反而会影响到精子和卵子的质量。
专家提醒:在计划怀孕阶段,夫妻应保持感情和睦,性生活美满和谐,情绪稳定、放松。
盲目进补适得其反
孕妇在整个怀孕期间体重增加正常在12公斤左右,体重一旦超标对自身和胎儿都不利,容易造成巨大儿。
专家提醒:孕前应该保持饮食的均衡营养,食物的丰富新鲜。不要偏食,更不可暴饮暴食。此外,为了减少胎儿神经管缺失的可能。女方可从孕前3个月开始每日补充叶酸400微克-800微克。
一动不动身体不利
医学研究表明,孕前缺乏适量的体育锻炼不利于女性体内激素的合理调配,由于缺乏锻炼导致肥胖的女性,极易出现孕期糖尿病。而丈夫如果没有适当锻炼,将会影响到精子的质量,
专家提醒:为了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孕育下一代,男女双方都应该有目的地进行某些运动,例如每周至少有1次-2次慢跑或游泳。
精神过于紧张容易使人变老
老年人由于受传统的思维方式、生活价值观念的限制,容易对新事物看不惯、想不通、摆不平,从而在心理上形成紧张刺激。但是,现实生活中又经常难以避免地会遇到紧张刺激。如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当前的改革,就是一个心理刺激的过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就是不断向人们施加心理刺激的过程。新事物、新问题、新矛盾、意外情况、意外变化,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是经常出现的。从个人角度来讲,生老病死、天灾人祸、迫害诬陷、老伴去世、子女遇到意外伤害等情况也是难以预料的,有时甚至是难免的。所以,老年人特别要注意学会应付紧张刺激。
从心理学角度看,紧张是外部条件加于机体的刺激超出了机体的相应反应能力而引起心理不平衡。一个人处在极度紧张状态时,往往会表现出惊慌、恐惧、愤怒、或者苦闷、忧愁、焦虑等情绪。这种情况也叫做紧张反应,常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的变化、行为改变和心理活动异常等。植物神经系统的变化如手或全身颤抖、出汗、皮肤发红或发白、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行为改变如肌肉僵直、动作不协调、用力不当、多余动作增加等;心理活动异常如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记忆缺失、思维迟钝等。紧张反应又称紧张综合症。当紧张消除后,上述症状自动停止,机体又恢复到原来状态。
紧张反应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保护性机制,对人体健康一般无大影响。但如果外界刺激过分强烈,人较长时间处在紧张状态中,有可能引起疾病和死亡。
现代医学认为,精神紧张可以导致许多种疾病,例如胃溃疡、胸腺退化、神经衰弱、免疫功能降低等。调查表明,平时到医院看病的人当中,有60%以上的人是由于精神紧张而患病的。有些人的疾病是长期处在紧张状态之中而形成的,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的身上。老年人再就业之后,以老年之躯做中青年之事,尤其容易处在紧张状态之中。老年人生理机能已开始衰退,所以在紧张的状态下,身体很容易出毛病。有的老年人离退休后,由于人情冷漠,孤独怨愤长期纠缠着自己,心理一直处在无所适从的紧张状态中,于是睡不好、吃不香,逐渐身体不支而病倒了;有的老年人由于老伴的去世而长期生活在苦闷之中,忧郁寡欢不能自拔,以至身体状况日趋衰弱;还有的老年人因待遇不公或对世事看不惯,或因后代不敬、不孝而愤懑不平,怨气难消,以至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等疾病拉踵而来,甚至卧病在床,一病不起。所以老年人应该学会应付紧张刺激。缓解紧张,这不仅是身体健康的需要,也是晚年幸福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