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柏叶的相关配伍
侧柏叶的相关配伍
1、头发不生:侧柏叶阴干,作末。和麻油涂之。(《孙真人食忌》)
2、治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咽干口燥,舌绛脉数:生地黄、生侧柏叶、生艾叶、生荷叶。(《妇人良方》四生丸)
3、治吐血不止:柏叶、干姜各三两,艾三把。上三味,以水五升,取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温再服。(《金匮要略》柏叶汤)
4、《本草求真》:侧柏叶仗金气以制木。借炒黑以止血。
5、《本草从新》:最清血分湿热。止吐衄崩淋。肠风尿血。血痢。一切血证。去风湿诸痹。历节风痛。涂汤火伤。生肌杀虫。炙罨冻疮。汁、乌须发。丹溪以为补阴要药。然终属苦寒燥涩之品。唯血分有湿热者。以此清之为宜。若真阴虚者。非所宜也。柏有数种。唯根上发枝数茎。蒙茸茂密。名千头柏。又名佛手柏者为真。或炒或生。用桂、牡蛎为使。恶菊花。宜酒。
舌苔厚白腻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舌苔厚白腻该怎么办
痰湿引起的舌苔厚白大便不成形应以健脾祛湿化痰为主,然后在中医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症状进行相关重要的选择配伍为好。
寒湿困脾证的治疗,应以温中化湿为治则,再在专业的中医医生指导下,通过具体症状来选择中药进行相关配伍。
针对脾虚夹积症,治则应以健脾助运,消补兼施为主,最好在专业的中医医生指导下,通过具体症状来选择中药进行相关配伍。
樟树叶的相关配伍
1、治肿毒,樟树叶捣烂敷。(《湖南药物志》)
2、治火伤,樟树茎、叶煎浓汁,洗搽伤处。(《湖南药物志》)
3、治蜈蚣咬伤,鲜樟树枝适量,煎水两碗服。(《香港中草药》)
4、治钩虫病,樟嫩梢250g,水1000g,煎至250g,次晨空腹温服。(《江西草药》)
侧柏叶洗多久白发会黑
侧柏叶洗头发仅仅是起到止痒、抑菌的效果,虽然民间有人认为侧柏叶洗头能令白发变黑,但是目前并没有相关文献资料证实侧柏叶煮水洗头能治白发,也没有科学实验进行论证,因此不要对这个说法抱有太大希望。
侧柏叶的功效与作用
侧柏叶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嫩枝叶。药材侧柏叶多有分支,小且长短不一,为鳞片状。颜色为红褐色。表面可见叶相互对生,断面黄白色。质地松脆、易被折断。气微香,味苦涩中药止血药的凉血止血药中的一种,有止血、乌须发、止咳喘的功效。
功用主治
凉血,止血,祛风湿,散肿毒。治吐血、衄血、尿血、血痢、肠风、崩漏,风湿痹痛,细菌性痢疾,高血压,咳嗽,丹毒,痄腮,烫伤。
治疗秃发
用鲜侧柏叶浸泡于60%酒精中,7天后滤取药液,涂擦毛发脱落部位,每日3次。观察13例(均为前额、头顶至后枕部脱发,斑秃不在此列),治后全部均见毛发生长,如能坚持连续涂擦并酌量增加药物浓度,则毛发生长可较密,同时也不易脱落。
治疗百日咳
用新鲜侧柏叶(连幼枝)1两,加水煎成100毫升,再加蜂蜜20毫升。如用干品,则每两煎成150毫升,另加蜂蜜30毫升。剂量:1岁以内每次 10~15毫升,1~3岁15~30毫升,4岁以上30~50毫升,均日服3次。视病情需要连服1~3周。治疗越早,疗效越高,疗程亦短。配制本剂时可酌加防腐剂,否则超过4天即转酸味或起白沫。侧柏以新鲜者效果较佳。
治疗肺结核
一静脉点滴:100%侧柏叶注射液20~3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溶液150毫升中,1小时左右滴完;
二静脉注射:100%侧柏叶注射液20~3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溶液30毫升中,15分钟左右注射完毕。64例患者经治1个月以上,临床治愈9 例,显著好转6例,好转32例,无变化12例,恶化5例。疗程一般为2个月,对新鲜结核病灶和浸润期疗效较好,对陈旧性结核及厚壁纤维空洞型疗效较差。应用过程中未见毒性反应。 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侧柏叶3700克,水煎浓缩成1:2的稠膏;另用侧柏叶300克研成细粉,拌入稠膏中,烘干,压制成片,每片重0.5克。每日3次,每次4片,饭后服,连服10天为一疗程。或用侧柏叶、鼠曲草(即佛耳草)各1.5两,制成片剂,一日分三次饭后服,连服10天为一疗程。副反应有上腹部不适、腹胀、恶心、呕吐、胃纳不佳、咽干、头晕等,不需处理,短时间内能自行消失。少数病员曾出现皮疹瘙痒或眼睑、面部、下肢浮肿,可能系药物过敏反应,停药后即自行消失。
虎杖的相关配伍
1、治月经闭不通,结瘕,腹大如瓮,短气欲死:虎杖根百斤(去头去土,曝干,切)、土瓜根、牛膝各取汁二斗。上三味,以水一斛,浸虎杖根一宿,明日煎取二斗,内土瓜、牛膝汁,搅令调匀,煎令如饧。每以酒服一合,日再夜一。宿血当下,若病去,止服。
2、治伤折,血瘀不散:虎杖(锉)二两,赤芍药(锉)一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3、时疫流毒攻手足,肿痛欲断:用虎杖根锉,煮汁渍之。
4、月水不利:虎杖三两,凌霄花、没药一两。为末。热酒每服一钱。又方:治月经不通,腹大如瓮,气短欲死:虎杖一斤(去头曝干,切),土瓜根汁、牛膝汁二斗。水一斛,浸虎杖一宿,煎取二斗,入二汁,同煎如饧。每酒服一合,日再夜一,宿血当下。
侧柏叶的功效与作用
侧柏叶的作用
凉血止血
侧柏叶苦涩微寒,入肺、肝、大肠经,涩能收敛,苦寒则清热凉血,故为收敛、凉血止血药,用于血分热盛的吐血、咳血、便血、尿血、崩漏诸症。
抗菌及抗病毒作用
梁统等证明侧柏叶醇提取物对白细胞LTB4及5-HETE(5-脂氧合酶)的生物合成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亦显示了对环加氧酶较强的抑制作用,提示侧柏叶是通过抑制5-脂氧合酶的活性及环氧化酶的成分来发挥抗炎作用。刘爱如等[5]证明侧柏叶水煎液对金葡菌有抑制作用,其醇提物抑制金葡菌的作用强于水煎液,且对卡他球菌也有抑制作用。张庆云[6]发现侧柏叶的提取物含酚性物质,具有抗念珠菌活性的作用。
神经保护作用
KooKAE发现侧柏叶90%甲醇提取部位对过量谷氨酸诱导的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细胞损害具有显著的防护作用,并分离得到5个成分的神经保护活性,只有松脂衍生物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抗红细胞氧化作用
丁航等发现从侧柏叶中提取的黄酮加入到红细胞悬液中可明显抑制H2O2诱发的人RBC溶血,溶血度及丙二醛的含量均下降,并随着黄酮剂量的增加,抑制作川加强,为临床应用侧柏叶防RBC氧化损伤溶血性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清热止咳
侧柏叶苦寒,寒能清热,又入肺经,故能清热止咳。现代常用于肺热咳,干燥或痰稠难出者,有清肺热,止咳喘之效。
祛风利湿
侧柏叶苦寒,《岭南采药录》载:侧柏叶“祛风”,《本草汇言》亦载:“侧柏叶,止流血,去风湿之药也”。故本品有祛风利湿之功效。《本草正》亦言:“去湿热痹痛,骨节疼痛”。《本草纲目》选侧柏叶,“治风痹关节作痛”。若感受风热之邪,与湿相并,而致风湿热合邪为患,风湿热邪壅于经络关节,气血郁滞不通而致, 为风湿热痹,症见关节疼痛,灼热红肿,发热,口渴,烦闷不安,汗出,恶风,舌红,苔黄燥,脉滑数。可用侧柏 叶,苦寒清热,祛风降湿而通络止痛。
散肿毒
侧柏叶苦寒,苦能泻闭,质轻能行散,寒 能清热,入肝脾二经,故能散肿毒。
生发乌发
侧柏叶苦寒,入肝经,肝主风,主藏血,发为血之余,故能凉血乌发。常用于血热脱发或须发早白等。《新医学》报道:“以鲜侧柏叶浸泡60%的乙醇中7天,取药液涂搽毛发脱落部位,每日3次,治疗各处脱发,多在20一30天后新发开始长出,黑色有光泽,个别生长较稀。”
肺热咳嗽
本品苦能泄降,寒能清热,长于清肺热,化痰止咳。适用于肺热咳喘,痰稠难咯者,可单味运用,或配伍贝母、制半夏等同用。
补阴
侧柏叶凉血苦涩微寒(《本草》微温)。养阴滋肺而燥土最清血分,为补阴要药。
羊蹄叶相关配伍
1、赤白痢证及年久便血:羊蹄草和猪精肉煎汤服之。(《岭南采药录》)
2、大便卒结:羊蹄根一两,水一大盏,煎六分,温服。(《圣惠方》)
3、肠风下血:败毒菜根(洗切),用连皮老姜各半盏,同炒赤,以无灰酒淬之,碗盖少顷,去滓,任意饮。(《永类方》)
4、喉痹不语:羊蹄独根者,勿见风日及妇人、鸡、犬,以三年醋研如泥,生布拭喉外令赤,涂之。(《千金方》)
5、头风白屑:羊蹄草根曝干杵末,同羊胆汁涂之,永除。(《圣惠方》)
6、头上白秃:独根羊蹄,勿见妇女、鸡、犬、风日,以陈醋研如泥,生布擦赤敷之,日一次。(《肘后方》)
板兰叶的相关配伍
1、治流行性乙型脑炎,鲜马蓝叶60-120g。水煎,多次分服。(《福建中草药》)
2、防治流脑、流感,马蓝叶9-15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3、预防麻疹,大青叶250g,小青叶100g,西河柳150g。配水1600m1,文火煎取800ml。1d服1次,半岁-3岁15m1, 3岁-5岁20ml, 5岁-7岁25m1, 7岁以上30ml。连服3d为1疗程。酌隔数日,再照前量服3d。[《福建中医药》1959,(11):7]
4、治咽喉肿痛,急性支气管炎,鲜马蓝叶30-60g。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5、治腮腺炎,鲜马蓝叶30-60g。水煎服。另用鲜叶捣烂调蜜或绞汁调醋,涂抹患部。(《福建中草药》)
6、治化脓性颈淋巴结肿及口腔炎,大青叶、蒲公英各15g,玄参、鸭跖草各12g。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7、治疟疾,(蓝靛)叶9g,煎服。或用(蓝靛)鲜叶适量,捣烂包手腕部。(《云南中草药》)
丝瓜叶的相关配伍
1、治鱼脐疔疮:丝瓜叶、连须葱、韭菜。上同入石钵内,捣烂如泥。以酒和服,渣贴腋下,如病在左手,贴左腋下,右手贴右腋,在左足贴左胯,右足贴右胯,如在中则贴心脐,并用布帛包住,候肉下红丝处皆白,则可为安。(《世医得效方》)
2、治疔毒初起:丝瓜叶十片,明矾二钱,雄黄二钱。先将丝瓜叶捣极烂,调二味药末。以鹅翎敷疔疮上,随干随润,一日即消。(《洞天奥旨》秋叶散)
3、治虫癣:清晨采露水丝瓜叶擦患处。(《纲目》引《摄生众妙方》)
4、治神经性皮炎:鲜丝瓜叶洗净,研细后在患处摩搽,直到局部发红,甚至见隐血为止。每7d一次,2次为1个疗程。[《中医杂志》1961,(3):23]
5、治伤暑霍乱:丝瓜叶一片,白霜梅肉一枚并核中仁。同研极烂,新汲水调服,入口立瘥。(《医学广笔记》)
6、治流行性腮腺炎:鲜丝瓜叶、鲜鸭跖草(竹叶菜)各30-60g。洗净,捣烂外敷,每日2次。(《食物中药与便方》)
7、治阴子偏坠:丝瓜叶(烧存性)三钱,鸡子壳(烧灰)二钱。温酒调服。(《纲目》引《余居士选奇方》)
侧柏叶配伍应用
配白芍:侧柏叶凉血止血,入血分既能凉血,又去血分之湿热;生白芍凉血清热。二药合用,凉血育阴而止血,治热迫血行之月经过多,胎热腹痛。《得配本草》:“配白芍,治月水不断”。
配干姜炭:侧柏叶苦涩微寒,凉血止血;于姜炒炭,辛苦热,能温中止血,守而不走。二药配伍,取侧柏叶之清降,折其上逆之势,用干姜炭温守中阳,使脾能统血,气能摄血。二药合用,清降温中并行,寒热同用,相行而不悖。仍属温阳摄血法范畴。《金匮要略》柏叶汤,即用柏叶和姜,治吐血不止。
配生地:侧柏叶苦涩微寒,为凉血止血之佳品;生地甘苦而寒,既能清热生津,又可凉血止血。二药协同,增强凉血止血之效。且有益阴清热之功。可治疗各种热证出血,诸如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等,效果颇佳。因生地味厚滋腻,侧柏叶味苦性寒,有伤中碍运之弊,只取暂用,不宜久服。临床应用中也常以侧柏炭和生地炭合用,此凉血作用已弱,收敛止血力较强,对于势不著或脾胃虚弱之人,用之较为适宜。
配蒲黄:侧柏叶清血分湿热而止血;蒲黄止血行血。二药相配,凉血止血行血,可治崩漏属热者。
配黄连:侧柏叶凉血止血;黄连清热泻火。二药合用,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图经本草》即用柏叶配黄连,治“蛊痢,大腹下黑血、茶脚色,或脓血如靛色”。《济急仙方》亦选用柏叶配黄连,治“小便尿血”。
木耳的相关配伍
1、新久泄痢:干木耳50g(炒),鹿角胶12.5g(炒)。为末,每服15g,温酒调下,日二次。(《御药院方》)
2、老年生疮久不封口:将木耳用瓦焙焦,研末,过筛。取木耳粉两份,白糖一份,加水调成膏,摊在纱布上,敷于患处,早晚各换1次。
3、产后虚弱,抽筋麻木:木耳30g,陈醋浸泡,分5-6次食用,日服3次;又方:木耳、红糖各15g,蜂蜜31g,蒸熟分3次服用;又方:木耳12g,千年健、追地风各9g,先煎千年健、追地风,去渣,再煮入木耳加适量白糖,吃木耳喝汤,日分2次服。(4~5方出自《中国药用真菌》)
侧柏叶的药用价值
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茴香酮(fenchone)、樟脑、乙酸龙脑酯、萜醇;并含桧酸(juniperic acid)槲皮素、杨黄黄素(myricetin)、山柰素、扁柏双黄酮(hinokiflavone)、蜡质等。侧柏叶中含挥发油0.26%,油中主要成分为α-侧柏酮、侧柏烯、小茴香酮等;其它尚含黄酮类成分,如香橙素、槲皮素、杨梅树皮素、扁柏双黄酮等;叶中还含钾、钠、氮、磷、钙、镁、锰和锌等微量元素。
药理作用
侧柏叶煎剂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其止血有效成分为槲皮素和鞣质。此外,尚有镇咳、祛痰、平喘、镇静等作用。体外实验表明,该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白喉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配伍效用
侧柏叶配伍生地:侧柏叶苦涩微寒收敛凉血止血;生地甘苦而寒 清热养阴凉血.二者合用共奏清热养阴、凉血止血之功效 用于治疗血热妄行之咯血、衄血、吐血、尿血、崩漏等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