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宝宝保暖这四个部位很重要
冬季宝宝保暖这四个部位很重要
头部
不少年轻的家长都不太注意宝宝头部的保暖。半岁到1岁多的宝宝,头发都不会长得太多。在室外容易被冷风带到,受凉生病。
尤其现在这么寒冷的天气,更加要注意头部保暖。外出时让宝宝戴上温暖的帽子。但帽子的挑选也有讲究,过厚也不合适,因为头部发热后,不能及时散热对宝宝也是不好的喔。
背部
背部的保暖其实很多家长都会考虑到。但要注意一点的是,宝宝进行运动前,最好先在背部垫一块毛巾。这样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汗液,都会吸收到毛巾中,可以预防运动出汗吹风受凉。
双脚
和成年人一样,宝宝双脚的保暖也是很重要的喔。对于1周岁以内的婴幼儿,他们不会表达冷热。因此家长要多留意宝宝双手双脚的体感温度。
但袜子的选择并不是越厚越好,要考虑袜子的透汗性。有些袜子虽然厚,但是出汗后并不吸收。这样容易令宝宝脚底发凉,不建议购买这类袜子。
双手
双手的保暖也是非常重要。如果手着凉,容易导致全身供血不足,降低宝宝的抵抗力。对于周岁内的宝宝可以让他们的双手收在衣袖里,不露出来。
1岁以上的宝宝可以给他们准备好手套。在室外活动的时候戴上手套,预防双手受凉。
女性冬季保暖的重要部位
1、头
中医说头部是人体阳气汇聚的地方,全身的阳气都从头部升发。
许多女性喜欢在灶上洗头,头发未干就出门,这是错误的。殊不知湿头发被风一吹,头皮的血管收缩刺激神经,会迅速引起头疼。长期如此的话,头上的时期很容易进入身体,使身体受寒,头部血液受寒凝塞,压迫头部血管造成偏头痛。
早上洗发要吹干了再出门,晚上也要等头发干了再睡。出门最好再选个漂亮的帽子戴上,这样全身都会暖和了。
2、颈
颈部是人体的要塞。在冬季,如果不穿高领衣服或围巾,稍有点寒风钻进脖子里,全身都会打冷战。因此颈部最怕冻。
现代人长时间用电脑,容易造成颈部肌肉僵硬,如果加上冬季风寒袭击,背部就会受凉,肌肉容易痉挛,疼痛,这种疼痛会反射到肩上区,肩胛区,出现头痛,头晕,反复落枕和颈椎病等。
3、手
都说手是女人的第二张脸,它最容易暴露女人的年龄和生活状态。
冬天来了,女性的手也称为寒冷天气攻击的对象,所以冬天洗手后一定要记得抹上护手霜,出门记得带手套。
冬季宝宝防寒保暖这3个部位要护好
一、宝宝头部的防寒保暖工作
年轻的爸爸妈妈们都有爱干净的习惯,所以给宝宝洗澡时都会一块也洗个头,但是洗完头发后妈妈们又没有及时用毛巾帮宝宝把头发擦干。要知道,宝宝头部很重要,如果湿漉漉的头发没有及时擦干水,被外面的寒风一吹,宝宝头部很容易就受凉感冒,导致头晕、头痛、发烧、打喷嚏、咳嗽等症状,威胁到宝宝的健康。此外,平常也要多注意宝宝头部的出汗情况,如果宝宝头部出汗比较多,记得用干毛巾及时擦干,避免吹风。
二、宝宝腹部防寒保暖工作
新一代年轻妈妈们很有时尚感,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父母给宝宝穿着半截衣,把宝宝的肚脐眼赤裸裸的露在外面。宝宝肚子经常外露很容易受凉导致腹泻、腹痛、对宝宝健康有很大伤害。建议爸妈平时给宝宝买衣服时更注重实用,并且买大一点点的衣服,以盖住腹部为标准。如果宝宝还小,就要把裤子穿得往上一点,盖住肚脐眼为佳;如果是小婴儿则考虑给他系个小肚兜,这样就能有效保护宝宝的腹部免受凉。
三、宝宝脚底防寒保暖工作
古语有云:“民寒伤君,足寒伤身”。人的脚如果觉得冷的话,那身体也就冷,很容易受寒感冒,所以宝宝脚底是重要的防寒部位。很多家长给宝宝全身裹得跟熊似的,结果脚部却光溜溜或者只穿一件袜子,就算宝宝不喜欢穿鞋子也不能成为这样做的原因。婴幼儿年纪小抵抗力差,脚底的防寒保暖工作如果没有做到位,一不小心就会感冒生病了。建议妈妈们一定要重视宝宝的脚底板保护,这种细微处可是宝宝健康与否的关键点。如果不是夏天,就尽量别让宝宝光着脚丫子,或者只穿一双袜子,最好能穿上鞋子。
新生儿健康过冬注意这些细节
冬季诞生的“冬宝宝”尤应注意保暖,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细节。
新生儿产热、散热易失衡
新生宝宝产热能力差。在低温下宝宝不像成人那样靠肌肉颤抖产热来维持体温,而是靠脂肪代谢产热。由于宝宝体内脂肪很少,其产热能力当然会“力不从心”。
新生宝宝易丢失热量。因为新生儿的皮下脂肪很薄,脂肪组织的隔热作用差,容易丢失热量。因此,新生儿的散热速度比成人快4倍之多。
如果初生宝宝未得到妥当的保暖,就会表现体温降低,吮乳差或拒乳,哭声低微,四肢冰凉,尿量减少,面色苍白。严重的下肢硬肿,以后扩展到全身。此外,患儿还会出现心音低钝,心率变慢等现象。
小手暖而不出汗,保暖措施己到位
新生儿所在的屋内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如果有空调或暖气,好室内温度控制在21-25摄氏度,新生儿腋下温度维持在36-37摄氏度适合。如果家中缺少取暖设备,可用多个热水袋用棉套包好,放在离宝宝10厘米的地方取暖,但要防烫伤。
有空调的家庭要定时开窗,保证经常换气。由于冬季干燥,湿度小,对新生儿呼吸道粘膜和纤毛不利,所以湿度要保持在50%左右,可采用加湿器,或室内放一盆水。
冬季也要给宝宝经常洗澡。洗澡时要注意,先洗头后用毛巾擦干,再带上一顶小帽,然后再洗颈、腋窝,在上身洗好后,穿上上衣,接着洗臀及下肢,洗好后活动一下再睡觉。洗澡的室内保持在25摄氏度左右。
新生儿排尿次数较多,一天要换十多次至二十多次尿布。换尿布时腹部易受凉。因此,在换尿布时要将毛巾盖在宝宝腹部,手脚也要快一些。
冬季给宝宝穿的衣服应具有较强的保暖性,好用柔软的棉布制作,较宽松些,这样不会妨碍肢体活动,易穿易脱。
【温馨提示】
1、不要给宝宝穿、盖得过暖,捂得太严,否则易发生虚脱。
2、不要给宝宝用电热毯取暖。温度过热会发生“脱水热”,且电热毯万一被尿湿会发生危险。
3、宝宝包裹不要太紧,更不要用带子捆绑,要使两腿伸屈方便。
4、妈妈要常摸一下宝宝的手脚来粗略估计保暖是否妥当,如果小手暖而不出汗,那么保暖措施己到位。
要彻底保湿 这5个部位很重要
1、耳后
耳后也是大多数人会忽略的需要保湿的部位!但在试用化妆品时也大多选择这个地方来测试过敏程度,因此很容易因干燥引起紧绷而拉紧面部肌肤。应该在保养完面部后,在耳朵四周涂抹一些保湿霜,再用双手轻轻按摩,还有助于舒缓紧张的神经。
2、鼻子
鼻子是全身皮脂腺最密集的部位,即使是干性肤质也会在此处分泌油脂,去油过度过度会引起鼻子缺水导致脱皮、发红、瘙痒。减少鼻膜护理的次数,感觉出油太多的话就单独涂抹比面部保养更清爽的面霜。
3、眉心
眉心是很容易缺水的部位,眉心缺水很容易产生脱皮现象!很多人图涂霜是都会避开眼周,结果把眉心和眉毛也忽略了。在涂面霜时,一定要照顾都眉心和眉毛,尤其眉心可以重复多涂几遍。
4、眼角
眼角缺水会产生细纹,所以眼角的保湿很重要!选择合适的眼霜很重要,并用双手的无名指加以按摩,这个手指的力度最适合按摩眼部。每周做一次眼膜。
5、脖子
脖子缺水引起的粗糙也会泄露年龄的秘密,选择专用颈霜,遵循由下而上的手法按摩颈部,有效避免肌肤松弛和横纹的产生。值得注意的是,颈部肤质较薄、弹性差,按摩时动作一定要轻柔,力度适中,否则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宝宝冬季养生食谱让宝宝健康度过冬季
妈妈们都愁宝宝在冬天怎样养生呢?寒冷的冬天尤为重要的就是给宝宝保暖,还要注重宝宝的饮食营养还是很重要,那宝宝在冬天养生吃什么好呢,今天小编就为广大的妈妈们推荐一道宝宝冬季养生食谱!
宝宝冬季养生食谱 让宝宝健康度过冬季
冬季宝宝养生保健食谱:太子参炖排骨
原料:太子参一根、上好猪排骨要200克、调味品少许。
制作方法:
1、先将猪排骨切成小块,洗净焯水,捞出沥干。
2、太子参洗净,泡15分钟,在用小刀在参背上切一小痕。
3、将排骨、太子参、黄酒、作料放入小沙锅,大火烧开后,然后用文火炖60分钟即可。
温馨提示:太子参具有“补气”的功效,可以用于先天性体弱儿童的调理和滋补。给宝宝炖滋补汤,切忌不要放葱姜花椒等佐料,因为这类佐料很有可能与补品的药性相冲。而酒不仅仅是调味品,可以帮助药性更好发挥的辅助作用。
中年女性防衰老这4个部位很重要
1、肠道
肠道是身体中最先衰老的器官。肠道是重要的消化吸收系统,营养从这里吸收,废物从这里排出。肠道衰老,蠕动减慢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便秘。大量的宿便堵塞在肠道里,会被肠道当做“营养”重新吸收,出现肤色晦暗、长斑等问题。预防衰老,首先要护好肠道。每周可食用高纤维食物2到3次。
2、胸部
完美坚挺的胸部是女人性感的标志。好景不长,30岁后,胸就开始出现了衰老的征兆,慢慢开始下垂,有时还会出现乳腺增生等疾病。专家建议,选择合适的内衣,不要过分“挤”和“勒”;每天要让胸部得到彻底放松,睡前最好轻柔按摩。
3、卵巢
医学研究表明:卵巢是女人分泌雌孕激素的惟一器官,雌孕激素的状况将决定女性衰老的程度。每周坚持过1次性生活,能调节激素水平;坚持摄入大豆制品,以补充大豆异黄酮。
4、膝盖
高跟鞋穿5天,一定要歇两天,否则膝盖承受的压力得不到缓解;上下楼梯时也不要太快,以减少损伤。
宝宝冬季如何保暖 冬季宝宝保暖的注意事项
喝水不仅能保暖,而且还能保持在寒冷干燥的季节,避免宝宝上火,引发口唇溃疡、便秘等。
宝宝多运动,能促使宝宝运动时血液循环加强,就不觉得冷了。不会走路的宝宝,可由妈妈帮助他们按摩四肢活动。但要注意运动时少穿一件衣服,不要运动到出汗。冬天应让宝宝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但要注意在室外应比在室内多穿一件厚风衣。
天冷也不能盖得太多,因为宝宝会因为盖得太多,容易蹬被子。盖得太多,影响呼吸,也易使宝宝烦躁,睡不安稳。重点做好宝宝头、肚子和脚几个关键部位的保暖,这对于宝宝的健康来说是很有益的,不需要全身穿得厚厚的。
长时间开空调,空调房内和室外温差大,更易使宝宝受凉。并且,空调房内的空气流通不好,使宝宝更易受到细菌侵扰,对宝宝的健康不利。
女性冬季保暖的六个重要部位
到了冬天,对于女人而言,温度和风度就像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女人身上有6个最关键部位一定要保护好。
头
中医说头部是人体阳气汇聚的地方,全身的阳气都从头部升发。
许多女性喜欢在灶上洗头,头发未干就出门,这是错误的。殊不知湿头发被风一吹,头皮的血管收缩刺激神经,会迅速引起头疼。长期如此的话,头上的时期很容易进入身体,使身体受寒,头部血液受寒凝塞,压迫头部血管造成偏头痛。
早上洗发要吹干了再出门,晚上也要等头发干了再睡。出门最好再选个漂亮的帽子戴上,这样全身都会暖和了。
颈
颈部是人体的要塞。在冬季,如果不穿高领衣服或围巾,稍有点寒风钻进脖子里,全身都会打冷战。因此颈部最怕冻。
现代人长时间用电脑,容易造成颈部肌肉僵硬,如果加上冬季风寒袭击,背部就会受凉,肌肉容易痉挛,疼痛,这种疼痛会反射到肩上区,肩胛区,出现头痛,头晕,反复落枕和颈椎病等。
手
都说手是女人的第二张脸,它最容易暴露女人的年龄和生活状态。
冬天来了,女性的手也称为寒冷天气攻击的对象,所以冬天洗手后一定要记得抹上护手霜,出门记得带手套。
从保暖舒适的角度看,柔软的绒毛手套比皮手套更好。绒毛手套可随手的大小伸缩,而皮手套,要么宽松不方便用手,要么太影响手指的血液循环。
皮肤
所有的女性都喜欢干净,所以洗澡的时候,除了用沐浴露之外,很多人还会用磨砂膏,或者搓澡巾狠狠地搓,直到皮肤红红的才罢休。另外很多女性喜欢冬天泡温泉,可以改善身体的微循环。但是温泉也要适度,一个月泡2次就可以了,泡温泉的时间掌握在5-10分钟要起来休息一下。
冬天洗澡不要过于干净,因为冬天皮肤很干燥,揉搓会损伤皮肤表面天然的保护层,引起皮肤瘙痒等。
腰腹
及时在下雪天,也有很多美女们穿个短棉袄就出门,这样的打扮,最受累的就是腰腹部了。要知道,腰部是女性非常重要的部位,生殖系统中的子宫、盆腔都在这,腰腹受凉,很可能会引起一些妇科的问题,严重的还会影响生育。
冬天还是尽量选择长款的毛衣、棉服或者羽绒服等。如果实在喜欢短款,不妨加个护腰,有弹力的护腰既可以保暖还能塑形,避免走路下沉和长小肚子。
脚
懂得呵护自己的女人,睡前泡脚是必修课,因为中医里把泡脚看的像吃补药一样,非常滋养女性。女性是阴柔的体质,天生容易脚凉、血液循环不好,而脚是身体离心脏最远的部位,需要温暖的呵护。
同时,冬天如果把脚泡舒服了,还能改善脚跟干裂等问题,因为泡脚可以改善脚步的微循环,充分滋养脚步皮肤。
正确的泡脚方法是40度左右的水,泡到背心微微有点冒汗就行了。
泡脚的时候,不妨加点料。比如加点花椒、干姜可以温经通络;加点红花、当归可以帮助活血。用量上也可以随意些,每次抓一小撮就 可以了。现在市面上有一些泡脚的中药泡腾片,如果是活血温经功能的也是不错的。
冬季如何预防宝宝生冻疮
小孩子生冻疮了一般都受不了又痒又痛的感觉,那么妈妈们就要做到尽量不让宝宝长冻疮了。如何预防宝宝长冻疮呢?99育儿专家建议,在寒冷的冬季,一般都要关闭自己家的门和窗,尽量不要让寒冷空气进来,以达到防寒的空间;当宝宝要去户外时,一定要给宝宝做好防寒保暖的措施,给宝宝手脚、脸部、耳朵等部位涂上护肤油,戴上手套和围巾,衣服要宽松,最好是羽绒服或者棉衣。穿好保暖的靴子,靴子最好不要太硬太挤,这样会让脚步的血液不循环,从而导致生冻疮,穿的袜子也要吸汗并及时更换,以免有汗水造成潮湿的环境更易生冻疮,种种保暖措施做好了才能出门玩耍。
如果天气过于寒冷,爸爸妈妈们不要让宝宝长时间呆在室外,也不要在室外玩久坐不动的游戏,经常按摩手脚耳朵面部,尽量不要在寒冷的风中站立不动,也不要让汗湿的部位受到冷风的吹袭,衣服弄湿时也要及时更换。如果天气好的话,爸爸妈妈们就要多带宝宝去户外多做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宝宝的抗寒能力。在饮食上也要给宝宝多吃热量高的食物,这样在冬季才能抗寒。
大家都知道如果之前患过冻疮没有治愈,那么在下一个冬天很有可能继续生冻疮。那么患过冻疮的宝宝如何预防冻疮的再次袭击呢?在夏季的时候,妈妈们可以用冷水给宝宝洗脸洗脚逐步提高宝宝四肢的抗寒能力。对于会复发的冻疮,妈妈们可以用大蒜泥晒热后经常涂在宝宝患过冻疮的部位,这样能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除了这个以外,妈妈们还可以用茄子干煎汤后浸泡容易发生冻疮的部位,多次浸泡后也能达到预防冻疮并防止冻疮复发的效果。
冬季宝宝保暖的五大注意事项
保暖护理
注意多喂水
喝水不仅能保暖,而且还能保持在寒冷干燥的季节,避免宝宝上火,引发口唇溃疡、便秘等。
注意让宝宝多活动
宝宝多运动,能促使宝宝运动时血液循环加强,就不觉得冷了。不会走路的宝宝,可由妈妈帮助他们按摩四肢活动。但要注意运动时少穿一件衣服,不要运动到出汗。冬天应让宝宝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但要注意在室外应比在室内多穿一件厚风衣。
注意不要盖得太多
天冷也不能盖得太多,因为宝宝会因为盖得太多,容易蹬被子。盖得太多,影响呼吸,也易使宝宝烦躁,睡不安稳。重点做好宝宝头、肚子和脚几个关键部位的保暖,这对于宝宝的健康来说是很有益的,不需要全身穿得厚厚的。
注意少开空调
长时间开空调,空调房内和室外温差大,更易使宝宝受凉。并且,空调房内的空气流通不好,使宝宝更易受到细菌侵扰,对宝宝的健康不利。
注意安排洗澡
天冷宝宝洗澡尽量安排在中午,室温在20℃以上,穿好衣服后室温还应保持一段时间,并且要把宝宝的头发用热风吹干,然后把宝宝放进热的被窝里。
自制婴儿睡袋
在中国不同于西方,东方的父母都不会让宝宝单独睡,一般宝宝在三岁前都还是和大人一起住,这样夜里就要注意宝宝安睡、保暖、尿尿和夜间喝奶几个问题,其中保暖非常重要。
但是目前有挺多妈妈反应说购买睡袋不是太合适,不是太厚就是太薄了,但一年为宝宝买很多个小睡袋来应付四季温度变化经济上也不是很允许,于是很多手巧的妈妈就自制宝宝睡袋。
夏天的时候,帮宝宝制作的睡袋是最简单,最快捷的,所需要的材料只需单层的棉被等舒适凉爽透气的布料,然后将它们缝制一下,在肩头以上加缝2个吊带,做成吊带裙的款式即可。也可以在与胸部齐高的位置缝上两个绑带,这样当天气变冷,下雨变天温度有所下降的时候,就可以绑上一些毛巾或加几层被单,搭在宝宝小肚子上,增加保暖的效果。主要注意的是,宽松、防止太热即可。
春秋季节,天气稍凉的时候,可以用两个毯子或毛巾或双层棉布按照上面的方式缝制,可以在睡袋与胸部齐高的位置缝上两个绑带或扣子,以便在天气变化有些冷的时,可以绑上一些毛巾、薄被。主要注意的是,要注意春秋季节天气的变化。
冬天宝宝的睡袋一定要更厚实、保暖,宝宝用睡袋比直接用棉被盖上更加的舒服。具体缝制的时候,要选用两个小棉被,尽量挑选全棉的、不能太重的,可以一个较薄一个稍厚,然后将两侧封起来,缝的时候要注意除了要使用粗线之外,更要注意针脚要密一点,以免宝宝不小心把手脚伸进去误伤。顶部留五公分开口,两侧留开口,方便宝宝小手进出活动。
因此所有的妈妈就需要要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来制定计划来看好孩子,大致的做法可以参考,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意,帮宝宝设计一个更加独特的实用性高的睡袋。制作睡袋所用的棉被、毛巾、毯子等厚度要心中有数,保证跟自己所盖的被子厚度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