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推拿手法 鹅口疮病因病机
鹅口疮推拿手法 鹅口疮病因病机
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心脾郁热和气阴双亏。
脾开窍于口,足阳明胃经及手阳明大肠经均通于口;舌乃心之苗,脾脉之络于口。心,脾,胃三经郁热,则邪热循经上行,熏蒸口舌而发为本病。小儿先天不足,或久病之后,脾胃虚弱,胃阴受损,气阴两亏,水不制火,虚火上炎也可致生鹅口疮。
哪些免疫缺陷疾病可能导致孩子反复发生鹅口疮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等免疫缺陷病会导致孩子反复发生鹅口疮。但即使宝宝反复鹅口疮不愈,爸爸妈妈亦无需过于紧张,马上联想到这些免疫缺陷病。因为一般而言,免疫缺陷的宝宝会出现反复腹泻、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等症状,其症状会比鹅口疮更加严重。因此,如果有反复腹泻、肺炎等等孩子,在疾病中伴随有鹅口疮的反复发作或者迁延不愈,需要考虑到免疫缺陷病的可能。
成年人鹅口疮的治疗方法
很多人询问医生最好的针对成人鹅口疮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而在方法上,婴儿鹅口疮与成人鹅口疮的治疗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不同是肯定的.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成人鹅口疮.
鹅口疮以口舌生疮或糜烂,灼热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又称口疳。
口疮多因平素过食辛辣厚味或嗜酒,以致心脾积热,上蒸于口;或口腔不洁,毒邪侵袭;或素体阴虚,虚火上炎或久病不愈,脾肾阳虚等引起。常见证型有:
①心脾积热型口疮。证见口舌溃烂,有黄豆大小的黄白色溃烂点,灼热疼痛,饮食更甚,严重者腮舌俱肿,伴有心烦,口渴,口臭,尿赤,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数。治宜清热泻火,方用导赤散,凉膈散等。
②虚火上炎型口疮。口疮反复发作,溃烂周围淡红疼痛,伴有失眠,心烦,手脚心热,舌红,苔少无津,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方用甘露饮等
。③脾肾阳虚型口疮。口疮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溃烂周围淡红疼痛,口淡无味,伴饮食不振,怕冷,手足冷,大便稀,口不渴,面色不华,舌淡有齿痕,脉沉弱。治宜温补脾阳,方用附桂八味丸等。
成人鹅口疮的治疗方法也分病因的.口疮属实火者,可用冰硼散、朱黄散涂搽患处;虚火者,可用柳花散涂搽患处。
鹅口疮患者的饮食要注意什么呢
引起鹅口疮的原因主要有胎中伏热,热毒上熏至心肺。后天失调,导致心脾之积热循经上熏于口腔而所导致。因此患鹅口疮的小儿,其乳母要注意:忌食辛辣香燥动火的食物,如烟酒、大蒜、胡椒、辣椒、油煎熏烤等食物,以防热毒经母乳进入到婴儿体内,蕴于心脾二经,积热上熏致病情的加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下鹅口疮的饮食注意吧!
另外,过量的用抗生素也会引起鹅口疮,故乳母在哺乳期要避免过量用抗生素,必须使用大量抗生素时,婴儿可代用人工喂养为好,以防婴儿发生鹅口疮。
如见小儿发热、痴呆、吵闹等症状,应忌食牛奶,少哺人乳,更应忌食海鲜、鸡鸭、牛羊肉及其汤类。乳母在哺乳期,更应注意忌上述食物。如不注意忌口,则易生湿热,湿热交阻,使病情加重或经常复发,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凡患鹅口疮的婴儿的乳母一是注意自己的忌口,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二是注意小儿的饮食忌口,如暂时人工喂养。
以上就是关于鹅口疮的饮食注意的介绍了,鹅口疮病人更应多给予米汤、葡萄糖、多种维生素、果汁、蔬菜汤等。切忌给以过多的奶糖、巧克力和粗糙的食物,以免加重湿热和损伤黏膜,使病症加重或并发感染。
宝宝鹅口疮如何判断
鹅口疮是很容易发现得,不需要经过医生专门的诊断,新妈妈也可以很容易的判断宝宝是否为鹅口疮。
如果妈妈发现宝宝的口腔内侧有白色的小斑点,有时候斑点也会在宝宝的舌头上发现。 妈妈这时候可以用一根干净的手指或者棉签,轻轻地尝试将这些白色斑点弄掉。 如果很容易就把它们清理干净了,那们这些就是奶水的残留物, 假如这些白斑很难弄干净,并且宝宝的嘴伴有出血症状,那就有很大可能是鹅口疮病菌了。
另外如果长出鹅口疮后,宝宝可能会伴有轻微的发热、烦躁不安、哭闹、不爱吃奶的表现,这时妈妈应多留意。
妈妈在哺乳时,应多留意宝宝的嘴,如果在宝宝的嘴里发现了白斑,那就停下来仔细看看,如果还能看到白斑,那么宝宝很可能就是感染了鹅口疮。 那么妈妈必须立刻把这些斑点弄掉,虽然这些白色的小斑点不痛不痒,但是也不能让它们继续在宝宝的口中生长。
小儿鹅口疮的推拿 心脾郁热型鹅口疮推拿
临床症状:口腔舌面满布白屑,面赤唇红,烦躁不宁,叫扰啼哭,口干或渴,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质红,脉滑,指纹色紫。
治则:清解心脾积热。
治法:推脾经,清胃经,清心经,揉肾纹,揉小横纹,补肾水,清小肠,分阴阳,水底捞明月,揉小天心,清天河水,退六腑,凤凰单展翅。
推拿解析:《外科正宗》谓“鹅口疮皆心脾二经胎热上攻”所致,故有清心经,揉小天心,小横纹,肾纹,水里捞明月,凤凰单展翅,以散熏灼口舌之心火热毒;清天河水,退六腑,分阴阳,以清腑热;《医门补要》谓其病乃“脾胃郁热上蒸”而成,故有推脾经,板门,以清中焦湿热蕴结之邪;补肾水,泻小肠,滋阴润燥,有导赤之功,俾热邪从小便而解。
鹅口疮病因
1.母亲阴道有霉菌感染,婴儿出生时通过产道,接触母体的分泌物而感染。
2.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母乳喂养时,妈妈的奶头不清洁。
3.接触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婴幼儿在6~7个月时开始长牙,牙床有轻度胀痛感,婴幼儿便爱咬手指,咬玩具,这样就易把细菌、霉菌带入口腔,引起感染。
4.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有时因交叉感染可患鹅口疮。
5.长期服用抗生素,或不适当应用激素治疗,造成体内菌群失调,霉菌乘虚而入。
简易法治宝宝鹅口疮
口舌生疮是小儿,特别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中医根据口疮的形状和发生的部位不同,分别叫做“鹅口疮”、“口疮”和“口糜”。若发生于口的两角者,又名 “燕口疮”。引起口疮的病因是多方面的,病情亦有轻有重,轻者仅影响小儿乳食的摄入,重者可出现全身不适的症状,所以对小儿的口疮病应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护理,并针对不同的病因,在平时应做好预防。现介绍一种简易的药物治疗方法:取维生素c1片,放在一起研成细粉,用消毒棉蘸少量散粉敷于溃疡面上,每隔2小时一次,1-2天创面即可愈合。药粉刚敷上创面时有疼痛感,但很快会消失。维生素c能促进伤口愈合,而人体缺乏核黄素时会发生口角溃疡。将这两种药物直接敷于创面,能使药粉较快发挥作用,缩短治疗时间。
若孩子患其他的疾病,同时较长期服用两种以上的抗生素时,也要多查看患儿的口腔有无口疮发生。 及时治疗患儿口疮被发现后,家长也不要太着急,应想办法积极治疗,病情较轻的可以试用以下方法治疗:单方口服1.仙鹤草30克,一日一剂,分多次口服。2.板蓝根或大青叶15~3 0克浓煎服,一日一剂分多次服,亦可服板蓝根冲剂。3.黑芝麻15克咀嚼,治儿童口疮久不愈属虚者。外用涂局部:1.柿霜,每日少许涂患处;2.百草霜、橄榄碳各等份,研成细末,撒患处,每日3次。3.野蔷薇花露涂拭患处,每日3~4次。4.鹅口散,用于幼儿鹅口疮,外用少许涂口,每日3~4次。西药:1.维生素B2口服,每次1片,每日2次。2.2%~5%碳酸氢钠液,2%硼砂溶液清洗口腔,每日2~3次。3.对服用抗生素引起的口疮,可用制霉菌素混悬液涂拭患处,一日3次。
鹅口疮吃奶
其实不用太过担心,除了严重时会可能波及咽喉、气管或肠道黏膜,引起发热、呼吸困难或腹泻外,大部分的鹅口疮,只会让宝宝的口腔有点痒和微弱疼痛,吃奶时各种不舒服,宝宝自然哭闹不安、吃奶费劲和急躁了。
好在鹅口疮这玩意儿,很有本土意识,向来自产自销,基本不会从别的宝宝那儿传染来,宝宝出生后,麻麻(如果是母乳喂养)或宝宝服用抗生素,都可能引发鹅口疮。
毕竟,抗生素杀死了存在于宝宝口腔黏膜上的有益菌,就没有东西能抑制酵母菌的过度生长啦。
有时候麻麻和宝宝还会发生交叉感染,宝宝可能会把鹅口疮传染给妈咪,麻麻服用抗生素也可能导致乳头酵母菌感染,再通过哺乳传染给宝宝。
新生宝宝的口腔黏膜娇嫩、抵抗力弱不假,但这不是盲目使用抗生素的理由,毕竟,这年头抗生素变节得很快,很容易造成宝宝体内正常菌群的紊乱,一不小心成了坏细菌的帮凶,加重鹅口疮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