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拔罐能去寒气吗 拔罐后应注意什么
三伏天拔罐能去寒气吗 拔罐后应注意什么
在拔罐后,如果皮肤上出现水泡,最好先涂少量的龙胆紫药水,待药水晾干后水泡会自然消失或萎缩,如果水泡较大,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或用消毒注射器抽出水泡内的液体,然后包上消毒纱布,并注意定时更换,皮肤愈合后再继续拔罐。
拔罐后皮肤非常脆弱,而且毛孔完全处于张开状态,此时洗澡很容易使邪气通过毛孔进入皮肤,引发感冒。此外,拔罐后洗澡还容易使皮肤受损,感染,发炎,因此,即使拔罐后出汗较多,也应当立刻穿衣或盖被,若没有出现水泡等情况,3小时后可以洗澡。
拔罐过程中新陈代谢会加快,同时会带走体内的一部分津液,在罐后喝一杯热水可以充分补充人体流失的水分,并能进一步加快新陈代谢,促进代谢物排出。
拔罐去湿气秋季拔罐不宜多
人们利用拔罐的方式为自己解决很多的疾病,现在很多的人都在拔罐,很多人认为拔罐多是有好处的,其实不然。专家提醒,生活中应该要适宜的拔罐,其实,在秋季转凉后,人们拔罐的次数应相应减少。拔罐去湿气,秋季拔罐不宜多
正确的拔罐次数应在语一周不能多于两次,其实,很多人往往在一周一次就可以,有时候一个月,一周就足以将身体内湿祛除,如果求精经常拔罐会导致冷气逼进的威胁。
拔罐可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平衡阴阳,但不是什么病都能治;并且,不管是湿气入侵体内还是风寒入侵经络,拔罐都只能是缓解症状,并不能解除病根。
首先得分清楚体内的湿气是内湿还是外湿:夏季长期在空调环境中易造成外湿,对这种情况,拔罐是有一定疗效的;如果是吃多了生冷瓜果,就易造成内湿,此时拔罐就作用甚微。拔罐用途非常广泛,基本不受季节的影响,但秋冬两季天气寒冷,拔罐时脱衣服容易着凉,要注意保暖。
秋季偏燥,一周拔两次罐就够了,拔罐后3小时内不宜洗澡。孕妇、体质虚弱者、皮肤病患者都不宜拔罐;另外,血小板水平低的人拔罐时容易出现皮肤淤血,也不适宜;儿童也可以拔罐,但次数和数量要比大人少。
中医拔罐减肥四季有讲究
中医拔罐的医学疗法从古至今代代相传,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就连它的身世也一直被专家所揣摩。拔罐对穴位的要求很高,这种堪称为“传统艺术”的方法至今仍被大多数人所喜爱。那么对于减肥,拔罐又有什么应该注意的呢?其实中医拔罐减肥四季豆是有讲究的。
中医拔罐减肥哪个季节最适合?
春天拔罐减肥:春天天气转暖,气温开始回升。但北方突然来袭的春寒,还是会让猝不及防的人患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由风寒引起的感冒,用火罐将寒气拔出可有效缓解症状。治疗时要注意罐口的润滑。北方天气干燥,尤其是春天,又冷又干。这种环境下人的皮肤缺少水分,拔火罐时容易造成皮肤破裂。
夏天拔罐减肥:夏天气温较高,加上雨水多,人很容易有皮肤病如痱子。这时拔火罐主要为了去湿气。由于夏天出汗较多,拔罐前最好洗个澡,把身体擦干,别让汗液影响火罐的吸附。拔完不要洗澡,即使身上出汗很多也不要洗,以免感染。
秋天和冬天拔罐减肥:这两个季节气温低、干燥,拔罐要选择温暖的房间,注意保温。对需要进行背、腹等部位拔罐的患者,可以适当减少拔罐时间,不要让身体暴露太久。拔完及时穿衣,可以适当喝点热水,暖暖身体。秋冬两季皮肤干燥,拔罐要润滑罐口,保护皮肤不受伤。
注意:拔火罐时间根据火罐大小、材质、负压的力度各有不同。但是一般以从点上火闪完到起罐不超过十分钟为宜。因为拔火罐的主要原理在于负压而不在于时间,如果说在负压很大的情况下拔罐时间过长,不但会伤害到皮肤,还可能会引起皮肤感染。
中医拔罐减肥是个艺术活,所以医生的资质和设备的完善是最重要的,而且正规的医院才更具有安全性,不要想歌星齐秦一样为了拔罐不幸烧伤,那就得不偿失了。
橡胶拔火罐有害吗
拔罐时用的“罐”有许多种,常见的是玻璃罐、陶瓷罐、竹罐、橡胶罐、塑料抽气罐等。其中玻璃罐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因其光滑透明,可以观察到罐内皮肤充血、淤血、起泡及出血情况。家庭中常用的橡胶罐、塑料抽气罐使用方便,但不能用火,因此效果较小。根据大小罐还分许多型号,不同部位和穴位用的型号不同,背腿多用大号的,额头、脖子用小号的。
因为拔罐疗法适用度广、需求大,如今提供拔罐治疗的地方越来越多。除了医院,许多按摩馆、美容院也都有拔罐服务,更有患者直接将罐买回家自己拔。民间的观点认为,拔罐能拔出体内的寒气、湿气,那么经常拔罐会不会把“元气”也拔出来呢?应该说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拔罐不会伤元气。反而拔罐时应重视掌握正确的方法,找准治疗部位,并掌握好拔罐的时间和拔罐的力度,否则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但是拔罐也不是包治百病,家中拔罐主要问题是防止烫伤和拔罐时间过长造成局部皮肤起水疱。建议最好选用抽气罐或橡胶罐,拔罐时间以5—15分钟为宜;分清体质。体质过于虚弱者不宜拔罐,会使虚者更虚;有心脏病、血液病、皮肤病以及孕妇、妇女经期、过饱、过饥、醉酒时都不适宜拔罐;肚脐、心前区,皮肤细嫩处、破损处、瘢痕处,乳头、骨突出处均不宜拔。
拔罐旧痕未消退前,最好也别拔;拔罐后不可立即洗澡。拔罐后,皮肤处于一种被“伤害”的状态,敏感脆弱,此时洗澡非常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发炎等,建议等上两三个小时。拔罐时应避免有风直吹,防止受凉;拔罐后若起泡,每个罐内多于3个泡,就应及时涂烫伤膏,或去医院处理。来源环球时报)
用拔火罐养生也是很常见的,特别是身体出现某一些疾病的时候,有的人会采取拔火罐的方法,拔火罐的种类很多,橡胶拔火罐是很常见的,也是销售的非常的火爆的,但是总起来说橡胶拔火罐不如玻璃拔火罐疗效好一些,因为缺少一定的热刺激,所以效果差一些。
拔罐可以去湿气吗
拔罐可以去湿气吗
体内湿气重,不仅会让人长期感觉不舒服,头重脚轻,全身无力,提不起精神,而且还很容易生病。因此,体内湿气重的人要想办法祛除湿气。那么拔罐可以去湿气吗?
专家表示,火罐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因此,体内湿盛的人拔火罐非常好。
但也不是什么湿都可以用拔罐来去除,首先得分清楚体内的湿气是内湿还是外湿:长期在空调环境中易造成外湿,对这种情况,拔罐是有一定疗效的;如果是吃多了生冷瓜果,就易造成内湿,此时拔罐就作用甚微。
拔罐用途非常广泛,基本不受季节的影响,但秋冬两季天气寒冷,拔罐时脱衣服容易着凉,要注意保暖。秋季偏燥,一周拔两次罐就够了,拔罐后3小时内不宜洗澡。孕妇、体质虚弱者、皮肤病患者都不宜拔罐;另外,血小板水平低的人拔罐时容易出现皮肤淤血,也不适宜;儿童也可以拔罐,但次数和数量要比大人少。
另外,不管是湿气入侵体内还是风寒入侵经络,拔罐都只能是缓解症状,并不能解除病根。
体内有湿气除了拔火罐,还可吃一些去湿气的食物,如红豆薏米粥,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等功效;红豆有健脾止泻、利水消肿的功效,将薏米和红豆加水煮熟后食用,可以利尿、除湿。此外,还可以选择红豆、茯苓、淮山、党参等,放到汤中,或者煲成粥、煮水喝,都可以利尿、除湿。
冬天为什么不宜拔火罐
因为天气较冷,容易受寒着凉。
拔火罐的位置多集中在背部、腰部、腿部,操作过程中身体需裸露出来,而冬天温度较低,如果不注意保暖的话,很容易出现受寒着凉的现象,反而得不偿失,因此以前很多人不会选择冬天去拔罐,不过现在的话,大部分的拔火罐场所都具备较好的暖气供应设备,在冬天拔火罐即使裸露身体也和夏天没啥区别,不用担心受寒着凉,因此冬天也能放心拔罐。
做拔罐时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冬天我们常会觉得身体酸痛,这很可能是由于寒湿气进入了我们的身体,从而给我们带来的不适。如果你不想吃药,那么建议你可以去做个拔罐,通过拔罐不仅可以祛瘀化痛,促进血液循环,能够很好拔除体内的寒气和毒气。让我们身体在冬季里不再畏惧寒冷。
很多的中医诊所和医院都有拔罐这项治疗手段,因为简单易行,老百姓也会经常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自我治疗,我就曾经看过因为伤风头痛,于是自己就在头部拔罐,因为天气阴冷,背部疼痛就让别人帮忙在背部拔罐,因为操作很简单,只要是瓷器的小罐,都可以做拔罐的工具,再准备一盒火柴,点着了扔进罐里,然后迅速的扣到需要拔罐的部位,局部的皮肤因为内外压力,迅速的吸住小罐,这样就完成了。
当然,在医院中可能要求的更精致一些,但是原理是一样的,就是通过压力将体内的寒气和湿气吸除,疼痛的症状就会立即得到缓解。但是,这种方法是好,但是也不是适合每个人用的,而且,如果操作不当还会造成不良的后果,那拔罐究竟有哪些禁忌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1)饱腹、空腹都不宜拔火罐操作。刚刚吃饱,不适宜拔罐,最好在吃饭1小时以后进行较好,如果是早晨空腹也不适宜做拔罐。
(2)拔火罐前要先排净大小便。因为拔罐需要一段时间,为了不干扰,建议拔罐之前要排净大小便。
(3)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火罐。因为拔罐对局部的皮肤会有一定的损伤,所以,同一个部位不能反复进行拔罐,会加重皮肤的伤害。
(4)拔罐的斑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罐。一般拔罐以后,局部的皮肤会变色,形成紫色瘢痕,不过,紫色的瘢痕不需要治疗,自己就可以消退,在没消退之前不要再进行拔罐,一面加重损伤。
(5)女性的月经期及其它出血症部位,不可拔罐。
(6)拔火罐后不要马上洗澡,尤其是冷水澡。因为冷水会刺激拔罐部位的皮肤,容易引起感染或损伤。
(7)高热、抽搐、痉挛等,这些情况要进行治疗,千万不能拔罐。
(8)皮肤过敏或溃疡破损处。
(9)肌肉瘦削或骨胳凹凸不平及毛发多的部位不适合拔罐。
(10)孕妇腰骶部及腹部均须慎用,对于怀孕的女性,腹部正是子宫所在,因此,这个部位拔罐一定要谨慎,不要万不得已不用。
经常拔火罐可以排除体内的湿气,特别是女性朋友,现代女性运动量少,久坐空调房,经常吃一些生冷性食物,湿气更容易进入体内,所以,拔火罐有利于排湿气、寒气。
拔火罐有利于疏通经络,经络不通,体内产生生物垃圾,血液流通不畅,然而人体本身血液是需要流通的,所以,拔火罐可以通过对穴位的疏通达到血液循环正常。
拔火罐对腰肌劳损,颈肩疼痛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坐姿不正,加班熬夜,长时间开车等都会引起该症状,所以,拔火罐可以对着这些症状起到缓解作用。
拔火罐还在某种程度上起到减肥的效果,夏季到了,又是减肥的季节,很多漂亮的妹妹、帅哥又想要甩掉身上肥瘦,所以,拔火罐还有减肥的作用呦,至于怎么减肥,这要问专业的减肥师了。
拔火罐同时可以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现代社会大多城市生活节奏快,工作量大,作息不正,饮食不规律,容易引起女性朋友生理期紊乱,因此拔火罐也可以起到调理月经的作用。
由于有些疾病不适合拔罐,所以当自己有一些生理疾病的时候,建议先咨询自己的医生之后,再进行拔罐。
拔罐之后,身体毛孔处于张开状态,这时候,不应立刻淋雨、淋浴、受风寒,否则反而会加重体内湿气、寒气的淤积,或遵循拔罐师的嘱咐。
拔罐,不仅仅用来拔除体内的寒气,其实拔罐是中医里一个很重要的治疗手段,通过拔罐,还能清除人体内额毒素,并且对于身体疼痛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拔罐后,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保护工作,防止寒气对身体的再次侵害,并且如果自身有疾病,也不建议拔罐。
拔罐应该注意什么
医生建议在家拔罐最好用真空罐,容易操作,也不会发生烫伤。
在家拔罐需要注意事项
1在家里拔罐时,罐口应光滑无破损,也不要太薄,防止割伤皮肤。用过的罐子一定要用清水洗净,使用前要仔细检查罐子,不符合要求、破损的不能用。
2应注意保持温暖、避开风口,防止受凉,选择清静、光线和冷暖适宜的室内环境为佳。
3尽可能选择一个自认为舒适的体位姿势,如仰卧位、俯卧位等,如果在拔罐过程中要改变体位,可让他人扶稳罐子后,缓慢改变体位。
4初次治疗者和体弱、年老、儿童等及易发生意外反应的患者,宜选小罐具,并应随时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颜色,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意外情况,对于饥饿、疲劳、精神紧张、酒后的患者,最好不要拔罐。皮肤有过敏、水肿或者溃疡的地方以及孕妇的腰骶部和腹部都禁止使用拔火罐。
5拔罐的部位和穴位,一般以肌肉丰富,皮下组织充实及毛发较少的部位为宜。前一次拔罐部位的罐斑未消退之前,不宜在原处拔罐。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选择适宜的罐,像宽阔而肌肉丰厚的背部、大腿处,可以使用中、大罐,而小腿、手臂和颈肩部则适宜用小罐。
6病情重、病灶深及疼痛性疾患,拔罐时间宜长;病情轻、病灶浅的疾患,拔罐时间宜短。拔罐部位肌肉丰厚,如臀部、大腿部,拔罐时间可略长;拔罐部位肌肉薄,如头部、胸部、背部,拔罐时间宜短。气候寒冷,拔罐时间适当延长;天热时则相对缩短。
7起罐时别使劲往下拔,要一手握罐,一手压旁边的皮肤,让空气进去,罐自然就下来了,起罐后,皮肤局部潮红、瘙痒,不要乱抓,几小时或数日后即可消失。若是起泡了,也别慌,起泡比较细小,则不用特别处理,一般会自行消退;起泡较大时最好到医院处理,先局部消毒,然后用消毒针具刺破,敷上消毒纱布。
8拔罐过程中如果病人出现头晕、心慌、恶心、呕吐等晕罐现象,切勿惊慌失措,应把病人的上衣扣解开,给热开水喝(可加些糖),注意保暖。经上述处理后仍未缓解症状时,应立即起罐,让病人去枕平卧。如出现昏厥、低血压时,应把枕头垫于脚下,成头低脚高状态,同时以指甲缘按患者人中穴或十宣穴,或以指尖按合谷、内关、足三里等穴位。
END
拔罐后需注意几项
1、拔罐后不能马上洗澡。
拔罐后,皮肤是在一种被伤害的状态下,非常的脆弱,这个时候洗澡很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发炎。而如果是洗冷水澡的话,由于皮肤处于一种毛孔张开的状态,很容易受凉。所以拔罐后一定不能马上洗澡。
2、拔罐前后最好不要喝酒。
拔罐的主要作用是调理气血,酒精进入血液后,会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导致血压一定程度地下降,这与拔罐的调理原理是冲突的。
3、拔罐后最好不要剧烈的运动
因为拔罐是加速你身体局部的血液循环刺激你自身气血的循环一般操作完以后容易风邪入体!就象一般推拿后都要有一个顺着毛细血管正掳的一个动作 就是为了关闭你打开着的皮肤不让寒气乘机进去 愈烈运动了毛细血管容易张开寒气容易进入!所以建议拔罐后最好是休息半个小时
4、拔罐后要注意保暖,以免寒色进入体内,事得其反,加重病情。
拔罐一般拔多长时间呢
由于每个人表皮结构、厚度都不同,对负压的耐受力不同,一般拔火罐应控制在5~10分钟,最多10分钟足矣。为了便于观察皮肤的变化,最好使用玻璃罐,而橡胶罐、竹罐不宜选择。
专家还提醒大家,火罐并不适用于所有疾病,腰背痛是最合适的,而腹部、脸部等肌肉不丰富、有脏器空腔的地方不提倡拔火罐,尤其是腹部,很容易形成肠套叠、肠梗阻。
并且,拔罐时不妨在火罐边缘抹点橄榄油或植物油,这样能避免皮肤与火罐摩擦损伤皮肤。拔完后用热毛巾热敷一下更好。
“多数老百姓常常想当然地使用火罐。”李主任说。最典型的现象便是在他的门诊上常会接诊因拔火罐而使皮肤受到感染的患者,拔火罐一拔就是个把小时,非得拔出水疱,流出水来才甘心,且还有个说法为“把湿和寒气拔出来了”,这种说法太荒唐。
因为中医所说的湿是一个概念,是看不见的,并非液体。而当负压作用在人体表面时间过长时,任何人都会出水疱。实际上,拔火罐拔出水疱在医院治疗上等于是拔出事故了。而水疱很易感染、化脓,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败血症。
由于每个人表皮结构、厚度都不同,对负压的耐受力不同,一般拔火罐应控制在5~10分钟,最多10分钟足矣。为了便于观察皮肤的变化,最好使用玻璃罐,而橡胶罐、竹罐不宜选择。
其实拔罐能够治疗很多的疾病,比如颈椎病,腰椎病等都是有效果的,但是长时间的拔罐对皮肤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的,比如长时间的滞留罐之后呢,皮肤也会出现很多的颜色黑紫,甚至也会造成淤血,这样吸收就非常的困难了,因此需要根据疾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千万不要留置太长。
秋季拔罐好么
秋季拔罐好么,秋季不宜多拔火罐。拔火罐是现在很流行的一种保健方式,许多人在家中就常常自己拔火罐。秋季拔罐好么?立秋后天气转凉,拔罐容易使寒气进入体内,因此秋季不宜多拔火罐。
秋季不宜多拔火罐
秋天,由于天气逐渐转凉,会使腰肌劳损、棘间韧带损伤等疾病的症状加重,原本并不明显的痛症或许会一下子暴露出来。
秋季还易外感风寒,导致很多关节、 颈椎、脊椎、腰椎有病变的人出现腰酸背痛等症状,因此不少人青睐用拔火罐等方法抽出体内的寒气。专家提醒,秋季不宜多拔火罐,尤其是一些体质比较虚寒者及 老年人,否则外环境中的寒气容易随着治疗过程进入体内,反而会加重原有的症状。
专家指出,拔罐可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平衡阴阳,但不是什么病都能治;并且,不管是湿气入侵体内还是风寒入侵经络,拔罐都只能是缓解症状,并不能解除病根。
首先得分清楚体内的湿气是内湿还是外湿,夏季长期在空调环境中易造成外湿,对这种情况,拔罐是有一定疗效的;如果是吃多了生冷瓜果,就易造成内湿,此时拔罐就作用甚微。
秋冬两季天气寒冷,拔罐时脱衣服容易着凉,要注意保暖。秋季偏燥,一周拔两次罐就够了,拔罐后3小时内不宜洗澡。孕妇、体质虚弱者、皮肤病患者都不宜拔罐;另外,血小板水平低的人拔罐时容易出现皮肤淤血,也不适宜;儿童也可以拔罐,但次数和数量要比大人少。
身体强健的人更适合
空调吹多了,体内寒湿有可能比较严重,这种情况下可以拔罐,但次数和频率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强弱来定,频繁拔罐很伤身。
从中医角度来看,拔罐属于泻法,泻多了既伤皮肤、肌肉,又伤体内正气。有的人觉得拔了舒服,就不停地去拔罐,看到身上弄出了很多瘀的黑紫色东西,就认为特别有效。但这毕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出血,长期做身体反而更加虚弱。
拔罐其实更适合身体强壮的人,体质弱、阳虚的人就最好不要做。如果肌肉酸痛时间比较长,或者这种不适感刚刚出现的时候,偶尔去做一次是可以的,即使体质很好的人做个两三次也够了,绝对不宜多做。
拔出瘀血并不代表有寒湿
很多人都自以为是因为寒湿太重导致的肌肉僵硬、四肢酸痛,但专家提醒,身体里面是否有寒湿自己无法判断,只有经专业中医师把脉之后才能确定。如果体内没有寒湿而去拔罐,第一次虽然会感觉舒服,多做几次之后,反而容易反复感冒,加重体内的寒湿。
而紫红色的瘀血,只能说明你的身体有病灶,除了寒湿的可能性外,胃肠虚弱、肺不好、心脏功能不好以及肝功能差的人都可能出现。
肌肉酸痛僵硬用按摩更好
肌肉僵硬、周身酸痛是大多数人拔罐的原因,其实这种情况之下,选用按摩更安全。这种全身放松性的手法,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身体不适,也更温和一些。
对于办公族一族来说,久坐、运动偏少、紧张、压力大,这些因素都对造成免疫功能下降,容易疲倦,用按摩的手法也更适合更科学。
在秋季想要拔罐的朋友,一定要遵医使用。
拔火罐后为什么会疼
拔火罐后为什么会疼
拔罐是通过抽气或者是火的方法排出里面的空气使罐内产生负压,使之吸附在人体表面的穴位或治疗部位上,对局部皮肤形成吸拔刺激,造成体表局部充血或瘀血,并以此治疗疾病的一种物理疗法。
由于吸附的时候部分的皮肤和肌肉会在罐内受到挤压,所以如果负压越大受到的挤压也就越大。所以拔罐后会有点疼痛。
再或者是由于拔罐后没有注意防御,受到风寒邪气的侵袭也会导致拔罐后疼痛。此外拔罐也有相关的禁忌症,比如有骨折处不能拔罐等,如果遇到这样的症状去拔罐不仅会加重原来的痛感还有可能使病情更严重。
拔罐时会不会疼
对于经常拔罐的人来说,拔罐是不疼的,反而他们觉得很舒服。对于不同人的体质,每个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些患有风湿病、内分泌紊乱的人拔罐的时候,拔罐的位置容易出现水泡。如果人体中了暑气,体内热毒旺盛的话,拔罐的时候也会疼。如果人身体没什么毛病的话,拔罐是不会疼的。
很多人肚子经常拉稀,在正确的穴位拔罐,对肠道是很有好处的。用罐子吸上去的时候,感觉就像是小蚂蚁在背上爬的味道,不过完全是可以忍受的啦。所以想拔罐的朋友不要害怕拔罐,其实一点都不可怕。
值得注意的是,拔火罐的时间不是越长越好。吸拔的时间不应超过20分钟,身体不好的老人、孩和瘦人,拔的时间更要减半。建议选用小罐具,并应随时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颜色,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意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