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流感病毒的消毒措施有哪些
针对流感病毒的消毒措施有哪些
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当流感病毒被加热到56°C 并持续30分钟,或者被加热到60°C并持续20分钟时就 会丧失活性,如果被加热到65°C~70°C时只要几分钟时 间即丧失活性。但是,流感病毒对低温的抵抗力较强,在 有甘油保护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紫外线也是 流感病毒的克星,用紫外线直接照射病毒可以依次破坏 其感染力、血凝素活性和神经氨酸酶活性。在阳光直射 下流感病毒40~48小时即可失去活性,如果用紫外线直 接照射流感病毒,可以迅速破坏其感染性。另外,流感病 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也很敏感,常用消毒药 如甲醛、氧化剂、稀酸、脱氧胆酸钠、羟胺、十二烷基硫酸 钠和铵离子、卤素化合物(如漂白粉和碘剂)、重金属离子 等,都能迅速破坏其传染性。
禽流感是怎么引起的
(一)病原体
禽流感是由甲型禽流感病毒引起。H7N9是禽流感的一种亚型。既往仅在禽间发现,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
流感病毒有血凝素(hemagglutininia,H)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两种表面抗原,根据抗原性不同,流感病毒可分为A(甲)、B(乙)、c(丙)3型,A(甲)型可见于人类、禽类、猪、马及其他哺乳动物,B(乙)型和c(丙)型一般仅见于人类。H和N又可进一步细分,H可分为H1~H15,N又可分为N1~N9,不同的H和N又可组成不同抗原性和不同致病性的亚型。甲型流感病毒的亚型有145个,其中能引起人类流感的主要为H1~H3型,H1N1、:H2N2、H3N2曾在人类引起流感大流行。其他多数亚型的自然宿主为禽类、猪、马等多种动物。近年在中国和世界多个国家地区引起禽流感暴发流行且能对人致病的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亚型H5N1。
禽流感病毒的抵抗力:在低温、干燥和甘油中可存活数月至1年以上。在干燥的尘土中存活14d,粪便中存活至少3个月,22℃水中4d,O℃时超过30d。在冰冻的禽肉和骨髓中可存活10个月。禽流感病毒怕阳光,怕热,对普通消毒剂也很敏感。阳光直接照射下40~48h即可灭活,加热(60℃30 min,100℃lmin)或普通消毒剂(如甲醛溶液、碘复合物等)即可杀灭。了解禽流感病毒的上述生物特点对于消毒、预防均有重要意义。
(二)传染源
禽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禽流感的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但不排除其他禽类、哺乳动物(猪、马)成为传染源的可能。家禽的国际贸易,迁徙野鸟感染禽流感病毒可能是跨国界跨地区远距离传播的重要原因。最近德国报告在1只死猫体内检出H5N1型禽流感病毒。
(三)传染途径
实验表明,通过气溶胶、鼻内、窦内、气管内、口、眼结膜、肌肉内、腹腔内、静脉内、泄殖腔和脑内接种各种不同途径均可引起禽感染。自然条件下传播途径尚示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通过多途径实现传播。
(1)经空气飞沫传播:病禽或禽流感病毒禽的分泌物或排泄物通过空气飞沫播散。
(2)经水源传播:至今已证实,可从飞翔鸭的泄殖腔,水禽的粪便和湖水中分离出流感病毒。表明流感病毒在水中传播,可通过粪便一水一口这个途径。
(3)密切接触:存在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密切接触是传播所必需的,而有的认为是非必需的。如有的报道在平养的火鸡中发生了接触传播,但在同一房间离地面一米以上的笼养火鸡则不受传播。有的事实表明,尽管鸡群靠得很近,而且饲养员也没有采取防范扩散的措施,但感染并没扩散到所有的鸡群。
(4)垂直传播:有报道,7000只受精卵和1100支1日龄小火鸡输入加合大造成8l00只火鸡中流感爆发。由于被感染蛋用于孵化,造成种用火鸡受感染,这在北美注入是常见的,这点从感染的火鸡所下的蛋分离出病毒得到证实。因此,垂直传播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四)易感人群
任何年龄的人均易感,<12岁儿童发病率高,病情较重。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的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
空气和自来水中有无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
空气中会含有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但并非所 有的空气中都含有该病毒,其主要存在于受该病毒感染 的疫区,而且病毒达到足够的浓度才会感染人。甲型 H1N1流感病毒在空气中大概可以存活2小时左右,所以 最好多开窗户或采取促使空气流动的措施,以降低空气 中的病毒浓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疾病的传播。 自来水经过了净化和消毒,一般不会有新型甲型H1N1 流感病毒,也不会传播新型甲型H1N1流感。但水禽被 认为是甲型流感病毒的贮存宿主,形成各种亚型病毒基 因库,猪则被认为是"混合器",不同亚型病毒在人与动物 包括禽类体内发生重组,如果自来水净化和消毒不严,水 中可能会有病毒存在。
禽流感鸡蛋到底可以吃吗
禽流感病毒对高温、紫外线、各种消毒药敏感,容易被杀死。病毒在100℃中一分钟可以被消灭,70℃经五分钟即能被灭活。吃鸡蛋一般不会得禽流感。由于禽流感病毒在禽群之间的传播主要依靠水平传播,如空气、粪便、饲料和饮水等,所以新鲜鸡蛋上可能有活病毒;目前还没有发现因为吃鸡蛋而感染禽流感。煮熟了的鸡蛋也有消毒的作用,有病毒也死掉了。
鸡蛋煮沸5~10分钟后,可以完全灭活禽流感病毒,鸡蛋可以安全食用。禽流感病毒已被证实能够垂直传播。但禽蛋经过高温加工,禽流感病毒能够完全灭活。从安全预防角度考虑,水煮蛋、生鸡蛋尽量不要吃,炒蛋、荷包蛋等也要烧熟烧透。在食用鸡蛋时,注意蛋壳外部的卫生。鸡蛋外壳有可能受到污染,因此在加工鸡蛋时,要先清洁蛋壳;打鸡蛋时,不要让蛋壳掉落进去;加工鸡蛋后,要彻底清洁双手。
禽肉煮熟煮透后,病毒传播的可能性较小。但如果病禽未经煮熟煮透食用,病毒很可能进入人体。病毒进入人体如果存活,会否通过消化道传入人体各组织中、病毒在人体是如何运作的,这些机理现在都还不清楚。在此情况下,只有对来自疫情暴发区的家禽采取封锁。目前,我国检疫部门已采取紧急防范措施,国内也尚未发生病例,正规市场的家禽基本可放心食用,关键是要煮熟煮透。如果食用未经检疫或来自疫情暴发区的家禽,则不排除染病风险。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禽流感鸡蛋可以吃吗也都很清楚了。除了饮食方面需要多加注意之外,还需要时刻保障自身健康与安全,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受到病毒的感染和入侵,可见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还是必须要做到的。
春夏之交小儿如何防流感
流感与普通感冒不一样
所谓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流感病毒,是一种核糖核酸 (RNA)病毒,根据核蛋白抗原不同分为甲 (A)、乙 (B)、丙 (C)三型。三种类型中,甲型流感致病性最强,易引发重症感染;乙型病毒只感染人类,致病性相对较低;丙型流感在儿童中只引起轻微上呼吸道感染。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产生和组合出新的病毒类型,因此甲型流感也易引起周期性暴发或大流行。目前,人流感病毒主要为季节性H3N2病毒、新型甲型H1N1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等。
流感与普通感冒都属呼吸道病毒感染,但流感的传染性强,主要表现为急起高热、显著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至于鼻塞、流涕和喷嚏等上呼吸道症状,则相对较轻。与此同时,流感病毒大多侵犯下呼吸道和肺泡组织,为此,流感病情与并发症远远高于普通感冒。
了解流感病毒的特点
儿童属于流感的高危人群,这是因为儿童的机体免疫系统正处于不断发育过程中,尤其对伴有一些基础疾病的患儿 (如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先天或获得性免疫功能低下),更要引起足够重视,及早预防和治疗流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预防流感,我们首先要了解流感病毒的特点。一般来说,流感病毒具有三个典型特点。第一,病毒主要通过飞沫进行传播,其次是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流感病人和隐形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播源。第二,流感病毒不耐热, 100℃1分钟或56℃30分钟即可灭活,对常用消毒剂 (1%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和紫外线也比较敏感。第三,流感病毒通过不断发生变异,来躲避人体特异性免疫能力。了解这三个特点,我们便能有的放矢地加以预防。
一般防治措施有三招
儿童预防流感,一般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方式———
减少传染机会。流感病人与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流感主要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进行传播,因此预防流感首先要减少接触传染源。儿童在流感季节应该避免前往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必要时可以戴上口罩,减少飞沫传播。养成勤洗手的良好习惯,减少因接触分泌物后的传染机会。幼儿机构和学校,则需要及时发现流感患儿,并进行居家休息、避免扩大传染。
均衡营养、生活规律、空气清新,是保持机体和呼吸道有效免疫力的基本条件。儿童平时可加强机体耐寒能力训练,例如,避免过度保暖、经常游泳等。在气温多变的季节,需要保持呼吸道的免疫力稳定。居家则需要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室内空气污浊,削弱呼吸道免疫力。
及时控制或治疗慢性呼吸道疾病 (支气管哮喘、支气管肺部发育不良等),以及其他脏器的慢性疾病。
儿童接种疫苗有讲究
除了上述预防措施,一些特异性的预防措施同样很重要。接种流感疫苗,就是有效途径之一。由于流感病毒容易出现变异,世界卫生组织会根据全球监测结果,决定更换疫苗毒株。因此,每年接种一次流感疫苗,才能得到有效的防护。
对从未接种过流感疫苗、或前一年仅接种1剂流感疫苗的孩子(6月龄至9岁),应选择接种2剂,间隔4周。以后,每年在流感高发季节前接种1剂。我国大多地区应在每年10月前开始接种,北方地区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间是10月至12月,南方地区则是10月至次年的2月。一般注射后7至15天产生保护性抗体。
对一些高危或有基础疾病的患儿,如接触过流感病人,可考虑预防性治疗;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及时进行流感病毒测定,争取在48小时内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
甲流的日常注意事项
(1)不要认为接种了季节性流感疫苗,就可以防止甲流。
季节性流感疫苗并不能预防甲流,因为甲流病毒与季节性流感病毒并不相同,甲流病毒是季节性流感病毒基因改变后形成的,所以季节性流感病毒疫苗并不能预防甲流。
(2)不要认为戴上口罩,就可以防止甲流了。
据疾病控制中心称,还不清楚口罩或呼吸过滤器能否有效地预防甲流或季节性流感病毒的传播,疾病控制中心并不建议用口罩或呼吸过滤器来预防甲流病毒,因为如果是在流感疫情严重的地区或正在护理甲流病情严重的患者,即使戴口罩和呼吸过滤器也不能减少感染甲流的机率的。
由于一些患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的患者容易感染甲流,疾病控制中心建议这些患者戴口罩或呼吸过滤器,但是口罩或呼吸过滤器并不是唯一的有效预防手段,除此之外,这些患者还应该:①经常洗手;②当流涕或咳嗽时,戴口罩或呼吸过滤器;③如果出现发热或其他流感症状,要避免与其他人接触;④在与流感病人接触时保持6英尺的距离。此外,戴的口罩需要用一次更换一次,不可重复使用。
(3)不要忽略的预防措施。
疾病控制中心认为预防甲流的有效措施之一是让患病(包括任何疾病)病人呆在家中,此措施适用于学校、工厂和公司,除此之外,公共场所及学校、工厂、公司等要进行消毒,为大众、学生、工人、职员等准备好香皂、洗手液、消毒液等。
(4)不要忘记清洁。
流感病毒可以存在于书籍、玩具、台面、门把手、电话、床单、餐具和其他常用物体上。 疾病控制中心建议,要经常清洗和清洁以上物体,并进行消毒,对患病的病人(包括季节性流感和其他疾病)的衣物要单独清洗,清洗后要用肥皂清洗双手。
(5)不要随便到急诊室,除非有以下症状。
急诊室一般病毒细菌比较多,如果您未患有甲流或其他急性疾病需要禁忌救助,而随便到急诊室就诊,容易感染甲流病毒,从而患甲流,但如果您或家人、朋友出现以下症状时,需要迅速到急诊室就诊。
禽流感来袭宝宝该吃什么
禽流感,全名鸟禽类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动物传染病,通常只感染鸟类,少见情况会感染猪。禽流感病毒高度针对特定物种,但在罕有情况下会跨越物种障碍感染人。目前上海、江苏等地陆续发现人感染了禽流感,而且死亡率很高,由于宝宝抵抗力差,容易患上禽流感。少接触鸡鸭、鸽子等禽类。禽流感主要是由禽类传播的,因此要让宝宝少接触各类的活家禽。如果家里养着家禽,一定要转移到远处。避免宝宝在广场等地喂养鸽子等。少吃或不吃禽类食物。
为了避免禽流感感染,应该尽量让宝宝少吃各种禽类食物,比如鸡肉、鸭肉、鸽子肉等,以降低感染禽流感的风险。如果真要吃,一定要把鸡肉、鸡蛋等彻底煮熟。经常用高温对餐具消毒。禽流感病毒是害怕高温的,因此要把宝宝的奶瓶、碗筷等定期煮沸消毒,能彻底杀灭病菌,以免感染禽流感病毒。家里其它碗筷也应定时进行蒸煮消毒。勤洗手洗脸,保持好个人卫生。宝宝吃饭时,要彻底的清洁双手,能避免病从口入,防止感染禽流感病毒。
最好给宝宝打上肥皂,然后多用流水冲洗干净双手。多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当主要预防措施是避免和禽类鸟类的接触,以及不食用问题禽类。现在一般规定是不允许携带活禽乘坐交通工具。只要注意以上2点,应该问题不大。不过,火车毕竟是人员复杂的地方,做好其它疾病的预防措施也是十分必要的天气晴好时,要带着宝宝多去户外做运动,比如玩扭扭车、慢跑等,适当的体育运动能增加宝宝的免疫力,让宝宝自身对抗外界病菌的能力增强。
乙型流感需要住院吗 乙型流感在家怎么治疗
一般的乙型流感患者虽然不需要住院,但是仍需要居家隔离。尽量让乙流患者单独住一间房间,还要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特别是家里免疫力差的人群以及特殊人群,如老人、小孩、孕妇、备考的学生等等。
确诊乙型流感后应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不仅可以减轻流感症状,缩短流感病程,降低流感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只有早期(起病3天内)使用,才能取得最佳疗效。
另外,在出现发烧、鼻塞、咳嗽等症状时,需要可对症治疗,应用解热药、缓解鼻黏膜充血药物、止咳祛痰药物等。
注意:
乙型流感患者还要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仅在流感继发细菌性肺炎、中耳炎和鼻窦炎等时才有使用抗生素的指征。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物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
(1)流感患者隔离期间应当注意保持房间通风,要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
(2)乙型流感患者使用或者接触过得物品,一定要做好消毒措施,如餐具、衣物、玩具、床上用品等。
(3)而家里人在照顾患者或者亲属前来探望时,一定要有一个呼吸道的防护,比如说戴上口罩,并且在接触患者后要仔细洗手。
还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患者:
(1)观察精神状态
如果孩子患有乙型流感后出现高烧不退、反复发烧症状,但精神状态尚好,服药退热后仍能笑能玩,与平时差不多,表明孩子病情不重,可以放心在家中继续观察。如若孩子精神萎靡、倦怠、表情淡漠,甚至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抽搐、喷射性呕吐,则提示病重,应赶快去医院。
(2)观察面色
如果孩子面色如常或者潮红,可以安心在家中护理。若面色暗淡、发黄、发青、发紫,眼神发呆,则说明病情严重,应送医院。如果发现孩子皮肤发紫、变凉,则提示循环衰竭,一旦遇到这种情况,需要立即就医。
针对流感病毒如何消毒
1.物体表面消毒
对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时,可选用清洗、擦拭、喷雾和浸泡的方法,一般选择含氯消毒剂,比如84消毒液,稀释到浓度为500mg/L至1000mg/L,至少作用物体表面30分钟即可基本杀灭流感病毒。
2.餐具消毒
对餐具等消毒可采用开水煮的方式,在水中煮沸消毒15至30分钟一般就能杀灭流感病毒了。还可使用远红外线消毒碗柜,温度达到125℃,维持15分钟,即可杀灭流感病毒消毒后要等温度降至40℃以下方可使用。对不能使用热力消毒的餐具可采用有效氯含量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比如稀释后的84消毒液,将餐具至少浸泡30分钟,即可杀灭流感病毒消毒后用清水冲洗、空干保存备用即可。
3.衣服被褥消毒
衣服和被褥应勤洗、勤晒,预防流感消毒可用加热的方法,很多洗衣机都有加热消毒除菌的功能,也可用除菌消毒洗衣粉和洗涤剂清洗衣物。
4.房间消毒
卫生间、厨房和居住的房间要经常打扫,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消毒液,比如稀释后的84消毒液清洗以预防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