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不见瘦的误区
运动不见瘦的误区
1.运动后存在补偿心理
有些人运动后往往会吃得更多,总觉得“我都运动了,不能亏待自己”。美国大学新研究证明,人在运动后很容易产生奖励自己完成运动量的补偿心理。而且,运动后新陈代谢加快,胃口大开会吃得更多。
事实上,想要瘦身,好采用运动与适当节食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实现热量负平衡。通过运动增加能量消耗的同时,适当减少能量摄入。
可将每天摄入的总热量降到原来的80%左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吃八分饱,在总能量摄入减少的基础上,保证一日三餐规律,饮食结构多样,从而确保人体正常代谢,达到健康减肥的目的。
2.运动计划一成不变
美国大学研究人员发现,长时间做低强度有氧运动,例如每天在跑步机上匀速跑45分钟,初可能很有效,但几周后就很难减轻体重。
这是因为,当从事某项运动6~8周后,人体就能逐渐适应这一运动强度,原来的运动负荷对机体的刺激就不明显了。因此,运动强度和时间不能一成不变,要随着运动能力的增强,及时调整运动负荷。
减肥以较长时间的有氧运动为主,可选择慢跑、舞蹈、游泳等。在此基础上,好每周有2~3次的力量训练以增加肌肉,提高基础代谢率,这样能更好地取得减肥效果。另外,高强度间歇练习,跑走结合等锻炼方式也有较好的效果。
3.压力过大
运动是释放压力的好方式,但运动安排不当,比如训练目标过高,难以坚持或完成时,会给人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分泌的应激激素皮质醇能很好地抵抗压力,当人压力过大时,皮质醇的负面效应开始显现,血糖升高、食欲增加、体重上升、极度疲劳。
因此,如果想减肥,应改善睡眠、放松身心、摆正心态,以轻松的状态锻炼身体,而不是将运动当作任务。
运动不见瘦要冲破五大运动盲点
盲点1: 瘦腿操、小臀操拼命做,也没瘦!
报章杂志上总是有许多瘦身操,甚至是在书店都可以买到的许多瘦身书里,都有许多瘦这里、瘦那里的肌力运动。不管哪个部位大腿、小腿、腰、肚子、 臀部、手臂……应有尽有,你也每天认真的1、2、3、4,乖乖照做,但是怎么腿一点也没变细,屁股还是一样大?问题就出在,你没有配合有氧运动。要燃烧脂肪,就一定得做有氧运动,肌力运动的主要效果在增加肌肉量,提升新陈代谢率,同时雕塑你的体态,让你看起来更有曲线。如果你只做肌力运动,不做有氧运动,反而会肌肉增多,脂肪还是依旧,看起来不但不会苗条,反而更粗壮喔!除了这些体操外,每天多多健走或跑步个30分钟吧!
盲点2:每天爬11层楼上班,怎么不会瘦?
首先得奖励一下有这种恒心和毅力的你,但是为什么还是瘦不下来?问题出在运动的时间长短。爬楼梯是有氧运动没错啦!但想想看爬上11楼要花多少时间,5分钟?10分钟?有氧运动要有效果,至少时间要达到20-30分钟以上,身体才会开始更有效率的燃烧脂肪!
盲点3:每天慢跑+有氧,怎么不瘦反胖!
每天起床第1件事就是到附近学校的操场跑个3、5圈,中午再到公司附近的健身房上有氧课,每天风雨无阻从不间断,饮食方面也相当注意,吃的相当低卡,但是仍然体重上升?都已经这么大的运动量了,还瘦不下来?这样每天的运动量确实很大,不过要提醒你长时间维持同一种运动处方而没有改变,久了身体就会渐渐习惯这种运动方式。你该做的是改变运动项目、强度和时间。把早上的慢跑换成游泳,或增加运动的强度,也可以增加运动时间,再多跑个几圈。
盲点4:每天走路也瘦不下来!
下定决心开始运动的你,选择走路当作开始的第1步。可是怎么走都走不瘦呢?首先,希望你不是穿著拖鞋,吃饱饭后到公园的散步当作你每天的运动。或者是下班后踩著高跟鞋,走一段路回家就叫做健走!你必须让心跳达到至少每分钟130下,而且每星期至少3次,每次运动至少30分钟,这样的“健走“运动才有效果。
盲点5:想尽办法流更多汗!
汗流得多,就会瘦得比较快?为了流更多的汗,你选择穿长裤长袖上衣去运动,或者是拿出瘦身秘密武器……三温暖塑身衣去上有氧课,你也确实挥汗如雨,不过甩掉的并不是身上的脂肪,反而只是水分。等到休息时间一到,教练说大家喝口水的时候,刚刚流的汗又马上回来了。所以,汗流的多或少并不是重点。更重要的是,如果穿不透气的三温暖塑身衣运动,可能会使体温升得太高,造成休克,十分危险。
有氧运动最常见的8大误区
控制体脂
事实:有氧运动与力量训练结合进行是将体脂控制在理想水平的最好方法。许多人出于以下两点理由,错误地以为单独进行有氧锻炼对控制和减少体脂最有效。① 有氧运动首先消耗的是脂肪,而力量训练消耗的是储存在体内的糖。②在设定的心率范围之内,45分钟的有氧锻炼要比同样时间的力量训练消耗更多的热量,练练停停的力量训练需要每组之间休息,消耗的热量要少得多。道理是这样的:有氧锻炼能达到消耗热量的目的,但却不能长时间地提高新陈代谢率。力量练习虽不能长时间提高心率,但它却增加了肌肉总量,从而使新陈代谢率得到提高,使人在休息时也能消耗更多的热量。这就是有氧锻炼与力量练习结合进行才是最佳减肥方法的原因。
越多越好
事实:一件好事做过了可能会变成坏事,导致相反结果。有氧运动也是如此。虽然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脂肪消耗办法,但长时间的有氧锻炼消耗的不仅仅是脂肪,而且还包括肌肉。研究发现,两小时中量的有氧锻炼可耗尽体内90%的白氨酸——对肌肉生长非常重要的一种氨基酸。通常情况下,正常的白氨酸水平可防止因锻炼过度引起的肌肉分解。
低强度运动
事实:不正确。减脂的原理在于你每天消耗的热量要多于吸收的热量,较高强度的锻炼比低强度的训练能消耗更多的热量。运动生理学家发现,运动量达到最大心率的60%时,身体消耗的脂肪比糖(糖元)或蛋白质(肌肉)要多。但如果运动强度再大一些,即最大心率的75%以上时,身体就会直接将脂肪、糖、蛋白质全部作为能量来源。也就是说你练得越苦,消耗的热量也越多。但是,对初练者来说,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运动量,才能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有可能适应较大强度的运动量。
力量练习
事实:为了消耗更多的热量,在有氧活动中就要一定的强度,理想的方式是达到最大心率的70%以上。而力量练习的目的是增加肌肉,在理想的重量下用正确姿势每组重复6~12次为佳。最明智的办法是在短暂的热身后先进行力量练习,然后做有氧活动。如果你把有氧活动放在前,由于它可降低肌糖元储备并吞噬掉你的力量,那么你的体重可能不但不减轻,反而会增加。反过来,如果你先进行力量练习,你很快就能达到你所需要的状态,做好有氧运动的准备。
降体脂
事实:体脂测验可表示脂肪与其他身体组织(肌肉、骨头等)的比率。减少脂肪的关键之一是拥有更多的肌肉。的确,改善令人沮丧的体型不外乎两种方法,即减掉尽可能多的脂肪,发展尽可能多的肌肉。选择有氧运动的人当然可以达到减脂目的,但当他们从事过量的有氧练习,将力量练习弃之一旁或进行轻力量练习时,绝对不足以保持肌肉总量,如果肌肉总量减少了,休息状态的新陈代谢率降低,体脂比率将随之上升。要改变脂肪与肌肉比率,应该采用相对重些的力量练习发展并保持肌肉总量。力量练习之后,进行中到高强度的有氧锻炼。
多点练习
事实:如果你为了消耗掉多吃的甜食,偶尔延长有氧锻炼时间不至于有什么不好,但如果成了习惯,结果只能有害无利。假如你经常以延长锻炼时间作为过量饮食的借口,你实际上已把自己置于过度训练的境地中了,那么你的身体根本没有时间从过度训练的疲劳当中恢复过来。当机体不能适应训练时,要达到增肌及减脂的目的是很困难的。因为过量训练可导致分解代谢激素的过多分泌,这种激素附着在肌肉上,使肌肉不能合成。所以,经常在一餐中过量食用的人,应在下一次有氧训练中稍稍增加点强度,或者减少下一餐的热量摄入。
锻炼前进餐
事实:锻炼前的进餐内容要看你饭后多长时间去锻炼。如果你的目标是减脂,最好在锻炼前3小时时摄入营养均衡的一餐;如果你想在有氧锻炼前1.5到2小时时进餐,应减少进餐量,如果你在1小时之内就要进行有氧锻炼,不要摄入碳水化合物。原因是这样的:有氧练习10~20分钟后,身体开始消耗脂肪 (主要)。而身体能否有效地将脂肪当作燃科消耗则取决于你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显然,如果你摄入的是高碳水化合物,那么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也会很高,葡萄糖可以延缓身体把脂肪当作燃料消耗的时间。
有利心脏
事实:美国心脏协会指出,每周3~4次、每次至少30分钟,以最大心率的50%~75%锻炼的有氧运动对心脏最有利。它将对心血管系统和心肺功能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并显著减少相关疾病的危险。美国心脏协会建议,初练者的运动心率以最大心率的50%为宜,几周后,强度逐渐增加到最大心率的75%。总之,训练强度越大。你的体型保持得越好。因为心脏与其他部位一样,也是一块肌肉,它同样需要大强度的练习!
女人夏季运动瘦脸的误区
误区之一:只要多运动,便可达到减肥目的。
运动虽能消耗人体内的热量,但仅靠运动减肥效果并不明显,研究表明,即使每天打数小时网球,但只要多喝一两听易拉罐或吃几块西饼辛辛苦苦的减肥成果便会化为乌有。因此,要想获得持久的减肥效果,除了从事运动外,还应从饮食上进行合理调控。
误区之二:空腹运动有损健康。
人们总担心空腹运动会因体内贮存的糖原大量消耗而发生低血糖反应,如头晕、乏力、心慌等,对健康不利。美国达拉斯健美运动中心堆帕博士研究认为,饭前1-2小时(即空腹)进行适度运动,如定量步行、跳舞、慢跑、骑自行车等,有助于减肥。这是由于此时体内无新的脂肪酸进入脂肪细胞,较易消耗多余的、特别是产能的褐色脂肪,减肥效果优于饭后运动,这都是减肥的错误观念。
误区之三:每次坚持30分钟慢跑即可减肥。
慢跑虽可达到有氧锻炼之目的,但减肥轼效却甚微实践证明,只有运动持续时间超过大约40分钟,人体内的脂肪才能被动员起来与糖原一起供能。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脂肪供能的量可达总消耗量的855。可见,短于大约40分钟的运动无论强度大小,脂肪消耗均不明显。
误区之四:运动强度越,运动越剧烈,减肥效果越佳。
其实,只有持久的小强度有氧运动才能使人消耗多余的脂肪。这是由于小强度运动时,肌肉主要利用氧化脂肪酸获取能量,使脂肪消耗得快。运动强度增大,脂肪消耗的比例反而相应减少。当接近大强度运动时,脂肪供能比例只占155。因此,轻松平缓、长时间的低强度运动或心率维持在100-124次/分的长时间运动最有利于减肥。
真捉急 怎么跑才能瘦
你越跑你的身体就在越适应,许久不见瘦还可能出现了肌肉。妹子不要慌,稍稍改变策略就可以让你瘦。请注意了,你每天跑多远跟你能不能减肥是没有太大关系的。就算你天天用一样的速度以1公里递增也不能让你瘦,你的身体有足够的空间去承受这些。所以,想要瘦不妨改变以往的运动速度。加速跑吧!你的身体承受范围之外的部分就是身体燃脂的部分!
运动减肥有哪些常见误区
肥胖是现在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减肥的方法有很多,现在很多人利用运动来减肥,但是一不小心也会陷入运动减肥的误区,那么究竟运动减肥的误区有哪些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
误区之一:
只要多运动,便可达到减肥目的。运动虽能消耗人体内的热量,但仅靠运动减肥效果并不明显,研究表明,即使每天打数小时网球,但只要多喝一两听易拉罐或吃几块西饼辛辛苦苦的减肥成果便会化为乌有。因此,要想获得持久的减肥效果,除了从事运动外,还应从饮食上进行合理调控。
误区之二:
空腹运动有损健康。人们总担心空腹运动会因体内贮存的糖原大量消耗而发生低血糖反应,如头晕、乏力、心慌等,对健康不利。美国达拉斯健美运动中心堆帕博士研究认为,饭前1-2小时(即空腹)进行适度运动,如定量步行、跳舞、慢跑、骑自行车等,有助于减肥。这是由于此时体内无新的脂肪酸进入脂肪细胞,较易消耗多余的、特别是产能的褐色脂肪,减肥效果优于饭后运动。
另外,由于运动量适宜,热能消耗较少,体内贮存的足够使用,不会影响健康。
误区之三;
每次坚持30分钟慢跑即可减肥。慢跑虽可达到有氧锻炼之目的,但减肥轼效却甚微实践证明,只有运动持续时间超过大约40分钟,人体内的脂肪才能被动员起来与糖原一起供能。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脂肪供能的量可达总消耗量的855。可见,短于大约40分钟的运动无论强度大小,脂肪消耗均不明显。
误区之四:
运动强度越,运动越剧烈,减肥效果越佳。其实,只有持久的小强度有氧运动才能使人消耗多余的脂肪。这是由于小强度运动时,肌肉主要利用氧化脂肪酸获取能量,使脂肪消耗得快。运动强度增大,脂肪消耗的比例反而相应减少。当接近大强度运动时,脂肪供能比例只占155。因此,轻松平缓、长时间的低强度运动或心率维持在100-124次/分的长时间运动最有利于减肥。
以上内容就是专家为您介绍的有关运动减肥误区的详细介绍,如果您还有什么疑问的话,欢迎随时联系我们的在线专家。
光运动不见瘦你可能犯了这3个错
1 运动后存在补偿心理。
有些人运动后往往会吃得更多,总觉得“我都运动了,不能亏待自己”。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最新研究证明,人在运动后很容易产生奖励自己完成运动量的补偿心理。而且,运动后新陈代谢加快,胃口大开会吃得更多。
事实上,想要瘦身,最好采用运动与适当节食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实现热量负平衡。通过运动增加能量消耗的同时,适当减少能量摄入。
可将每天摄入的总热量降到原来的80%左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吃八分饱,在总能量摄入减少的基础上,保证一日三餐规律,饮食结构多样,从而确保人体正常代谢,达到健康减肥的目的。
2 运动计划一成不变。
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大学研究人员发现,长时间做低强度有氧运动,例如每天在跑步机上匀速跑45分钟,最初可能很有效,但几周后就很难减轻体重。
这是因为,当从事某项运动6~8周后,人体就能逐渐适应这一运动强度,原来的运动负荷对机体的刺激就不明显了。因此,运动强度和时间不能一成不变,要随着运动能力的增强,及时调整运动负荷。
减肥以较长时间的有氧运动为主,可选择慢跑、舞蹈、游泳等。在此基础上,最好每周有2~3次的力量训练以增加肌肉,提高基础代谢率,这样能更好地取得减肥效果。另外,高强度间歇练习,跑走结合等锻炼方式也有较好的效果。
3 压力过大。
运动是释放压力的最好方式,但运动安排不当,比如训练目标过高,难以坚持或完成时,会给人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分泌的应激激素皮质醇能很好地抵抗压力,当人压力过大时,皮质醇的负面效应开始显现,血糖升高、食欲增加、体重上升、极度疲劳。
因此,如果想减肥,应改善睡眠、放松身心、摆正心态,以轻松的状态锻炼身体,而不是将运动当作任务。
坚持运动不见瘦试试5个运动减肥小妙招
1.无氧运动+有氧运动
无氧运动,一般都是通过做一些举重锻炼训练肌肉。在此过程中,在肌肉中储存的碳水化合物被分解掉了,因为人体要通过消耗碳水化合物来给身体提供能量,一旦体内储存的碳水化合物被分解完了,身体的脂肪就会开始消耗。相比无氧运动,有氧运动消耗脂肪效果更好。因此,在进行有氧运动以前,可以先通过无氧运动来消耗碳水化合物,然后通过有氧运动来消耗脂肪,这样子,减肥效果就能事半功倍。
2.让自己处于变化运动中
变化的运动能够提高运动的减肥效果。比如快走减肥,走路时快时慢所消耗的能量会比正常步伐多20%,而且时快时慢的变化方式让运动不会太过单一,容易坚持下来。让自己处于变化运动中,一方面可以变化运动的方式,不要总坚持做一种运动,其次是变化运动的状态,比如用跑步机跑步,可以调整一下坡度等。
3.用音乐带动运动节奏
运动就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比如深蹲30下,就是一直在重复深蹲这个动作。一直重复会觉得很乏味,会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当你做到第30下的时候,你会敷衍了事,动作也不太标准。而用音乐带动运动的节奏,能够让人精神兴奋,继续原本的动作。这样一来运动也就有趣多了。
4.每次运动至少12分钟
任何的运动都会消耗热量,但是要真正达到减肥的效果的话,你至少需要12分钟(热身运动不算)的运动。花时间建立一个训练效果,从而提高身体的运氧能力,并产生更多的脂肪燃烧的酶,如脂肪酶,所以你可以在运动的时候燃烧更多的热量,并且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也更有活力。
5.把握运动时间点
研究发现,轻度运动则在饭后一小时进行最合理;中度运动应该安排在饭后两小时进行;高强度运动可在正餐后三小时进行。据此可以推出几个最优运动时间段;早餐后3小时至午餐前;午餐后3小时至晚餐前;晚餐后3小时至睡前。
为什么吃的少也瘦不下来
“少吃”是减肥的基本原则,然而结果却不尽人意,有人少吃了却不见瘦。对此,中医专家表示这是运动不足惹的祸。
超重肥胖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并非某一食物导致,其中运动不足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单纯地降低能量摄入,即节食可以在短期帮助受试者降低25%左右的体重,但一旦恢复正常饮食,体重会迅速反弹。
运动可以增加消耗能量比较高的肌肉、改善心肺功能,对控制体重和保持健康都有显著益处。研究还发现,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过后,人体会抑制“饥饿激素”的分泌,从而使对食物的需求降低。数据显示,中高等强度运动以后,受试人群降低了20%以上的能量摄入。所以单纯地认为某种因素导致超重肥胖的观点是片面的,在整个能量平衡的控制中,都不能忽视运动的关键角色。
运动对于几乎所有慢病的预防、治疗都有益处,包括降低许多疾病的死亡率等。同时,研究发现,较之运动不足的病人,经常参与运动的病人在医疗花销方面少花将近30%。针对很多人难以改变久坐不动习惯的情况,萨利斯给出了几点建议:将周末时间用于运动;加大运动强度;找一位责任心足,并且能够每天运动的伙伴也能鼓励我们参与到运动中来。
由于身体活动不足导致的慢病负担急剧上升,运动不足被认为是一种全球‘流行病’,并且成为当下威胁大众健康的重要原因。
根据国家卫计委刚刚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经常锻炼的成年人仅有18.7%。超过80%的成年人处于“运动不足”的威胁中。上班族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碎片的间隙时间运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