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前期乳房痛不能掉以轻心
月经前期乳房痛不能掉以轻心
根据我的经验,我想可能自己也患上乳腺增生了,去医院一检查果然如此,那么具体乳腺增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情况,我想这是大多数女性朋友都想了解清楚的问题吧,下面我具体给大家介绍下。
乳房疼痛一般是乳腺增生的“信号”,大多在经前一周左右乳房开始疼痛,轻者乳房胀痛、发硬、压痛,可以忍受,疼痛随着月经到来自然消失;重者乳房受到轻微震动,如跑步时,或碰撞就胀痛难忍,经期结束后疼痛还不缓解。
这主要由于月经前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乳腺增生、乳腺间组织水肿而引起,月经结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疼痛症状自然会消失。所以,轻微的乳腺增生患者一般不必太紧张,但如果疼痛无规律,月经后缓解不佳,就要进行治疗,调理内分泌。同时,乳腺增生发展到非典型增生阶段属于癌前病变,应积极治疗,预防乳腺癌的发生。
最后我要提醒大家的是:月经前期乳房痛可能是增生 但久疼不退的话就比较危险,也可能是别的乳腺疾病,千万别掉以轻心。
女性口干舌燥切勿掉以轻心
其实,日常生活中,不少人有口干舌燥的感觉,但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口腔干燥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表面症状,在这种症状后面,往往掩盖着一些疾病。因此,口腔干燥不容忽视。
人到中年常常出现干燥综合症,女性约占90%以上。它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口腔干燥、眼睛干燥和游走性关节疼痛,其中以口干症状最为多见。
口干是由于唾液分泌显著减少造成的。可见舌乳头萎缩,舌质变得干而红,舌苔消失剥脱,全口龊函严重,眼干是因泪液分泌减少所致,严重的病人有时可至欲哭无泪的地步。
眼异物感、结膜炎、反复发生角膜炎是常见的症状。个别严重病人因角膜重度干燥,导致角膜溃疡、斑翳、穿孔,甚至失明。干燥综合症患者多伴有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疼痛,清晨关节僵硬,活动受限,类风湿因子阳性,和一般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像,只是关节畸形较少发生。总之,干燥综合征的基本特征是身体内的一切外分泌物分泌腺体均可萎缩,所有的分泌液,包括唾液、泪液、汗液、胃肠道内的消化液、鼻腔分泌物都严重减少。
治疗该病的方法应是增强细胞的免疫功能,如能配合中医益气养阴等方法医治,效果可能更佳,对症疗法宜补充人工泪液,含漱能刺激唾液分泌的药物。有口干感觉的妇女务必密切观察,早期检查,切不可掉以轻心。
女孩月经异常别掉以轻心
倩倩十六岁了,来月经已经三年了,这三年里她已经慢慢学会了如何面对经期给她带来的困扰。但住到学校集体宿舍后她发现,舍友来月经的时间都比较规律,大多数都是30天左右一次,每次持续时间5天左右。可是倩倩的月经却很不规律,有时候十天半个月来一次,有时候两三个月不来,月经持续的时间也不是很固定,倩倩十分担忧,于是找妈妈聊起了自己的困惑。您的女儿是否也向您询问过类似的事情呢?
丽丽十七岁了,她从来不关心月经的问题,她觉得月经期除了要用卫生巾以外,其他的与平时的生活没什么不同,她照样吃冰棍,依然洗泡泡浴,慢慢地她出现了月经不规律的问题。您的女儿是否也有类似情况的发生呢?
分析
正常月经是全身功能正常的综合反映,如果您的女儿出现了月经不规律的情况,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要仔细地分析月经不规律的原因。
首先您要关注女儿月经初潮的时间,一般在月经初潮后的1~3年内月经不规律是正常的,但如果过了3年月经还不规律,那就一定要关注了,也许是不正常的现象。
其次,要注意月经的不规律是一段时间内的还是长期如此,如果是一段时间内的那可能是近期的劳累或变换环境等引起的,那么可以观察一段时间看看会不会恢复规律,如果长期如此,那就应该引起关注。
月经是女人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母亲应该更多地与孩子交流有关月经的问题,防治孩子由于对月经缺乏重视或羞于开口询问相关问题而造成对于身体的伤害。因此您要帮助女儿学会经期保健,并且学会月经好坏的判断标准等,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建议
月经对于女人来说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身体的健康,也为了保障自身的生育功能,一定要关注月经期的健康问题。
首先,妈妈可以与女儿聊聊来月经后的感受,了解女儿的经期困扰,必要时向女儿强调经期健康的重要性。也许女儿会害羞不想谈这个话题,这时妈妈不妨和她讲讲自己月经期的感受和烦恼,和女儿拉近心理距离。
其次,妈妈可以适时地和女儿讨论什么是正常的月经。妈妈可以教给女儿一些评价月经好坏的标准(见资料室①),告诉女儿要关注自己的月经,这是为自己的健康负责任的表现。妈妈可以让女儿讲一讲根据评价月经好坏的标准来判断,自己的月经情况是怎样的,妈妈也可以帮助女儿来分析。
再次,妈妈还要跟女儿强调月经期保健的重要性,一定要告诉女儿月经期不注意保健会有很多不良后果,包括月经紊乱(见资料室②)、痛经等,甚至会使生殖系统感染,严重的未来会造成不孕。
最后,妈妈要跟女儿详细讲解经期保健知识,告诉女儿在月经期应该注意的一些方面,包括不能坐浴,不可吃生冷的东西等等。(见资料室③)
总之,妈妈一定要关心女儿的经期保健问题,不能因为女儿不提就觉得没有问题。也许妈妈会觉得难以启齿,下面给妈妈提供几个进入话题的情境或开启谈话的语言:
①看见女儿买回卫生巾时,同女儿聊起女儿选择的卫生巾的牌子,自己又会选什么牌子的卫生巾,之后自然地过渡到多久来一次月经等问题,并逐渐深入。
②看见电视上的卫生巾广告,与女儿谈起是否用过广告中的卫生巾,并过渡到月经保健的相关问题。
③跟女儿谈起:“妈妈有时候来月经的时候会痛经,会觉得很不舒服,你怎么样呢,来月经的时候会肚子痛吗?”
当然,妈妈还可以根据生活中出现的情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随时与女儿聊起相关的问题,既不显得突兀,又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夏日晒伤不可掉以轻心
夏天持续高温、高湿的天气很容易使人晒伤和中暑。近日,张店区第二人民医院接诊了几例患者,将皮肤过敏误以为是一般的晒伤情况。若不及时治疗,容易引起各种皮炎症状。
烈日下在海滩游泳、到外地度假,之后感到灼热、瘙痒、刺痛等,类似的普通晒伤现象经过正确护理,会很快得到痊愈。不过,也有一些看似普通晒伤的现象,是皮肤过敏引起的,比如日光性皮炎、急性光毒性皮炎等,它们大多由于强烈日光照射局部皮肤后,继而出现皮肤急性红肿、甚至出水疱。
日光曝晒后,还会诱发一种光变应性皮肤病———多形性日光疹,这比普通晒伤要严重得多。多形性日光疹通常发生在日晒后数小时至5天,曝光部位出现成片的红斑、水肿、丘疹、丘疱疹,甚至还会有糜烂或渗出,严重的会有发热、畏寒的症状,约一周才能恢复。
多形性日光疹的病因,是阳光中UVA和UVB两种穿透性紫外线“长驱直入”皮肤真皮层而引起过敏。对于这种皮炎的治疗,简单的外部皮肤护理没法解决,必须从病因着手进行根本治疗。为此,夏天外出晒太阳的人群,应学会准确鉴别自己的身体信号,如对晒伤的症状没有确切把握,应及时去医院检查诊治。
秋季别对白癜风掉以轻心
秋季白癜风患者首先要积极配合医生系统全面的治疗,按照疗程服药和治疗,定期就诊,以免中断治疗,导致白斑扩散和发展。同时,白癜风患者也应加强日常的保健。
秋季应注意以下几点。
秋季,白癜风患者需注意日常的饮食。虽然秋季人们习惯贴秋膘,但是白癜风患者要坚持必要的忌口,少吃有刺激性的和能导致皮肤过敏的食物,如白酒、海鲜、牛羊肉等。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多吃一些动物肝脏、新鲜蔬菜、坚果等酪氨酸和矿物质丰富的食物。还可多吃些核桃、蜂蜜等清心润肺的食物,保证营养吸收,对于辅助白癜风治疗也是有帮助的。
日常生活中,白癜风患者要重视自己的皮肤护理。秋季,天气干燥,皮肤会变得粗糙,从而影响对药物的吸收。因此,秋季白癜风患者要注意皮肤补水,避免皮肤外伤。
秋季的阳光相比夏季,紫外线要减少很多。此时,白癜风患者可以在专家的指导下,适当到户外接受阳光照射,利用紫外线促进色素的代谢,从而有利于治疗。白癜风患者应加强身体锻炼,但在晨练或运动时应选择空气清新的场所,减少有害气体的吸入。
最后,王家怀希望患者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去专业的白癜风医院进行科学的检查和系统的治疗。不同的患者治疗方式不一样,只有找到正确的治疗方法,才能有效控制病情。
老年人便秘莫掉以轻心
老年人便秘的解决办法:
一、调整饮食
每天早上,老年朋友可以先喝500CC左右的凉开水,这样能够促进肠胃蠕动,避免便秘。此外可以在凉开水中加入蜂蜜,以促进排便。老年人一定要多吃蔬菜水果,增加食物中纤维素的含量。
二、坚持锻炼
老年人应适当地参与体育运动,提高腹部和阴部肌肉的肌力,从而有利于老年人的大便通畅。
三、保持乐观的心态
焦虑、消沉等不良情绪可引起或加重便秘,因此,老年人要经常保持心情愉快,有益身体。
四、养成每天大便习惯
每天要确认一个适合自己的排便时间,到时不管有无有便意识,都要按时上厕所,只要长期坚持,就会形成定时排便习惯。
五、药物治疗
老年人在排便困难时可适当的使用药物治疗,中气不足的老年便秘者可适当服用补中益气丸。但需注意的是,经常便秘的老年人不宜长期使用药物导泻,以免形成依靠性,从而使肠蠕动的功能退化,加重便秘。
老年人便秘并不可怕,只要注重从饮食和生活习惯上进行积极的调理,就能够取得不错的改善效果。当然有一部分便秘有可能是直肠癌等癌症引起的,此外还会表现为大便变细,便血,身体消瘦等症状,面对这种情况,必须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牙龈出血不可掉以轻心
牙龈出血只是一种症状,最常见的疾病是牙龈炎或牙周炎。牙龈发炎会导致黏膜充血肿胀,在刷牙或咀嚼食物的摩擦、刺激,很容易造成微血管破裂而出血。
比较不注意口腔卫生的人,牙颈部常会有很多厚的菌斑和软垢堆积,久了便会形成牙石,牙龈在细菌和牙石的刺激下慢慢充血,吃东西或刷牙时的摩擦刺激就会引起出血。
牙周炎是牙肉里藏有细菌,引起牙周组织发炎。牙周炎病人说话、吐痰或吞口水时触及或刺激牙龈,都可能引起出血。
另外,可引起牙肉出血的其他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血友病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因此,有牙龈出血现象,应及时找口腔医生检查和治疗。
春季心血管病人不可掉以轻心
春季气候逐渐变暖,许多心血管疾病患者经过一冬的严寒之后,都认为患病的“高发期”已经过去,开始不自觉地放松了紧张的心情。据专家介绍,事实上每年3、4月份仍是心血管病患者的“危险”期,此时您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每到春季,急性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病患者的发病率常会出现一个高峰。究其原因,多变的气候是最危险的杀手。众所周知,春季气候最大的特点是反复无常 。而此时,供暖期已过,居室内的温度比起冬天来可能会更低。寒冷是多种心血管疾病诱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气温不断的高低变化中,有些病人又常常因麻痹大意而延误治疗,从而导致严重后果。
春季的阴雨天对心血管病人也十分不利。雨季天气阴沉,气压下降,这种环境会影响人体的血管、神经、内分泌等功能,往往使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胸闷、头晕等不适症状。另外,若不慎淋雨,则更有可能引起感冒受寒,诱发心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的早期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头晕,头痛,耳鸣,视力减退,行为异常,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嘴角不自主流口水,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或活动不灵,心慌,胸闷,胸痛,眼前黑朦,咳嗽、活动时气急,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下肢浮肿等。
患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在春季节里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定期测量血压,检查心肺功能。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平时坚持按时服用降压药等常用药物,外出时应备好一些急救药物。
(2)注意保暖。居室温度应保持在15~18℃左右,低温可造成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增高,可能导致血栓形成;血管收缩及痉挛,可造成心肌耗氧量增加。外出时更要注意头和脚的保暖。同时要积极防治感冒、气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3)坚持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如户外散步、太极拳、气功等。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运动量以不增心率为宜,或心率虽明显增加,但经休息片刻后,便逐渐恢复正常,且不伴有胸闷、气短、咳嗽、胸痛等,自我感觉良好为宜。
(4)规律生活,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疲劳、紧张、情绪激动;尽量少参加社交活动和长途旅行,适当节制性生活。
(5)注意合理饮食。限制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多吃高蛋白质、蔬菜、水果等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多饮水,便于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保证血管相对畅通;忌烟、可适量饮少许红葡萄酒。
(6)起床要慢。清晨醒后应先在床上躺一会儿,养神5分钟后再起床活动,以避免心绞痛、中风等的发生。因为清晨人体的血管应变力最差,骤然活动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科学、安全防治心脑血管病
心脑血管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若不采取积极的防范治疗措施,患者寿命将比平均寿命减少20~30年。要避免高胆固醇、高血黏度、高甘油三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关键在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以及采取科学安全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