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伤口
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伤口
艾滋病的职业暴露是指医务工作者、实验室工作人员及有关监管人员在从事 HIV/AIDS诊断、治疗、护理、预防、检验、管理工作过程中,暴露于含有HIV 的血液、体液和实验室培养液,即暴露于含有HIV的液体等引起的危害中。首先进行伤口处理,包括:(1)只要情况允许,应实行急救。如皮肤有伤口,应当反复轻轻挤压,尽可 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2)肥皂和清水冲洗伤口或沾污的皮肤。如果是黏膜暴露,应用生理盐水 (或清水)反复冲洗。(3)受伤部位的消毒与包扎:伤口应用消毒液(如75%乙醇、0.5%次氯酸 钠、0.5%过氧乙酸、0.5%碘附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4)由于暴露后是否采取急救措施对暴露后HIV感染有一定影响,故应尽 量寻找专业医疗机构,以求正确护理伤口和暴露后急救处理。
狗咬了没破皮没出血怎么办 狗咬了打针后就安全了吗
不一定。
目前狂犬病疫苗的有效作用还不是100%,临床上还存在少数人在狗咬了之后,接种了狂犬疫苗,却仍然发病死亡的案例,不过通常对于一般人来说,只要被咬后第一时间处理伤口并接种疫苗的,都不会感染狂犬病。
一般认为首针疫苗接种后7—14天,体内抗体能达到保护水平,但若此时病毒已经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仍有发病的可能。而现有的狂犬病监测资料显示,规范的伤口暴露后处理加上完成狂犬病暴露后全程免疫者并没有再发病的报告。
狗咬了打针后就安全了吗
不一定。
目前狂犬病疫苗的有效作用还不是100%,临床上还存在少数人在狗咬了之后,接种了狂犬疫苗,却仍然发病死亡的案例,不过通常对于一般人来说,只要被咬后第一时间处理伤口并接种疫苗的,都不会感染狂犬病。
备注
一般认为首针疫苗接种后7—14天,体内抗体能达到保护水平,但若此时病毒已经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仍有发病的可能。而现有的狂犬病监测资料显示,规范的伤口暴露后处理加上完成狂犬病暴露后全程免疫者并没有再发病的报告。
怎么处理伤口不留疤
一般来说,伤口越深,越容易留下疤痕,但即使伤口不深,处理不当引起染发,也容易留疤。受伤后可以按上述的方法处理伤口。这里提醒大家,如果是刺伤,例如被钉子扎伤,自己可以简单的处理一下,但要及时就医。
其实民间有很多处理伤口的方法,如涂牙膏、酱油、酒酿、烟丝等,不建议大家用这些方法处理伤口。家里面可以常备一些处理伤口的外用药,如双氧水、酒精、碘伏等。这里要补充一点,如果伤口在关节部位,那么在伤口愈合期要减少活动,否则可能会诱发或加重疤痕。
伤口愈合后三四个月时是疤痕生长的最快时间,到第五六个月时疤痕生长速度会放缓,而一年后疤痕会“成熟”,如果不想伤口留下疤痕,那么就要尽快治疗疤痕了。可以用中成药,也可以用疤痕贴等抑制疤痕形成。而如果伤口愈合后不幸留下疤痕,可以尝试点激光来治疗。
皮肤擦伤后暴露处理易愈合
皮肤擦伤不用创可贴是因为,擦伤皮肤的创面比普通伤口大,再加上普通创可贴的吸水性和透气性不好,不利于创面分泌物及脓液的引流,反而有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容易引起伤口发炎,甚至导致溃疡。
创可贴只适用于伤口表浅、整齐干净、出血不多的切割伤。还需注意的是,创可贴应一天一换;平时要保持干燥,如果浸湿应立即更换,否则容易滋生细菌;不能缠得太紧,以免伤口不透气而发生厌氧菌感染,或导致受伤部位血液循环受阻;创伤处无需接触外物时,最好把创可贴揭掉,让伤口自然通风,能恢复得更快。一旦发现创面感染,应立即去医院处理。
另外,擦伤同样不适用酒精擦拭。75%的酒精可用于完整皮肤的消毒,比如肌肉注射前的消毒。由于酒精的刺激性强,不可用于皮肤的擦伤及黏膜和大创面的消毒。对于较深的伤口来说,用酒精也不合适,因为难以到达伤口深处,存在破伤风感染的风险。如周围皮肤太脏并混有泥土等,应先用清水洗净,再用双氧水冲洗。双氧水主要成分是过氧化氢溶液。用于皮肤消毒的双氧水浓度较低,可用来擦拭皮肤创伤面,起到清洁伤口和杀菌的作用。消毒伤面周围的皮肤要由内往外,即由伤口边缘开始,逐渐向周围扩大消毒区,这样越靠近伤口处越清洁。双氧水冲洗后用医用碘伏擦拭,医用碘伏通常浓度较低,呈浅棕色,是一种常用的皮肤消毒剂,可用于一般外伤的消毒。由于碘伏的刺激性小,可直接用于皮肤、口腔黏膜处的消毒。
外用药物应避免接触眼睛和其它黏膜。涂擦部位如有灼烧、瘙痒、红肿等应停止用药,先洗净,必要时向医师咨询。伤口或创面如有渗血或渗出液,难以敷药时,应先将其洗净擦干,然后敷药(对外用药过敏者要禁用)。
口罩喷了酒精还能用吗 口罩多久换一次比较好
4-6小时左右。
一个一次性口罩,建议其使用时间累积不超过6小时,像职业暴露人员使用一个医用防护口罩的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因为口罩佩戴的时间越久其表面的细菌就会越多,并且口罩的吸附能力有限,配搭的时间一长的话还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
狂犬病的潜伏期有多久 咬伤后进行正确的处理小技巧
治疗:伤后第一时间处理非常重要
伤口处理得越及时,对侵入伤口的病毒的清除和杀灭效果就会越好,在伤后的第一时间自己先处理伤口都是非常重要的。
➀如果孩子被咬伤流血,持续按压该区域5分钟或直到停止流血为止;
➁使用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比如自来水)冲伤口;
➂再用20%的肥皂水(也可用肥皂)或其它弱碱性清洁剂清洗伤口;
➃重复第(2)、(3)步至少15分钟。
临床上将狂犬病暴露等级分为三级,其中完好的皮肤被动物舔过,属一级暴露,无需处理。一旦有下列情况发生,应该立刻就医:
1、如果皮肤被轻咬或者仅有轻微抓伤或擦伤而无出血时,属于二级暴露,则需要对伤口进行处理、同时接种狂犬病疫苗。
2、如果皮肤被咬伤或抓伤有出血、或皮肤破损的伤口被舔时、或粘膜被动物体液污染时,属于三级暴露,则在伤口处理之后、疫苗接种之前,还需要在伤口周围注射抗狂犬病的被动免疫制剂。
3、在进行预防狂犬病处置的同时,要进行预防伤口感染等治疗。
针刺伤该如何应对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针刺伤
美国护士协会一项调查显示:护理职业健康和安全最关注的前10位问题之一:针刺伤(锐器伤)后传染病。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是一种累及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染疾病最危险的传播途径之一。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护士因工作原因,经常与缝针、刀、剪及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接触,这使护士经常暴露于职业性危险因素中,尤其是利器损伤。现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其中最常见、威胁最大的是乙肝、丙肝、艾滋病。有关专家评估中国艾滋病感染者约65万人,近年来以30%的速度递增。我国还是乙肝高发国,乙肝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丙肝的感染率为3%,医护人员发生感染的机率也就随之增加。
发生针刺伤后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75%的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查看患者是否有无乙肝、丙肝、HIV等阳性感染,如患者无乙肝、丙肝、HIV检测结果,与患者沟通经患者同意后,主管医生应立即给患者进行乙肝、丙肝、HIV检测。公共卫生科应立即给发生针刺伤的医务人员开具乙肝、丙肝、HIV检查单。
5.如为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注意保密。公共卫生科应立即向分管院长及辖区疾控中心报告,由疾病控制中心进行调查与治疗指导。
如何预防和减少针刺伤意外的发生
1 加强职业防护培训,改变护士不安全行为
医院对医务人员应进行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防护的定期培训,特别是对新工作人员。对临床护士的培训中特别要强调防护用物如手套的应用、医疗锐器的处理、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目的是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纠正护士的一些不安全行为,使她们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
2 改善医疗操作环境
国外研究表明安全的操作环境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锐器刺伤的次数,如采用安全针头注射器、提供便于丢弃尖锐物品的容器、负压标本试管采血等。医院应在现有的条件下,应考虑医护人员本身的安全性,提供便于丢弃污染针头等锐利废物的容器等设施,减少医疗锐器刺伤的发生。
3 规范医疗废品的处理
医疗垃圾应在卫生主管部门统一规定下在固定的场所进行焚毁。目前许多医院在注射器、输液器使用后,要求先将针头取下,浸泡,收集,再进一步分类处理,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势必增加护士及其他工作人员被刺伤的机会。如管理不严,让医疗垃圾流入社会则会对大众带来更大的危害。
4 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
医护人员在针刺意外或黏膜接触病人血液等职业暴露后要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同时有关部门在收集这些数据时,可定期进行分析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从而寻求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的危险性。
艾滋病预防
预防HIV感染
①传染源的管理: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测HIV抗体,医疗卫生部门发现感染者应及时上报,并应对感染者进行HIV相关知识的普及,以避免传染给其他人。感染者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应进行消毒。
②切断传播途径: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禁止性乱交,取缔娼妓。严格筛选供血人员,严格检查血液制品,推广一次性注射器的使用。严禁注射毒品,尤其是共用针具注射毒品。不共用牙具或剃须刀。不到非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及治疗。
③保护易感人群:提倡婚前、孕前体检。对HIV阳性的孕妇应进行母婴阻断。包括产科干预(终止妊娠,剖宫产)+抗病毒药物+人工喂养。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操作程序,避免职业暴露。出现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向远心端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污染眼部等粘膜时,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对粘膜进行冲洗;用75%的酒精或0.5%碘伏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尽量不要包扎。然后立即请感染科专业医生进行危险度评估,决定是否进行预防性治疗。如需用药,应尽可能在发生职业暴露后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在2小时内)进行预防性用药,最好不超过24小时,但即使超过24小时,也建议实施预防性用药。还需进行职业暴露后的咨询与监测。
并发症的预防
对于并发症最好的预防就是及时抗HIV治疗。①CD4+T淋巴细胞<200/ mm3的患者,应口服复方新诺明2片/日预防肺孢子菌肺炎,至CD4+T淋巴细胞升至200/ mm3以上3-6个月。②弓形体脑病:避免生食或食用未熟透的肉类,避免接触猫及其排泄物。弓形虫抗体IgG阳性、CD4+T淋巴细胞低于100/ mm3者可口服复方新诺明预防,至CD4+T淋巴细胞升至200/ mm3以上3个月。接触开放性结核的患者异烟肼预防。
处理伤口的原则为
1.消毒:皮肤出现伤口,完整性遭到破坏,细菌便有了可乘之机,为减少细菌的入侵,对伤口要进行认真的消毒。
2.止血:可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止血。
3.包扎:伤口包扎得当,可使其少出血,少化脓,少痛苦。扎时要做到快、准、 轻、牢,快,动作迅速敏捷;准,部位准确、严密;轻,动作要轻,不碰伤口;牢,包扎牢靠,松紧适当。
具体步骤是:
(1)一般可在凉白开水中加入食用盐,配成1%浓度的盐水,冲洗伤口。有条件者,可先用碘酒后用酒精消毒,沿着伤口的边缘由里向外擦,不要把碘酒、酒精涂入伤口内。伤口内如有异物,要慎重处理,大而易取的,可取出;深而小不易取出的不要勉强取,以免把细菌带入伤口或增加出血。
(2)冲洗后可以在伤口表面涂上一些药品,小伤口可以在其浅表涂一点红汞(红药水)或紫药水,较大伤口则不宜涂上述药水,以免给下步处理增加困难。
(3)伤口上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绷带、手帕、布条、红布腰带等,要注意包扎时松紧适宜,以免影响血液循环,不能用手直接接触伤口,包扎范围应超出伤口边缘5—10公分,并用绷带(或三角巾)包扎 。外露的骨折断端的活动而引起疼痛和继续损伤。颅脑开放性损伤有脑组织膨出,或腹部损伤有脏器出时,不能直接加压包扎或将脏器强行不纳,应在膨出或脱出组织周围用纱布、毛巾等围起一道“围墙”,再用适合大小的干净搪瓷碗或其他能起到保护作用的器皿罩上,然后包扎固定。运送时,如系腹部佃时,取仰卧屈膝位,使腹部松驰。如系颅脑部部,则固定头部。
(4)在处理较大的创伤伤口时,必须进行详细检查,不能只顾伤口表面而忽略内在损伤,头部伤口合并颅脑外伤者,伤员一般都有神志异常,两侧瞳孔不一般大;胸部伤口合并有脑膜、肺腔损伤时,伤员一般都有呼吸困难;腹部伤口合并脏器损伤时,伤员一般都有腹肌紧张、腹痛等表现;肢体伤口合并骨折时,会有肢体活动障碍,骨异常活动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