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阳膀胱经的走向
足太阳膀胱经的走向
起于目内眦旁的睛明穴,沿头至下项,沿背腰骶中线旁3寸至股外侧后缘,再至小腿外侧后缘,下外髁后,止于足小趾外侧端的至阴穴(交于肾经)。
牙周炎刮痧怎么缓解
1.选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三间穴,可清热泻火、消肿止痛;
2.选足阳明胃经的内庭、大迎穴,可泄热邪、止痛利齿;
3.选足太阳膀胱经的肾俞穴,可滋阴降火;
4.选手厥阴心包经的内关穴,可清心降火。
1.刮面部
用刮痧板的圆角点揉大迎穴。
2.刮腰部
沿足太阳膀胱经走行,自上而下刮拭腰部脊柱两侧,重点刮拭肾俞穴。
3.刮手背
沿手阳明大肠经走行,自上而下刮拭手背虎口边缘,重点刮拭合谷、三间穴。
4.刮足背
刮痧板的圆角点揉内庭穴。
适用于牙周炎患者,可消肿止痛。
牙周炎是指牙齿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是一种破坏性疾病,最终导致牙周袋的形成,使牙槽骨吸收和牙齿逐渐松动。患者常有牙龈萎缩的表现,出现为牙龈出血、牙龈边缘溢脓、口臭等症状。
风门有什么作用
风门为足太阳膀胱经背部腧穴,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交会穴,为风邪出入之门户,主治风疾,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因此本穴有祛风解表,疏散风热之功的作用。且风门为督脉,足太阳之会,督脉为阳脉之海,足太阳可主一身之阳,故本穴还有祛风通络,通阳除痹之功。
十二经络走向图 足太阳膀胱经
运行时间:申时(15:00-17:00)
足太阳膀胱经在内眼角与手太阳小肠经衔接,属膀胱,络肾,在足小趾与足少阴肾经相接。络脉别走足少阴,经别别入肛,到心,入于项,经筋结于臀,挟脊上项,结于舌本。
甲亢刮痧刮哪里最好
1.选足少阳胆经的风池穴,可导气通络;
2.选任脉的天突穴,可直接作用于甲状腺,降低代谢;
3.选足太阳膀胱经的风门、肾俞穴,可培土固摄;
4.选足阳明胃经的人迎穴,可健脾益气;
5.可选手阳明大肠经的手三里穴,可清肠利腑。
1.刮后头部
沿足少阳胆经走行,由上往下刮拭,重点刮拭风池穴。
2.刮腰背部
沿足太阳膀胱经走行,由上往下刮拭,重点加强风门、肾俞穴。
3.刮颈前部
沿颈前正中线,由上往下刮拭,重点加强人迎、天突穴的刮拭。
4.刮前臂背侧
沿手阳明大肠经走行,由上往下刮拭,重点刮拭手三里穴。
适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者,有激动、多言多动、失眠紧张、焦虑烦躁等精神问题,并有多食、消瘦、畏热、多汗等高代谢综合征表现。此外,患者还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眼突、手颤、颈部血管杂音等特征性表现。
胃溃疡刮痧哪里
1.选足厥阴肝经的期门穴,可疏泄肝胆之气;
2.选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和任脉的中脘穴,可通降胃气;
3.选足太阳膀胱经的脾俞、胃俞穴,可调补脾胃;
4.选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穴,可宣通中焦之气。
1.刮腰背部
沿足太阳膀胱经走行,由上往下刮拭,重点刮拭脾俞、胃俞穴。
2.刮腹部
点按或刮拭期门、中脘穴。
3.刮下肢前内侧
沿足阳明胃经走行,由上而下刮拭,重点刮拭足三里穴。点按或刮拭三阴交穴。
适用于胃炎、胃溃疡患者,常有上腹疼痛、饱胀、嗳气等表现,也可有反酸、胃灼热感、恶心呕吐、食欲缺乏、乏力等症状。有胃黏膜糜烂的患者可有呕血或柏油样便,长期少量出血可引起贫血。
足太阳膀胱经的作用 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分布
从目内眦(睛明)开始,上行额部(攒竹,眉冲,曲差),交会头顶(五处,承光,通天),从头顶分出耳上角(会曲鬓,率谷,浮白等)。直行主干从头顶入络脑(络却,玉枕),回出项后(天柱)分开下行三条支脉:
1.沿肩胛内侧,夹脊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到达腰中(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进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
2.从腰中分出,夹脊旁,过臀部(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进入腘窝中(殷门,委中)。
3.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通过肩胛,循行于背腰部主干经线外侧(附分,魄户,膏肓,身体,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经过髋关节部,沿大腿外侧后边下行(浮郄,委阳),会合于腘窝中(委中),由此向下通过腓肠肌(合阳,承筋,承山),除外踝后方(飞扬,跗阳,昆仑),沿第5跖骨粗隆(仆参,申脉,金门,京骨),到小趾外侧(束骨,足通谷,至阴),下接肾经。
乳腺增生刮痧的方法图
一、选穴取穴
1.选足少阳胆经的肩井穴,可疏导肝胆气滞;
2.选手太阳小肠经的天宗穴,可治乳房疾病;
3.选足阳明胃经的乳根、膺窗穴,可散瘀结;
4.选任脉的膻中穴,可宽胸理气;
5.选足太阳膀胱经的肝俞穴,可疏肝利胆、理气。
二、刮痧方法
1.背部
沿手太阳小肠经走行,自上而下刮拭天宗穴上下部位,重点加强天宗穴。沿足太阳膀胱经走行,自上而下刮拭两侧肝俞穴。
2.眼部
沿两侧颈部肌肉走行,自上而下由后发际处刮拭至肩峰,重点加强肩井穴的刮拭。
3.胸部
沿足阳明胃经走行,自上而下由膺窗穴刮拭至乳根穴,重点加强膺窗、乳根穴。沿任脉走行,自上而下由胸部上缘刮拭至心口窝,重点加强膻中穴的刮拭。
肚子疼刮痧刮哪个部位 腹泻肚子疼刮痧部位及方法
1.可选任脉的中脘穴,中脘穴是胃经募穴,主治各种消化系统疾病;
2.可选足太阳膀胱经的肾俞、脾俞、大肠俞穴,前者可补肾阳,后两者可调理脾胃、补中益气;
3.选足阳明胃经的天枢、足三里穴,可健中止泻。
1.腹部
沿腹部中线心口窝自上而下刮拭至脐周,重点刮拭中脘、天枢穴。
2.腰背部
沿足太阳膀胱经走行,由上至下分别刮拭脊柱两侧,重点加强脾俞、肾俞、大肠俞穴的刮拭。
3.小腿外侧
沿足阳明胃经走行,由外膝眼自上而下刮拭,重点刮拭足三里穴。
适用于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便稀、腹痛甚至带黏冻、脓血等症状。
足太阳膀胱经的作用 足太阳膀胱经主治疾病
足太阳膀胱经主治头项,眼,背,腰,下肢部病症以及神志病症,背部的穴位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病症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症,如:癫痫,头痛,目疾,鼻病,遗尿,小便不利及下肢后侧部位的疼痛等症。
刮痧对乳腺增生有用吗 乳腺增生刮痧方法
沿两侧颈部肌肉走行,自上而下由后发际处刮拭至肩峰,重点加强肩井穴的刮拭。
沿手太阳小肠经走行,自上而下刮痧天宗穴上下部位,重点加强天宗穴,沿足太阳膀胱经走行,自上而下刮痧两侧肝俞穴。
挂下肢外侧胆经阳陵泉,胃经从足三里刮至丰隆穴,加刮足内踝处太溪穴,以潮红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