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新妈妈这么吃才奶水足
产后新妈妈这么吃才奶水足
估计没有哪个国家,像国人这样对月子期间妈妈的饮食有如此多禁忌了。怕受寒,怕回奶,有些地方甚至不允许吃水果和蔬菜,不许吃盐,天天还要喝各种汤水,每天一大把鸡蛋,还有月子里只能用米酒煮饭做汤的说法。
到底新妈妈应当怎么吃呢?其实,这件事情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产妇的身体状况都不同,每个地方的气候条件和饮食习惯也不相同,所以不必纠结于一个准确的食谱,只需要知道一些基本原则,然后按照消化能力和自己喜欢的口味去吃就可以了。口味这点其实也蛮重要的,因为妈妈只有吃了自己喜欢的食物,才会心情舒畅,而心情好了,才更有利于泌乳。
产后饮食原则
我们先大概来概括一下产后的饮食原则,那就是:软、稀、杂。
1、软:最好以细软为主
主要指的是刚生产后的那几天,产妇身体比较虚弱,消化能力差,宜吃极易消化的食品,以半流质或软烂的食物为主,少吃油炸、坚硬的食物。比如小米粥、糙米粥、软面条等都合适。
过几天,产妇消化能力基本恢复,就可以正常饮食了。
2、稀:水分多一点
哺乳妈妈泌乳需要消耗大量水分,此外,新妈妈出汗比较多,体表的水分挥发也大于平时,体内就很容易缺水,所以,补充水分变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有助于缓解疲劳、排泄废物,还可使乳汁充足,建议每天要比平日多喝3~4杯的水、牛奶、豆浆或汤。
不过,喝汤时,不建议喝汤上面那层油,因为那是脂肪,最好除去之后再喝,否则肥肉会长在妈妈身上,宝宝也容易肥胖,而且乳汁中的脂肪含量如果过多,不易被婴儿吸收,会引起新生儿腹泻。
妈妈在怀孕时已经储存了足够多的脂肪了,正好在哺乳时可以用上,因为膳食中油脂和能量不够的时候,身体就会自动取出一些脂肪,分泌到乳汁里供应给宝宝,所以母乳喂养的妈妈放心好啦,哺乳并不会有损身材,反而有利于身材的恢复。
3、杂:荤素搭配 品种多样化
对于产后的妈妈来说,最需要的营养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根据这些营养的食物来源,产后饮食应注重膳食均衡,既要保证肉、鱼、蛋、奶的供应,也要摄取充足的蔬菜、水果,以及粗粮。
有些地方坐月子期间妈妈不能吃水果蔬菜,这点是对于妈妈来说是非常不人性化的,因为膳食纤维摄入太少很容易出现便秘,妈妈会非常痛苦。怕吃凉的?蔬菜做熟了吃是完全没问题的。
另外,粗粮和细粮也要搭配着吃,比如小米、玉米、糙米,它们所含的维生素都要比精米精面高出好几倍,尤其是维生素B1,可以促进泌乳。过去北方人坐月子喝小米粥,其实是很有科学道理的,小米里的维生素B1和铁,正是产妇所需要的。
在烹调的方法上最好也多采用蒸、炖、焖、煮,少采用煎、炸的方法。
产后最需要的营养
1、补蛋白质
除去水分外,母乳中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脂肪咱们刚才已经说了,体内储存的已经够用了,没必要再大鱼大肉猛补,过补只会让新妈妈体重增加。
说到蛋白质补充,有些妈妈说,喝蛋白粉可以吗?可以是可以,但完全没必要。因为补充蛋白质很简单,每天吃点肉,吃点鱼,1个蛋,一点豆腐,再加上2杯牛奶(200ml/杯),足够满足需要。有些地方的妈妈,月子期间每天要吃好多鸡蛋,到头来肉全长到自己身上了。
2、补铁
分娩时,身体损耗了大量的血,所以需要补铁补血。
动物性食物中的铁利于人体吸收,比如红肉或动物内脏就富含铁。
如果是素食主义者,可以吃一些谷物和坚果,比如:黑芝麻、花生、红小豆、黑豆、干枣、桂圆、葡萄干等,把它们打成糊糊喝,既补铁,又补充蛋白质。植物性食物中的铁不太有利于人体吸收,所以同时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因为蔬果中富含维生素C,而维生素C可以促进植物性铁的吸收。
等出了月子,身体逐渐恢复,就不需要刻意补铁了。
3、补钙
月子期间为什么要补钙呢?因为母乳中含钙,这些钙能保证宝宝的骨骼等身体部位的发育,而这些钙都是从妈妈体内来的。如果妈妈饮食中的钙不足,妈妈就要把自己骨头里的钙抽出来供应给宝宝,就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或软化。《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乳母每天摄入1000mg的钙。
钙的补充,我们日常饮食中的高钙食物最主要的是牛奶,上面提到了每天400ml的牛奶,大概可以补充400多mg的钙,再吃一些肉、豆腐、坚果和绿叶蔬菜,差不多就能补充足够的钙了。如果你不能保证足够的含钙饮食,那就需要额外补充钙剂了。
有些妈妈表示不以为然,自己产后并没有摄入这么多的钙,也没出现什么问题啊。钙的储存和支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年轻时储存为主,老年时消耗为主,如果年轻时没有储存足够的钙,等年老了,身体对钙的消耗大于储存时,骨骼将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4、补维生素
乳汁的质量,和妈妈的饮食很有关系。特别是水溶性的维生素B1、B2和C,妈妈的食物中发生缺乏,乳汁的含量也会下降。
多吃点粗粮、豆类和薯类,妈妈的乳汁就能保证足够的维生素B1;有奶类、蛋类和绿叶菜,维生素B2就不会缺;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维生素C就很足。
很多妈妈会问袋鼠麻麻吃什么能下奶?其实袋鼠麻麻想说的是,妈妈的饮食更应该关注一下自己,毕竟妈妈好,宝宝才能好嘛。
专家揭示“奶水不足”的真相
喂养方式不对,奶水当然不足
虽然医学专家在不断地给人们灌输“99%的母亲都有足够的母乳喂养自己的宝宝”,但经过调查,许多新妈妈称自己奶水不足的却不在少数。某网站的育儿论坛上,曾对120位新妈妈进行了统计,有18位是全部采用奶粉喂养,56位新妈妈有足够的奶水,另外的46位都是采用“母乳+奶粉”的混合喂养方式。采用混合喂养方式的新妈妈,她们都愿意亲自哺育孩子,但“奶水不足”一直困扰着她们。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新妈妈奶水不足?难道真如一些媒体的文章所说,现代年轻的妈妈们由于心理压力大,不正确地佩戴文胸或是过分拒绝脂肪导致营养不良等原因,造成了奶水不够?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合作中心主任戴耀华和北京妇产医院护理部主任王立新表示:不存在什么奶水不足的问题,关键是要采取正确的喂养方式。
一位新妈妈说:“在医院生完孩子,住院的几天一直是吃母乳的。但一回到家里,没两天奶水就不够吃了。”这位新妈妈之所以认为自己的奶水不够,是因为孩子每次吃奶都要花上一个多小时,睡着后没多久就醒了,又要吃奶。按照有些育儿书的说法,新生儿每隔3小时吃一次奶。如此一算,孩子吃奶间隔时间很短,每次吃的时间还很长,一定是奶水不足,于是她只好给孩子加了奶粉,开始了混合喂养。都是多虑惹的祸新妈妈总是担心孩子吃不饱,其实这正是造成很多她们“奶水不足”的主要原因。
婴儿嘴唇脱皮正常吗
新生宝宝吃奶频繁,时间相对过久,嘴唇上的皮肤就会因为长期被奶水浸泡而起皮。由奶水浸泡引起的宝宝嘴唇起皮是没有任何疼痛的。但是需要爸爸妈妈注意的是,如何宝宝嘴唇脱皮持续,并且一直哭闹不止,就要引起注意了。就要做好预防新生宝宝嘴唇起皮。
1、掌握喂奶时间。新生宝宝由于吸允的力量不够,每次吃奶都要很长的时间。这时候新妈妈就严格控制宝宝吃奶时间,每次吃奶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并且每次喂奶后都要清洁宝宝嘴唇。
2、控制喂奶次数。新妈妈要控制宝宝喂奶次数,每天的喂奶次数最好不要超过8次。如果宝宝食量较大,可以适当调整,或请专家指导。
3、改正入睡习惯。很多妈妈都喜欢让宝宝含着奶头入睡,这对宝宝的嘴唇皮肤伤害严重。新妈妈要改正让宝宝含着奶头入睡的不良习惯,减轻宝宝嘴唇负担。
4、唇皮要及早帮宝宝剪掉。如果发现宝宝嘴唇有需要处理已翘起的唇皮,可用小剪细心地帮宝宝剪掉。千万不要用手或钳去撕,以免撕裂嘴唇,导致疼痛、流血,甚至感染,那里可是医学上所称的“危险三角”。
初生BB嘴唇脱皮正常吗
初生婴儿嘴唇脱皮正常吗
新生宝宝吃奶频繁,时间相对过久,嘴唇上的皮肤就会因为长期被奶水浸泡而起皮。由奶水浸泡引起的宝宝嘴唇起皮是没有任何疼痛的。但是需要爸爸妈妈注意的是,如何宝宝嘴唇脱皮持续,并且一直哭闹不止,就要引起注意了。
如何预防新生宝宝嘴唇起皮
1.掌握喂奶时间
新生宝宝由于吸允的力量不够,每次吃奶都要很长的时间。这时候新妈妈就严格控制宝宝吃奶时间,每次吃奶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并且每次喂奶后都要清洁宝宝嘴唇。
2.控制喂奶次数
新妈妈要控制宝宝喂奶次数,每天的喂奶次数最好不要超过8次。如果宝宝食量较大,可以适当调整,或请专家指导。
3.改正入睡习惯
很多妈妈都喜欢让宝宝含着奶头入睡,这对宝宝的嘴唇皮肤伤害严重。新妈妈要改正让宝宝含着奶头入睡的不良习惯,减轻宝宝嘴唇负担。
产后乳汁过多怎么办
每个生完孩子的新妈妈都希望自己可以给宝宝足够的母乳,可是因为每个新妈妈的体质有所不同,所以有些妈妈奶水不足,可有些妈妈乳汁过多,这些都是比较烦人的事情。因为奶水不足,宝宝吸不上奶可能就会排斥吸母乳,而如果乳汁过多则是容易让宝宝吸得太大口就会咳嗽或者是喷奶,这也会让宝宝排斥吃奶。那么为什么乳汁会过多呢?要怎么解决乳汁过多的问题呢?
乳汁过多的原因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宝宝吮吸的方法不正确。
当新妈妈开始下奶的时候,乳房一般会分泌很多的乳汁,足够宝宝吃的乳汁,经过宝宝的第一次吮吸,宝宝吃饱时,乳房一般就会自己调节下奶量。这个对一开始奶水就少的妈妈来说是例外。经过几次的吮吸喂奶,新妈妈的产奶量正常来说会和宝宝需要的奶量吻合,而且经常长时间的适应后,宝宝吃奶的时间和产奶量等都会养成一个规律,正常是不会出现乳汁过多。但是如果还存在乳汁过多,那么很有可能是新妈妈喂养宝宝的时候宝宝含乳头的姿势不正确,导致没有一次就吃足够的奶,这样就会让宝宝养成少吃多餐的习惯,吃奶的刺水过多,而且没有吃完,就很容易导致乳房聚集过多乳汁,而且吃得频繁就会刺激乳房一直在下奶。因此乳汁就过多了。
二是可能是新妈妈奶水足够还一直吃催奶的食物,导致奶水暴涨,这样就会使新妈妈胀奶胀得难受。
那么,要如何解决乳汁过多的问题呢?
一是每次要喂养宝宝之前最好是用吸奶器或者是手,挤出一些乳汁,避免乳汁流动过快,宝宝吸奶的时候被呛到。
二是如果宝宝在吃奶的时候,妈妈感觉到乳房受到刺激,感觉到乳汁又变多的时候,最好轻轻的移开宝宝,然后用工具挤出一些奶后,再让宝宝继续吮吸。
三是可以改变宝宝吃奶的方式,让他用正确的方式含住乳头。这样可以改善宝宝吃不饱的问题。
四是在调整母乳量的时候,不要把奶挤得过多出来,或者是在两次喂奶之间挤奶,这样反而会刺激乳房分泌更多的乳汁。
哺乳期吃辣的对乳水有什么影响
哺乳期妈妈吃辣,若过量会导致奶水减少,乳汁会过辣过咸,影响奶水的质量,宝宝吃奶会觉得口感不好,且奶水会增加发热度,影响宝宝的健康,导致宝宝出现身体不适。
新妈妈如何判断奶水是否充足
1、自我感觉乳房空空。
2、宝贝吃奶时间长,用力吸吮却听不到连续的吞咽声,有时会突然放松乳头大哭不已。
3、宝贝睡不沉,吃过奶后不久又哭闹,来回转头找乳头。
4、宝贝大小便次数少,且量也少。
5、宝贝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
补救奶水不足的5个措施
1、频繁哺喂,24小时之内喂12次以上。
2、如果有条件,安排几天时间,让宝贝不离自己身体,一有机会就喂奶,一般坚持三天会见效。
3、喂完一边乳房,如果宝贝哭闹,不要急着给奶粉,而是换一边继续喂。一次喂奶可以更换乳房数次,乳汁不会被吃干的,而是越吃越多。
4、如果已经混合喂养,逐渐减少奶粉次数,而且不要先喂母乳、再喂奶粉,而是在确认母乳不足的情况下,另外加一顿奶粉。要让宝贝有几顿纯粹吃母乳,不期待着奶粉。
5、妈咪要顶住压力,相信自己,放松心情,保证乳汁顺利分泌。小贴士:如果妈咪出现不适,以至于不能继续哺乳,可以定时将奶挤出来,这样不会因生病减少对乳腺的刺激,影响乳汁的继续分泌。如果母乳暂时不足,需要采取混合喂养,一定要让宝贝先吸乳房,然后再用奶粉弥补不足。
自我护理
1、哺乳期选戴合适文胸。哺乳期要选戴合身舒适的棉质文胸,最好是专门为哺乳妈咪设计的哺乳文胸。应根据乳房的尺寸及重量的增加变换尺寸,这样不仅方便哺乳,还有利于新妈咪身材的恢复。每天更换干净的文胸,及时更换胸垫,或使用防溢乳垫防止乳汁渗出沾湿衣服。
2、喂奶前后护理乳房。第一次哺乳前,用清洁的植物油涂在乳头上,使乳头的痂垢变软,再用清水将乳房洗净。每次喂奶前,都要洗净双手、乳头及乳晕,洗去乳房与衣服可能污染的细菌。喂奶后要用温水清洗,以防宝贝鼻咽传播细菌。喂奶时最好准备一块专擦乳头用的小毛巾,不要与其他毛巾混用,洁白的小方巾大小合适,最为方便。
3、保护好乳头。乳头应保持清洁,如发生乳头裂伤,应暂停直接喂奶,可将乳汁挤出或吸出消毒后再喂给宝贝;也可以用鱼肝油软膏或蓖麻油铋剂涂于乳头上,防止感染,促使痊愈。不要让宝贝含着乳头睡觉,以免乳头因较长时间浸渍导致破损或乳腺口堵塞,使宝贝鼻咽部的细菌很容易传播给乳头,不仅有可能导致乳腺炎,也是造成婴儿呕吐甚至诱发窒息的原因之一。
4、防止乳房变形。吃太多的营养品或高热量食物,不仅会导致体重增加,而且不利于断奶后乳房形状的恢复。可以多吃蔬菜、水果、肉类,多喝一些低脂或脱脂奶牛奶来保证乳汁中钙的含量。吃炖猪蹄和鹿角粉冲黄酒有催奶作用,并利于乳房皮肤的保健。通过运动保持胸部健美。游泳能通过水的压力对胸部起到按摩的作用,有助于胸肌均匀;平时看电视时,做一做扩胸运动,可锻练胸部肌肉,使胸部结实。
重点提示:预防乳腺炎
如果乳汁排出不畅或每次喂哺时未将乳汁吸净,造成乳汁淤积于乳房,可致乳腺炎的发生。急性乳腺炎的表现是早期乳房有肿胀,局部能摸到硬结,进而出现红、肿、热。患病一侧的腋窝淋巴肿大,压之疼痛。同时会引起全身症状,包括食欲不好、发热、冷战,甚至引发败血症。
预防对策:平时要按需哺乳,让宝贝吸空一侧再吸另一侧,吃不完时,要用吸奶器吸空,以防止乳腺炎。如乳头凹陷,新生儿无法吸吮,或未成熟儿吸吮无力,可湿热敷乳房后按摩挤出乳汁或用吸奶器吸出乳汁,也可用中药散结通乳,否则乳汁淤积,易形成硬结导致急性乳腺炎。哺乳妈咪应注意休息,保持精神愉快,增强全身抵抗力,减少乳腺炎的发生。
哺乳期补充什么营养品 哺乳期要注意什么
哺乳期的妈妈和怀孕时一样,不能随便用药。哺乳期的妈妈若是生病了必须要遵医嘱,医生会开不影响母乳的药,切忌不能自行去药店买药,部分 药物会通过母乳被宝宝吸收,对宝宝的身体有副作用,所以妈妈们请务必要遵医嘱,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
妈妈们在喂奶前请记得用热毛巾擦拭一下乳头,让宝宝入口卫生。喂奶完毕后请记得也要擦拭一下,以防粘上污垢。宝宝喝完奶后要擦拭嘴巴,母乳稍有粘性,干干地粘在宝宝嘴巴上会很不舒服的。
哺乳期的妈妈负责两个人的饭,自己要吸收营养,要给予宝宝足够的营养,所以妈妈们要照顾好自己的健康营养,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奶水供应给宝宝,让宝宝快快长大。
妈妈们若产生了多余的奶水并且感觉涨的话就用吸奶器把奶水给吸掉,可以把吸出来的奶水放在冰箱中冷藏,待宝宝要喝奶时再温奶给他喝。若是奶水足够的话就直接倒掉。注意每次用吸奶器前后都要清洗一下吸奶器,不要让细菌有可趁之机。
妈妈们喂完奶后,请抱起宝宝,让宝宝的头靠在你的肩上,掌心弓起轻拍宝宝后背,让宝宝把饱嗝打出来,饱嗝出来后宝宝就不会吐奶或溢奶了。
哺乳期的妈妈吃东西时也有被限制,太寒、太辛辣、没营养的东西最好不要吃或少吃,为了宝宝的健康,哺乳期的妈妈们得忍得。
哺乳期要注意什么
不能乱吃药:哺乳期的妈妈和怀孕时一样,不能随便用药。哺乳期的妈妈若是生病了必须要遵医嘱,医生会开不影响母乳的药,切忌不能自行去药店买药,部分 药物会通过母乳被宝宝吸收,对宝宝的身体有副作用,所以妈妈们请务必要遵医嘱,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
喂奶卫生:妈妈们在喂奶前请记得用热毛巾擦拭一下乳头,让宝宝入口卫生。喂奶完毕后请记得也要擦拭一下,以防粘上污垢。宝宝喝完奶后要擦拭嘴巴,母乳稍有粘性,干干地粘在宝宝嘴巴上会很不舒服的。
保证充足的奶水:哺乳期的妈妈负责两个人的饭,自己要吸收营养,要给予宝宝足够的营养,所以妈妈们要照顾好自己的健康营养,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奶水供应给宝宝,让宝宝快快长大。
多余的奶水:妈妈们若产生了多余的奶水并且感觉涨的话就用吸奶器把奶水给吸掉,可以把吸出来的奶水放在冰箱中冷藏,待宝宝要喝奶时再温奶给他喝。若是奶水足够的话就直接倒掉。注意每次用吸奶器前后都要清洗一下吸奶器,不要让细菌有可趁之机。
喂奶时,往往宝宝在吃一只的时候,另外一只也会跟着流奶水,若是奶水少的妈妈可以拿个杯子接起来。奶水多的妈妈可以拿一块毛巾堵着,一会奶水就不会流出来了,也是为了防止溅湿衣物。或者也可以用防溢乳贴。
喂奶后让宝宝打嗝:妈妈们喂完奶后,请抱起宝宝,让宝宝的头靠在你的肩上,掌心弓起轻拍宝宝后背,让宝宝把饱嗝打出来,饱嗝出来后宝宝就不会吐奶或溢奶了。
别乱吃东西:哺乳期的妈妈吃东西时也有被限制,太寒、太辛辣、没营养的东西最好不要吃或少吃,为了宝宝的健康,哺乳期的妈妈们得忍得。
新妈妈多吃燕麦奶水足
一、燕麦。喝碗燕麦粥能让妈妈保持较长时间的饱腹感,还能增加母乳的供应量。此外,燕麦富含铁元素,适合因患缺铁性贫血而奶水不足的新妈妈。
二、杏仁。杏仁不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还是钙的优质来源。分泌母乳时,会有大量的钙随乳汁流出体外,容易造成母体钙的缺乏。因此,妈妈们可用杏仁替代薯片做零食。
三、芝麻。芝麻含钙量高,还是膳食纤维、铁、镁、磷、铜和锰的优质来源。建议早餐时吃勺芝麻酱,可抹在馒头里,或用来拌黄瓜、油麦菜等。
四、鲑鱼。作为海水鱼,其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能减少细胞炎症。并且,鲑鱼还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对婴儿神经系统发育非常重要。但这种鱼脂肪含量相对较高,即便清蒸,每天也不要超过1两。
五、杏。常吃杏还能增加催乳激素的分泌量。最好选择新鲜的杏,但如果时节不对,可选杏干。
六、豆类。四季豆、芸豆、黑豆等,都对消化系统有益。而且,喝了乳汁的婴儿不会因此产生胀气。
七、菠菜。以菠菜为代表的深绿色蔬菜所含营养素较全面,烹饪方法也多种多样,可以爆炒,或是做汤。
八、糙米。与白米饭相比,糙米含有更多的膳食纤维,有助于延长饱腹感,保持血糖水平稳定。
6种方法有效减少新生儿吐奶
很多新妈妈都会遇到宝宝溢乳的问题,没有经验的新妈妈们总显得手忙脚乱,不知道要怎么处理。下文介绍六种方法可有效减少溢乳,新妈妈快来学学吧!
方法/步骤
1喂奶前换尿布,喂奶后就不用换了,避免引发溢乳;
2喂奶后竖着抱宝宝,轻拍其背,直到打嗝,再缓缓放下;
3喂奶后发现宝宝尿了,拉了,也不要换尿布,待宝宝熟睡后再轻轻更换;
4如宝宝吃奶急,要适当控制一下;如奶水比较冲,妈妈要用手指轻轻夹住乳晕后部,保证奶水缓缓流出;
5要让宝宝含住乳晕,以免吸入过多空气,更要避免宝宝吸空乳头;
6使用奶瓶时,要让奶汁充满奶嘴,以免宝宝吸入空气。
新生宝宝嘴唇起皮的原因及护理方法
一、新生宝宝吃奶频繁引起嘴唇起皮
新生宝宝嘴唇起皮原因通常是因为宝宝吃奶频繁,相对时间过久,嘴唇皮肤长期性被奶水浸泡所引起的。由奶水浸泡引起的宝宝嘴唇起皮是没有任何特疼痛的。如果宝宝嘴唇起皮属于奶水浸泡,但长时间得不到缓解也需要到医院进行专业治疗。
针对宝宝吃奶频繁导致的嘴唇起皮如何针对性护理?
1、掌握喂奶时间:新生宝宝由于吸允的力量不够,每次吃奶都要很长的时间。这时候新妈妈就严格控制宝宝吃奶时间,每次吃奶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并且每次喂奶后都要清洁宝宝嘴唇。
2、控制喂奶次数:新妈妈要控制宝宝喂奶次数,每天的喂奶次数最好不要超过8次。如果宝宝食量较大,可以适当调整,或请专家指导。
3、改正入睡习惯:很多妈妈都喜欢让宝宝含着奶头入睡,这对宝宝的嘴唇皮肤伤害严重。新妈妈要改正让宝宝含着奶头入睡的不良习惯,减轻宝宝嘴唇负担。
二、缺乏微量元素引起宝宝嘴唇起皮
但也有宝宝嘴唇起皮是由于缺乏微量元素等病理原因引起的,需要妈妈特别注意。宝宝嘴唇起皮时经常哭闹,这说明宝宝是病理性嘴唇起皮,需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三、护理不当引起宝宝皮肤干燥嘴唇起皮
有些家长爱干净,常给宝宝洗澡,且用沐浴液;也有些家长怕感冒不常给宝宝洗澡。其实多洗澡可促进血液循环,但要注意两点,一是水温不能太高,35℃-39℃较好,因为温度越高去油脂的能力越强,皮肤就会越干燥;二是不必每次都用沐浴液,因为幼儿活动出汗和皮脂分泌都不会很旺盛,多用沐浴液会加重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