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睑震颤的反映和危害
眼睑震颤的反映和危害
眼皮跳分为上眼皮和下眼皮跳。在生活中,不少人都有过眼皮跳的经历.跳动多出现在上眼皮,有时也会在下眼皮,不为人的思维和意识所控制.
眼皮跳分为生理性和心理性,前者一般很快就 会过去,有时候也会持续几天;而后者比较严重,呈进行性发展.据了解,生活中通常引起眼皮跳动的原因,包括过度劳累,紧张,眼睛本身的疾病或用眼不当,以及外伤等,这些因素可以刺激眼部神经,导致肌肉收缩,然后就会引起肌肉跳动.
生理性眼皮跳一般比较轻微,如果是劳累过度,休息后就会好,即使是有炎症等病因也都是可以通过治疗缓解的.而面肌痉挛后的眼皮跳的病因在脑内,是很难自愈的,发展趋势是进行性加重.
脊髓性共济失调的症状
1、SCA共同症状体征是,30-40岁隐袭起病,缓慢进展,也有儿童期及70岁起病者;下肢共济失调为首发症状,表现走路摇晃、突然跌倒和讲话含糊不清,以及双手笨拙、意向性震颤、眼球震颤、痴呆和远端肌萎缩等;检查可见肌张力障碍、腱反射亢进、病理征、痉挛步态、音叉振动觉及本体觉丧失。通常起病后10-20年不能行走。
2、除共同临床表现外,各亚型有各自的特点,如SCA1眼肌麻痹,上视不能较明显;SCA2上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眼球慢扫视运动较明显;SCA3肌萎缩、面肌及舌肌纤颤、眼睑退缩形成凸眼;SCA8常有发音困难;SCA5病情进展非常缓慢,症状较轻;SCA6早期大腿肌肉痉挛、下视震颤、复视和位置性眩晕;SCA10纯小脑征和癫痫发作;SCA7视力减退或丧失,视网膜色素变性,心脏损害也较突出。
周围性眩晕还是中枢性眩晕呢
1.周围性病变的眩晕患者有典型的水平或水平旋转性的眼球震颤。眼球震颤无方向性,双眼可同时观察到。一般在眩晕发作时就出现,并在数小时或数天内逐渐消失。另外,直视可以止住眼球震颤;因而,眼球震颤在闭上眼的患者中更明显(可通过闭上的眼睑看到或触到)。周围性眩晕最常见原因是良性的阵发性体位性眩晕。
2.中枢性眼球震颤,可见于中枢性眩晕患者,其眼球震颤可以朝任何方向,并且只与一只眼睛有关。垂直和单侧的眼球震颤是典型的脑干病变的表现。中枢性眼球震颤是连续的,看物体是止不住的。中枢性损害有时也会引起体位性眼球震颤,然而,眼球震颤可以持续到保持新的体位为止,并且,这些患者在出现眼球震颤时,很少主诉有眩晕。
眼球震颤能否做激光近视手术
眼球震颤分:先天性眼球震颤,中枢性眼球震颤,生理性眼球震颤,迷路性眼球震颤等.
先天性眼球震颤又称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是一种表现复杂、危害较重、其病因尚待揭示和难以治疗的疾病。此病发病较早,临床上以眼球的规律性摆动为主要表现,可造成弱视、侧视及固视困难等,严重影响视功能。
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眼外肌的本体感受器及肌纤维本身均有明显的组织形态的超微结构及光镜下的改变。主要表现为,本体感受器中出现大量的髓样体、脂褐素及线粒体数目减少、肿胀、内嵴断裂等现象,梭内肌纤维出现变性、紊乱及坏死,大量胶原纤维增生。感受器内出现感觉神经末梢变形及脱髓鞘现象。有些感受器结构完全紊乱,神经成分缺如,梭内肌纤维大量变性、溶解,肌节结构消失,均质化和空泡变。眼外肌本身也有改变,肌小节长度不等,肌浆网明显扩张,胞浆内出现较多的自噬体,以及由此形成的脂褐素、髓样体等残余小体。同时,胞浆内出现大量脂滴。
中枢性眼球震颤:为可能位于前庭核上联系脑干、小脑及脊髓等处的病变所引起。多为水平、旋转或垂直冲动性,极少摆动性。在眼向某一侧共转时出现。无眩晕听力障碍,常伴有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和体征。
生理性眼球震颤有几种类型:双眼向注视野极周边部注视时,50~70%的人能出现双眼节律不规则的冲动性眼球震颤,称为终位性眼球震颤;双眼追随一运动目标向侧方注视过程中,可出现两眼冲动性眼球震颤,称为视动性眼球震颤。
迷路性眼球震颤:为一侧迷路器、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的任何部位的损害,该侧可产生过高或过低的前庭神经反应所致。多为水平或旋转冲动性的。轻度刺激迷路器将引起向受累侧之眼球颤,破坏性损伤引起向健侧之眼球震颤。患者多伴有眩晕和听力障碍等。
上述是眼球震颤的分类以及病理.先天性的本身眼球伤害就大在做手术我觉的也行不通,生理性的没事.以我个人说见还是先治疗好再做激光近视手术
眼睑震颤的缓解方法
如果是偶发的眼皮跳,可以通过休息、保持情绪稳定和适当的按摩来缓解症状。但眼皮跳如果频繁的话,就应当到神经内科检查确诊,以对症使用神经镇静剂或者手术方法治疗。同时,也应当进行脑电图检查,以排除大脑局部刺激性病灶。
如果是慢性结膜炎引发的眼皮跳,可以使用诺氟沙星或氧氟沙星等消炎药物治疗,如果是屈光不正导致的眼皮跳动,则应当进行视力矫正缓解症状。
先天性眼球震颤的危害
有一个特点似乎是先天眼震的独有特征,即“反相OKN”(inverted OKN,反相视动性眼球震颤)。即其眼震快相与条纹鼓(striped drum)转动的方向一致,而在正常者,眼震的慢相与条纹鼓转动的方向相一致。此情况的机制尚不清楚,但在其他异常见不到如此情况。
本病的眼球震颤一般都是持续不停的,除非当睡眠时,眼震才完全停止。但也有一些病例,当放松注意力时,或看远时,或闭眼时等,眼震即明显减轻或消失。眼睑闭合抑制眼震,大概不是由于阻断注视所致,可能是由于眼睑闭合活动的本身所致。而且在睡眠时眼震消失。
鉴于先天眼震眼球运动的特点,Dell’Osso采用精确的眼球运动记录技术,根据波形的不同,已认定了先天眼震的40多种不同变异类型。采用眼球运动纪录和高速摄像技术,已经能够显示患者眼球指向和离开视标的来回摆动情况,在如此摆动的一个时段里,眼球相对比较稳定的时间,视力最佳。头摇或异常头位,对眼震起到减弱作用。眼震波变平的波峰和波谷或波形的其他部分,大概代表黄斑中心凹对着视标的时间。不幸的是,许多波形均不提示震颤的病因。但是,波形分析可以显示震颤是钟摆型或跳动型或二者混合,并有明显的空间和时间的不同,以及各种波形及中心凹注视期(foveation)的变化等。
眼球震颤的危害有哪些
任何一种疾病都有它的危害,眼球震颤也一样,如果得了眼球震颤不及时的治疗会导致哪些危害的产生呢?
一、首先,眼球震颤会导致复视
中枢性眼球震颤多有震颤性复视。
二、其次,眼球震颤会导致视力减退
由于黄斑发育不好或因震颤引起的混乱不利于黄斑进行注视,注视反射不能发展。
三、而且眼球震颤会感到物体运动
视外界物体有动荡感,眩晕、恶心,呕吐,常把不动的物体感觉为不停地往返移动。
以上不仅是眼球震颤的危害也是眼球震颤的一些症状表现,一旦发现眼球震颤应该及时的治疗,祝眼球震颤患者早日康复!
先天性眼球震颤有哪些症状
先天性眼球震颤有哪些症状?先天性眼球震颤相信是大家都比较陌生的一种眼病,但它在临床上并非罕见。其实先天性眼球震颤不属于常见病或多发病,是一种危险性非常高的眼部疾病。下面就由我院的眼科专家来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先天性眼球震颤的症状。
先天性眼球震颤有哪些症状:
1.不自主的持续的较有规律的眼球跳动或摆动(眼球震颤) 先天性眼球震颤的眼球震颤一般是不能自控的,即所谓不自主的。但也有些病例当注意力集中时,眼震可以减轻,甚至消失;更有一些病例当看近使用调节和辐辏时,眼震减轻或消失,说明调节和辐辏或视近反射(near reflex)对眼震有抑制作用。在临床上可以看到不少病人是看近不震看远震,机制即在于此。然而有的病人则相反,甚至有的病人表现为越紧张,注意力越集中眼震越重或越明显。更有极个别者,看远不震,看近震;或看远时的眼震较轻,看近时的眼震较重。
2.弱视 先天眼震性弱视几乎都是双眼性的(单眼或非对称性先天眼震除外)若无斜视或屈光不正等并发症时,其两眼弱视程度亦大多相近。根据统计资料,弱视病例占86.7%,其中视力0.1或单眼视力不足0.1者,即重度弱视者,占20.2%(单眼视力不足0.1者占1.3%);视力0.2~0.5,即中度弱视者,占52.3%;视力0.6~0.8,即轻度弱视者占14.2%。视力0.9或0.9以上者为13.3%。由此可见,先天眼震对视力的影响是普遍的。
3.代偿头位 先天性眼震的代偿头位,主要表现为面部的左右偏转。仅有少数病例表现有下颌的上抬或内收,亦有少数病例可有头的左右倾斜。根据统计资料,先天眼震有代偿头位者占66.2%,其中以水平跳动型眼震者为多,占代偿头位者的88.1%。而跳动型眼震的代偿头位,几乎均表现为面部转向快相侧,仅有个别者例外。
4.代偿性频繁瞬目 少数先天眼震病人,可表现频繁眨眼,越注意观看目标两眼越眨的频繁,既快又频,与精神紧张明显有关一些病人皆于眼震手术后第1次换苭其频繁眨眼现象即完全消失说明此种异常动作与眼球的震颤有关,很有可能是一种代偿机制。此种现象主要见于高频率跳动型眼震病人,特别是高频中幅,震强较大,无明显代偿头位,视力又不太差的患者。其眨眼频率与眼震频率成正比当精神紧张消失后或不注视时,此种频繁眨眼动作亦随之消失但眼震依然存在,此乃与眼睑眼震鉴别之点。
先天性眼球震颤有哪些症状?想必各位患者已经通过上述的介绍对先天性眼球震颤的症状有了相应的了解,希望对您在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时能有所帮助。专家提醒您,如发现自身患有眼球震颤后,应及时到正规眼科医院接受治疗。
眼球震颤原因
1.眼源性眼球震颤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黄斑中心注视反射不能形成而形成的眼球震颤,最常见原因为白化病、白内障、全色盲、先天性无虹膜先天性视神经发育异常等。因无固定注视目标能力,眼球多呈水平型震颤。成人长期在暗处工作导致黄斑注视功能降低,也可引起眼球震颤,称为矿工性眼球震颤。
2.前庭性眼球震颤
3.中枢性眼球震颤
4.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简称先天眼震。是一种原因不详,表现复杂,危害较重而且难以治疗的先天性眼病。这种以眼部表现为主的疾病,虽然不属于常见病或多发病,但在临床上并非罕见。其与中枢性眼震、前庭性眼震、职业性眼震等有着明显的不同。
先天性眼球震颤的症状有哪些
先天性眼球震颤是危险性极高的一种眼科疾病,它的患发会给患者的眼睛带来极大的伤害,一定要多加注意。因此,建议大家要了解先天性眼球震颤的症状,以便能及时的发现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先天性眼球震颤的症状有哪些,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先天性眼球震颤的症状有以下几点:
1.不自主的持续的较有规律的眼球跳动或摆动(眼球震颤) 先天性眼球震颤的眼球震颤一般是不能自控的,即所谓不自主的。但也有些病例当注意力集中时,眼震可以减轻,甚至消失,专家介绍说,还有这样的情况,在临床上可以看到不少病人是看近不震看远震,机制即在于此,然而有的病人则相反,甚至有的病人表现为越紧张,注意力越集中眼震越重或越明显。更有极个别者,看远不震,看近震;或看远时的眼震较轻,看近时的眼震较重。
2.弱视:弱视也是常见症状的一种,先天眼震性弱视几乎都是双眼性的(单眼或非对称性先天眼震除外)若无斜视或屈光不正等并发症时,其两眼弱视程度亦大多相近。根据统计资料,弱视病例占 86.7%,其中视力0.1或单眼视力不足0.1者,即重度弱视者,占20.2%(单眼视力不足0.1者占1.3%);视力0.2~0.5,即中度弱视者,占52.3%;视力0.6~0.8,即轻度弱视者占14.2%。视力0.9或0.9以上者为13.3%。由此可见,先天眼震对视力的影响是普遍的。
3.代偿头位 先天性眼震的代偿头位,主要表现为面部的左右偏转。仅有少数病例表现有下颌的上抬或内收,亦有少数病例可有头的左右倾斜。根据统计资料,先天眼震有代偿头位者占66.2%,其中以水平跳动型眼震者为多,占代偿头位者的88.1%。而跳动型眼震的代偿头位,几乎均表现为面部转向快相侧,仅有个别者例外。
4.代偿性频繁瞬目 少数先天眼震病人,可表现频繁眨眼,越注意观看目标两眼越眨的频繁,既快又频,与精神紧张明显有关一些病人皆于眼震手术后第1次换苭其频繁眨眼现象即完全消失说明此种异常动作与眼球的震颤有关,很有可能是一种代偿机制。此种现象主要见于高频率跳动型眼震病人,特别是高频中幅,震强较大,无明显代偿头位,视力又不太差的患者。其眨眼频率与眼震频率成正比当精神紧张消失后或不注视时,此种频繁眨眼动作亦随之消失但眼震依然存在,此乃与眼睑眼震鉴别之点。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体征
1、sca共同症状体征是,30-40岁隐袭起病,缓慢进展,也有儿童期及70岁起病者;下肢共济失调为首发症状,表现走路摇晃、突然跌倒和讲话含糊不清,以及双手笨拙、意向性震颤、眼球震颤、痴呆和远端肌萎缩等;检查可见肌张力障碍、腱反射亢进、病理征、痉挛步态、音叉振动觉及本体觉丧失。通常起病后 10-20年不能行走。
2、除共同临床表现外,各亚型有各自的特点,如sca1眼肌麻痹,上视不能较明显;sca2上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眼球慢扫视运动较明显;sca3肌萎缩、面肌及舌肌纤颤、眼睑退缩形成凸眼;sca8常有发音困难;sca5病情进展非常缓慢,症状较轻;sca6早期大腿肌肉痉挛、下视震颤、复视和位置性眩晕;sca10纯小脑征和癫痫发作;sca7视力减退或丧失,视网膜色素变性,心脏损害也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