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其它原因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其它原因

除了上述的一些常见原因会引起消化道出血以外,长期的大量饮酒或服用药物,例如:激素类药物(强的松)、解热镇痛类药物(阿司匹林、消炎痛、芬必得)都容易引起胃十二脂肠黏膜糜烂,并发消化道出血。


男性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

胃肠道出血是成年男性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病因,其中以痔疮出血最常见,人群中有1/4的人是痔疮患者,其中约2/3病人可伴出血。

其次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随着阿司匹林的广泛使用,因药物所致的胃肠道出血发生率增高。

食道裂孔疝可伴消化道出血,大约15%病人发生缺铁性贫血。因消化道憩室或憩室炎引起出血发生率大约分别有5%~8%和15%~25%。小肠息肉也可导致消化道出血,从而诱发缺铁性贫血。

在农村钩虫感染是引起慢性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食管或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和胃黏膜病变出血也是消化道慢性失血的常见原因。

上消化道出血是怎么回事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如表36-1所示,但在外科临床工作中以胃、十二指肠溃疡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出血最为常见。

表36-1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一)胃、十二指肠疾病

(二)食管疾病

(三)血管病变

(四)肝胆胰疾病

(五)全身性疾病和其他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粘膜糜烂应激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胃息肉胃平滑肌肉瘤胃平滑肌瘤胃粘膜脱垂手术后吻合口溃疡、套叠胃肉芽肿病变十二指肠憩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食管责门粘膜撕裂综合征食管裂孔疝食管炎食管溃疡食管癌食管良性肿瘤食管憩室主动脉瘤、脾动脉瘤胃壁内小动脉瘤、血管瘤胃粘膜下动静脉畸形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肝硬化伴门脉高压症肝癌伴门脉高压症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阻塞综合征胆道出血壶腹癌胰腺癌侵犯十二指肠急性胰腺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肺原性心脏病肺气肿合并感染凝血机制障碍白血病紫癜血友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淋巴瘤尿毒症淀粉样变性结节病

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溃疡病约占半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占1/4,近年来急性出血性胃炎和糜烂性胃炎伴发出血的病例也有所增长,约有5%左右病例的出血病灶未能确定,即使剖腹探查也未能找到出血原因。

消化道出血介绍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症候群,可由多种疾病所致。消化道是指从食管到肛门的管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及直肠。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译为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管的出血。

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下的肠道出血统称为下消化道出血。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新名词“中消化道”改变了对消化道的传统分段概念的认识。

新定义以十二指肠乳头、回盲瓣为标志,将消化道分为“上消化道”(十二指肠乳头以上)、“中消化道”(十二指肠乳头至回盲瓣)和“下消化道”(盲肠、结、直肠)。

消化道出血可因消化道本身的炎症、机械性损伤、血管病变、肿瘤等因素引起,也可因邻近器官的病变和全身性疾病累及消化道所致。

上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后况很严重,若发觉不对劲的地方还请及时去往正规的医疗部门进行就诊,专家指出:应警惕老人隐匿出血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出血前多有腹痛、上腹不适、呃逆等消化道紊乱症状,无症状者仅占19%;而老人由于感觉不灵敏或反应迟钝,39.8%的人上消化道出血之前毫无感觉,没有任何先兆。即使有些不适也说不准确,等到出血积累到一定量,突然发生呕血或黑便时,病情已十分严重。所以对老人的轻微腹部不适、消化道症状,甚至不安烦躁等情绪改变,都不要轻易放过,要注意发现上消化道出血的蛛丝马迹。

饮食护理

出血活动期禁食。

①消化性溃疡引起的出血患者出血停止6h后进食温凉清淡无刺激性的流质饮食。流食和水温不宜过热,以后可改为半流质饮食、软食,给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开始少食多餐,以后改为正常饮食,不食生拌菜、粗纤维多的蔬菜、刺激性食品、硬食、饮料,如浓汁鸡汤、肉汤、浓茶、咖啡等。

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出血停止24h后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冷流质饮食,限制钠和蛋白质的摄入,避免诱发和加重腹水和肝性脑病,避免进食硬食和带刺食物(如:花生、苹果、瓜子、核桃、鱼和排骨等),应细嚼慢咽,避免损伤食管、粘膜而再次出血。

引发急性肠胃炎的原因

1、药物。有近期服用NSAID史患者,极易引发急性胃炎,造成胃黏膜急性糜烂出血。据统计在所有上消化道出血病例中由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所致者约占10%~25%,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之一。

2、应激。严重创伤、大手术、败血症等应激创伤,很容易引发急性胃炎,造成胃黏膜糜烂、出血。

3、大量饮酒。患者如大量饮酒,也可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4、饮食不当,暴饮暴食;或食入生冷腐馊、秽浊不洁的食品。另外,吃了有病菌感染的食品,也是可能导致急性胃炎的。

总之,急性胃炎的发病原因有很多种,关键是发现病情,要及时治疗,以免病情恶化。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消化道出血可因消化道本身的炎症、机械性损伤、血管病变、肿瘤等因素引起,也可因邻近器官的病变和全身性疾病累及消化道所致。

1.上消化道出血

2.中、下消化道出血

(1)肛管疾病痔、肛裂、肛瘘。

(2)直肠疾病溃疡性直肠炎、肿瘤(息肉)、类癌、邻近恶性肿瘤或脓肿侵入直肠、感染(细菌性、结核性、真菌性、病毒性、寄生虫)、缺血等。

(3)结肠疾病感染(细菌性、结核性、真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溃疡性结肠炎、憩室、肿瘤(息肉)、缺血和血管畸形、肠套叠等。

(4)小肠疾病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结核、克罗恩病、憩室炎或溃疡、肠套叠、肿瘤(息肉)、血管瘤、血管畸形、缺血等。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这些症状你都明白吗

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

本病以呕血和黑便为主要表现,血容量的减少可以导致周围循环的变化。根据失血量的多少可以分为大量出血(出血量在数小时内达1000ml并伴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显性出血(呕血和/或解柏油样黑便,不伴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和隐性出血(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全面诊断包括病因、部位和严重程度的判断。要重视既往病史和症状、体征在病因诊断中的作用。例如消化性溃疡常有反复发作中上腹痛史,用抗酸解痉药物常可以止痛;应激性溃疡常有明确的创伤史;作过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要考虑发生吻合口溃疡出血的可能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常有血吸虫病或肝炎病史,以往吞钡检查可见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恶性肿瘤患者多有乏力、食欲不振、消瘦、贫血等表现;胆道出血患者常有右上腹痛、黄疸、呕血的三联症。应该注意的是有部分患者在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前可以没有任何自觉症状,这时要明确出血部位和原因就需要依靠胃镜、B超等辅助检查手段。

二、疾病介绍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以及胰腺、胆道的出血而言,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呕血和黑粪,患者一般不难自判断。而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管、胆管病变引起的急性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附近的空肠上段病变所致出血也属这一范围。这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症,主要临床表现是呕血和便血,或者胃管内见血性液体,年发病率在50~100/10万之间。

三、检查诊断

纤维胃镜是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首选方法,不仅可以发现出血的部位和原因,而且有助于判断再出血的可能性,决定是否需要急诊手术。研究表明在发病后24小时内行急诊胃镜检查可以尽快明确病因、减少输血需求和手术机率,并缩短住院天数。大约20%~35%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需要行内镜下治疗,采用电凝、激光、药物注射或金属钛夹钳闭等局部止血措施,5%~10%的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

其处理原则主要包括有效的液体复苏,出血征象的监测以及病因治疗。由于各种止血方法的不断改进,约80%的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可经非手术治疗达到止血目的。对部位不明确的上消化道大出血,经过积极的初步处理后,未能有效控制,且生命体征仍不稳定,应早期行急诊剖腹探查,以期找到病因,彻底止血。

对待上消化道出血的正确态度

确诊不能只看表面

有两个问题必须首先明确:一是吐血不一定是上消化道出血,二是没吐血不一定没有上消化道出血。医学认为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食 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或胆道的出血。上述部位的出血如果量较大或出血速度较快,经口腔呕出,易被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但同样是经口腔吐血, 如果血是经肺咳出,则称之为咯血而不是上消化道出血)。然而,即使是上述这些部位出血,但如果出血速度慢、量少,一般不发生吐血,而是表现为黑便或便潜血 化验阳性。此时,由于没有吐血而容易被忽视,但同样属于上消化道出血。如果病程足够长,仍可以产生贫血等严重后果。

发病原因多样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大多数是上消化道本身病变所致,少数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据国内资料显示,最常见的4种病因依次是溃疡病(约占 50%,其中尤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居多)、肝硬化所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约占25%)和急性胃黏膜损害(以前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例中,诊断急性胃黏 膜损害仅有5%%。自从开展纤维胃 镜检查,使急性胃黏膜损害的发现占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的15%~30%)、胃癌(病人一般在45岁以上,出血前常有食欲不振及消瘦,贫血与出血的程度不相 称,出血后上腹疼痛不减轻,有时反而加剧。如果上腹触及包块、左锁骨上窝及直肠周围淋巴结肿大,则胃癌已属晚期)。其他少见的病因有食管裂孔疝、食管炎、 贲门黏膜撕裂症、十二指肠球炎、胃平滑肌瘤、胃黏膜脱垂、胆道或憩室出血等。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消化性溃疡病出血。

临床表现复杂

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与黑便,同时可伴有相关病症的临床表现。其程度取决于出血病变的性质、部位、失血量与速度,同时与患者在出血时的全身情况有关。食道呕血为鲜红色,胃、十二指肠呕血则为咖啡色。呕出鲜红色血液或血块者表明出血量大,如出血量少而慢,则为咖啡色。典型的黑便为有光泽的柏油样糊状便,而大量出血者,则为紫红色便。

失血量的估计对进一步处理极为重要。一般每日出血量在5毫升以上,大便色不变(但血试验可为阳性),每日出血量在50~100毫升以上,出现黑 便。失血量在400毫升以下,可无自觉症状,当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时,表示急性失血在400毫升以上;如果有晕厥、四肢冰凉、尿少、 烦躁不安时,表示出血量大,失血至少在1200毫升以上;若出血仍然继续,除晕厥外,尚有气短、无尿等症状,此时急性失血已达2000毫升以上。一般诊断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等变化情况。同时也可以酌情选择x线钡餐造影、纤维胃镜、b型超声波等检查进一步明确引起出血的原发病。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胃癌

胃癌也是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这主要是由于癌组织的缺血性坏死,表面发生糜烂或溃疡,侵蚀血管而引起大出血。

注意:如果有上消化道出血切年龄偏大的中老年人,特别是伴有慢性贫血的胃病患者应该警惕胃癌的发生。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如下:

1、消化道疾病

1食管发生病变:最为常见的有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癌、食管损伤等等。

2胃、十二指肠疾病:一个人要是得了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话,也是有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比如消化件溃疡、胃癌、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息肉、胃平滑肌瘤、胃血管异常如血管瘤、动静脉畸形等。

2、刀静脉血压引起的食管下段,也就是胃底静脉会出现曲张破裂,主要见于肝硬化患者。

3、上消化道是邻近器食或者组织的疾病:1胆道出血,胆管出现结石、胆道蛔虫症、肝癌或者肝血管破入胆道。

2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如胰腺癌、急性胰腺炎外发脓肿破馈。

4、全身性疾病

1血管性疾病:我们见得比较多的有过敏性紫癜、动脉粥样硬化等。

2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友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诱发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就是上面文章中的那么多了,可见大多数都是一些疾病导致的,因此我们要想自己不消化道出血的话,就必须注意避开上面的这些因素,这样就等于是预防上消化道出血了,您自己受的痛苦也会少很多。万一被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的话,就要记得早点去医院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与下消化道出血的鉴别

上消化道出血与下消化道出血的发病部位和致病原因是不一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部位是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管等器官。下消化道出血的发病部位是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下的肠道。一般来说,上消化道出血是由于溃疡病、胃炎、及肝病等疾病引起的。而下消化道出血一般没有此类疾病史。下消化道出血一般是由于肛肠疾病引起的。

上消化道出血与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症状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患者出现呕血伴有便血,就表明是上消化道出血。如果出现单纯便血则为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会出现黑便、柏油样便及隐血便。而下消化道出现的是鲜红色血便。上消化道出血的大便血量多、粪质少、血与粪便均匀混合。而下消化道出血会出现大便时滴血的症状。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症状为上腹疼痛、烧心、反酸。而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症状为下腹痛、脐周痛、便血。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是什么

一、病因

消化道出血可因消化道本身的炎症、机械性损伤、血管病变、肿瘤等因素引起,也可因邻近器官的病变和全身性疾病累及消化道所致。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1.食管疾病 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憩室炎)、食管癌、食管溃疡、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症、器械检查或异物引起损伤、放射性损伤、强酸和强碱引起化学性损伤。

2.胃、十二指肠疾病 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包括药物性胃炎)、胃粘膜脱垂、胃癌、急性胃扩张、十二指肠炎、残胃炎、残胃溃疡或癌。还有淋巴瘤、平滑肌瘤、息肉、肉瘤、血管瘤、神经纤维瘤。膈疝、胃扭转、憩室炎、钩虫病等。

3.胃肠吻合术后的空肠溃疡和吻合口溃疡。

4.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线破裂出血、门脉高压性胃病肝硬化、门静脉炎或血栓形成的门静脉阻塞、肝静脉阻塞(Budd-Chiari综合征)。

5.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1)胆道出血:胆管或胆囊结石、胆道蛔虫病、胆囊或胆管病、肝癌、肝脓肿或肝血管病变破裂。

(2)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胰腺脓肿、胰腺炎、胰腺癌等。

(3)胸或腹主动脉瘤破入消化道。

(4)纵隔肿瘤或脓肿破入食管。

6.全身性疾病在胃肠道表现出血

(1)血液病:白血病、再生不良性贫血、血友病等。

(2)尿毒症。

(3)结缔组织病:血管炎。

(4)应激性溃疡:严重感染、手术、创伤、休克、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及某些疾病引起的应激状态,如脑血管意外,肺源性心脏病、重症心力衰竭等。

(5)急性感染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

胃溃疡有什么并发症

胃溃疡有什么并发症

1.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有20%~30%的溃疡患者曾有出血病史,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较胃溃疡更多见。据统计,在上消化道出血的各种病因中,溃疡约占50%,居首位。消化性溃疡并出血多数可以自行停止。胃溃疡出血多于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易发生于消化性溃疡出现后的1~2年内。

2.溃疡穿孔

消化性溃疡穿孔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高于胃溃疡。以30~50岁多见,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多见于40岁以下的青壮年,而胃溃疡穿孔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居多。

相关推荐

吐血的原因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主要有4种,最常见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约有50%以上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是由胃十二指肠溃疡所引起。肝硬化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约占25%。大量喝酒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激素(如强的松)或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消炎痛、芬必得等)易引起胃十二指肠粘膜糜烂,诱发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另外,胃癌也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疾病。对于有上消化道出血且年龄偏大的中老年人,

消化道出血是怎么回事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很多,但在外科临床工作中以胃、十二指肠溃疡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出血最为常见。(一)胃、十二指肠疾病(二)食管疾病(三)血管病变(四)肝胆胰疾病(五)全身性疾病和其他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粘膜糜烂应激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胃息肉胃平滑肌肉瘤胃平滑肌瘤胃粘膜脱垂手术后吻合口溃疡、套叠胃肉芽肿病变十二指肠憩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食管责门粘膜撕裂综合征食管裂孔疝食管炎食管溃疡食管

男性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1.胃肠道出血胃肠道出血是成年男性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病因,其中以痔疮出血最常见,人群中有1/4的人是痔疮患者,其中约2/3病人可伴出血。其次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随着阿司匹林的广泛使用,因药物所致的胃肠道出血发生率增高。食道裂孔疝可伴消化道出血,大约15%病人发生缺铁性贫血。因消化道憩室或憩室炎引起出血发生率大约分别有5%~8%和15%~25%。小肠息肉也可导致消化道出血,从而诱发缺铁性贫血。在农

急性胃炎的症状

多发群体有近期服用NSAID史、严重疾病状态或大量饮酒患者,如发生呕血和(或)黑便,应考虑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的可能,确诊有赖急诊胃镜检查。据研究,对服用NSAID(特别是传统的NSAID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患者或进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多数可发现胃黏膜急性糜烂出血性的表现,粪便隐血试验亦多呈阳性反应。据统计在所有上消化道出血病例中由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所致者约占10%~25%,是上消

消化道出血是什么原因

(一)上消化道出血病因1.食管疾病 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憩室炎)、食管癌、食管溃疡、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症、器械检查或异物引起损伤、放射性损伤、强酸和强碱引起化学性损伤。2.胃、十二指肠疾病 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包括药物性胃炎)、胃粘膜脱垂、胃癌、急性胃扩张、十二指肠炎、残胃炎、残胃溃疡或癌。还有淋巴瘤、平滑肌瘤、息肉、肉瘤、血管瘤、神经纤维瘤。膈疝、胃扭转、憩室炎、钩虫病等。3.胃肠吻合

男性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几种情况

1、胃肠道出血胃肠道出血是成年男性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病因,其中以痔疮出血最常见,人群中有1/4的人是痔疮患者,其中约2/3病人可伴出血。其次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随着阿司匹林的广泛使用,因药物所致的胃肠道出血发生率增高。食道裂孔疝可伴消化道出血,大约15%病人发生缺铁性贫血。因消化道憩室或憩室炎引起出血发生率大约分别有5%~8%和15%~25%。小肠息肉也可导致消化道出血,从而诱发缺铁性贫血。在农

引发急性胃炎的原因

急性胃炎,胃肠粘膜的急性炎症,常见于夏秋季,其发病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药物、应激、大量饮酒、饮食不当等,另外,吃了有病菌感染的食品,也是可能导致急性胃炎的。急性胃炎是一种急性胃黏膜炎症,临床上急性发病,常表现为上腹部症状或者无症状。而其病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有近期服用NSAID史患者,极易引发急性胃炎,造成胃黏膜急性糜烂出血。据统计在所有上消化道出血病例中由急性糜烂出

消化道大出血是什么引起的

消化道出血 - 病因消化道出血可因消化道本身的炎症、机械性损伤、血管病变、肿瘤等因素引起,也可因邻近器官的病变和全身性疾病累及消化道所致。(一)上消化道出血病因1.食管疾病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憩室炎)、食管癌、食管溃疡、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症、器械检查或异物引起损伤、放射性损伤、强酸和强碱引起化学性损伤。2.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包括药物性胃炎)、胃粘膜脱垂、胃癌、急性胃扩张

消化道出血症状

消化道出血病因众多,故其临床表现各不相同。病史与体征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仍然是主要的诊断步骤。1.呕血与黑粪小量而缓慢的消化道出血,一般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度软弱或头昏,有的仅在做呕吐物或粪便的潜血试验检查才被发现。一般而言,上消化道出血以呕血或黑粪为主,这还取决于出血的数量及其速度,如出血量大,速度快,呕出的血液呈紫红色或鲜红色,严重的常伴有出血性休克征象,过快的肠蠕动致使出现暗红色甚或鲜红色

消化道出血处理

一、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如果感觉呼吸困难应当给予吸氧,并且在出血期间必须卧床休息,饮食方面以流质的温凉食物为主。如果是大出血没有停止则不可以吃任何东西。还要对病人的血压以及体温做重点观测。呕血的病人休息的时候头应当偏向一侧,这样才能够避免却因为新书到气管里面导致窒息。当然上消化道出血更重要的就是止血,可采用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二、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是针对门静脉高压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常见的止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