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春捂秋冻应有量有度
宝宝春捂秋冻应有量有度
常言道“春捂秋冻”,是一句卫生谚语,这是人们维护身体健康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对于小宝贝来说合适吗?春“捂”怎么“捂”,秋“冻”怎么“冻”?妈妈们要如何掌握好这其中的量度呢?快来这个攻略里找答案吧!
春捂
“春捂”就是说春季,气温刚转暖,不要过早脱掉棉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的脱掉棉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秋冻
“秋冻”就是说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同样道理,季节刚开始转换时,气温尚不稳定,暑热尚未退尽,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很容易伤风感冒。
宝宝也要春捂秋冻吗?
一般来讲孩子穿的衣服要比成人少一件,或少一层,参加户外活动时要多带外套,但不要穿得过多。季节更替是对孩子免疫力的锻炼,鼓励孩子多到户外活动,建议天气好的话可以达到1-2个小时。多晒太阳,可以促进体内钙的吸收,同时增强宝宝的体质。有的家长会在晚间宝宝睡觉时盖厚的被子,其实小孩子对于温度变化的耐受能力有时要好于成人。有一个部位是需要家长特别注意的,就是孩子的腹部,要避免腹部着凉,引起腹泻。
宝宝春捂四大要点
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热的过渡季节,气候特点是阳气渐生、阳寒未尽,时常有冷空气活动,天气多变且昼夜温差大。乍暖还寒的早春天,年轻的父母们要给孩子“捂”着点儿,可使稚嫩的身体适应这种冷暖气候的变化,有利于维护孩子恒定体温的调节,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所谓“春捂秋冻”就是这个道理。不过,“春捂”可不是简单地不给宝宝褪衣,这里可是有讲究的。
1、把握时机
春捂要把握时机。在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是春捂的最佳时机。因为许多疾病如感冒、消化不良等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因此,妈妈在冷空气来临的前一两天就要适当给宝宝增添衣物了。
2、捂重点
背部保持适当温暖可预防疾病,减少感冒机会。保持腹部温暖很重要。因为宝宝脾胃功能发育不是很完善,当冷空气刺激腹部时,很容易引发肚子疼等各种不适。“寒从脚起”,足底是对外界最敏感的地方。宝宝的小脚暖和了,才能保证身体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
3、明确气温
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就需要捂一捂了。而15℃则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4、捂多久
气温回冷增加的衣物,在气温回升后也不能立即就脱掉,最好再捂7天左右,小宝宝免疫力弱的话,最好捂14天以上以便身体适应。
乍暖还寒的早春天,为了使稚嫩的身体适应这种冷暖气候的变化,年轻的父母们要给孩子“捂”着点儿,宝宝春捂要做到“三暖二凉”。
背暖 保持背部的“适当温暖”可以预防疾病,减少感冒的机会。“适当温暖”,就是不可“过暖”,过暖则背部出汗多,出汗多反而因背湿凉而患病。
肚暖 肚子是脾胃之所,保持肚暖即是保护脾胃。孩子常脾胃不足,当冷空气直接刺激腹部,孩子就会肚子痛,从而损伤脾胃功能、使脾胃不能正常稳定地运转,影响到消化吸收,且不能把营养物质有效送至全身各个器官。睡觉时围上肚兜,是保持肚暖的好方法。
足暖 脚部是阴阳经穴交会之处,皮肤神经末梢丰富,是对外界最为敏感的地方。孩子的手脚保持温暖,才能保证身体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
头凉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由头部发散,头热容易导致心烦头晕而神昏,中医认为,头部最容易“上火”,孩子患病更是头先热。如果孩子保持头凉、足暖,则必定神清气爽,气血循环顺畅。所以,在室内、风和日丽的天气,要保持头凉,才能使孩子神清气爽。
心胸凉 穿着过于厚重臃肿,会压迫到胸部,影响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穿着过厚,还容易造成心烦与内热。
Tip:许多家长在春捂时以不变应万变,整个春季就让孩子穿着厚厚的冬装。其实,这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如果你的宝宝发生面部发红,手心出汗,全身乏力,心情烦躁等情况,很可能就是因为穿得太多的缘故。脱下几件衣服后,这些症状会马上缓解,宝宝也变得更加精神了。
在家在外不同“捂”
在家怎么捂
在太阳出来后或中午气温有所回升时开窗。 且不要急着给宝宝换上单鞋。让宝宝多穿几天棉鞋,以避免小脚受凉。袜子也可以穿得稍厚一点。 一般来说,春季里如果气温比较低,还是应该开一下空调,使居室温度适当高一点,同时被子也要适当厚一点。宝宝睡觉的时候也是很容易感冒的。但是最好不让宝宝穿较厚的睡衣睡觉,或者给宝宝盖得过厚,因为如果捂得太热了,宝宝反而会因为踢被子而着凉。
出门怎么捂
宝宝刚刚睡醒时,不要马上抱到户外去,应该让宝宝在室内活动一会儿,如果宝宝从室外进入有暖气的房间时,最好提前给他脱掉外套。当宝宝玩得满身大汗时,千万不要立刻脱衣服,应该把汗擦干,待汗水完全下去时再脱衣服。“先捂后脱”比“先脱后捂”更容易使宝宝感冒。 出远门前爸爸妈妈要关注一下目的地的天气情况,以便给宝宝带上合适的衣服。如果汽车或火车车厢里有暖气的话,进出时应及时增减衣物。
中医育儿歌
现在宝宝是爸妈的心肝宝贝,全家人都百般呵护。宝宝一旦不舒服了,一些没有育儿经验的父母就感觉手足无措。下面随中医小编一起来看看中医育儿歌,看看您能不能从中得到一些体会吧。
中医育儿 育儿歌
若要小儿安, 须受三分饥与寒;
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一点肉;
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
少喝饮料多喝水,煎炸熏烤伤脾胃;
缺锌缺铁儿常见,调料脾胃是优先;
食宜清淡食速缓,食后稍动保健康。
天然药,副效少,抗生素,勿滥用;
有病没病吃小药,正当病时失疗效。
春捂秋冻应变化,穿衣五法要记牢:
背暖肚暖足要暖,头和心胸却须凉。
给孩子春捂该注意哪些问题
家长们应该知道,要给孩子“春捂”,但具体怎么捂却是个问题。哪些情况下该捂?春捂该注意哪些问题?
俗话说“春捂秋冻”,在乍暖还寒的春季,家长不要过快给孩子换掉冬衣,适当地“捂”有益身体健康。
春捂要把握好时机
虽说要春捂,但并不是说整个春天都给宝宝穿得像冬天一样厚,春捂要把握好时机。
1.注意温度和温差
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当温度超过15度时不宜“捂”;昼夜温差大于8℃也是捂的信号。
2.持续时间不要太长
气温回冷时增加的衣物,在气温回升后不能立即脱掉,最好再捂7天左右,免疫力弱的小宝宝,最好捂14天以上以便身体适应。当然,对于气温像过山车一样的部分南方地区,应另当别论,温度升很高时,就别捂了。
重点“捂”这些部位
背部、腹部、脚底是春捂重点。背部保持适当温暖可预防疾病,减少感冒机会;保持腹部温暖对保护脾胃很重要;脚底的神经末梢非常丰富,也是对外界最敏感的地方。
过敏儿童不要“捂”
家长需要注意的是,“春捂秋冻”并不适用于过敏体质的儿童。天气时冷时热,如果儿童不注意增减衣服,容易受凉,引发呼吸道感染,而呼吸道病毒感染则与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通过以上的分享,希望能给家长们为孩子正确地“春捂”带来帮助。
初春宝宝穿衣要下厚上薄
家长进门后抱孩子前要洗手,以避免将携带的病菌传染给宝宝。春季给宝宝穿衣,要记住“下厚上薄”。因为宝宝一旦肚子着凉,容易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宝宝的腿脚对外界寒冷最为敏感。双脚受寒后,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缩,抗病能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但如果头部捂得过热,容易头晕头昏、烦躁不安。所以,在室内、风和日丽的天气,要保持头凉,才能使孩子神清气爽。因此,宝宝肚子、背部和腿脚要穿厚一些,头部和心胸口要相对穿薄一些。
“春捂秋冻是人们在预防疾病的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性。”。除了“春捂秋冻”的说法,民间还流传“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寒衣送”的俗语,都是劝人们初春季节,适当捂捂更健康。
儿科医生说:“这两天的门诊情况看,其中八成以上的患儿是因为冷热不当导致的感冒、发烧、咳嗽等呼吸系统的毛病,所以春天家长更应注意,适当给孩子捂着点儿。”但对于喜欢到处活动的孩子,要适当减一些衣服,以防玩得大汗淋漓后被风吹,反而会感冒。
中医育儿歌
若要小儿安, 须受三分饥与寒;
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一点肉;
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
少喝饮料多喝水,煎炸熏烤伤脾胃;
缺锌缺铁儿常见,调料脾胃是优先;
食宜清淡食速缓,食后稍动保健康。
天然药,副效少,抗生素,勿滥用;
有病没病吃小药,正当病时失疗效。
春捂秋冻应变化,穿衣五法要记牢:
背暖肚暖足要暖,头和心胸却须凉。
冬天给宝宝穿几件衣服 3岁以上穿几件衣服
3岁以上的宝宝都会自我表达冷暖,只要孩子不觉得冷就没必要多穿。可以和成人穿一样多,甚至稍微少一些,因为他们会经常活动,而且适当锻炼御寒能力可增强体质,不易生病,老话说的春捂秋冻就是这个道理。
立秋后宝宝要穿袜子吗
立秋后,宝宝要不要穿着袜子要视天气的气温而定,早晚比较凉,可以穿着薄的袜子的,天气太炎热,那就没必要穿袜子。
有些家长在立秋之后,会下意识地给孩子增加衣服,然而立秋并不是真正的秋天,全国大部分地区仍处于炎热当中,如果宝宝穿多了,很容易捂出一身汗,这样吹到一点冷风马上就会感冒。俗语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意思就是春天不要过早减衣服,秋天不要过早加衣服,这样才不容易生病。因此,宝宝秋季穿衣也要顺应“阴津内蓄,阳气内收”的需要,适当地冻一冻。
初春宝宝穿衣要下厚上薄
初春宝宝穿衣要“下厚上薄”
医生提醒:家长进门后抱孩子前要洗手,以避免将携带的病菌传染给宝宝。春季给宝宝穿衣,要记住“下厚上薄”。因为宝宝一旦肚子着凉,容易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宝宝的腿脚对外界寒冷最为敏感。双脚受寒后,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缩,抗病能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但如果头部捂得过热,容易头晕头昏、烦躁不安。所以,在室内、风和日丽的天气,要保持头凉,才能使孩子神清气爽。因此,宝宝肚子、背部和腿脚要穿厚一些,头部和心胸口要相对穿薄一些。
“春捂秋冻是人们在预防疾病的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性。”。除了“春捂秋冻”的说法,民间还流传“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寒衣送”的俗语,都是劝人们初春季节,适当捂捂更健康。
儿科医生说:“这两天的门诊情况看,其中八成以上的患儿是因为冷热不当导致的感冒、发烧、咳嗽等呼吸系统的毛病,所以春天家长更应注意,适当给孩子捂着点儿。”但对于喜欢到处活动的孩子,要适当减一些衣服,以防玩得大汗淋漓后被风吹,反而会感冒。
立秋感冒吃什么药
立秋之后,明显感觉风是凉爽的。有点秋高气爽的气息。这时候很多家长担心宝宝着凉感冒,迅速给宝宝穿上厚厚的外套。这样宝宝更容易感冒。那么,立秋之后宝宝怎样穿衣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一转眼就立秋了,北方部分地区早晚已开始有微凉的感觉,而南方大部分地区仍被高温酷暑掌控,不过尽管如此,我们的一些生活习惯还是应该顺这节气而改变。在宝宝穿衣上也要有所讲究,家长要根据天气的变化适当增加衣服,尤其不要马上“捂”,否则宝宝更容易感冒。
立秋后不要马上给孩子加衣服
有些家长在立秋之后,会下意识地给孩子增加衣服,然而立秋并不是真正的秋天,全国大部分地区仍处于炎热当中,如果宝宝穿多了,很容易捂出一身汗,这样吹到一点冷风马上就会感冒。
俗语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意思就是春天不要过早减衣服,秋天不要过早加衣服,这样才不容易生病。因此,宝宝秋季穿衣也要顺应“阴津内蓄,阳气内收”的需要,适当地冻一冻。
春捂秋冻有科学依据吗 春捂秋冻的好处
春秋都是过渡性季节,在气温变化上,春季趋于回暖,室内温度的回暖速度不及室外环境,所以春季虽然在室外很热,但进入室内就会比较凉爽,初春时节不要将衣物过早的脱去,可以更好地保护身体不至于受凉;秋季则相反,是一个降温的季节,室外温度虽然下降,但室内温度还是比较热,秋季适当的少穿点衣服,能够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和抵抗力,对于过好冬季有帮助。
春捂秋冻有道理么
“春捂秋冻”是民间的一条保健谚语,从气候学的观点来分析有一定科学道理。春秋都是过渡季节,但有差异。在气温变化上,春季趋向回暖,室内温度的回暖速度不及室外,所以春季虽然在室外很热,进入室内,就比较凉爽了。秋季则正好相反,是一个降温的季节,室外温度虽然下降了,室内温度还比较热。秋季适当地少穿点衣服,能提高抗寒能力和抵抗力,对过好冬季有帮助。
对“秋冻”的理解,不应仅限于“不忙添衣”上,应从广义上去理解。比如要加强耐寒锻炼,经常用冷水洗脸洗鼻,加强运动,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另外,“秋冻”不是人人都适合的,要有个“度”。人与人有个体差异,性别不同,体质不同,出门的时间早晚不同,有的人身体健康,有的人患有疾病,每个人对寒热的感受也不同。因此,要根据天气的变化和自身的感受随时加减衣服,切勿盲目“秋冻”。
秋季有哪些穿衣保健方法
穿衣要适度
虽然已经是秋风阵阵寒了,可是林雅仗着自己的身体比较健康,常年也难得感冒几次,再加上听了老人说的“春捂秋冻”的民间俗语,她每天还是穿着短袖、短裤去上班。没想到,就这么过了两天,她居然就感冒了。这下让林雅不明白了,不是说要“春捂秋冻”吗,怎么就把自己给冻感冒了呢?
对于这种情况,沈医师强调:“‘春捂秋冻’并不是强调一味的冻,在秋冬交替之际,每个人都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及时采取防病措施。‘春捂秋冻’ 还要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物。人们的体温总是要保持37摄氏度左右,一方面靠自身调节,同时也要靠增减衣服来协助。像林雅这样进入10月份以后还穿着短裤、短袖去上班,衣服过于单薄,这样的‘春捂秋冻’就过分了,所以感冒也是很正常的。”
而与林雅不同的是关于宝宝的穿衣。在台一医的小儿科里记者看到,最近小儿患感冒的人数激增,小儿科里的医生每天都忙得团团转,在小儿科楼层的过道里都住着一些小病人,而这些小病人中大都是因为衣服穿得太多而得了感冒。
在儿科病房里记者遇到一位才当了妈妈不久的鲁燕。鲁燕说,自己刚生了宝宝才三个月,由于没有经验,请了孩子的奶奶来帮着带。奶奶住在宁溪乡下,她带宝宝所遵循的都是老一辈人的经验。这不,天气刚有点转凉,奶奶心疼宝贝孙子,马上就给宝宝穿了好几件衣服,每天捂得宝宝一身汗,没几天下来,宝宝就生病了。现在宝宝每天要挂针,看着自己的孩子这么痛苦,鲁燕真是心疼得很。
天天今年才上幼儿园小班,妈妈的工作单位在路桥,一出去就是一天,因为早上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时候天气比较凉,所以天天妈妈就给天天多穿了几件衣服。可是天天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们一玩游戏就满头大汗,因为穿得太多出了身汗,这时候被风一吹,身子又一冷,这样天天就感冒了。
像现在这样因为天气原因导致小孩感冒增多的情况,沈医师说,其实孩子感冒大部分的原因是父母们给孩子穿的衣服过多。衣服穿得太多,人体的体温就会上升,而毛孔也会随之张开,如果这时候被风一吹,那么邪气更容易入侵。而且小孩子一般是阳气偏旺,所以妈妈们也不需要过早、过度地为宝宝保暖,穿衣服时可以检查一下宝宝的手、后颈,以不出汗为好,如果身体出汗反而容易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