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化痰的中药大全

化痰的中药大全

一、

(1)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本品能止咳,兼能祛痰,还略具平喘作用。甘草能促进咽部及支气管粘膜分泌,使浓痰稀释易于咳出;

(2)瓜蒌-甘、微苦、寒。归肺、大肠经。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用于痰热及燥热咳喘。本品有清热化痰之功。治疗痰热阻肺、肺气上逆、胸闷、咳痰黄稠,可配伍黄芩、胆南星、枳实等。

3、止咳平喘药:多辛甘苦,有润燥、宣降敛泻等作用

(1)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证已解,气喘咳嗽。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与杏仁、甘草配伍,可增强平喘功效

二、温化寒痰药:半夏,天南星,禹白附,皂荚,旋复花,白前。清化热痰药:贝母,瓜蒌,竹茹,前胡,桔梗,胖大海,。止咳平喘药:苦杏仁,紫苏子,百部,紫菀,款冬花,马兜铃,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白果。

如上所述希望能给患者一点帮助,中药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调理身体,有些小毛病通过中药可以很快的治愈,喉咙有痰很难受,不要喝酒吃辛辣的东西,戒烟还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由于天气环境的因素人们会感觉喉咙不舒服,这种症状多吃水果,加上中药调理很快就能好。

吃什么中药化痰

半夏

性味:辛,温,有毒。归脾,胃经。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临床应用:1.痰湿内盛,咳嗽痰多,白而清稀,胸痞,恶心,舌苔白腻而滑,常与茯苓,陈皮等配伍;痰浊上犯眩晕,可与天麻,白术等配伍。2.寒热互结所致的胸脘痞满,常与黄连,干姜等配伍;痰气阻滞之梅核气,常与苏梗,厚朴等同用。

注意;忌与乌头同服,阴虚咳嗽忌用。

天南星

性味: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

功效:燥湿化痰,祛风止痉。

临床应用:1.湿痰或风痰喘咳,痰多清稀,胸膈胀闷,较半夏化痰之力强,常与半夏,枳实配伍;2.肺热咳嗽,痰黄粘腻,亦可配伍黄芩,瓜蒌同用。

注意:本品有毒,性燥伤阴坠胎,阴虚,燥痰及孕妇忌用,生南星一般不作内服。

白附子

性味:辛甘,温,有毒。归脾,胃经。

功效:燥湿化痰,祛风解痉,解毒散结。

临床应用:风痰壅盛,口眼㖞斜,破伤风,偏头疼症,常与天南星,天麻配伍治痰壅,肢体抽搐或口眼㖞斜;破伤风抽搐,常与防风,蜈蚣等药同用;片肉体,可与白芷,川芎等配伍。

注意:孕妇忌服,生品不宜内服。

化痰的中成药

1、鲜竹沥水:每日3-4次,每次10-15毫升。

2、复方竹沥水(祛痰灵):每日3次,每次2支。

3、痰咳净:每日3次,每次 1匙。

三、化痰止咳的食疗偏方

1、玉米须橘皮治咳嗽

玉米须、橘皮各适量。共加水煎,日服2次;止咳化痰、治风寒咳嗽、痰多。

2、冰糖炖梨化痰止咳

将新鲜的梨去皮,剖开去核,加入适量冰糖,放入锅中隔水蒸软即可食用。

3、萝卜猪肺止咳汤

萝卜1个、 猪肺1个、杏仁15克。加水共煮1小时,吃肉饮汤;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治久咳不止、痰多气促。

4、花生沙参汤治咳嗽少痰

花生米、白果,百合、北沙参各25克、冰糖适量。水煎取汁,加冰糖,每日1剂;润肺化痰、治久咳痰少、气短咽干。

5、豆腐糖止咳化痰平喘

豆腐500克、红糖、白糖各100克。把豆腐当中挖一窝,纳入红,白糖,放入碗内隔水煮30分钟;一次吃完,连服4次;清热、生津、润燥、治咳嗽痰喘。

化痰吃什么中药

“脾为生痰之源”,痰易阻滞气机,化痰药常配健脾药与理气药同用,使用注意。

温化寒痰药性温燥,不宜用于热痰,燥痰。清化热痰药性寒润,不宜用于寒痰,湿痰。

温燥性较强的化痰药,不宜用于咳嗽兼有出血倾向者,以免加重出血。

麻疹初起兼有表证之咳嗽,应以疏解清宣为主,不可单用止咳药,忌用温燥及具有收敛性的止咳药,以免影响麻疹透发。

止咳化痰中药都有哪些 紫菀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肺经。

功效主治:润肺下气,化痰止咳。用于咳嗽气逆,咯痰不爽,肺虚久咳,痰中带血。

用法用量:内服5-10g煎汤,或入丸散,外感暴咳宜生用,肺虚久咳宜蜜灸用。

常用配伍:

紫菀配麻黄,杏仁,细辛:寒饮喘咳,胸闷不能平卧者,及小儿喘逆上气,喉中有声。

紫菀配天冬,黄芩,桑白皮:慢性咳嗽而偏热,甚至咳吐脓血。

紫菀配桔梗,荆芥痰壅及感冒咳嗽痰多,属风寒者。

紫菀配知母,川贝母,阿胶:肺虚久咳,咯血。

紫菀配橘红:各种咳嗽,尤宜于痨嗽。

紫菀配苏子:喘咳,咯痰不爽。

紫菀配阿胶:肺虚久咳,痰中带血及支气管扩张咯血。

注意:本品微温,故痨嗽,温燥咳血及实热咳嗽不宜单用。

止咳化痰中药

1如果咳嗽不停并伴有黄痰,可以用15克竹茹,30克蒲公英,15克鱼腥草一起加水煎服,每天吃一剂,每一剂可以分两次服用,大概两三天左右就能产生效果了。

2如果您觉得咳嗽、胸闷、咯痰不爽,可以用猪瘦肉100克,鲜元宝草60克,洗净后加水炖烂,每天吃一剂,每剂分两次食用,连服三至五天就能够见效。

3当然,您也可以用连钱草60克,甘草10克,大麦30克,蜂蜜30克作为药方,将前三种药物加水一起煮,然后将渣去掉,之后加入蜂蜜调匀,分为三次服用,每日一剂便可。一般两到三天见效。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可以多做身体的锻炼,不要抽烟喝酒。不要吃辛辣油腻的食物。

抗肝纤维化药物中成药大全

1. 中成药:(1)扶正化瘀胶囊(片):由丹参、虫草菌粉、绞股蓝、桃仁、松花粉、五味子(制)组成。功能:活血祛瘀,益精养肝。适应证: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属瘀血阻络,肝肾不足证者,症见胁下痞块,胁肋疼痛,面色晦暗,或见赤缕红斑,腰膝酸软,疲倦乏力,头晕目涩,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薄或微黄,脉弦细。用法:口服,每次1.5g,一日3次,宜饭后服,早期湿热盛者慎用。

(2)复方鳖甲软肝片:由鳖甲、冬虫夏草、黄芪、党参等11种中药组成。功能:软坚散结,化瘀解毒,益气养血。适应证: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属瘀血阻络,气阴亏虚,热毒未尽证候者均可使用。用法:口服,1次4片(儿童减半),1日3次。

(3)大黄蛰虫丸:出自《金匮要略》。功能活血破瘀、通经消痞。原为治疗五劳虚极,瘀血内结而设。用于瘀血内停,腹部肿块,肌肤甲错,目眶黯黑,潮热羸瘦,经闭不行。孕妇禁用,过敏者停服。对实验性肝纤维化有效,临床观察发现有一定的改善血清纤维化指标作用。

(4)鳖甲煎丸:出自《金匮要略》。功能消癥化积,原用于治疗疟母,症见疟疾日久不愈,胁下痞硬肿块,近代也用于肝脾肿大属血瘀气滞者。对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等均有治疗效果(

5)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功能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用于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原方主治少阳病,近代常用于治疗感冒、慢性肝炎与慢性胆囊炎,为国家基本药物.

6近年研究发现,该方有调节免疫、保护肝细胞、抗实验性肝纤维化等作用,日本将小柴胡汤常规用于慢性肝炎的治疗。但目前尚缺乏临床对照的肝组织学疗效证据。

另有强肝胶囊由茵陈、板蓝根、当归、白芍、丹参、郁金、黄芪、党参、泽泻、黄精、地黄、山药、山楂、六神曲、秦艽、甘草组成。功能:清热利湿,补脾养血,益气解郁。适应证:用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脂肪肝、中毒性肝炎等证属气血不足,湿热蕴结者。妇女经期暂停服用,胃十二指肠溃疡或高酸性慢性胃炎患者减量服用。用法:口服,1次5粒(胶囊),1日3次。

七 经验方:复方861合剂(由丹参、黄芪、陈皮、香附、鸡血藤等10味中药组成),临床肝组织学观察证实有逆转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与早期肝硬化作用。汉丹必妥冲剂

如上所述希望对患者有帮助,患者要保持良好的情绪不要生气,生气往往伤害最大的是干部。要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要吃生冷的东西会产生病菌,菌从口入对患者的身体是很不好的,不要吃太多油炸的食物,注意睡眠质量,希望大家都健康平时能少喝酒多吃蔬菜。

止咳化痰的中药

常用止咳化痰中草药

中药中凡是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痰证的药物,称为化痰药。

痰为津液所化。津液是人体正常生理性体液,痰是有形的一种病理产物。多因外感风寒湿热之盛,内伤七情饮食之郁,以致气逆液浊而成多量稀粘之汁。痰与饮常常互称,在临床上又有鉴别:粘而稠者为痰,清而稀者为饮。痰色黄者属于热证,色白者属于寒证。舌苔腻者多属湿痰,舌红口干者多为燥痰。

1、温化寒(湿)痰药:辛苦温燥—寒痰、湿痰

湿痰、寒痰证——咳嗽气喘,痰清稀量多而色白为特征,还可见眩晕、肢体麻木等;

(1)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外用消肿止痛。用于湿痰、寒痰证。本品具温燥之性,能燥湿而化痰浊,且有止咳作用,为治湿痰之要药。

(2)天南星—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外用消肿止痛。用于湿痰、寒痰证。本品燥湿化痰功似半夏而温燥毒烈之性更甚,祛痰作用较强。

2、清化热(燥)痰药:甘苦咸凉—热痰、燥痰

热痰证——咳嗽气喘,痰黄粘稠为主症,并伴热象;

燥痰证——痰干粘稠,难咯,干咳等,并兼见其他燥象。

(1)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本品能止咳,兼能祛痰,还略具平喘作用。甘草能促进咽部及支气管粘膜分泌,使浓痰稀释易于咳出;

(2)瓜蒌—甘、微苦、寒。归肺、大肠经。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用于痰热及燥热咳喘。本品有清热化痰之功。治疗痰热阻肺、肺气上逆、胸闷、咳痰黄稠,可配伍黄芩、胆南星、枳实等。

3、止咳平喘药:多辛甘苦,有润燥、宣降敛泻等作用

(1)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证已解,气喘咳嗽。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与杏仁、甘草配伍,可增强平喘功效

化痰吃什么中药

1、温化寒(湿)痰药

辛苦温燥,寒痰、湿痰。

湿痰、寒痰证,咳嗽气喘,痰清稀量多而色白为特征,还可见眩晕、肢体麻木等。

(1)半夏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外用消肿止痛。

用于湿痰、寒痰证。本品具温燥之性,能燥湿而化痰浊,且有止咳作用,为治湿痰之要药。

(2)天南星

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外用消肿止痛。

用于湿痰、寒痰证。本品燥湿化痰功似半夏而温燥毒烈之性更甚,祛痰作用较强。

金樱子的功效与作用 涩肠止泻

本品味酸收敛,涩以固脱,善能涩肠止泻,《蜀本草》曰金樱子“治脾泄下痢。”故常用于脾虚失运,气虚而陷之久泻久痢者,如《寿亲养老新书》之金樱子煎,即单用本品煎汤服,治脾虚下利;《泉州本草》以之与党参的功效与作用煎服,治久虚泄泻下痢;《景岳全书》之秘元煎以本品与健脾止泻之党参、白术、芡实等同用,治脾虚泻痢;《中药大全》以本品配莲子、芡实、罂粟壳,治慢性痢疾有良好作用。

瓜蒌的药用价值

瓜蒌为药食兼用产品,其根块,全瓜蒌、蒌皮、蒌仔均可入药,其中根块、蒌仔又是营养食品和保健食品的理想用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药食瓜蒌入药部分为全果(含瓜蒌)、天花粉(根块)、蒌皮、蒌籽四部分。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扩张冠脉、抗心肌缺血,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耐缺氧,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对消化系统有抗溃疡、泻下作用。《本草纲目》记载:瓜蒌药性、味甘、微苦、性寒、归肺、胃、大肠径,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痛疮肿毒。主治热病口渴,消渴多饮,肺热燥咳,疮疡肿毒。

全瓜蒌:清热散结、润肺化痰,滑肠通便(实用中草药大全353页记载)。

瓜蒌皮:清肺化痰,宽胸利气(实用中草药大全353页记载)目前已开出瓜蒌皮针剂、瓜蒌皮中成药系列。

瓜蒌根(天花粉):降血脂、防动脉硬化、促进细胞生长、防治贫血、抗辐射,常食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实用科技2003年第10期15页)。天花粉针剂临床应用中对中期妊娠、死胎、过期流产的引产效果良好,安全可靠

瓜蒌籽:其味润绵、催补母乳、滋补美容、健胃润肺、润肠通便、利压、宽胸、安心养神、抗菌强身、对离体绒癌细胞的增殖和艾滋病病毒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相关推荐

中药泡脚药方大全

1、生姜泡脚 生姜一块,红花1克,盐适量。用刀拍扁生姜或切片,红花用纱布包好放在水里一起烧开,再加一勺盐泡脚。用于脚凉怕冷。 2、红花泡脚 红花1克,少许盐。把红花放入水里烧开,加一勺盐,先熏脚后泡脚。可活血化瘀,治腰酸痛。 3、艾叶泡脚 干艾叶50~100克,先用水将艾叶煮开,加凉水或待降低温度后再泡脚;或用热水浸泡艾叶20分钟,再加热泡脚。艾草加姜,可治风寒感冒、关节病、类风湿、咳嗽、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艾草加红花,可改善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血液循环不好、手脚麻或瘀血; 艾草加花椒20粒,适用脚汗

竹叶椒的选方

①《贵州民间药物》:"味辛,性温。" ②《江西草药》:"性温,味辛,有小毒。" ③《四川常用中草药》:"苦辛,温,有小毒。" 【功用主治】散寒,止痛,祛蛔。治胃寒及蛔虫腹痛,牙痛,湿疮。 ①《广西药植名录》:"行气消肿,祛风散瘀,止咳,祛蛔。治胃痛。" ②《江西草药》:"散寒止痛,解蛇毒。" ③《四川常用中草药》:"散寒,行气,杀虫,祛风。治胸腹冷痛,蛔虫肚痛,风寒牙痛,湿毒痒疮。"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研末服,每次0.5~1钱。外用:煎水洗。 【选方】①治胃痛、牙

小儿止咳化痰偏方大全

1、萝卜葱白汤治风寒咳嗽 萝卜1个、葱白6根、生姜15克。用水三碗先将萝卜煮熟,再放葱白、姜、煮剩一碗汤,连渣一次服。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风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2、红糖姜枣汤治伤风咳嗽 红糖30克、鲜姜15克、红枣30克。以水三碗煎至过半,顿服,服后出微汗即愈。驱风散寒;治伤风咳嗽;胃寒刺痛;产后受寒腹泻;恶阴等。 3、芜荽汤平伤风咳嗽 芫荽(香菜)30克、饴糖30克、大米100克。先将大米洗净,加水煮汤,取大米汤三汤匙与芜荽,饴糖搅拌后蒸10分钟,趁热一次服,注意避风寒;发汗透表,

化痰中药哪个效果好 瓜蒌润燥化痰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主治:清肺润燥化痰,利气宽胸,消肿散结,润肠通便,用于痰热咳嗽,燥痰咳喘,胸痹,解胸,乳痈肿痛,肺痈,肠痈,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瓜蒌皮6-12g;瓜蒌仁9-15g;全瓜蒌9-20g;瓜蒌皮长于清肺化痰,利气宽胸,瓜蒌仁长于润肺化痰,滑肠通便;全瓜蒌兼具两者功效。 常用配伍: 1.瓜蒌配白僵蚕,甘草:咽喉肿痛属痰热者。 2.瓜蒌配杏仁,桔梗:痰热壅肺,咳嗽喘促。 注意事项:本品寒凉润滑,故脾虚便溏,寒痰或湿痰者忌服;反乌头,不宜与乌头类药同用。

中药大辞典山扁豆

药材名称山扁豆 拼音Shān Biǎn Dòu 别名含羞草决明、黄瓜香、梦草(《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挞地沙、细杠木、砂子草(《南宁市药物志》),地柏草(《广东中药》),水皂角(《贵州草药》),假牛柑(《广西中草药》),望江南、疳草、下通草,鱼骨折、红霜石(《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出处《救荒本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山扁豆的全株。夏、秋采收全株,晒干或焙干。 原形态亚灌木状草本,高30~45厘米。茎多分枝,分枝瘦长,斜升或四散,多少被有短柔毛。双数羽状复叶,互生,长7.5~10厘米;托叶线形,长尖;小

清热化痰中药有哪些 竹茹清热化痰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肺,胃,胆经。 功效主治:清热化痰,除烦止咳,凉血安胎。用于肺热咳嗽,痰火心烦失眠,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热胎动,血热吐血,衄血,崩漏。 用法用量:内服,6-9g。煎汤。或入丸散。 常用配伍: 1.竹茹注入配陈皮,半夏:肺热咳嗽,咳痰黄稠。 2.竹茹配枳实,陈皮,半夏:痰热内扰,惊悸虚烦。 注意事项:本品甘寒,故寒痰咳喘,胃寒呕吐及脾虚便溏者忌服。

马蹄雪梨煮水有什么功效吗

马蹄和雪梨除了是水果以外,都具有一定药理作用,其中马蹄也就是荸荠根据《中药大辞典》一书中,性味甘、寒,入肺、胃经,具有清热、化痰、消积的作用,雪梨的性味甘微酸、凉,入肺,胃经,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作用,因此将两种水果煮水喝能达到清肺润肺、止咳及生津止渴、清热降火、润肠通便等功效。

化痰的中草药有哪些

1、橘梗 橘梗为橘梗科植物橘梗的根。中医认为,其性平,味苦、辛,功能开宜肺气、祛痰、排脓,适用于外感风寒,咽喉肿痛,肺脓疡,咳吐脓血,痢痰腹痛等症。 2、川贝母 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中医认为,其性凉,味甘、苦,功能止咳化痰,清热散结,适用于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结,喉痹肺痿,瘰疠,乳痈等。 3、马兜铃 马兜铃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和马兜铃的果实。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微辛,功能清肺化痰,止咳平喘,适用于肺热咳喘,痰壅气促,肺虚久咳,咯血,失音,痔漏肿痛等症。 4、半夏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

肺炎吃什么中药好得快

风热犯肺型肺炎 对症治疗:发热微恶寒,周身不适,咳嗽,痰白或黄,胸部隐痛,兼头胀痛,口干口渴,苔黄,脉浮数。 治疗当辛凉解表,化痰止咳,方用银翘散加减。 常用中药:金银花,连翘,荆芥,牛蒡子,桔梗,柴胡,前胡,百部,杏仁,生石膏。 方中以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柴胡除热邪,解身热;荆芥疏散外邪;桔梗,前胡,杏仁,牛蒡子,百部宣肺化痰止咳;生石膏清热止渴。 燥热犯肺型肺炎 对症治疗:咳嗽烧炭,咳吐不利,或痰中带有血丝,咽干咽痛,鼻燥,甚至胸痛,舌苔薄黄而干,脉细数。 治当清肺润燥,疏风清热,方用桑杏汤合清燥救

吃什么中药化痰 半夏

性味:辛,温,有毒。归脾,胃经。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临床应用:1.痰湿内盛,咳嗽痰多,白而清稀,胸痞,恶心,舌苔白腻而滑,常与茯苓,陈皮等配伍;痰浊上犯眩晕,可与天麻,白术等配伍。2.寒热互结所致的胸脘痞满,常与黄连,干姜等配伍;痰气阻滞之梅核气,常与苏梗,厚朴等同用。 注意;忌与乌头同服,阴虚咳嗽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