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食物可降糖糖友不要错过
常见食物可降糖糖友不要错过
大豆:
大豆含有大豆蛋白、纤维素与多糖,对胰腺有良好的作用,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从而使血糖下降。
海带:
海带咸寒,清热消痰,软坚散结,利尿。其所含褐藻酸钠可使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
山药:
山药补脾胃养肺滋肾,不寒不燥。现代研究其含黏蛋白质、淀粉酶等。黏蛋白质在体内水解为有滋养作用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淀粉酶有水解淀粉为葡萄糖的作用,对糖尿病有一定疗效。
苦瓜:
苦瓜含有类似胰岛素的物质,有明显降血糖的作用。临床观察较轻度糖尿病患者每日服食苦瓜,半月后病人血糖、尿糖可明显下降。长期依赖降糖药物来控制血糖、尿糖的患者,经试用苦瓜治疗后也能收到相应效果。
番薯叶:
据报道,番薯叶含胰岛素成分,食之有益于防治糖尿病。香港、日本及欧美一些国家把番薯叶看成"蔬菜皇后",因为它不仅可降血糖,还含有大量叶绿素以及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钙、磷、铁等矿物质。
黄瓜:
美国医学研究中心公布的一项蔬菜和天然食品治病的研究报告指出:黄瓜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黄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酸性物质,能有效预防糖尿病的诸多并发症。
洋葱:
洋葱含二硫化物,可提高血浆中胰岛素的浓度,能降血糖,软化血管,治糖尿病昏迷及动脉硬化。
打胰岛素可能会发胖
胰岛素是体内唯一可降低血糖的激素,但体重增加是胰岛素治疗中的一个常见副作用。
胰岛素可以促进人体内糖原、脂肪及蛋白质合成。采用胰岛素注射治疗时,它会首先进入体循环,导致周围组织胰岛素含量升高,促进了外周脂肪的合成和体重增加。部分患者注射胰岛素后,为预防低血糖风险,会故意多吃一些(即预防性食物摄入)。此外,胰岛素刺激产生的胰岛素抗体可作用于下丘脑食欲中枢,刺激食欲,使人吃得更多,体重随之增加。
胰岛素治疗导致的体重增加会加重糖代谢、脂代谢异常,升高血压,增加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同时体重上升会使胰岛素用量逐渐加大,形成恶性循环。因此,糖友在重视降糖效果的同时,绝不可忽视体重的管理。
使用胰岛素的糖友并非一定会发胖,体重增加主要还是由吃得多、消耗得少造成的。“管住嘴,迈开腿”是糖友生活中需要时刻遵守的基本原则。每周持续五天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每次运动40分钟以上,并注意运动后心率不要超过170减去年龄(如60岁糖友不超过110次/分钟),可起到减弱胰岛素抵抗、减轻体重的作用。糖友要积极监测血糖,并减少预防性食物摄入。对于部分无口服药物禁忌的患者,可考虑加用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片或胰岛素增敏剂,达到减少胰岛素剂量、降低体重的效果。
夜间最易低血糖
糖尿病不是个容易对付的“主”,既能让血糖飙高,也能让血糖低到晕倒。低血糖,就像个急性子的年轻人,一旦发生就会在短时间之内造成严重损伤,动作快、来势凶。据了解,低血糖造成脑组织损伤超过6小时,即使抢救回来也可能是植物人。
专家指出,入冬以后,昼短夜长,若晚饭吃得早或吃得不适宜,就容易发生夜间低血糖。有数据显示,50%的严重低血糖发生在午夜至早晨8点之间,尤其凌晨3、4点。低血糖来势凶猛,为了预防低血糖,糖友们日常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始调整。
1. 进食要按时、按量。
无论季节、天气变化,都应该保持稳定的用餐时间。若出现要等人、延迟吃饭的情况,可以先吃些水果、饼干。此外,根据不同季节、不同运动量来制定饮食总热量,尽量不超出也不少于每日的热量。
2. 每日运动量要基本稳定。
运动可降糖,但运动量大起大落,不仅身子受不了,血糖也难以适应哦。若体力活动增加,运动前要适当加餐;运动减少或取消,饮食也要相应减少。
3. 降糖药别擅自乱改。
无论口服药还是降糖药,种类和剂量都不是病人自己说了算。若正常用药但血糖仍比较波动,可以告知医生,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擅自加量、换药很容易引发低血糖。
4. 控制不好的糖友睡前、凌晨要测测血糖。刚诊断糖尿病或血糖波动不较大的糖友,最好睡前、凌晨都进行血糖监测,以防睡眠中发生低血糖。
老年人血糖高可以吃什么水果呢
水果可以吃草莓、白兰瓜、猕猴桃、圣女果都可以吃 ,糖友不能在吃饭后吃水果。平时可以多吃一些同时含有桑叶、葛根、苦瓜的微络康洗胰清糖素调理,这三种对血糖下降稳定有帮助,也有修复胰岛,预防控制并发的功效。平时不能吃含糖的食物,禁吸烟喝酒。饮食主要以苦瓜、洋葱、香菇、柚子、南瓜可降低血糖的食物为主。
忌食糖果、巧克力、奶油蛋糕等;常吃粗杂粮和薯类替代主食,如燕麦、荞麦、薏仁、马铃薯等,多吃有助于降糖的蔬菜,如芹菜、黄瓜、番茄、白萝卜、绿豆芽、苦瓜、青菜等;多吃菌藻类食物,如香菇、草菇、金针菇、海带、紫菜等。
水果中含糖量多寡不一,所以不可等同看待。每百克食品含糖量在10克以下的有青梅、西瓜、甜瓜、椰子乳、橙、柠檬、葡萄、桃、李、杏、枇杷、凤梨、草莓、甘蔗、椰子、樱桃、橄榄等,糖尿病人可以选用。
冬季起床勿忘六件事
1. 不要赖床。寒冷的冬天,糖友可能会贪恋温软的被窝而不愿起床。然而这样一来,无论是注射胰岛素还是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糖友,都容易因赖床而错过用药时间或 忘记用药,造成血糖波动。同时,无论是哪种降糖方案,超过早晨正常用药时间后,前一天使用的降糖药物效力都不足以继续维持控制血糖。经常赖床的后果就是血 糖紊乱,各种并发症悄然来袭。
2. 活动要慢。冬天人们在睡眠时血压较低,苏醒后血压会快速上升,如果起床过快,加上寒冷刺激,很容易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出现眩晕。糖友尤其是老人起床最好缓慢 一些,衣物可以放被子里捂热乎了再穿,避免让身体受到寒冷的刺激。此外,锻炼身体也要慢慢来。很多老糖友都有早起锻炼的习惯,但冬天天亮得晚,摸黑出门会 带来诸多不便,也容易发生意外,最好7点钟之后再出门锻炼,出门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冬季锻炼应该从运动量小、运动时间短的活动开始,等身体微热后再逐 渐减衣。北方或气候严寒地区的糖友,不建议在冬季出门晨练,可选择在室内做些运动。
3. 早起喝杯温水。起床后糖友应喝一杯温开水,因为经过一夜睡眠,人体水分丢失,血液浓缩,黏滞度高,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喝一杯温水可以帮助降低这一风 险。此外,冬季天干物燥,为了防止皮肤干燥瘙痒,糖友必须保证每日足够的饮水量,不要因为跑厕所的麻烦而不愿意多喝水。
4. 测空腹血糖。每年寒流袭来时,糖友尤其是老年人便会发生不良生理反应。寒冷会刺激交感神经,使之兴奋,引起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易导致血糖升高。 即使病情稳定,糖友也应该每周至少监测一次血糖,尤其是查空腹血糖。测量时间最好在晨间6点30分至8点时段,测量前不能进食,不宜大量饮水。空腹血糖达 标是糖尿病控制的基础,如果空腹血糖升高,应该请医生帮助分析原因。
5. 警惕“黎明现象”。糖友空腹血糖升高需要考虑3种可能的原因,一是药量不足,血糖控制不到位;二是“苏木杰反应”,即夜间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由于冬季 夜长昼短,糖友要更加警惕夜间低血糖的发生,可以在凌晨3点监测血糖,以确定是否有夜间低血糖存在。第三就是“黎明现象”,这是指糖友在夜间血糖控制尚 可,即无低血糖的情况下,于黎明时分由各种激素不平衡分泌所引起的一种清晨高血糖状态,多见于糖尿病史较长、胰岛功能降低明显的患者。正确认识空腹血糖升 高原因,对症调整降糖治疗,方能保护糖友安全过冬。
6. 注意洗漱水温。糖友冬季宜用温水漱口,减轻对口腔的刺激。洗脸、洗澡或泡脚时,水温应在37~40摄氏度之间,用热水之前一定要先让家人帮忙测水温,谨防 烫伤。另外,洗澡时间也要控制,不宜超过半小时。过度的清洗会影响正常皮脂对皮肤的保护作用,使皮肤过于干燥,导致症状加重。糖友洗浴时应使用中性清洁用 品,避免使用肥皂清洗,以免过度刺激皮肤。
糖尿病喝醋可以降血糖吗
吃醋可降血糖
一项研究证实,进餐时喝点醋能降低餐后血糖,其中对糖尿病前期患者效果最明显。而瑞典的另一项研究也显示,和吃不含醋食物的糖尿病人相比,吃浸醋面包 者餐后30分钟的血糖明显降低,而且不容易感到饥饿。此外,美国还有研究表明,睡前喝一勺的醋有利于2型糖尿病人控制血糖。
研究显示,醋酸可使肠道中的葡萄糖吸收减少减慢,降低食物的血糖指数,还能增加骨骼肌中的葡萄糖-6-磷酸含量,所以其作用与口服降糖药中的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拜糖平)有些类似,但其作用强度远不能与后者相比。
糖尿病患者喝醋有讲究
首先,所喝的醋至少要含5%的醋酸才有效;
其次,糖尿病患者不宜摄入过量糖分,因此饮用苹果醋不能过量,一次饮用10~20毫升为宜,尽量选择无糖的果醋;
患有消化性溃疡,或正在服碳酸氢钠、胃舒平等碱性药的糖友不宜食醋;对醋过敏及患低血压的糖友应忌用,后者吃醋可能出现头痛头昏、全身乏力等低血压表现。
最后,切记醋不是药,充其量只能算辅助治疗的保健食品,不能替代正规降糖药。
4种黄金谷物最降糖
黄金谷物一号——燕麦降脂!降糖!
燕麦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锌和不饱和脂肪酸,可以调节糖类、脂肪类的代谢,降低胆固醇。低糖、高营养、升糖指数低的燕麦,还可以帮助糖友长期控制能量摄入,减慢糖友身体里糖类消化。
燕麦为功能性食物,具有降低胆固醇、平稳血糖的功效。美国《时代》杂志评选的“全球十大健康食物”中燕麦位列第五,是唯一上榜的谷类。
糖尿病人,特别是肥胖、便秘的糖友,适合长期食用燕麦片,饱腹感强可减少进食量。
黄金谷物二号——麦麸hold住餐后血糖!
麦麸,是小麦磨取面粉后筛下的种皮,即麦皮。麦麸的大量膳食纤维可延缓糖类的吸收速度,减小血糖波动幅度。最关键的是,麦麸中的铬元素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平稳,特别适合餐后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友。
黄金谷物三号——玉米堪称“血管卫士”
玉米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与玉米胚芽中的维生素E共同发挥作用,可降低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而玉米所含的异麦芽低聚糖,不被肠道消化吸收,可以直接进入大肠内优先为双歧杆菌所利用,可促进肠道益生菌的生长繁殖,调节肠道菌群结构,还不影响血糖。糖尿病人经常食用玉米,可保护血管,预防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玉米的利尿作用还能帮助糖友控制血糖。建议,比其他加工做法更健康,味道更香浓。
黄金谷物四号——青稞清肠!控血糖!
青稞除了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还是世界上麦类作物中β-葡聚糖最高的作物。有研究指出,β-葡聚糖可以清肠、调节血脂、抗肿瘤,提高免疫力,还可以控制血糖水平,防治糖尿病。青稞作为馒头、面、米饭、粥等主食的材料最合适,不过糖友要算好总热量,做青稞饭和青稞粥之前,先用水泡软。
盘点糖友饮食常见误区
1.单纯控制甜食,不控制热量的摄入。许多患者都迷信所谓的“无糖食品”,而所谓的“无糖食品”却有相当一部分为高热量的碳水化合物食品,而且以米面等淀粉类食品居多,因此有部分患者有进食这些食品的习惯,总摄入热量控制困难,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上升波动明显,甚至诱发低血糖出现。其实,糖尿病患者主要是不能吃含富含蔗糖、葡萄糖等的食物,而对于蛋白糖、木糖醇、阿巴斯甜等制作的食品是可以适量进食的。
2.控制进食主食数量,减少甚至不进食碳水化合物。糖尿病的饮食首先需要的是平衡饮食,各种营养素之间需保持一定的比例。若碳水化合物不按50-60%的比例摄入,容易导致脂肪的过度分解,出现酮症,甚至出现酸中毒。因此每天主食不应少于250克。
3.减少蛋白质摄入,甚至不吃肉。蛋白质摄入的减少,会使机体的蛋白质需求出现缺乏,时间稍长,易使患者的免疫力降低,抗病力下降。同样,缺少肉食的食谱,没有脂肪的饱腹感,患者极易出现饥饿感,不易坚持饮食控制治疗。
4.坚果有益,可以多吃。坚果类含淀粉量较低,但是脂肪的含量很高,热量也很高。如100克的花生或瓜子所含的热量就相当于200克馒头。
5.水果的含糖量低,可以多吃。其实有些水果的含糖量并不低,如苹果、梨子的含糖量为10-14%,香蕉为20%等。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推荐可以多吃些小黄瓜、小西红柿、大西红柿、沙田柚子、番石榴、杨桃等低热量水果。
6.不重视对餐后血糖的监测,不重视对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餐后血糖的抽查,可以及时让患者检讨饮食食谱对血糖的控制效果,便于及时寻找和制定适合患者个人的饮食计划,以便于患者长期坚持。糖化血红蛋白主要反映的是3各月患者的血糖总体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尤其对空腹血糖控制理想的糖化血红蛋白在8%以下的患者的餐后血糖控制水平有显著的提示作用。
4种黄金谷物最降糖
谷类,以低脂肪、高纤维素著称,是人体B族维生素的重要来源。在爱好肉食的今天,许多人都过着高脂、低纤维的不健康饮食,谷物特别是未经加工的全谷类食物,是身体十分“渴望”的食物。
黄金谷物一号——燕麦降脂!降糖!
燕麦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锌和不饱和脂肪酸,可以调节糖类、脂肪类的代谢,降低胆固醇。低糖、高营养、升糖指数低的燕麦,还可以帮助糖友长期控制能量摄入,减慢糖友身体里糖类消化。
1997年美国FDA认定燕麦为功能性食物,具有降低胆固醇、平稳血糖的功效。美国《时代》杂志评选的“全球十大健康食物”中燕麦位列第五,是唯一上榜的谷类。
糖尿病人,特别是肥胖、便秘的糖友,适合长期食用燕麦片,饱腹感强可减少进食量。
黄金谷物二号——麦麸hold住餐后血糖!
麦麸,是小麦磨取面粉后筛下的种皮,即麦皮。麦麸的大量膳食纤维可延缓糖类的吸收速度,减小血糖波动幅度。最关键的是,麦麸中的铬元素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平稳,特别适合餐后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友。
黄金谷物三号——玉米堪称“血管卫士”
玉米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与玉米胚芽中的维生素E共同发挥作用,可降低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而玉米所含的异麦芽低聚糖,不被肠道消化吸收,可以直接进入大肠内优先为双歧杆菌所利用,可促进肠道益生菌的生长繁殖,调节肠道菌群结构,还不影响血糖。糖尿病人经常食用玉米,可保护血管,预防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玉米的利尿作用还能帮助糖友控制血糖。建议,比其他加工做法更健康,味道更香浓。
黄金谷物四号——青稞清肠!控血糖!
青稞除了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还是世界上麦类作物中β-葡聚糖最高的作物。有研究指出,β-葡聚糖可以清肠、调节血脂、抗肿瘤,提高免疫力,还可以控制血糖水平,防治糖尿病。青稞作为馒头、面、米饭、粥等主食的材料最合适,不过糖友要算好总热量,做青稞饭和青稞粥之前,先用水泡软。
打胰岛素可能会发胖
胰岛素是体内唯一可降低血糖的激素,但体重增加是胰岛素治疗中的一个常见副作用。
胰岛素可以促进人体内糖原、脂肪及蛋白质合成。采用胰岛素注射治疗时,它会首先进入体循环,导致周围组织胰岛素含量升高,促进了外周脂肪的合成和体重增 加。部分患者注射胰岛素后,为预防低血糖风险,会故意多吃一些(即预防性食物摄入)。此外,胰岛素刺激产生的胰岛素抗体可作用于下丘脑食欲中枢,刺激食 欲,使人吃得更多,体重随之增加。
胰岛素治疗导致的体重增加会加重糖代谢、脂代谢异常,升高血压,增加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同时体重上升会使胰岛素用量逐渐加大,形成恶性循环。因此,糖友在重视降糖效果的同时,绝不可忽视体重的管理。
使用胰岛素的糖友并非一定会发胖,体重增加主要还是由吃得多、消耗得少造成的。“管住嘴,迈开腿”是糖友生活中需要时刻遵守的基本原则。每周持续五天的有 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每次运动40分钟以上,并注意运动后心率不要超过170减去年龄(如60岁糖友不超过110次/分钟),可起到减弱胰岛 素抵抗、减轻体重的作用。糖友要积极监测血糖,并减少预防性食物摄入。对于部分无口服药物禁忌的患者,可考虑加用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片或胰岛素增敏剂,达 到减少胰岛素剂量、降低体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