抠喉咙催吐易致胰腺炎
抠喉咙催吐易致胰腺炎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喝酒对身体的伤害,知道醉酒对肝的损害,但是,人们不会因为喝酒伤身体就不应酬,也不会因为喝酒伤身体就不喝酒,某种程度上在人们的心理赚钱好像比健康重要,因为赚钱是立竿见影的,而对身体的伤害不是一下子能看到的,人们往往更注重马上就可以显现的事情,但是因为知道酒精对身体的伤害,于是想到了一个好的办法,就是需要喝酒的时候拼命的喝,喝完以后还没等到酒精全部吸收再扣喉咙人为的将喝的酒及食物吐出来。
很多人以为这样就没事了,因为酒精吐出来以后,就会伤害到肝脏,也就不会有更严重的醉酒的感觉,但是,他们忽略了其实这样的催吐的方法,却容易罹患另一种疾病胰腺炎。说到胰腺炎就会想到一种疼痛,这种疼痛有时候是难以忍受的,是因为胰管堵塞腺发炎,导致整个腹部的剧烈疼痛。
人为的剧烈的呕吐虽然可以达到醒酒护肝的目的,但是剧烈呕吐会导致腹内压增高,其实,这样也是非常危险的,除了容易引起胃出血之外,还会使十二指肠内的食物逆流,导致十二指肠里的酒精、消化液或其他流质进入胰管和胆管,严重时会造成胰管堵塞,导致重症胰腺炎。
常应酬警惕4大错误解酒法
错误解酒方法一:喝醋解酒
大量饮酒后,由于酒精对胃肠黏膜的严重刺激,使胃和十二指肠充血,胃酸分泌增加,同时促进了胰液的大量产生。此时喝醋,不仅加重对胃肠黏膜的刺激,更易诱发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急性胰腺炎等病症。
错误解酒方法二:浓茶解酒
酒后喝茶,特别是醉酒后饮浓茶,茶叶中的茶碱等会迅速通过肾脏产生强烈的利尿作用,这样一来,人体内的酒精会在尚未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时,过早地进入肾脏,从而对人的健康产生危害。另外,茶叶所含的茶碱、咖啡因同样具有兴奋作用,这对醉酒人的心脏来说,等于火上浇油,更加重了心脏负担。
错误解酒方法三:抠喉咙解酒催吐能要命
“抠喉咙”催吐是一种不科学的解酒方式,容易导致胃出血、急性胰腺炎等急症,对身体造成伤害。人在剧烈呕吐时,会令腹内压增高,容易引起胃出血。有时候,醉酒者意识不清,会把呕吐物吸入肺部,有引起窒息等危险。
错误解酒方法四:汽水解酒
汽水对人的胃肠有损害,会刺激胃黏膜,减少胃酸分泌,影响消化酶产生,甚至会导致急性胃肠炎、胃痉挛。有些患有肠胃病的人,在醉酒后又大量喝汽水,会造成胃和十二指肠大出血。血压不正常的人,在酒后喝汽水,可导致血压迅速上升。
扣喉咙催吐会得癌症吗
可能性比较小,但也不无可能。
因为短时间内抠喉咙催吐,好像并没有对身体造成什么大的影响,但是如果经常性这样做,对胃、食道、口腔都有较大的危害,可能会引起胃溃疡、胃炎、食道炎、口腔疾病等,长期这样并且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或者预防,那么持续恶化下去是可能会癌变的。
喝酒前后这5件事你一定别做
01
饿着肚子喝酒危险指数:★★★★★
小贴士:别空腹喝酒,更不能喝得过快过多
✔ 喝酒前一定要适当吃点东西,最好是软烂、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粥糊,蛋羹等。胃里有了食物,能延缓酒精的吸收,让血液中的酒精浓度不会升得那么快。
✔醉酒和酒精性低血糖两者症状有点类似,有一个简单的方法予以鉴别——喝一杯糖水,如能很快缓解症状,就说明不是醉酒而是酒精性低血糖。
02
抠喉咙催吐危险指数:★★★★★
小贴士:牢记这3点!
✔别抠喉咙催吐!
✔酒后多喝点水,可以相对降低身体里酒精浓度,促进排泄。
03
喝酒前后吃了头孢、甲硝唑危险指数:★★★★★
小贴士:喝酒前后别吃这些药了!
✔孢菌素类药物:头孢哌酮、头孢美唑、头孢米诺、拉氧头孢、头孢甲肟、头孢孟多、头孢曲松、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克洛等。
✔硝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塞克硝唑。
✔其它抗菌药物:如呋喃唑酮、氯霉素、酮康唑、灰黄霉素。
04
酒后到家仰头就睡危险指数:★★★★★
小贴士:酒后睡姿要注意!
✔喝完酒不能仰卧睡觉,头一定要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进入气管(更不能抠喉咙催吐,也会发生呛咳窒息的情况)。
05
保持一个睡姿不动危险指数:★★★★★
小贴士:常翻身!
✔醉酒者休息时,家人一定要及时帮助翻身,调整睡姿。
扣喉咙催吐会得癌症吗 可能损伤牙齿
人体内的胃液是非常强大的,能够消化我们吃进去的各种食物,而在喝酒之后抠喉咙催吐,会将胃液也呕吐出来。长期这样子催吐,胃液会对牙齿造成腐蚀,并且这种腐蚀是不可逆转的,一直催吐的人牙齿可能会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甚至咬合东西都变得困难。
酒后这样疼当心致命
食道支架为一端或两端呈喇叭口形的圆柱形,覆盖在金属支架表面的硅橡胶薄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有效防止食道壁肉芽生长和胃液、食物返流,可用来**食管穿孔和压迫止血。
对于喝酒引发的食道破裂患者来说,由于食管本身无狭窄部位,支架“支撑”的时间一久,食管就会变得相对松弛,加上食管在不断蠕动,容易引发支架脱落。
支架脱落后,有些患者可经肛门排出支架,然而老张的支架却很固执地滞留在小肠内。近两周来,采用石蜡油、泻药等方式都无法将它“请”出来,只能采取手术解决。
解酒别粗暴抠喉催吐
在酒桌上不胜酒力却不得不继续奋战的人们,多少都有自救秘诀:抠喉咙催吐、压舌根催吐、喝浓茶、吃醋……胃肠外科医生提醒,这些方法都不靠谱。邹一丰呼吁,酒桌上要hold住,能不喝就不喝,能少喝就少喝,同时一定要切忌空腹喝酒,尤其不要喝混酒。
所谓的浓茶解酒、雪碧解酒、食醋解酒等,都不是靠谱的方法,反而更容易加重脏器负担。而通过压舌根、抠喉咙来催吐,太过简单粗暴,可导致腹内压增高,诱发胃出血,风险更大。
如果呕吐不止,昏迷不醒,应立即就医。同时要告知医生,饮酒前是否在服用或注射头孢类抗生素。这类药物会造成乙醛在体内蓄积,严重者甚至有猝死风险。
职场男应告别错误饮酒方式
1、抠喉咙催吐。有的人喝完酒后再“抠喉咙”把酒吐出来,殊不知,这样做,酒是吐出来了,胃却没有摆脱“厄运”。“抠喉咙”催吐是一种不科学的解酒方式,容易导致胃出血、急性胰腺炎等急症,对身体造成伤害。
2、酒后服药。酒类都含有不同程度的酒精,药物在酒后服用,可以增加毒副作用。如酒后服镇静药、催眠药、抗癫痫药、抗过敏药、降压药等,一方面可增加对大脑的抑制效应,而另一方面又使药力陡增,超过人体正常耐受量,致使发生危险。
3、酒与咖啡同饮。酒精伤身,咖啡因具有兴奋、提神的作用,过量亦可对身体造成影响。如果酒精与咖啡同饮,犹如火上浇油,可加重对大脑的伤害,并刺激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增加心血管负担,造成的危害超过单纯喝酒的许多倍,甚至更容易危及生命。
4、浓茶解醉酒。两者合在一起大大加重了心脏的负荷,可引起心律失常或心功能不全,因此心脏有疾患者切忌用浓茶解酒。另外,酒精被吸收后,90%以上被肝脏的醇脱氢酶氧化为乙醛,再被醛脱氢酶氧化为乙酸,最后被肾脏排出。此过程一般需4~6小时。饮酒后饮茶,可促使尚未氧化的乙醛过早进入肾脏,而乙醛对肾脏有损害作用。
5、酗酒后看电视。饮酒使眼睛充血,若饮酒过多,则会对眼睛有较重的损伤,能使视神经萎缩,严重的甚至可导致失明。看电视可使视力衰退,而饮酒又损害视神经,二者同时进行,等于火上浇油,对视力大有损伤。如果加上酒后引吭高歌,也许会损害您的声带。因此,饮酒后一定不能急于看电视,老年人尤应注意。
红酒喝多了怎么解酒 解酒误区
浓茶中茶叶碱具有兴奋作用,加重醉酒人群的心脏负担,同时茶水具有利尿作用,会加重肾脏负荷。因此浓茶解酒不利身体健康。
抠喉咙催吐会增加腹内压力,容易导致胃出血,请勿盲目催吐。
食醋能与酒精反应生成酯类物质,降低体内酒精含量,有解酒的功效。但是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会刺激和损害肠胃功能,不利于身体健康。醉酒后最好不喝太刺激性的食物。
催吐对胃的伤害 引起消化道出血
长期用手扣喉咙催吐,会增加腹压,可能发生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严重时会诱发消化道大出血。而且就算不造成撕裂出血,经常用手抠喉咙,也会导致贲门松弛,造成喷门迟缓。
错误解酒法很伤人浓茶解酒火上浇油
酒精进入人体内对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会使心跳加快,血管扩张,血液流动加速。当人醉酒时,这种兴奋作用会加剧转变为一种不良刺激。而茶叶所含的茶碱、咖啡因同样具有兴奋作用,这对醉酒人的心脏来说,等于火上浇油,更加重了心脏负担。酒后喝茶,特别是醉酒后饮浓茶,茶叶中的茶碱等会迅速通过肾脏产生强烈的利尿作用,这样一来,人体内的酒精会在尚未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时,过早地进入肾脏,从而对人的健康产生危害。因此,“浓茶解酒”的说法不但毫无科学依据,而且是极其有害的。
喝醋解酒加重黏膜刺激人大量饮酒后,由于酒精对胃肠黏膜的严重刺激,使胃和十二指肠充血,胃酸分泌增加,同时促进了胰液的大量产生。此时喝醋,不仅加重对胃肠黏膜的刺激,更易诱发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急性胰腺炎等病症。
汽水解酒很危险汽水对人的胃肠有损害,会刺激胃黏膜,减少胃酸分泌,影响消化酶产生,甚至会导致急性胃肠炎、胃痉挛。有些患有肠胃病的人,在醉酒后又大量喝汽水,会造成胃和十二指肠大出血。血压不正常的人,在酒后喝汽水,可导致血压迅速上升。
抠喉咙解酒催吐能要命不少人喝多酒后趁上洗手间之便采用“抠喉咙”把酒吐出来,然后再回酒场喝,以显示自己“海量”。殊不知,这样做,酒是吐出来了,胃却没有摆脱“厄运”。
“抠喉咙”催吐是一种不科学的解酒方式,容易导致胃出血、急性胰腺炎等急症,对身体造成伤害。人在剧烈呕吐时,会令腹内压增高,容易引起胃出血。有时候,醉酒者意识不清,会把呕吐物吸入肺部,有引起窒息等危险。
专家认为,对身体最好的保护方法是少喝酒。如果实在无法避免,一定要先吃些食物垫垫肚子,空腹喝酒对食管、胃的刺激最大。那些寄希望于“解酒药”逃避检测、增加酒量、保护肝脏者最终只能是喝伤肝,喝伤胃。
喝酒脸红有什么危害
乙醛对身体许多组织和器官都有毒性
马晋平教授表示,乙醛的毒性比乙醇更大,乙醛对肝细胞有明显的毒性,使其代谢发生障碍,从而导致肝细胞反复发生脂肪变性、坏死和再生,最终导致纤维化和肝硬化。此外,乙醛对身体许多组织和器官都有毒性,可能造成D N A损伤,也被认为有多种致癌效应(在动物试验中有用乙醛来做癌症模型的诱变剂)。
市面上没有真正的“解酒药”?
没有一种药能真正解酒,市面上解酒药更多属于保健品,所谓解酒护肝更多是心理作用
网上搜索关键词“解酒药”,“酒宝”、“酒侣”等各种各样相关产品的链接便布满屏幕;进到药店问“有没有解酒药”时,店员也会热情地推荐。这些解酒药种类多样,主要为药片、胶囊、口服液等形式;产品的成分也纷繁不一,既有以葛根、枸杞子、灵芝等中药为主,也有以蛋白粉、氨基酸、维生素、泛酸钙等为主;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那解酒药究竟有没有解酒功效?马晋平教授指出,从医学的角度看,目前还没有一种真正的解酒药。那些号称能保肝护肝、加速酒精代谢的产品是夸大其词。人体主要通过肝脏进行酒精代谢,代谢过程是在细胞中进行的。无论口服还是注射都不可能使解酒药进入细胞,取代或者加快加强乙醇脱氢酶的产生,帮助代谢。从这个机理来看,市场上的解酒药都没有这种作用。
马教授指出,当酒精进入到血液循环后,很难在短时间内把酒精含量降下去。在目前的临床中,为缓解严重的醉酒症状,一般会采用静脉输入葡萄糖或生理盐水稀释酒精浓度的原理醒酒。至于解酒药的保肝作用,同样缺乏研究支持。市面上的解酒药只是稍微缓解酒后恶心、呕吐、泛酸的感觉,或者是起镇定作用,更多时候是一种心理安慰。如果过度依赖解酒药,一方面容易放松警惕,过量饮酒;另一方面,若为追求解酒效果,服用剂量过多,也会加重肝脏负担。
喝多了吐掉就没事?
酒后催吐会导致胰腺炎、贲门撕裂、反流性食管炎等
有些人喝酒有一个习惯,喝多了怕醉或是觉得胃里不舒服,便用手抠喉咙催吐。马晋平教授指出,通过催吐的方式将喝下去的酒吐掉,看似可以“千杯不醉”,事实上这样很危险,会导致胰腺炎、贲门撕裂、反流性食管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