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最容易出现念珠菌感染
艾滋病最容易出现念珠菌感染
艾滋病最容易出现念珠菌感染
念珠菌是一种真菌,通常与人体和平共处,而当人体免疫系统比较弱,免疫力低下时,念珠菌会为危害人体黏膜等部位。
在艾滋病感染者/患者中念珠菌感染最容易出现,统计表明,有95%的艾滋病患者曾在艾滋病感染期间发生过念珠菌病。除了艾滋病外,念珠菌还容易感染以下几类人群:
1、长期服用抗生素的人群。因为长期服用抗生素导致人体内菌群平衡,有害菌被杀死,其他有益菌也被杀死,这时候真菌会过度生长,从而出现了念珠菌感染。
2、艾滋病患者。艾滋病患者他们的免疫力下降了,念珠菌就会趁虚而入,发生黏膜部位的念珠菌感染。
3、接受甾体治疗者。
4、接受化疗者。都是因为这些治疗令人体免疫力下降,免疫系统比较弱,念珠菌会趁虚而入。
5、糖尿病患者。
艾滋舌头症状
艾滋病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一般初期的开始症状象伤风、流感、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体重减轻、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粘肤出现白色念球菌感染,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肿、血疱、滞血斑、皮肤容易损伤,伤后出血不止等;艾滋病舌头的症状:白色的膜状物覆盖了整个舌头表面。
艾滋病舌头的症状也称鹅口疮。鹅口疮常发生于婴幼儿时期,而成人发生这样大面积念珠菌感染是比较罕见的。从艾滋病感染到发病有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感染者在发展成为艾滋病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无明显的症状,但大多数感染者在早期可能出现各种口腔损害,包括口腔念珠菌感染、毛状白斑、Kaposi肉瘤、口腔病毒感染等。
舌苔发白不一定就是艾滋病舌头症状的表现。从中医来看,如果舌苔出现偏厚或者发白等情况,而身体无其他不适症状,一般认为是“上火”的表现。而这种情况还经常会导致口腔里有难闻气味,甚至出现口臭。因此,建议您可以在刷牙时用牙刷轻刷舌苔,在饮食上最好以清淡为主。
舌苔发白不一定就是艾滋病舌头症状的表现。从中医来看,如果舌苔出现偏厚或者发白等情况,而身体无其他不适症状,一般认为是“上火”的表现。而这种情况还经常会导致口腔里有难闻气味,甚至出现口臭。因此,建议您可以在刷牙时用牙刷轻刷舌苔,在饮食上最好以清淡为主。另外,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时间较长,就该到医院口腔科看看了,因为舌苔发白也有可能是肠胃疾病表现出的症状。
皮肤念珠菌临床表现
1.黏膜皮肤念珠菌病
(1)口咽部念珠菌病
以白念珠菌口咽炎最为常见,也称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鹅口疮。白念珠菌口炎常见于舌、软腭、颊黏膜、齿龈、咽部等处。患者自觉疼痛、吞咽困难、食欲不振。儿童和老人最为多见;新生儿出生一周后出现;成人白念珠菌口炎少见。
对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放疗、化疗以及有白血病、恶性肿瘤等诱发因素的患者,若出现念珠菌口炎,应高度警惕是否已伴有呼吸道、消化道甚至播散性念珠菌感染。应及时作进一步的真菌检查。
(2)食管念珠菌病
念珠菌食管炎主要见于恶性肿瘤和艾滋病患者,表现为食管痉挛、咽下困难、胸骨后灼痛感,偶可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食管镜可见黏膜上有色斑块及广泛的炎症。
(3)阴道念珠菌病
为仅次于细菌性阴道炎的第二位阴道感染,表现为阴道壁充血水肿,阴道黏膜覆盖灰白色假膜,形同白色念珠菌口炎,阴道分泌物增多,白而黏稠,也可稀薄,典型病例伴有豆渣样白色小块。
外阴累及可见红斑、糜烂、溃疡和皲裂,可扩展至肛周甚至整个会阴部。外阴部红肿、烧灼感和剧烈瘙痒是本病的突出症状,日久可因搔抓刺激而产生湿疹样变。阴道念珠菌病更多见于妊娠期妇女,也常见于糖尿病患者,其他还可见因穿着不透气的紧身裤和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等。通过性交可传染给男性,引起念珠菌龟头炎或包皮龟头炎,包皮过长者易感染。
2.皮肤念珠菌病
(1)念珠菌间擦症
常累及光滑部皮肤相互直接摩擦的部位。如腋窝、乳房下、腹股沟、肛周、臀沟、会阴等处。常多汗,局部潮湿,通气不良。较多见于肥胖的中年妇女和儿童,初起为间擦部位红斑、丘疹或小水疱,随之扩大融合较清楚的红斑。水疱破后脱屑或形成糜烂面,有少量渗液,偶有皲裂和疼痛。呈卫星状分布,常有自觉瘙痒。
常累及光滑部皮肤相互直接摩擦的部位。如腋窝、乳房下、腹股沟
(2)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
较为罕见。主要见于先天性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患者。多在3岁内发病,先出现口腔念珠菌病,特别是白色念珠菌口炎,后累及全身皮肤,表现为红斑鳞屑性皮疹,头发稀疏脱落,外观呈早老样,赘疣增殖性皮损,有时呈蛎壳或皮质状。
男性艾滋病早期龟头症状有哪些
龟头念珠菌感染不是艾滋病症状
有的人会担心说龟头念珠菌感染也是艾滋病的一种表现,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本病为感染念珠菌而发病,近年来是皮肤性病科的一种常见病。主要发生在龟头部位。临床症状:病人多数是性活跃的青壮年,发病前确有嫖娼史,或有较多的性伴。见阴茎龟头处潮红、炎性丘疹,少许鳞屑或渗出,龟头上有粘稠的分泌物,或有白色伪膜样白膜。自觉瘙痒、烧灼感。就诊病人精神压力较大,非常恐惧。刮取鳞屑直接真菌镜检可以找到大量孢子和假菌丝。
艾滋病的早期症状
有一部分病人在感染数天至3个月后,有如流行性流感冒样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症状:发热、赛战、关节疼、肌肉痛、呕吐、腹泻、喉痛等,全身性淋巴结肿大,伴有不规则的发热、疲乏、夜间出汗、慢性腹泻、厌食、体重减轻、舌尖毛状白斑病,及各种神经症状。
艾滋病HIV病毒在侵入人机体后,有10%-15%的患者在感染1-6周后,会出现一些类似流行性感冒,非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如:发热、出汗、乏力、不适、肌痛、厌食、恶心、腹泻、咽痛等,许多病人可有头痛、畏光及虚性脑膜炎。20%-25%病人,会有躯干出疹如斑丘疹、玫瑰疹或荨麻疹。少数病人可能会有无菌性脑膜炎神经系统症状,如脑膜脑炎、周围神经炎及急性多发神经炎。体检可发现颈、枕或腋窝淋巴结肿大,皮疹及肝、脾肿大,口腔及食道溃疡等。此外,还偶尔有报道说病人也会得念珠菌病
自己也可以检查出艾滋病么
1、皮肤
急性皮疹:患有艾滋病后,30%―50%的病毒原发性感染者伴有皮疹和黏膜湿疣,皮疹多为斑疹和丘疹,可为几个或数百个,伴有瘙痒,常见于躯干、面部及上肢。
感染性皮损:患有艾滋病后,包括口腔毛状黏膜白斑及伴发带状疱疹、尖锐湿疣、巨细胞病毒感染、口腔念珠菌病等。艾滋病感染者病后,20%的人伴发口腔毛状黏膜白斑,表现为稍隆起的白膜、表面毛状。这是特异性相当高的早期体征。
非感染性皮损:患有艾滋病后,表现为脂溢性皮炎、毛发异常、毛细血管扩张症、银屑病等。其中,脂溢性皮炎发生率为20%―80%,为感染最初表现,。症状较正常人严重,表现为黄色油腻性厚屑、鳞屑堆积成片。几乎所有感染者都出现毛细血管扩张症,毛细血管扩张呈新月状,上胸、肩、锁骨区多见,常伴有轻度和弥漫散在红斑。3%―40%艾滋病患者可并发各种肿瘤,以卡波西肉瘤最常见,还有鳞癌、肛门生殖器官癌、基底细胞癌等。
皮损预兆:如传染性软疣,短期内大量泛发全身,治疗顽固。患有艾滋病后,迅速发展的脂溢性皮炎,预示艾滋病会急剧加重,甚至很快死亡。头、颈、口腔、咽喉部出现卡波西肉瘤、单纯疱疹,或迅速增大的淋巴结、肿块,要警惕患艾滋病的可能。
2、口腔
艾滋病的口腔表现被认为是早期诊断艾滋病的关键症状。在艾滋病发病前1~4年,患者可出现各种口腔病损。
白色念珠菌病,是艾滋病最常见的口腔表征。在有性乱行为、吸毒和静脉输血史等高危人群中,口腔白色念珠菌病可以说是艾滋病的先兆。在没有任何诱因,一个人若患有口腔白色念珠菌病,特别是患者颊部的红斑型白色念珠菌病或咽部、软腭的假膜型白色念珠菌病,应高度怀疑艾滋病。
舌毛状白斑。由于其他疾病很少引起毛状白斑,所以它对艾滋病有高度提示性。与艾滋病相关的牙周病。常见的有牙龈线形红斑,表现为牙龈缘呈明显的火红色线状充血,界限清楚,可有自发性牙龈出血或刷牙后出血,口腔局部治疗无效。
艾滋病舌头早期症状
艾滋病舌头的症状:白色的膜状物覆盖了整个舌头表面。艾滋病舌头的症状也称鹅口疮。鹅口疮常发生于婴幼儿时期,而成人发生这样大面积念珠菌感染是比较罕见的。从艾滋病感染到发病有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感染者在发展成为艾滋病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无明显的症状,但大多数感染者在早期可能出现各种口腔损害,包括口腔念珠菌感染、毛状白斑、Kaposi肉瘤、口腔病毒感染等。
艾滋病初期的时候舌头的形状,主要就是产生了不少白斑,口腔上有很多的口腔生疮还有溃疡,牙龈炎等,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消化神经系统受损,呼吸系统也是受到了很大的一部分的危害,在舌苔上出现了发白的情况、身体上不适症状。
疾病养生之艾滋病的症状
1.白色念珠菌病:
白色念珠菌病是艾滋病最常见的口腔表征。在高危人群中如性乱行为、吸毒、静脉输血史者,口腔白色念珠菌病是以后发生艾滋病的先兆;如在无任何诱因的健康年 轻人或成人(指无放疗、化疗史,无长期用激素、抗生素史以及无其他免疫功能低下疾病者)口腔内患有口腔白色念珠菌病,特别是颊部的红斑型白色念珠菌病或咽部、软腭的假膜型白色念珠菌病,应高度警惕为艾滋病的口腔表征。
2.舌毛状白斑
毛状白斑现已被广泛认同是艾滋病感染者的一种特殊口腔损害,对艾滋病发生有高度提示性,其他疾病很少引起毛状白斑。
3.与艾滋病相关的牙周病
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可出现一系列牙周组织疾病。
4.艾滋病的其它口腔表征
单纯疱疹性口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等。因此,对于那些有性乱行为史、吸毒史或静脉输血史的健康年轻人或成人,如口腔内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述病变时,应及时到 医院或检疫部门做HIV血清学筛选检查,以确认自己是否是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感染者,以便早期治疗,避免传染给家人或其他周围的人。
口腔念珠菌病怎么治疗 食疗
念珠菌必须在自身免疫力地下时才能大量防治,因此,一旦出现念珠菌感染,患者的免疫力一定严重下降,建议在饮食上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以及花青素等强效抗氧化性食物,增强自身免疫力,辅助治疗念珠菌感染。
常见的高抗氧化性食物有:橘子、柚子、葡萄、芒果、蓝莓、桑葚、紫薯、西红柿等。
艾滋病会引发什么疾病
艾滋病并发症发生部位多系统受累者达86.6%,以消化、呼吸、血液和淋巴系统为主。并发症依次为细菌性肺炎、口腔毛状粘膜白斑、鹅口疮、各种感染性腹泻、贫血和消耗综合症。机会性感染占所有并发症的80.6%。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弓形虫、隐孢子虫、巨细胞病毒和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均较低。我国AIDS并发症和机会性感染病原体与国外报告相差较大,应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预防和及时治疗并发症。
1.机会性感染
(1)原虫感染
A)弓形体病
常有头痛、发热、脑膜脑炎、视网膜脉络膜炎等,诊断主要靠检测血中抗弓形体IgM抗体( )或头颅CT见典型环圈状病变。艾滋病人得弓形体感染主要引起神经系统弓形体病,其发生率为26%。临床表现为偏瘫,局灶性神经异常,抽搐、意识障碍及发热等。CT检查可见单个或多个局灶性病变。依据组织病理切片或脑脊液检查可见弓形体。极少数弓形体累及肺部(1%)。该病是由寄生性原虫动物鼠弓浆虫所致的一种动物传染病。人的感染途径,先天性感染是由母亲经胎盘传给胎儿。后天性感染是因吃了含有组织囊虫的生肉或未煮熟的肉而感染。
B)隐孢子虫肠炎
主要有腹泻,为水样便,有时量很多,可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孢子虫是寄生于家畜和野生动物的小原虫,人感染后,附于小肠和大肠上皮,主要引起吸收不良性腹泻,病人表现为难以控制的大量水样便,每日5~10次以上,每天失水3~10升,病死率可高达50%以上。诊断靠肠镜活检或粪便中查到原虫的卵囊。
C)卡氏肺囊虫性肺炎
主要发生于肺部,可导致呼吸困难、持续的咳嗽,发热等。卡氏肺囊虫是一种专在人的肺内造穴打洞的小原虫。人的肉眼看不见,而且用一般的生物培养方法也找不到。卡氏肺囊虫肺炎主要通过空气与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健康人在感染艾滋病毒后,免疫功能受到破坏,这时卡氏肺囊虫便乘虚而入,在病人体内大量繁殖,使肺泡中充满渗出液和各种形态的肺囊虫,造成肺部的严重破坏。卡氏肺囊虫肺炎在艾滋病流行前是一种不常见的感染,过去仅发现于战争、饥饿时期的婴幼儿,或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白血病患儿。
卡氏肺囊虫肺炎是艾滋病患者的一个常见死因,在60%以上的艾滋病患者中属于最严重的机会感染,约有80%的艾滋病患者至少要发生一次卡氏肺囊虫肺炎。艾滋病患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时,首先有进行性营养不良、发热、全身不适、体重减轻、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以后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病程4~6周。发热(89%)和呼吸急促(66%)为肺部最常见的体征。某些人肺部还可听到罗音。卡氏肺囊虫肺炎常复发,病情严重,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致死原因。卡氏肺囊虫肺炎病人胸片显示两肺广泛性浸润。但少部分患者(约占23%)其胸片可示正常或极少异常。
据对180例卡氏肺囊虫肺炎X线胸片检查所见,表现为两侧间质性肺炎的77例,间质及肺泡炎症45例,肺门周围的间质炎症26例,单侧肺泡及间质炎症 24例,未见异常者8例。肺功能测定示肺总量及肺活量下降,随着病程的进展而进一步加剧。气管镜或肺穿刺所取之标本可以查到卡氏肺囊虫,有时还可以查到其它病原体,此时为混合性机会感染。本病病程急剧;亦可缓慢,终因进行性呼吸困难、缺氧、发展为呼吸衰竭而死亡,其病死率可达90%~100%。
(2)细菌性感染
有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常继发于一些并发症,最多见的是结核杆菌和鸟型分支杆菌,临床肺结核进展很快,可见空洞和痰菌阳性,治疗较困难亦有全身播散性结核。
A)分歧杆菌感染:
可以感染体内几乎所有的器官,导致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如发热、夜间多汗、体重下降、胃痛以及腹泻等。为艾滋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常波及肝、肺、脾、肾、血液、骨髓、胃肠道、淋巴结等,其表现为发热、消瘦、吸收不良、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为非特异性,确诊靠病原分离培养及活检。
B)沙门菌感染:
其引起的症状有:严重的腹泻、发热、寒战、腹痛以及偶尔的呕吐等。
C)杆菌性血管瘤病:
由血管的增生引起,表现为皮肤或其它器官的肿瘤样肿块。
D)结核杆菌感染:
结核病常发生于有艾滋病感染但尚无艾滋病的病人,这可能因为结核杆菌的毒力强于其它与艾滋病相关的病原体,如卡氏肺囊虫等,所以结核病更易发生于免疫缺陷早期。74%~100%的艾滋病感染伴结核病人有肺结核,其症状和体征常很难鉴别于其他艾滋病相关的肺部疾病。艾滋病患者常表现为扩散性的感染。艾滋病感染病人并发结核最突出临床特征是高发肺外结核,艾滋病伴结核病人或发现结核而诊断艾滋病人中70%以上有肺外结核。艾滋病伴肺外结核最常见的形式为淋巴结炎和粟粒性病变,还常波及骨髓、泌尿生殖道和中枢神经系统。
E)细菌性肺炎
F)其他
如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淋球菌等的感染。
(3)真菌感染:
A)常见口腔念珠菌感染
亦有食管气管或结肠念珠菌感染,导致口腔、舌、食道或阴道等部位的粘膜出现炎症及厚的白苔。白色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真菌,常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和阴道粘膜上,可从皮肤和粘膜分泌物、大小便、痰液中培养出来。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或机体菌群失调时,可使白色念珠菌变为致病菌导致念珠菌感染。可分为皮肤念珠菌病和粘膜念珠菌病,后者多见为鹅口疮--口腔粘膜、舌及咽喉、齿龈或唇粘膜上的乳白色薄膜,易剥离,露出鲜湿红润基底。多见于严重疾病的晚期,或艾滋病毒感染者。如果同性恋者持续有鹅口疮无其他原因解释时,往往表明患者已感染了艾滋病毒或将发展为艾滋病的指征。念珠菌性食道炎可造成吞咽困难及疼痛或胸骨后疼痛,食道镜检查可见食道粘膜有不规则溃疡和白色伪膜。其它尚有念球菌性口角炎、念珠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龟头包皮炎、内脏念珠菌病等。皮肤、粘膜念珠菌病的诊断有赖于临床表现和求助于真菌检查。
B)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近年发现卡氏肺孢子虫的DNA更像真菌,因此将之归在真菌性感染。主要表现为低热、干咳少痰,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体检有轻度紫绀,两肺偶有痰鸣音,很少闻及湿啰音,血气氧分压下降明显,胸片可见肺纹理增多,或斑片阴影,严重时两肺有大片融合阴影呈毛玻璃状,若作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液检查可找到卡式肺囊虫滋养体和包囊;
C)隐球菌脑膜炎及组织胞浆菌或青霉素的全身性感染
可以出现头痛、高热、颈部僵硬、对光线过于敏感等症状。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当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容易经呼吸道,偶可经肠道或皮肤入侵致病。隐球菌脑膜炎是艾滋病常见的并发症。有很高的病死率,表现为发热、头痛、精神错乱及脑膜刺激症状。肺部隐球菌,以亚急性或慢性发病,伴咳嗽、粘痰、低热、胸痛、乏力、X线检查为非特异性改变。对隐球菌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真菌检查确诊。
(4)病毒性感染
可见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单纯疱疹病毒(HSV)、带状疱疹病毒(HZV)、巨细胞病毒(CMV)和eb病毒等感染。
A)巨细胞病毒感染:
破坏眼睛(可能致盲)、消化系统、肺或其他器官。根据血清学调查表明,巨细胞病毒广泛存在,多数巨细胞病毒感染者无症状,但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病人可在尿、唾液、粪便、眼泪、乳汁和精液中迁延排出病毒。并可经输血、母亲胎盘、器官移植、性交、吮哺母乳等方式传播。艾滋病伴巨细胞病毒感染时,常表现为肝炎、巨细胞病毒肺炎、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皮疹等。确诊巨细胞病毒感染必需在活检或尸解标本中找到包涵体或分离出病毒。根据 Guarda等对13例艾滋病人尸解的研究,最常见的诊断是巨细胞病毒感染(12例),其次是卡波济氏肉瘤(l0例)。所有12例巨细胞病毒感染均为播散性,并且经常影响两个或多个器官。
B)病毒性肝炎:
包括甲肝、乙肝和丙肝。
C)人类乳头状病毒感染:
明显增加妇女得宫颈癌的风险。
D)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脑部感染性疾病。症状有:言语困难,身体的某一侧出现虚弱,视力丧失,上下肢的麻木感等。
E)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导致生殖器疱疹。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直接接触和性接触,也可经飞沫传染,病毒可由呼吸道、口、眼、生殖器粘膜或破报皮肤侵入人体。孕妇在分娩时亦可传给婴儿。感染病毒后可引起艾滋病患者皮肤粘膜损害、累及口周、外阴、肛周、手背或食道以至支气管及肠道粘膜等,以唇缘、口角的单纯疱疹最常见,其损害呈高密集成群的小水疱,基底稍红,水疱被擦破后可形成溃疡,其溃疡特点为大而深且有疼痛,常伴继发感染,症状多较严重,病程持续时间长,病损部位可培养出单纯疱疹病毒,活检可查到典型的包涵体。
F)EB病毒:
该病毒在艾滋病人中感染率很高,有96%的艾滋病人血清中可检测到EB病毒抗体,EB病毒可致原发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溶血性贫血、淋巴结肿大、全身斑疹,T细胞减少等。
2.恶性肿瘤
(1)卡波济肉瘤:
可在皮肤或黏膜上包括肺和食道胃肠均可见,诊断需靠活检做病理检查。
(2)淋巴瘤:
常有持续发热,全身淋巴结肿大,诊断亦要靠活检送病理。
(3)非霍奇金淋巴瘤:
发生于淋巴细胞,艾滋病毒感染后患此癌症的风险增高。
3.常见营养不良:
由于发热、腹泻各种感染或肿瘤消耗过多,而患者又食欲减退,时间长会造成营养不良甚至于恶液质。
患上艾滋病口腔也会发生这事
一、白色念珠菌病:
白色念珠菌病是艾滋病最常见的口腔表征。在高危人群中如性乱行为、吸毒、静脉输血史者,口腔白色念珠菌病是以后发生艾滋病的先兆;如在无任何诱因的健康年轻人口腔内患有口腔白色念珠菌病,特别是颊部的红斑型白色念珠菌病或咽部、软腭的假膜型白色念珠菌病,应高度警惕为艾滋病的口腔表征。
二、舌毛状白斑:
毛状白斑现已被广泛认同是艾滋病感染者的一种特殊口腔损害,对艾滋病发生有高度提示性,其他疾病很少引起毛状白斑。
三、与艾滋病相关的牙周病:
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可出现一系列牙周组织疾病,常见的有:1、牙龈线形红斑:常表现为牙龈缘呈明显的火红色线状充血,界限清楚,可有自发性牙龈出血或刷牙后出血。口腔局部治疗无效。2、急性坏死性牙龈炎、牙周炎、坏死性口炎,短期内(4周内)出现牙龈溃疡、坏死,牙槽骨破坏,伴明显疼痛。
四、卡波西氏肉瘤:
卡波西肉瘤也叫多发性、特发性、出血性肉瘤,肿瘤常见于头颈部和四肢皮肤,偶见于内脏。患者中有半数出现口腔病损,表现为无痛性、紫红色或紫褐色的、大小形状不一、扁平或隆起的病损。牙龈和硬软腭为好发部位。通常认为,在没有使用过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出现卡波西肉瘤病损时,基本上可诊断是爱滋病。卡波西氏肉瘤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