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前期综合症的诊断依据
经前期综合症的诊断依据
①在前3个月经周期中周期性出现至少一种精神神经症状,如疲劳乏力、急躁、抑郁、焦虑、忧伤、过度敏感、猜疑、情绪不稳等和一种体质性症状,如乳房胀痛、四肢肿胀、腹胀不适、头痛等;
②症状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出现,在晚卵泡期必须存在一段无症状的间歇期,即症状最晚在月经开始后4天内消失,至少在下次周期第十二天前不再复发;
③症状的严重程度足以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及工作。凡符合上述3项者才能诊断PMS。
Mortola(1992)提出了定量(按症状评分)的诊断标准。他通过3年时间,前瞻性调查分析了170例经前综合症妇女及无症状对照组,发现经前综合症在情绪、行为、举止方面最常见症状12种、最常见的体质症状10种,它们依次为:疲劳乏力(反应淡漠)、易激动、腹胀气及四肢发胀、焦虑/紧张、乳房胀痛、情绪不稳定、抑郁、渴求某种食物、痤疮、食欲增加、过度敏感、水肿、烦躁易怒、易哭、喜离群独处、头痛、健忘、胃肠道症状、注意力不集中、潮热、心悸及眩晕等。
每种症状按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有轻微症状,但不妨碍正常生活评1分;中度症状,影响日常生活,但并未躺倒或不能工作评2分;重度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无法胜任工作评3分,分别计算卵泡期(周期第三~九天)及黄体期(周期最后7天)7天的总分。诊断经前综合症的标准为:①黄体期总分至少2倍于卵泡期总分;②黄体期总分至少>42分;③卵泡期总分必须<40分,如>40分应考虑病人为其他疾病。这一方法虽然烦琐,但不致误诊。总之纯粹的PMS,在排卵前必存在一段无症状的间歇期,否则须与其他疾病(仅在月经前症状加剧)进行鉴别。
经前期综合症的症状有哪些
虽然月经一来,许多女性的经前期综合征就“自愈”了,但也有一些人的症状要直到月经结束才会完全消失。经前期综合征并非每个月都会发生。有一些女性可能某个月或几个月都没有经前期综合征,但后来又开始出现。
经前期综合征有时被称为经前期紧张,但症状范围却比只是单纯的紧张复杂多了。有150种以上的症状都与经前期综合征相关。这些症状被划分为两组:心理症状和生理症状。
心理症状: 焦虑 易怒 感觉“失去控制” 爱哭 沮丧 健忘
疲惫 攻击性情绪或发怒 感到恐慌 睡眠习惯、性欲和口味改变
生理症状: 头痛或偏头痛 感觉或已经出现浮肿 体重增加
乳房敏感 腹部疼痛 手脚肿胀 背部和关节疼痛 恶心 癫痫、哮喘、偏头痛和唇部疱疹可能加重
对一部分女性来说,经前期综合征的症状如此严重,以至于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破坏性的影响。如果你也是如此,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情绪变化困扰到你和上司、同事、爱人及孩子的关系。如此一来,大家都会对你每个月的“特殊时间”退避三舍。
比较极端的情况下,一些女性在遭受经前期综合征的折磨时还会犯罪。而经前期综合征发作最严重的时候,它甚至会让人有自杀的想法。
经前期综合症在每个人身上的反应都各不相同,也不是所有的女性都会有这些症状。不过来痛经的女性这些症状就会格外的明显。经前期综合症虽然不是什么很厉害的病,但是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所以对于严重的人来说也是很难受的。
经前期综合征到底有什么症状
一、经前期综合征精神症状:
激怒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疲乏以及饮食睡眠性欲改变。
二、经前期综合征躯体症状:
表现为头痛乳房胀痛腹部胀满肢体浮肿体重增加运动协调功能减退。
三、经前期综合征行为改变:
思想不集中工作效率低意外事故倾向易有犯罪行为或自杀意图。
经前期综合征的症状就有以上这些了。如果有患经前期综合症的女性朋友,一定要注意做好预防。女性要记住月经到来的日期,因为经期保健要从经期前开始。经前期紧张综合症的典型症状开始于月经来潮前7~14天,症状逐渐加重,行经期前2~3天达到高峰,行经后明显消失,而且症状伴随月经周期每月出现一次。在这期间,妻子稍忙或工作不顺心,就有可能使症状加重。
经前综合症对生育有影响吗
经前期综合症是妇女在经前出现一系列精神和躯体症状,随月经来潮而消失的一种疾病。经前期综合症临床上以经前7-14天出现烦躁易怒、精神紧张、神经过敏、浮肿、腹泻、乳房胀痛等一系列症状,并随月经周期性发作为其特点。经前期综合症的发病率可达行经者的50%,以20~30岁之间患病率最高。
经前综合症通常在二十多岁开始,四十岁是高峰期,然后持续到更年期为止。典型的经前综合症在经前一周开始,症状逐渐加重,至月经来潮前两到三天最为严重,月经来潮后突然消失。这与月经周期血液中的荷尔蒙有关。
尽管月经前不快症包括各年龄段的人,但是在年龄二十到四十之间女性中尤其普遍,而且如果你的妈妈有这种情况,那么你有这种情况的几率是普通人的两倍。根据最近的统计数据,百分之八十的女性在更年期之前受到不同程度的经前不快症的困扰,而每个阶段和每个阶段之间的剧烈程度和影响范围都不相同(已经有一百五十种被确认出来的症状),每个病人一般每个月至少经历五种症状。
青春期有哪些常见妇科病
一、月经不调
许多青春期少女的月经周期和血量均不规律,在初潮后的前几年中,月经周期间隔可达两个月或三个月,这是正常的,她们也多无顾虑。然而,如果间隔更久,出现继发性闭经时,她们就会求医和寻求帮助。
二、痛经
15岁以下的少女很少发生痛经,因为原发性痛经很少发生于无排卵周期,许多少女在初潮后,具有6~18个无排卵周期。
继发性痛经和其他异常可能是器质性损伤的信号。这样,任何主诉生殖器和下腹部疼痛的患者,均需接受妇科检查,而不管她的年龄如何,有无性活动经历。当然少女的妇科检查是通过肛门指诊进行的。
三、经期前综合症
大多数妇女,包括青春期少女,会经历经期前的不适,但她们的绝大多数仅是较轻的症状,所以不会寻求咨询和治疗。
因经前期综合症而寻求医生帮助的少女,大多数主诉水肿或痤疮生长过快。可以让少女记月经日记,至少一个周期,这样可以找出症状与经期的准确关系,也可以把经前期综合症进一步分类。如有些人的症状存在于整个周期中,那么诊断就不应是经前期综合症。
具有焦虑相关症状并占支配地位的经前期综合征,可以与经前期综合征的抑郁型相区分。焦虑型PMS妇女黄体期雌激素升高,孕激素降低;抑郁型妇女黄体期雌激素降低,孕激素升高。
经前综合症吃什么药呢
维生素d和钙质能缓解经前期综合征
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博士进行了一项大型的名为“护理健康研究”的调查。研究为期10年,调查对象是1057名已经诊断为经前期综合征的女性,她们的年龄在27—44岁之间,另外1968名没有症状的女性为对照。研究发现,每天补充1200毫克的钙质和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能减轻焦急、孤独、激动、悲伤、紧张等,减少40%的发生经前期综合征的危险。
研究者指出,即使在西方社会,女性也并未摄取足够的钙质和维生素d。每天的维生素d建议量是400国际单位,成年女性的钙质建议量为:19至50岁每天需要1000毫克的钙质;51岁以上每天需要1200毫克。但只有1/5的人在饮食中摄取到钙质与维生素d的建议量。
研究者建议,钙质和维生素d最好通过食物摄取。比如,每天吃4份低脂乳制品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此外,食用奶酪或者强化桔汁也不错。
通过对经前综合症吃什么药的了解,很多女性在患有经前综合症时选择药物调节的同时,在生活中也要进行自我调整,平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也要保持愉快乐观的心情,学会在生活中缓解压力,在饮食上也要注意调整,不要总是贪凉吃些生冷的食物。
青春期少女常见的妇科病
一、月经不调 许多青春期少女的月经周期和血量均不规律,在初潮后的前几年中,月经周期间隔可达两个月或三个月,这是正常的,她们也多无顾虑。然而,如果间隔更久,出现继发性闭经时,她们就会求医和寻求帮助。
二、痛经 15岁以下的少女很少发生痛经,因为原发性痛经很少发生于无排卵周期,许多少女在初潮后,具有6~18个无排卵周期。继发性痛经和其他异常可能是器质性损伤的信号。这样,任何主诉生殖器和下腹部疼痛的患者,均需接受妇科检查,而不管她的年龄如何,有无性活动经历。当然少女的妇科检查是通过肛门指诊进行的。
三、经期前综合症 大多数妇女,包括青春期少女,会经历经期前的不适,但她们的绝大多数仅是较轻的症状,所以不会寻求咨询和治疗。因经前期综合症而寻求医生帮助的少女,大多数主诉水肿或痤疮生长过快。可以让少女记月经日记,至少一个周期,这样可以找出症状与经期的准确关系,也可以把经前期综合症进一步分类。
如有些人的症状存在于整个周期中,那么诊断就不应是经前期综合症。具有焦虑相关症状并占支配地位的经前期综合征,可以与经前期综合征的抑郁型相区分。焦虑型PMS妇女黄体期雌激素升高,孕激素降低;抑郁型妇女黄体期雌激素降低,孕激素升高。
国际公认的更年期年龄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是由于性腺发生退行性改变,使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之间的平衡制约关系紊乱,进而导致一系列全身性的病理变化,临床以精神症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功能障碍等为其主要表现。国际公认的更年期始于41岁,止于60岁,可长达20年之久,有1/3的妇女可出现严重的症状,影响生活质量。笔者于2002年1月~2006年12月,以五脏养阴汤治疗80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取得满足效果。
1.1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妇科学》绝经前后诸症诊断依据及症候分类[1]⒆雌婪郑í?3.03±3.87)分,其中轻度29例,中度38例,重度13例。对照组40例,年龄41~59岁,平均岁;病程<1年13例,1~2年18例,2~4年6例,>4年3例,平均个月;症状评分分,其中轻度16例,中度18例,重度6例。两组在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两组在治疗前3个月均未服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中西药,排除更年期精神病及高血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