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的典型症状
黄疸的典型症状
黄疸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渍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也称为显性黄疸。黄疸的不同时期表现的症状也不完全相同,有些症状是单一的,有些症状是带有伴随性的。
基本症状
1、皮肤、巩膜等组织的黄染,黄疸加深时,尿、痰、泪液及汗液也被黄染,唾液一般不变色。
2、尿和粪的色泽改变。
3、消化道症状,常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泄或便秘等症状。
4、胆盐血症的表现,主要症状有:皮肤瘙痒、心动过缓、腹胀、脂肪泄、夜盲症、乏力、精神萎靡和头痛等。
患者可以表现出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腻、疲乏无力、尿黄如茶、肝区疼痛、发热、少数重型肝炎病例可见腹胀、少尿、出血倾向等症状。
伴随症状
1、黄疸伴发热见于急性胆管炎、肝脓肿、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大叶性肺炎。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可先有发热而后出现黄疸。
2、黄疸伴肝大,若轻度至中度肿大,质地软或中等硬度且表面光滑,见于病毒性肝炎急性胆道感染或胆道阻塞。明显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凸凹不平有结节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肝肿大不明显而质地较硬边缘不整表面有小结节者见于肝硬化。
3、黄疸伴上腹剧烈疼痛可见于胆道结石、肝脓肿或胆道蛔虫病;右上腹剧烈疼痛、寒战高热和黄疸为charcot三联症,提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胀痛可见于慢性胆囊炎、病毒性肝炎、肝脓肿或原发性肝癌等。
黄疸临床表现
1、梗阻性黄疸
1 特点
凡登白试验直接反应阳性,直接胆红素增高,尿胆红素阳性,大便可成灰白色。
2 常见的疾病
淋巴瘤和急性白血病,其发生与肿大的淋巴瘤压迫有关。
2、肝性黄疸
1 特点
凡登白试验呈双相,直接和间接胆红素均增高,尿胆红素和尿胆原增加。
2 常见疾病
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增多症和恶性组织细胞病多引起肝细胞损害。 此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也可引起肝脏损害,发生黄疸。
3、溶血性黄疸
1 特点
凡登白试验间接反应阳性,间接胆红素增高,尿胆红素阴性,尿胆原增加。
2 常见疾病
先天性或遗传性溶血性疾病如地中海贫血,蚕豆病,遗传性红细胞病等。后天免疫性溶血疾病常见于自身免疫性溶血、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瘤。获得性溶血性疾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以及其他药物引起的溶血均可发生黄疸。
结石性胆囊炎症状
1.急性期:
(1)急性胆囊炎 ①上腹或右上腹剧烈绞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甚至可诱发心绞痛,②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③常有恶心、呕吐、腹胀和食欲下降等。④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
(2)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腹痛、寒战、发热和黄疸是胆总管结石并急性胆管炎的典型表现。
2.慢性期(发作间歇期):
(1)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多为右上腹或上腹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进食油腻食物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2)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多有反复发作或绞痛史,每于冬秋之交发作较频繁。较大结石有时长期无症状。
(3)慢性胆管炎与胆管结石其临床表现亦不典型,可无症状或类似慢性胆囊炎的征象。
黄热病什么症状
潜伏期症状人感染后潜伏期通常为3-6天,偶尔有10-13天者。人感染后多表现为隐性感染或者仅表现有1-2天的低热、头痛、全身不适等轻微症状,血液中可分离出病毒。
轻型黄热病症状极轻型的黄热病感染可能仅出现2-3天的发热,不用实验室检查的方法一般无法确诊。
轻型黄热病病程一般持续2-3天左右,其症状表现主要有一下3个方面:
1、全身症状:急性发作,有明显的畏寒、发热39度以上,头痛、头昏、失眠、全身无力、肌肉及关节酸痛,食欲减退。
2、皮肤及黏膜充血:眼结膜充血,面部、颈部和上胸部充血潮红,皮肤黏膜可见有出血点和瘀斑。
3、其他症状:轻型黄热病患者还可以出现恶心、呕吐、鼻衄、轻度蛋白尿及轻度黄疸等。
重型黄热病症状重型黄热病患者症状典型,患病在发热高,有明显的脉搏缓慢,严重的头痛、背痛、恶心、呕吐及明显的黄疸和蛋白尿,甚至可出现血尿及黑色呕吐物。发热可持续约5-7天左右。有一部分病人病程在3-4天后很快恢复。
恶型黄热病症状恶性黄热病具有非常典型的临床症状,其中爆发型的病人通畅在发病3-4日内病死。恶型黄热病患者高热可高达41度以上。发病第3天即可发生黄疸、尿闭、大量出血,还可出现黑粪、黑色呕吐物、鼻衄、血尿及紫癜等。此外,恶型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有呃逆、震颤、腱跳动及谵妄等症状。
恶型黄热病症状有哪些
恶型黄热病症状恶性黄热病具有非常典型的临床症状,其中爆发型的病人通畅在发病3-4日内病死。恶型黄热病患者高热可高达41度以上。发病第3天即可发生黄疸、尿闭、大量出血,还可出现黑粪、黑色呕吐物、鼻衄、血尿及紫癜等。此外,恶型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有呃逆、震颤、腱跳动及谵妄等症状。
黄疸型肝炎的症状
急性黄疸型肝炎症状,起病缓慢,约1/3患者起病较急.有发冷,发热,乏力,食欲明显减退,厌油,恶心,呕吐,常伴中上腹不适,腹胀,腹泻.经1周左右开始尿呈茶色,逐渐巩膜,皮肤出现黄疸,黄疸重时伴皮肤瘙痒.肝区疼痛.检查见肝,脾肿大.黄疸期持续2~6周,少数可长达3个月.黄疸型肝炎症状开始消退时,食欲逐步恢复,肝,脾肿大需经2~3个月才恢复正常,有些肝功能等均正常,但肝区痛,上腹不适等持续存在称为肝炎后综合征.
少数急性黄疸性肝炎起病后10天内迅速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嗜睡,烦躁不安,神志不清,昏迷),在排除其他原因后,有肝进行性缩小,黄疸加深,肝功能不正常,特别是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诊断为重症肝炎,预后差,病死率高.
急性无黄疸性肝炎占全部肝炎的70%~90%,症状较黄疸型为轻,主要有乏力,纳差,腹胀,肝区痛,少数有恶心,呕吐.体检有肝肿大,部分有脾肿大,大多数经3~6个月恢复,但迁延不愈和反覆发作者较急性黄疸性肝炎多见.
成年人的黄疸大多数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如近期有饮食不洁史,到街上吃羊肉串,摊上吃饭等,都容易感染甲肝.会逐渐出现恶寒发热,恶心呕吐 腹胀肋痛,食欲不振,厌油腻,全身乏力,目黄尿黄等症状.多属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症状.
甲肝的症状
1、常见的甲肝症状有乏力、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呕吐、恶心、腹痛。感染了甲型肝炎病毒之后,不—定都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
2、部分人经过2~6周的潜伏期,出现临床症状,不同的人临床症状各有不同。有的人可有关节痛、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甚至呕吐、腹泻、腹胀等症状。
3、黄疸也是常见的甲肝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尿色发黄和皮肤巩膜黄染,这种为急性典型甲型肝炎。
4、而一部分人感染后没有任何症状,甚至肝功能检查也正常,而到恢复期却可产生抗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有些人则症状很轻,不出现黄疸,只是在检查肝功时发现转氨酶升高,称为亚临床型。
这是该病的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餐具、牙具、玩具或被褥等,或者是食用了受病毒感染的食物而导致了疾病的产生,所以一些人群集中的地方如学校、工厂等要注意病毒的预防的工作。
宫寒典型症状
1、发胖
宫寒者的一表现是浑身发胖,并伴有气短乏力、失眠多梦、月经过少、不排卵等症状。子宫热量不足,为了维护自身的生理机能,脂肪就充当起“护宫使者”,子宫越冷身体就越需要囤积脂肪,从而引起发胖。
2、月经异常
经前小腹有坠胀感,并出现白带增多、腰酸或痛、两乳胀痛等现象,少数有反胃、作呕反应;行经腹痛,小腹发凉,月经色黑有血块,个别女性痛经达到难以忍受之程度。
3、下腹寒冷
有时作痛,经期有时错后,色淡而量少,精神较差,平时腰酸腿软,小便较多,月经量少,性欲减退,舌质淡苔白,脉沉。真阳不足的则腰酸如折,面色黯黄,自觉下腹部不暖,四肢不温,主要脚冷而疲软,口淡而无味,喜食辛燥,月经略有错后,有白带,小便频或失禁,舌质淡,苔白腻而滑,脉沉弱。
胆管结石的表现
1.肝外胆管结石
其典型症状是在开始时有胆绞痛,常伴有恶心、呕吐,有胆道感染的患者有寒战、高热;随后临床上出现黄疸,出现典型的Charcot三联征,即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
(1)腹痛多位于剑突下或右上腹绞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常向右肩、背部放射。
(2)寒颤、高热常于剧烈腹痛后出现,呈弛张热,体温可高达39℃~40℃。
(3)黄疸约70%胆管患者在上腹绞痛、寒战、高热后的12~24小时即可出现黄疸。黄疸伴有皮肤瘙痒,尿呈浓茶色,粪便色泽变淡或呈现陶土色、多数患者黄疸可呈波动性,在1周左右有所缓解。
2.肝内胆管结石
可无症状或有肝区、胸背部的深在而持续性的疼痛,影响睡眠。发生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时,可有寒战、发热、肝大、有触痛,黄疸可无或较轻,晚期可发生败血症、休克。
黄疸性肝炎是甲肝吗
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食欲减退,厌油,乏力,上腹部不适,肝区隐痛,恶心,呕吐,部分病人畏寒发热,继而尿色加深,巩膜,皮肤等出现黄疸.一,黄疸前期 多数起病缓慢,可有畏寒发热,主要症状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区胀痛,腹胀,便秘或腹泻等.某些病例有明显的上呼吸道症状,类似感冒.
本期体征不显著,部分病例有浅表淋巴结肿大.于本期末小便颜色加深,继而巩膜及皮肤先后出现黄染.二,黄疸期 巩膜,皮肤出现黄染,约1周左右达高峰,部分病人短期内可出现肝内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表现,黄疸日益加深,皮肤搔痒,大便呈淡灰白色,肝多肿大,质地充实有压痛,叩击痛.约10%的病人脾肿大.肝功能检查有明显异常,本期病程2~6周左右.三,恢复期 此时黄疸和其他症状逐渐消退,精神食欲明显好转,肝脾逐渐回缩,肝功能渐趋正常.有些病人口苦,肝区痛,腰背酸困,腹胀等症状迁延较久.本期病程2~16 周,平均一个月左右.
针灸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也有一定适应症.一般适于普通型,重型病人针灸只是综合措施之一.其次,即使是普通型, 也最好是单纯性的,不宜有夹杂症.另外,针刺治疗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疗效不及黄疸型.目前,我国比较公认的针灸适应症标准是:(1)病程在2周以内;(2) 具有上述典型临床症状;(3)体征方面见肝脏肿大,局部有压痛和叩痛,黄疸;(4)肝功能试验有2项以上异常
急慢性肝炎的表现有哪些
1.急性乙型肝炎
(1)黄疸型 临床可分为黄疸前期、黄疸期与恢复期,整个病程2~4个月。多数在黄疸前期具有胃肠道症状,如厌油、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乏力等,部分患者有低热或伴血清病样症状,如关节痛、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皮疹等,较甲型肝炎常见。其病程进展和转归与甲型肝炎相似,但少数患者迁延不愈转为慢性肝炎。
(2)无黄疸型 临床症状轻或无症状,大多数在查体或检查其他病时发现,有单项ALT升高,易转为慢性。
2.淤胆型 与甲型肝炎相同。表现为较长期的肝内梗阻性黄疸,而胃肠道症状较轻,肝脏肿大、肝内梗阻性黄疸的检查结果,持续数月。
3.慢性乙型肝炎 病程超过6个月。
(1)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临床症状轻,无黄疸或轻度黄疸、肝脏轻度肿大,脾脏一般触不到。肝功能损害轻,多项式表现为单项ALT波动、麝浊及血浆蛋白无明显异常,一般无肝外表现。
(2)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临床症状较重、持续或反复出现,体征明显,如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可有不同程度的黄疸。肝脏肿大、质地中等硬,多数脾肿大。肝功能损害显着,ALT持续或反复升高,麝浊明显异常,血浆球蛋白升高,A/G比例降低或倒置。部分患者有肝外表现,如关节炎、肾炎、干燥综合征及结节性动脉炎等。自身抗体检测如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及抗线粒体抗体可阳性。也可见到无黄疸者及非典型者,虽然病史较短,症状轻,但具有慢性肝病体征及肝功能损害;或似慢性迁延性肝炎,但经肝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近年随着HBV-DNA前C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现有的学者主张按HBeAg及抗-HBe情况将慢性乙型肝炎分为两种:①HBeAg阳性慢性肝炎(典型慢性乙型肝炎)由HBV野型株感染所致,其病程经过中有HBeAg阳性和抗-HBe阳性两个阶段。符合既往的看法,HBeAg阳性代表体内HBV复制活跃,血清中HBV-DNA阳性,肝功能损害且有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当HBeAg转阴,抗-HBe转阳,代表HBV复制减弱或停止,血清中HBV-DNA转阴,肝功能恢复正常,肝组织病变改善。②抗-HBe阳性慢性肝炎(非典型慢性乙型肝炎)认为由HBV前C基因突变株感染所致。其血清中HBeAg阴性、抗-HBe阳性,体内HBV-DNA仍进行复制,肝脏显示进展的严重病变,易发展为重型肝炎。
肝炎的早期症状
乙型肝炎的症状
乙型肝炎分为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一般我们常见的急性乙肝居多,它的症状就是疲乏、没有胃口,有的时候还会出现肝部疼痛的症状。通过检查能够发现肝功能出现了异常。而慢性乙肝的表现没有什么典型的特征,一般就是易疲劳,可能也会出现肝痛的症状,不过慢性不太容易发现,很多都是在体检的时候才会被发现。
丙型肝炎的症状
主要表现为疲劳、低热,更多的病人没有任何症状。慢性丙肝病人可以在20年间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感觉身体无力、没劲,即便经过了充分休息,这种疲倦感也仍会持续。
戊型肝炎的症状
戊肝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分为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急性重型和淤胆型四种。除了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外,急性黄疸型病人还有尿黄,眼睛黄,皮肤黄,血中胆红素也升高。重症肝炎的表现更重,甚至可以发生肝昏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