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外感发热的推拿疗法 小儿外感发热病因症状
小儿外感发热的推拿疗法 小儿外感发热病因症状
病因:小儿脏腑娇嫩,肌肤疏薄,卫外不固,故当气候骤变,冷热失常,或看护不周时,外邪易乘虚入侵肌表,使卫阳被郁,而致发热。
临床表现:寒者,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喷嚏,喉痒,苔薄白,脉浮,指纹鲜红;风热者,发热重,恶风,微寒出,口干,咽痛,流黄涕,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红紫。
外感风热是怎么引起的
1.外感六淫由于气候反常,或人体凋摄不慎,风、寒、暑、湿、燥、火乘虚侵袭人体而发为外感热病。·六淫之中,以火热暑湿致外感发热为主要病邪,风寒燥邪亦能致外感发热,但它们常有一个化热的病理过程。六淫间可以单独致病,亦可以两种以上病邪兼夹致病,如风寒、风热、湿热、风湿热等。外感发热病因的差异性,与季节、时令、气候、地区等因素有关。
2.感受疫毒疫毒又称戾气、异气,为一种特殊的病邪,致病力强,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和传染性。疫疠之毒,其性猛烈,一旦感受疫毒,则起病急骤,传变迅速,卫表症状短暂,较快出现高热。
外邪入侵人体的途径,多由皮毛或口鼻而入。一般说来,六淫之邪,由皮毛肌腠而入,由表人里,传至脏腑,发为热病。疫毒之邪,多由口鼻而侵,由上而下,由浅而深,发为热病。
外感发热燥火的病机是外邪入侵,人体正气与之相搏,正邪交争于体内,则引起脏腑气机紊乱,阴阳失调,阳气亢奋,或热、毒充斥于人体,发生阳气偏盛的病理性改变,即所谓“阳胜则热”的病机。外感发热的病理性质为阳气亢奋,即属热属实。其不同的病变和临床表现,则是由感邪的性质和病邪作用的脏腑部位所决定。如病邪影响发病,火热之邪为病,热变较速,发热为主;湿热为病,其性粘滞,病变多留恋中下焦;风寒为病,则有一郁而化热的过程;疫毒为病,起病更急,传变更快,热势很甚。又如病位影响发病,随病邪作用的肺脾肝胆、胃肠膀胱等的不同,则相应脏腑的气机发生紊乱,因而就有不同的外感发热病证。
外感发热病变,病机以阳胜为主,进一步发展则化火伤阴,亦可因壮火食气而气阴两伤,若病势由气人营人血,或疫毒直陷营血,则会发生神昏、出血等危急变证。
小儿外感咳嗽推拿手法 小儿外感咳嗽病因病机
小儿形气未冲,腠理不密,卫外不固;加之寒温不能自调,衣着增减不能自理,最易为外邪所伤,故以外感咳嗽最为多见,多由风热袭表,内郁肺气,壅遏不宣,逆而不降而发;或因风寒束表,肺气闭塞,外不能宣,内不能降而发,故外感咳嗽小儿以风热,风寒所致最为常见。
小孩外感发烧推拿手法 小儿外感风寒发烧推拿方解
本方疏风解表,治疗一切外感风寒发烧症,开天门,揉太阳,推坎宫,运耳后高骨为治外感发烧的主要推拿手法,配拿风池功在疏风解表;清肺经,揉肺俞则宣通肺气。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以巩固疗效。
孩子发烧的治疗方法 发烧后这么做
孩子发烧,家长别着急,教你治疗发烧的方法
发热是小儿在感冒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导致发热的情况也很多。家长们总是怕遇到小儿发热,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小儿发热该如何辩证和处置。
小儿的正常体温一般在36℃~37℃之间,38℃以下称为低烧,高于38.1度就是高烧了。中医认为凡遇外感、肺胃实热、阴虚、惊吓、常见传染性发热疾病都会导致小儿发热。
1外感发热
外感发热是小儿发热的常见原因。出现发热,恶寒,头痛,无汗,鼻塞流清涕,鼻息凉,喷嚏,喉痒,苔薄白等症状说明孩子是外感发热。
调理思路:温中散寒,发汗解表
重点穴位:三关、外劳、一窝风
推拿手法:左手:分阴阳、逆运八卦、清胃、清补脾、清板门、三关,外劳一窝风,掐揉二扇门
头面部: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 、黄蜂入洞
腹 部:脏腑点穴
腿 部:足三里
背 部:大椎、风门、肺腧,拿风池
2肺胃实热
这种情况多由外感误治或乳食内伤造成的。出现的症状多为满面通红、腹胀、大便臭灰或几天未大便、舌红、苔黄腻、指纹紫滞、下午1~3点还会烧、烦躁、小便黄、不思饮食。
调理思路:消食导滞,清热。
重点穴位:清胃、足三里
推拿手法:左手:分阴阳、大清天河水 、 清胃清板门、曲池、合谷、清大肠、膊阳池 右手:曲池、合谷、拍肘取天河
腹部: 脏腑点穴
腿 部:足三里、降胃经、掐太冲
后 背:清天柱、按弦走搓摩、下推七节骨+后背挤痧或刮痧
3阴虚发热
肝肾阴亏,后天失养,久病伤阴这是导致阴虚的主要原因。症状多由面红、五心燥热(手脚心、胸口)、潮热(一阵阵发热)、盗汗、少苔或无苔、指纹淡紫、形体消瘦。
特 效 穴:二马穴
推拿手法:
1.左手:分阴阳、补肾、顺运八卦、清胃、清补脾、揉二马、掐小天心、掐总筋、清天河水少许
2.右手:曲池、合谷、揉肺经 ,拍肘取天河
3.腿部:足三里,太溪、复溜 ,
4.后背:清天柱、揉肺俞
4惊吓发热
外感发热是小儿发热的常见原因。出现发热,恶寒,头痛,无汗,鼻塞流清涕,鼻息凉,喷嚏,喉痒,苔薄白这些症状说明孩子是外感发热。
这种情况少见,但也有。肾气不足是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其症状主要有,面部心肝区有青筋或红筋(心)、无神、眼睑下垂,睫毛一捋一捋、头发直立、手尖凉、耳垂凉、口唇周围下巴青。
调理思路:镇惊安神
推拿手法:小天心,肝经
特效食方:三豆饮
配料:绿豆适量、黄豆适量、黑豆适量
做法:将豆子洗净,放入小锅里,添加足量的清水,大火煮滚后转小火煮2小时以上至汤水浓稠。当天煮当天喝,不要过夜。每天大概喝4次左右。
小儿发烧推拿图解手法 外感发热推拿手法
主症:发热汗出,鼻流浊涕,喷嚏,咽喉红或肿,口感,唇红,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青紫。
治疗原则:疏风清热,宣肺解表。
推拿处方:分推坎宫,上推天门,柔耳后高骨,掐风池,清肺经,清天河水,逆运太阳,推六腑,掐揉少商,拿合谷。
推拿原理:分推坎功,逆运太阳,上推天门,耳后高骨,用以疏风解表,清肺经,天河书,退六腑,用以宣肺清热;掐揉少商,拿合谷,清板门,用以清利咽喉。
主证:发热无汗,鼻塞清涕,蜷卧怕冷,唇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青红。
治疗原则:祛风散寒,宣肺解表。
推拿处方:上推天门,分推坎宫,逆运太阳,黄蜂入洞,掐风池,泻肺经,上推三关,揉二扇门,一窝风。
推拿原理:上推天门,分推坎宫,逆运太阳,掐风池,用以疏风解表;推三关,揉二扇门,一窝风,用以发汗散寒;泻肺经,黄蜂入洞,用以宣肺通窍。
小儿外感发热的推拿疗法 小儿外感发热推拿操作手法
位置:两眉间中点起,直上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用两手拇指桡侧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开天门。
作用:发汗解表,镇惊安神,清脑止痛。主治头痛,发热,感冒,惊吓等。
位置:自眉头沿眉弓上缘至眉梢成一直线。
操作:先用两拇指掐按眉弓中点片刻,再用拇指桡侧面,自两眉头稍向上,外分推至眉梢。
作用:发汗解表,清脑明目,止头痛。主治感冒,头痛,头晕,目赤痛。
位置:两眉外端的后方凹陷处。
操作:用拇指指端在穴位旋转揉运,向眼睛方向为补,向耳后方向为泻。
作用:解表,止头痛,醒神,明目。主治感冒发热,恶寒,头痛,目赤痛。
位置:耳后高骨微下凹陷中。
操作:以中指按于穴位上揉运之。
作用:解表发汗,镇惊除烦。主治伤风感冒,惊风抽搐,烦躁不安。
位置:后发际下大筋外侧凹陷处。
操作:用拇指,食指用力提拿风池,有节奏的一松一提。
作用:发汗解表,通经止痛。主治恶寒,高热,头痛,身痛,感冒。
位置:肺经亦称肺金,位于无名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起推至指尖,为清肺经。
作用:补益肺气,清肝泄热,止咳化痰。主治感冒,发热,咳嗽,气喘,胸闷,虚寒,脱肛。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操作方法:用拇指螺纹面自肩胛骨内缘 从上至下向两旁分推。
作用:调肺气,解表祛邪。主治肺气虚损之久咳,胸闷,胸痛,发热。防治感冒,痰咳。
小儿外感发热的推拿疗法
外感发热的推拿处方
治则:风寒者,发汗解表,宣通卫阳;风热者,清热解表,宣肺利咽。
推拿处方: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运耳后高骨,拿风池,清肺经,揉肺俞。
加减:风寒者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等;风热者加清天河水,推脊等;鼻塞者加黄蜂入洞;咳嗽者加推揉膻中,运内八卦等;脘腹胀满,不思乳食,呕吐者加揉中脘,分腹阴阳,运内八卦,运板门,清补脾经等;烦躁不宁,惊惕不安者加清肝经,掐揉小天心等。
小儿发热怎么推拿
小儿外感发热推拿
小儿外感发热,可选择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运耳后高骨各一分钟,清肺经,清天河水各3分钟;风热表现,加上推脊2分钟;风寒表现则加推三关1分钟,掐揉二扇门,拿风池各3-5次。
推拿好处: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运耳后高骨,能有助于祛除在表的邪气;清肺经,清天河水,能有助于清热;推脊以加大清热的力度;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重在帮助发汗退热。
小儿肺胃实热推拿
小儿肺胃实热,可选择清肺经,清胃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各1分钟,清天河水,退六腑各2分钟,揉天枢,顺时针摩腹各2分钟。
推拿好处:清肺经,清胃经,能帮助清除肺胃的实热;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揉天枢,顺时针摩腹,有助于促进消化,帮助排便,以退内热;清天河水,退六腑,重在清热退热。
小儿阴虚发热推拿
小儿阴虚发热,可选择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云内劳宫各1分钟,揉二人上马2分钟,清天河水2分钟,推涌泉1分钟,按揉足三里2分钟。
推拿好处:补脾经,补肾经,补肺经,揉二人上马,按揉足三里以帮助促进脾,肺和肾的功能,促进人体内脏的功能,清天河水,揉内劳宫有助于退虚热;而推涌泉可以达到使内热自人体内下行,可通过促进小便的排出而达到清虚热的目的。
小儿暑热推拿
小儿暑热,可选择清肺经,清胃经,清心经,清天河水,退六腑,补脾经,补肾经,揉小天心各1分钟。
推拿好处:清肺经,清心经,清天河水,推六腑,揉小天心可清暑泄热,补脾经,补肾经以益气养阴。
小儿推拿用的什么粉 薄荷汁
薄荷有散风清热,解郁透表的作用,蘸薄荷汁进行推拿,可增强治疗小儿外感风热,头痛,鼻塞,发热,汗出恶风,咽喉肿痛, 咽痒,口腔溃疡,风火牙痛等病症的效果。
治疗小儿咳嗽的推拿方法 小儿外感发热咳嗽推拿方法
主证:咳嗽,头痛,鼻塞,流浊涕,恶寒轻,发热重,咳痰黄稠,口渴咽痛,脉浮数,苔薄黄,指纹鲜红。
治则:解表清热, 宣肺止咳。
推拿处方: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运耳后高骨,拿风池,退六腑,清天河水,按揉天突,推揉膻中,揉肺俞,分推肩胛骨,推肺经,运内八卦。
推拿方解: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运耳后高骨,拿风池,退六腑,清天河水以解表清热;按揉天突,推揉膻中,运内八卦以宽胸理气,化痰止咳;揉肺俞,分推肩胛骨,推肺经以宣肺化痰止咳。
发热的中医退热方法
中医对发热的认识包括外感发热、内伤发热,而小儿以外感发热为主,同时有食积发热。所以退热方法主要针对这些病因。首先外感,观察患儿情况确定如何治疗,比如孩子出现发热,无汗,怕冷,不喝水,鼻塞等,多是风寒,或者卫气闭郁不开而致,此时应以发汗为主,医生会用麻黄汤发汗,家长可以在家用葱豉汤,葱白带须2-3个,淡豆豉20个,煮汤喂服。如果孩子出现发热,不怕冷,有汗,有些头疼,头晕等,这些多为风热,或者叫荣气疏泄所致,医生会用桂枝汤控制荣气的疏泄作用,家长可以在家黄豆、黑豆、绿豆煮汤或者豆浆喂服。食积发热患儿见暴饮暴食后突然出现发热,胃口差,甚至呕吐,舌苔厚腻,口气重,大便酸臭等,可以用槟榔、豆豉、连翘等消食清热治疗。
同时这些发热均可以推拿治疗,推拿治疗孩子比较容易配合,效果较好。发热的推拿主要穴位为清心经、清肺经、运内八卦,揉内劳宫,清天河水,退下六腑,清三关等,食积患儿可以加用揉板门,补脾经,清大肠,捏脊等治疗。
小儿外感咳嗽推拿手法 小儿外感咳嗽治疗处方
治则:疏风解表,宣肺止咳。
咳嗽常用推拿处方:推攒竹,清肺经,按天突,揉乳旁,搓乳根,擦膻中,擦肺俞。
外感咳嗽加开天门,推坎宫,推太阳,黄蜂入洞,拿风池,推上三关,退下六腑;偏于寒者多推三关。
外感发热小儿推拿 小儿外感发热推拿方解析
本方疏风解表,治一切外感发热症。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运耳后高骨为治外感的主要推拿法,配拿风池功在疏风解表;清肺经,揉肺俞则宣通肺气。
外感发热小儿推拿 小儿外感发热的推拿处方
治则:风寒者,发汗解表,宣通卫阳;风热者,清热解表,宣肺利咽。
推拿处方: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运耳后高骨,拿风池,清肺经,揉肺俞。
加减:风寒者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等;风热者加清天河水,推脊等;鼻塞者加黄蜂入洞;咳嗽者加推揉膻中,运内八卦等;脘腹胀满,不思乳食,呕吐者加揉中脘,分腹阴阳,运内八卦,运板门,清补脾经等;烦躁不宁,惊惕不安者加清肝经,掐揉小天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