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暑刮痧图解 中暑按摩哪里最有效

中暑刮痧图解 中暑按摩哪里最有效

如果有人中暑,先让病人平躺在通风阴凉处,然后再用拇指指端掐住病人的人中穴,力度要适中,每次掐压保持3秒钟,反复20次后,再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按揉20圈。

然后再用相同的方法,按揉两手上的合谷穴与手腕处的内关穴,每个穴位按摩20次,按摩至局部发热即可停止,再配合解暑的药物,效果会更加。

随后再用拇指指腹按揉两臂上的曲泽穴,力度要稳健,每个穴位按摩20圈,按摩患者穴位的时候要注意衣物要松解,否则会影响按摩效果,避免给患者带来不适感。

如果中暑者的症状仍得不到缓解的话,可以用手指按揉两腿上的足三里穴,这样可以疏通全身经络,缓解中暑症状,如果患者伴随着腹痛等症状,也可以按压此穴,这样都会起到神奇的效果。

中暑能喝藿香正气水吗 正确理解中医中的“中暑”

在了解中暑能否喝藿香正气水之前,首先要清楚中医中的“中暑”和西医中的“中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医通过辨证把中暑按辨证分为三大类,西医所说的“中暑”,只是中医辨证的一个方面。

阴暑是因为暑天受寒引起的,类似于经常进出空调间而出现中暑症状的情况。

阳暑基本与西医所指的中暑是一致的,是指夏季在烈日下工作或长途奔走,感受炎热曝哂而发病的伤暑证。是由于动而得之,故名“阳暑”。主要病状有高热、心烦、口渴、大汗、舌苔黄干,脉洪数等。

湿暑是湿热天气中出现的类似中暑症状,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如何才能有效的缓解中暑

如何才能有效的缓解中暑?相信每个人都经历过中暑。中暑是因为出汗停止因而身体排热不足、体温极高、脉搏迅速、皮肤干热、肌肉松软、虚脱及昏迷为特征的一种病症,由于暴露于高温环境过久而引起身体体温调节机制的障碍所致,出现中暑就会有皮肤灼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因此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中暑,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如何才能有效的缓解中暑?

中药治疗中暑:

中暑常发生于平常体质弱的人,往往由于过度疲劳,站立过久,环境闷热,或因悲伤过度等因素引起暂时性脑缺血,表现有眩晕,眼花,出冷汗,恶心、欲吐,甚至突然晕倒,面色苍白等。

处理中暑

1.温开水(或用糖开水)一杯给病人饮下,并扶到空气清新阴凉的地方。

2.当患者出现热昏厥情况,可用一茶匙食盐混合600ml水慢慢饮下。

3.按摩太阳穴(有药油更佳)

4.如晕倒,用手指甲刺激人中穴(鼻唇中间上1/3处)。

5.舒绶胸口的不适,可加按内关穴(腕纹上二寸)。

6.如何才能有效的缓解中暑,用按摩或刮痧方式刺激中指尖端,百会穴(头顶部两耳尖边线之中点),涌泉穴(足底心前1/3处),令病人尽快苏醒。可用西瓜皮或湿毛巾为患者抹身,加速体温下降。

揪痧疗法治疗中暑:

如何才能有效的缓解中暑,揪脖子简单易行,对着镜子就可以对自己进行揪痧操作。揪痧时,将中指和食指弯曲如钩状,蘸水或蘸唾液后夹起脖子侧皮肤向前拧扯,然后急速放开还 原,依上述手法连续重复往返数次,以所扯皮肤发红或者发紫发黑(发痧的严重程度表现)但没有皮肤破损为止,此时常发出“叭叭”的清脆响声,蘸唾液相比蘸水 揪则更容易出痧并可以减少扭痧时的疼痛感。另外要注意痧条要揪的均匀整齐,粗细相同,痧条与痧条之间要清晰并且空隙无痧点,给人以美观的印象。同时,扭过 痧后要放下思想包袱,不必含羞,敞开衣领大大方方的走到人群中和大街上,这样心情反而更舒服,还能带给别人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温馨提示:上文介绍了如何才能有效的缓解中暑,相信大家都已经详细的了解了,专家提示若中暑病势急重,出现剧烈腹痛,上不得吐,下不得泻,可去中药店买点痧疫回春丹0.2克,温开水吞服,以开窍逐秽。

中暑按摩哪里最有效

1、人中穴

如果有人中暑,先让病人平躺在通风阴凉处,然后再用拇指指端掐住病人的人中穴,力度要适中,每次掐压保持3秒钟,反复20次后,再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按揉20圈。

2、合谷穴

然后再用相同的方法,按揉两手上的合谷穴与手腕处的内关穴,每个穴位按摩20次,按摩至局部发热即可停止,再配合解暑的药物,效果会更加。

3、曲泽穴

随后再用拇指指腹按揉两臂上的曲泽穴,力度要稳健,每个穴位按摩20圈,按摩患者穴位的时候要注意衣物要松解,否则会影响按摩效果,避免给患者带来不适感。

4、足三里穴

如果中暑者的症状仍得不到缓解的话,可以用手指按揉两腿上的足三里穴,这样可以疏通全身经络,缓解中暑症状,如果患者伴随着腹痛等症状,也可以按压此穴,这样都会起到神奇的效果。

热射病的刮痧治疗方法

热射病在中医上亦称“发痧”,认为是由于病人体质虚弱,加之劳累过度,导致元气亏虚,暑热之邪乘虚而入所致。轻则暑热夹湿郁于肌表,重则暑热燔灼,蒙蔽心包而发病,且发病骤急。

通过刮痧能将暑湿之邪及时祛除,起到解表清暑、宁心开窍之功效。此法无论在临床还是在民间均有使用,且疗效颇佳。

一、刮痧的具体操作

1)刮痧场所应荫凉而又非当风之处。

2)暴露待刮痧的皮肤,涂抹刮痧介质(万花油、活血剂等),刮板与皮肤成90度或45度角进行刮拭。

3)刮痧可选择以下部位:颈部(颈部正中线,颈两侧至肩)、背部(背部正中线,背部两侧)、胸部(胸部正中线,胸肋间隙)、上肢(肩、臂、肘窝)、下肢(腘窝处等)均由上往下刮,胸部由内往外刮(附图)。

4)每个部位一般刮3~5分钟,以出痧(紫红色的痧痕)为度,最多不超过10分钟,不可强求出痧。刮拭完一部位,再刮另一部位。再次刮痧须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准。

5)刮痧出痧后30分钟内忌洗凉水澡。出痧后饮用一杯温开水(淡盐水为宜)。

二、刮痧的注意事项

1)夏季刮痧时,应回避空调风扇直接吹。

2)出痧后最好喝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并休息15-20分钟,同时30分钟内忌洗凉水澡。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前,不宜在原处再次刮试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

中暑的刮痧方法

1、刮痧场所应荫凉而又非当风之处。

2、暴露待刮痧的皮肤,涂抹刮痧介质(万花油、活血剂等),刮板与皮肤成90度或45度角进行刮拭。

3、刮痧可选择以下部位:颈部(颈部正中线,颈两侧至肩)、背部(背部正中线,背部两侧)、胸部(胸部正中线,胸肋间隙)、上肢(肩、臂、肘窝)、下肢(腘窝处等)均由上往下刮,胸部由内往外刮。

4、每个部位一般刮3~5分钟,以出痧(紫红色的痧痕)为度,最多不超过10分钟,不可强求出痧。刮拭完一部位,再刮另一部位。再次刮痧须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准。

5、出痧后最好喝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并休息15~20分钟,同时30分钟内忌洗凉水澡;

注意事项:年老、年幼、体质虚弱、孕妇、产妇、妇女月经期,刮痧时手法要轻,不宜大面积刮痧。局部有皮肤病或皮肤破损的,不宜刮痧。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不宜刮痧。

另外,按摩也可以缓解中暑

轻症中暑,可取足三里、大椎、曲池、合谷、内关五穴,以单手拇指或双手指顺该穴经络走向,由轻至重在该穴位上掐压,缓慢疏推和点按穴位,反复进行3~5分钟,以局部产生酸、麻、痛、胀感为度。重症中暑,除上述穴位按摩外,另增加人中、十宣、委中、阳陵泉、少冲五穴,以点掐、按压为主,每穴点掐、按压3~5分钟。经上述治疗后,若条件许可,给予清凉含盐饮料,或以银针针刺以上穴位,有增强疗效的作用。

夏季户外中暑学会3处理方法

1、穴位按摩

轻症中暑,可取足三里、大椎、曲池、合谷、内关五穴,以单手拇指或双手指顺该穴经络走向,由轻至重在该穴位上掐压,缓慢疏推和点按穴位,反复进行3~5分钟,以局部产生酸、麻、痛、胀感为度。重症中暑,除上述穴位按摩外,另增加人中、十宣、委中、阳陵泉、少冲五穴,以点掐、按压为主,每穴点掐、按压3~5分钟。经上述治疗后,若条件许可,给予清凉含盐饮料,或以银针针刺以上穴位,有增强疗效的作用。

2、擦药

取食盐一握,揉擦两手腕、双足心、两胁、前后心等八处,擦出许多红点,患者即觉轻松而愈,适用于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

3、刮痧

除病人中暑症状外,可将右手中指弯曲,在病人胸部皮肤上划一下,如有明显的紫红色隆起的划痕,就说明有“痧”,使用刮痧方法就会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用一枚一元的硬币或光滑的汤匙柄(用酒精消毒)做工具,有专门的刮痧板更好,蘸香油或花生油在清洁的后颈部两侧、脊柱两侧、两肘、头骨上下等处刮。

刮痧前一定要把手洗干净,手持刮痧板以30~45度角由上到下、由左到右顺着刮,用力均匀,每次刮5~6遍或皮肤出现紫红色刮痕为止。多数病人刮后就可以感到头脑清醒。但如病情较重或刮痧无效,则应及早找医生诊治,以免耽误病情。

中暑刮痧图解

大椎、胸夹脊、曲泽、内关、神阙、关元、劳宫、涌泉、中冲、十宣。

取穴方法:

(1)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1胸椎,约与肩平齐。

(2)胸夹脊:第1胸椎至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0.5寸。

(3)曲泽: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尺侧缘。

(4)内关:腕横纹直上2寸,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也可取腕横纹直上三横指,两筋之间。

(5)劳宫: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6)中冲: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7)十宣: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左右共10个穴位。

(8)神阙:肚脐正中凹陷处。关元:脐正中直下3寸。

(9)委中:人体腘横纹的中点。

(9)涌泉: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采用水牛角刮痧板,介质采用红花油。刮法采用直接刮法,手法采用泻法。先刮后颈部大椎、胸夹脊,上肢部曲泽、内关;点揉腹部神阙、关元,手部劳宫;刮下肢部委中;点揉足部涌泉。放痧穴:中冲、委中、十宣(位于两手十指尖端)。

具体操作方法:

(1)在颈部大椎、胸夹脊、曲泽、内关和委中处均匀涂抹红花油。

(2)以上各穴均用角刮法:用刮痧板的棱角或边角,在刮拭部位上进行较小面积或沟、窝、凹陷地方的刮拭,以局部刮出出血点为度。

(3)神阙、关元、劳宫和涌泉穴用拇指揉法,以局部酸胀为度。

(4)中冲、委中和十宣严格消毒后,用消毒好的小号三棱针进行点刺,以能放出5~7滴血为度。

祛暑清窍。

注意:如果患者出现神志不清状态,应先开窍醒神,然后再行刮治,术前要患者饮少量温水。

中暑可以刮痧吗

一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复刮动,摩擦患者某处皮肤,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刮痧,就是利用刮痧器具,刮试经络穴位,通过良性刺激,充分发挥营卫之气的作用,使经络穴位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舒筋理气,驱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以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 主要适应于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惊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因此,中暑是可以刮痧的。

二 中暑刮痧的主要穴位 2 中暑患者临床上行主要以壮热、烦渴、汗出、昏迷为主要特征,其刮痧的穴位主要有百会、风池、大椎、心俞、檀中、曲泽、曲池、委中、涌泉穴等。 相关阅读:中暑刮痧刮哪里

三 刮痧方法

1、选取合适的刮痧板。用刮痧板以45°圆钝侧,平面朝下。

2、先在百会、风池、大椎穴附近轻轻刮试,至局部发红,再有百会刮至风池直至大椎。悲剧心俞有上向下、由内向外、左右反复刮试,刮试面尽量腊肠,用力均匀适中以皮肤潮红、不感疼痛维度。再每穴位反复10-20次(或每部位1-2分钟)。以刮至出现斑点或痧斑或病人疼痛为度。

3、胸部膻中穴主要由上向下,由左向右反复刮试。

4、上肢曲泽、曲池、下肢委中均有近端向远端刮试。

5、涌泉穴位于较低,应以点按为主,也可由远端向近端刮试可适当用力。

背部刮痧防中暑

一、刮痧

除病人中暑症状外,可将右手中指弯曲,在病人胸部皮肤上划一下,如有明显的紫红色隆起的划痕,就说明有'痧',使用刮痧方法就会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用一枚一元的硬币或光滑的汤匙柄(用酒精消毒)做工具,有专门的刮痧板更好,蘸香油或花生油在清洁的后颈部两侧、脊柱两侧、两肘、头骨上下等处刮。刮痧前一定要把手洗干净,手持刮痧板以30~45度角由上到下、由左到右顺着刮,用力均匀,每次刮5~6遍或皮肤出现紫红色刮痕为止。多数病人刮后就可以感到头脑清醒。但如病情较重或刮痧无效,则应及早找医生诊治,以免耽误病情。

二、刺血

取穴部位:十宣、曲泽、大椎、委中、金津、玉液。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点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对轻症中暑,刺血后挤出数滴血,片刻诸症即可消失。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挤出紫黑血液0.5~1毫升,并给予清凉饮料,针后约10分钟患者神志即可转清,继而热退汗出,诸症消失。

三、穴位按摩

轻症中暑,可取足三里、大椎、曲池、合谷、内关五穴,以单手拇指或双手指顺该穴经络走向,由轻至重在该穴位上掐压,缓慢疏推和点按穴位,反复进行3~5分钟,以局部产生酸、麻、痛、胀感为度。重症中暑,除上述穴位按摩外,另增加人中、十宣、委中、阳陵泉、少冲五穴,以点掐、按压为主,每穴点掐、按压3~5分钟。经上述治疗后,若条件许可,给予清凉含盐饮料,或以银针针刺以上穴位,有增强疗效的作用。

中暑的刮痧方法

中暑的症状

先兆中暑主要表现为头痛、眼花、耳鸣、头晕、口渴、心悸、体温正常或略升高,短时间休息可恢复;

轻度中暑除以上症状外,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成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经休息后,可恢复正常。

重度中暑也称热衰竭,表现为皮肤凉、过度出汗、恶心、呕吐、瞳孔扩大、腹部或肢体痉挛、脉搏快,常伴有昏厥、昏迷、高热甚至意识丧失。

首先,迅速将患者搬至阴凉、通风的地方,使其平躺,用扇子或者电扇扇风,并解开其衣领裤带,以利于患者呼吸和散热。用冷水或者稀释的酒精帮患者擦身,也可以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冰块放在患者颈部、腋窝或者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动脉血管部位,帮助患者散热。如果患者一直昏迷不醒,可以用大拇指按压患者的人中、合谷等穴位。患者醒后,必须在凉爽通风处静卧休息。口服十滴水1~2支或藿香正气水1~2支,服药后2小时即可缓解。如6小时症状尚未完全消失,可重复使用,多数病人在24小时后可恢复正常。多喝些淡盐水,以补充流失的体液。如果在户外活动时发生中暑,缺乏急救工具可能延误救治,可以采取中医刮痧方法急救。

中暑在中医上亦称“发痧”,认为是由于病人体质虚弱,加之劳累过度,导致元气亏虚,暑热之邪乘虚而入所致。轻则暑热夹湿郁于肌表,重则暑热燔灼,蒙蔽心包而发病,且发病骤急。除病人中暑症状外,可将右手中指弯曲,在病人胸部皮肤上划一下,如有明显的紫红色隆起的划痕,就说明有“痧”。通过刮痧能将暑湿之邪及时祛除,起到解表清暑、宁心开窍之功效。此法无论在临床还是在民间均有使用,且疗效颇佳。

用一枚一元的硬币或光滑的汤匙柄(用酒精消毒)做工具,有专门的刮痧板更好,蘸香油或花生油在清洁的后颈部两侧、脊柱两侧、两肘、头骨上下等处刮。

刮痧前一定要把手洗干净,手持刮痧板以30~45度角由上到下、由左到右顺着刮,用力均匀,每次刮5~6遍或皮肤出现紫红色刮痕为止。

刮痧具体方法

1、刮痧场所应荫凉而又非当风之处。

2、暴露待刮痧的皮肤,涂抹刮痧介质(万花油、活血剂等),刮板与皮肤成90度或45度角进行刮拭。

3、刮痧可选择以下部位:颈部(颈部正中线,颈两侧至肩)、背部(背部正中线,背部两侧)、胸部(胸部正中线,胸肋间隙)、上肢(肩、臂、肘窝)、下肢(腘窝处等)均由上往下刮,胸部由内往外刮。

4、每个部位一般刮3~5分钟,以出痧(紫红色的痧痕)为度,最多不超过10分钟,不可强求出痧。刮拭完一部位,再刮另一部位。再次刮痧须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准。

5、出痧后最好喝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并休息15~20分钟,同时30分钟内忌洗凉水澡;

注意事项:年老、年幼、体质虚弱、孕妇、产妇、妇女月经期,刮痧时手法要轻,不宜大面积刮痧。局部有皮肤病或皮肤破损的,不宜刮痧。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不宜刮痧。

另外,按摩也可以缓解中暑

轻症中暑,可取足三里、大椎、曲池、合谷、内关五穴,以单手拇指或双手指顺该穴经络走向,由轻至重在该穴位上掐压,缓慢疏推和点按穴位,反复进行3~5分钟,以局部产生酸、麻、痛、胀感为度。重症中暑,除上述穴位按摩外,另增加人中、十宣、委中、阳陵泉、少冲五穴,以点掐、按压为主,每穴点掐、按压3~5分钟。经上述治疗后,若条件许可,给予清凉含盐饮料,或以银针针刺以上穴位,有增强疗效的作用。

这些人不能刮痧

1、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禁用刮痧,否则会引起流产。

2、凡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处禁止刮痧,否则会导致创口的感染和扩散。

3、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刮痧,因为刮痧会加重伤口处的出血。

4、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因为刮痧会使人皮下充血,促进血液循环,这会增加心肺、肝肾的负担,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5、接触性皮肤病传染者忌用刮痧,因为这会将疾病传染给他人。

6、过度饥饱、过度疲劳、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积刮痧,否则会引起虚脱。

如何调理防中暑

在中医看 来,暑气最易损伤人的津气。因为夏天温度高,人的毛孔处于舒张状态,津液很容易通过毛孔以汗的形式外泄。在津液外泄的同时,气也会随着汗液流失。此时也会 出现一些耗气的症状,比如乏力、懒言等。如不及时治疗,便会出现重度中暑而晕倒的情况。我们称这种中暑为阳暑,主要是夏季感受暑热之邪所致病症,是在烈日 下劳作或长时间待在高温、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引起的,也就是中医学所说“动而得之者为阳暑”。中阳暑的主要原因就是“热”,其表现有高热、汗出、烦躁、口渴 多饮、小便短赤等。

针对阳暑,我们有什么好的预防方法呢?我们知道,既然阳暑是受热后伤津耗气所致,所以治疗应以清热补气为主。

绿豆熬汤清暑热绿豆汤是清热的佳品。《开宝本草》记载:“绿豆,主丹毒烦热、风疹、热气奔豚。生研绞汁服,亦煮食,消肿下气、压热解毒。”绿豆 汤能清热解暑、止渴利水,既是夏季的防暑饮品,也是治疗中暑良药。另外,经常食用马铃薯、红薯、香菇、山药等,在大暑伤津耗气时节也有益气作用。

盛夏补水是关键炎炎夏日,人体大量出汗,体内盐分减少,身体因严重缺少水分,从而出现中暑。而多喝些盐开水,可以补充体内失掉的盐分,从而达到防暑的效果。但是,喝盐水要少量多次,才能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另外,多饮茶水也是一个防暑的好方法。

瓜果蔬菜经常吃要多吃一些凉性蔬菜,如苦瓜、丝瓜、黄瓜、菜瓜、番茄、茄子、芹菜、生菜、芦笋、凉薯等。还可多吃一些水果,如西瓜或苹果等。西 瓜甘甜多汁、清爽解渴,具有清热除烦、止渴解暑、宽中下气等功效。苹果性平,味甘酸,具有补心养气、生津止渴、健脾和胃的作用,且营养丰富,对身体极其有 益。另外,桃子和香蕉也是不错的防暑水果。

刮痧按摩防阳暑防治中阳暑,可在背后膀胱经以及肘窝处刮痧。刮痧要沿同一方向刮,力量要均匀,采用腕力,一般刮10~20次,以出现紫红色斑点或斑块为度。

除了刮痧之外,按摩风池穴、太阳穴也可以起到治疗中暑的好效果。按摩风池穴可疏风清热、开窍镇痛。按摩太阳穴可通络止痛、清热除烦。

刮痧可以治疗中暑吗

刮痧可以治疗中暑。

刮痧治疗中暑的机制是通过器械的作用,将皮下及深层组织的气滞血瘀,经络组织等病变使其呈现于体表,从而达到缓解中暑所致的不适症状。

相关推荐

暑夏刮痧细节要注意

我们中医养生的方法有非常多种,我们既可以采用气功来起到养生的功效,也可以采用泡脚来养生,此外我们还可以采用推拿按摩以及针灸等中医的方法来起到很好的养生功效呢,我们常见的中医养生方法里面有一种方法就是刮痧了,刮痧有非常大的好处,但是刮痧也有很多禁忌需要我们注意。 夏季是我们最容易出现中暑的季节,在夏季很多人都喜欢采用刮痧的方法来治疗中暑以及起到很好的养生保健的作用,但是刮痧有很多细节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夏季人体阳气升发,正是治病祛寒的好时机,不少医院和中医诊所都打出“冬病夏治”的特色服务来招揽生意。刮痧疗法

中暑刮痧的方法 中暑刮痧三原则

刮痧正确做法如下: 1、理想间隔时间应等痧色全褪掉,约五到七天; 2、避免用硬币、铁汤匙等坚硬材质,采用磁器等光滑的材质较佳,并以含油的润滑剂做介质,以免损伤皮肤,导致纤维化; 3、颈肩大肌肉顺向,从头向脚单向刮、轻轻刮,刮到出痧,有红就停,因为伤于暑的病人气往上冲,会有头胀、头晕不舒服的感觉,刮痧把气带向下方,人才会舒服。

中暑可以刮痧中暑刮痧注意哪些

1、刮痧场所应荫凉而又非当风之处。 2、暴露待刮痧的皮肤,涂抹刮痧介质(万花油、活血剂等),刮板与皮肤成90度或45度角进行刮拭。 3、刮痧可选择以下部位:颈部(颈部正中线,颈两侧至肩)、背部(背部正中线,背部两侧)、胸部(胸部正中线,胸肋间隙)、上肢(肩、臂、肘窝)、下肢(腘窝处等)均由上往下刮,胸部由内往外刮。 4、每个部位一般刮3~5分钟,以出痧(紫红色的痧痕)为度,最多不超过10分钟,不可强求出痧。刮拭完一部位,再刮另一部位。再次刮痧须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准。 5、出痧后最好喝一杯温开水(

中暑可以刮痧中暑可以刮痧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复刮动,摩擦患者某处皮肤,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刮痧,就是利用刮痧器具,刮试经络穴位,通过良性刺激,充分发挥营卫之气的作用,使经络穴位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舒筋理气,驱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以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 主要适应于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惊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因此,中暑是可以刮痧的。

怎样刮痧调理热毒

一般民众常常使用刮痧来治疗轻度的中暑刮痧其实类似按摩的作用,它是利用水牛角制成的刮痧板来刺激皮肤,使得皮下充血、毛细孔扩张,以便让体内暑热秽浊湿气由里出表,如此经络气血得以畅通,进而调节身体五脏六腑的功能。 刮痧前,刮板及所刮部位的皮肤要注意消毒,小儿或体瘦者,因为皮肤柔嫩需特别注意轻刮,或隔着薄衣来刮。 刮痧疗法的禁忌有,年老、久病体弱或过度疲劳者,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心血管疾患,糖尿病患者,皮肤有伤口者,皮肤容易过敏者,骨折处、局部组织肿胀处,饥饿或刚吃饱者均要慎刮、禁刮。

中暑喝热水还是凉水 中暑头疼怎么缓解

中暑头疼,首先应当到阴凉的地方去,解开衣物,并补充淡盐水,然后如果方便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式缓解头疼。 中暑头疼,最简单快捷的方法,就是按摩头部来缓解。 一般按摩像头上的印堂穴、太阳穴、百会穴、风池穴等穴位,都能够缓解头部疼痛。 具体方法为: 首先双手中指按揉印堂穴(两眉中点处)1分钟,接下来两手拇指按揉两太阳穴1分钟,再用右手中指轻轻按揉百会穴(头顶部中点处)1分钟,最后用用两手的大拇指按揉风池穴(后脑勺下方,两侧的凹陷处)1-2分钟。 注意,按揉力量不宜过大,也可以由家人、朋友代为按摩中暑头疼,如果

感冒刮痧刮哪里

取穴:风池,大椎,风门,肺俞及肩胛部,中府及前胸,足三里,放痧穴:少商,大椎。 刮痧顺序:先刮后头部风池,再刮颈部大椎及背部肺俞,肩胛部,然后刮中府及前胸,放痧少商,最后刮拭足三里。 刮拭方法:泻法,少商,大椎可放痧。 功效:寒邪外束,用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交会穴之风池可疏风散寒;督脉之大椎穴可退热;刮拭中府及前胸肺俞及肩胛部属俞募配穴,可宣肺祛邪散寒,刮拭足三里可扶助正气,少商,大椎放痧可解热止痛。 取穴:曲池,尺泽,合谷,外关,风池,大椎。 刮拭顺序:先刮后头部风池,再刮颈部大椎,然后刮拭上肢内侧曲池,

刮痧疗法的起源

刮痧疗法的雏形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往往会本能地用手或石片抚摩、捶击体表某一部位,有时竟使疾病获得缓解。刮痧疗法的雏形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往往会本能地用手或石片抚摩、捶击体表某一部位,有时竟使疾病获得缓解。通过长期的发展与积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砭石是针刺术、刮痧法的萌芽阶段,刮痧疗法可以说是砭石疗法的延续、发展或另一种存在形式。 随历史之发展,刮痧未能像针灸等疗法一样得以系统发展,而是流于民间。 清代《痧胀玉衡》王庭《序》中所说:“先是乡人用粪秽感痧,例制用钱蘸油而刮,然行之大

上班族在家解暑用刮痧

中医师指出,夏季室内外温差大,进出冷气房时易调节不过来,出现“阴暑”症状,如头昏脑涨、胸闷、疲倦、小便变少颜色变深等,此时可适度刮痧,促进局部郁积在体表的热、气滞宣泄出来。 “阴暑”常发生在爱熬夜、少动的上班族,因其毛孔开合功能较差、血液循环不佳,又常处冷气房。刮痧可起到活血化淤、疏风解表、驱风清热作用,不过老人、小孩、孕妇不宜。另外,刮痧前应先用酒精消毒器具,接着清洁皮肤并涂抹乳液帮助润滑,同部位刮痧不可超过20下,刮完后应多喝温开水,能帮助血液循环。 刮痧不可天天刮,至少需间隔2~3天,出痧还没完全退

中暑刮痧 刮膻中穴

位置:膻中穴位于胸部,以后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功效:主要治疗咳嗽,气喘,咯唾脓血,胸痹心痛,心悸,心烦,产妇少乳,噎嗝,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