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4-6个月婴儿缺铁性贫血
警惕4-6个月婴儿缺铁性贫血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4-6个月婴儿防治缺铁性贫血
贫血是指红细胞减少和血红蛋白减低,缺铁性贫血是指制造血红蛋白所需要的铁缺乏,缺铁性贫血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特别是2岁以下的小儿更为多见,尤其是早产儿、双胎儿。
小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1)体内储存铁不足。正常新生儿体内储存铁以及出生后红细胞破坏释放的铁一般只够生后4个月的需要,早产或双胎新生儿体内储存铁少,因而更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2)铁摄入量不足。婴儿处于生长发育的最旺盛时期,铁的需要量也相对地较大,因人乳中含铁量不足,不能满足婴儿的需要,若4个月以后不及时添加含铁辅食,则易导致缺铁,牛奶中的铁吸收率比人奶低,因此,人工喂养的婴儿比母乳喂养的婴儿更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3)铁的丢失过多。长期少量的出血(如钩虫病),慢性腹泻等,会使铁的丢失增多或铁的吸收障碍。
由于4-6个月宝宝的身高、体重迅速增长,对铁的需要量也逐渐增加,如果此时不及时补充铁质,就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宝宝出现轻度缺铁性贫血的症状,体征表现的不明显,往往不容易被发现,待症状明显出现口唇、指甲、面色苍白、食欲减退、烦躁等症状时,已经属于中度贫血。若严重贫血时,还会出现心率加快、消瘦、甚至合并感染。
小宝宝长的好为啥会贫血
小宝宝为什么容易贫血?戴家振说,主要还是因为宝宝长得快,所以铁元素“供不应求”了。“宝宝刚出生的前几年,生长是非常迅速的,所以此时对于铁的需求量也比较多。如果宝宝在胎儿期铁贮存不足,或者辅食摄入没有跟上,就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戴家振说。
现在许多准妈妈对营养还是很注意的,但许多准妈妈蛋白质摄入过多,但对于铁、锌这一类元素关注度不足。
有些妈妈自己在孕期就存在缺铁性贫血,导致宝宝铁储备不足,将来自然也容易贫血。还有的宝宝是早产儿或者双胎、多胎,这样的宝宝也容易因为先天储铁少而贫血。
如果宝宝的铁储备没有问题,那么发生贫血就和后天饮食关系更密切了。通常情况下,足月正常的孩子,体内储存的铁及从母乳或配方奶中摄入的铁,能够满足6个月的需要,6个月以后应及时添加强化铁或含铁丰富的辅食。由于辅食添加不及时或不当,是导致6-12月婴儿缺铁或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在临床,6个月以后宝宝贫血的发生率也有明显增加。
贫血的小宝宝还真不少 为啥会贫血
这年头谁也不会亏待孩子,可宝宝为啥还会贫血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专家戴家振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婴儿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约为20%,而铁缺乏超过50%,在幼儿中两者比例也分别达到了10%和40%。小宝宝贫血,缺铁因素列在首位。所以,宝宝需要科学合理的补铁,但又不能过度。
宝宝生长快所以易贫血
小宝宝为什么容易贫血?戴家振说,主要还是因为宝宝长得快,所以铁元素“供不应求”了。“宝宝刚出生的前几年,生长是非常迅速的,所以此时对于铁的需求量也比较多。如果宝宝在胎儿期铁贮存不足,或者辅食摄入没有跟上,就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戴家振说。
现在许多准妈妈对营养还是很注意的,但许多准妈妈蛋白质摄入过多,但对于铁、锌这一类元素关注度不足。
有些妈妈自己在孕期就存在缺铁性贫血,导致宝宝铁储备不足,将来自然也容易贫血。还有的宝宝是早产儿或者双胎、多胎,这样的宝宝也容易因为先天储铁少而贫血。
如果宝宝的铁储备没有问题,那么发生贫血就和后天饮食关系更密切了。通常情况下,足月正常的孩子,体内储存的铁及从母乳或配方奶中摄入的铁,能够满足6个月的需要,6个月以后应及时添加强化铁或含铁丰富的辅食。由于辅食添加不及时或不当,是导致6-12月婴儿缺铁或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在临床,6个月以后宝宝贫血的发生率也有明显增加。
“当然,还有少数宝宝是因为疾病的问题导致贫血,例如有一些隐形出血疾病,就很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这些当然要进行排除。不过在临床上,大多数贫血宝宝还是以前两种情况居多。”戴家振表示。
橘子汁和肝泥都是好选择
缺铁性贫血对于宝宝的负面影响还是比较明确的。这类宝宝一般表现为口腔黏膜苍白,尤其以口唇、指甲床及口腔黏膜苍白最明显;有的孩子表现为体力差,易疲乏、不活泼、不爱动、食欲减退,精神萎靡,生长发育缓慢;大一点的宝宝还可能告诉家长头晕、耳鸣。长期缺铁可能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运动和免疫等各种功能,带来异食癖、口腔炎甚至认知功能损害等问题。另外,肠道在缺铁时,会无形中增加对铅、镉等有害重金属的吸收,一加一减,问题更多。
要预防缺铁性贫血,最简单的当然是“食补”。准妈妈从孕期就要注意预防缺铁性贫血,值得提醒的是,要预防这个问题,在摄入不超量的前提下,多吃红肉比吃什么红枣、红豆更直接有效。而对于小宝宝来说,前6个月通过母乳或配方奶中的铁,基本能满足其需要,重点在于辅食的添加。对此,戴家振给了一个 “阶梯式补铁方案”。
纯母乳喂养会导致婴幼儿贫血吗
母乳是婴幼儿最好的食物,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在4—6个月以前实施纯母乳喂养。但是一项对儿童铁缺乏症流行病学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婴儿期进行人工喂养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22.58%,实行混合喂养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31.20%,实行纯母乳喂养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43.93%;纯母乳喂养时间不到4个月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27.74%,超过4个月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43.59%;如果在婴儿4个月前就添加牛奶(粉),贫血发生率为26.32%,在4个月后添加牛奶(粉),贫血发生率为41.36%;如果在婴儿8个月前就添加肉类,贫血发生率为32.34%,超过8个月才添加肉类,贫血发生率为37.21%。
母乳的消化吸收率虽然很高,但含铁量很低,100克母乳含铁量一般不超过0.5毫克,而100克配方牛奶(粉)含铁量可达到9毫克。因此,纯母乳喂养时间越长,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就越大。富含铁元素的配方牛奶(粉)可有效防止儿童缺铁性贫血,添加肉类等富含铁的动物性蛋白也可补充婴儿的铁营养。
分析母乳喂养反而缺铁性贫血发生的概率高的原因发现,母乳喂养导致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母亲本身就贫血,由于自身身体状况的原因,造成孩子贫血。
2、孩子到了该添加辅食的时候(一般是4—6个月)却仍然只吃母乳,或添加辅食量较少,或添加不得当都会造成缺铁性贫血。母乳的消化吸收率虽然很高,远远高于各种配方强化奶粉产品,但是母乳中的含铁量很低,100克母乳含铁量一般不超过0.5毫克,而100克配方牛奶(粉)含铁量可达到5—11毫克。婴幼儿生长速度很快,正常婴幼儿出生后5个月体重增加1倍,1岁增加2倍。婴幼儿在4—6个月后,体内储存的铁已经消耗渐尽,如仅以含铁量少的母乳喂养,或者给婴幼儿食用非婴幼儿配方的奶粉或辅助食品(比如只给孩子喝粥),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3、由于妈妈很难判断宝宝每次进食的量,如果宝宝长期没有吃饱,也可能造成贫血。
4、某些因素会影响铁吸收,比如补钙过多会影响铁吸收。
因此,妈妈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对宝宝进行喂养。千万不要只认为母乳好就不给孩子添加辅食,也不要认为母乳会导致孩子贫血而及早断奶。
纯母乳喂养会导致婴幼儿贫血吗
母乳的消化吸收率虽然很高,但含铁量很低,100克母乳含铁量一般不超过0.5毫克,而100克配方牛奶(粉)含铁量可达到9毫克。因此,纯母乳喂养时间越长,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就越大。富含铁元素的配方牛奶(粉)可有效防止儿童缺铁性贫血,添加肉类等富含铁的动物性蛋白也可补充婴儿的铁营养。
分析母乳喂养反而缺铁性贫血发生的概率高的原因发现,母乳喂养导致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母亲本身就贫血,由于自身身体状况的原因,造成孩子贫血。
2、孩子到了该添加辅食的时候(一般是4—6个月)却仍然只吃母乳,或添加辅食量较少,或添加不得当都会造成缺铁性贫血。母乳的消化吸收率虽然很高,远远高于各种配方强化奶粉产品,但是母乳中的含铁量很低,100克母乳含铁量一般不超过0.5毫克,而100克配方牛奶(粉)含铁量可达到5—11毫克。婴幼儿生长速度很快,正常婴幼儿出生后5个月体重增加1倍,1岁增加2倍。婴幼儿在4—6个月后,体内储存的铁已经消耗渐尽,如仅以含铁量少的母乳喂养,或者给婴幼儿食用非婴幼儿配方的奶粉或辅助食品(比如只给孩子喝粥),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3、由于妈妈很难判断宝宝每次进食的量,如果宝宝长期没有吃饱,也可能造成贫血。
4、某些因素会影响铁吸收,比如补钙过多会影响铁吸收。
缺铁性贫血应如何防治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最常见的贫血,主要发生在6个月一3岁的小儿。根据我国1981年十几个省市的调查,营养性贫血发生率为37.88%,其中绝大多数为缺铁性贫血。这充分说明,缺铁性贫血是危害我国小儿健康的重要疾病,因此,每个家庭都应注意对孩子贫血的防治:
①改进育儿方法:本病主要是婴儿饮食中缺铁,因此含铁食物的添加是重要的方法,一般4~5个月婴儿应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血、蛋黄、瘦肉松、肝泥、新鲜菠菜泥等,稍大的孩子要注意调整饮食,饮食采用多样化,不要养成偏食习惯。
②治疗失血性疾病,一些慢性失血性疾病,如肠道畸形、溃疡病、钩虫病、鼻衄、咳血等,都可造成缺铁性贫血。故要针对病因治疗。
③补充铁制剂药物:婴幼儿可采用10%枸椽酸铁铵糖浆与维生素c同服,年长儿可采用硫酸亚铁片与稀盐酸或维生素e、维生素c同服。若不能口服或口服后有不良反应者,可考虑用卡古地铁等肌肉注射治疗。
④重度贫血可适当输新鲜血。
纯母乳喂养会导致婴幼儿贫血吗
母乳是婴幼儿最好的食物,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在4—6个月以前实施纯母乳喂养。但是一项对儿童铁缺乏症流行病学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婴儿期进行人工喂养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22.58%,实行混合喂养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31.20%,实行纯母乳喂养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43.93%;纯母乳喂养时间不到4个月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27.74%。
超过4个月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43.59%;如果在婴儿4个月前就添加牛奶(粉),贫血发生率为26.32%,在4个月后添加牛奶(粉),贫血发生率为41.36%;如果在婴儿8个月前就添加肉类,贫血发生率为32.34%,超过8个月才添加肉类,贫血发生率为37.21%。
母乳的消化吸收率虽然很高,但含铁量很低,100克母乳含铁量一般不超过0.5毫克,而100克配方牛奶(粉)含铁量可达到9毫克。因此,纯母乳喂养时间越长,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就越大。富含铁元素的配方牛奶(粉)可有效防止儿童缺铁性贫血,添加肉类等富含铁的动物性蛋白也可补充婴儿的铁营养。
分析母乳喂养反而缺铁性贫血发生的概率高的原因发现,母乳喂养导致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母亲本身就贫血,由于自身身体状况的原因,造成孩子贫血。
2、孩子到了该添加辅食的时候(一般是4—6个月)却仍然只吃母乳,或添加辅食量较少,或添加不得当都会造成缺铁性贫血。母乳的消化吸收率虽然很高,远远高于各种配方强化奶粉产品,但是母乳中的含铁量很低,100克母乳含铁量一般不超过0.5毫克,而100克配方牛奶(粉)含铁量可达到5—11毫克。
婴幼儿生长速度很快,正常婴幼儿出生后5个月体重增加1倍,1岁增加2倍。婴幼儿在4—6个月后,体内储存的铁已经消耗渐尽,如仅以含铁量少的母乳喂养,或者给婴幼儿食用非婴幼儿配方的奶粉或辅助食品(比如只给孩子喝粥),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3、由于妈妈很难判断宝宝每次进食的量,如果宝宝长期没有吃饱,也可能造成贫血。
4、某些因素会影响铁吸收,比如补钙过多会影响铁吸收。
因此,妈妈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对宝宝进行喂养。千万不要只认为母乳好就不给孩子添加辅食,也不要认为母乳会导致孩子贫血而及早断奶。
婴幼儿贫血的预防方法
婴幼儿贫血,多为缺铁性贫血,以6-24个月婴儿发病率最高。接近1岁时,宝宝从宫内储存的铁消耗了很多(只能维持3个月左右),如果辅食添加不理想最易出现缺铁性贫血。如果妈妈孕期缺铁,或胎儿宫内吸收储存不够,也易导致缺铁性贫血。缺铁,易引起缺铁性贫血,症状有食欲差,乏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抵抗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需要通过抽血化验确诊,在医生指导下服药复查。
1岁以前,每3个月一次;1岁后每年1-2次,应进行缺铁性贫血筛查。做血常规检查,查血红蛋白(Hb)含量,Hb小于110mg/L,应治疗。铁的需要,生后4个月至3岁,0.5-1.5mg/天,食物中每天需要供铁5-15mg/天。
原因:储存铁不足;铁摄入量不足;生长发育过快;铁的吸收障碍;铁的丢失过多,如长期腹泻。在孕期,胎儿不仅利用铁制造自身的血液,同时还需要在肝脏中贮备出生后6个月内消耗所需的铁。所以母亲如孕期铁摄入不足,会使婴儿发生缺铁性贫血。
治疗:铁剂是治疗和预防缺铁的特效药,常用有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血红素铁等,来满足机体对铁的需要,小儿如果因患有某些疾病引起缺铁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1、及时添加辅食,均衡饮食。
2、去除病因。
3、铁剂治疗。
4、治疗后,定期复查。
5、治疗复查后贫血仍无改善,应进一步去排除其它血液系统疾病等。
饮食:哺乳期婴儿,尤其人工喂养的婴儿,要及时添加含铁的辅食如蛋黄、肝、菜泥、肉糜等。幼儿多进食含铁丰富的动物血、猪肝、鱼类、肉和大豆制品等,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应注意同时食用含维生素C丰富的绿色蔬菜和新鲜水果,要纠正幼儿挑食、偏食的坏习惯。
宝宝什么时候补铁
一般情况下,身体健康的新生儿体内储存着一定量的铁元素,可不必额外补充。但婴儿出生6个月后到3岁之间是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高发年龄段,再加上经过6个月的时间宝宝体内从妈妈那儿获取的铁元素“储备”也已经用得差不多了,因此从6个月起就需要注意预防宝宝发生缺铁性贫血,着手为宝宝补铁。
经过微量元素检测,若宝宝尚无出现缺铁的情况则可以通过食补进行预防。
首先,母乳喂养是宝宝获取铁元素的重要途径。若无法进行母乳喂养可给宝宝吃强化铁的配方奶粉。
其次,身体健康的婴儿可以从4-6个月开始添加含铁量较高的辅食,如肝泥等。
第三,当宝宝进入幼儿期时,饮食中也要注意合理搭配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含铁高、吸收好的肝脏、瘦肉和动物血类等。另外,需要注意荤素同吃。
如果宝宝被告知有轻度贫血,也还是建议以食补为主,如果贫血较重时,最好根据化验结果遵医嘱口服铁剂,达因的右旋糖轩铁口服液口感不错,目前是最好的补铁用药。
对于体重不足的婴儿,缺铁的几率更高。体重不足或者早产的婴儿,从出生开始就要监测血液中的铁含量并及时补充。早产儿、低体重儿宜从出生后两个月给予铁剂预防。
宝宝什么时候补铁最好 宝宝什么时候开始补铁
6个月之后。
一般情况下,身体健康的新生儿体内储存着一定量的铁元素,可不必额外补充。但婴儿出生6个月后到3岁之间是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高发年龄段,再加上经过6个月的时间宝宝体内从妈妈那儿获取的铁元素“储备”也已经用得差不多了,因此从6个月起就需要注意预防宝宝发生缺铁性贫血,着手为宝宝补铁。
注意,早产儿、低体重儿宜从出生后两个月给予铁剂预防。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日常护理方法
1、居室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流通。由于小儿缺铁性贫血患儿抵抗力低,容易感染疾病,如消化不良、腹泻、肺炎等,因此患儿尽量少到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去,并注意勿与其他病人接触,以避免交叉感染,因感染后能使贫血加重。
2、合理喂养是纠正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重要途径。应多给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的心、肝、肾、血以及牛肉、鸡蛋黄、菠菜、豆制品、黑木耳、红枣等,并纠正偏食习惯。提倡母乳喂养,因母乳中含铁量比牛奶高,且易吸收。并注意及时添加辅助食品,如3~4个月的婴儿,可给蛋黄1/4个,以后逐渐增加到1个,5~6个月加菜泥,7个月后可加肉末、肝泥,设法提高婴食欲,同时防止消化不良。
3、 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铁制剂。婴儿最好在两餐之间服,以利于吸收,因为铁质对胃粘膜有刺激,服后易产生恶心哎吐,同时避免与牛奶钙片同时服用,也不要用茶喂服,以免影响铁的吸收。铁制剂用量应遵医嘱,用量过大,可出现中毒现象。
4、 严重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患儿,活动后易心悸、气急,必须卧床休息,必要时还需吸氧、输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婴儿体内储存的铁只能满足4个月内生长发育的需要,而4-6个月的宝宝,体重、身高增长迅速,对铁的需求量也高,因此,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有研究显示,婴幼儿期长期贫血将影响其终生智力的发育,因此,应防患于未燃,积极预防婴幼儿贫血。 大多轻度贫血的症状、体征不明显,待有明显症状时,多已属中度贫血,主要表现为上唇、口腔黏膜及指甲苍白;肝脾淋巴结轻度肿大;食欲减退、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明显贫血时心率增快、心脏扩大,常常合并感染等。化验检查血中红细胞变小,血色素降低,血清铁蛋白降低。 具体预防措施:河南林州人民医院儿科刘玉增
1、坚持母乳喂养,母乳含铁量与牛乳相同,但其吸收率高,可达50%,而牛乳只10%,母乳喂养的婴儿缺铁性贫血者较人工喂养的少。
2、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如蛋黄、鱼泥、肝泥、肉末、动物血等)。
3、及时添加绿色蔬菜、水果等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促进铁的吸收。
4、选择辅食时应选择强化铁的辅食。
5、定期检查血色素,出生6个月或9个月需各检查一次,以后每半年检查一次。以及时发现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