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声波对胎动和胎心率变化的影响
音乐声波对胎动和胎心率变化的影响
胎儿可以听到母体外传入宫内的声音,这一点已由国内外的研究所证实。而不同类型的音乐对胎儿有无不同影响,目前尚未见有关报道。北京大学医学部附属人民医院、附属一院和中国科学院声学所协作,对此做了实验。发现胎儿可以听到传入宫内的音乐声波,而且对传入宫内的舒缓轻柔音乐与强节奏迪斯科音乐,有完全不同的反应。
他们共选择10名受试对象,是妊娠6—9个月的正常妊娠的妇女,经B型超声波检查测量胎儿大小均在正常值范围(包括颅围大小和股骨长径测量)。受试孕妇均在午餐后3小时后来实验室,平卧在安静房间的床上。休息半小时后,开始在不放音乐的安静条件下,观察10分钟胎动、胎心率与呼吸的情况。数胎心率是用超声波显示心跳的情况下目测计数。10分钟内分第1分钟、第5分钟、第10分钟的三个计数时间点的记录胎心率。然后三个数据平均成安静10分钟内的平均胎心率。胎动则是10分钟内总共发现的胎动次数。结果发现,安静状态下,胎心率最低134/分钟,最高146次,分钟,平均142次/_分钟。胎动为6~7/10分钟。在安静测量10分钟后,用普通录音机放强节奏迪斯科音乐。同样,在放音后的第1分钟、第5分钟、第10分钟做胎心率计数。同时,记录10分钟内的胎动总数。结果发现,音乐中的架子鼓声一起胎儿受到这种中低频发作的声音刺激,马上有突发性胎动,一般不超过0.2~0.4秒就出现。胎动类型有大幅度摆动,也有身体扭转类型的胎动10分钟内胎动达26次之多。严重的伴有心率增快和抽泣样呼吸。胎心率三次计数中,有2—3次均比安静对照观察期间的高,平均每分钟高出安静状态时的20—30次。
强节奏迪斯科音乐刺激试验10分钟后,马上改放轻柔舒缓音乐.仍分第1分钟、第5分钟、第10分钟三个计数点,对胎心率和胎动观察计数。发现胎心率与胎动情况和安静观察10分钟的试验结果相似。个别胎儿在由于受迪斯科音乐刺激下的胎动增加,后又到听舒缓轻柔名乐时变得安静入睡,发生了喜剧般的变化。
把安静试验期或舒缓轻柔音乐试验期的胎心率平均值,和强节奏迪斯科试验期的胎心率平均值作对比,经过统计学上进行两均数之差的显异性测验,结果P<0.05,即它们之间的差别由抽样机遇引起的可能性仅为5%0表明:两种类型音乐,在引起胎心率变化和胎儿运动变化上,有明显的不同。
两种类型音乐引起的10分钟内胎动数以及胎动类型,均有明显的不同。特别有趣的是,一名出生后取名叫姚黄黄的女胎儿,不耐烦听迪斯科,不仅胎心率增快,而且还生气地在宫内踢腿,出生后也表现了性情急躁的特点。
这项试验,不仅提示了外界音乐声波可以透入宫内,被胎儿感觉出来。而且,反映了强节奏的有突发中、低频打击乐的声音,对胎儿有引发惊吓反射的作用。给胎儿听这类音乐,不论是有意的或是无意的,对胎儿的大脑影响都是不利的。有时可和噪声相同,或者有超过噪声的不利作用。
选用胎教音乐时一些重要的宜忌
正由于音乐是连续发出的声波,且波形规律呈周期性的变化(在音乐学上称做旋律发展中的重复与变化),使得内耳螺旋器上的毛细胞在接收声波的“机械振动功能”时得以周期性的休息而不至于疲劳,并因为音乐所抒发的情感而使人听后感到愉快爽心。
音乐对人体有益,尤其是对孕妇和胎儿有益,可以选择一些适合的音乐,让孕妇的精神状态得以调整和促进胎儿大脑的发育,使母子都能得到良好的影响;然而并非所有的音乐均有益,其判断的依据有如下几点。
(1)情感特征 音乐大都是抒发作曲家内心的感情,如果他心里充满了喜悦之情或美好的回忆,这种乐曲一般都具有节奏轻快、意境优美的特色,让人听了心情自然舒畅,精神得以放松,给人一种美好的享受。类似这种音乐自然适合孕妇欣赏;不宜选用有悲惨凄凉或多愁善感特色的乐曲。
(2)频响范围 对胎儿来说,由于神经系统仍处发育阶段,神经纤维外层起冲动绝缘作用的类脂鞘膜发育尚未完善,有些长了一部分,有的却一点也没有长,使得神经细胞的轴丝完全裸露;如此一来,声波冲动在某些神经纤维上传导时,容易使邻近原本没有冲动传递的纤维,也引起冲动的传递,使得传到大脑的冲动远超过原刺激所应产生的冲动数,这种情况在神经生理上称做神经兴奋传导的“泛化”,可以使得大脑皮质的感觉范围增大,容易引起大脑疲劳。听觉中枢对不同频率声波有不同的反应,因此频响范围较宽的交响乐就不适于胎儿了,否则会使负担过重而产生疲劳,严重时甚至会损伤胎儿的大脑听觉中枢。
另外,因为胎儿的听觉器官才刚建立,它的“功能发展”需要保护;我们以人的内耳螺旋器上的高频感受器易受噪声损伤来考虑,估计胎儿的耳蜗基底膜靠近蜗底处的听丝(对高频声波产生反应)容易受高音刺激,所以一些高频部分声压较大的音乐(如第一小提琴等较尖锐发声的乐器)不适于胎儿,应忌用。
到底给胎儿所听的音乐,其声压的频率以多少赫兹为最好?目前为止,国内外尚无定论。通常正常人的听觉对1000~2000赫兹的声音最为敏感,在此频响范围内能忍受较大强度。又根据我们的实验,认为给胎儿听的音乐也应以此为宜,甚至再下降500赫兹也可。因此,我们设计了胎教音乐,经超声波监视下放音试验,胎儿并无明显的胎动或胎心率改变,所以便将这个频响范围暂定为胎教音乐在作曲、配器时的指导数据。因此,胎教音乐的选用,除了以旋律来抒发他的感情之外,同时还必须考虑音阶和配器等,在一定的频响构成上符合胎儿的需要,忌用高于2000赫兹声音。
(3)节奏与力度 从孕妇本身的经验及超声波观察中得知,突发声响会诱发胎儿的惊吓反射,故胎教音乐则绝不允许乐曲中有许多突发声响,特别是中低频这种极易透入宫内的频率成分,例如迪斯科音乐中的爵士鼓演奏。
节奏和速度是构成音乐的重要因素,且永远同时并存;它们以音的长短、强弱及相互关系的固定性和准确性来组织音乐。由于胎儿的神经功能尚处发展阶段,因此,给胎儿的声波刺激,在声音长短的关系上(即节奏)不宜变化太频繁,也就是在整个乐曲中不宜有太多的节奏变换。总之,胎教音乐的节奏应尽量协调、平衡及简单。
另外,胎儿每天睡眠的时间较长,直到9个月以后,醒着的时间才逐渐变长。我们在给孩子听音乐时,应考虑到他可能刚醒来不久,因此音乐声的力度不宜过大,因为力度越大就越增加音乐的紧张度,给胎儿听,则因这首乐曲的力度过大而不宜了。
胎心监护图怎么看
胎心监护图上有上下两条曲线,上面一条是记录胎心率的变化,另一条是记录宫缩的情况,正常的情况下,胎心率保持在120-150次/分,伴随胎动,胎心率曲线呈上升状态,胎儿活动频繁时胎心率比休息时要快,每分钟至少快15下,并且至少持续在15秒,这样胎心监护就是正常的。若宝宝胎心异常,胎心监护图会直接反映出异常。
胎教音乐是否损害胎儿听力
一名出生才一个月的婴儿,因为母亲怀孕期间不恰当的胎教,导致婴儿听觉神经受损。原本就颇具争议的胎教再起波澜,胎教音乐会损害胎儿的听力吗?胎儿到底能否听到外界的音乐?
罗女士没有想到,为了让孩子更聪明,在怀孕期进行的音乐胎教却险些造成孩子终身的听力损害。
湖北的罗女士怀孕后,为了生一个聪明的宝宝,便到音像店买来胎教音乐磁带,每天开大录音机音量,对着肚子放音乐。有时候,她害怕胎儿听不到音乐,干脆将录音机直接贴在自己肚子上。
现在罗女士的孩子已经出生一个月了,但是她总感觉孩子的听觉不对劲,好像完全听不到外界的声音。日前,罗女士抱着自己的孩子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听力测试中心,想给孩子做个全面听力检查。
经过听力测试中心医生的检查,这个孩子被诊断为听觉神经受到损害,以致听力受损。更让罗女士吃惊的是,医生说这可能与她怀孕期间进行的音乐胎教有关。
有专家认为胎儿根本没有听觉,无法确定是胎教音乐损害了听觉神经。
音乐胎教是指通过音乐对母体内胎儿施教。其实一直以来对于胎教的争议颇多,有的专家认为胎儿在母体内是听不到任何声音的,音乐胎教对胎儿发育根本没有任何作用。中华预防医学会及中华儿童保健学会常务理事丁宗一教授就对胎教提出过批评,丁宗一教授认为,胎儿只有出生以后才有听觉功能,才能听见音乐。有电生理实验证明,声音传给胎儿,胎儿的心率、胎动、呼吸会产生变化,说明声音对胎儿产生刺激,但声音对胎儿来讲,并不是你放什么音乐,他就听到什么音乐,无论何种音乐对胎儿来讲都是噪声,胎儿无法感觉到音乐,只能感觉到一种声音的刺激。
所以当记者就此事采访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副主任医师龙墨时,龙医生说,首先是要确定胎儿到底能不能听到母体外的声音,而且出生儿由于药物、遗传等原因可能出现很多先天性耳聋。因此不能肯定地认为是胎教音乐损害了孩子的听力。但是有一点不能否认,长期大音量的刺激,肯定会对听觉神经有影响。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听力测试中心医生叶林峰则认为,罗女士是因为直接将扬声器放在腹壁上,声波进入母体,使腹中胎儿受到高频声音的刺激。在这种情形下,时间长了容易对胎儿的耳蜗及听觉神经造成损伤,引起听力障碍,甚至耳聋。
那胎儿到底有没有听觉呢?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我国第一位从事人体透声试验的声学研究者邵道远教授,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经和北大人民医院妇科专家联合做过一个人体透声的实验,邵教授他们先把麦克风包裹在等同于孕妇脂肪厚度的猪肉里,而后在猪肉的周围放音乐。实验结果发现,透过猪肉,麦克风是能接收到音乐的。在人民医院,邵教授在妇产科医生的协助下,找了四位准备做堕胎手术的孕妇,由医生把一个很小的麦克风放置在子宫中胎儿的附近。从空气中传到孕妇腹部里的音乐就全部被记录了下来。回放的结果显示,音乐也能传到子宫内部。
确定音乐能够传到子宫,接下来就要弄清楚,胎儿究竟能不能听到音乐呢?邵教授说,胎儿发育到5至6个月的时候,听觉神经系统发育已经比较完全,大脑能处理外界传入的声音。但是母体子宫里充满了羊水,胎儿正常的胎位是头向下,胎儿实际是浮在羊水里面,耳朵里面也充满了羊水。在这种环境中,胎儿听到音乐的原理就和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听到音乐的原理是一致的。
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听不到空气中的声音,这是因为空气中的声音通过水面时,被反射掉了。而通常情况下,表演花样游泳的时候,采用的是两个放音系统,一个是空气中的放音,一个是水下放音。一般人在空气中听声音是用耳朵听,通过耳膜的振动,把声音传到鼓膜,由鼓膜振动再传到脑膜来听的。但是运动员在水下听音乐不是通过耳朵来听,而是通过头盖骨感受到的,这就叫做骨传导。因为水对声音的阻抗和密度与声速是相近的,所以声波能够引起头盖骨的振动,这种振动传到内耳经过大脑的分析也就听到声音了。所以人的听觉有两个通道,一个是气道,一个是骨道。空气当中的阻抗很低,密度也低,骨道是不起作用的。所以邵教授认为,胎儿在子宫内充满羊水的环境里是通过骨传导来听音乐的。
胎教音乐对胎儿及其听力有什么影响?
音乐胎教已经在很多国家运用,给未出生的胎儿播放音乐,更多地是想给胎儿提供一种良性刺激。中国优生优育协会胎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泽伦教授曾经做过一项实验,分别测试50名女大学生在吵闹音乐和舒缓音乐中血液微循环的变化。结果显示,在吵闹音乐中有96%的人血管收缩,而在舒缓音乐中有92%的人则表现为血管扩张。
刘泽伦教授说,这种生理上的效应,说明不同音乐对人会产生不同影响。而孕妇听音乐时的微循环变化会影响胎盘和脐带向胎儿输送的血量,从而产生良性的或不良的影响。也有心理学家认为,胎教音乐能使孕妇心旷神怡,浮想联翩,从而改善不良情绪,产生良好的心境,并将这种信息传递给腹中的胎儿,使其深受感染。
邵道远教授提到在音乐的选择上,胎教音乐必须是经过专业选择和设计,孕妇应该听一些节奏柔和舒缓的轻音乐,像一些节奏起伏比较大的交响乐,尤其是摇滚乐、迪斯科舞曲等刺激性较强的音乐,都不适合孕妇听。胎教音乐应该在频率、节奏、力度和混响分贝范围等方面,尽可能与孕妇子宫内的胎音合拍、共振。
刘泽伦教授也建议,对孕妇进行音乐胎教,不要贴近腹部播放大音量音乐,要保持一定距离,而且应该在胎儿发育到24周以后才开始,这个时候胎儿的外耳、中耳、内耳基本上已经发育成熟。
苏北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开设了专门供孕妇使用的“音乐氧吧”,准妈妈们在欣赏优美动听的胎教音乐的同时,呼吸着有助于胎儿大脑发育的氧气,此举有效地减少了孕妇因“羊水少、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等引起的“胎儿宫内窘迫”。
音乐胎教也需注意保护胎儿的听力
以胎教为早期教育的厂商,为把音乐不失真地送入子宫内,还制造了传声器和音乐带配售给孕妇使用。他们不知道子宫里原有的声音(胎音),在构成的成分中以低频的140赫兹和中频的500赫兹的声压最大,超过1000赫兹的声音很弱,特别是2000赫兹以上的高频声音,声压弱到几乎没有的程度。他们更不了解2000—4000赫兹的声波较强时,容易损伤胎儿听力的原因。与其相呼应的还有个别声学工程人员,借片面强调“环境里包括说话声在内的一般声音就含有高频成分”,推论“胎儿在宫内就时时听着高频声波,从而可以给他听高频的音乐”。实际上,经频谱分析证实在生活环境里的这些声音里,高频成分的声压明显低于中低频成分,且经空气传播到宫内的高频声波,其声压会明显减弱20分贝,而传声器则会把音乐里的高频声波毫不衰减地送入宫内。他们对用传声器送高频较强的音乐到宫内,从而人为地改变了胎儿赖以生存的声场条件,到底有多大的安全保障的问题没有予以考虑。
较强的高频声音比低频声音对入耳更易造成损伤,不等于孕妇周围绝对不允许有高频声波,这里讲的是声压很强的高频声音更易损伤听力。生活环境中包括说话、唱歌等都含有高频成分,只是一般情况下其声压较弱,只起到形成不同的女人说话有不同的音色,即泛音的作用。对诸如此类的高频泛音,绝对不会影响胎儿的听力。生活环境中也偶有遇到一些较强的高频声音如金属砂轮声,由于是从空气传播,进入子宫后它的声压会衰减20多分贝,只要进入人体前它的声压不超过85分贝,一般不会有太大影响,如果声音太响当然要尽量躲避之。用传声器治胎儿放含有声压较强的高频成分的音乐,和生活环境里的说话、唱歌、音乐声从空气传送到子宫,是截然不同的情况。前者声音到宫内声压不衰减,后者高频成分衰减很多。这种现象,美国的医学兼物理学博士GaryN.Greenberg,就证实环境中的2000赫兹的声音,经空气传播到孕妇宫内后衰减12分贝,4000赫兹的高频声音到宫内衰减20分贝。日本也观察到同样的情况,并认为对于正处在听觉器官和神经生长发育中的胎儿来说,产生一种防止伤害的自然保护。我国邵道远、张斌铨等专家学者,通过人体透声实验,也证实房间里的声音经空气传播透入子宫后,声音中的2000赫兹及以上的高频声波,它们的声压强度衰减了20分贝。这就大大减轻了孕妇周围的高频声音对胎儿听力损害的作用。但是,声压超过90分贝这样的高频声波,因在宫外就很强,经空气传播透入宫内后虽然会衰减20多分贝,但声压仍在70~80分贝以上,对胎儿的听力仍会有一些影响。因此,孕妇应避免到有噪声或声音很大的音乐场所中去。
那么,是否应建议一概不要使用传声器给胎儿放音乐呢?
考虑这一问题,涉及以下两个情况:
一是用音乐的目的,在于借音乐的优美旋律,给胎儿一种安闲舒适的感觉,暂时改变一下宫内胎音那种单调的低频噪声环境,使之含有优美旋律成分;
二是借音乐所含的一种适宜频率的声波的振动,在内耳经脑干并最终抵达大脑皮质颞横回、颞上回,产生一系列的诱发电位,并经反复的电脉中传递,促使相关的大脑维体细胞增长树突和树突棘,以建立更多的突触联系,这就要求向宫内传送的音乐应保证音质清晰。而经空气传送到宫内的音乐,和环境中的其他躁声一样含混不清。相反,传声器可保证音乐声波中各种频率成分均无衰减,使到达宫内的声音非常清晰。从音质的保障上考虑,认为给胎教音乐时,传声器有应用价值。
不过在使用时,除了要保证音乐在旋律上优美舒畅和节奏上符合胎儿的生理活动的节奏外,音乐声波的构成成分上,所含各种频率及它们之间的声压大小的比例,基本上应和宫内胎音的构成相似。可以用以下办法来测试你的音乐是否安全优美。
主观听音及评价
为防止音乐因节奏类型引起胎儿精神紧张,或因音乐的节奏感很强同时力度过大,或所含高频声音太强,对胎儿听觉器官产生不良影响,对被检音乐先做听音乐时的主观评价和初步过筛,通过后再进行下一步的音乐频谱分析。
音乐频谱分析
用频谱仪按1/3倍频程方式,对音乐作频谱分析,以音乐声波的主要能量集中在中低频的成分上,而2000赫兹及以上的高频成分最好没有,若有,它们的声压起码应比中低频成分的声压低20分贝。符合此条件时,才进行最后一步的胎儿听音乐时的B超检查,以观测胎儿的主要生理指标,并作出评价。
胎儿听音乐时的B超检查
对通过前两项检测的胎教音乐磁带,由北医大人民医院妇产科选择20个胎龄在6个月以上的胎儿,作听音乐时的B超检测。按安静状态10分钟,听音乐10分钟共两个时间段测试,分别观测记录胎,心率、胎动次数和类型。对两个时间段观测的各项指标,没有明显改变者,视为符合安全要求。对听音乐时胎心率比安静时每分钟增加20次或以上,或胎动明显增加为10分钟有5次或以上胎动者,视为不符合安全要求。如出现胎儿躯体大的扭转或踢蹬动作,视为明显不符合安全要求。
高危妊娠的人要不要做胎心电子监测呢
高危妊娠的人到了妊娠第9个月的时候,要做胎心电子监测。胎心电子监测是指通过电子胎心监护仪来检测胎儿心率的动态变化,并了解胎心与胎动及宫缩间的关系,从而为医生提供判断胎宝宝宫内是否缺氧以及胎盘功能的依据。
正常情况下,20分钟内应该有3次以上的胎动,胎动后的胎心率会增加到15次/分钟以上。
胎心电子监测一般在妊娠33周以后进行。建议怀孕36周以后每周进行一次胎心监护,高危妊娠者每周监测2次。
怀孕六个月胎动少了怎么办
怀孕前,若钙摄入不足,不仅影响个人的身体,而且直接影响怀孕后孕妇的身体与胎儿的发育。由于怀孕前的钙补充不足而导致怀孕后孕妇体内的钙缺乏或怀孕后孕妇钙摄入不足,在孕期,孕妇体内的钙质就会转移到胎儿身上,既不能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也影响胎儿乳牙、恒牙的钙化和骨骼的发育,出生后使孩子早早地出现佝偻症;也会导致孕妇出现小腿抽筋、疲乏、倦怠,产后出现骨软化和牙齿疏松或牙齿脱落等现象。?
胎儿听觉器官发育到六至六个半月左右,其外耳、中耳和内耳的结构基本上已发育完成。从临床经验上看,许多孕妇皆反映,外界突发的声响会引起胎儿突然动起来。近年来,超声波扫描也显示,外界的声波尤其是突发的声响,会引起胎儿心率加快及胎动增强。?
因此,胎儿在这个阶段大脑发育的过程中,特别需要音乐这种良性的信号刺激,以促进神经细胞的增长。这一阶段的音乐胎教可采用让胎儿自己“听”音乐的方法。?
上述关于怀孕六个月胎动少了的分析,希望帮到孕期的女性朋友,也希望女性朋友不要有心理压力,怀孕是比较美好的事情,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做好胎教工作,可以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对于胎儿的健康都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如何诊断过期妊娠的症状
一般以末次月经来推算预产期。如果预产期超过2周,即42周以上仍未分娩的孕妇,就可以诊断为过期妊娠。所以末次月经是推算预产期的依据,孕妇一定要记住末次月经。如果孕妇月经不规则及哺乳受孕的孕妇,就要按早孕反应、胎动、胎心的出现时间来推断预产期。
如何诊断过期妊娠的症状
还可以根据羊水减少来判断。孕妇作产前检查时,如发现羊水减少或在妊娠末期体重减轻,可作为过期妊娠的依据之一。另外医生还可以通过其他检查如超声波、胎心监护仪等方法,对诊断过期妊娠有一定帮助。
全球医院网温馨提醒:平日繁忙的工作,我们容易忽略自己的身体健康,要定期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做一次全面的盘点,做到过期妊娠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孕妇应选择什么音乐做音乐胎教
《荀子·乐论》中指出:“夫声乐之人人也深,其化人也速。”说明了音乐容易深入人心,感化人的速度也很快。孕妈妈常听一些优美动听的音乐,对于陶冶情操,和谐生活,加强修养,增进健康,以及激发想象力等方面,都具有很好的作用。
妊娠3周以后,胎儿的中枢神经和心脏开始形成,尽管妊娠初期胎儿还不能听到声音,但却已经能感知振动了,所以胎儿可感觉到随着母亲的心情变化而出现的心脏波动,而且也能够感受母亲的心情和情绪的影响。在这个时期,孕妈妈的情绪对胎儿的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此期孕妈妈情绪容易波动,还可能产生不利于胎儿生长发育的忧郁和焦虑,因此,这个时期孕妈妈适宜于听轻松愉快、诙谐有趣、优美动听的音乐使孕妈妈不安的心情得以缓解,在精神上得到安慰。孕妈妈的良好情绪还可以传递给胎儿,从而使胎儿感受到母亲的好心情,从而有利于胎儿的健康成长。
在这个时期,孕妈妈可以选择一些舒缓柔和的音乐,如《春江花月夜》《江南好》和《二泉映月》等民族音乐。
怎样胎教宝宝更聪明
1、音乐胎教让宝宝更聪明
妇产科专家表示,令人不愉快、高频率的噪音,会影响胎儿的神经发育;但是,令人愉悦的、和缓的、较低频率的音乐,却可促进胎儿的发育。一般而言,胎儿在20周时,中耳、内耳开始发育,24周便开始有听力,32周开始对外界声音有反应,因此音乐是很好的胎教。
孕妈妈可以听一些会令自己感到和缓、舒服、愉悦的音乐,尤其古典音乐可使脑波平稳,是不错的选择。西方国家认为莫扎特的音乐可刺激大脑释出α波,可促进胎儿脑部发育,并让心情平稳、放松,因而成胎教音乐的首选。
不过也不一定非听古典音乐不可,因为如果孕妈妈平时不听古典音乐却勉强去听,反而会感到沉闷或想睡觉,这样就不是适合的音乐了。其实只要是和谐的音乐,孕妇听了能心情愉悦、平稳即可,例如大自然的声音、宗教音乐(视孕妇的宗教信仰而定)就是不错的选择。
2、光照胎教让宝宝更聪明
胎儿的视觉发育比其他感觉功能发育缓慢,大约怀孕27周之后,一般到怀孕36周之后,胎儿才对光照刺激产生反应。因此,可从怀孕27周开始,在胎儿醒着有胎动的时候,用手电筒照射孕妈妈肚皮(胎头的方向),结束前连续开、关手电筒数次,可以让胎儿感受到光亮的变化,进而刺激胎儿的脑部及视觉发育。
3、言语胎教让宝宝更聪明
准爸爸和准妈妈可以和胎儿对话,起床时,吃饭时,睡觉前,游玩时每做一件事都可以和胎宝宝交流。透过与子宫内胎儿对话,可以适当刺激胎儿的听觉,而且准爸妈稳定、温柔、清楚的声音,对胎儿有稳定的作用!可以在24周有听觉之后可以做,或者任何时候,都可以和胎宝宝说说话。准爸妈可以趁着胎儿活动时,用缓慢、温柔、清楚的言语和胎宝宝说话,但不要太久,一次十几二十分钟就可以,以免打扰胎儿的睡眠。
音乐在胎教中有什么意义
音乐是一种有节奏的空气压力波,对人类的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有着极大的影响。音乐的物质运动过程与人体的物质运动过程比较一致。音乐的节奏作用于孕妇,也能影响胎儿的生理节奏,使胎儿从音乐当中受到教育。
《荀子·乐论》中指出:“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说明了音乐容易深入人心,感化人的速度也很快。孕妇常听一些优美动听的音乐,对于陶冶情操,和谐生活,加强修养,增进健康,以及激发想象力等方面,都具有很好的作用。《胎教与美育》一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事例:有一妇女怀孕后、抑郁寡欢而又无法排遣,她的丈夫有一定文化修养,而且是个有心人,知道音乐有助于消除和缓解妻子因怀孕而引起的心情郁闷和精神忧虑以及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就买了几盘轻音乐磁带有意识地放给她听,这个办法真灵,妻子听后胃口变得好起来,人也变得有精神。她称赞丈夫顶个医生,能治心病,于是同丈夫更加情深意切,自己也就在丈夫的爱抚和音乐的伴随下愉快地度过了早孕期。通过这个例子不难看出,音乐可影响孕妇的生理与心理,从而起到积极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作用。
在心理方面,音乐能使孕妇心旷神怡,改善不良情绪,消除忧虑。孕妇将其美乐心境通过多种途径传递给腹中的胎儿,让胎儿得到同样美满而又幸福的享受。在生理方面,经科学试验证明,体内有一百多种生理活动具有音乐的旋律。悦耳怡人的音乐对孕妇和胎儿听觉神经器官的刺激,可促使母体分泌出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对心血管、内分泌和消化系统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由于音乐旋律产生的声波刺激,乙酰胆碱的分泌也有所增加,从而可提高生物体内酶的活性,调节血流量和振奋神经细胞,还能使胃的蠕动变得规律,唾液和胰岛素增多,促进新陈代谢,使母体的抗病能力增强。孕妇在接受胎教音乐时还能较好地改善和加强大脑皮层及神经系统的功能,并且使得母体与胎儿的生理节奏产生共鸣,进而影响到胎儿全身各器官的功能。有试验证明,定期给一个7个月的胎儿播放胎教音乐,发现胎儿心率稳定,胎动变得舒缓而有规律,等孩子出生后再听这段音乐时,神清安祥,四下张望,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追踪调查,发现这个婴儿耳聪目明,性格良好,动作发育也明显早于同龄婴儿。表明了音乐胎教对后代确有提高智力、增强体质的功能,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什么是胎心监护评分
胎心监护检查是利用超声波的原理对胎儿在宫内的情况进行监测,对胎儿是安全的。那么,什么是胎心监护评分呢?在此提醒您,通过胎心胎动宫缩图中反映出来的胎儿心率和宫缩压力的曲线波形可以进行胎心监护评分。
1)胎心率基线(bpm):小于100或者大于180为0分;100~119或161~180为1分;120~160为2分。
2)胎心率变异幅度(bpm):小于5为0分;5~10为1分;大于10分为2分。
3)胎心率增速(bpm):小于5为0分;5~10为1分;大于10为2分。
4)胎心率减速:重复晚期减速或重复变异减速为0分;变异减速为1分;无或早期减速为4分。
怎样做音乐胎教
妇产科专家表示,令人不愉快、高频率的噪音,会影响胎儿的神经发育;但是,令人愉悦的、和缓的、较低频率的音乐,却可促进胎儿的发育。一般而言,胎儿在20周时,中耳、内耳开始发育,24周便开始有听力,32周开始对外界声音有反应,因此音乐是很好的胎教。
◎怎么做?
孕妈妈可以听一些会令自己感到和缓、舒服、愉悦的音乐,尤其古典音乐可使脑波平稳,是不错的选择。西方国家认为莫扎特的音乐可刺激大脑释出α波,可促进胎儿脑部发育,并让心情平稳、放松,因而成胎教音乐的首选。
不过也不一定非听古典音乐不可,因为如果孕妈妈平时不听古典音乐却勉强去听,反而会感到沉闷或想睡觉,这样就不是适合的音乐了。其实只要是和谐的音乐,孕妇听了能心情愉悦、平稳即可,例如大自然的声音、宗教音乐(视孕妇的宗教信仰而定)就是不错的选择。
◎什么时候做?
怀孕24周,胎儿有听力之后即可开始。但其实早期就可以开始,虽然此时胎儿的听觉还没有发育好,但愉悦的音乐会使孕妈妈开心,对胎儿就有了影响。
◎有效的证据!
妇产科医生指出,刚出生的新生儿哭闹时,曾有人将怀孕时听的胎教音乐,再播放给宝宝听,结果宝宝就安静下来了,由此可推论音乐胎教的功效。
然而不论胎儿是否听得到音乐,其实只要孕妈妈听得心情愉悦,让胎儿在愉悦、平稳的环境中成长,这就是最好的胎教了。
◎注意事项
过度嘈杂、节奏太强烈的音乐和环境是不适当的,因为会使孕妇生理亢奋,出现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肾上腺素上升的反应,短时间还没关系,长期下来会造成血管收缩,使得血液循环变差,胎盘功能就差,因而影响胎儿发育。所以喜欢强烈音乐类型的孕妈妈,最好先忍耐一下,不要听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