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葙子的外形鉴别
青葙子的外形鉴别
种子扁圆形,中央微隆起,直径1-1.8mm。表面黑色或红黑色,光亮,于扩大镜下观察,可见网状纹理,侧边微凹处为种脐。
种子易粘手,种皮薄而脆,胚乳类白色。气无,味淡。(图2)
以粒饱满、色黑、光亮者为佳
青葙子的营养价值 缓解便秘
青葙子中含有较多的油脂,具有一定的通便润肠的功效,适量服用能起到缓解便秘的功效。
青葙子的功效与作用
祛民热;清肝火;明目退翳。主目赤肿痛;眼生翳膜;视物昏花;高血压病;鼻衄;皮肤风热瘙痒;疮癣。用于肝热目赤,眼生翳膜,视物昏花,肝火眩晕。
1、《本经》:疗唇口青。
2、《滇南本草》:明目。治泪涩难开,白翳遮睛。
3、《日华子本草》:治五脏邪气,益脑髓,明耳目,镇肝,坚筋骨,去风寒湿痹。
4、《药性论》:治肝脏热毒冲眼,赤障、青盲、翳肿。主恶疮疥瘙,治下部虫露疮。
5、《本草原始》:除心经火邪。
6、《会约医镜》:去风热。
脂溢性脱发用什么洗头好 除脂乌发洗头方
材料:桑白皮30克,五倍子15克,青葙子60克。
用法:将上述材料加水2000毫升,煮沸约15分钟后,待水温后洗头,每次20分钟,每周洗2次。
功效:可以去脂、乌发、护发,适用于脂溢性脱发及脂溢性皮炎外洗使用。
高危性行为后多久检测梅毒 高危性行为后感染梅毒食疗
[组方]雄黄30克,青葙子、黄连、苦参各45克,桃仁.21克。
[制法]将上药择净,研细,和匀即成。每次6克,每日3次,
清粥饮适量送服。同时取药散适量绵裹如杏仁大,纳于下部中,每日1换。
[功用]清热利湿。退用于下部生疮,蚀肛门疼痛。
[组方]麝香、雄黄、朱砂、羚羊角屑、青葙子、黄连、川升麻、桃仁、
贝齿各7克。和匀
[制法]将上药择净,研细,即成。每次6克,每日3次,小麦粥饮适量送服。
[功用]清热利湿。适用于心中懊,下部有疮,疼痛等。
[组方]青葙子30克,藜芦60克,野狼牙、陈橘皮、竹叶各30克。
[制法1将上药择净,研细,和匀即成。每次6克,每日3次,清粥饮适量送服。
[功用]清热利湿。适用于下部生疮疼痛。
[组方]藜芦15克,桂心30克,巴豆7克,附子30克。
[制法1将上药择净,研细,人巴豆研匀,炼蜜和丸即成。每次3克,每日3次,清粥饮适量送服。
[功用]清热解毒。适用于下部生疮,时久不瘥
青葙子的药用价值
药名】青葙子
【别名】野鸡冠花、狗尾花、狗尾苋。
【来源】本品为苋科植物青葙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苦,微寒。
【归经】归肝经。
【功效】清肝,明目,退翳。用于肝热目赤,眼生翳膜,视物昏花,肝火眩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捣汁灌鼻。
【注意事项】《本草备要》:瞳子散大者忌服。
【摘录出处】《中国药典》
虹膜炎的食疗方法
1、银花菊花茶:银花50克,菊花50克,绿茶20克。上药混合共为粗末,用纱布分装成袋,每袋15克。每次1包,代茶饮用。可清凉解热、疏风明目。用于头眼胀痛、目睛红赤者。
2、蔓荆子粥:蔓荆子15克,粳米50克。将蔓荆子捣碎,加水500毫升,浸泡后煎取汁,入粳米煮粥,空腹食用。每日1剂。可辛凉解散,用于目赤头痛者。
3、青葙子茶:青葙子15克,绿茶5克。将青葙子和绿茶置于纱布袋中,沸水泡10分钟饮用。每日1剂。可祛风热、清肝火、适用于目赤肿痛者。
4、石膏粥:生石膏50克,粳米100克。先将石膏水煎半小时,去渣后放入粳米熬粥。每日1剂。可辛凉清热、除烦止渴,适用于眼红痛、口干重的患者。
5、绿豆藕羹:藕1节,绿豆30克。将藕洗净切成小块,与绿豆同煮至熟烂后食用。每日1剂。可清热凉血、去赤止痛,适用于眼热赤痛者。
6、生薏仁30克,杏仁6克(捣碎),粳米100克。三物共用水煮,至米开粥稠即可食用。每日1剂。可清热利湿,宣畅气机,适用于葡萄膜炎反复发作者。
7、香菇烧冬瓜:冬瓜300克,香菇20克,调料适量。冬瓜去皮瓤、洗净、切片。香菇浸泡透,洗净。二味用油炒后,烧熟。每日1剂。可清湿热、益胃气,适用于脾胃湿热重的葡萄膜炎患者。
青葙子的营养价值 扩张血管
青葙子中的烟酸有较强的扩张周围血管作用,临床用于治 疗头痛、偏头痛、耳鸣、内耳眩晕症等。
紫玉簪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
紫玉簪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治咽喉红肿、高热抽搐者,可配伍生石膏、黄连、羚羊角、珍珠母等,以清热熄风止痉。治肝火上炎之目赤肿育,兼头痛目眩、口苦、脉弦等,常与桑叶、菊花、青葙子等同用,以清肝明止。《唐本草》:明目,去热毒。《饮片新参》:清心,平肝安神,治惊惕不眠。
葡萄膜病食疗方
食疗方(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情况询问医生)
1、银花菊花茶:银花50克,菊花50克,绿茶20克。上药混合共为粗末,用纱布分装成袋,每袋15克。每次1包,代茶饮用。可清凉解热、疏风明目。用于头眼胀痛、目睛红赤者。
2、蔓荆子粥:蔓荆子15克,粳米50克。将蔓荆子捣碎,加水500毫升,浸泡后煎取汁,入粳米煮粥,空腹食用。每日1剂。可辛凉解散,用于目赤头痛者。
3、青葙子茶:青葙子15克,绿茶5克。将青葙子和绿茶置于纱布袋中,沸水泡10分钟饮用。每日1剂。可祛风热、清肝火、适用于目赤肿痛者。
4、石膏粥:生石膏50克,粳米100克。先将石膏水煎半小时,去渣后放入粳米熬粥。每日1剂。可辛凉清热、除烦止渴,适用于眼红痛、口干重的患者。
5、绿豆藕羹:藕1节,绿豆30克。将藕洗净切成小块,与绿豆同煮至熟烂后食用。每日1剂。可清热凉血、去赤止痛,适用于眼热赤痛者。
6、二仁粥:生薏仁30克,杏仁6克(捣碎),粳米100克。三物共用水煮,至米开粥稠即可食用。每日1剂。可清热利湿,宣畅气机,适用于葡萄膜炎反复发作者。
7、香菇烧冬瓜:冬瓜300克,香菇20克,调料适量。冬瓜去皮瓤、洗净、切片。香菇浸泡透,洗净。二味用油炒后,烧熟。每日1剂。可清湿热、益胃气,适用于脾胃湿热重的葡萄膜炎患者。
8、视神经改变:可并发视神经炎、视乳头水肿和视乳头新生血管形成。
9 、屈光不正:炎症活动期睫状体痉挛,可出现近视;黄斑部水肿可引起一过性远视。
10、眼球萎缩:严重炎症最后形成睫状膜牵引视网膜脱离、睫状体萎缩、房水分泌减少,眼压低下,眼球萎缩变小,视力完全丧失。
用苦李根、鬼针草怎么治疗白内障
采用苦李根、鬼针草、虎杖、十大功劳、银花 藤、青葙子(全萆)各适量。用法:上药水煎30分钟,取滤液洗眼,每日 3-4次,每次30分钟。内服时取百草霜、黄花倒 水莲(研粉)各1.5-2克,蒸猪肝,吃猪肝及汤,隔 3日服1次。连用1个月。备注:主治白内障。
青葙子的形态
苋科中另一著名药材青葙子,系青葙的种子。该植物为一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茎直立,具分枝。花多数,密生,在茎和枝端形成塔状或圆柱状穗状花序。胞果卵状,包在宿存花被片内;盖裂,上部作帽状脱落。种子肾状圆形,黑色,光亮,放大镜下可见矩形网状花纹,呈同心圆状排列。种子脂肪油为青葙子油(celosiaol),并含烟酸和硝酸钾。味苦,微寒。有清肝火、祛风热、明目、降血压之功效。分布几乎遍及全国,也可栽培。[2] 虫害有蚜虫等。
种子扁圆形,少数圆肾形,直径1~1.5mm。表面黑色或红黑色,光亮,中间微隆起,侧边微凹处有种脐。种皮薄而脆。无臭,无味。化学成分 含脂肪油、淀粉、烟酸、硝酸钾。
叶片矩圆披针形、披针形或披针状条形, 少数卵状矩圆形,长5-8厘米,宽1-3厘米;绿色常带红色,顶端急尖或渐尖,具小芒尖,基部渐狭; 叶柄长2-15毫米,或无叶柄。
花多数,密生,在茎端或枝端成单一、无分枝的塔状或圆柱状穗状花序,长3-10厘米;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 长3-4毫米, 白色,光亮,顶端渐尖,延长成细芒,具1中脉,在背部隆起;花被片矩圆状披针形,长6-10毫米,初为白色顶端带红色,或全部粉红色,后成白色,顶端渐尖,具1中脉,在背面凸起;花丝长5-6毫米,分离部分长约2.5-3毫米,花药紫色;子房有短柄,花柱紫色,长3-5毫米。
胞果卵形,长3-3.5毫米,包裹在宿存花被片内。种子凸透镜状肾形,直径约1,.5毫米。花期5-8月,果期6-10月。
青葙子为苋科植物青葙成熟种子,7至9月种子成熟时,割取地上部分或摘取果穗晒干,搓出种子滤过或或簸净果壳等杂质即可。
青葙子种子呈扁圆形,少数呈圆肾形,直径1~1.8mm。表面黑色或红黑色,光亮,中间微隆起,侧边微凹处有种脐。表面于放大镜下观察可见网状纹理,种子易粘手,种皮薄而脆。气无,味淡。以粒饱满、色黑、光亮者为佳。
青葙子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青葙子、炒青葙子,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采制: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物或摘取果穗,晒干,收集种子。全草晒干备用。
青葙子的功效与作用 明目退翳
医书《滇南本草》记载:“青葙子明目。治泪涩难开,白翳遮睛。”凡目生翳膜者,均可与谷精草、密蒙花等并用,以增强明目退翳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