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感冒药导致的白细胞减少症
警惕感冒药导致的白细胞减少症
10年来,本人曾经在临床上遇到100余例病人,因口服感冒药物导致了白细胞减少症,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
1,感冒是什么?
感冒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俗称,是由呼吸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在没有空气污染的地方,大部分病人只需要休息和服用一些抗病毒的药物即可以痊愈。但对于有空气污染的地方,由于空气中的灰尘含有大量细菌,则可以继发细菌感染。此时,单纯服用抗病毒药物是不够的,还应服用一些抗菌素。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医盲,由于受到电视药品广告的影响,往往在患了感冒后,自己到药店买点感冒药服用。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他们的感冒在服用了感冒药治好了。但是,也有少数患者服用感冒药后,感冒不仅没治好,还出现了药物性白细胞减少症。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2, 感冒药是什么?
所谓感冒药即是一种以解热镇疼药物为主组成的复方制剂,它可以减轻感冒患者的不适症状,但是不能杀灭细菌和病毒。而且,解热镇疼药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损害肝脏,甚至引起药物性白细胞减少症。
3,市场上销售的感冒药有哪些?
本人列举如下:康泰克,白加黑,速效伤风胶囊,速效感冒胶囊,苏利菲,快克,感冒通片,扑热息疼,安乃近,APC,感康,泰诺,康必得,感冒清胶囊,VitC银翘片,复方大青叶片,仁和可立克等。
4,感冒药不能同时服。
许多治感冒药由解热镇痛药、抗组织胺药、减充血剂及其他一些中西药组成,因其组成类似,作用大同小异,虽能减轻感冒症状,但都治标不治本,对引起感冒的病毒不起丝毫作用。广泛和反复应用这类药物会引起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出疹或剥脱性皮炎、过敏和其他严重特异性反应,并可出现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加重高血压和冠心病的症状。成分类似的感冒药混用等于加大剂量,对治疗无益,而发生副反应的危险却成倍增加。因此治疗感冒,应除多休息、多饮水外,宜选用一种感冒药短期使用以减轻症状,而不宜多种感冒药混合滥用。
白细胞低的原因
1、白细胞减少症常见为血液病,发病年龄为任何年龄都有可能,不限制性别。
临床上可以分为原因不明性和继续性两种情况,但是一般第一种为多见,第二种为化学因素,物流因素等药物导致。
比如肿瘤化疗后,多种血液病。中医学里认为,白细胞的减少症与患者的心、肝、脾、肾脏都有关系。
里面跟脾脏,肾脏尤其为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因此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肾脏。
2、感冒也会引起白细胞减少。血液系统疾病是白细胞减少症的病因,一些疾病也会导致白细胞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骨髓造血停滞等。
其特点是除了出现白细胞减少外,常常还同时合并有其他血细胞的减少,如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一般而言,白细胞轻度减少是没必要过度的担心的,前提是中性粒细胞不少于1.5×10^9/升,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也不易感染。
3、服用硫脲类药物治疗甲亢时,最严重的反应是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生,一般情况下,少数患者在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时,可出现白细胞减少。
临床上轻者可无明显症状,仅有乏力懒动,较重者头晕乏力,四肢酸软,食欲不振,偶有发热。
如白细胞总数降至3×109/升,中性粒细胞低于35%以下者,应考虑停药或改用其他抗甲状腺药物。
白细胞减少的原因
1、白细胞减少症常见为血液病,发病年龄为任何年龄都有可能,不限制性别。
临床上可以分为原因不明性和继续性两种情况,但是一般第一种为多见,第二种为化学因素,物流因素等药物导致。比如肿瘤化疗后,多种血液病。
在中医上面认为,白细胞减少其主要跟患者的心。肝以及脾和肾脏有关系的,并且跟肾脏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所以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甚至。
2、感冒也会引起白细胞减少,血液系统疾病是白细胞减少症的病因,一些疾病也会导致白细胞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骨髓造血停滞等,其特点是除了出现白细胞减少外,常常还同时合并有其他血细胞的减少,如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一般而言,白细胞轻度减少是没必要过度的担心的,前提是中性粒细胞不少于1.5×10^9/升,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也不易感染。
3、服用硫脲类药物治疗甲亢时,最严重的反应是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生,一般情况下,少数患者在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时,可出现白细胞减少;临床上轻者可无明显症状,仅有乏力懒动,较重者头晕乏力,四肢酸软,食欲不振,偶有发热。
白血球低是怎么回事
一、白细胞低的原因
1、白细胞减少症常见为血液病,发病年龄为任何年龄都有可能,不限制性别。临床上可以分为原因不明性和继续性两种情况,但是一般第一种为多见,第二种为化学因素,物流因素等药物导致。比如肿瘤化疗后,多种血液病。中医学里认为,白细胞的减少症与患者的心、肝、脾、肾脏都有关系。里面跟脾脏,肾脏尤其为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因此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肾脏。
2、感冒也会引起白细胞减少。血液系统疾病是白细胞减少症的病因,一些疾病也会导致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骨髓造血停滞等。其特点是除了出现白细胞减少外,常常还同时合并有其他血细胞的减少,如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一般而言,白细胞轻度减少是没必要过度的担心的,前提是中性粒细胞不少于 1.5×10^9/升,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也不易感染。
3、服用硫脲类药物治疗甲亢时,最严重的反应是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生,一般情况下,少数患者在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时,可出现白细胞减少。临床上轻者可无明显症状,仅有乏力懒动,较重者头晕乏力,四肢酸软,食欲不振,偶有发热。如白细胞总数降至3×109/升,中性粒细胞低于35%以下者,应考虑停药或改用其他抗甲状腺药物。
二、白细胞偏低要注意吃什么
1、植物类食物:花生、大枣、核桃仁、山药、枸杞子、丁香、小茴香等。例如,大枣就有补脾、益气、养血的功效,凡血虚、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者,均宜食用。对肿瘤病人经放疗或化疗后引起白细胞减少者,民间习惯用红枣同赤小豆、糯米煮粥服食。现代研究认为,小茴香中所含的茴香醚有升高白细胞的功效,为了提高白细胞,可适当多吃。
2、食用菌类:蘑菇、香菇、平菇、银耳、灵芝、猴头菇等。研究表明,香菇中提取的多糖类,对白细胞减少症有明显疗效。民间对白细胞减少症,可用鲜香菇适量煮食或作菜常食。类似地,如灰树花能“疗虚劳”。采用灰树花萃取物,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52人,结果显效(白细胞总数增加2000/毫升以上)的有11人。进步(白细胞总数增加1000~2000/毫升)的有12人,好转(白细胞总数增加 500~1000/毫升)者21人,近期有效率为84.6%,白细胞平均提高1028/毫升。
3、动物类食物:海参、蜂王浆、羊奶、鸡蛋、鸽蛋、鳗鱼、甲鱼、鹅血、鸡血、鸭血、乌骨鸡、羊肉、羊肚、牛肉、牛或羊骨髓等。例如,蜂王浆具有滋补、强壮、健脾的功效,尤其适宜癌症病人治疗后白细胞减少者食用。
白细胞减少症预防
1.注意饮食:避免生冷及不洁饮食以免消化系统感染。
2.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以防止呼吸道感染。
3.避免服用造成骨髓损害或白细胞减少的药物。
注意临床用药:慎用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抗肿瘤药物及解热镇痛药,应定期检查白细胞,严格掌握药量、用药时间,一经发现白细胞减少,应立即停药。
4.避免接触造成骨髓损害的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
(1)接触放射线工作人员,注意安全防护,定期检查血象,如发现白细胞减少,立即调离岗化。
(2)对接触苯、二甲苯类有毒化学品的工作人员,要定期查血象。
5.对患传染病、血液病、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6.对营养障碍者,应有针对性检查及纠正。
白细胞减少症诊断
面对突然袭来的白细胞减少症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了很多伤害,即使大家知道白细胞减少症的症状表现,也要了解准确的白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方法,这样大家才能真正的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并且及时的到专业机构进行正确的治疗,不耽误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时间,接下来就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检查白细胞减少症的方法。
1、低增生性白血病:
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可见贫血、发热或出血,外周血常呈全血细胞减少,可以见到或不能见到原始细胞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骨髓增生减低,但原始粒细胞>30%.而白细胞减少则幼稚细胞数少见,且无出血,无明显贫血现象。
2、再生障碍性贫血:
白细胞减少症起病或急或慢,多有出血、贫血表现,白细胞减少,尤以中性粒细胞明显,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均明显减少,骨髓呈三系细胞减少。而粒细胞缺乏症则发病急,无出血,贫血不显,白细胞分类以粒细胞极度减少,甚至完全消失,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均正常,骨髓象呈粒系受抑,成熟障碍。
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不同的诊断白细胞减少症方式都可以确定病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见溃疡性咽峡炎、粒细胞减少,易与粒细胞减少症混淆,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片中可发现较多的异型淋巴细胞,且血清嗜异凝集试验阳性,不难与粒细胞缺乏症鉴别。
4、检验
除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外,应注意有无白细胞质的改变(白细胞计数持续<4.0×109/L者称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2.0×109/L者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5、肾上腺素试验
正确检查白细胞减少症的方法需要知道,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后,于15min及30min分别计数粒细胞绝对值,如达正常或增至原来的一倍,提示周围血白细胞减少是由于循环池及边缘池的粒细胞分布异常所致。肾上腺素试验应尽量选择白细胞计数最低时进行。伴有高血压及心脏疾患者慎用。
白细胞减少的症状
(1)感染性粒细胞减少症:常见于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麻疹、流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细菌感染性疾病,如伤寒、副伤寒、布氏杆菌、粟粒型肺结核、重症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原虫以疟疾合并脾肿大者为多见。
(2)药物性粒细胞减少症:氯霉素、合霉素、磺胺、复方阿司匹林引起粒细胞减少的报道时常见到。
(3)放射线性粒细胞减少症:从事放射线工作或接触放射物质,可导致白细胞减少。
(5)获得性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结缔组织病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等可于血清中查到抗白细胞抗体。
(6)骨髓病性粒细胞减少症: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转移癌等部分患者可出现粒细胞减少。
(7)婴幼儿可见遗传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新生儿同种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
介绍
白细胞是一类有核的血细胞。正常人的血细胞数目是4000-10000/μL(微升),每日不同的时间和机体不同的功能状态下,白细胞在血液中的数目是有较大范围变化的。当每微升超过10000个时,称为白细胞增多;而每微升少于4000个时,则称为白细胞减少.机体有炎症(即发炎)时会出现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可有遗传性、家族性、获得性等。其中获得性占多数。药物、放射线、感染、毒素等均可使粒细胞减少,药物引起者最常见。避免用药是要避免因为药而产生的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周围白细胞计数持续下降所引起的一组症状。典型表现为头晕、乏力,肢体酸软,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低热,属祖国医学“虚劳”范畴。中医治疗白细胞减少症采用益气养血,补肾益精,健脾养胃诸法。
一般白细胞少的原因有;病毒感染、伤寒等、也有因为药物引起的。如系药物等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应立即停药,适当应用生白药物,如集落刺激因子(CsF)、碳酸锂、茜草双酯、多抗甲素等。停止接触放射线或其他化学毒物。由脾功能亢进引起的,易发生反复,严重感染,可做脾切除术。
白细胞减少的缘由
白细胞具有重要防卫功能的,如中性粒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在身体某一部位有炎症,尤其是化脓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会升高。而如果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00/立方毫米,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都正常的,则称为白细胞减少症。
专家根据临床经验以及实验研究把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原因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感染⑴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布鲁氏杆菌病、粟粒性结核、严重的败血症等。⑵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病毒性肝炎等。⑶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⑷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等。
夏季感冒应该如何用药
治疗感冒需对症下药,但在日常自行治疗的过程中,常会发生滥用感冒药的现象。有些人认为接触了感冒病人就应服用感冒药,以免被传染上。而大多数治疗感冒的西药以解热镇痛药为主,只能缓解感冒的一些症状,并无增强抵抗力、抗菌或抗病毒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解热镇痛药,有可能导致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会使身体抵抗力降低,更容易受感染。
还有的病人因感冒症状较重,或服用一种药物后一直不见好转,就一次吃几种感冒药。感冒药含有相同或类似的成分,几种药一起服用很容易过量,药物的毒副作用也会累加。感冒药的毒副作用除了会使白细胞减少外,还会引起胃肠反应,甚至会造成溃疡穿孔、出血以及肝肾损害等。
有的病人出现流鼻涕、咽痛、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以为是感冒了,服药后出些汗体温就会下降,但过几个小时体温再上升,接连反复数天。有的人虽然不发烧了,但咳嗽、头痛、关节痛、呕吐等症状不见好转,甚至加重,还一个劲儿吃感冒药,不去看医生,这就危险了。因为这可能不是单纯的感冒或根本就不是感冒,再按感冒吃药可能会贻误病情。许多疾病也有发热、头痛等症状,需要找医生诊断,对症治疗。
白细胞减少是什么原因
1、白细胞减少症常见为血液病,发病年龄为任何年龄都有可能,不限制性别。临床上可以分为原因不明性和继续性两种情况,但是一般第一种为多见,第二种为化学因素,物流因素等药物导致。比如肿瘤化疗后,多种血液病。中医学里认为,白细胞的减少症与患者的心、肝、脾、肾脏都有关系。里面跟脾脏,肾脏尤其为关系密切。
2、感冒也会引起白细胞减少。血液系统疾病是白细胞减少症的病因,一些疾病也会导致白细胞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骨髓造血停滞等,其特点是除了出现白细胞减少外,常常还同时合并有其他血细胞的减少,如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3、服用硫脲类药物治疗甲亢时,最严重的反应是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生,一般情况下,少数患者在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时,可出现白细胞减少;临床上轻者可无明显症状,仅有乏力懒动,较重者头晕乏力,四肢酸软,食欲不振,偶有发热。
白细胞减少的原因
白细胞之所以会减少其主要是一些疾病以及一些不明原因所引起的。而下面小编则为大家介绍几种最常见的引起白细胞减少的一些原因。
1、白细胞减少症常见为血液病,发病年龄为任何年龄都有可能,不限制性别。
临床上可以分为原因不明性和继续性两种情况,但是一般第一种为多见,第二种为化学因素,物流因素等药物导致。比如肿瘤化疗后,多种血液病。
在中医上面认为,白细胞减少其主要跟患者的心。肝以及脾和肾脏有关系的,并且跟肾脏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所以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甚至。
2、感冒也会引起白细胞减少,血液系统疾病是白细胞减少症的病因,一些疾病也会导致白细胞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骨髓造血停滞等,其特点是除了出现白细胞减少外,常常还同时合并有其他血细胞的减少,如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一般而言,白细胞轻度减少是没必要过度的担心的,前提是中性粒细胞不少于1.5×10^9/升,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也不易感染。
3、服用硫脲类药物治疗甲亢时,最严重的反应是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生,一般情况下,少数患者在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时,可出现白细胞减少;临床上轻者可无明显症状,仅有乏力懒动,较重者头晕乏力,四肢酸软,食欲不振,偶有发热。
警惕“感冒药”导致的白细胞减少症
1,感冒”是什么?
“感冒”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俗称,是由呼吸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在没有空气污染的地方,大部分病人只需要休息和服用一些抗病毒的药物即可以痊愈。但对于有空气污染的地方,由于空气中的灰尘含有大量细菌,则可以继发细菌感染。此时,单纯服用抗病毒药物是不够的,还应服用一些抗菌素。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医盲”,由于受到电视药品广告的影响,往往在患了感冒后,自己到药店买点“感冒药”服用。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他们的感冒在服用了“感冒药”治好了。但是,也有少数患者服用“感冒药”后,感冒不仅没治好,还出现了药物性白细胞减少症。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2, “感冒药”是什么?
所谓“感冒药”即是一种以解热镇疼药物为主组成的复方制剂,它可以减轻感冒患者的不适症状,但是不能杀灭细菌和病毒。而且,解热镇疼药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损害肝脏,甚至引起药物性白细胞减少症。
3,市场上销售的“感冒药”有哪些?
本人列举如下:康泰克,白加黑,速效伤风胶囊,速效感冒胶囊,苏利菲,快克,感冒通片,扑热息疼,安乃近,APC,感康,泰诺,康必得,感冒清胶囊,VitC银翘片,复方大青叶片,仁和可立克等。
4,感冒药不能同时服。
许多治感冒药由解热镇痛药、抗组织胺药、减充血剂及其他一些中西药组成,因其组成类似,作用大同小异,虽能减轻感冒症状,但都治标不治本,对引起感冒的病毒不起丝毫作用。广泛和反复应用这类药物会引起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出疹或剥脱性皮炎、过敏和其他严重特异性反应,并可出现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加重高血压和冠心病的症状。成分类似的感冒药混用等于加大剂量,对治疗无益,而发生副反应的危险却成倍增加。因此治疗感冒,应除多休息、多饮水外,宜选用一种感冒药短期使用以减轻症状,而不宜多种感冒药混合滥用。
白细胞减少有危险吗
感冒也会引起白细胞低
外周血白细胞的正常值为4×109—10×109/升,低于4×109/升都称作白细胞减少症。的确,血液系统疾病是白细胞减少症的常见病因,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急性白血病、骨髓造血停滞等,其特点是除了出现白细胞减少外,常常还同时合并有其他血细胞的减少,如红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但是,非血液系统疾病是白细胞减少症的更多见病因。首先,严重的感染,特别是病毒性感染可以造成白细胞一过性减低。例如,病毒性感冒后的2周内出现一过性的轻度白细胞减少很常见,重度结核感染也可能出现白细胞减少。感染导致白细胞减少的特点是自限性和一过性,即感染一旦控制,白细胞就会自动恢复正常。其次,药物因素也很常见,目前已知多种药物如止痛药、部分抗生素(如磺胺类)、化疗药和免疫抑制剂等,都有可能引起白细胞减少,一般停药2周后血象都能恢复正常。再次,人体如果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也会引起白细胞减少。最后,脾功能亢进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是其原因。
中性粒细胞数量决定感染危险
很多人都知道,白细胞是人体内的“卫兵”,是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重要防御工具,如果白细胞减少了,人就可能发生严重的感染。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白细胞包含很多类型,其中一种名为“中性粒细胞”的类型对于预防感染最为重要。因此,与其说白细胞减少容易引发感染,不如说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多少与感染的机会直接相关。
一般而言,如果白细胞轻度减少,只要中性粒细胞不少于1.5×109/升,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也不易感染,除非在严重应激状态(例如创伤、手术等)下才容易感染。但是,当中性粒细胞少于1.5×109/升时,就比较容易出现感染;而当中性粒细胞少于0.5×109/升时,则极易出现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真菌和结核菌)的感染。
四种情况需要警惕
因为白细胞减少症的病因比较复杂,所以,对以下情况要高度重视:1.合并有其他血细胞的异常,例如贫血和血小板减少;2.血液中出现异常的血细胞,如幼稚细胞或原始细胞;3.中性粒细胞少于1.5×109/升或合并有感染;4.白细胞减少症持续时间超过4周。
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医生一般会建议患者进一步做相关检查,如血液涂片细胞分类、骨髓检查和其他的血液生化检查(如肝肾功能、自身抗体、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等,以明确相关病因。对于中性粒细胞少于0.5x109/升的患者或者合并感染的患者,会建议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以提高白细胞数目,减少或减轻感染。
但是,在临床上,仍有相当多的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在经过系统的检查后仍找不到明确的病因。我们建议此类患者在血液科门诊长期随诊(3个月左右随诊1次),以便观察并及时发现疾病的演变,及时治疗。
白细胞减少症的病因是什么
白细胞减少症指外周血白细胞绝对计数持续低于4.0×10^9/L。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主要成分,所以中性粒细胞减少常导致白细胞减少。本病根据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白细胞减少症。一般轻度减少的患者临床上不出现特殊症状,多表现为原发病症状。中度和重度减少者易发生感染和出现疲乏、无力、头晕、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
疾病简介
白细胞减少(leukopenia)指外周血白细胞绝对计数持续低于4.0×10^9/L。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主要成分,所以中性粒细胞减少常导致白细胞减少。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在成人低于2.0×10^9/L时,在儿童≥10岁低于1.8×10^9/L或﹤10岁低于1.5×10^9/L时,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enia);严重者低于0.5×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tosis)。
发病原因
从中性粒细胞发生的过程看,在骨髓中可为干细胞池(多能造血干细胞—粒系定向祖细胞)、分裂池(原始粒细胞—中幼粒细胞)、贮存池(晚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多贮存于骨髓,是血液中的8~10倍,可随时释放入血。中性粒细胞至血液后,一半附于小血管壁,称为边缘池;另一半在血液循环中,称为循环池。结合中性粒细胞的细胞动力学,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大致分为三类:中性粒细胞生成缺陷,破坏或消耗过多,分布异常。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机制复杂,可以是单一因素,但更多是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中性粒细胞生成缺陷
(一)生成减少
1.细胞毒性药物、化学毒物、电离辐射是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最常见原因,可直接作用于干细胞池和分裂池,破坏、损伤或抑制造血干/祖细胞及早期分裂细胞。某些药物可干扰蛋白质合成或细胞复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另一些药物的作用与剂量无关,可能是由于过敏或免疫因素引起。可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药物见表6-7-1。
2.影响造血干细胞的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由于中性粒细胞生成障碍而引起减少。骨髓造血组织被白血病、骨髓瘤及转移瘤细胞浸润也可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3.异常免疫和感染致中性粒细胞减少是通过综合性机制起作用的,异常免疫因素(如抗造血前体细胞自身抗体)及感染时产生的负性造血调控因子的作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机制。
4.某些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如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造血干细胞缺陷而导致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
表6-7-1 可导致白细胞减少的常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