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血管瘤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小儿血管瘤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手术切除:整形外科采用微创整形美容技术进行手术治疗,此外还采取外用抑制瘢痕的药物和局部加压包扎等综合性措施,把术后瘢痕的生长抑制到最低点,所用的缝线为6—0和7—0的,即,比头发丝还细,这样的切口愈合后只有很小的线性疤痕,看不到缝线针眼;缺点是家长普遍对手术和麻醉有畏惧感,但是这是治愈率最高的方法,而且全麻对智力没有任何影响,体内也不会残留任何化学或放射性的物质。
激光治疗:适合于表皮上的毛细血管瘤,可以不留瘢痕或者留下很轻微的瘢痕,特别适合面积小的血管瘤,或者大面积多部位手术切除有困难的血管瘤,激光可以缩小和控制其生长,为手术做准备。优点是,不麻醉,不手术,家长易于接受,缺点是,仅有少部分血管瘤适合,治愈率没有手术高,治疗时有疼痛,可能会有疤痕产生。
冷冻治疗:适合极小的血管瘤,如米粒样大小的,大面积的不适合,因为创面破溃后易造成感染形成大的瘢痕。优点是操作简便,费用低,缺点是,只适合面积特别小的表浅血管瘤。
系统药物治疗:在无法手术切除也无法选择激光治疗时可以采用口服激素的办法,以促进血管瘤的自然消退,但是有效率不高。
局部药物注射:理想的方法是,微栓塞后注射硬化剂,以确保药物停留在瘤体内不外溢到周围组织,优点是,能有效的提高药物对瘤体的作用从未避免药物对血管瘤周围组织的危害;其他的方法是单纯注入各种硬化剂,因为不能保证硬化剂只存留在血管瘤内体,因此对正常组织也有硬化作用,除了留下瘢痕外数年后局部会出现凹陷等畸形,还需整形矫治。
同位素贴:周众所知,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伤害是巨大和久远的,原则上此方法适合于青春期发育后的人群,在小儿血管瘤中适应证极小,如在所有的办法都使用后无效或者所有的办法都不适合时才可以慎重选择使用本法,而且使用此法的目的不是治愈,而仅仅是能控制其不再生长为原则,因为过度的放射线照射会使机体在青春期发育时辐射过的组织或器官出现停滞或迟缓,形成严重的畸形,后患无穷。
新型免疫调节剂等,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来促进瘤体的自然消退。
小儿血管瘤怎么治疗可以彻底治愈
1、介入栓塞疗法治疗小儿血管瘤
适用于较大的动、静脉血管瘤;缺点是复发率高,易致正常的组织器官坏死,如肢体缺血坏死,眼球缺血失明。
2、放射与同位素治疗小儿血管瘤
就是利用放射元素,所产生的r射线对病损区组织细胞核进行轰击,然后再通过组织修复过程达到治疗目的。治疗后所治部位留下放射性损伤后萎缩性疤痕,表皮有脱屑现象。在治疗小儿血管瘤时不能排除其癌变可能。
3、硬化剂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
原理是将硬化注入到小儿血管瘤瘤体组织中,禁忌不能注入血管中,引起无菌性炎症,肿胀消失后出现局部纤维化反应,使血管瘤、血管腔缩小或闭塞。
4、冷冻治疗小儿血管瘤
利用低温将病损区皮肤、血管瘤及其周围的组织冷凝,致使组织变性或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目前,医生常用的是液氨冷冻。范围较大或者部位较深的小儿血管瘤不适合采用冷冻治疗,比较适合治疗范围较小的小儿血管瘤。
5、外用药物治疗小儿血管瘤
常用的有咪喹莫特,噻吗心安,但咪喹莫特效果比噻吗心安好,而且噻吗心安对心脏有一定影响,所以用咪喹莫特的医院比较多,这两个都是老药新用,你要看说明书,都不是治疗小儿血管瘤的,只是这几年发现对小儿血管瘤也有作用,而且毕竟是外用药,没发现有什么副作用,所以开始逐渐用于小儿血管瘤的治疗。
红胎记和血管瘤是一回事吗
婴幼儿血管瘤病人占到总血管瘤集体的80%,多为先天性肿瘤,随同孩子的出世而出现,并不断增加。许多家长对于婴幼儿血管瘤的多见表现并不了解?血管瘤依据散布部位可分为头部血管瘤,面部血管瘤,颈部血管瘤以及四肢血管瘤等等。而依据表现则能够分为海绵状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毛细血管瘤、鲜红斑痣、蔓状血管瘤,囊状血管瘤等等。
婴幼儿血管瘤有哪些常见症状?血管瘤专家家指出,目前常见婴幼儿血管瘤主要以海绵状血管瘤,混合状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瘤为主,对婴幼儿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质量危害也是最大的。
常见症状一、海绵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常见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外,也会发生在粘膜下,肌肉甚至骨骼。大多数静脉畸形呈海绵状,血管损害一般发展较慢,但是侵害性非常大,一旦侵入皮下组织或者是肌肉骨骼,将会导致畸形,器官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出现生命危险。
常见症状二、草莓状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常见于面部、头皮、颈部、肩背部、外阴部。多为暗红或鲜红色隆起,质软,表面呈疣状或分叶状,形叶草莓,瘤体柔软,有一定压缩性。
由于很多混合型血管瘤最初外在表现就是草莓状血管瘤,而家长没有经过专科血管瘤医院专家诊断,进行盲目治疗,不但治不好,还延误最佳治疗时机,给孩子带去更多痛苦的同时,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风险。
常见症状三、混合型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主要是由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血管瘤组成的。初起时大多为皮肤表面大小不等的小红斑,与单纯的草莓状血管瘤并无异样,但随着表面血管瘤的发展,同时侵入真皮和皮下组织,皮下侵犯的范围可超过表面病损面积,形成隆起的包块,形态不规则,多见于面部及四肢。
由于混合型血管瘤侵犯范围有时非常广,以至于眼睛、口唇、鼻或耳等组织器官都被这种不断扩展的血管组织所覆盖,可引起呼吸、饮食、视觉和听觉等功能障碍。
婴儿血管瘤怎么护理
血管瘤是儿童常见的皮肤软组织肿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皮肤表层血管瘤常在新生儿期出现,起初可表现为白色、粉红色、紫红色或青紫色皮肤斑,典型的浅表血管瘤常表现为颜色鲜红的圆凸,血管瘤多见于头颈部,其次是躯干和四肢,多数病例为单发肿瘤。
虽然是良性病变,但是能够引起严重的后果。婴儿血管瘤严重的影响了不少孩子的美观,有些还可因外伤、摩擦、搔抓出血,而引起细菌感染。如果是长在脸部等明显部位的婴儿血管瘤还会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变得自闭和自卑,因此婴儿血管瘤不容小视。
而婴儿血管瘤一般可用手术切除。切除唇、舌部血管瘤应以不影响功能为前提,如肿瘤过大则宜做分期切除,以免影响功能和外形。切除后可向残留的肿瘤内注射硬化剂,肿瘤切除后的创面可直接缝合或用局部皮瓣转移修复,大的创面要游离植皮,洞穿的缺损需行组织移植整复。蔓状血管瘤手术时应先结扎切断与肿瘤交通的动脉,有时因病变广泛,手术时需作一侧或双侧颈外动脉结扎,以减少出血。
文章中介绍了一些婴儿血管瘤的护理方法,但是在护理的同时治疗也是很重要的,等到婴儿到了适合治疗的时机,是建议可以手术切除的。虽然血管瘤是良性的皮肤的软组织的肿瘤。但是比较肿瘤都存在癌变的可能,所以尽早的进行治疗是比较好的。
小孩头面部血管瘤怎么办
血管瘤常见的有5种,不是每一种均需治疗的,有的会自行消退,请看一下以下的介绍,确认你宝宝属于哪一种,再对症处理。
血管瘤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良性肿瘤,约3/4小儿血管瘤在出生时就已存在,其余的也在1岁内出现,女婴较男婴多见。
血管瘤好发于颜面及四肢皮肤,影响美观,还可因外伤、摩擦、搔抓出血,而引起细菌感染。有些血管瘤生长先快、后慢、甚至会自行消失。家长应该密切观察婴儿血管瘤的生长情况,做好家庭护理,掌握最佳时机进行治疗。
小儿常见的血管瘤有以下几种: ◎橙色斑
出生后即有,斑块大小不等,呈橙红或淡红色,不高出皮肤表面,轻压即退色,哭闹时颜色加深。橙色斑多见于前额、上眼睑及枕部,一般都在出生后数月内自行消退,不必处理。
◎红斑痣
又称葡萄酒色斑。出生后即有,为淡红色或暗红色斑块,压之不退色,不高出皮肤表面,位于真皮层内,由毛细血管网组成。出生后,红斑痣随身体的增长按比例增长,但范围不再扩大。红斑痣不能自行消退。红斑痣除影响美观外,一般无其他危害,必要时可采用冷冻治疗。
小儿血管瘤类型有哪些
海绵状血管瘤:多发生于患儿出生后或生后不久,也有1岁后才发病的。海绵状血管瘤一般生长缓慢,但对患儿的损害大。好发于头皮和面部,常常累及口腔、咽颊粘膜。还可以发生在内脏,如肝脏海绵状血管瘤。也可发生于肌肉间、骨间,为肌间海绵状血管瘤。巨大的海绵状血管瘤还可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及紫癜。此型是小儿血管瘤常见的类型。年龄越小,出血越频繁,血小板越低,越容易出血,尤其是脑出血能危及患儿生命。
鲜红斑痣:主要是因为先天性毛细血管壁薄弱,导致皮肤表面的毛细血管扩张所致。一般在出生后不久出现,表现为一个或数个境界清楚的淡紫色、淡紫红色或红色的斑块,大小不等,不高出皮肤,压之易褪色。
毛细血管瘤:又称为单纯性血管瘤或草莓状血管瘤。一般于患儿生后1~3个月左右出现,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颜面,其次在颈部、躯干。生后即见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略高出皮肤,鲜红色或紫红色的柔软肿物,压之不退色也不缩小。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大,1~2岁内长到最大而逐渐缓慢消退。
混合型血管瘤:小儿血管瘤常见的类型即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血管瘤同时存在,以其中一种类型的血管瘤表现为主。
对于肝部血管瘤的症状,我们一定要了解腹部包块:包块有囊性感,无压痛,表面光滑或不光滑,在包块部听诊有时可听到传导的血管杂音;胃肠道症状:可出现右上腹隐痛和不适,以及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食后胀饱和消化不良等;这是比较多见的症状,大家应该注意。
还有就是会出现压迫症状:巨大的血管瘤可对周围组织和器官产生推挤和压迫。压迫食管下端,可出现吞咽困难;压迫肝外胆道,可出现阻塞性黄疸和胆囊积液;压迫门静脉系统,可出现脾大和腹水;压迫肺脏可出现呼吸困难和肺不张;压迫胃和十二指肠,可出现消化道症状等;了解这些对大家的诊断和治疗是很重要的。
治疗婴儿血管瘤哪些方法好
治疗婴儿血管瘤什么方法好?血管瘤是由于血管组织异常发生的,那么患者们都了解婴儿血管瘤要怎么治疗?下面就为你解说相关知识。
婴儿血管瘤的危害:
1、侵犯患者的关节,位于四肢的海绵状血管瘤,特别是在膝关节和肘关节,可侵犯到关节,使病人疼痛难忍,关节强直,不能正常行走或曲伸,因海绵状血管瘤侵犯到关节的病人很常见,致使病人不得不借助拐杖、轮椅等辅助工具。
2、可致使患者部分器官畸形,因为海绵状血管瘤会无限制的生长,所以会造成患侧或患肢膨胀畸形,在面部严重影响美观,在四肢则影响学习和生活。
3、混合型血管瘤常见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很多,包括所有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的血管瘤的并发症和后遗症都有可能出现还可能有一些并发症。
4、溃破、出血,混合型的血管瘤很容易溃破出血,从而形成局部组织坏死、留下疤痕。眼、耳被遮蔽、口唇肿大等,长特殊部位的混合型血管瘤要特别重视,不仅仅是影响美观的问题,还很容易出现呼吸困难、饮食、视觉、听觉等的功能障碍。
成人草莓状血管瘤有什么危害
1.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很高,且很容易被忽视,给孩子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2.血管瘤常见症状是瘤体呈现暗红色,但是,在临床上,会出现瘤体发白的情况血管瘤能治愈吗,专家指出,婴儿血管瘤在孩子6个月之内都是快速生长期,有自行消退的时候是在孩子1-2岁左右,如果孩子的血管瘤面积比较大,是不会自行消退干净,婴儿血管瘤消退不完全留下色素沉着或者留下疤痕。
3.对于在头面部等影响美观的血管瘤建议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婴儿血管瘤在消退期会出现原有的红色发白的迹象,这是血管瘤在萎缩的表现,同时也有一部分增殖期的血管瘤在面积扩大或者厚度增厚的过程,也会有发白的迹象。
4.如果看血管瘤发白的部位,一般血管瘤要消退的话,会从血管瘤最表面的位置开始萎缩,如果在血管瘤周围发白,那么小心血管瘤的面积是否有扩大,如果扩大了说明血管瘤在发展,要引起重视。但如果看患儿的年龄,一般血管瘤增殖期是在6个月左右,消退期一般要在孩子过了1岁之后5岁之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正确的治疗方案才能帮助尽早治愈血管瘤,不给健康留下遗憾。
血管瘤专家介绍婴儿血管瘤
怎么有那么多的婴儿血管瘤患儿?确实,血管瘤在婴儿时期很常见,约有1.2~2.6%的发生率,其中40%均在出生后一个月内即被发现。那么以下就为大家介绍相关知识。
其实说到婴儿血管瘤,人们一般比较熟悉,就是常被俗称为“红痣”“胎记”,常在全家正为喜得“千金”而高兴之时,突然发现脸部或身体某个部位有一个血管瘤而令人烦恼。实际上,婴儿血管瘤是小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严格地讲,是一种先天性脉管畸形。它多为出生时或出生后几个月内就被发现,由于增长迅速、影响美观,在我国现代优生优育和独生子女的情况下,常常使家长们焦虑不安。
婴儿血管瘤常见的有几种,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对于不同类型、不同生长特点的血管瘤,应该在早期采取针对的治疗措施。血管瘤这种疾病由于过去医疗水平差,没有一门专门的学科研究和治疗血管瘤,所以造成血管瘤专科或专业的医院很缺乏,一般的综合性医院由于见过和经手过的这种病例比较少,经验不足,造成血管瘤的治疗比较困难,专科医院对于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部位的血管瘤均有丰富的治疗经验成熟的治疗方案。专家介绍,目前治疗婴儿血管瘤国际上最先进的治疗技术有3种,可根据血管瘤的类型、生长特点,生长部位来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
看完上述文章相信您对婴儿血管瘤已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希望以上内容中有您想要了解的知识,在了解了婴儿血管瘤的症状、种类后才能更好的做好婴儿血管瘤的预防工作。
为什么孩子1岁了还长血管瘤
血管瘤更青睐婴幼儿。婴幼儿血管瘤发病突然,如果不及时治疗不仅会摧毁幼儿的身体还会影响幼儿的发育。后果极其严重。
血管瘤是一种错构瘤,也称为血管畸形,多半都是先天的疾病,也有继发的,一般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遇到外界的刺激、影响,使血管系统的结构发生了错误,出现了畸形。一般小孩出生时就可发现,或者是出生后过几周才发现。
刚出生不久的婴儿本身免疫力就不是很强,这时疾病就趁着这个机会主动出击,使得婴儿疾病越越多。婴儿血管瘤是个出生在婴幼儿身体上的肿瘤,常见的就是一些婴儿刚出生,身体上会有鲜红的印记,人们普遍的认为那是胎记。其实它就是所谓的婴儿血管瘤。平均发生率也在百分之零点八左右,国内每年有约一万六千个新生儿患有婴儿血管瘤,其中男女比率为一比三。
婴儿血管瘤并非一在出生时就被发现。约有一半的婴儿血管瘤是在出生一周或一岁时才出现。婴儿血管瘤可长在身上任何部位,于皮肤表面常见,其中约有一半的婴儿血管瘤发生在头、脸、颈部,易造成外观上的困扰。至于发生的原因,并不太清楚,只知是胚胎期发育不正常的结果。具有危险的婴儿血管瘤,如长在眼睛、咽喉、肢体末端,则需特别留意。
婴幼儿是血管瘤的易患人群
你知道所谓的血管瘤是怎么回事吗?你知道主要的患病人群是什么吗?如果说你有任何的情况出现的话都应该及时的去医院接受检查,而且做家长的必须要明白的一点就是血管瘤的主要患病人群是婴幼儿。婴幼儿血管瘤发病突然,如果不及时治疗不仅会摧毁幼儿的身体还会影响幼儿的发育。后果极其严重。
血管瘤是一种错构瘤,也称为血管畸形,多半都是先天的疾病,也有继发的,一般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遇到外界的刺激、影响,使血管系统的结构发生了错误,出现了畸形。一般小孩出生时就可发现,或者是出生后过几周才发现。刚出生不久的婴儿本身免疫力就不是很强,这时疾病就趁着这个机会主动出击,使得婴儿疾病越越多。婴儿血管瘤是个出生在婴幼儿身体上的肿瘤,常见的就是一些婴儿刚出生,身体上会有鲜红的印记,人们普遍的认为那是胎记。其实它就是所谓的婴儿血管瘤。平均发生率也在百分之零点八左右,国内每年有约一万六千个新生儿患有婴儿血管瘤,其中男女比率为一比三。
婴儿血管瘤并非一在出生时就被发现。约有一半的婴儿血管瘤是在出生一周或一岁时才出现。婴儿血管瘤可长在身上任何部位,于皮肤表面常见,其中约有一半的婴儿血管瘤发生在头、脸、颈部,易造成外观上的困扰。至于发生的原因,并不太清楚,只知是胚胎期发育不正常的结果。具有危险的婴儿血管瘤,如长在眼睛、咽喉、肢体末端,则需特别留意。
以上的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血管瘤的主要患病人群,而婴幼儿是常见的患病人群,所以做家长的一定要多注意才行,孩子在出现任何的异常反应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就诊,避免出现任何情况的病情加重,让血管瘤得到最佳的治疗。
婴儿血管瘤要怎么治疗
血管瘤是儿童常见的皮肤软组织肿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皮肤表层血管瘤常在新生儿期出现,起初可表现为白色、粉红色、紫红色或青紫色皮肤斑,典型的浅表血管瘤常表现为颜色鲜红的圆凸,血管瘤多见于头颈部,其次是躯干和四肢,多数病例为单发肿瘤。
血管瘤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颜面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粘膜、如舌,唇、口底等组织,少数发生于颌骨内或深部组织,血管瘤按其临床表现及组织学特征一般可分为毛细血管型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及蔓状血管瘤,其中以毛细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较常见。
而婴儿血管瘤严重与否要看它生长的地方以及发展的速度。如果是出生时即存在的静脉畸形,在出生后可能会迅速增大,可以长得很大,导致严重的颜面畸形,或侵犯重要的器官引起严重的后果。虽然是良性病变,但是能够引起严重的后果。婴儿血管瘤严重的影响了不少孩子的美观,有些还可因外伤、摩擦、搔抓出血,而引起细菌感染。如果是长在脸部等明显部位的婴儿血管瘤还会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变得自闭和自卑,因此婴儿血管瘤不容小视。
而婴儿血管瘤一般可用手术切除。切除唇、舌部血管瘤应以不影响功能为前提,如肿瘤过大则宜做分期切除,以免影响功能和外形。切除后可向残留的肿瘤内注射硬化剂,肿瘤切除后的创面可直接缝合或用局部皮瓣转移修复,大的创面要游离植皮,洞穿的缺损需行组织移植整复。蔓状血管瘤手术时应先结扎切断与肿瘤交通的动脉,有时因病变广泛,手术时需作一侧或双侧颈外动脉结扎,以减少出血。
手术治疗小儿血管瘤风险大吗
血管瘤是比较常见的血管性疾病,多为先天性的,一般出生时就有,所以叫小儿血管瘤。小儿血管瘤其实并不严重,只要患者情况选择针对的治疗方式,及早的采取治疗措施,是可以彻底治愈的。在治疗小儿血管瘤多采用手术治疗。那么,手术治疗小儿血管瘤风险大吗,其实小儿的血管瘤手术的风险一般都不会很大的,但是若小孩的血管瘤位置处于比较隐藏的地方时,这个风险也是会增大的。
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将病损组织切除来达到治疗小儿血管瘤的目的。对于独立且较小病灶效果良好。一般情况下,病损区血管丰富,血量大,手术时出血量极大,常常引起严重的失血性休克,术中需要大量输入全血,手术难度大,危险程度高,而且手术费用昂贵。
整形外科采用微创整形美容技术进行手术治疗小儿血管瘤,此外还采取外用抑制瘢痕的药物和局部加压包扎等综合性措施,把术后瘢痕的生长抑制到最低点,所用的缝线为6—0和7—0的,即比头发丝还细,这样的切口愈合后只有很小的线性疤痕,看不到缝线针眼,目前我们已经放弃使用缝线直接缝合皮肤的办法,采用手术后在进行皮下减张处理后切口直接使用医用胶水粘合,切口看不到针眼,美容效果更好;缺点是家长普遍对手术和麻醉有畏惧感,但是这是小儿血管瘤治愈率最高的方法。
有些小儿血管瘤的发病部位特殊,如隐私位置、五官等,当采取手术治疗后,会使得发病部位外形、形态发生改变,对一些血管瘤患者,在今后的生活、学习、婚姻等,都有巨大的影响。患者在手术后,通常会出现其器官的失调,甚至病变、坏死,等一系列的后遗症、并发症。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治疗小儿血管瘤的方法也越来越先进,也为小儿血管瘤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治疗好效果,如高频电凝微创治疗、超声微创介导治疗,这样可以避免手术治疗所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