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沙参和南沙参的食用方式和注意事项 止咳化痰
北沙参和南沙参的食用方式和注意事项 止咳化痰
北沙参和南沙参都能够补肺阴、润肺燥,而且还能清除体内的肺热,因此比较适用于阴虚肺燥,体内有热所导致的干咳、咳血以及咽干音哑等症,而且两者一起使用的话还可促进排痰,对于肺燥痰粘,咯痰不利也有一定的作用。
中医告诉你怎样记住中药
中药不好记,也记不住,记着记着也混淆了,但是背中药确实学习中医最基本的东西,小编这里有个方法,就是学会对比中药,有时候这比记中药,影响更深哦。
南沙参与北沙参:南沙参与北沙参之性能功用基本相似。但就养阴、清热、生津之功效而言,南沙参力不及北沙参;就化痰作用而言;则南沙参优于北沙参,且有益气之功。
麦冬与天冬:两者药性均为寒凉,均能养肺阴,常相须为用。但天冬寒润之力强于麦冬,长于滋肾阴而清降虚火;麦冬则寒润之力较弱,偏于养胃生津、润肺与清心除烦。
麦冬和天冬这两种中药在作用部位上面,有着偏上偏下的差距。
龟甲与鳖甲:两者均能滋阴清热,潜阳息风,用治阴虚发热,阴虚阳亢与阴虚风动等证,常相须为用。但比较其功力,相同之中略有差异,即滋阴以龟甲为主,潜阳则以鳖甲为长。故欲其滋阴为主之方多用龟甲;欲其退夜热早凉、骨蒸为主之方多用鳖甲。鳖甲能软坚散结,常用治癥瘕积聚、疟母等症,则为鳖甲之所长,而龟甲则无此作用。但龟甲能补肾健骨,治腰膝酸软,囟门不合,及固经止血,养血补心等,鳖甲很少应用。
北沙参食用方法
1. 肺燥阴虚,干咳痰少,咽干鼻燥者,可与麦冬、玉竹、贝母、杏仁等配伍,以润肺止咳。
2. 常用于热病后期胃阳不足之口渴舌干、食欲不振等症,临床多与生地、石斛、麦冬等配伍,以清热养胃生津。
3. 若胃阴不足,脘部酌痛,嘈杂似饥者,则可与麦冬、白芍、甘草等同用,以养阴生津止痛。
4. 胃阴虚兼见肝肾阴虚,肝气不舒,症见胁痛脘胀,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者,可与麦冬、生地、枸杞子等并施。
沙参茶
功效:养阴清肺,祛痰止咳;强心,抗真菌,降血压,主治肺热燥咳;虚劳久咳;阴伤咽干喉痛。 材料:沙参10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来源:传统药茶方。
沙参山楂粥
功效:益气养阴活血、健脾养胃、清心安神。
材料:沙参、山药、莲子、生山楂均20克,糖适量,粳米50克。
做法:先将山药切成小片,与莲子、生山楂、沙参一起泡透后,再加入所有材料,加水用火煮沸后,再用小火熬成粥。
沙参炖鸡
材料:整鸡一只、当归三片、沙参三条、党参三条、北芪三片、玉竹几片、红枣几颗、枸杞几颗。
做法:把配料与主料放进高压锅里,放进水(水量可视人数而定)一起炖,大概是一个钟头左右即可。
沙参排骨
功效:感冒咳嗽不止、喉咙肿痛时可减轻不适。必须多用声带者、常吃此料理则可润肺,使声音嘹亮,感冒后遗症声音沙哑者都可食用,是恢复体能最佳方法之一。
材料:沙参30克,百合30克,排骨1斤。
做法:先将百合用开水川烫后,再将沙参,排骨放入锅中熬煮30分钟,调味后,即是一道养生爽口的佳肴。
沙参炖鸭
材料:沙参15克,瘦光鸭1000克。绍酒半汤匙,滚开水四杯,精盐适量。
做法:
1、将鸭洗净放入滚开水中,高火8分钟,取出洗净。
2、鸭、沙参、绍酒放入器皿内,加入四杯滚开水,中火40分钟,食用时放精盐即可。
沙参米粥
功效:沙参有南北之分。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根;南沙参为桔梗科植物杏叶沙参的根。沙参粥在《证治要诀》一书中有记载,是用沙参和粳米加水煮成,具有润肺养胃、清热养阴、祛痰止咳的功用。主治肺热燥咳、干咳无痰、久咳声哑、胃阴不足、津少口渴、舌干少苔等症。
材料:北沙参,粳米,冰糖,水
做法:每次取北沙参15克,捣碎,选用粳米50克,冰糖适量,同入沙锅内,加水500毫升,煮至参烂米花,汤稠汤面有油为度。或用新鲜北沙在30克,洗净切片,如法同煮为稠粥;若用南沙参煮粥、则先将南沙参碾成细粉,每次用粉15克,调入粥内,同煮为稠粥。分早晚二次温热服食。3~5天为一疗程。
玉竹沙参粥
功效:养阴润肺,通便。适用于热病或久病后大便干燥,伴口干舌燥。也可用于习惯性便秘患者。
材料:玉竹、沙参各20克,大米50克。
做法:先将玉竹、沙参加水煎煮,去渣后再加入洗净的大米,加适量水煮粥即成。每日早晚分服。
沙参木耳
材料:2朵木耳,一块胡萝卜,2棵香菜,几根沙参。
做法:木耳,胡萝卜切丝,香菜段,沙参撕开,加盐,糖醋,芝麻油,拌开即可。
沙参粥
功效:润肺养胃,适用于肺胃阴虚之人。
材料:沙参15--30克,粳米50-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先煎沙参,去渣,取汁;加入洗净的粳米,煮至米熟后加入冰糖,再稍煮为稀薄粥。
用法:每日早、晚温食。
沙参银耳粥
材料:沙参50克,银耳50克,粟米50克,冰糖10克。
做法:沙参洗净,放入陶器罐内,放入清井水,先煮30-40分钟,去沙参,放入银耳,栗米(均洗净),再煮1小时放入冰糖,再熬10-15分钟,即可食用。
沙参麦冬粥
功效:可益气养阴,润肺生津,化痰止咳。
材料:沙参、麦冬各15克,大米50,冰糖适量。
做法:将沙参、麦冬水煎取汁,加大米煮成粥,冰糖调服,每日1剂。
南沙参和北沙参的区别
沙参在种类上分为北沙参和南沙参,虽然这两种沙参在称谓上有所不同,但是我们平时在生活中购买沙参的时候,却分不清楚。南沙参和北沙参的区别如下:
1、科属、质地不同
南沙参是桔梗科,质地空疏。
北沙参是伞形科,质地坚实。
2、性状不同
南沙参呈长圆柱形或长圆锥形,根头部较粗,向下渐细,稍弯或扭转,偶有分枝,长7—27厘米,直径0.8—3厘米。芦头长短粗细不等,一般1—3个。表面黄色或浅棕色,根上部有深陷横纹,如蚯蚓体表横纹,下部有浅纵沟槽及纵皱纹,并有深色突起及须根疤痕。体轻,质松泡,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多裂隙,状如海棉。无臭,味微甘。
北沙参呈细长圆柱形,偶有分枝,长15-45cm,直径0.4-1.2cm;顶端常留有棕黄色根茎残基,上端稍细,中部略粗,下部渐细;表面淡黄白色,粗糙,偶有残存外皮,全体有细纵皱纹或纵沟,并有棕黄色点状细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浅黄白色,木部黄色。带皮生晒者,外皮淡棕色,断面白色粉性;气特异,味微甘。
3、功用不同
南沙参补肺脾之气,适用于脾肺气虚,倦怠乏力,食少,自汗,舌淡,脉弱者。
北沙参善养肺胃之阴,适用于热病后期或久病阴虚内热,干咳,痰少,低热,口干,舌红,苔少,脉细弱者。
另外,就二者质地而论,北沙参坚实,南沙参空疏,坚实者用于养阴,空疏者用于补气。
南沙参和北沙参我们有时候实在难以分辨,那么,南沙参和北沙参可以相互替代吗?下面们一起来看看。
南沙参和北沙参可以相互替代吗
南沙参和北沙参一般情况下是不可以相互替代的,因为南沙参和北沙参在成分上有所区别。南沙参含有三萜皂苷、淀粉等成分;北沙参含有生物碱、淀粉、挥发油、谷固醇、珊瑚菜等成分。南沙参和北沙参在功效上也有一定的区别,南沙参偏于清肺祛痰,而北沙参偏于养胃生津。
因此,从此来看,南沙参和北沙参是不可以相互替换的。但是,在养阴清肺、祛痰止咳方面,南沙参和北沙参是可以相互替换的。因此,建议大家在食用之前先了解一下南沙参和北沙参的各自功效,按自己的症状来服用。
孕妇能吃沙参吗
孕妇能吃沙参吗沙参性味甘,微苦,凉;沙参性味甘,苦,淡,平。沙参具有养阴清肺、祛痰止咳等功效,适用于治疗肺热燥咳、虚劳久咳、咽干喉痛等症。在功效上,南北沙参略有区别,沙参偏于清肺热祛痰,适于风热感冒、肺燥;中药处方中如果不加说明,沙参即指北沙参。现代医学研究指出,南沙参祛痰、强心作用较明显;沙参有加强呼吸、升高血压作用。
沙参有南北之分,孕妇吃沙参是可以的,最好就是吃南沙参,因为南沙参性平,不会像北沙参那样性寒,下面小编为你推荐沙参的吃法,就是煲汤喝,容易吸收。
沙参玉竹莲子百合汤:
用料:沙参50克,玉竹、莲子、百合各25克,鸡蛋1个。
制法:将沙参、玉竹、莲子、百合洗净,同鸡蛋连壳一起下锅,同炖半小时,取出鸡蛋除壳,再同炖至药物软烂。食鸡蛋饮汤,可加糖调味。
功效主治:本汤所取中药均是润肺养阴,健脾和胃之品,特别是鸡蛋,不但食疗价值高,且能补阴除烦,益血安神,可治肺胃阴伤,失音咽痛之症,所以本膳能滋阴清热,润肺止咳。 用于治气虚久咳,肺燥干咳,见咳嗽声低,痰少不利,体弱少食,口干口渴等。
糖尿病人能吃沙参吗
沙参这种中药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是有很大帮助的,而且糖尿病患者应该要注意自己食用沙参的量,因为沙参是一种中药,食用太多沙参,反而会影响到病情的治疗,所以建议糖尿病患者可以引起重视。
糖尿病人可以喝沙参,如果是为了降糖,可以配黄芪、丹参、生地一起喝,沙参的药理主要是用于清肺止咳,改善肺功能的。沙参,以根入药。秋季刨采,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刮去粗皮,即时晒干。清热养阴,润肺止咳,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热咳嗽,咯痰黄稠。
南沙参含生物碱、挥发油等,具有降低体温、镇痛、强心等作用;北沙参含黄酮、 皂甙等,具有祛痰、抗真石、强心等作用。南沙参养阴清热 润肺化痰 治疗阴虚久咳
痨嗽痰血 燥咳痰少;虚热喉痹(润肺止咳)。北沙参胃阴虚津液不足咽干口渴(养胃生津)。
沙参甘,凉。清热养阴,润肺止咳。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热咳嗽,咯痰黄稠。沙参具有滋阴生津、清热凉血之功,配合放
化疗用于肿瘤患者,尤其是对晚期肿瘤病人血枯阴亏、肺阴虚之肺癌、消化道肿瘤术后气阴两虚或因放疗而伤阴引起的津枯液燥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信糖尿病病人看了这篇文章介绍的糖尿病病人可以吃沙参,你们应该可以放心的吃沙参了。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食用沙参,最好是用炖制鸡汤或者搭配一些中药材,这样对于治疗糖尿病是比较有效的,希望糖尿病患者可以多去了解一下。
孕妇能吃沙参吗
专家表示,孕妇吃沙参是可以的,产妇可以适量服用。沙参,桔梗科植物,以根入药。秋季刨采,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刮去粗皮,即时晒干。清热养阴,润肺止咳,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热咳嗽,咯痰黄稠。沙参的膳食纤维、钙、胡萝卜素、碳水化合物、磷、烟酸、维生素A、C维生素与同类食物相比高于平均值。
沙参具有养阴清肺、祛痰止咳等功效适用于治疗肺热燥咳、虚劳久咳、咽干喉痛等症。孕妇最好就吃南沙参,因为南沙参性平,不会像北沙参那样性寒,用来给孕妇煲汤喝,是最好的容易吸收。
沙参作为一种中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服用沙参作为治疗也好,保健也好。如果是风寒咳嗽的时候,最好不要服用沙参。并且在服用沙参的期间,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避免熬夜。
2、少吃辛辣或者刺激性食物。
3、积极参加户外运动,放松心情。
4、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学会合理减压。
下面推荐几款沙参的食用方法,孕妈妈们一起来看看吧。
沙参的食用方法
沙参一般都是熬成汤,然后内服的,如果是这样的服用方法,每次只需3-5钱,如果是新鲜的只要1-3两就可以了;或入丸、散等方式。
除此之外,沙参还可以煎或者凉拌,又或者煲汤;多种食用方法,任你选择。通常直接药饮是治疗某种症状疾病的,然后煲汤是作为平时饮食习惯,起到的是保健的功效!其中具体的食用方法如下:
1、煎沙参。按照自己的口味放入调味料,如糖、辣椒酱、辣椒油、香油、蒜末、姜末等,文火慢煎就可以了。
2、凉拌。糖、辣椒酱、辣椒油、蒜末、姜末、香菜籽粉等作为调味料,烫熟之后放凉,加入调味料就可以了。
3、沙参心肺汤。将沙参、玉竹、猪心、猪肺、葱和清水适量一同入锅,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炖约l小时,这款是汤类的,较为受欢迎,并且也适合平时正餐食用。
4、玉竹沙参炖老鸽。鸽子洗净,汆水待用;玉竹沙参洗净;红枣拍扁去核;将所有材料放入炖盅,注入煮沸的清水,小火隔水炖一个半小时,下盐调味即成。
5、沙参炖瘦肉。将水发海参洗干净切块,再把洗净的沙参、瘦肉、姜片放入炖盅内加清水300ml,隔水武火炖2小时即可。
沙参的功效与作用
那么沙参究竟有哪些功效呢?沙参在那些方面有神奇的功效呢?沙参是怎样发挥这些神奇的功效的呢?沙参食用的时候在那些方面要特别注意呢?对于很多热爱传统药膳的人,尤其是爱吃的厨房小白们,这些问题非常重要.
沙参的使用在我国很早的时候就有记载,是一种传统中药,沙参的作用并不同于人参,它是一种桔梗科沙参属植物,那么沙参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适合哪些人用? 沙参有南北之分.
南沙参性味甘,微苦,凉;北沙参性味甘,苦,淡,平.南、北沙参均具有养阴清肺、祛痰止咳等功效,适用于治疗肺热燥咳、虚劳久咳、咽干喉痛等证.现代医学研究指出,南沙参祛痰、强心作用较明显;北沙参有加强呼吸、升高血压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沙参性微寒,只适宜肺胃阴伤而有热者,所以,风寒感冒咳嗽、寒痰咳嗽及脾胃虚寒者应慎用. 南沙参与北沙参虽是不同科属的两种植物药材,但一般认为两药功用相似,但细分起来,南沙参偏于清肺祛痰,而北沙参偏于养胃生津.在煮粥时可辨证选用.
阳虚的人不能艾灸还是阴虚的人 女人补阴虚的最佳方法
女性阴虚,可以通过饮食调理,多吃些寒凉滋润补阴的食物,如红枣、枸杞、银耳、冬瓜、鸭肉等,注意少吃温燥、辛辣、刺激的食物。
如果女性阴虚较为严重的话,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开一些中药方进行调理,也可以用一些滋阴清热的药材泡水喝,如北沙参、南沙参、天冬、石斛、黄精、玉竹、女贞子、旱莲草、鳖甲等,可滋阴潜阳、生津润肺、除烦清心,还可做药膳食疗,如沙参麦冬老鸭汤、银耳百合莲子羹等。
南沙参和北沙参的区别
据古代文献记载,前人所用沙参,系南沙参。至清代载有沙参分南、北两种。一般认为两药功效相似,均属养阴药,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南沙参和北沙参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科属、性状、主要作用、形状、入经等差异,主要包括:
1.科属、质地不同
南沙参是桔梗科,质地空疏。北沙参是伞形科,质地坚实。
2.性状不同
南沙参呈长圆柱形或长圆锥形,根头部较粗,向下渐细,稍弯或扭转,偶有分枝,长7-27厘米,直径0.8-3厘米。芦头长短粗细不等,一般1—3个。表面黄色或浅棕色,根上部有深陷横纹,如蚯蚓体表横纹,下部有浅纵沟槽及纵皱纹,并有深色突起及须根疤痕。体轻,质松泡,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多裂隙,状如海棉。无臭,味微甘。
北沙参呈细长圆柱形,偶有分枝,长15-45cm,直径0.4-1.2cm;顶端常留有棕黄色根茎残基,上端稍细,中部略粗,下部渐细;表面淡黄白色,粗糙,偶有残存外皮,全体有细纵皱纹或纵沟,并有棕黄色点状细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浅黄白色,木部黄色。带皮生晒者,外皮淡棕色,断面白色粉性;气特异,味微甘。
3.主要作用不同
南沙参含生物碱、挥发油等,具有降低体温、镇痛、强心等作用。
北沙参含黄酮、皂甙等,具有祛痰、抗真石、强心等作用。
4.形状不同
南沙参又称大沙参、空沙参,其形粗大。北沙参,又称北条参、细条参,其形细长。
5.入经重点不同
南沙参专长于入“肺”,偏于清肺祛痰止咳。北沙参专长于入“胃”,偏于养阴生津止渴。
常用的滋补性中药
补气药
人参 西洋参 太子参 党参 黄芪 柏树 山药 甘草 大枣 蜂蜜
补阳药
鹿茸 肉苁蓉、锁阳 巴戟天 淫羊藿 补骨脂 益智 菟丝子 沙苑子 杜仲 续断 蛤蚧 冬虫夏草
补血药
当归 熟地黄 何首乌 白芍 阿胶 枸杞子
补阴药
北沙参 南沙参 百合 麦冬 天冬 石斛 玉竹 黄精 墨旱莲 女贞子 龟甲 鳖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