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食积呕吐推拿手法
小儿食积呕吐推拿手法
治法:消食导致,和中消食。
推拿方法:补脾经,推四横纹,运内八卦,揉板门,中脘,天枢,足三里,摩胃俞,脾俞,分腹阴阳,赤凤摇头。
婴儿呕吐推拿手法图 热证型呕吐推拿手法
热证型呕吐通常是由胃火上升所引发,偶尔摄入刺激性食物也容易导致这种类型的呕吐。
症状表现:面色发红,并且皮肤干燥,全身有发热的症状,孩子情绪干燥不安,易口渴,并贪冷饮,通常一吃东西就容易吐出来,呕吐物呈酸臭味。
推拿方法:
主穴:揉小天心3分钟,揉一窝风3分钟;推补肾经5分钟,用力推清板门5分钟;推清天河水1分钟。
推拿功效:揉小天心,一窝风可清热解表,缓解体热的症状;推补肾经,推清板门可清热泻火,滋阴退热;推清天河水也有 清热之功效,并且可以缓解烦躁不安的情绪,使面色逐渐恢复正常。
配穴:逆运内八卦2分钟,推四横纹4分钟;揉合谷穴1分钟;推清肺经,推下六腑各5分钟;揉二人上马,按委中穴各3分钟。
推拿功效:你运内八卦,推横纹有平和胃气的作用,可帮助消化,增加食欲;揉合谷穴可缓解恶心呕吐的症状;推清肺经,推下六腑有助于排泄,通利大便;揉二人上马,按委中穴可平和胃气,通利小便,巩固疗效。
宝宝呕吐推拿手法图 痰吐推拿手法
主证:时吐痰涎,饮后更甚,或流涎不止,食少不渴,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腻,脉滑,指纹滞。
治法:建中化湿,降逆止呕。
推拿方法:补脾土,横纹推向板门,下推胃经,按弦搓摩,猿猴摘果,逆运内,外八卦,推四横纹,下推七节,揉涌泉,利小肠,揉二马。偏寒者加揉外劳,一窝风,推三关;偏热者加清天河水,揉内劳,推六腑。
推拿功效:补脾土,推板门,下推胃经以健脾化湿,以堵“生痰之源”;猿猴摘果以利气化痰,健运脾胃;清小肠具有清热利尿除湿之功。
小儿呕吐推拿图解 小儿呕吐推拿手法
清脾经:脾经位置为拇指桡侧自指尖至指根,亦指螺纹面,不屈指推桡侧或拇指正面自指尖直推向指根为清脾经。推300-500次。
清大肠:大肠经位于食指桡侧缘,由虎口推向指尖为清大肠,推300-500次。
退六腑:六腑位置为前臂尺侧缘,阴池(神门)至抖肘(少海)成一直线。用中指食指指腹,自肘关节推至掌根为退六腑,推100-500次。
推天柱骨:天柱骨位于颈后发际正中到大椎成一直线。用拇指或食指指面自上而下直推,为推天柱骨。推3-5分钟、
横纹推向板门:板门位置为手掌大鱼际平面,板门与横门之间推揉100-300次为横纹推向板门。
运内八卦:运内八卦为拇指或中指自乾经坎运至兑为一遍,顺逆运为300-500次。
推下七节骨:七节骨位置在第四腰椎至尾骨端成一直线处。向下推称“下推节骨”,推200-400次,擦至皮肤发红为度。
宝宝胃寒呕吐推拿 宝宝胃寒呕吐推拿手法
补脾经:用拇指推拇指末节螺纹面,从指尖推向指根,推100-500次。
横纹推向板门:用拇指自腕横纹推向拇指根100-300次。
揉外劳宫:用食指,中指推前臂桡侧100-300次。自腕推向肘。
推天柱骨:用食指,中指自颈后发际正中向下直推至大椎100-500次。
推三关:用拇指侧面或食指,中指面自腕推向肘,推50-100次。
小儿推拿呕吐食积腹泻 小儿食积呕吐推拿方解
揉中脘,板门,天枢,分腹阴阳,赤凤摇头,摩胃俞,以消食导滞;推四横纹,运内八卦,可理气调中,消胀除满;补脾经,摩脾俞,按揉足三里,可成健脾和胃之用。
宝宝受惊怎么推拿 清肝经
定位:位于食指末节螺纹面。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从患儿食指指间往指根处直推100次,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推拿功效:清肝经具有熄风镇惊,养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小儿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夜啼,癫痫,发热,口苦,咽干,目赤等病症。
宝宝中耳炎推拿手法有哪些
补肾经1-3分钟
定位:小指末节螺纹面。
推拿手法:推拿者将患儿的小指伸直,由螺纹面向指尖方向直推,为补肾经,推1-3分钟。
清肝经300次
定位:食指末节螺纹面。
推拿手法:推拿者用拇指指腹自患儿食指螺纹面向指根方向直推300次,为清肝经。
清肝经300次
定位:食指末节螺纹面。
推拿手法:推拿者用拇指指腹自患儿食指螺纹面向指根方向直推300次,为清肝经。
按翳风2分钟
定位:耳垂后,在耳后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推拿方法:推拿者用双手拇指或食指缓缓用力按压患儿耳垂后方的翳风穴,按压2分钟。
拿风池5次
定位:后颈部,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
推拿手法:推拿者一手扶住孩子的前额,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放在颈项的风池穴上提拿。
揉太溪1-3分钟
定位:足内侧,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推拿手法:推拿者用拇指和食指按揉患儿脚内踝后缘的太溪穴。
宝宝呕吐推拿手法图 伤食吐推拿手法
主证:有伤食史,食已则吐,呕吐酸臭,嗳腐吞酸,腹胀不食,或泻下酸臭,日晡潮热,夜寐不安,手心发热,舌红,苔白厚腻,脉滑,指纹滞。
治法:消食导滞,降逆止呕。
推拿方法:清脾土,清板门,揉足三里,逆运内,外八卦,推四横纹,揉中脘,苍龙摆尾,下推七节,揉涌泉,清大肠,清天河水,退六腑,揉小天心。
推拿功效:板门为脾胃之门,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功在健脾胃以促纳运;内八卦与四横纹为消法的代表穴位,能化积导滞;苍龙摆尾,下推七节及揉涌泉具有降逆的功效;清天河水退六腑可清热安神。
小儿推拿的手法
小儿推拿的手法会根据推拿的不同部位而有所区别,推拿不同部位功效作用也会有所不同。下面我们针对腹、脾经、胃经、肺经、内八卦、三关、六府、二人上马、虎口、肺俞、龟尾等常见部位的小儿推拿手法来做一个基本的了解。
1、腹
位置:腹部。
主治:腹胀、食积、呕吐、腹泻、疳积。
操作:指摩、掌摩约5~10分钟;沿季肋向外分推。
2、胃经
位置:拇指掌面第二节或大鱼肌外侧缘。
主治:腹泻、呕吐。
操作:直推300次。
3、脾经
位置:(1)拇指螺纹面;(2)拇指桡侧缘。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
操作:旋推拇指螺面或屈其拇指,沿拇指桡侧缘直推约300次,或直推拇指螺面约300次。
4、肺经
位置:无名指螺纹面。
主治:胸闷、咳喘。
操作:旋推或向指尖方向直推约200次,或由指尖向上直推100次。
5、肺俞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主治:发热、咳喘。
操作:按、揉50次,或沿肩胛骨内缘自上而下分推30次。
宝宝呕吐推拿手法图 热吐推拿手法
主证:常有伤暑史或感寒邪郁而化热病史,食入即吐,吐势较剧烈,口渴饮冷,身热烦躁,面赤唇红,小便断赤,或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洪数,指纹紫滞。
治法:清热泻火,降逆止呕。
推拿方法:清板门,清胃经,清脾土,清天河水,水底捞明月,退六腑,逆运内,外八卦,推四横纹,下推七节,清大肠,清小肠,揉涌泉。
推拿功效:板门,胃经,脾土均是治脾胃病之要穴,运用清法可清泻胃腑热邪,促进脾胃功能;清天河水,水底捞明月,退六腑能大清脾胃热邪,达到清热泻火之功,下推七节能泻实火,降胃气,与其他手法操作仪器共凑清热泻火,降逆止呕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