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压力焦虑如何调整自己
面对压力焦虑如何调整自己
增加自信
自信是治愈神经性焦虑的必要前提。一些对自己没有自信心的人,对自己完成和应付事物的能力是怀疑的,夸大自己失败的可能性,从而忧虑、紧张和恐惧。因此,作为一个神经性焦虑症的患者,你必须首先自信,减少自卑感。应该相信自己每增加一次自信,焦虑程度就会降低一点,恢复自信,也就能最终驱逐焦虑。
良好的自我心态
首先要乐天知命,知足常乐。其次是要保持心理稳定,不可大喜大悲,要心宽,凡事想得开,要使自己的主观思想不断适应客观发展的现实。不要企图让客观事物纳入自己的主观思维轨道,那不但是不可能的,而且极易诱发焦虑、抑郁、怨恨、悲伤、愤怒等消极情绪。再次是要注意"制怒",不要轻易发脾气。
减少压力的方法有哪些
面对压力,我们可能会有意识地、主动地寻找一些措施来解决它。如我们可以加班来完成必须完成的工作、通过改善交流来缓解人际间的冲突。但是,我们对心理压力的处置也不完全是意识层面的。在压力大到我们的智力想不出好的应对方式的时候,压力就会渗透到潜意识层面。潜意识层面对压力的处置有一些悲壮的味道。这种处置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心理症状来表达压力。这些症状包括我们所熟知的一些专业名词,如抑郁、强迫、恐惧、焦虑,等等。比如,一个马上要参加一次重要考试的学生,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焦虑症状。这些症状提示着,心理的压力太大了,已经达到出问题的程度了,大到该休息的程度了,或者说大到该看心理医生的程度了。潜意识层面另一种处理压力的方式就是躯体化。也就是说,把心理问题转变为躯体问题。对这一转变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叫做心身医学。 各种心理压力之间,有一种很有意思的相互抵销的现象。表面地看,各种心理压力混在一起,人能够感受到的压力会是各种压力之和。其实不然。比如工作上压力太大,如果去看一场同样会给人心理压力的、对抗激烈的足球赛,工作的压力就会暂时被换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方式,来用一种压力缓解另一种压力。
分娩时产妇忌过度的焦虑和恐惧
压力和焦虑会引发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连锁变化。压力、焦虑及紧张会激发交感神经系统,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肾上腺素又使心跳加快、心排出量增加及血压上升,同时也使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周围血管收缩,而将血液集中于生命器官。这种作用将影响到子宫这个非生命器官的血供,间接影响到胎儿、胎盘、子宫肌层的氧气供应,使胎儿宫内缺氧。
压力、焦虑还会促使肝脏分解肝糖原,释放葡萄糖以满足身体的需要;使支气管扩张,呼吸加速,以供应更多的氧气;刺激下丘脑分泌激素,以引发脑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素,刺激肾上腺皮质释放糖皮质激素,使血糖升高:脑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以保留水分,排出钾离子,钾的丢失会减少子宫肌层的活动。
长时间或过度的压力、焦虑会使上述过程持续,而使葡萄糖储存减少,使子宫收缩时缺乏可使用的能量。产妇所经历的恐惧、紧张和疼痛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恐惧、紧张会导致对疼痛的阈值降低,身体释放较多的儿茶酚胺,使身体倍感压力,不断重复上述的机制,最终导致子宫收缩乏力、产程延长及胎儿窘迫等状况。
如何调整焦虑心态
1、在可能的情况下争取家属、同事、组织上的关照、支持,解决好可引起焦虑的具体问题。
2、学会正确处理各种应急事件的方法,增强心理防御能力。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使心情豁达开朗。
3、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应坚信自己所担心的事情是根本不存在的,经过适当的治疗,此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4、应充分认识到焦虑症不是器质性疾病,对人的生命没有直接威胁,因此病人不应有任何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
5、自我放松。当你感到焦虑不安时,可以运用自我意识放松的方法来进行调节,用自我松弛的方法从紧张情绪中解脱出来。
6、听音乐。听音乐音乐是对抗焦虑的好帮手。它不仅使肌肉松弛,也使精神放松,心情愉悦,使你积聚的压力得到释放,一定要及时的了解轻度焦虑症治疗这一问题。
面对压力如何要学会自我释放
什么是心理健康?就是智力正常、情绪协调、心境良好,具备一定的意志品质,人际关系和谐,能够适应环境,有幸福感,保持人格完整。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各方面的压力随之加大,警察这一特殊群体比普通人承受更多的压力。同时心理问题也比普通人心理问题高出50%以上。
陕西省公安厅于2005年10月对603名警察进行过一次心理测试(SCl-90),其结果如下:
各因子分的阳性项目分布情况(占总人数的比数)为:躯体化31%;强迫25.4%;人际敏感36.5%;抑郁33.7%;焦虑44.9%;敌对37.8%;恐怖13.9%;偏执36.7%;精神病性20.6%。各阳性项目占总人数百分比较高的前四项依次是焦虑、敌对、偏执和人际敏感。
按不同警龄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0-5年警龄的民警中为76%;6-9年警龄为67.8%;10-15年警龄为63.7%;16年以上警龄为58.3%。也就是说,警龄越短,心理问题越多。
压力指数测验中,测验压力指数为2的,占被测人数的9.6%;压力指数为3的,占32.5%;压力指数为4的,占30.7%;压力指数为5的,占27.2%。可见压力指数为3-4的民警居多。
在我的心理咨询对象中,警察群体占到全部咨客的十分之一。实践中我体会,民警心理问题压力源主要来自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是生活压力。包括重大应急事件、小事件困扰、社会因素等。一位牺牲民警的妻子无法面对还在上幼儿园的儿子关于父亲的质问,她对孩子说:“那下次同学再问你,你就说我爸爸出国了。”她不想也不能够把事实的真相告诉孩子,怕孩子无法承受这样沉重的打击。她无法想象一个没有父爱的孩子该如何长大,于是就用谎言为孩子树立起一个完整家庭的模式。作为一个入警时间不长的民警,其实她自己也非常需要别人的关心爱护,寂寞、无助、孤独常常袭击着她。生活的不幸和现实的困惑给她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使她内心感到深深的焦虑恐惧。
其次,是家庭压力。来自配偶的压力有冲突、疾病、伤亡、性;来自子女的有升学、就业、婚恋;来自父母兄弟的有赡养、亲情冲突等。
我接触过一位派出所的民警,本来他有一个温馨的小家,漂亮的妻子是他在旅途中认识的,他们的恋爱很浪漫。这位民警家在农村,他到大城市当了民警,是他整个家庭、甚至全村的光荣。他对自己的职业非常热爱,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可是,孩子三岁时,妻子却突然提出跟他离婚。妻子嫌他农村的家庭一直在拖累他们的小家,而他的收入又不高。更重要的是,妻子认为他不懂爱情、不懂生活,是一个工作狂,而她只是给他带儿子的保姆。
第三,就是工作压力。包括工作质量、工作能力、工作责任和工作满足感。
有位中年民警失眠一年多,内心总感到焦虑恐惧,前来找我咨询。我观察到他在与我交谈时手不停地发抖,神情紧张。他说,他上班时注意力不能集中,总感到心慌,一写字手就抖,工作压力很大;孩子整天泡网吧,半夜两三点钟他还得挨个网吧找孩子;妻子下岗在家,心情也不好。通过交流,我发现他内心很自卑,根本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不敢面对现实,比如儿子的问题。他告诉我,他从小被奶奶带到十岁才回到父母身边,父亲是一名脾气暴躁的军人,只要他犯一点错误,父亲就是拳脚相加,从来没有一句表扬。记忆中他从来没有被家人接纳过,因此,多年来他一直生活在没有自我的状态中,没有幸福快乐的感受。这种状态延续到了他的工作和家庭中,所以,他对待一切都是消极、被动的,孩子也在他消极的情绪中扭曲地成长着,没有自信孩子自然学习不好。
第四种压力是人际压力。诸如沟通障碍、人际关系恶化、相互责难、不合作、设陷阱、推责任、互相排挤、拉帮结派、孤立少数。
有很多来咨询的民警是因为人际关系紧张。他们对人敏感多疑,多是追求完美性人格,对自己期望值过高,不允许自己犯一点错误,所以引起焦虑、自责、抑郁,有的还有敌意情绪,不爱自己也不爱他人,不懂得尊重别人还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他们就这样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冲突,结果生活质量不高,工作成绩不大,幸福感、成就感不足。被消极情绪笼罩,生活在不快乐当中。
这里,我想提醒民警们,面对压力要学会自我释放。自我减压、宣泄是心理释放的有效手段。给亲朋好友倾诉或寻找专业的心理医生咨询也是一种好的方式。形象地讲,就是选择一种能够将压力释放出来的自己喜欢的活动,用尽全力投入这一项活动。如果感觉委屈,哭出来也是一件好事。
另外,作为一个心理医生,也作为民警家属,我希望公安机关对年轻民警要加强职业心理素质培训。提高他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心理承受力。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提高,适应环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维护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各级领导应该以人为本,关心关注民警的家庭,民警的生活,民警的情感,尽力为民警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希望公安机关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工作,让公民对警察这一特殊职业能有更多的理解,从而爱护、尊重、理解和帮助警察。
压力的调整
心理压力即精神压力,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所体验,心理压力总的来说有社会、生活和竞争三个压力源。压力过大、过多会损害身体健康。那么,当我们出现心理压力时,应该如何去调整呢?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几种调整压力的方法。
一、运动解压
运动可以让身体产生的腓肽效应,能愉悦神经。腓肽是身体的一种激素,被称作“快乐因子”。腓肽效应让人感觉到高兴和满足,甚至可以把压力和不愉快都带走。所以运动是一个很好的缓解压力,让人保持良性的、平和的心态的方法。
1、学会如何运动
运动解压也需要一定的方法,如果方法不对,不但对解压没有帮助,反而可能会导致压力更大,想通过运动缓解压力,可以先参加一些缓和的、运动量小的运动,使心情先平静下来,再逐渐过渡到大运动量的运动。这需要循循渐进,一步一步来。
如果压力来源于工作与学习,那么可以参加一些集体运动,如篮球、排球等,在这些运动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合作的愉快。
2、运动环境的选择
运动环境对于解压有关键性的影响,一个好的环境,可以让效果更加的明显。
如经常在室内运动的人,到户外去爬山,到小树林里去跑步,会感觉更加的轻松与愉快。在安静的地方,闭目养神几分钟,做几次深呼吸,可以达到最好的放松、减压的效果。
二、冥想解压
通过冥想,想像你所喜爱的地方,如大海、高山等,放松大脑;把思绪集中在想像物的“看、闻、听”上,让自己进入到想象之中,就如同自己大海、高山之中,享受着那一份心灵上的放松。
三、饮食解压
饮食解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很多人心理压力大时,会通过饮食来调整。如果你心理压力大,不妨多吃些以下食物:
1、吃菠萝
在菠萝中含有丰富的维他命b、c,它们都具有消除疲劳、释放压力的功效,除此之外在菠萝中还含有着酵素成分,它能帮助蛋白质进行充分的消化以及分解,从而减轻肠胃的负担。
2、嗑瓜子
瓜子同样具有很好的消除疲劳的作用,这是由于在瓜子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特别是其中的锌,还能安抚情绪、消除疲劳。同进嗑瓜子还能放松你的大脑,从不良情绪与心理压力中摆脱出来。
3、吃香蕉
香蕉中有一种物质,能帮助人脑产生5-羟色胺,促使人的心情变得安宁、快乐,是的心情变得舒畅。香蕉中富含的钾能保持人体电解质平衡及酸碱代谢平衡,使神经肌肉兴奋度维持常态,协调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是的血压处于正常状态。同时,香蕉中含有大量的镁具有消除疲劳、缓解紧张的效果。
四、按摩解压
当你的压力过大时,可以试着做一做按摩。我们知道,身体上的紧张与压抑,也会导致心理上的紧张与压抑。当你的身体通过按摩放松后,你的心理压力也会跟着一起放松。
焦虑症要吃药吗 焦虑症只吃药就好了吗
药物可以控制,但无法解除。
虽然药物确实对焦虑症有一定帮助,但是焦虑症并非只是由单纯的生理因素造成,个人的适应不良和思维模式以及面对压力的方式等心理因素也是重要的成因。
在治疗中,抗焦虑治疗用药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焦虑症状,减少痛苦。而心理辅导则是为了消除困扰,防止焦虑想法产生。毕竟焦虑症属于心理疾病。
如何面对焦虑症
1、认识焦虑情绪
简单地说,焦虑是一切负面情绪汇合所产生的恐惧情绪。原来这就是焦虑。心理学家说,焦虑是因为对威胁性事件或情况的预料而产生的一种高度忧虑不安的状态,精神过敏,高度紧张,严重者能达到生理和心理功能障碍的程度。
2、剥开焦虑情绪的“洋葱皮”
焦虑情绪和洋葱头的皮一样,是有不同层次的。同时,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就像是不论哪一层洋葱皮都可以让你泪流满面一样,不论是哪种程度的焦虑,都会对你幸福造成影响,让你很不爽。一般程度的有焦虑情绪者,大多会产生痛苦、担心、嫉妒、报复等情绪,而且还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而有严重焦虑情绪者则往往非常激动,非常痛苦,他们喊叫、发恶梦、报复心极强、食欲不振、消化和呼吸困难、过度肥胖,而且容易疲劳。最严重时,生理也会受到影响,如心脏加速、血压升高、呕吐、冒冷汗、精神紧张、肌肉硬化。
失眠的分类介绍
按周期分类
长期失眠(大于一个月)
慢性失眠,亦可维持数年之久,有些人面对压力(甚至仅仅为正常压力)时,就会失眠,就像有的人容易得慢性胃炎或偏头疼一样,已经形成了一种对压力的习惯性模式。
短暂性失眠(小于一周)
大部分的人在经历到压力、刺激、兴奋、焦虑时;生病时;至高海拔的地方;或者睡眠规律改变时(如时差;轮班的工作等)都会有短暂性失眠障碍。 这类失眠一般会随着事件的消失或时间的拉长而改善,但是短暂性失眠如处理不当部分人会导致慢性失眠。
以上是对失眠的分类做出的分析,专家指出按照不同的标准,失眠的分类是不一样的,要求大家一定要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到自己属于哪种失眠的分类,以找出适合的解决办法。
打哈欠会不会传染 什么人之间易传染
研究发现,关系密切的人之间,越易受到打哈欠的传染,打哈欠传染的情况在面对亲人时最高,其次是朋友,然后是熟人和陌生人。这表明打哈欠是移情的一种形式,人们体会到了其他人的感受,在打哈欠传染这个例子中通常是压力、焦虑、无聊或疲劳。
哭泣只能偶尔用来减压
哭泣只能偶尔用来减压
哭泣是宣泄压力的一种方式,可以偶尔为之。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用哭泣的方式减压。一般来说,基础人格不同,应对压力的承受能力也不同。通常人们哭泣后,情绪强度会降低40%,但是压抑的心情得到发泄、缓解后就不能再哭,否则对身体有害。
专家认为,压力的来源有很多,压力过大可能与人际关系不良有关。如果在面对压力时,有家人、朋友、同事等良好的人际支持的话,能够有效化解压力。在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中也能获得愉悦的情绪,会比较乐观地应对压力。通过哭泣减压,无可厚非,可以作为正常的情绪发泄渠道,但没必要经常用它。它不是减压的首选方式,还有更多更好的方式可以减压。如果经常哭泣,而且情绪调整不好的话,只会越哭越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