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温湿度变化剧烈如何护肤
初春温湿度变化剧烈如何护肤
一、春季远离皮肤病
春季,皮肤大敌一般有三种:病毒性疾病造成的皮肤问题,过敏和皮肤瘙痒。
1. 皮肤瘙痒:冬季延续症
春季虽然来到,但是,经历了一整个冬天寒冷干燥气候的挑战,一些瘙痒病人在初春也不会好转,特别是老年人,由于他们皮肤分泌油脂等保护物质的机能减退,所以更容易发病。
皮肤最外面是角质层,如果角质层受伤,那么它保护皮肤的作用就会失去,细胞内的水分容易蒸发掉,皮肤就会更为干燥。所以即使瘙痒程度加剧了,也不能使劲抓挠,因为把皮肤抓破了会对皮肤造成更大的伤害,细菌容易进入皮肤引起皮肤发炎、溃烂,所以最好的方法是用浸了凉水的毛巾冷敷来化解瘙痒。
应对春季皮肤瘙痒,首先应该选择质地柔软宽松的棉织物,减少对皮肤的刺激。不要每天用强力的浴液或肥皂使劲擦洗,洗澡太勤只会使皮脂减少更为加剧,刺激皮肤更加瘙痒。洗澡时,水温应在24℃至29℃。水温过高,皮肤表面毛细血管扩张,会给皮肤带来损伤。
洗澡后应该经常搽凡士林之类的滋润性护肤品,以锁住皮肤表面水分,缓解干燥瘙痒;另外,应该少吃牛羊肉和葱、蒜等辛辣刺激的食品,同时少喝酒、抽烟。如果自己调整后皮肤干燥瘙痒程度仍然没有缓解的话,最好还是请医生对症下药。
2. 病毒性疾病:当心风疹麻疹
春天是孩子容易被风疹、麻疹病毒侵害的季节,这些疾病原属于传染病,但由于会出现皮疹等反应,一些年轻的父母分不清楚,也会到皮肤科求诊。对于这类疾病,家长最应该注意的是隔离。如果在幼儿园或学校发生了麻疹、风疹,应该让健康的孩子尽快和病儿隔离。
3. 过敏性皮肤:离开过敏源
春天是气候转换的季节,由于空气中散布的细菌孢子和花粉等致敏物质,一些有过敏性皮肤的人在接触了花粉、某些食品、污染的空气等物质后,皮肤会出现红肿、发痒、脱皮及出现过敏性皮炎等异常现象,因为这些问题到皮肤科门诊来求治的病人也不少。
减少过敏先要离开过敏源,皮肤敏感的人户外活动时要比一般人更小心,免得面部皮肤沾到花粉等物质。
二、适应气候的剧烈变化
春季气候变化剧烈,时而冷得穿羽绒服、戴围巾,时而热得穿短裙、戴太阳镜。湿度变化也特别大,尤其是南方地区,每年的三、四月都会遭遇回南天,室外艳阳高照,屋子里的墙壁和地板却在“流泪”,无论待在室内还是室外,都让人很不舒服。所以,这段时间,肌肤的保护要注意以下五点:
1. 保湿
春季之所以要强调保湿,不是因为空气干燥,而是因为气温回升很快,皮肤在经历了几个月的寒冷空气之后,并不能马上适应这种天气。特别是初春,中部和北部地区的气温大部分时间还处于10℃左右,肌肤在冷风中易流失营养成分,如果不做保湿的话,皮肤很可能出现脱皮、起屑等现象。
另外,春季补水保湿,也是为了弥补皮脂腺难以形成的不足,更为重要的目的在于促使表皮细胞的健全和真皮组织结构的健全,这样才能增强皮肤的“蓄水”功能。
2.保暖+防晒
都说“二月春风似剪刀”,乍暖还寒的天气里,千万不要因为贪靓就把肌肤裸露在寒风中,要记住,古人的“春捂秋冻”是有道理的。清晨和睡前洁面时,还是要用温水,因为早晚的温度较低,水温也很低,这时候就开始用凉水洗脸,会使毛孔强烈收缩,无法洗净附在毛孔中的杂质,久而久之易引起痤疮、黑头等肌肤问题。
经常在户外活动的人,除了注意保暖,还要注意防晒。刚告别寒冷的冬季,如果遇到阳光灿烂的日子,难免会萌生出“晒太阳”的想法,但是,晒太阳的时候不要忘了擦防晒油、霜之类的防护品。专家认为,虽然春天并无夏日的炎炎烈日,但是云量少,紫外线非常强烈。因此,防晒用品从三、四月份就可以开始使用,南方地区回温较早,要更早开始使用。
3.不要急于更换护肤品
春季是人体机能活跃的季节,皮脂腺分泌旺盛。这时的皮肤其实并不缺油,感觉发干是因为皮肤缺水、油水不均衡而造成的。因此在这个季节应该选用具有保湿功效的护肤品,所以,你可以继续使用冬天的保湿类护肤品,油性皮肤如果有出油多的现象,可以暂停使用霜类的护肤品,只用水类和乳液类的护肤品即可。
做好月子的原则
注意冷暖
随着气候与居住环境的温湿度变化,产妇穿着的服装与室内使用的电器设备,应做好适当的调整,室内温度约25~26℃,湿度约50%~60%,穿着长袖、长裤、袜子,避免着凉、感冒,或者使关节受到风、寒、湿的入侵。
清洁卫生
头发、身体要经常清洗,以保持清洁,避免遭受细菌感染而发炎。古代由于环境简陋,生活条件差,又没有电器设备,因此规定较严,而有一个月不能洗头、洗澡的限制,现代人不必如此辛苦。洗头,洗澡要用40℃左右的温水,洗完头后要及时用干毛巾擦干头发。
小儿肺炎的科学护理
1、环境与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定时开窗通风。给患儿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以利于休息。
2、鼓励患儿多饮水,帮助并指导患儿家长为患儿拍背、翻身,促进痰液的排出。
3、做好相关检查和治疗的宣传工作,取得患儿及家属的配合,嘱患儿不要随意调节滴速。
4、指导患儿平时加强体格训练,经常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提高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不偏食,不挑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按时预防接种,在流行性感冒时少到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
茶叶保存的温湿度
茶叶保质期多久
通常,密封包装的茶叶保质期是12个月至24个月不等,在茶叶的包装袋上会标明的。散装茶叶保质期就更短。
在购买时,尽量选当年的新茶买。茶叶是有保质期与茶的品种有关,不同的茶保质期也不一样。像云南的普洱茶,少数民族的砖茶,陈化的反而好一些,保质期可达10到20年。又如武夷岩茶,隔年陈茶反而香气馥郁、滋味醇厚;湖南的黑茶,湖北的茯砖茶,广西的六堡茶等,只要存放得当,不仅不会变质,甚至能提高茶叶品质。
不过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光线、湿度。如果存放方法得当,降低或消除这些因素,则茶叶可长时间保质。判断茶叶是否过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看它是不是发霉,或出现陈味;绿茶是不是变红,汤色变褐、暗;滋味的浓度、收敛性和鲜爽度下降,此外看它包装上的保质期,另外如果是散装茶叶,最好不要超过18个月再冲饮。
茶叶如何保存
铁罐的储藏法
选用市场上供应的马口铁双盖彩色茶向做盛器。储存前,检查罐身与罐盖是否密闭,不能漏气。储存时,将干燥的茶叶装罐,罐要装实装严。这种方法采用方便,但不宜长期储存。
热水瓶的储藏法
选用保暖性良好的热水瓶作盛具。将干燥的茶叶装入瓶内,装实装足,尽量减少空气存留量,瓶口用软木塞盖紧,塞缘涂白蜡封口,再裹以胶布。由于瓶内空气少,温度稳定,这种方法保持效果也较好,且简便易行。
低温储藏法
将茶叶贮存的环境保持在5摄氏度以下,也就是使用冷藏库或冷冻库保存茶叶。
木炭密封的储藏法
利用木炭极能吸潮的特性来储藏茶叶。先将木炭烧燃,立即用火盆或铁锅覆盖,使其熄灭,待晾后用干净布将木炭包裹起来,放于盛茶叶的瓦缸中间。缸内木炭要根据胡潮情况,及时更换。
陶瓷坛储存法
选用干燥无异味,密闭的陶瓷坛一个,用牛皮纸把茶叶包好,分置于坛的四周,中间嵌放石灰袋一只,上面再放茶叶包,装满坛后,用棉花包紧。石灰隔1-2个月更换一次。这种方法利用生石灰的吸湿性能,使茶叶不受潮,效果较好,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茶叶品质,特别是龙井、大红袍等一些名贵茶叶,采用此法尤为适宜。
食品袋储藏法
先用洁净无异味白纸包好茶叶,再包上一张牛皮纸,然后装入一只无孔隙的塑料食品袋内,轻轻挤压,将袋内空气挤出,随即用细软绳子扎紧袋口取一只塑料食品袋,反套在第一只袋外面,同样轻轻挤压,将袋内空气挤压在用绳子扎紧口袋,最后把它放进干燥无味的密闭的铁桶内。
茶叶保存温湿度
茶叶吸湿及吸味性强,很容易吸附空气中水分及异味,若贮存方法稍有不当,就会在短时期内失去风味,而且愈是清发酵高清香的名贵茶叶,愈是难以保存。通常茶叶在贮放一段时间后,香气、滋味、颜色会发生变化,原来的新茶叶消失,陈味渐露。引起茶叶劣变的主要因素就有温度和湿度。
叶绿素在嫩芽叶中的含量很高,在光和热的条件下,容易失绿而变成褐色。茶多酚在贮藏过程中容易发生氧化,导致色泽变褐。维生素c是茶叶具有营养价值的重要成分,其含量多少与茶叶品质密切。维生素c也是容易被氧化的物质,难以保存,维生素c被氧化后,既降低了茶叶的营养价值,又使茶叶变褐,滋味失去鲜爽味。当茶叶中的含水量太低时,茶叶容易陈化和变质。当茶叶中的含水量为3%左右时,茶叶容易保存,当茶叶含水量超过6%,或空气湿度高于60%以上时,茶叶的色泽变褐变深,茶叶品质变劣。成品茶的含水量应该控制在3%-6%,超过6%应该复火烘干。
温度越高茶叶的陈化越快。茶叶在贮藏的过程中,温度每升高1℃,褐变的速度就会加快3-5倍,在10℃以下贮藏,能够抑制茶叶褐变。在20℃条件下冷藏,几乎能定期阻止茶叶陈化和变质。
如何坐月子最好
膳食均衡
饮食方面就有个人体质的差异性,应该有所不同;再者,产后排恶露、哺乳也许有不顺的情形,或者有感冒、头痛、口破、皮肤痒、胃痛等等疾病发生,饮食与药物就必须改变。
产妇在坐月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饮食,也就是营养要均衡。以温补为主,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请医师根据产妇的个人体质稍微做调整和配比较妥善。
注意冷暖
随着气候与居住环境的温湿度变化,产妇穿着的服装与室内使用的电器设备,应做好适当的调整,室内温度约25~26℃,湿度约50%~60%,穿着长袖、长裤、袜子,避免着凉、感冒,或者使关节受到风、寒、湿的入侵。
孕妇心情不好对胎儿有多大影响 影响宝宝生长发育
孕妈心情不好时,估计也没什么胃口,但是怀孕时是胎儿营养补充的关键时期,美妈妈的营养缺乏,也会影响到胎儿的身体发育。在孕7-10周的时候,孕妈情绪变化剧烈甚至会导致胎儿发生唇腭裂。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护理要点及措施有哪些
护理要点及措施:1.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流通、温湿度适宜。2.急性期应嘱患儿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大便通畅,注意输液速度,给予热量、优质蛋白、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3.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及伴随的症状,体温超过38. 5°C应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4.发病初期应卧床休息2〜3周,减少机体耗氧量,避免心肌受累。5.应给予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食或半流食,少食干硬、酸性、辛辣食物,保证供给充足的水分,每日饮水量小儿为1000ml-1500ml,年长儿为1500 〜2000ml。6.注意保持皮肤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皮肤,及时更换衣服,衣服应质地柔软、清洁干燥,避免刺激皮肤。保持手的清洁更重要,应剪短指甲,勿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溃感染。7.肝大、转氨酶高时可口服维生素C及肝泰乐以保护肝。此病不会引起慢性肝炎。脾大时应避免剧烈运动(特别是在发病的第 2周),以免发生外伤性脾破裂。1. 针对患儿及家长思想负担重,对本病缺乏认识的现象。因此对年长儿可通过安慰、解释和鼓励做好心理护理...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防护
老年人随着年纪的增大,身体的各项机能也随之退化。皮肤当然不能幸免。皮肤的衰老退化,会导致汗腺、皮脂腺功能的减弱,皮肤缺乏皮脂及水分的滋润变得萎缩、干燥,易导致皮肤瘙痒,尤其秋冬季节气候比较干燥时,或者是洗完澡后1~2天。这便是老年性瘙痒症。 老年性瘙痒症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多在秋季发生,随着气候的寒冷干燥加重,冬季发作得最为严重,到春季气候转暖湿润,症状也相应减轻,但到秋天又会再次发作,形成一个循环周期。
痒的部位不确定,多发生在上肢、背部、下肢等部位,但有的会全身到处都会痒。皮肤表面正常。
室温越高,瘙痒越剧烈,尤其是夜间睡眠时。
瘙痒程度较剧烈,老人因此用力抓搔皮肤,往往会越抓越痒,越痒越抓。若将表皮抓破,则会出血结痂。反复发生,会使皮肤增厚,颜色变深。
那么,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该如何防护呢?
1、使皮肤尽量避免一切外界的刺激。 内衣宽松舒适,最好是全棉制品,勤洗勤换。不要让皮肤直接接触羊毛织物,避免磨擦。
2、避免过度的皮肤清洁。沐浴的次数应适当减少,水温不宜太热,忌用碱性重的洗涤剂及肥皂。浴后擦用有保湿效果的护肤品。
3、温度适宜,室温不宜过高,衣被不要过暖,以减少汗液分泌的刺激。
4、注意饮食。食物宜清淡,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及蔬菜。
5、尽量避免搔抓。瘙痒剧烈不宜用力搔抓。
6、 严重者要去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如何保养过敏性皮肤
1.避免温度剧烈变化并注意防晒:环境温度的变化也可刺激皮肤,高温可使皮肤血管扩张,过冷的环境使皮肤血管在剧烈收缩过后反射性扩张,加重皮肤潮红。因此,应当尽量避免冷热过度剧烈变化。其次,还要注意做好防晒工作。由于敏感性肌肤的表皮层较薄,缺乏对紫外线的防御能力,容易老化,因此,应该注意防晒产品的使用,防晒产品的成分也是易刺激皮肤的因素之一,因此最好不要直接涂抹在皮肤上,而是要在擦上基础保养品之后,再涂抹防晒产品。
2.避免机械刺激和过度清洁:搔抓、摩擦也会刺激皮肤,容易将细菌等微生物传给皮肤,造成多重感染,因此应该避免这些情况。过度清洁皮肤,会破坏皮肤的屏障,是皮肤失去保护,变得更加敏感。因此,敏感皮肤应使用温和的洁面、护肤产品。
3.适度控油,加强保湿:敏感性肌肤浅薄的角质层常常不能保持住足够的水份,具有这种肤质的人会比一般人的皮肤更加缺水、干燥,因而日常保养中加强保湿非常重要。除使用含保湿成分的化妆水、护肤品外,还应定期做保湿面膜。季节更替时,也需要留心更换不适用的基础保养品。
4.戒烟酒:吸烟可增加体内氧化应激水平,使皮肤倾向炎症状态;而酒精不单刺激皮肤,还会扩张面部血管,加重面部潮红和红血丝。因此,敏感皮肤的人一定要控制烟酒的摄入,最好杜绝吸烟喝酒。
5.避免过度保养:皮肤的适度保养是有好处的,过度保养、营养过剩,反而会损害皮肤,甚至出现无名色斑增多、脱皮、敏感等等负面作用。而对于敏感皮肤,保养则要讲究得多,试用是第一原则,同时少而精当的温和型产品才能减少过敏。
6.生活规律,少熬夜:皮肤的状态与神经、内分泌等因素相关,因此要保证规律的生活作息、充足的睡眠,少熬夜。此外,还要注意保持愉快的情绪,及时调整心理,舒缓压力,这些也有益皮肤健康。
甘蔗可以放冰箱吗
甘蔗可以放冰箱保鲜,不过时间不要过长,甘蔗容易霉变,产生毒素影响身体健康。甘蔗味甘、涩,性平,无毒。主治下气和中,助脾气,利大肠,消痰止渴,除心胸烦热,解酒毒。还可治呕吐反胃,宽胸膈。甘蔗与酒共食,生痰。多食,发虚热,引起鼻出血。烧灰存性,研末,小儿头疮白秃,频涂可愈。注意烧的烟勿入人眼,否则能使人视力下降。
贮藏甘蔗要注意控制温湿度。温度的控制:一般要求温度控制在10度以下,最适宜的温度是9度左右。贮藏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并需要定期观察贮藏地点的温度变化。因为如果贮藏温度太高,不仅贮藏时间短,而且甘蔗容易腐烂霉变,不宜食用。
湿度的控制:贮藏地点注意不要有积水,但也不能过于干燥。相对湿度最好保持在50%左右。留种的蔗茎具有忌冻,忌热,忌干,忌湿和容易烂种等特点。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甘蔗中含有丰富的糖分、水分,此外,还含有对人体新陈代谢非常有益的各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有机酸、钙、铁等物质。甘蔗不但能给食物增添甜味,而且还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和热量。
甘蔗可以放冰箱吗
甘蔗可以放冰箱保鲜,不过时间不要过长,甘蔗容易霉变,产生毒素影响身体健康。
贮藏甘蔗要注意控制温湿度。温度的控制:一般要求温度控制在10度以下,最适宜的温度是9度左右。贮藏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并需要定期观察贮藏地点的温度变化。因为如果贮藏温度太高,不仅贮藏时间短,而且甘蔗容易腐烂霉变,不宜食用。
极端气候太刺肌3对策水油平衡
极端气候太刺“肌”恐致水油失衡
身处“极端气候”的你,面对极冷、极热的气温,小心太刺“肌”,因为剧烈的温差如同三温暖一般,使得肌肤角质层保湿度急速下降,肌肤屏障力大减,容易引发敏感、干燥,甚至搔痒、灼热等“水油失衡”的不适症状。
高温会促使角质层受损影响肌肤防护力
皮肤科医师苏鼎渊表示,高温会促使角质层废物堆积,并加速水分蒸发,当气温超过37℃时,皮肤水分散尽,甚至会丧失散热功能。此外,专业皮肤科医师 吴君平更指出,肌肤一般耐受温差为5至10℃,若气温变化超过肌肤所能承受的范围,导致角质层含水量过低而受损,便会使肌肤防护力大打折扣。
面对变化剧烈的气候,肌肤敏感族群激增,原本的正常肌肤开始出现因敏感引起的诸多不适症状,令许多人困扰不已。如何有效的保护脆弱肌肤,远离敏感肌症候群,皮肤科医师针对敏感肌肤保养提出“抗敏3步骤”,教你轻松向敏感肌说掰掰:
★敏感肌抗敏3步骤
温和清洁很重要
皮肤科医师郑地明指出,面对不断攀升的高温,保持肌肤清洁和控制肌肤油脂分泌很重要。但是,不宜使用去油力过强的洁肤产品,恐加速肌肤水分流失。
【皮肤科专家建议】:选择不含香料、低敏、温和且富含润肤保湿成分的洁肤产品,有助于让肌肤维持水油平衡的状态。
长效保湿不可少
气候温差越来越大,忽冷忽热的天气,以及频繁进出冷气房,都会使肌肤水分大量流失。
【皮肤科专家提醒】:保湿为干燥肌肤保养的最高守则,在选择保湿产品时,除了须避免具刺激性的添加物外,同时含有“保水”、“补水”和“锁水”三大功能的长效保湿产品,唤回健康水润肌。
低敏防晒不离身
皮肤科医师黄勇学提醒,全球紫外线指数持续飙升,若没有完备的防晒保护,肌肤将会出现黯沉、斑点、细纹等状况,更可能会因角质层受损显得粗糙。
【皮肤科专家提醒】:专业皮肤科医师许乃仁指出,许多人在阴天或是室内往往疏于防晒,面对无所不在的紫外线,民众应将防晒列为日常保养程序之一,选择具UVA、UVB及IRA完整防护特性、低敏不致粉刺,且具长效保湿效果防晒产品,能在不增加肌肤负担的情况下,提供肌肤完整的防护。
为抵御极端气候的威胁,目前已经有针对极端气候,推出的温和洁肤乳、保湿精华乳,以及高效防晒凝露共同组成的舒敏组合,强调“温和清洁”、“长效保湿”与“低敏防晒”3大对策,维持肌肤水油平衡,守护肌肤健康。
西红柿裂开了还能吃吗 土壤水分与空气湿度剧烈变化
土壤水分含量与空气湿度的剧烈变化也会引起裂果。如一些菜农在番茄生育前期,为防止植株徒长采取控水措施,而在进入结果期后又采用肥水猛攻的措施,促进果实发育,在这种肥水充足的条件下,番茄果肉生长速度快,果皮相对生长速度慢,这也是造成裂果的主要原因。
怎么预防:对于这种裂果,要从加强棚内水分管理方面入手开花前,注意棚内土壤的变化,见干浇水,开花后果实膨大期,保持地面湿润,避免大水漫灌,严防田间积水,可采取“小水多灌”的方式,少量多次提供番茄生长所需的水分,降低裂果率。
气象过敏症的原因
什么是“气象过敏症”?就是当天气发生变化时,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刺激通过皮肤反映给人的下丘脑,下丘脑又支配脑垂体来调整人体内分泌功能,保持天气变化前后的生理平衡。当天气变化剧烈时,人体不能及时适应,就会出现各种“气象过敏症”。
气象过敏症往往多发于秋季。尤其是秋天容易延续夏日高温,形成燥热,往往使人烦躁,人一烦躁就伤肺,而肺又主气,气不畅,自然睡眠浅,食欲差,精神不佳。
一些人会渐渐出现口干、咽燥、皮肤干燥、眼睛干涩、大便秘结、小便赤红等症状,这些都是中医认为的人体“燥”的表现。气象过敏症患者往往晚上睡不着,白天还会出现头晕、恶心、口干舌燥的症状。
气象过敏症的原因?防治气象过敏症,既要清热,又要润燥。要从饮食调节、起居养生、精神调剂三方面做起,提升生活质量。
羊肚菌种植技术
一、生物学环境1.温湿度:羊肚菌属低温高湿型真菌,3~5月雨后多发生,8~9月也偶有发生。生长期长,除需较低气温外,还要较大温差,以刺激菌丝体分化。菌丝生长温度为21~24℃;子实体形成与发育温度为4.4~16℃,空气相对湿度为65%~85%。为此,栽培时间应在11~12月。2.日照:微弱的散射光有利于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忌强烈的直射光。3.土壤:土壤pH值宜为6.5~7.5,中性或微碱性有利于羊肚菌生长。羊肚菌常生长在石灰岩或白垩土壤中。在腐殖土、黑或黄色壤土、沙质混合土中均能生长。4.空气:在暗处及过厚的落叶层中,羊肚菌很少发生。足够的氧气对羊肚菌的生长发育是必不可少的。二、栽培料配方1.木屑75%、麸皮20%、磷肥1%、石膏1%、腐殖土3%。2.棉籽壳75%、麸皮20%、石膏1%、石灰1%、腐殖土3%。3.玉米芯40%(粉碎)、木屑20%、豆壳15%、麸皮20%、磷肥1%、石膏1%、糖1%、草木灰2%。4.农作物秸秆粉74.5%、麸皮20%、磷肥1%、石膏1%、石灰0.5%、腐殖土3%。培养料的料水比为1∶1.3,含水量宜为60%。三、栽培技术1.熟料脱袋栽培(1)按料水比1∶1.3拌好料后堆积发酵20天。采用17厘米×33厘米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装料,每袋装料500~600克,在100℃条件下灭菌8小时,即可接入菌种。采用两头接种法,封好袋口,置于22~25℃温度下培养30天,菌丝可长满袋。菌丝满袋后5~6天,即可栽培。(2)室内脱袋栽培。菇房消毒后即栽培。先在每层床面上铺塑料薄膜,其上覆盖3厘米厚的腐殖土,拍平后将脱去塑料袋的菌棒逐个排列在床上,每平方米床面可排17厘米×33厘米的塑料菌袋40个。排完菌棒后轻喷水1次即覆土3~5厘米,表面盖2厘米厚的竹叶或阔叶树落叶,保持土壤湿润,1个月后可长出子实体。南方地区3月10日至4月20日出菇最佳。(3)室外脱袋栽培。选择光照为三分阳七分阴的林地作畦。畦宽1米,深15~20厘米。整好畦后喷水或轻浇水一次,用10%石灰水杀灭畦内害虫和杂菌。脱袋排菌棒和出菇管理方法与室内栽培相同,只是底层可不铺塑料薄膜。注意畦内温度变化,防止阳光直射。2.室外生料栽培在室外选择三分阳七分阴或半阴半阳、土质疏松潮湿、排水良好的场地,挖深20~25厘米的坑。坑底用水浇湿,将配好的栽培料加水拌匀,在底层铺一层料,压平后为4~5厘米厚,每平方米用菌种(12厘米×28厘米)2袋,掰成核桃大小菌块,均匀撒在料上,用薄层细腐殖土覆盖。再在其上铺第二层料,厚仍为4~5厘米,压平后再以同法播种。播完后用疏松腐殖土覆盖,厚度为3~5厘米,上盖一层阔叶树叶。盖完后洒水,在树叶上搭盖一些树枝。3.栽后管理羊肚菌喜湿,生长环境必须保持湿度。在室外栽培,冬季尤其是早春,雨水较多,温度合适,则菌丝体、子实体生长良好。如早春遇干旱,必须适时浇水。早春在几周之内有4~16℃的温度,能刺激羊肚菌子实体的形成;如果这时温度变化剧烈(低于4℃或高出16℃),都会影响子实体的发育。总之,在早春对羊肚菌保持适宜韵温湿度是栽培成功的关键。4.病虫害防治菌丝与子实体生长都会发生病虫害,以预防为主,保持场地环境的清洁卫生。播种前进行场地杀菌杀虫处理,后期如发生虫害,可在子实体长出前喷除虫菊或10%石灰水予以杀灭。5.采摘、加工及保藏子实体出土后7~10天成熟,颜色由深灰色变成浅灰色或褐黄色,菌盖表面蜂窝状凹陷充分伸展时即可采收。采收后应清理泥土,及时晒干或烘干,装于塑料袋密封保藏。干燥加工时勿弄破菌帽。可利用烤烟房烘干或晒干,勿用柴火烟熏,以免影响质量。按质量分等级后盛装在塑料袋内,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