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
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
由于我国严重的大气污染,致使我国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很高。
慢性障碍性呼吸道疾病,包括肺气肿和慢性气管炎,是最主要的致死原因,其疾病负担是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两倍多。
疾病调查已发现暴露于一定浓度污染物(如空气中所含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所导致的健康后果,诸如呼吸道功能衰退、慢性呼吸疾病、早亡以及医院门诊率和收诊率的增加等。
1989年,研究人员对北京的两个居民区作了大气污染与每日死亡率的相关性研究。
在这两个区域都监测到了极高的总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浓度。估算结果显示,若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每增加1倍,则总死亡率增加11%;若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每增加1倍,则总死亡率增加4%。对致死原因所作的分析表明,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增加1倍,则慢性障碍性呼吸道疾病死亡率增加38%、肺心病死亡率增加8%。
1992年,研究人员对沈阳大气污染与每日死亡率的关系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浓度每增加100μg/m3,总死亡率分别增加2.4%和1.7%。
头发干枯毛躁的原因 空气污染
现在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空气中弥漫着风沙、灰尘、雾霾等脏东西,头发长时间暴露在被污染的空气中,也容易引起干枯发黄。长期处于油烟环境的女性,做饭时最好也戴上帽子,可以减轻头发枯燥的现象。
雾霾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1. 雾霾的化学组成成分极其复杂
雾霾是指各种源排放的污染物(气体和颗粒物如CO、SO2、NOx、NH3、VOCs、PM),在特定的大气流场条件下,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形成的细粒子,并与水汽相互作用导致的大气消光现象。大气污染中涉及到的颗粒物,一般指粒径介于0.01~100μm的粒子,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者等于2.5微米的大气颗粒物(气溶胶)的总称,学名为大气细粒子。PM2.5组成极其复杂,几乎包含元素周期表所有元素,涉及30000种以上有机和无机化合物(包括硫酸盐、硝酸盐、氨盐、有机物、碳黑、重金属等),真是“小粒子、大世界”。PM2.5直接排放少,以排放源一次排放的气体通过物理和光化学过程生成的二次粒子为主。
2. 雾霾的较大影响
雾霾中PM1~2.5影响较大,PM2.5~10即出现沙尘。雾霾造成气候、环境、健康等方面的负面影响:1)PM2.5浓度的增加可能是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的原因。PM2.5影响大气辐射平衡,导致地面越来越冷、大气越来越热,严重影响区域和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加剧区域大气层加热效应、增加极端气候事件。2)细粒子污染是全球性重要环境问题之一,从1975年以来全球范围内,除欧洲以外,细粒子浓度都在明显上升。PM2.5浓度的增加会引起城市大气酸雨、光化学烟雾现象,导致大气能见度下降,阻碍空中、水面和陆面交通。3)霾含湿度比较高,可以直接传染细菌和病毒。PM2.5又称为可入肺颗粒,能够直接进入人体肺泡甚至血液系统中,直接导致心血管病等疾病。PM2.5的比表面积较大,通常富集各种重金属元素和有机污染物,这些多为致癌物质和基因毒性诱变物质,危害极大。PM2.5污染会增加重病及慢性病患者的死亡率,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改变肺功能及结构,改变人体免疫结构。中科院研究已经基本证明大气污染与呼吸道疾病死亡率正相关。北京市近年肺癌患病率显着提高,2012年平均每天确诊104个肺癌病人。对广州市肺癌致死率与灰霾关系的研究表明,考虑7年滞后期,肺癌致死率和气溶胶消光系数的相关系数高达0.97。
3. 北京强霾主要成因
1)天气原因主要包括静风稳定天气加上高湿、混合层薄、逆温强度大等气象条件。受低压辐合或均压场的影响,天气系统较弱,近地面大气稳定,风速较小,并以弱偏南风为主,湿度较大,且逆温层厚度大(500m-1km)、强度强(逆温温差5~10℃),进一步阻碍了空气对流,导致区域和局地排放的污染物迅速累积,空气污染严重。2)近周边沙尘区域输送,京津冀近周边的沙尘层引发污染,输送至本地,与本地的污染大陆性气溶胶混合,加重污染;3)局地排放,包括:一是大量机动车排放造成硝酸盐上升;二是周边输送来的燃煤SO2排放造成硫酸盐上升;三是光化学产物、局地烹饪、汽车尾气等造成的挥发性有机物转化为二次有机气溶胶;4)大气纬向环流和气候变化导致的北半球平流层升温,使污染物向北半球中纬度区域聚拢,使中国区域大气污染程度加剧。
4 中国的雾霾污染复杂和严重
2013年1月京津冀共计发生五次强霾污染过程。北京共计22天PM2.5超过国家2016年二级标准(75μg/m3),27天超过国家一级标准,只有4天晴好天气(日均值35μg/m3)。 PM2.5小时最高值达到680μg/m3。天津共计21天PM2.5超过国家2016年二级标准,只有5天晴好天气。石家庄共计26天PM2.5超过国家2016年二级标准,只有1天晴好天气,两个城市PM2.5小时最高值超过690和1000μg/m3。京津冀背景地区兴隆的PM2.5共计6天超过国家2016年二级标准, 北京及京津冀空气污染形势十分严峻。长三角及珠三角空气污染形势同样十分严峻。
5.雾霾问题治理的难度
以北京大气灰霾溯源为例,北京PM2.5大约30~40%来自原始排放,20~30%来自大气中的光化学转化,30~40%来自区域输送。北京治霾要“三分之一靠天气,三分之一靠自己,三分之一靠周边”。北京本地排放主要包括大量机动车排放造成的硝酸盐、光化学作用产物、局地烹饪和汽车尾气等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转化为二次有机气溶胶。而280m高空的SO2浓度远远高于8m的浓度分析表明,北京SO2来源于周边燃煤排放带来的硫酸盐输送。局部区域气候条件分析,北京城区大量污染物通过低空气团来自于东南方向的近距离输送。京津冀近周边的沙尘层输送至北京,与本地的污染性气溶胶混合后加重污染。
因此,北京市虽然能努力降低自身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却无法解决周边污染物排放与传输。对北京雾霾有直接重大影响的除了本地的汽车尾气之外,还有天津的工业废气气团和河北的燃煤排放。
6.雾霾可以提前预测预警并缓解
对大气污染物跟踪检测表明,北京奥运会时段的大气污染物粒子非常少,PM1~2.5不足50ug/m3。单双号和黄标车限行可将PM1~2.5控制在100ug/m3以下,而在汽车未限行时段这一数据可达200ug/m3。同样对今年1月份的第四次强霾过程分析表明,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燃煤排放的硫化物贡献超过100ug/m3,占当时污染物浓度的一半。这些情况说明,在容易起霾的静稳、逆温气候条件下,考虑外来污染物的大气环流,可以通过提前预测预警来加强局地污染控制,减轻北京等地区的大气污染。今年1月份的5次强霾事件可以通过预警和临时防治措施减缓3次。
7. 雾霾污染的防治建议
1) 根治雾霾污染需政治智慧。正像联产承包、分产到户解决了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农业发展问题,经济特区解决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工业商业发展问题,一国两制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一样,根治大气需要在国家管理体制上要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2) 必须实施区域联防联控。京津冀地区同处一个气候带,形成一个大的污染团,根治大气污染需要区域联防联控。这需要突破现有以行政单位各自为政的管理制度。欧共体协同治理酸雨和大气污染,美国南加州联防联控遏制光化学大气污染都是成功的范例。可以考虑成立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委员会,将该区域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试点“特区”。
3) 防治雾霾要加强法治。仅靠政府部门、工厂企业和居民团体自觉自律维护大气环境显然不够,要逐步制定落实相应的法律规章,依法治污才有可能长治久安。具体来说,要强化电厂脱硫脱销的监控,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不彻底现象。同时应建立第三方数据检测,加强管理油品质量。
4) 要制定多种污染物减排的一揽子计划,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仅降低PM2.5是不够的,应减排所有的污染气体与颗粒。不能只关注硫化物减排,氨气的减排也很重要。由于PM10(粒径小于10?m的颗粒物)浓度逐年下降,而PM2.5浓度高居不下,区域大气污染控制应以细粒子减排和多种污染物联合控制为主,并在源头上控制CO、SO2、NOx,VOCs和NH3的排放。在电力行业,同时控制SO2、NOx、VOCs及粉尘有助于降低污染治理成本。
5) 一次污染源控制要各有侧重。首先要从源头控制,大力消减PM2.5形成前的主要气态物SO2、NOx、CO、NH3和VOCs的排放。控制SO2的重点在工业、采暖和燃煤电厂。NOx的控制重点依次为机动车、燃煤电厂和工业。CO的控制重点依次为机动车工业和燃煤电厂。VOCs应以机动车、无组织(餐厨、干洗店等)排放和工业为主。另外,北方城市的冬季由于受到大规模燃煤采暖的影响,SO2、NOx、CO、PM较非采暖期相比,呈上升趋势,应在冬季采暖时段加强对这些污染物的控制,而VOCs则在全年都要控制。
6) 区域源控制应以产业结构布局和调整为重。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加大第三产业比例,降低高能耗第二产业比例。产业结构布局方面,尽量将高污染企业迁至区域的下风场地区或高海拔地区,这有利于一次污染物的扩散和沉降。同时加强环保监管措施,控制新排放源的加入。
7) 雾霾治理要科学先行。由于我国的PM2.5来源复杂,形成原理不清,观测分析设备落后,难以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此时,切勿盲目采用国外监测技术及照搬国外调控标准。应抓紧时间进行基础研究,加大科学投入,并根据科学研究结果制定出一套详尽完备的PM2.5减排控制方案。
8) 雾霾治理需要公众参与。公众行为是面源强度大小的最重要控制因子,首先是所有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小到餐饮出行,大到择业置产,都到要考虑到尽量减少污染排放。只有全社会每个人都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才有可能保障我们有干净的空气呼吸。
王跃思研究员还就区域总量控制与分配原则、区域补偿机制、减排任务与责任、激励机制等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8.解决雾霾的观点
1. 雾霾问题是中国环境破坏的警世钟。此次强霾污染应引起深刻反思,拷问全中国的发展模式。严重的空气和水土污染是中国工业化带来环境破坏的警世钟,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拦路虎。应将此视为伦敦毒雾、日本工业污染、美国洛杉矶光污染事件之后第四次大型环境事件。健康是人的第一权利和生存的第一条件。持续得不到根治的雾霾污染将否定中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和政治成果。
2. 环境修复与治理革命比能源革命更为紧迫。推动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主要是基于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考虑。能源革命是手段而非目的。在中国,环境修复与治理革命比能源革命更为紧迫。
3. 治理雾霾要跳跃式将环境保护上升到道德的高度。不能仅依靠行政手段,要提升全民道德水平。应像日本和欧洲一样,将环境保护上升到社会道德高度,让任何破坏环境的人和企业成为谴责与监督的对象。这样的全面参与才能打赢环境治理的战争。
4. 要重视榜样的作用,中南海和高层国家机关落实零排放,给地方和企业做出表率。建议使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等标志性国家机构的运行达到污染物零排放。
5. 新的国家治理要主抓精细化执法与管理。中国经济粗放发展的背后,是制度与管理的粗放。法律的尊严在于执行。同样,再好的制度缺少管理都是空话。中国国家治理不能只讲改革,而是要在改革的基础上,抓好精细化执法与管理。应将环境精细化执法与管理列为与改革开放一样的大事,像抓计划生育一样去落实。
6. 不能光依赖行政手段,还要利用经济手段,使减排变得有利可图。火电厂的除尘、脱硫、脱硝技术都已成熟,但在煤电价格倒挂使得电厂亏损的情况下,火电厂不具备在环境治理上的投资能力。同样,中国进口原油的品质越来越差而油品在环保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对炼厂进行升级改造,而在因国家对成品油价格控制导致炼厂亏损的情况下,炼厂本身也没有能力来投资减排设备。电力与成品油价格改革也应该是雾霾治理的一个重要举措。
7. 推行“谁污染谁买单”的政策,加强行政执法,同时严格财务监督,做到专款专用,不能把企业污染治理的成本转嫁到百姓身上。在“污染收费”方面,发达国家有很多值得我们参考的经验,譬如,英国伦敦市政府早在2003年就开始对进入市中心的私家车征收“拥堵费”,而这部分收入全部用来改善公共交通。
8. 雾霾治理要协同区域生态圈规划,明确联防责任。环境保护要以生态圈来做规划,而不能局限于行政圈。环境政策应在全国总量控制的前提下,考虑各地的环境容量、承载能力和可接受成本等因素来区别落实,将全国性的政策地区化。区域之间的联防联控必须要建立在明确的责任基础上,否则无法操作。
9. 联防联控,不仅需要区域间联合、城市群间控制,更需要打破行业壁垒。需要包括环保部、交通部、气象局、工信部、卫生部、发改委、科技部、大型国有能源公司等在内的国家、省市各级部门平级之间的通力合作,转变目前各自为战的局面,切实做到相关数据充分共享、治理措施共同制定、排污执法协作配合。
10. 雾霾可以预警,但治理还要从根本出发。爆表型强霾可以通过预测预警、提前关掉污染源避免。但这只是暂时的措施,只能暂时消减排放,雾霾污染的治理需要治本。
11. 要从城市治理角度治理雾霾。雾霾暴露了城市环境的恶化,要解决有以下措施:1)促进城市能源清洁化,大力优化能源结构。全面落实煤改气和煤该电,必须用煤的地方要加强污染控制;2)城市交通减排。交通污染各种治理措施都要上,包括发展天然气汽车和LNG载重卡车,推广城市电动汽车;3)关注城市周边农村和中小城镇的能源使用与污染排放,加强能源使用的科学性,减少排放。
12. 煤炭领域的排放尤其要控制。煤炭曾是中国能源的立命之本,现在已经成为环境污染的首要根源。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要重点考虑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和减排。煤炭不可能彻底清洁燃烧,但可以大幅度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措施包括:
a) 要将煤炭消费总量和区域的环境承载能力结合,加强煤炭的清洁化利用。
b) 在发电和非发电两个领域控制煤炭燃烧的污染物排放,加强全过程管理。煤炭行业本身的开采、洗选、运输、销售过程排放很少,排放主要来自4个下游行业(钢铁、发电、建材和化工),一般工业锅炉和民用。燃煤电厂的减排技术已经成熟,关键是抓投资、抓落实。然而,只抓电力,不抓其他近50%的非发电用煤是不管用的。集中式发电好管,其他行业的分散污染源难管。对这些污染源,环保部门应加强投入实习全过程监管。火电行业的脱硫、脱硝、脱汞投资巨大,应有合适的电价给予补偿。
c) 改变传统思路和部署,鼓励南方地区从国外进口煤炭,避免长距离运输。同时要加强进口煤含硫量监管,制定准入标准。
13. 大力发展天然气。天然气是改善中国能源结构的最重要抓手,只有天然气能规模化地替代煤炭。在国内常规和非常规天然气开发近期还不具大规模替代煤炭的能力的前提下,要多进口天然气,加速东西伯利亚的俄气来到中国。
14. 提升油品质量,推进更严格排放标准的实施,严格控制机动车保有量。油品质量和标准不匹配的问题已成为雾霾中氮氧化物排放的主因。大型城市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推进早日实施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实现机动车保有量的有效控制。
15. 治理雾霾人人有责,要中央给压力、地方来推动、全民都参与。雾霾问题显示了中国环境、资源、土地、生活消费的全面“透支”。雾霾同时也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需要系统化、体系化、常态化的长期努力来加以解决。要有中央、地方、社区、行业、企业、民众五个层面的全面参与。任何一个层面的缺席,特别是老百姓的积极参与,都很难保证治霾工程的成功。
我国室内环境污染现状分析
近几年,我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室内环境的标准,从建筑装饰材料的使用,到室内空气中污染物含量的限制,全方位对室内环境进行严格的监控,以确保人民的身体健康。因此,人们往往认为现代化的居住条件在不断的改善,室内环境污染已经得到控制。其实不然,人们对室内环境污染的危害还远未达到足够的认识。
从目前检测分析,室内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建筑及室内装饰材料、室外污染物、燃烧产物和人本身活动。其中室内装饰材料及家具的污染是目前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方面。国家卫生、建设和环保部门曾经进行过一次室内装饰材料抽查,结果发现具有毒气污染的材料占68%,这些装饰材料会挥发出300多种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其中甲醛、氨、苯、甲苯、二甲苯、挥发性有机物以及放射性气体氡等,人体接触后,可以引起头痛、恶心呕吐、抽搐、呼吸困难等,反复接触可以引起过敏反应,如哮喘、过敏性鼻炎和皮炎等,长期接触则能导致癌症(肺癌、白血病)或导致流产、胎儿畸形和生长发育迟缓等。
那么,我们改如何营造健康的室内空气质量呢?
1.避开雾霾天,多打开窗户长时间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2.在尽可能的情况下,选择更贴近自然的生活家居,避免低价劣质家具。
3.尽量减少在装修过程中对释放有毒气体的装修装饰材料的使用,注意辨别购买。硅藻泥作为一种环保的墙面装饰材料,它能吸附并分解室内装修污染,已逐渐成为墙面装修中的新宠儿。
4.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尽可能避免使用劣质的个人生活用品。
阴霾天更容易致癌吗
“一到阴霾天,就总觉得透不过气来”,是不少老百姓最直接的感受。但人们往往低估了这种天气对健康,尤其是对肺部的长远影响。
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兼控烟与肺癌防治工作部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介绍说,目前癌症死亡率已经超过心脑血管疾病,位居我国城镇居民死亡原因的首位。而根据卫生部发布的“国内第三次死因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与生活方式相关的肿瘤呈急剧上升趋势,其中,肺癌更是比过去30年上升了近5倍。“可以说,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了‘肺癌第一大国’。”
“除了众所周知的烟草外,环境污染可以算是诱发肺癌的另一重要因素。”支修益认为。“空气污染地图”绘制者之一、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的阮清鸳告诉记者,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人们患肺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几率明显高很多。此前,某民间报告援引卫生部数据称,我国每年因城市大气污染而造成的呼吸系统门诊病历35万人,急诊病例680万人,大气污染造成的环境与健康损失占中国GDP(国民生产总值)的7%。(《中国新闻周刊》2007年12月)
钟南山院士更以活生生的事例验证了这一观点。他直言说,他在接诊过程中发现,50岁以上的广州人哪怕没有肺部疾病,手术开出的肺都是黑黑的,“如果是红嫩嫩的那肯定不是广州人。”据介绍,近13年来,广州唯独肺癌发病率增加最快,其中又以空气污染严重的老城区发病率为高。而且只要一到阴霾天,广州呼吸病研究所的病人就能增加15%。但另一方面,广州地区吸烟人数却是下降的。“因此,从这一层面上来说,阴霾天甚至比香烟更容易诱发肺癌。”钟南山院士指出。
喉咙有痰是黄色的怎么回事呢?
喉咙里有痰,大家应该先保证这几条:
1.大便通畅 干燥季节之所以容易引起便秘症状,除了与干燥的气候有着直接关系之外,长时间的上火也是引起便秘的主要原因。一旦长时间便秘势必会引起毒素堆积以及内热,从而诱发肺热并且引起有痰咳不出的情况。
2.环境污染 现如今环境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在一些一线城市,环境污染的情况更加严重。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工业污染,因此专家特别提醒这些地区的人群,日常生活中应该尽可能的做好各种防护措施。因为这些污染很有可能会诱发呼吸道感染,从而出现有嗓子有痰咳不出的症状。还有就是一些经常接触粉尘或化学气体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这种症状。 在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现在,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做好各方面的防护措施,比如像外出戴口罩、面罩等防护措施。同时还要注意室内的通风,这样可以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新。
3.饮食禁忌 很多时候饮食不合理也是导致你肺热的主要原因,一旦肺部内热过盛,就会引起嗓子有痰咳不出的症状。
4.滋阴润肺 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否有肺热等症状,都应该经常性的多吃些具有滋阴以及润肺功效的食物,以此来保证呼吸系统健康。
雾霾天是如何造成的
由于空气质量的不断恶化,雾霾天气出现频率越来越高,我国多地城市空气严重污染爆表,上海空气质量指数也一度达到600,在雾霾天气下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不断增多,它的形成主要与人类的发展和自然环境因素有关,如大量的工厂排放、汽车尾气排放,这些污染源在温度饱和和静稳天气的助推下得到了有利的发展空间。
二次污染源
当前国内许多省市监测的大气细颗粒物(PM2.5)均是经过十分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而形成的“二次源”;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物质也多数来源于二次污染。 监测数据显示,苏浙沪等南方省市空气中的PM2.5浓度整体处于下降趋势,但PM1却在逐年上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二次污染”长期没有得到重视和改善。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模式运行下去,雾霾的增量和影响范围扩大将在所难免。
大气颗粒物传送
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得主、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庄国顺指出,大气颗粒物污染不仅仅是一个城市局部的问题,更是区域性和全球性的问题,涉及到颗粒物在大气当中的长途传输,是一种全球地区的化学循环。 在传输的过程当中,天然和人为的气溶胶都会起化学变化。庄国顺说,“比如从中东传到新疆再传到上海,形成雾霾直接影响局部地区空气质量。它还能传到整个太平洋上空、美洲上空,在它传输的过程当中,人为排放又添加了很多东西,继续在大气里产生化学反应。
静稳天气与空气湿度
在相对湿度饱和的条件下,大气颗粒物会吸水膨胀产生凝固,导致空气污染持续累积。庄国顺介绍说,相对湿度达到90%―92%,细颗粒物的体积会膨胀到8倍以上,大气当中还有大量人为排放的硫酸盐、铵盐、硝酸铵、有机酸盐等物质,更容易使大气颗粒物膨胀,“一膨胀,就形成灰蒙蒙的一片,像个大铁盖一样罩在城市上空,这就是为什么在人口密集和工业、交通排放量大的城市,更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静稳天气 南方长时间的“静稳天气”和“辐射逆温”,也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快速扩散。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与防治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杨新认为,在没有强风雨天气的前提下,今后南方地区重霾天或将成为常态,“目前整个大气循环系统已无法自然消除人为产生的颗粒物污染,而污染还在不断排放和累积。
大气环流助推污染
大范围雾霾天气主要出现在冷空气较弱和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下,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由于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雾滴提供了吸附和反应场所加速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同时颗粒物也容易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的生成,两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污染。
空气污染会引起哪些病
11月是全球肺癌关注月,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肺癌和空气污染的密切关系,也开始更多关注空气质量。但目前多项国内外研究证明,空气污染不仅对肺有损害,对胎儿、心脏病患者等都是很危险的致病因素。
近日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期刊上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哥伦比亚儿童环境健康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长期暴露在多环芳香烃 (PAH)——空气污染的组成物之一,会导致儿童在9岁时出现与注意性缺陷多动症(ADHS)有关行为问题的概率增加。多环芳烃(PAH)是食用油加热如 炒、烤、炸、煎等后产生的含多个苯环的芳香族化合物,在污染的环境中含量较多,已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致癌物。
研究首席作者、哥伦比亚儿童环境健康中心主任弗雷德里卡·佩雷拉(Frederica Perera)表示:“为此,孕妇应吃大量的新鲜农产品,这有助于抵消污染物的影响并且尽量避免接触污染环境。”
此外,城市中的空气污染还可能会使城市女性皮肤老化速度比农村女性快10%!据英国《泰晤士报》网站11月9日报道,中国空军总医院皮肤科的一 名教授与德国环境医学专家等中外专家研究人员对中国200名30~45岁的城市女性和农村女性做了一项调查研究,通过比较发现,城市女性皮肤老化更快。这 是因为世界各地城市里的空气中约有224种污染物,会损害能够保护皮肤、减少水分流失的角蛋白。
“从空气污染的环境中回家要注意清洁面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彭光辉提示,洗净空气中附着在皮肤上的肉眼无法看到的污染物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清洗后要涂上护肤霜,否则会造成经表皮水分丢失增多,加速皮肤老化。
其实,空气污染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更为显见。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郭新彪教授等人的研究论文《北京市空气污染水平对出租车司机心血管系统相关 血液指标的影响》也提到:在北京空气污染水平较高的春季,出租车司机血浆黏度水平较高,高密度及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较低;在空气污染水平较低的秋季,出租 车司机血浆黏度水平较低,高密度及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较高。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李建平教授分析,空气污染对心血管疾病的产生影响的原因还没有明确定论,但国际上普遍认同的说法是,空气污染使 人体全身炎症反应增加,使机体处于氧化应激状态,增加了心脏病患病风险。他建议:“最好的预防疾病方法,就是避免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的环境中,如远离空气 污染最严重的工厂或大马路附近,出门佩戴口罩,回到室内后打开空气净化器等。”
室内污染是儿童哮喘罪魁祸首
哮喘与空气污染无显著相关性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理事,在2010 年~2015年间,对中国室内环境与儿童健康展开调研,在我国10 个代表城市中,随机选取幼儿园或小学的48219 名1~8 岁的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
在调查的城市中,确诊哮喘患病率为1.7%~9.8%(平均为6.8%),相比于1990 年的0.91%和2000 年的1.5%有大幅增长。在调研关注的儿童疾病中,太原市儿童的患病率最低,除了乌鲁木齐市儿童哮鸣音患病率最高外,其余疾病和症状上海市儿童的患病率最高。分析显示,患病率和室外空气污染PM10 的浓度水平无显著相关性,但湿润地区患病率较高。
儿童更容易遭受室内环境污染
提到哮喘等疾病患病率的升高,很多人第一时间会与PM2.5 联系在一起。但专家表示,过去20 年,中国的室内环境经历了巨大变化,“很多人搬进了新装修的住所,更多的人长期居住在空调环境中。”钱华教授说,人们承受了很多前所未有的室内环境污染暴露。特别是儿童,比成年人呆在室内的时间更长,更容易被室内环境污染所伤害。除此之外,饲养宠物、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长,以及居民饮食结构、生育方式、婴幼儿喂养方式的改变等,这些因素都与儿童哮喘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空调使用不当易诱发哮喘
济南儿童哮喘病医院主任医师张加兰解释道,作为空调冷热交换的核心部件——散热片,不仅会积聚污垢灰尘,由于温度、湿度适宜,散热片还会在冷凝水作用下滋生大量细菌、霉菌等。当空调开启时,这些灰尘和病菌就被空调吹出来,刺激人体的上呼吸道,进而使气管、支气管发生反射性痉挛,引起咳嗽、气喘,从而诱发哮喘发作。
无磷洗衣粉也污染环境
商报热线2813442报道(记者檀勇)“‘无磷’就是环保产品?”近日,本报热线接到市民咨询电话:省城不少超市、商场出售的“无磷”洗衣粉究竟是不是环保产品?环保专家指出:“无磷”洗衣粉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但依然会污染环境,环保一说涉嫌误导消费者。
记者昨日来到市府广场附近一家大型超市发现,这里出售的近十种洗衣粉均是“无磷”产品。一款洗衣粉在说明中还明显打出“环保产品”旗号。在采访中,多家超市、商场营业员均向记者表示:“‘无磷’洗衣粉就是环保产品。”记者随机采访了十位消费者,他们大多数表示相信产品上的说明,认为“无磷”应该是环保产品。
合肥市环保局总工程师赵顺琐告诉记者,合肥城区污水全部流入巢湖,而巢湖氮磷富营养化较严重,“因此,我个人是很赞同市民使用‘无磷’产品的。但洗衣粉中磷的替代物一般都是化学物质,它同样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说‘无磷’就是环保产品有误导消费者之嫌。”
据了解,环保产品一定要经过有关部门的正式定义,比如无公害蔬菜等,而洗衣粉等日化类产品,我国暂并没有此类标准来定义其是否为环保产品。
吸烟加上六化导致肺癌高发
人口老龄化: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老龄化是很重要的因素。据最新的统计数字表明,北京市人均寿命预计值已经近80岁,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自然增长是恶性肿瘤这一生活方式疾病增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卫生部2006年公布的最新数据表明:2005年我国癌症死亡居65岁以上人群死亡原因的首位。在因癌症死亡人群中,每死亡4人中,即有一人是死于肺癌。从这一点看出:癌症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肺癌又是居恶性肿瘤死因的首位。
城市工业化和现代化:肺癌的发病是城市高于郊区,郊区高于农村。越城市化、工业化的地区,肺癌的发病率就越高。现在城市现代化进程越来越快,同样给我们带来汽车尾气、家庭装修等一系列空气污染和环境污染。各家的取暖设施,煤气、锅炉,这都是现代化大都市在健康方面的死敌。
农村城市化现代化:随着社会经济增长,农村城市化、现代化进度也在不断加快,城市的健康危害因素也逐渐开始影响到了农村。20年前的北京二环以外还能见到农田,今天北京五环以内也都被高耸的楼群和各大企业基地所占据。从卫生部2006年发布的2005年农村40岁以上居民死亡原因排序中,恶性肿瘤已经跃升为第二位,仅位于心脏病之后。
环境污染化:人们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对健康很重要,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空气污染、水污染、食品污染、环境污染,包括室内装修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也都已经成为癌症发病率增高的重要因素。
生活方式不良化:中青年人吸闷烟,喝闷酒,特别是当工作、事业、婚姻、家庭、生活遇到不顺的时候,精神压抑和抑郁,再加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身心都会带来"污染",从而导致免疫机制下降而引发疾病。值得强调的是,这些人群健康体检的意识差,往往临床确诊多是肺癌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疗的时机。
医学现代化:医学现代化使我们认识疾病、发现疾病和诊疗疾病的能力和水平大大提高了。以前肺癌很多是由于医学诊疗技术和影像诊断技术不到位,而没能及时发现,或是诊疗水平被医生误诊为肺结核或支气管扩张等肺部疾病,现代的诊疗技术会发现原来许多误诊为其他肺部疾病其实就是肺癌。随着新一代螺旋CT扫描机和正电子计算机扫描技术(PET 或PET-CT)的普及和推广,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和健康体检意识的增强,医务人员对肺癌诊疗水平的提高,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等,使早期肺癌的确诊率有所提高。
人体衰老的主要原因 社会与环境因素
不同国家的人的寿命与经济水平、文化素质、风俗习惯、医疗卫生、地理环 境、气候等许多因素有密切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平均寿命是现代文明的 重要标志之一。
自然环境好必然有益于身心健康,舒适、卫生、优美的居住环境,是健康、 长寿的基本保障。从城乡分布来看,农村长寿的人多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这都 与自然环境有关。不过如今,农村虽然空气好过城市,也越来越多地面临农药污 染、土壞污染、河川污染,城市更是空气污染严重、饮水污染过度、噪音过大等, 都致使环境过度恶化,人们每天都会吃入、吸入、听入大里的毒素,导致早衰和各 种疾病。
塑料饭盒的危害
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生产技术成熟、成本低的优点,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它包装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装材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9%。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1995年,我国塑料产量为519万吨,进日塑料近600万吨,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吨。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9万吨。天津市每年废旧塑料包装物也超过10万吨。北京市每年废弃在环境中的塑料袋约23亿个,一次性塑料餐具约2.2亿个,废农膜约675万平方米。人们对此戏称为“城郊一片白茫茫”。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1、“视觉污染”。在城市、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由此造成”视觉污染“。
2、“潜在危害”。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第二,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和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
目前,人们反映强烈的主要是“视觉污染”问题,而对于废旧塑料包装物长期的、深层次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