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招降低乳腺癌发病率
7招降低乳腺癌发病率
1.坚持体育锻炼
各项研究均表明加强锻炼有助于降低癌症发病率,坚持每次锻炼半个小时,每周至少保证四次,就有如此神奇功效。体能锻炼能保持能量均衡,促进新陈代谢和胰岛素调控,这有助于降低癌细胞的产生和扩散。同时,锻炼还能控制体重,促进骨骼发育和关节活动。从现在开始运动吧,找个朋友互相督促锻炼或者上下班提醒自己,多走路,多爬楼梯。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青春期不要大量摄入脂肪和动物蛋白,加强身体锻炼;绝经期后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避免肥胖。平时养成不过量摄入肉类、煎蛋、黄油、奶酪、甜食等饮食习惯,少食腌、熏、炸、烤食品,增加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维生素、胡萝卜素、橄榄油、鱼、豆类制品等。上班,上课或旅途中不妨携带低脂的健康小零食,比如新鲜水果,小蔬菜,杏仁或酸奶等,这样就能避免将目光转向垃圾食品了。
3.每晚睡眠时间至少保证6小时以上
日本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明显高于睡眠时间较多的人。
4.体重指数保持在26以下
测量体重时发现,30%以上的女性目前处于肥胖状态,还有30%女性超重。肥胖引发心脏病,糖尿病,也会引发癌症。一项新的研究显示,身体肥胖的年轻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会增加34%。脂肪中含有雌性激素,过多地脂肪细胞会产生像雌性激素等其他激素,这会加速不良乳腺细胞的生长。处于绝经前的女性或者有雌性激素生长受体的乳腺癌患者,一旦体内脂肪含量过高,癌细胞就会加快扩散。
5.戒烟
有烟瘾的女性,尤其是生头胎前就已经吸烟的女性,其乳腺癌发病率会大大增加。
6.减少或避免精神、心理紧张因素
偶尔有些心理压力很正常,但是长时间的过重的心理压力会影响健康,也不利于应对癌症,因为不能刺激促进人体免疫系统的特定基因。
7. 不长期过量饮酒
酒精会影响肝功能,降低雌性激素的新陈代谢。每天要喝1-2杯酒会增加乳腺癌发病率。研究显示,3杯4盎司酒中酒精含量会使女性体内的雌性激素增加2倍。
10个饮食习惯降低乳腺癌发病率
1. 降低食盐摄入,放弃高盐食品
我国居民膳食营养指南提倡每人每日食盐量少于6克,而实际调查发现平均摄入量在20克以上。
马上做!彻底清理厨房、电视对面的沙发和茶几、办公室抽屉,把辣酱、榨菜、腌菜、香肠、薯片、虾条、麻辣豆腐干、即食汤料这些高盐食品请出去。
2. 早晚一杯牛奶
乳房的形状主要由脂肪含量决定,良好的营养状况有益于乳房的发育和形态维护。500克牛奶能够提供15~17克优质蛋白和600 毫克的钙。研究发现,女性每日食用两份低脂乳制品,可以降低更年期之前患乳腺癌的几率。
马上做!每天喝两杯牛奶,既能够保证基本的营养需要,又有利于乳房健康。
3. 每天喝3杯白开水
在人体新陈代谢中,水起到调节体温和酸碱平衡,运输氧、营养素、代谢产物,参与生化反应等多种作用。虽然水存在于各种食物和饮料中,额外饮用适量的白开水可以保证机体对水的需要。
马上做!每人对水的需要差别较大,建议每天保证三杯水,早上起床后一杯、午饭前一杯、下班前一杯。外出或锻炼的时候带一个水瓶,随时补充。
4. 多吃新鲜蔬菜色拉
新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能够有效地抗氧化,帮助肌体抵御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各种疾病。
马上做!低盐、低脂、低糖的蔬菜色拉,适宜作为三餐食物,也适宜作为两餐之间的点心。
5. 粗粮细粮搭配食用
古人云,“五谷为养”,是指吃五谷杂粮对健康有利。粗粮含有丰富的纤维素,促进肠道蠕动帮助肌体排毒,还可以降低低密度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浓度,延迟饭后葡萄糖吸收。
马上做!建议每天吃一点粗粮,比如应酬饭局中点一屉田园杂蒸,或者下班回家煮一碗杂豆粥作为晚餐。
6. 每天食用豆制品
大豆中含有的植物异黄酮能够抑制肿瘤生长,防止癌症,尤其是乳腺癌。
马上做!每餐吃一点豆制品,比如豆腐、豆浆,会对乳房健康非常有益。
7. 坚果、种子类作为零食
坚果类食物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剂,可起到抗癌的效果。而且,坚果和种子食品可增加人体对维生素E的摄入,而摄入丰富的维生素E能让乳房组织更富有弹性。
马上做!马上在购物清单上加上你喜欢的坚果,但要记得选择不加盐炒制的哦。
8. 每周吃一次海带
海带和紫菜之所以具有缓解乳腺增生的作用,是由于其中含有大量的碘,可促使卵巢滤泡黄体化,使内分泌失调得到调整,降低女性患乳腺增生的风险。研究发现,日本乳腺癌发病率低与日本传统饮食中海带的食用有关。
马上做!每周吃一两次次用海带制作的菜肴,比如海带汤、凉拌海带、红烧海带等。
9. 用深海鱼代替肉类
日本、韩国、北欧冰岛女性的乳腺癌发生率较低,经研究发现,这与当地人喜欢吃深海鱼类有很大的关系。这些鱼类中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和ω-3脂肪酸可抑制癌细胞形成,阻止癌细胞繁殖。但并不是所有癌细胞都会受到鱼油的抑制,一般来说对乳腺癌和淋巴癌效果较好。
马上做!每周吃两次鱼,可降低乳腺癌的复发率。
10. 戒烟、戒酒
烟草、酒精对身体的危害严重,与多种癌症和慢性病的发生有关。研究发现每天喝酒的女性,乳腺癌风险增加10.6%,每日纯酒精饮用量超过20毫升的女性,乳腺癌风险是其它人的1.5倍。减少摄入量是降低风险的最佳措施之一。
妇科癌症与生育方式有关
众多临床资料表明,未生育是乳腺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妊娠次数增多,则危险性减小,如尼姑和修女的乳腺癌发病率高,单身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是已婚妇女的2倍。乳腺癌的发病危险性与初次足月产的年龄有关,其危险性随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高,2O岁以前有第1胎足月生产者,其乳腺癌发病率仅为第1胎足月生产在30 岁以上者的1/3,初产年龄在35岁以上者的危险性高于无生育史者。另外,哺乳可降低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这可能与月经初潮、妊娠及月经各时期雌激素的变化有关。
卵巢癌有月经初潮年龄偏早现象,14岁初潮较18 岁后初潮发病危险性高4 倍,未生育者发病率高;分娩次数愈少,发生卵巢癌的可能性愈大。
而宫颈癌发病率随妊娠次数增加而增加,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多产和宫颈癌密切相关,分娩 l-3次患病率最低,4-6 次渐高,7次以上的明显增高,可能与分娩对宫颈的创伤及妊娠对内分泌及营养的作用等有关;卫生不良(如不洗外阴、不用卫生巾)及经期延长的妇女易患宫颈癌;再者宫颈癌患者约 50%有早婚,多次结婚也是发病因素之一。绒毛膜上皮癌的发生与妊娠关系密切, 25%有过流产,部分患者有宫外孕,连续频繁的妊娠以及蛋白质缺乏的营养不良亦与本病发生有关。
不良生育是女性肿瘤发病的主要而常见的因素,预防上述肿瘤的发生,首先要纠正不良生育习惯、不良件生活方式,讲究生育卫生,避免多产、流产,及时治疗月经不调等,若出现肿瘤危险信号,则当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乳腺癌的诱因有哪些 生育因素
研究显示,乳腺癌的发病率随女人生产年龄的推迟而有所增加,比如25岁生孩子的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明显低于30岁生孩子的女性。正常的生育和哺乳能对乳房起到一定保护作用,有效降低乳腺癌风险。
如果你有以上4个特征中任1个,那就很有可能是乳腺癌高危人群了。
谈饮食与乳腺癌
高脂饮食可增加乳腺癌发生的风险,其原因可能是高脂饮食引起体重增加导致肥胖,而脂肪组织可以转化成雌激素和增加乳腺组织对雌激素的敏感性,从而增加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的发生和增值,尤其是绝经后的肥胖人群可能乳腺癌发病会更高一些。
由于豆制品含有大豆异黄酮,往往被误导为乳腺癌的禁忌饮食。实际上,至少有10个以上的流行病学研究提示豆制品对乳腺是有保护作用的。而且这种保护作用在亚洲人群中更为显著。迄今为止,大样本流行病学试验的结论提示,大豆异黄酮还可以明显的降低乳腺癌的复发及死亡风险,其具体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而且具体哪一种烹饪方式会更好,现在还不是很清楚。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和实验研究表明,饮酒是乳腺癌的一个风险因素。研究发现,每日饮酒一到两杯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比率比不饮酒的女性增加10%,而每日饮酒达3杯以上的女性,其乳腺癌患病率则要高出30%。发病率只与酒精摄入量有关,与酒的种类无关,不论是红酒啤酒或是白酒,都会对女性的乳腺健康造成伤害。
喝咖啡与乳腺癌的关系,各种报道结果不尽相同,有的认为有正相关,有的认为负相关,也有的认为根本没有关联。然而,遗传或其他因素的差异,导致不同的女性对咖啡的反应各不相同。大样本的人群研究可能没有具体细分个体差异,如喝咖啡可降低部分女性的乳腺癌发生率,但也可能增加某一群女性的乳腺癌发生率。一项研究发现,在良性乳腺疾病的妇女中,服用咖啡因的量与乳腺良性肿瘤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正相关。也就是说有纤维腺瘤病史的女性应避免喝咖啡。还有一项研究发现,体型偏瘦的妇女,饮用咖啡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生风险,体型偏重的妇女则效果相反。有BRCA基因突变的乳腺癌可以放心饮用咖啡,而没有基因突变的可能不太适合饮用咖啡。化疗期间也不建议饮用咖啡。
许多流行病学研究和实验室研究先后发现茶多酚有降低多种疾病危险性的作用。动物实验显示饮茶有降低化学诱癌剂诱发肺、食管、肝、肠、乳腺等部位肿瘤危险性的作用。但是对于饮茶和乳腺癌的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不多, 相关报道主要来自于对西方妇女的调查,且研究结果多认为饮茶与乳腺癌间没有关系。国内进行的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饮茶与乳腺癌之间呈负相关。也就是说饮茶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各类水果中分别含有大量不同类型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纤维,个别水果还含有抗氧化物质。大量研究表明,部分水果和蔬菜的摄入与乳腺癌的发生呈负相关性,同时部分维生素和叶酸也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生风险。但是也有研究表示水果蔬菜摄入仅仅乳腺对良性疾病更有益,而对乳腺癌的发病没有太大的影响。总之多吃水果蔬菜对乳房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经常大量摄入糖类物质,可能使血浆中的胰岛素样因子和血糖长期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而胰岛素样因子在乳腺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有促进作用,所以高糖饮食可能是乳腺癌的风险因子。油炸食物在烹饪过程中可能产生致癌物,故其可能增加乳腺恶性肿瘤的发生。海带属于藻类植物,含有大量碘,其能促使卵巢滤泡黄体化,调节内分泌,降低乳腺增生,从而减少乳腺癌的发生。
总之,大部分饮食与乳腺癌的研究都属于回顾性的、流行病学的研究,而且数据不可避免的有被调查者一定的主观性。如果读了这篇科普后发现豆制品好,就每天以豆腐为主食了,那就违背我的初衷了。保持营养学推荐的健康的膳食营养比例,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一直坚持的好的生活习惯。
酸牛奶能有效预防乳腺癌
具有以下因素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更大:1 有乳腺癌家庭史者;2 月经初潮年龄较早者;3 绝经年纪较迟者;4 未生育者;5 第一次妊娠晚于30岁者;6患有良性乳房肿瘤者。
为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达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目的,目前正在普遍运用两种较有效的预防方法,一是每次月经结束后,做一次乳房的自我检查;二是妇女35岁后应定期进行乳房x线摄片检查。除此之外,还有没有预防和降低乳腺癌发生的更好办法呢?
荷兰国立癌症基金会和一家毒理与营养学研究所进行了一次流行病学研究,在排除了一些可能与乳腺癌有关的因素之后,将被研究调查的人群分为2组,第一组为能够坚持每天饮用250毫升酸牛奶的妇女,第二组胃不常饮用酸牛奶的妇女。结果发现:第一组妇女患乳腺癌的可能性比第二组减低了50%。它论证了:经常饮用酸牛奶可有效的预防乳腺癌的发生。
人们不禁要问:酸牛奶为什么可以有效的降低乳腺癌的发生率?这是因为酸牛奶中还有高活性的乳酸菌和嗜热链球菌,它们所产生的产物可以干预人体内的肠肝循环。肠肝循环与人体对脂肪的吸收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旦受到干预,就可以减少人体对脂肪的吸收。医学研究已证实,对脂肪吸收量小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可能性要比对脂肪吸收量大的女性低很多。此外,由于每天饮用一定量的酸牛奶,可以增加人体免疫球蛋白的数量,有利于提高整个机体的营养水平,从而加强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
既然酸牛奶属于乳制品,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乳制品都有预防乳腺癌的功能呢?针对这个问题,专家们研究比较了各种乳制品与乳腺癌的关系。结果表明,除了酸牛奶外,目前尚未发现其他乳制品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
因此有关专家向广大妇女建议:为了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请养成每天喝一杯酸牛奶的良好习惯。
肥胖可以引起多种癌症
肥胖与乳腺癌
在欧洲,尽管近年来乳腺癌死亡率下降,但仍然每年有约1,000,000妇女新发病例。肥胖对于绝经后妇女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已得到公认。肥胖对于乳腺癌的作用权重(6%~19%)相当于家庭遗传作用。
据估计,体重指数每增加1,乳腺癌的发生危险性增加3%;体重每增加5kg,绝经后妇女的乳腺癌相对发生率增加1.08;在美国,肥胖导致20%的绝经后乳腺癌发生、50%的绝经后乳腺癌死亡。
肥胖与子宫内膜癌
病例对照与队列研究显示子宫体癌与肥胖关系十分确切。那些未曾使用停经后激素治疗的妇女,体重增加25Kg或更多,则其子宫内膜癌发生危险比为5.00(95%可信区间3.01-9.52)。因此,肥胖症或成年体重增加均与导致子宫内膜癌发生率显著增加有关。
肥胖与结直肠癌
男性和女性肥胖者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均增高。病例对照与队列研究的结果一致,而且男性发病率的增高大于女性。有研究推测腰/臀比的改变可能是引起结直肠癌发病率性别差异的原因,但尚无大规模的研究数据证实这种猜想。
肥胖与肾细胞癌尤其是在女性中,肥胖可引起肾细胞癌发病率增高,而其作用机制不明,还需要大规模的研究数据去证实。
肥胖与食管腺癌
有研究认为肥胖可通过增加食管反流性疾病及Barrett’s食管的发生,从而增加食管腺癌的发生率,因为Barrett’s食管是食管腺癌的化生前体。然而,其他研究认为肥胖引起的食管腺癌发生率增高与反流性疾病无关。
与肥胖有一定关系的癌症
肥胖可使胰腺癌形成的危险性增加2倍。肥胖病人的肝细胞癌发生率增加,但还未证实危险性的增加程度有多大。肥胖还增加贲门癌的发病率,最可能与肥胖引起的Barrett’s食管化生有关。少数研究认为肥胖可能与增加卵巢癌、宫颈癌、结缔组织癌症及淋巴瘤有关。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流行病学研究,以期全面地认识肥胖与这些癌症的关系。
还有些癌症与肥胖呈负相关
一些研究证实肥胖与肺癌呈负相关,这种负相关作用可以用吸烟的并发症有关,吸烟是肺癌发生的首要因素之一,肥胖减少肺癌发生与吸烟患者体重指数下降有关。绝经前肥胖者其乳腺癌发生率降低;人们推测,这些妇女无排卵性周期减少其雌激素水平,从而降低乳腺癌的发生。
月经初潮早乳腺癌风险高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过去以发达国家最高,近二十年则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均呈上升趋势。
专家们表示,虽然乳腺癌的确切病因仍不十分清楚,但对危险因素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进展,可为预防乳腺癌提供若干依据。
月经
月经初潮早,规律性月经建立时间短,以及绝经年龄晚,是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据统计显示,初潮年龄在11~13岁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比17岁后月经初潮的妇女高2~3倍。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小于45岁绝经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3倍;绝经年龄小于45岁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仅为绝经年龄大于50岁妇女的1/3。行经40年以上与行经30年以下者相比,其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一倍。
另有研究表明,双侧卵巢在35岁前切除与自然绝经相比,其患乳腺癌的风险大约降低60%。
生育
大量研究显示,初产年龄晚、产次多、足月产次少,均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30岁以后妊娠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要比20岁妊娠者高25倍。生育3~5胎者比生1~2胎者乳腺癌的发病率高5倍。第一次生育在35岁以后与第一次生育在20岁之前妇女相比,其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3倍。生育者比未生育者患乳腺癌危险性小,但差异不大。
哺乳可降低乳腺癌发病危险,因哺乳期内分泌的改变,不利于乳腺上皮细胞的癌变。
流产
对此因素尽管有争议,但一些专家的观点值得重视:在至少怀孕一次的妇女中,有人工流产史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比其他妇女高50%。这种危险性的增加,不随人工流产次数或妊娠史而变化。研究表明,流产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30岁者,患乳腺癌危险性大1.75倍。
饮食
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腰围与臀围比值大,体脂含量高等因素,可增加患乳腺癌的发病率。
国外学者报道,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患乳腺癌的风险,是低脂肪、高纤维素饮食者的2倍。发胖年龄越早,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越大,肥胖是发生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美国妇女膳食中40%为脂肪,故易患乳腺癌。我国城市调查表明,牛奶、奶制品摄入过多,是女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脂肪会使雌激素与催乳激素升高,从而剌激乳腺上皮细胞恶变,故脂肪有促癌作用。绝经后妇女肥胖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远比体瘦者高。
乳腺癌的危险性还随腰围与臀围的比例(正常0.87以下)增加而迅速增加,且与绝经前后无关。绝经期后妇女体脂发生变化,体脂体重和非体脂体重的升高,均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另外,身材高大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比矮小者高2倍,主要是因为生长激素有促癌作用。饮用绿茶,服用β胡萝卜素,以及食用大豆、白菜,均可降低体脂、体重,减少乳腺癌发病率。专家建议少食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
家族史
研究表明,妇女有第一级家族乳腺癌史者,其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2~3倍,同时这种危险性又与家属乳腺癌的发病年龄,以及单侧或双侧病变有关。从总体上看,有发病年龄小以及双侧乳腺癌家族史者,发病危险增加。
烟酒
许多专家认为,女性吸烟是乳腺癌的危险诱因。加拿大专家指出,尤其青春期妇女,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其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更大,概率高出2/3。月经初潮后5年内开始吸烟的女性比不吸烟者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69%。吸烟一方面增加雌二醇在肝脏的代谢,使其血清浓度下降,从而降低患乳腺癌危险;另一方面,吸烟后的代谢产物直接损害乳腺上皮细胞,导致乳腺癌发生。但总体来看,后者的作用远远大于前者。据报告,吸烟妇女非哺乳期乳汁中存在着诱癌物与辅助致癌物。
射线
放射线与乳腺癌发病有关,其危险性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大。
早在二战结束时,受美国日本广岛与长崎投掷的原子弹爆炸影响的幸存者中,乳腺癌发病率大为增高。
临床观察发现,接受放射治疗与检查者,乳腺癌发病率均增加。年龄越小,射线导致乳腺上皮细胞癌变的危险性就越大。故应加强对放疗病人的随访。
激素
长期进行雌激素替代治疗,可增加乳腺癌危险性,尤其是更年期妇女长期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者。有人发现,卵巢未切除的妇女,且应用雌激素总量大于1 500毫克者,其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未用者的2.5倍。有意思的是,专家发现,长期上夜班的女性与上白天班者相比,患乳腺癌的可能性是后者的1.5倍。这可能是与夜班女性长期暴露于人造灯光下,抑制了体内褪黑激素与雌激素有关,从而诱发癌症。
运动
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可降低乳腺癌发生率。其机制为,运动可调节月经周期,改变卵巢激素的产生,从而降低乳腺癌发生率。即使体重不变,但坚持中等强度运动的妇女,其乳腺癌的发病危险明显降低。那些每周至少锻炼4小时,并连续12年以上者,或10年内高强度运动每周平均24小时者,乳腺癌发病率均下降。
紧身
外国学者用3年时间调查发现,穿紧身衣易致乳腺癌。有人将这种紧身衣称为“死亡内衣”。
资料显示,一天24小时都穿紧身衣,特别是穿紧胸衣的女性,其患乳腺癌的危险比不穿紧身衣者高出125倍。这是因为紧身衣,包括过紧的胸罩,会压迫乳房附近淋巴管,使受压后的淋巴管丧失排毒功能,毒素在体内会剌激乳腺上皮细胞发生癌变。
乳腺疾病
一些学者认为,有乳腺小叶增生、纤维腺瘤或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史的妇女,患腺乳癌的危险性为正常人的3~5倍,因为乳腺良性疾病可增加致癌或促癌物质的易感性。还有专家指出,乳腺病家族史及生殖系统手术史,也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心理因素
精神创伤、家庭不幸、性格孤僻、抑郁、暴躁等不良心理与精神因素,均与乳腺癌发病有关。这些不良情绪经常造成精神剌激,引起心理应激反应。若患者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则自我调节、控制能力必然减弱甚至消失,免疫力下降,结果导致乳腺癌发生。国外专家报告,经历过精神创伤或生活挫折的妇女,其患乳癌的相对危险性可升高2~3倍。
吃太多糖有什么坏处 吃太多糖易得乳腺癌
在一些国家的医学统计中,女3女乳腺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认为这与长期爱吃糖和甜食有关。意大利、西班牙、南斯拉夫和日本等国的妇女,吃糖和甜食量较低,乳腺癌的发病率也低;而英国、荷兰、丹麦和加拿大等国妇女喜欢吃糖和甜食,每天入均摄人糖量在100克以上,因此,乳腺癌的发病牢比上述国家高出2~3倍。
绝经期更容易出现乳腺癌
主要是因为通常中年女性朋友都会出现身体发福,严重的身体肥胖情况会导致中心性脂肪堆积,而且在女性绝经后乳腺癌的发病率也更加明显。肥胖可能通过雌激素生物利用度和脂类代谢影响乳腺细胞,卵巢内分泌在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雌激素和孕激素是与乳腺癌发病密切相关的重要内分泌激素,初潮年龄早于13岁,行经40年以上的妇女的乳腺癌危险性较一般妇女要高1倍多。
随着女性朋友初产年龄的推迟,乳腺癌发病率也会渐渐的升高,而且女性朋友要注意了解,哺乳是可以降低乳腺癌的发病危害,所以在生产之后要给孩子哺乳,且哺乳总时间与乳腺癌的危险性呈负相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常服用口服避孕药不仅会对身体造成不利的影响,而且也会增加乳腺癌的危害性,所以要注意引起重视,在围绝经期后长期服用雌激素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发病机会。
人到中年特别在绝经期身体大不如从前,这是我们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了,所以特别是中年时期要注意避免饮酒、避免高脂肪食物的食用,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乳腺癌,与非饮酒者相比乳腺癌风险增加11%。
绝经期如果被查出患有乳腺纤维瘤的话,不管是良性还是恶性,都可能导致乳腺癌的发生。
盲目挤胸小心惹来乳腺增生
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城市女性的“第一杀手”。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不少“80后”年轻女性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抽烟喝酒,白天睡懒觉、晚上熬夜,上班从早到晚都是久坐不动,以及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使得这些年轻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不断加大。而城市女性生育时间推后,更有一些女性盲目服用含有雌激素的保健品,也与乳腺癌增多不无关系。
患有增生的女性在饮食上要多吃蔬菜、少吃含咖啡因的食物和饮品,更不要滥用保健品,平常可多吃些豆制品。此外,多运动可降低乳癌发病率。如果是怀孕前出现的乳腺纤维瘤应引起警惕,以免怀孕后、分娩中病情发展,甚至恶化。
乳腺癌的病因
1、年龄、性别和婚育史:年龄的增长是乳腺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年龄不同乳腺癌的发生率不同,Jemal等在2008年的癌症统计中报告 12.28% 的乳腺癌患病是由于年龄大造成的,而绝经前妇女的发病率仅为4%。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是男性的100倍,临床上月经初潮早于12岁,停经迟于55岁者的发病率较高;第一胎足月生产年龄迟于35岁者发病率明显高于初产在20岁以前者;未婚未育者的发病率高于已婚、已育者。
2、激素:雌激素是重要的致肿瘤激素,在乳腺癌形成过程中它可以影响细胞生长和增殖。女性健康组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乳腺癌发病率的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绝经后雌激素治疗应用的显著减少。一个最常见的乳腺癌病因学因素是外源性激素的暴露,包括口服避孕药(Ocs;尤其是在绝经前的病例中)和激素替代治疗(HRT;尤其是绝经后的病例中)。
3、遗传因素:突变基因的携带者每年发生乳腺癌的风险是1.4% ~4% ,最典型的为BRCA1和BRCA2的突变。携带有突变的BRCA1和BRCA2妇女终生的乳腺癌发生风险分别为36% ~87% 和45% 一84%。
4、肥胖与饮食:有研究认为高脂饮食和肥胖,酒精的摄入,和先前的辐射等均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许多与肥胖、饮食和酒精摄人相关的数据是有争议的,提示仅有弱的或中度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不像年龄和激素暴露那样是独立的危险因素。
5、体育活动:持续不断的进行体育锻炼,乳腺癌的风险减低是显著的,有力的活动可能比中度的运动更能预防乳腺癌,因此,坚持身体广泛受益的体育锻炼,还可能降低乳腺癌的发生风险。
6、环境: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2007年建议书(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103号出版物)提出了新的辐射危害值和组织权重因数(Wt),与第60号出版物相比最明显的变化是乳腺、性腺和对其余组织的处理。乳腺的Wt由0.05变为0.12,成为射线最敏感的组织之一。
喝豆浆可预防乳腺癌
很多女同胞对喝豆浆心存顾虑,已患上乳癌的女性更害怕喝豆浆会加重病情。不过,多个研究显示,喝豆浆不仅可以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还可以降低乳腺癌患者的复发风险。
喝豆浆能降低乳腺癌风险
1豆制品是中国妇女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而美国妇女很少摄入豆制品,因此豆制品摄入的差异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引起中美双方研究人员的兴趣。
2中国乳腺癌患者占了5042人,研究中他们发现,与大豆蛋白摄取量最低的人相比,那些大豆蛋白摄取量最多的患者,其死亡风险降低了29%,乳腺癌复发的风险则下降了32%。
3大豆作为一种传统食材在我国膳食结构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豆浆、豆腐脑、豆干、豆皮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美味。但坊间一直流传这样的说法:女性长期喝豆浆会导致乳腺癌,因为豆制品含有大量的植物雌激素,而雌激素偏高是乳腺癌的高风险因素之一。
4一提到雌激素,许多人就心怀顾虑,因为过高水平的雌激素有引起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子宫出血的危险。但豆浆中的植物雌激素和人的雌激素是不一样的。植物雌激素是一类具有弱雌性激素、天然存在于植物中的非甾体类化合物,因为生物活性类似于雌激素而得名,大豆中的大豆异黄酮就属于其中之一。
5植物激素具有与雌激素相似的分子结构,可以和雌激素受体α、雌激素受体β结合,产生与雌激素类似的作用。但大豆中的异黄酮会优先结合雌激素受体β,而不是雌激素受体α,导致雌激素受体结构改变,从而发挥治疗及预防乳腺癌的作用。
END
喝豆浆不会导致乳腺癌
植物雌激素与乳腺癌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且有多个研究证实,喝豆浆不仅不会导致乳腺癌,还会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
2亚洲妇女通过喝豆浆可以降低乳腺癌1/3的发病率。2011年发表在《乳腺癌研究与治疗》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亚洲人群摄入豆浆可以显著降低乳腺癌风险。研究结果称,他们调查了9000多例乳腺癌病人,平均随访时间为7.4年,得出的结论是每天补充大豆蛋白大于10毫克的女性,乳腺癌的致死率和复发率均明显降低。可见,喝豆浆不但不会导致乳腺癌,反而可以降低乳腺癌发生风险,是乳腺癌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3女性进入更年期后,适当食用豆制品可弥补由于绝经减少的雌激素,从而减轻或避免引起更年期综合征。科学家研究发现,更年期妇女如果每天食用45克大豆,其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率会降低40%。还有研究发现,每天摄入大豆异黄酮100毫克是安全的,并能很好地预防经期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
4补充豆类有很多方式,每天饮用800到1200毫升左右豆浆,就可以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每日食用30至50克的大豆的标准。在家喝自制的豆浆能有效提升豆浆的浓度和营养吸收率。
乳腺癌是怎么来的 生育因素
乳腺癌的发病率随女人生产年龄的推迟而有所增加,比如25岁生孩子的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明显低于30岁生孩子的女性。正常的生育和哺乳能对乳房起到一定保护作用,有效降低乳腺癌风险。
乳腺癌发生与六个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家族史调查的临床资料表明,有家族史的乳腺癌发生率较无家族史的要高。特别是双侧乳腺癌患者和发病年龄较小者,这些妇女发生乳癌的危险性为一般妇女的9倍,可能与遗传因子有关,使其具有对乳腺癌的易感体质和病变内因。
2、哺乳
哺乳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病危险性,而且第一胎生产后哺乳时间越长,发病危险性越低。
3、雌激素与避孕药物
激素在乳腺癌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长期服用避孕药物及雌激素与乳腺癌的发病关系仍在研究中。
4、生育因素
乳腺癌的发病率随初产年龄的推迟而增高,如20岁前足月生产第一胎乳腺癌发病率仅为初产年龄在30岁以后者的1/3。
5、饮食因素
高脂肪饮食与乳腺癌发生有一定关系,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高脂肪食物摄入量增加,我国城市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已经与欧美国家持平了。
6、肥胖
绝经后的肥胖女性,其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所以老年妇女应适当控制体重,少食肉类、煎蛋、黄油、奶酪和动物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