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月新生儿具有的特点
足月新生儿具有的特点
1.外形特点 出生体重超过2500克,身长超过47厘米,其皮肤红润,胎毛少,全身皮肤复盖胎脂,头发分条清晰,耳廓软骨发育良好、轮廓清楚;指趾甲长至或超过指趾端,整个足底有较深的足纹交错分开,乳房可摸到结节;
男婴睾丸下降、阴囊有较多皱褶;女婴大阴唇完全遮盖小阴唇。
2.呼吸系统 真正的自主呼吸是在出生后才开始的。新生儿呼吸主要靠隔肌的升降,呈腹式呼吸;呼吸较浅表、节律不整,但频率较快,40~44次/分,以满足体内气体交换的需要。
3.循环系统 胎儿出生后,其血液循环发生重大变化:
①脐带的结扎;②肺血管阻力降低;③卵圆孔和动脉导管功能性关闭。心率波动较大,约为140上下15次/分,血流主要分布于躯于、内脏,而四肢少。所以,四肢发凉、末梢易出现青紫,脾脏相对较大。某些新生儿生后1~2天心前区可闻及杂音,几天后消失,这可能与动脉导管未闭有关,不一定是先天性心脏病,应定期复查才能明确。
4. 泌尿系统 新生儿出生时膀胱中已有少许尿液。大多数新生儿出生后6小时排尿,少数延迟至第二天才排尿,但如生后24小时不排尿,应引起注意;如生后48小时仍不排尿,应查找原因。
新生儿出生后最初几天由于摄入水分较少,而新生儿本身所需水分较多,所以,一开始尿量及排尿次数均较少,大约一周后尿量明显增多,满月前尿量增至250~45Oml/日。
5. 消化系统 新生儿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肌层薄,能适应大量流质食物的消化吸收。吸吮及吞咽功能完善,协调良好,并能与呼吸同步进行。新生儿生后10~12小时内开始排出黑绿色胎粪,过3~4天转为过渡性大便,而推出黄色软便。若出生后24小时未排便,应查找有无肛门闭锁。新生儿胃呈横位,贲门括约肌发育不良,而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但胃容量小,故新生儿易溢乳。新生儿唾液分泌及淀粉酶较少,但能适应于消化的需要。
6. 血液系统 新生儿出生时,血液中红细胞及白细胞数较多,红细胞约6x10^12/L,血红蛋白200~230g/L,白细胞15Xl0^9~20X10^9/L,不久逐渐下降。新生儿血容量的多少与脐带结扎的迟早有关,一般情况下为80ml/公斤体重,若推迟5分钟结扎脐带,可使血容量增加到120ml/公斤体重,同时也使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量增加。
7. 免疫系统 由于免疫球蛋白IgG和丙种球蛋白可通过胎盘而传给胎儿,因此,新生儿对多种传染病有特异性免疫,但这种被动免疫抗体在出生后逐渐减少以至消失。新生儿特异性免疫及非特异诊免疫均不成熟,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及白细胞对真菌杀灭作用均较差,故易患多种感染性疾病。因此,对新生儿的居室及新生儿的用具要清洁消毒,预防感染的发生。另外,新生儿还可从母乳中获得某些抗体。所以,应提倡母乳喂养。
8.代谢系统 新生儿代谢旺盛,其体液总量约占体重的80%,,比其他年龄儿童为多,按体重计算,最低耗氧量比成人高。初生时产热能源主要来自糖代谢,但因糖储备不足,故生后头几天内机体越来越多地动用脂肪和少量蛋白质产热。
由于新生儿肌肉和许多其他组织细胞的数量比年长儿相对较少,故细胞内液的比例较细胞外液相对地少。初生数天内由于丢失较多的水分,因此,可发生“生理性体重下降”。“由于肝脏酶系统发育未成熟,使得新生儿代谢某些化学物质有一定程度的困难,而容易发生某些疾病。
9.神经系统新生儿脑体积相对较大,其重量占出生体重的10%~12%;但脑沟、脑回、神经鞘未完全形成,骨骼肌运动逐板发育不完善。所以,对下级中枢的抑制能力较弱,俗出现不自主或不协调的动作。新生儿出生时已具备完善的觅食、吸吮、吞咽、恶心、呕吐、拥抱,握持等生理反射,温度觉较灵敏,但嗅觉较弱、听觉迟钝。
10.体温调节 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体温调节机制不完善,加之新生儿皮下脂肪较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体温易受界环境的影响而波动较大。因此,炎热季节新生儿的卧室应注意通风,并供给足够的水分,冬天要为新生儿保温、以防冻伤及硬肿症的发生。
怎么看黄疸有没入脑 胆红素300多入脑几率
一般来说足月新生儿胆红素大于342Vmol/L,而早产儿胆红素大于256.5Vmol/L时就会出现胆红素入脑的现象。
所以,如果是足月的新生儿胆红素低于342Vmol/L,那么入脑的几率不大,如果是早产儿,那么入脑的几率较大。
如果是新生儿胆红素高于342Vmol/,那么入脑的几率是比较大的。
新生儿黄疸病严重吗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足月新生儿在出生后2-5天出现,一般2周内会退完,早产儿可延迟到3-4周内消退
早产儿和足月儿的区别
1、免疫:由于全身各脏器的发育不够成熟,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较足月儿差,血浆丙种球蛋白含量低下,故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极弱,即使轻微感染也可发展成为败血症。
2、肾脏功能:肾发育不成熟,抗利尿激素缺乏,尿浓缩能力较差,故生理性体重下降显著,且易因感染、腹泻等而出现酸碱平衡失调。
3、血液:早产儿血液成分不正常,血小板数比正常新生儿少。出生后,体重愈轻,其血液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降低愈早,且毛细血管脆弱,因而容易发生出血、贫血等症状。
4、生长发育:早产儿比足月新生儿长得快的多,足月新生儿1周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而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低,如果喂养得当,生长发育很快。由于长得快,极易发生佝偻病及其它营养缺乏症。
5、外形特点:皮肤柔嫩,呈鲜红色,表皮菲薄可见血管,面部皮肤松弛,皱纹多,头发纤细像棉花样不易分开,外耳软薄,立不起,紧贴颅旁,颅骨骨缝宽,囟门大,囟门边缘软。乳腺在33周前摸不到,36周很少超过3毫米。乳头刚可见。女婴大阴唇常不能遮盖小阴唇。男婴睾丸多未降入阴囊。胎毛多,胎脂布满全身,指(趾)甲软,达不到指端,足趾纹理仅前端有1~2条横纹,后3/4是平的。
新生儿脸上有红斑正常吗
新生儿脸上出现红斑,其实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现象,家长在生活中应该要注意做好新生儿的护理。另外,新生儿身体抵抗力比较差,多发疾病,家长也应该要懂得怎样做好这些疾病的护理工作哦。
新生儿脸上有小红点、小红斑,一般称为新生儿红斑。新生儿红斑是一种新生儿常见的现象,又叫新生儿过敏性红斑,以前叫新生儿中毒性红斑,发生率在30%~70%之间。多见于足月新生儿,早产儿比较少见。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多少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主要症状为皮肤、黏膜、巩膜发黄,宝宝食欲不振、不安躁动,体温可能也会有所上升。
临床上有60%的足月产宝宝在出生后一周内会出现黄疸,80%的早产儿会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具体来说,新生儿黄疸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医学上取生理性黄疸的值作为新生儿黄疸正常值。
足月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12.9mg/dl(毫克/100毫升),就是代表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2毫克为正常。早产儿的黄疸正常值为胆红素低于15mg/dl(毫克/100毫升)。
婴儿早产对母婴有什么影响
我们说一个足月新生儿是妊娠38周到42周分娩都叫足月新生儿,临床上临床足37周的孩子不算早产儿。有些人子宫在妊娠28周以后,子宫变得比较敏感,有一些自主的宫缩,但是这种宫缩很不规律,对分娩会有一定的影响。
假如出现规律的萎缩,比如十分钟有一到两次持续半个小时,这种情况要引起警觉,想到早产的可能。为什么提出早产?早产的孩子在宫内的生长发育比不上一个足月的孩子那么成熟,各个脏器器官来说不够成熟,出来之后生存能力要弱,抗病能力也很差。这种早产儿将来的生长发育来看,不光是体力不行,可能智力、心态都要低于正常的足月新生儿,出生之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要高。我们在临床上不希望早产儿的出现,对这种情况积极做处理。
新生儿黄疸指数正常值
新生儿黄疸指数正常值:
新生儿黄疸的正常值是以血清胆红素为参考指标的。足月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12.9mg/dl(毫克/100毫 升),就是代表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2 毫克为正常。早产儿的黄疸正常值为胆红素低于 15mg/dl(毫克/100毫升)。
足月出生宝宝的黄疸正常值与早产儿又有所不同。通常,足月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12.9毫克/100毫升, 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2.9毫克。早产儿的黄疸正常值15毫克/100毫升血液,也就 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5毫克。
如果宝宝的黄疸值超过12.9mg/dl或新生儿黄疸指数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h/dl),或黄疸持续时 间超过“足月儿在14天内消退,早产儿在4周内消退”这个时间,又或者黄疸退而复现,就表示新生儿 黄疸不健康,可能患了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指数正常值
新生儿黄疸的正常值是以血清胆红素为参考指标的。足月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12.9mg/dl(毫克/100毫 升),就是代表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2 毫克为正常。早产儿的黄疸正常值为胆红素低于 15mg/dl(毫克/100毫升)。
足月出生宝宝的黄疸正常值与早产儿又有所不同。通常,足月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12.9毫克/100毫升, 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2.9毫克。早产儿的黄疸正常值15毫克/100毫升血液,也就 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5毫克。
如果宝宝的黄疸值超过12.9mg/dl或新生儿黄疸指数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h/dl),或黄疸持续时 间超过“足月儿在14天内消退,早产儿在4周内消退”这个时间,又或者黄疸退而复现,就表示新生儿 黄疸不健康,可能患了病理性黄疸。
二、为什么新生儿容易出现黄疸?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新生儿黄疸别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 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 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 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2、母乳性黄疸
新生儿因吃了母乳发生的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 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
出现母乳性黄疸后,一般不会影响小儿的健康,也无发烧和食欲不好的症状。如及时停止喂母奶,黄疸 大约在2-4天内减弱,6-10天内全部消失。
正常足月新生儿的常识
(一)外观特征
胎毛少,哭声响亮,皮肤红润,头发分条清楚,耳壳软骨发育好,耳舟清楚。乳晕清晰,乳房可摸到节节,大约3cm;指(趾)甲超过指(趾)尖;男婴睾丸降入阴囊,女婴大阴唇完全遮盖小阴唇,足底纹多而交错。四肢肌张力好。
(二)体温
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调节能力差。皮下脂肪较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产热主要依靠棕色脂肪。新生儿室内环境温度要适宜,室温过高时,通过皮肤蒸发和出汗散热血液易浓缩,出现脱水热;室内体温过低,产热不足,则出现新生儿硬肿症。
(三)呼吸系统
胎儿在宫内不需要肺的呼吸,但有微弱的呼吸运动。出生时经产道挤压,1/3肺液由口鼻排出,其余由肺间质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如吸收延迟,则出现湿肺。新生儿在第一次吸气后,出现啼哭,肺泡张开。呼吸浅快,40~45次/min.新生儿胸腔较小,肋间肌较弱,胸廓运动较浅,主要靠膈肌运动,呼吸呈腹式。
(四)循环系统
胎儿出生后血液循环发生巨大变化,脐带结扎,肺血管阻力降低,卵圆孔和动脉导管出现功能性关闭。心率波动较大,平均120~140次/min,足月儿血压平均9.3/6.7kPa(70/750mmHg),早产儿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