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按这四个穴位可有效缓解胃胀气

按这四个穴位可有效缓解胃胀气

1、太白穴

对于那些平时吃饭刚吃一点就觉得胃胀,甚至还伴有有打嗝和呕吐感的朋友们来说,在平时多按按叫上的太白穴会有好处。太白穴位于脚部内侧,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是脾经的原穴,按压可以调理脾气虚弱,另外对缓解运动后肌肉酸痛也有帮助。

2、内关穴

内关穴属心包经,具有益气安神、和胃降逆、宽胸理气的功能,常按对胃部胀气的缓解有一定的帮助;内关穴具体位置在前臂上,大家可以使用右手的三个手指并拢,平放在左手前臂内测,无名指对其左手腕横纹,则食指和手臂的交叉中点即为内关穴。

3、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具有强身健体、调节机体免疫力及脾胃的好处。对于缓解胃胀气来说,按揉的同时向上方使劲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具体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4、背部腧穴

腧穴是一类穴位,包括肝、胆、脾、胃腧穴等四个。均位于背部,对于缓解胃胀气有很好的效果,按摩时需要借助他人帮忙,如果不能很好的确定穴位,也可以握拳,在背部中间滚动,微感酸痛的力度最好,一个穴位一分钟左右即可。

有效缓解胃胀气的方法

1、餐前休息一下

用餐前休息片刻,先消除疲劳再用餐会大大缓解胃胀气。

2、做舒缓的运动

做简易的舒缓运动蹲下以手环抱屈曲双腿,将大腿贴近肚子,有助于肠胃消化、解除胃部闷胀感。

3、细嚼慢咽

吃饭时应细嚼慢咽,不要张开嘴巴咀嚼或边吃边说话,边吃饭边喝汤,它们均容易造成消化问题带来胀气。

4、嚼米汤

米汤及大麦粥对胀气、排气及胃灼热等毛病有效。用5份的水加一份的米(谷子或大麦),煮沸10分钟。盖上锅盖再慢炖50分钟。过滤,冷却后,一天喝数次。

胃胀气怎么办快速解决 捏手指防胀气

四缝,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它不是单一的某个穴位,而是四个穴位的合称,分别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第二指关节相交处的横纹中点。

使用四缝治疗消化不良效果非常好。按摩时,采用坐或卧式,一般选用拇指或中指,以指腹按压穴位,以自觉稍痛为度。每日进行2—3次,坚持一周即可缓解胃胀、胃痛、消化不良的症状。

总是胃胀气可以按按这四个穴

太白穴

如果吃饭的时候总觉得刚吃一点就胃胀,甚至还不断打嗝,有想呕吐的感觉,不妨在平时多按太白穴。

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对调理脾气虚弱有好处。它在足内侧缘,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另外,常按太白穴还能缓解运动后肌肉酸痛感。

内关穴

专家介绍内关穴属心包经,除益气安神,还有和胃降逆、宽胸理气之功,常按摩内关穴,对缓解胃部胀气有一定作用。

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具体来说,就是将右手三个手指头并拢,把三个手指头中的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这时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点的中点,就是内关穴。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穴,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除了强壮身体、调节机体免疫力,还有调节脾胃的好处。

此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要缓解胃胀气,按揉此穴的同时,向上方使劲儿,效果会更好。

背部腧穴

其实这是一类穴,即背部的肝、胆、脾、胃腧穴,缓解胃部胀气的效果更明显。不过按摩时,要借助家人的帮忙。

这四个穴位均位于背部,属足太阳膀胱经穴,肝腧,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胆腧,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腧,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腧,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具体穴位不好找的话,可让家人握拳,用掌指关节在患者的背部中间部位来回滚动,这样也可把肝、胆、脾、胃腧穴都很好地按摩到。力度以微感酸痛为宜,大概每个穴位按摩一分钟左右。

另外,胃胀气时还可以伸伸懒腰,牵拉一下胃,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胃部胀气。

胃胀气吃什么食物好 按摩治疗

1.按摩内关穴按摩内关穴有助于消除胃胀气的情况,内关穴位于手腕横格纹以上大概三个手指宽的地方。按摩方法: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用力按压20-30次,并且按摩1分钟,就会逐渐减轻胃胀气的感觉。

2.按摩四缝 四缝,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它不是单一的某个穴位,而是四个穴位的合称,分别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第二指关节相交处的横纹中点。使用四缝治疗消化不良效果非常好。 按摩方法:按摩时,采用坐或卧式,一般选用拇指或中指,以指腹按压穴位,以自觉稍痛为度。每日进行2—3次,坚持一周即可缓解胃胀、胃痛、消化不良的症状。

3.按摩中脘穴 中脘穴也是治疗胃肠疾病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 按摩方法: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

中脘的准确位置图 缓解胃痛

中脘穴是胃运行的灵魂枢纽,它的主要功用为健脾和胃,艾灸此穴位可以治疗胃下垂,十二指肠溃疡等胃及消化系统疾病,还可有效缓解胃痛等不适症状。

吃太多胃胀痛怎么办

薄荷缓解胃胀

吃太多胃胀,有想排气的感觉,可以使用薄荷油涂抹在肚脐周围的部位,来消除胃部胀气,喝薄荷茶或者柑橘茶也可缓和肠胃胀气,当然如果有排气感觉,也不要憋着,可以暂时回避人群,排出废气,纾解肠胃。

简单动作帮助排气

胃胀严重之时,可以将身体平躺,膝盖弯曲,用双手环抱住小腿,尽量将大腿贴近肚子,这个动作可以有效帮助肚子排气,防止胃中气体堆积,缓解胃胀。此动作,睡前做一次,可以有效保护肠胃。

食用促消化食物

吃太饱胃胀,建议吃点山楂,杨梅,金橘等食物促进肠胃消化,缓解胃胀。

山楂味道酸甜,有健胃消食,治疗胃胀,平日里可以时常吃点山楂,有很好的去除胃胀之效。

杨梅可治心胃气痛,食盐腌制过的杨梅,而且时间越久越好,拿来几颗用开水服用,这样可以有效缓解胃部胀痛。

金橘可去胀、醒酒、化痰;炮制成茶的话,可以去除胃胀。


胃胀不消化按什么穴位

捏手指防胀气

四缝,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它不是单一的某个穴位,而是四个穴位的合称,分别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第二指关节相交处的横纹中点。使用四缝治疗消化不良效果非常好。按摩时,采用坐或卧式,一般选用拇指或中指,以指腹按压穴位,以自觉稍痛为度。每日进行2—3次,坚持一周即可缓解胃胀、胃痛、消化不良的症状。

另外,中脘穴也是治疗胃肠疾病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

喝冰水胃痛怎么办 喝冰水胃疼怎么办

喝冰水后胃痛可以用热毛巾或者热水袋敷用胃部,毛巾温度在50℃左右,敷15-20分钟,凉了就换一条,热毛巾敷于胃部,可以快速温暖胃部,缓解因冷刺激所致的胃疼。

喝冰水后胃疼主要就是胃部受寒所致,发生这种情况可以喝上一杯温热散寒的生姜水或者红糖姜水,能驱散胃部寒气,缓解胃疼症状。

喝冷水后胃疼可以采取按摩的方式缓解,可以按摩的穴位有内关和足三里两个穴位。这两个穴位都可有效缓解胃疼。

内关:位于手腕正中,距离腕横纹约三横指处,在两筋之间取穴。

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在胫骨和腓骨之间。

若是喝冰水之后胃疼不止,还伴有腹泻,恶心,呕吐等肠胃不适症状,可能是诱发了急性肠胃炎,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开药治疗。

相关推荐

胃胀胃痛就按这三个穴位

中医认为,通过穴位按摩缓解胃痛,穴位按摩起到调整胃的机能、镇痛、降逆化浊的养生功效,进而缓解胃痛胃胀等不适症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按摩哪些养生穴位快速缓解胃胀胃痛症状。 胃胀胃痛就按这三个穴位 1、长按内关穴 仰掌,手腕往手肘的方向约三横指(约2寸)的距离处,在中间二骨两筋之间。胃胀或者有吃东西好像梗在胸口下不到胃部去的感觉,按一按此穴,机调畅就通了。 2、长按中脘穴 位于肚脐上正中线4寸,约五横指处。对各种胃痛、食道逆流、打嗝、穿露脐装着凉引起的胃痛以及胃冲心而感到的胸闷等,治疗效果都

胃胀按摩什么穴位缓解

胃胀按摩下脘、足三里、四缝、中脘几个穴位以改善胃胀。胃口不好的人也以坚持按摩,一天2次左右,以增加食欲。 下脘 于腹部,距离脾胃很近。中医有个选穴原则,叫“临近选章门穴”,意思在病患部位的周围和附近选穴。 足三里 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在膝盖的膝盖骨下面,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 这两块凸骨连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 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促进胃酸分泌还能止疼。 四缝 消宿食、化积滞的

胃长期胀怎么办

喝食醋缓解胃胀。当出现胃胀的情况时,以把适量的食醋加入到饮用水中喝下。胃胀的症状以快速得到缓解,每天喝几次以治疗经常胃胀哦。 喝粥汤治疗胃胀。感觉腹部胀,并且胃部有灼热的感觉,以通过喝些粥汤而得到缓解。大米粥、粳米粥、大麦粥等对缓解胃胀都有很好的效果。 热敷、按摩肚子。躺在床上或者沙发上,双脚弯曲,然后用热毛巾敷在肚子上。并且双手轻轻按摩肚子,这样以促进肚子内的体排出,胃胀的症状自然得到有效的解决。 服用助消化药物。很多时候出现胃胀的情况都是由于消化不良造成的,因此服用一些如

女性体寒怎么调理好 艾灸改善体寒

艾灸是中医疗法的一种,利用艾灸穴位以有效改善体寒,中医认为,体寒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体内血运行不佳,而艾灸以活络体内血受阻的部位,此时就能有效缓解体寒。 人们通过艾灸大椎穴、足三里穴、关元穴、中脘穴、命门穴、太溪穴等来调理体寒,几个穴位同时配合艾灸效果更佳。

感冒艾灸哪里效果最好

大椎穴 大椎是督脉与诸阳经之会,主一身之阳,用艾灸温和灸颈后大椎穴20分钟,配穴选择风门穴,艾灸3到5分钟。 大椎穴位置:当低头时,脖子后方最突出的,左右转动时,随头选择的棘突骨就是第七颈椎,其下方的凹陷处就是大椎穴。艾灸大椎穴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流感,主治发热、感冒症状。 风门穴:在大椎穴往下数两个脊椎处,棘突旁开1.5寸。风门穴是风邪进出的门户,艾灸这个穴位以疏风散寒,治疗风寒感冒。 合谷穴 合谷穴即我们俗称的虎口,感冒的时候艾灸合谷穴能够有效缓解鼻塞流清鼻涕的症状。 艾灸的时候要注意,

胃胀老放屁怎么回事 缓解胃胀放屁的方法

在餐后如果立即坐下或者躺着,那么出现胃胀的机率也会大大提升。饭后多走动,多散步或者做家务既以促进肠胃蠕动,也以帮助消化,这样对于缓解胃胀有很大的帮助。 胃经常胀老是放屁的原因和办法 当出现胃胀的情况时,以把适量的食醋加入到饮用水中喝下。胃胀的症状以快速得到缓解,每天喝几次以治疗经常胃胀哦。 感觉腹部胀,并且胃部有灼热的感觉,以通过喝些粥汤而得到缓解。大米粥、粳米粥、大麦粥等对缓解胃胀都有很好的效果。 躺在床上或者沙发上,双脚弯曲,然后用热毛巾敷在肚子上。并且双手轻轻按摩肚子,这

胃胀中医推荐穴位按摩

内关穴 按摩内关穴有助于消除胃胀的情况,内关穴位于手腕横格纹以上大概三个手指宽的地方,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用力按压20-30次,并且按摩1分钟,就会逐渐减轻胃胀的感觉。 下脘 于腹部,距离脾胃很近。中医有个选穴原则,叫“临近选章门穴”,意思在病患部位的周围和附近选穴。 足三里 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在膝盖的膝盖骨下面,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连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

按摩哪里调理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中医专家提醒你,如果你消化不好,那么,肠胃健康都会受到影响。那么,消化不良该如何调理呢?你以用按摩四缝的方法,来改善消化不良。 胃胀的时候往往吃不下东西,或者勉强进食,久之会出现身体消瘦,精神抑郁,甚至神经性头痛和胸闷等症状,对身体损伤很大。除了吃药缓解以外,穴位的按摩也有很好的疗效。 四缝,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它不是单一的某个穴位,而是四个穴位的合称,分别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第二指关节相交处的横纹中点。 四缝原本被医家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后

老人胃胀怎么办

1、服用嗜酸菌 消化不良型胀用嗜酸菌来改善,因为缺乏这些良性菌是最常见的消化不良因素。打开10粒胶囊服用,或使用一汤匙的粉末配方。对乳晶过敏者,改用不含牛乳的制剂。嗜酸菌也是颇安全的灌肠剂,开始你能感到轻微的不适,不过大约1小时后即乎息。 2、进行穴位按摩 四缝,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它不是单一的某个穴位,而是四个穴位的合称,分别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第二指关节相交处的横纹中点。四缝原本被医家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后来证实,成人使用四缝治疗消化不良效果也非常好。按摩时,采用坐或

胃胀怎么办快速排

1.按摩治疗胃胀 按揉太白穴 取穴部位:该穴位在足内侧缘,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操作手法:用拇指指腹按压太白穴,坚持2-4分钟,当有酸胀感为宜。 功效: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按摩该穴位适用于脾虚弱所致的胃胀。 按揉足三里穴 取穴部位: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 操作手法:用拇指按揉足三里的同时,向上方使劲儿,有酸胀感为宜。 功效: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穴,能调节脾胃功能,按摩该穴位缓解胃胀的症状。 2.艾熏解治胃胀 艾熏部位:足三里穴,方位同上。 操作手法:将干艾叶点燃熏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