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的自我诊断方法
乳腺炎的自我诊断方法
1、对镜自照法
面对镜子两手叉腰以便观察乳腺的外形。然后,再将双臂高举过头,仔细观察两侧乳腺的形状及轮廓有无变化,乳腺皮肤有无红肿、皮疹、浅静脉怒张、皮肤褶皱、橘皮样改变等异常,观察乳头是否在同一水平线上,是否有抬高、回缩、凹陷,从乳头里有无分泌物溢出,乳晕颜色是否改变。最后,放下两臂,双手叉腰,两肘努力向后,使胸部肌肉紧绷,仔细看两侧乳房是否等高、对称。
2、平卧触摸法
平躺,右臂高举过头,并在右肩下垫一小枕头,使右侧乳腺变平。将左手四指并拢,用指端掌面检查乳腺各部位是否有肿块或其他改变。
用右手三指(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缓慢、稳定、仔细地触摸乳房,在左乳房作顺或逆向前逐渐移动检查,从乳房外围起至少三圈,直至乳头。也可采用上下或放射状方向检查,但应注意不要遗漏任何部位。同时,一并检查腋下淋巴结有无肿大。最后,用拇指和食指间轻挤压乳头,仔细看有无乳头排液。若发现有混浊的、微黄色或血性溢液,应立即就医。
3、淋浴检查法
淋浴时,因皮肤湿润更容易发现乳腺问题。方法是用一手指指端掌面慢慢滑动,仔细检查乳腺各个部位及腋窝是否有肿块。
慢性乳腺炎诊断原则解析
产后哺乳的女性如出现乳房胀痛以及局部红、肿、热、痛,并可扪及痛性肿块,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炎性毒性表现,不难作出诊断。
乳房内积乳脓肿:可表现为局部疼痛与肿块,但常无局部的红、肿与搏动性疼痛,也无发热等全身表现,可资鉴别。
乳房皮肤丹毒:比较少见,有皮肤的红、肿、热、痛,且有明确的边界。局部疼痛较轻,而全身毒血表现尤为明显。乳房实质内仍松软,无炎性肿块扪及,由此可以鉴别。
B超检查对乳房炎性肿块及脓肿形成的诊断很有价值,且具有定位作用。
有波动的炎性肿块,用针刺获得脓性液体,即可明确诊断。
乳腺癌早期怎么才能准确的诊断
1.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断乳腺癌的方法有哪些?乳腺癌的诊断方式很多,一般浆细胞性乳腺炎常与乳腺癌相混淆,需要广大女性患者多加注意,50% 以上的浆细胞性乳腺炎都是呈急性炎症的表现,肿块大时皮肤可呈橘皮样。40%的病人开始为慢性炎症,症状为乳晕旁肿块,边界不清,有皮肤粘连和乳头凹陷。
2.乳腺结核:怎么诊断乳腺癌?乳腺结核也是一种女性比较常见的乳腺疾病,常会与其他女性乳腺疾病相混淆,引起误判,这种疾病是由结核杆菌所倒致乳腺组织的慢性炎症,局部表现为乳房内肿块,肿块质硬偏韧。肿块边界有时不清楚,活动度可受限,可有疼痛,但无周期性。
乳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研究发现乳腺癌的发病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具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容易患乳腺癌。所谓高危因素是指与乳腺癌发病有关的各种危险因素,而大多数乳腺癌患者都具有的危险因素就称为乳腺癌的高危因素。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女性乳腺癌年龄别发病率0~24岁年龄段处较低水平,25岁后逐渐上升,50~54岁组达到高峰,55岁以后逐渐下降。乳腺癌家族史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所谓家族史是指一级亲属(母亲,女儿,姐妹)中有乳腺癌患者。近年发现乳腺腺体致密也成为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还有月经初潮早(<12岁),绝经迟(>55岁);未婚,未育,晚育,未哺乳;患乳腺良性疾病未及时诊治;经医院活检(活组织检查)证实患有乳腺非典型增生;胸部接受过高剂量放射线的照射;长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绝经后肥胖;长期过量饮酒;以及携带与乳腺癌相关的突变基因。需要解释的是乳腺癌的易感基因欧、美国家做了大量研究,现已知的有BRCA-1、BRCA-2,还有p53、PTEN等,与这些基因突变相关的乳腺癌称为遗传性乳腺癌,占全部乳腺癌的5%~10%。具有以上若干项高危因素的女性并不一定患乳腺癌,只能说其患乳腺癌的风险比正常人高,中国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还是低的。
慢性乳腺炎诊断标准
诊断
1.细菌学检查
抽取脓液行涂片检查,一般可见革兰阳性球菌,亦可行抗酸染色查抗酸杆菌,以助于确定致病菌种类。
2.x线钼靶摄片
乳房皮肤肿胀增厚,间质阴影增生扭曲,血管阴影明显增加,应用抗生素后炎症变化明显改变。
3.B超检查
无损伤检查的首选方法。声像特点如下。
(1)炎症肿块,边界不甚清楚,内部回声增厚增强,光点不均匀。
(2)乳汁潴留,为无回声的小暗区。
(3)脓肿形成,声像显示内部不均匀的液体晴区,边缘模糊,肿块局部有增厚,有时有分层现象,脓肿后方同声增强。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检查
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断1、患者要详细讲述自己的病史,以供医生分析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在发病初期会有较明显的红肿热痛等自觉症状,而很多乳腺疾病初期一般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
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断2、本病的诊断特点还有就是发病时间短,病情发展较快,3-5个月就会出现乳晕区较大的肿块,而乳腺癌的肿块多数位于远离乳头的外上侧或内上侧区域,且病情发展较慢,早期很难觉察。
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断3、该病的肿块多呈扁平状,多出现在以乳头为中心,半径3厘米的范围内,一般不会侵犯胸筋膜,不与胸壁固定。
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断4、要求中还要注意,疾病的乳头溢液多为浆液性,呈黄色或奶油样,而乳腺癌疾病如果出现乳头溢液症状,则溢液多为血性分泌物。
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断5、患者在早期就可能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而乳腺癌疾病的淋巴结转移在早期很少见。
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断6、要注意应该用抗厌氧菌药物及广谱抗生素治疗,可见乳头溢液消失,肿块缩小,而乳腺癌疾病用这种方法治疗往往没有明显的效果。
乳腺炎诊断方法有哪几种
乳腺炎症状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红肿,严重乳腺炎者还会出现高热、寒战症状。因此,如果出现乳房不适,伴发发热、畏寒、乳房红肿热痛、乳房硬块症状的话,一定要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
乳腺炎诊断要做的检查1:血象检查
检查发现乳腺炎患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明显增高,探部肿物,应行局麻下穿刺,有助于脓肿的确诊。
乳腺炎诊断要做的检查2:B超检查
B超检查有助于确诊乳腺炎脓肿。
为了预防乳腺炎,在产前常用毛巾、肥皂洗擦乳头,并用拇、食指捏拉乳头,使皮肤变得坚韧,这样就可以减少哺乳期发生乳腺炎的危险。
诊断乳腺炎的时候需要做哪些检查
乳腺炎诊断要做的检查
乳腺炎症状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红肿,严重乳腺炎者还会出现高热、寒战症状。因此,如果出现乳房不适,伴发发热、畏寒、乳房红肿热痛、乳房硬块症状的话,一定要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
乳腺炎诊断要做的检查1:血象检查
检查发现乳腺炎患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明显增高,探部肿物,应行局麻下穿刺,有助于脓肿的确诊。
乳腺炎诊断要做的检查2:B超检查
B超检查有助于确诊乳腺炎脓肿。
为了预防乳腺炎,在产前常用毛巾、肥皂洗擦乳头,并用拇、食指捏拉乳头,使皮肤变得坚韧,这样就可以减少哺乳期发生乳腺炎的危险。
如何诊断乳腺炎
乳腺炎的病理和病因
1、细菌的入侵本病致病菌多数为金黄葡萄球菌,少数为链球菌。细菌由乳头皮肤破裂处或乳晕皲裂处进入,沿淋巴管蔓延至乳腺小叶间及腺小叶的脂肪和纤维组织中,引起乳房急性化脓性蜂窝组织炎。亦有少数病例产后发生其他部位的感染并发症,细菌经血循环播散至乳房,引起乳腺炎。
2、乳汁淤积乳汁有利于侵入细菌的繁殖。乳汁淤积的原因有:①乳头过小或内陷而产前又未能及时矫正,使婴儿吸乳困难,甚至不能哺乳。②乳汁过多,排空不完全。产妇不了解乳汁的分泌情况,多余乳汁不能及时排出而保留在乳内。③乳腺管阻塞使排乳困难,如乳管本身的炎症、肿瘤及外在压迫,均可影响正常哺乳。影响哺乳的的情况下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生长。
3、乳头皲裂分娩后产妇未能掌握正确的哺乳技巧,或婴儿的含吮不正常,或过度地在乳头上使用肥皂或乙醇干燥剂之类刺激物以及婴儿口腔运动功能的失调等造成乳头皲裂,使细菌沿乳头小裂口入侵,并且经淋巴管到达皮下及乳叶间组织而形成感染。乳头皲裂时,哺乳疼痛,不能使乳汁充分吸出,致乳汁淤积,为入侵细菌创造了繁殖条件。
中医如何诊断乳腺炎
中医是我国的国粹,虽然现在中医在我过渐渐地没落了,但是现在很多的疾病还是使用中医治疗比较好。因为中医讲究的就是对症下药,妇科疾病是每一个女士最头疼的事情,而乳腺炎就是其中的典型,那么使用中医来诊断乳腺炎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呢?
急性乳腺炎多半在产后3-4周内发生,最初症状表现为乳房有些胀痛,很快会形成一个稍有压痛的硬块,接着皮肤发红发热,并有一跳一跳的疼痛。
急性乳腺炎中医诊断标准:
1、瘀乳证
主证:乳房肿痛,皮肤微红,排乳不畅,恶寒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浮数或弦数。
分析:乳汁瘀积在里,久而化热,经脉不通,故致乳房胀痛、乳汁不畅;瘀乳化热之初,正邪交争,故见恶寒发热。
2、溃脓证
主征:乳房肿胀疼痛,热势可稍减,乳房破溃流脓,脓液粘稠,并可自乳头流出脓汁样乳汁,脓出后破口渐愈。若破溃后,脓液排出不畅,或脓汁稀薄,疮口经久难愈,亦可再现高热。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略数或沉缓无力。
分析:热久肉腐成脓,脓出而热散痛减。如气血尚足,则能生肌长肉,破口渐愈;如气血消烁太过,正气不足,则排脓不畅,创口经久难愈。若复感邪素入里,加之余邪未尽,正邪交争,可复发高热。
3、成脓证
主证:乳房胀痛剧烈,皮肤焮红,结块渐大,跳痛拒按,高热难去,口干而渴,或烦燥汗出,舌红,苔黄燥,脉洪数。
分析:热久蒸乳成脓,难以排出,里热炽盛,故见乳房胀痛加剧,跳痛拒按;热扰心神,灼烁津液,故见心烦口渴。舌脉均主里热脓成之征。
急性乳腺炎诊断鉴别
诊断
1、病史 询问是否发生在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是否系初产妇,发病前有无乳头皲裂或乳汁郁积,了解局部和全身症状发生的时间及过程,过去曾否患过乳腺脓肿。
2、体检 注意乳头有无皲裂、凹陷,乳房是否肿大,皮肤有无急性炎症表现及脓窦,仔细检查乳房硬块和压痛的部位及范围,有无波动感,腋窝淋巴结有无肿大及压痛。
3、全身情况 测体温,查白细胞计数,注意一般营养状况及有无其他慢性疾患。
4、特殊检查 疑有乳房深部脓肿时,可作B超以助诊断和定位,或作诊断性穿刺。
鉴别诊断
1、乳腺增生 乳腺小叶增生病又称囊性乳腺病,是妇女多发病之一,常见于25~40岁之间,此病的发生与内分泌功能紊乱,特别是卵巢功能失调密切有关。
2、急性乳腺癌(炎性乳腺癌) 本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多发生于年轻妇女,尤其在妊娠或哺乳时期,由于癌细胞迅速浸润整个乳房,迅速在乳房皮肤淋巴网内扩散,因而引起炎症样征象,然而炎性乳腺癌的皮肤病变范围较为广泛,往往累及整个乳腺1/3或1/2以上,尤以乳腺下半部为甚,其皮肤颜色为一种特殊的暗红或紫红色,皮肤肿胀,呈“橘皮样”,病人的乳腺一般并无明显的疼痛和压痛,全身症状较轻,白细胞计数增加及感染中毒症状也较轻微,或完全缺如,相反,乳腺炎有时可触及不具体压痛的肿块,特别是同侧腋窝常有明显肿大转移的淋巴结。
3、晚期乳腺癌 浅表的乳腺癌因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阻塞可有皮肤水肿现象,癌组织坏死将近破溃时,其表面皮肤也常有红肿现象,有时可被误诊为低度感染的乳腺脓肿,然而晚期乳腺癌一般并不发生在哺乳期,除了皮肤红肿和皮下硬结以外,别无其他局部炎症表现,尤其无乳腺炎的全身反应,晚期乳腺癌的局部表现往往非常突出,如皮肤粘连,乳头凹陷和方向改变等,腋窝淋巴结肿大,较急性乳腺炎的腋窝淋巴结炎性肿大更为突出,行穿刺细胞学检查或切取小块组织及脓肿壁做病理活检,即可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