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医望诊识别舌苔颜色观病情

中医望诊识别舌苔颜色观病情

中医“望闻问切”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尤其是望诊,用眼睛就能诊断出你的疾病。中医通过对人自身舌头的苔色就能辨别是否患有疾病,正常人的苔色是薄白色的。如果舌头的颜色发生变化,定是人体内出现了问题,下面来具体看看。

舌苔过白:多属寒症,薄而滑的多为外感风寒,厚白而滑者多为寒湿或寒痰。

舌苔发黄:一般多见于热性疾病的过程中,表明邪正相争十分激烈,病已入里,邪已化热。

舌苔发黑:主要是舌丝状乳头增殖变黑所致。有棕黑、灰黑、焦黑直到漆黑等深浅不同。中医认为病人出现此苔,一定病期较长,病性比较复杂严重。

舌苔灰白相兼或灰腻薄滑:多为里寒,先有体弱兼热性病,或病久兼消化不良症的征象。

全舌淡紫带青:润滑无苔为伤寒阳证。

舌苔呈褐色:肠梗阻。镜面舌:即舌面无苔,像镜子一样光滑。轻者营养不良,或体内缺乏铁或维生素B2;重者则表示体内津液亏乏,病情深重。如果病久者的镜面舌兼绛色,还要防止出现败血症。如果是老年人的舌头像镜子那样光滑,舌底面两根静脉增粗延长,表示有肺心病。

舌苔又厚又腻 原来是体内湿气太重了

到中医看诊,医师的望诊方法之一即「舌诊」,这是重要观察疾病与否的方法之一。透过看舌头的基本功,可以及早发现身体有无出现什么毛病。一旦身体虚的时候,舌象、舌头就会有变化。

看舌象能知道身体的疾病信息

看舌象主要是看「舌质」与「舌苔」。正常人的舌苔是薄白苔,很薄、很白,边上会露出舌质。以观察舌质来说,由于舌头肌肉外面包裹的是黏膜,黏膜是半透明的,黏膜里面又有很多毛细血管。肌肉里气血充盈的时候,尤其是在血液充盈的情况下,透过半透明的黏膜是可以观察到。

经由半透明的黏膜观察到体内血液充盈的状态,这在舌诊中,叫做「观察舌质」。能够反映身体的正气是否充足。比如,人体血液足时,舌质是淡红,血液不足,舌质就变淡白了;体内整个温度在下降,会变白;温度上升,又变红了,透过这一些现象观察,即能知道身体的疾病信息。

舌苔变厚代表身体的正气不足

除了观察舌质的颜色,舌苔也是观察重点之一。中医诊断学博士罗大伦在其新书《舌诊看百病》中表示,中医认为舌苔为胃气所生,「舌苔消失」有时代表胃 气虚弱,还有其他可能,比如阴虚有热,舌苔也会消失。以及出现「舌苔变厚」,代表身体的正气不足,以致痰湿加重等情况。舌苔过薄,则说明胃有问题。

伸舌头很费劲正气已经大伤

还有,如果观察到舌体在颤抖,往往是正气虚弱和阴津亏乏、肝风内动。正常人的舌头是很灵活的,有的人把舌头伸出来都很费劲,这说明他身体的正气已经大伤,病比较重了。

学会看舌象、舌头,可以判断体内的病是否严重,例如一个人体内是否有湿邪?就可以藉由舌苔来判断,因为湿邪直接和舌苔挂钩,当一个人的舌苔又厚又腻,说明湿气重,甚至化成痰了;舌苔干净清爽,说明湿气没有那么重。

帮家人进行舌检及早发现潜在的疾病

当发现有体内湿气太重,一般会采取调理措施,例如推拿、按摩、运动、中药调理等,如果舌象变了,说明身体状况真的开始改善了。建议平时也能帮家人进行检查,及早发现潜在的疾病,避免发展成慢病、大病。不但能自保,也能保护家人的健康。

以下推荐夏季除湿食疗,以薏苡仁和赤小豆制成茶饮。两者都属于凉性食材,所以适合夏天食用。

材料:薏苡仁30克、赤小豆30克。

用法:熬水,放入冰糖,一天的量,可代茶饮。

看舌苔识别亚健康

观看舌苔和舌质要张口,然后自然地将舌头伸出口外,伸舌不要过分紧张,以免引起舌颜色改变,但又要充分暴露舌体。先看舌苔,依次从舌尖、舌中及舌根两旁,再沿舌尖至舌边观察舌苔。

一般说,正常的舌苔薄而均匀地分布在舌面,中央较厚。正常舌质的颜色呈淡红,不浅不深(多看了慢慢体会,就掌握了)。如果舌质颜色发生改变,太红或太淡时提示有病,应及时请医生诊治。

舌苔较厚刮一刮好吗

在人们以往的认识里,口臭主要是因为牙龈炎、牙周炎、细菌分解残留于口腔中的食物所形成的。但最新研究表明,舌背上的舌苔在口臭形成中的作用远远大于牙周病变,厚厚的舌苔其实就是霉菌及腐败物的沉积。刷牙后用较软的舌苔刷刷舌苔,口腔专家认为可以起到清新口气的作用。

舌苔是如何生成的?陈博士解释说,舌苔是由脱落的黏膜细胞、细菌及其代谢物和食物残渣等构成的苔状物。因舌苔中含有大量细菌和食物残渣,细菌分解食物残渣后会产生一些气味。从西医或牙科学的角度,并没有证据表明舌苔和全身的健康状况有很大程度的关联,但可以肯定的是,舌苔中存留有大量的细菌,清洁舌背包括舌苔可以大大减少口内细菌的数量。

使用舌苔刷主要是能很好地清除舌苔中的食物残渣和细菌,可以减轻发生牙周病和龋齿的风险,并可以减轻口气。如果有条件,可以使用舌苔刷。

中医说 正常的舌苔应该薄而白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舌苔是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对辨证施治具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因此记者就同样的问题采访了杭州市名中医王金生主任医师。

王医师说,舌是反映五脏六腑状况的一面镜子、一块标牌。中医可以通过诊察病人舌的颜色、形态、性质、变化,来了解人体内脏的寒热、虚实、气血盛衰、病情轻重等情况,以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人正常的舌呈淡红色,质地柔软,活动自如,舌面上铺有一层薄薄的、颗粒均匀、干燥适中的白苔,中医常描述为“淡红舌,薄白苔”。

胃肠积滞有宿食是怎么回事

舌苔由薄变厚,颜色由白渐有点黄色,舌边舌尖由淡红变红,而且舌边有齿印———病情加重,提示消化不良、胃肠积滞有宿食等。

胃病患者如果仔细留意自己的舌苔,常会发现一些与众不同之处:有的特别厚腻、有的发黑、有的发黄、有的剥落。一个人长期舌苔不正常,旁人也会好意提醒:去看看有没有胃病吧!事实上,舌苔变化确实能反映疾病尤其是一些脾胃病的规律。

如何观察和分析舌象?

伸舌也有学问伸舌时要自然,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口尽量张大(但不要过分用力),使舌体充分暴露。如伸舌过分用力,或舌体紧张、蜷曲、都会影响舌的气血运行而引起舌色改变或舌干湿度的改变。

望舌要有顺序望舌一般先看舌尖,再看舌中、舌侧,最后看舌根部,同时看舌体(舌质)的色质和舌苔的厚薄、颜色等。

观察两个重点舌诊主要观察舌体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体———呈什么颜色?形状是胖是瘦?质地是荣是枯?活动是否灵活自如?舌苔———苔质是厚是薄,是润是燥?苔色是白是黄还是棕褐?

正常舌象特征正常舌象可概括为六个字:“淡红舌薄白苔”,具体地说,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

舌象变化规律一般来说舌苔由薄变厚为病进,由厚变薄为病退。胃病患者的常见舌象为:

薄白苔———病初起,病轻浅,胃气未伤;

舌苔由薄变厚,颜色由白渐有点黄色,舌边舌尖由淡红变红,而且舌边有齿印———病情加重,提示消化不良、胃肠积滞有宿食等;

​亚健康高发人群白领女性应学会识别疲劳

看舌苔识别亚健康观察面色后,再看舌苔和舌质。观看舌苔和舌质要张口,然后自然地将舌头伸出口外,伸舌不要过分紧张,以免引起舌颜色改变,但又要充分暴露舌体。先看舌苔,依次从舌尖、舌中及舌根两旁,再沿舌尖至舌边观察舌苔。一般说,正常的舌苔薄而均匀地分布在舌面,中央较厚。正常舌质的颜色呈淡红,不浅不深(多看了慢慢体会,就掌握了)。如果舌质颜色发生改变,太红或太淡时提示有病,应及时请医生诊治。

自我感觉识别亚健康 最后体会一下自我感觉,如果精神倦怠、周身乏力、注意力不易集中、写作时容易出错、头昏、目眩、耳鸣、牙龈浮肿、口苦无味、吃东西不香、甚至饭量减少等情况发生时说明你疲劳没有消除,亚健康已经发生,甚至疾病已经出现。这时千万不能再勉强挺下去,更不能乱服兴奋剂、喝浓茶、饮咖啡,否则会像给疲惫的马匹加鞭一样,虽然可以强迫马儿暂时快跑几步,然而坚持不了多久,马儿就会衰竭倒地。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过分宣传“小车不倒只管推”,其实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不应提倡。 传统的观点是累了才休息。近年来,生物钟养生法提出一个新概念,即主动休息,就是说在还不太累的时候就要健康充电——休息。

如何防止亚健康:充足睡眠不熬夜“健康的体魄来自睡眠”这是科学家新近提出的观点。没有睡眠就没有健康,睡眠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睡眠不足,不但身体消耗得不到补充,而且由于激素合成不足,会造成人体内环境失调。更重要的是,睡眠左右着人体免疫功能。

可是,脑力劳动者容易失眠,失眠使人感到疲劳和焦虑,害怕失眠会影响健康,其实最影响健康的不是失眠,而是焦虑。焦虑会阻碍安静休息,使人入睡更为困难。据生理学家观察,不能入睡时只要放松全身肌肉,闭目静卧床上,机体所消耗的能量和产生的有害物质与熟睡时相差无几。

所以,失眠时不要焦虑,重要的是寻找失眠原因。 亚健康对人体危害很大,尤其是整天从事脑力劳动的脑力劳动者。因此,识别亚健康状态,是从亚健康中走出来的第一步。

如何观察和分析舌象

舌也有学问伸舌时要自然,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口尽量张大(但不要过分用力),使舌体充分暴露。如伸舌过分用力,或舌体紧张、蜷曲、都会影响舌的气血运行而引起舌色改变或舌干湿度的改变。

望舌要有顺序望舌一般先看舌尖,再看舌中、舌侧,最后看舌根部,同时看舌体(舌质)的色质和舌苔的厚薄、颜色等。

观察两个重点舌诊主要观察舌体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体——呈什么颜色?形状是胖是瘦?质地是荣是枯?活动是否灵活自如?舌苔——苔质是厚是薄,是润是燥?苔色是白是黄还是棕褐?

正常舌象特征正常舌象可概括为六个字:“淡红舌薄白苔”,具体地说,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

舌象变化规律一般来说舌苔由薄变厚为病进,由厚变薄为病退。

舌头发黑是什么原因

舌头无意中被发现出现黑色的迹象,自己没吃过什么黑色的食物这是怎么伙食呢,舌头发黑是不是意味着大家患上什么疾病,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呢,希望接下来的内容对大家有帮助作用。

舌苔是正常人的舌背上有一层薄白而润的苔状物,叫舌苔。由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血细胞等组成。中医认为舌苔发黑是热极化火所致。肠胃有毛病的人,容易生寒湿,舌苔会变得厚腻,开始是白色,逐渐变成黄色或黑色。

疾病症状:舌苔发黑的特点明显。异区别!但应注意区别引起舌苔发黑的发病原因。起起到对症下药的作用。

舌苔发黑、黏腻如果仅见这种异常舌苔而舌边尖呈正常的淡红色,且无其他明显不适,有时属于“染色”现象。患者可能食用了某些着色食物,或服用了某些药物。比如服“丽珠得乐”,即可出现黑苔,而且大便亦发黑;服用抗生素,有时亦可出现黑苔。以上情况不属病态,不必紧张。但平时胃病较重的患者观察到黑苔就要警惕,如果舌边尖呈深红色,甚至发青发紫,说明病情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舌头发黑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什么大疾病导致的呢,相信大家现在已经知道了,健康是件很重要的事,它关系到大家的生命安全问题,影响到大家的事业成败,摆脱疾病的困扰,以健康积极的状态生活和工作的话,建议大家一定要积极治疗疾病,切忌拖延不治疗,希望大家能尽早治疗尽早康复。

舌苔厚白的病理表现

舌苔其实是保护我们的舌头的“保护膜”,这层舌苔太薄预示身体某些部位虚弱,太厚则是说明身体火气太旺。具体是什么症状要看舌苔的颜色来诊断。下面小编就针对一种颜色来给大家分析是哪出了问题。

黄苔,有淡黄,嫩黄,深黄,焦黄等不同。一般说,黄苔的颜色越深,则热邪越重。淡黄为微热;嫩黄热较重;深黄热更重;焦黄则为热结;黄而干为热伤津;黄而腻则为湿热。

1、苔质的厚薄

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透过苔质能见到舌体,称之薄苔,否则为厚苔。黄色是表明体内有热,中医上认为舌苔是胃气夹食物之气上潮于舌头所成。

2、单纯舌苔厚黄

黄说明体内有热,建议晚上食物吃清淡点,偏凉一点,不饮酒,自身能较快调理过来。因为舌苔有时和天气也有相关关系,如果没有特殊不适,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吃些化痰清热的东西,如:薏苡仁,莲子,芡实,茯苓,陈皮等等,均有一定疗效。

3、舌苔厚,黄还要看看会不会腻

中医讲的“腻”就好比是东西“油”的感觉,如果有那说明是体内有湿热,需要化湿清热。

4、舌苔厚,有口气

一般说明胃有点小问题。如果目前没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觉,可先从饮食起居调养入手。保持生活规律,情志舒畅愉快,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肥腻,油炸食物,最好不喝酒,不吸烟。

5、舌质

除了望舌苔外,建议看看自己舌质,可以和嘴唇对比,如果是偏红,就是属热,偏淡多属脾虚,偏暗就有可能是血瘀了。

以上就是舌苔太厚或是身体疾病信号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从舌苔看我们的脾胃健康

颜色黄白黑 都是病态舌

为什么中医问诊喜欢看舌头,因为它的变化非常大,所以能够及时反映此刻人体状况和疾病发展情况。舌头表皮细胞每几天就会自动更新,因“时效性”强而受到中医专家的青睐。千万不能小看三寸舌头,细分开来,无论颜色、形状,还是质地、舌苔稍有异常都能说明不少问题。

健康的舌头

健康的舌头应该呈现出粉红或淡红色,形状是长椭圆形,胖瘦适中,舌苔薄白,光泽润滑,而且伸缩自如,无论伸直还是弯曲,都应该柔韧有力。而病态的舌苔色主要有白苔、黄苔、灰黑苔,有时也可发生绿苔(多由白苔转化而来,常见于瘟疫、湿温,为湿热郁熏之征)或是霉酱苔(红中发黑、又兼黄色的舌苔,常见于夹食中暑或内热久郁,主湿热病日久者)。

1、舌苔厚、有口气

一个人如果常年舌苔很厚,而且有口气,一般说明胃有点小问题。如果目前没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觉,可先从饮食起居调养入手。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异常舌苔和口气有望自愈。

2、舌苔发黑、黏腻

如果仅见这种异常舌苔而舌边尖呈正常的淡红色,且无其他明显不适,有时属于“染色”现象。以上情况不属病态,不必紧张。但平时胃病较重的患者观察到黑苔就要警惕,如果舌边尖呈深红色,甚至发青发紫,说明病情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3、舌苔花剥

有的人舌面上的舌苔出现不规则的一块块“地图样”改变,有的地方有薄苔,有的地方光滑无苔,这叫“地图舌”。此类舌象者如无任何不适感觉,多属生理性改变,不需治疗。如果长期有胃病或其他慢性病,以前从未见这样的舌象,出现“地图舌”则多属阴虚表现,需及时就医。

正常的舌苔是什么样的

舌头和人体脏腑关系密切,观察舌头的变化情况,可以了解脏腑病变的寒热虚实,可以测知病情的深浅轻重,所以中医特别重视望舌,称为舌诊。

正常人的舌体柔软灵活,颜色淡红,富有生气,称为淡红舌。如果舌体变得转动不灵,表示病情严重;舌体的红色变浅,反映气血不足;舌体的红色加深,是热证的表现;舌体出现瘀点,瘀斑、又是瘀血证的常见征象;舌体淡白而肿胀,并出现齿印,反映病证属于虚寒性质;舌体瘦小、深红而开裂,则是阴虚有热的表现。

正常人的舌体表面铺有一层薄薄的苔垢,呈白色,干湿适度,中医称为正常舌苔,也叫薄白苔。外感疾病初起阶段的表证,舌苔较薄,涉及脏腑病变的里证,舌苔可以增厚。寒性病证的舌苔多呈白色,热性病证的舌苔多呈黄色,也有出现黑色的。舌苔干燥表示津液亏损,舌苔滑润表示湿浊不化。

近年来,国外也很重视研究舌头与疾病的关系。例如德国有位学者发现肝硬化的患者常可见到舌头充血肿胀,呈蓝红色,称为“肝舌”。还有白血病常见舌溃疡,甲状腺机能减退者多见舌胖大,先天性心脏病人舌呈紫绀色,严重的阻塞性黄疸病人舌边有时可见黄色素沉着,尿毒症晚期病人的舌上有时可见白霜样的尿素结晶。

舌诊这样的诊断方式,没想到还能发挥出如此大的功效,而且还将国外的目光也吸引过来。正常的舌苔是什么样的,想必大家都已了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观察自己的舌苔,自己诊断自己的身体出现什么异常状况。

中医看舌苔辨别你的胃病

胃病患者如果仔细留意自己的舌苔,常会发现一些与众不同之处:有的特别厚腻、有的发黑、有的发黄、有的剥落。事实上,舌苔变化确实能反映疾病尤其是一些脾胃病的规律。

伸舌也有学问伸舌时要自然,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口尽量张大(但不要过分用力),使舌体充分暴露。如伸舌过分用力,或舌体紧张、蜷曲、都会影响舌的气血运行而引起舌色改变或舌干湿度的改变。

望舌要有顺序望舌一般先看舌尖,再看舌中、舌侧,最后看舌根部,同时看舌体(舌质)的色质和舌苔的厚薄、颜色等。

正常舌象特征正常舌象可概括为六个字:“淡红舌薄白苔”,具体地说,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

观察两个重点舌诊主要观察舌体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体———呈什么颜色?形状是胖是瘦?质地是荣是枯?活动是否灵活自如?舌苔———苔质是厚是薄,是润是燥?苔色是白是黄还是棕褐?

舌象变化规律一般来说舌苔由薄变厚为病进,由厚变薄为病退。胃病患者的常见舌象为:

舌苔白厚腻,舌表面有一层白黏液———痰湿;

舌苔黄厚腻,舌边尖红———痰热;

舌边尖红绛色,甚至变紫色———痰浊血淤;

舌苔由白变黄,舌边尖红———有热象;

舌苔由黄变棕,或者由棕变黑,而且干燥少津,舌边尖变深红———热盛,多伴大便干结;

舌红无苔,舌面光滑如镜———胃阴虚;舌苔光剥,舌质淡———气阴两虚。

薄白苔———病初起,病轻浅,胃气未伤;

舌苔由薄变厚,颜色由白渐有点黄色,舌边舌尖由淡红变红,而且舌边有齿印———病情加重,提示消化不良、胃肠积滞有宿食等;

根据以上不同的舌象表现,再结合闻、问、切等其他诊断手法,中医就可做出综合分析,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

中医是怎样看病的

中医不用听诊器,不看化验单,摸摸脉、看看舌苔,再问上几句,就下笔处方。有人说,中医看病“简单”。

中医看病有它的独特的诊断方法,即“望、闻、问、切”“四诊”。

一是望诊:主要是望面部、舌(含舌质和舌苔)。望面部主要望神(精神、神气)、色(皮肤的颜色和光泽)、形(体形)、态(病人的动静姿态及形体的异常动作)。

例如,望神:能判断病情的轻重、预后和转归。因为,“得神则昌,失神则亡”。

色:青、赤、黄、白、黑五色代表不同的脏腑病变。青为肝,赤为心,黄为脾,白为肺,黑为肾。

形:体形的强弱与脏腑功能的盛衰相统一,观察外表强弱胖瘦,可知脏腑之虚实、气血之盛衰、邪正之消长。

态:不同的疾病,可表现出不同的动态。“阳主动,阴主静”。动者、仰者、伸者,病在表,属阳,多热;静者、弱者、俯者、屈者为病在里,属阴,多寒。

舌诊是望诊中的重要内容。舌诊分舌质和舌苔两部分,舌质是舌的本体,舌苔是散布在舌体上的一层苔垢。中医说:“望舌质可知五脏之虚实,观舌苔可知六淫之浅深。”

二是闻诊:闻诊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以测知患者的病况。如语声高亢宏亮,多言躁动属实证、热证、外感病证;语声低微,少言沉静,属虚证、寒证、内伤病证;口臭,多属胃热或消化不良。

三是问诊:问诊是了解病情的重要方法,在四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医有“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饮食四问便,五问头身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辩,妇女犹问经、带、产,小儿当问麻、疹、癍。问诊要详细、全面,包括病人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等。问得详细,了解得全面,便于医生分析病情。有的医生当病人还在叙述病情时,就自以为摸准了病情,草率地处方,这既不对病人负责,从医德讲是相悖的。

四是切诊:切诊即脉诊,常人说的“摸脉”。切诊有讲究,古时讲“平旦之时”(天刚亮时)切诊为宜,因此时人未运动,气血平和,能真实反映病情。现在平旦时切诊不现实,但中医还是讲究切诊前勿运动、喝酒。切诊时医者的三个手指分别了解“寸、关、尺”三部的变化,病人左手寸、关、尺分别反映心、肝、肾变化,右手寸、关、尺反映肺、脾、命门(通常理解为肾阳)的变化。中医古籍上记载有30多种脉象,而今大专院校教科书一般介绍28种,而临床常见的脉象仅10多种。分辩脉象,主要是从脉搏跳动的强弱、频率、部位、形状等方面来作判断的。脉诊是中医独有的诊断方法,在中医诊断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例如妊娠之脉,其脉象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珠走盘,称之为“滑脉”。

相关推荐

舌苔颜色判断身体健康

颜色黄白黑都是病态舌 为什么中医问诊喜欢看舌头,因为它的变化非常大,所以能够及时反映此刻人体状况和疾病发展情况。舌头表皮细胞每几天就会自动更新,因“时效性”强而受到中医专家的青睐。千万不能小看三寸舌头,细分开来,无论颜色、形状,还是质地、舌苔稍有异常都能说明不少问题。 健康的舌头应该呈现出粉红或淡红色,形状是长椭圆形,胖瘦适中,舌苔薄白,光泽润滑,而且伸缩自如,无论伸直还是弯曲,都应该柔韧有力。而病态的舌苔色主要有白苔、黄苔、灰黑苔,有时也可发生绿苔(多由白苔转化而来,常见于瘟疫、湿温,为湿热郁熏之征)或

中医在羊角风诊断方面有着独到之处

⒈望诊 ①望神情:主要注意眼神,若清彻灵活,炯炯发光,此心神无伤;若浑浊发呆,则心神受蒙。 ②望面色:红润有泽则气血调和;两颧发赤为胃有积热;面色萎黄是脾胃虚弱;面灰带黑乃肝肾亏损,病重难治。 ③望唇、舌:唇红,脾胃多积热;唇、舌生疮,心胃火盛;舌质红绛多热,台质淡嫩多脾虚,舌质尖边赤为心肝有热,舌质暗红为血瘀。舌苔黄为里热,舌苔黄腻乃痰热内蓄,白厚多积滞,剥脱苔常为积滞夹虫之候。口流清涎不断为脾虚湿盛。 ④望形态:多动不能静止乃心肝火盛;懒动、走路不稳为脾肾两亏。 ⑤望发作状态:见到患儿犯病,在积极处治

痛风怎么通过舌苔来诊断呢

痛风的诊断主要是通过机械的诊断,和专业的检查来进行诊断的,但是要是用中医的看舌苔的方法怎么进行呢?下面是专家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痛风的诊断首先要说的是,痛风性关节炎的舌色在性别分布上无特殊; 第二,痛风性关节炎的舌色变化与年龄的关系符合人类生长壮老己的自然发展规律; 第三,痛风性关节炎出现舌下络脉迂曲与否与年龄的关系密切,而病程长短对舌下络脉的表现影响不大; 第四,舌苔的表现与判断病情活动性的指标不平行,两者无正相关的关系; 第五,舌色和舌苔合参对本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有重要价值,是痛风的诊断的

中医如何看舌苔及身体调理

说明 舌苔是中医术语,是正常人的舌背上有一层薄白而润的苔状物。因舌苔由胃气所生,而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因此,舌苔的变化可反映脏腑的寒、热、虚、实,病邪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舌苔的望诊包括望苔色、望苔质两部分。苔色:即舌苔的颜色,病态的苔色主要有白苔、黄苔、灰黑苔。有时也可发生绿苔(多由白苔转化而来,常见于温疫、湿温,为湿热郁熏之征)、霉酱苔(红中发黑、又兼黄色的舌苔,常见于夹食中暑或内热久郁,主湿热病日久者)。 因为中医望诊博大精深,几句话很难详细描述舌苔各种奥秘,以下列举常见舌苔的状况及其代表的体质特征及

舌头的功能概述

舌乳头上皮细胞经常轻度角化脱落,与唾液和食物碎屑混合而形成一层白色薄苔,称为舌苔。人的舌苔可因身体情况不同而有不同颜色变化,察舌为中医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 哺乳类的舌主要功能为味觉,另外还有吸吮、舐食、搅拌食物和帮助吞咽等功能。食肉目的舌上有倒刺状突起,可舐净附于骨骼上的碎肉。食蚁兽和穿山甲的舌可伸出体外很长,并可分泌粘液,能大量粘食蚁类。 人体舌头对疾病的预测功能,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舌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因此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的虚实,疾病的深浅轻重变化,都有可能客观地反映于舌象,通过舌诊可

舌头无舌苔是什么原因

舌苔他是我们舌头上面所散布的一层苔垢,它的颜色是薄白而湿润的,干湿比较的适中,不滑不燥,舌头是我们人体口腔内的一个重要的器官,人体的很多疾病都可以通过舌头上面的表现而表现出来,但是有的人却发现没有舌苔,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才会引起的呢!是不是有什么样的问题? 舌苔厚的人可能是患有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 舌苔黄而厚,表明体内可能有湿热,或者消化道和呼吸道有炎症,如果咳嗽还表明肺部可能有炎症; 舌苔厚腻的人可能体内有寒湿; 同时,阴虚患者以及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比如肿瘤、结核病患者,可能表现为没有舌苔。 舌

中医在羊角风诊断方面有着独到之处

医师指出,中医诊察疾病的主要方法是望、闻、问、切四诊,它们是辩证论治的基础。通过四诊了解病因、分析病情、判断预后、指导治疗。小儿羊角风四诊的要点如下: ⒈望诊 ①望神情:主要注意眼神,若清彻灵活,炯炯发光,此心神无伤;若浑浊发呆,则心神受蒙。 ②望面色:红润有泽则气血调和;两颧发赤为胃有积热;面色萎黄是脾胃虚弱;面灰带黑乃肝肾亏损,病重难治。 ③望唇、舌:唇红,脾胃多积热;唇、舌生疮,心胃火盛;舌质红绛多热,台质淡嫩多脾虚,舌质尖边赤为心肝有热,舌质暗红为血瘀。舌苔黄为里热,舌苔黄腻乃痰热内蓄,白厚多积滞

右边舌苔厚怎么回事

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舌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因此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的虚实,疾病的深浅轻重变化,都有可能客观地反映于舌象,通过舌诊可以了解脏腑的虚实和病邪的性质、轻重与变化。其中舌质的变化主要反映脏腑的虚实和气血的盛衰;而舌苔的变化主要用来判断感受外邪的深浅、轻重,以及胃气的盛衰。 中医将舌划分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侧,认为舌尖属心肺,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舌两侧属肝胆。根据舌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的脏腑病变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机械地看,需与其他症状和体征综合加以考虑。 1.舌质:是指舌

舌苔太厚或是身体疾病信号

舌苔其实是保护我们的舌头的“保护膜”,这层舌苔太薄预示身体某些部位虚弱,太厚则是说明身体火气太旺。具体是什么症状要看舌苔的颜色来诊断。 黄苔,有淡黄,嫩黄,深黄,焦黄等不同。一般说,黄苔的颜色越深,则热邪越重。淡黄为微热;嫩黄热较重;深黄热更重;焦黄则为热结;黄而干为热伤津;黄而腻则为湿热。下面看看具体的介绍吧: 1、除了望舌苔外,建议看看自己舌质,可以和嘴唇对比,如果是偏红,就是属热,偏淡多属脾虚,偏暗就有可能是血瘀了。 2、苔质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透过苔质能见到舌体,称之薄苔,否则为厚苔。黄

舌苔看我们的脾胃健康

没有规律的饮食习惯,爱吃辛辣食物等让很多人患上胃病。我们不要等到胃真的出现问题后采取治疗,日常生活中要仔细观察身体反馈给我们的症状,比如说舌苔的状态。中医认为,舌苔能够反映出脾胃的健康状况。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下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颜色黄白黑 都是病态舌 为什么中医问诊喜欢看舌头,因为它的变化非常大,所以能够及时反映此刻人体状况和疾病发展情况。舌头表皮细胞每几天就会自动更新,因“时效性”强而受到中医专家的青睐。千万不能小看三寸舌头,细分开来,无论颜色、形状,还是质地、舌苔稍有异常都能说明不少问题。 健康的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