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乐降血压
听音乐降血压
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研究人员对48名年龄为45岁至70岁需要通过药物来控制轻微高血压的人进行了研究。在这些人中,28人每天听30分钟节奏均匀的古典音乐、凯尔特音乐或印度音乐,同时缓慢地调整呼吸。其余20人继续保持以往的生活方式。
一周及四周后测量的血压数值表明,听音乐那组患者的收缩压(高压)大幅下降,而另外一组患者的血压只是略有下降。
研究人员说,听音乐能帮助病人控制自己的病痛和紧张情绪。这是首次有研究证实,每天听音乐对血压产生明显的影响。
当然,降血压应该多管齐下,以下为有助于降血压的日常注意事项:
一、 合理膳食
首先应该清楚哪些东西应该多吃,哪些应少吃,哪些应禁吃。
① 首先要控制能量的摄入,提倡吃复合糖类、如淀粉、玉米、少吃葡萄糖、果糖及蔗糖,这类糖属于单糖,易引起血脂升高。
② 限制脂肪的摄入。烹调时,选用植物油,可多吃海鱼,海鱼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能使胆固醇氧化,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还可延长血小板的凝聚,抑制血栓形成,防止中风,还含有较多的亚油酸,对增加微血管的弹性,防止血管破裂,防止高血压并发症有一定的作用。
③ 适量摄入蛋白质。高血压病人每日蛋白质的量为每公斤体重1g为宜。每周吃2-3次鱼类蛋白质,可改善血管弹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钠排出,从而降低血压。如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④ 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如土豆、茄子、海带、莴笋。含钙高的食品:牛奶、酸牛奶、虾皮。少吃肉汤类,因为肉汤中含氮浸出物增加,能够促进体内尿酸增加,加重心、肝、肾脏的负担。
⑤ 限制盐的摄入量:每日应逐渐减至6g以下,即普通啤酒盖去掉胶垫后,一平盖食盐约为6g。这量指的是食盐量包括烹调用盐及其他食物中所含钠折合成食盐的总量。适当的减少钠盐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减少体内的钠水潴留。
⑥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每天吃新鲜蔬菜不少于8两,水果2至4两。
⑦ 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如海带,紫菜,海产鱼等。
4.果蔬
每天人体需要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可以通过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来满足。有人提倡,每天吃1-2只苹果,有益于健康,水果还可补充钙,钾、铁、镁等。
5.补钙
有人让高血压患者每天服1克钙,8星期后发现血压下降。因此应多吃些富含钙的食品,如黄豆、葵花子、核桃、牛奶、花生、鱼虾、红枣、鲜雪里蕻、蒜苗、紫菜等。
6.补铁
研究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铁低于正常,因此多吃豌豆、木耳等富含铁的食物,不但可以降血压,还可预防老年人贫血。
高血压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急剧上升,具有一定危险性,掌握日常起居小常识有助于预防血压突然升高。
1、起床不宜过猛:高血压患者起床前应先在床上仰卧,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颈部,使肢体肌肉和血管平滑肌恢复适当的张力。
2、温水洗漱:高血压患者最好用30℃-35℃的温水洗脸、漱口,过热、过凉的水都会刺激皮肤感受器,引起周围血管的舒缩,进而影响血压。。
3、避免剧烈运动:高血压患者不宜做剧烈运动,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强度较小的运动,缓解全身中小动脉的紧张程度,有利于降压。
4、适当减少工作量:高血压患者不宜过度疲劳,研究发现,每周工作41个小时以上,患高血压的几率可上升15%,应适当给工作减点量,并注意工作之余的放松。
5、舒缓音乐降血压:佛罗伦萨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每日聆听舒缓的音乐30分钟并配合深呼吸,一周后血压可下降3.2个百分点,一个月后下降4.4个百分点。
6、保证睡眠质量:高血压患者睡前看电视不要超过2小时,尤其注意不要看内容过于刺激的节目,否则会影响睡眠,如严重失眠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药物。
7、控制激动情绪: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控制情绪,不可过于认真、激动,应尽量避免赌博等劣性娱乐项目,以免因过于激动引起血压升高。
孕妇多听音乐可稳定血压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认知和大脑科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将参试女性分为怀孕组和非怀孕组,并播放一系列长度为10~30秒不等的音乐片段。
研究人员故意将某些音乐做了改变,使人听了不舒服。对比结果发现,与非怀孕组相比,怀孕组女性对音乐愉快和不愉快的感受更强烈,血压反应也更明显。
研究负责人汤姆·弗雷茨博士表示,研究表明,音乐是孕妇重要的刺激源。
孕妇血压变化幅度较大,情绪反应更强烈,对音乐的敏感度也会增强。
其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但与孕期雌激素水平升高可能有密切关联。雌激素会影响大脑的奖赏系统,放大音乐产生的愉悦感。
弗雷茨博士建议,为了稳定孕期血压,孕妇最好听一些让自己感觉舒畅的轻柔、快乐的音乐,尽量少听过于忧郁悲伤或者节奏过快、过于吵闹的音乐。
跑步听音乐好吗 跑步时该如何健康听音乐
1.音乐音量不可过高,以能听到路上汽车喇叭为宜,不要在机动车道上跑步。
2.听音乐跑步时,注意观察路况,警惕身后的情况。
3.音乐节奏不宜过于舒缓和强烈,节拍数要适合自己的心率,可以选择一些专门的跑步音乐来听。
4.如果只是放松慢跑训练,试着通过音节节奏调整步幅,这样可以在跑步过程中更有效地使用氧气。要做到音乐和节奏同步,你要找出自己的步速,音乐节奏可略高于步幅率和心率。
5.如果身体生病或有些疲劳,那么也不适合用边跑边听音乐的方式去强撑坚持。
多补充维生素能让听力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主要是维生素A、维生素C,对听力有很好的帮助作用,西红柿中维生素A、维生素C含量较高,可以某种程度预防耳鸣、耳聋等疾病的发生。
每天听音乐竟可降低胆固醇
听音乐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降低胆固醇水平,起到改善心脏健康的作用。
研究人员调查了近万名当地居民,他们的平均年龄在36岁。结果发现,经常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的人,其血管输送血液的功能比从不听音乐的人高26%。
研究人员分析,音乐能增加血液中一氧化氮的水平,而一氧化氮有助于预防血栓、减少"坏胆固醇"在血管中的堆积。研究还发现,常听"红辣椒乐队"及麦当娜的音乐,可以提高耐力;而18世纪的交响乐则可以改进大脑的注意力;但重金属音乐会使血压升高,不利于健康。
虽然音乐升高一氧化氮的作用只持续数秒钟,但其累积效应会持续很久,而且有益于各年龄段的人。因此,他建议人们在工作之余,不妨每天听上半小时的音乐。
高血压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高血压患者在紧张、疲劳、寒冷、突然停服降压药等诱因刺激下小动脉发生强烈痉挛,可导致血压急剧上升,具有一定危险性,掌握日常起居小常识有助于预防血压突然升高。
1、起床不宜过猛:高血压患者起床前应先在床上仰卧,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颈部,使肢体肌肉和血管平滑肌恢复适当的张力。
2、温水洗漱:高血压患者最好用30℃-35℃的温水洗脸、漱口,过热、过凉的水都会刺激皮肤感受器,引起周围血管的舒缩,进而影响血压。。
3、避免剧烈运动:高血压患者不宜做剧烈运动,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强度较小的运动,缓解全身中小动脉的紧张程度,有利于降压。
4、适当减少工作量:高血压患者不宜过度疲劳,研究发现,每周工作41个小时以上,患高血压的几率可上升15%,应适当给工作减点量,并注意工作之余的放松。
5、舒缓音乐降血压:佛罗伦萨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每日聆听舒缓的音乐30分钟并配合深呼吸,一周后血压可下降3.2个百分点,一个月后下降4.4个百分点。
6、保证睡眠质量:高血压患者睡前看电视不要超过2小时,尤其注意不要看内容过于刺激的节目,否则会影响睡眠,如严重失眠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药物。
7、控制激动情绪: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控制情绪,不可过于认真、激动,应尽量避免赌博等劣性娱乐项目,以免因过于激动引起血压升高。
音乐是听觉艺术
音乐既然是声音的艺术,那么,它只能诉诸于人们的听觉,所以,音乐又是一种听觉艺术。心理学的定向反射和探究反射原理告诉我们,一定距离内的各种外在刺激中,声音最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它能够迫使人们的听觉器官去接受声音,这决定了听觉艺术较之视觉艺术更能直接地作用于人们的情感,震撼人们的心灵。
音乐只能用声音来表现,用听觉来感受,但这并不等于说人们在创作和欣赏音乐时,大脑皮层上只有与听觉相对应的部位是兴奋的,而其他部位都处于抑制状态之中。实际上,音乐家不止是通过听觉的渠道,而是用整个身心去感受和体验、认识和表现生活的,这同其他门类的艺术家并没有什么区别。不同的是在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的时候,音乐家是把个人的多方面的感受,通过形象思维凝聚为听觉意象,然后用具体的音响形式表现出来。
因此,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情感,不是单纯的听觉感受,而是整体的感受。同样,人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虽然主要是通过听觉的渠道,接受的是听觉的刺激,但由于通感的作用,也可能引起视觉意象,产生丰富生动的联想和想象,进而引起强烈的感情反应,体验到音乐家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境,获得美感,并为之感动。
怀孕七个月一直睡不着觉怎么办
1、怀孕七个月一直睡不着觉可听听音乐
美妙的音乐能舒缓人浮躁的心灵,让人安神舒畅,孕妇睡觉前听半小时音乐对进入梦乡大有裨益。是听莫扎特的音乐和电风扇的噪音;与其他古典音乐比起来,莫扎特的音乐最具有治疗失眠的功效。它可以使血压和脉搏正常,降低神经紧张。不过如果你不是他的音乐爱好者,睡前也可以听其他舒缓的器乐曲。
怀孕七个月一直睡不着觉怎么办
2、怀孕七个月睡不着觉时与丈夫亲切谈心
谈心能释放心里的所有压力,像把心里的不快向丈夫一吐为快,心里没有压力了自然很快能进入梦乡。
3、怀孕七个月一直睡不着觉可以睡前泡泡脚
孕妇每天睡觉前用热水泡泡脚,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疲劳状况,有助于快速进入睡眠。
4、怀孕七个月一直睡不着觉可以按摩
孕妇失眠可用按摩的方法,如撸耳垂操作大拇指在后,两手同时动作,轻轻拉拽耳垂50次,帮助镇静,有催眠效果帮助提高睡眠质量。
胎教音乐怎么听
1、母唱胎听法
孕妇低声哼唱自己所喜爱的有益于自己及胎儿身心健康的歌曲感染胎儿。在哼唱时要凝神于腹内的胎儿,其目的是唱给胎儿听,使自己在抒发情感与内心寄托的同时,让胎儿能享受到美妙的音乐。这是不可忽视的一种良好的音乐胎教方式,适宜于每一个孕妇采用。
2、母教胎唱法
当孕妇选好了一支曲子后,自己唱一句,随即凝思胎儿在自己的腹内学唱。尽管胎儿不具备歌唱的能力,只是通过充分发挥孕妇的想像力,利用“感通”途径,使胎儿得以早期教育。本方法由于更加充分利用了母胎之间的“感通”途径,其教育效果是比较好的。
3、器物灌输法
这种音乐胎教的方法是英国心理学家奥尔基发明的。利用器物灌输法进行音乐胎教,可准备一架微型扩音器,将扬声器放置于孕妇的腹部,当乐声响时不断轻轻地移动扬声器,将优美的乐曲通过母腹的隔层,源源不断地灌输给胎儿。在使用当中需要注意,扬声器在腹部移动时要轻柔缓慢,并不宜播放时间过长,以免胎儿过于疲乏。一般每次以5~10分钟为宜。
4、音乐熏陶法
本方法主要适宜爱好音乐并善于欣赏音乐的孕妇采用。有音乐修养的人,一听到音乐就进入了音乐的世界,情绪和情感都变得愉快、宁静和轻松。孕妇每天欣赏几支音乐名曲,听几段轻音乐,在欣赏与倾听当中借曲移情,浮想翩翩,寄希望于胎儿,时而沉浸于一江春水的妙境,时而徜徉进芭蕉绿雨的幽谷,好似生活在美妙无比的仙境,遐思悠悠,当然就可以收到很好的胎教效果。
5、朗诵抒情法
在音乐伴奏与歌曲伴唱的同时,朗读诗或词以抒发感情,也是一种很好的胎教音乐形式。现代的胎教音乐也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在一套胎教音乐当中,器乐、歌曲与朗读三者前后呼应,优美流畅,娓娓动听,达到有条不紊的和谐统一,具有很好的抒发感情作用,能给孕妇与胎儿带来美的享受。适宜孕妇采用的音乐胎教方法还有许多,每一位孕妇可以根据自我的具体情况而采取相应的胎教音乐方法。
让舒缓的音乐舒缓你的心
最近英国科学家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速度舒缓的音乐能够对紧张的情绪起到放松的作用,而且等音乐停止后,听音乐的人的心跳节奏和血液循环系统会得到进一步的调整。而那些有过一些音乐训练的人能够从音乐中获得更明显的健康效益。
参加这项研究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测试证明,慢节奏、比较安静的音乐可以使人的呼吸器官放慢进气和呼气速度。这也是通过科学研究第一次证明,音乐可以比较容易地使人的呼吸速度变慢。当人的呼吸速度变慢时,人的血压通常也会下降,而且还有助于肺部更加有效地工作。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邀请了12位音乐人和12位未受过专业音乐教育的一般人参加生理反应实验。研究人员选用了不同风格和节奏的音乐,其中包括节奏十分舒缓的印度古典乐曲、节奏舒缓的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节奏较快的维瓦尔第的古典音乐、电子合成音乐和安东·韦贝尔节奏缓慢但变化较多的音乐。
研究人员要求每个受试者第一次试听时按不同顺序将所选的音乐片段听两分钟,然后每隔两分钟,再听四分钟同样的音乐。测试结果显示,节奏较快且旋律结构比较简单的音乐会加快人的呼吸速度,并使血压上升,心跳加快。当音乐停止后,心跳、血压以及呼吸速度都会开始下降,有时甚至会降到比原起点还要低。而舒缓的音乐能够使心跳速度变慢。其中,印度古典乐曲让心跳速度变慢的效果最明显。
研究人员表示,在此之前,还没有人对不同的音乐对人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所产生的影响做过对比研究。而他们的对比研究显示,听音乐是否能让紧张的情绪缓解下来,关键不在于听者所喜欢的音乐类型,而在于所听音乐本身设置的速度。
研究人员还表示,压力和紧张的情绪都会对人的心血管系统产生负面影响。而音乐不仅能够减轻人的紧张情绪,同时也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此外,音乐还能帮助神经系统受损的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改善其运动功能
胎教音乐怎么听
1、根据怀孕时间调整胎教音乐内容
孕早期,胎儿的听觉器官刚开始发育,此时孕妇可以选择轻松愉快、诙谐有趣的音乐,帮助消除早孕的烦恼与不适,以获得最佳的孕期心情;孕中期时,胎儿的听觉器官已经发育成熟,这时胎教音乐的种类可以更丰富些,增加轻松活泼、稍快节奏的乐曲,每天听两次,每次15-30分钟。可以选择孕妇休息或吃饭时进行,在临睡前有胎动的情况下听胎教音乐效果会更好;孕晚期,为了舒缓产前焦虑,孕妇可以选择柔和舒缓、充满希望的乐曲,半躺在躺椅上或在床上听。
2、边听音乐边进行感受和想象
孕妇在聆听音乐时最好能加入自己的情感,根据胎教音乐表达的不同情绪,在脑海里形成各种生动感人的具体形象。在听音乐的同时全身放松,半坐半卧在摇椅上或一个舒适的地方,把手放在腹部注意胎儿的活动,并告诉胎儿“我们一起听音乐”,在潜意识中和胎儿进行情感交流。
3、选好胎教音乐曲目
胎教音乐节奏不能太快,音量不宜太大,不要有突然的巨响。巴洛克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其音乐节奏与妈妈的心跳旋律接近,对胎儿和新生儿有启发和安抚的作用。
多给早产儿听听音乐
据英国《每日邮报》4月15日报道,美国《小儿科》杂志刊登一项新研究发现,给早产儿弹奏音乐或唱歌有助于降低其心率,使其呼吸更顺畅,睡眠更香甜。
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贝斯以色列医院音乐疗法专家对美国11家医院的272名早产儿及其母亲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跟踪调查。一些宝宝听两种乐器中的一种,一些宝宝听父母唱歌,其余孩子不听音乐。给宝宝唱歌或弹奏音乐的时候,节奏会自然放慢,听上去更接近摇篮曲。结果发现,演奏音乐能够缓解新生儿呼吸节奏,改善睡眠质量。父母唱歌最能降低宝宝心率,提高孩子注意力。
新研究负责人乔安妮·洛伊博士表示,研究结果显示,音乐或父母的歌声可以让宝宝睡得更好,让孩子进入更安静的专注状态。音乐还有助于改善一些早产儿的吮吸行为,更有助于改善进食状况。研究人员还发现,无论演奏何种音乐或唱什么歌,都会对早产儿起到安慰作用。洛伊博士分析指出,音乐对新生儿有益的一大关键原因是,这些音乐可模仿孩子在子宫中听到的各种声音。
教宝宝倾听音乐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从小开展各种训练听觉的游戏,能培养宝宝倾听音乐的兴趣,能让宝宝感受到音乐的美,开启宝宝的智慧。
那么,教宝宝倾听音乐应注意些什么呢?
1、带宝宝到大自然中去,倾听各种声音,感受自然界中的音乐美。各种鸟儿、虫儿、小动物的叫声,马路上各种车辆的行进声,风声、雨声……都能够激发孩子倾听、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欲望。
2、选择的音乐要适合宝宝的年龄特点。刚出生的宝宝,可以选择轻柔、缓慢的音乐让他们倾听,让他们感到安全、舒适。到一岁半至二岁时,可以选择有象声词、反映各种音响的音乐让他们倾听,鼓励他们模仿发音。二岁半至三岁的宝宝,可以选择短小、具有鲜明音乐形象的音乐让他们倾听,发展他们的音乐理解力和想像力。
3、成人陪宝宝倾听音乐,态度一定要认真,不要随便讲话,让他们养成安静听音乐的习惯。可以运用形象的玩具,帮助宝宝理解音乐的性质,增添听音乐的趣味。如听摇篮曲时,成人可怀抱布娃娃,做哄娃娃睡觉的动作。
4、鼓励宝宝用简单的动作和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如听完一段欢快、活泼的音乐后,可以让宝宝做小鸟飞、小免跳的动作,说一些简短的话语:小鸟飞飞,小兔跳跳,宝宝笑笑,多么快乐!
5、宝宝的有意注意持续时间很短,每次倾听音乐最好控制在5~10分钟之内,以免时间过长,使宝宝感到疲倦,失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