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大便颜色及频率 喂母乳婴儿的粪便变化
宝宝大便颜色及频率 喂母乳婴儿的粪便变化
一个健康的婴儿粪便应该是芥末黄色或绿棕色,纹理松散、软烂,大多呈现糊状。这是因为母乳含有大量的水分所导致。
哺育母乳的婴儿有可能在每次喂养后,甚至在喂养的时候排便,并持续数周。最初的几周可能一天会排便4~5次,这是正常的,不需要担心。
有些婴儿每周只有排便3次或2次,只要粪便都呈现软糊状,就代表正常,不需要太过担心。如果你不放心也可以咨询医生。
当宝宝开始接触副食品之后,他的排便程序可能会改变。除了粪便可能会开始固化,甚至有可能因为水分摄取不够而发生便秘的情况。
怎样判断宝宝是否吃饱
1、每日小便次数
如果单纯依靠母乳喂养,婴儿的24小时小便次数达6次以上,是奶量充足、婴儿吃饱的一种表现。如果每天24小时的小便次数不足5次,就说明奶量不足,婴儿没有吃饱。换纸尿裤的次数能说明问题,出生超过五天的宝宝每天至少应该尿个6~8次,尿应该不偏黄,也没有什么臭味。
2、大便形状次数
由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的形状是黄油油的软便,每天大便2-4次,这表明奶量充足,婴儿吃饱了。如果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量少,并呈绿色泡沫便,这说明母亲的奶量不足,宝宝没有吃饱。
3、体重变化状况
婴儿体重的变化状况,往往能表明宝宝是吃饱了还是饥饿。
6个月内的婴儿,平均每月增加体重600克或至少每周递增125克。大于6个月的婴儿平均每月体重增加500克。这些可说明母乳充足,婴儿吃得饱。
如果婴儿的体重增加达不到上述标准,而且相差较大,在排除了疾病之后,多说明奶量不足,婴儿吃不饱。
4、吞咽吮吸频率
如果宝宝吃着吃着,吞咽奶水或吮吸的频率明显有所变化,甚至停下来歇一歇,这就表明宝宝吃够了。
新生儿出生护理常识
1、新生儿出生护理常识之喂养知识
新生婴儿喂养,以母乳最佳,而且越早喂养越好。在婴儿出生半小时内,如果妈妈的乳房中还未分泌出乳汁,也需让婴儿吮吸乳头,以促进乳汁分泌。同时,母乳喂养也可增进孩子和母亲之间的感情。
在母乳喂养宝宝时,喂养姿势也十分重要,其中专家公认的最符合人体科学的喂养姿势是“竖抱位”,即让婴儿在喂养时头部微微向上抬起。婴儿在喝奶时还可以看着母亲,增进感情。喂养婴儿前,妈妈要保持乳头的清洁,喂完后,最好将乳房中剩余的奶水挤掉,防止乳汁淤积,促进乳房正常分泌乳汁。
2、新生儿出生护理常识之尿布知识
尿布需要经常更换,妈妈要勤快并且细心地洗尿布,每天白天至少要换4次,晚上也应该换2次以上,每次更换尿布,都要把婴儿的小屁屁洗净擦干,最好擦上少许护肤油。倘若使用尿不湿也需选择透气柔软,不宜包裹太紧,要保证婴儿屁屁干爽透气。
3、新生儿出生护理常识之注意观察宝宝大便
如何观察宝宝大便的颜色、形状、频率,正常新生儿出生后10—20小时内开始排胎粪,呈墨绿色,称为胎便,1-2天内排完。若超过24小时不见胎粪排出,应立即去医院检查。新生儿吃奶后大便开始改变颜色。母乳喂养者大便为金黄色,呈糊状,有时带小颗粒,每日3-6次;牛奶喂养者大便呈淡黄色,软膏状,每日1-3次。
观宝宝大便辨宝宝健康
正常排泄的大便
食物从进入消化道到粪便排出来的时间间隔,会根据年龄的不同而有一些差异。母乳喂养的小宝宝平均约为13个小时,人工喂养的小宝宝约为15个小时,成人平均为18~24小时。
一般来说,宝宝在刚出生后的第一天就已经开始会排出大便了,此时的大便我们称为“胎粪”,颜色较深,多为深墨绿色或者黑色,没有气味,带有一些粘液,这些“胎粪”是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的,通常在出生后2、3天内可以排干净。如果宝宝出生后的前几天都未见有胎粪排出,则应该要警惕是否存在有一些先天性畸形或者肠道梗阻等疾病。
随着进乳,宝宝粪便的颜色开始逐渐变浅,这个时候母乳喂养儿跟人工喂养儿的粪便在颜色、性状和气味上会存在一些不同。母乳喂养的宝宝粪便一般为黄色或金黄色,多为均匀膏状或带少许黄色粪便颗粒,或较稀薄、绿色,不太臭,有酸味,平均每天可排2~4次,在添加辅食后排便次数会慢慢减少,如果次数一向都比较多,但不影响宝宝体重的增加,也都属于是正常的。人工喂养的宝宝粪便为淡黄色或灰黄色,较为干稠,呈中性或碱性反应,平均每天排便1~2次,因牛乳含蛋白质较多,因此粪便中有明显的蛋白质分解产物的臭味,有时可混有白色酪蛋白凝块,又由于奶粉中蛋白质、脂肪比例比母乳含量高,不易被肠道完全吸收,所以人工喂养的宝宝比较容易出现便秘的情况,这个时候可以在每100毫升配方乳中加入8克蔗糖,以使其更利于吸收,软化大便。混合喂养的宝宝的粪便与人工喂养宝宝的粪便相似,但质地相对较软,粪便为黄色,添加淀粉类食物可使大便增多,稠度稍减,稍呈暗褐色,臭味加重。等宝宝开始添加各种蔬菜、水果等辅食时,粪便外观与成人粪便相似,在最初给孩子添加蔬菜等辅食时,大便中可含有未消化的菜叶等,等孩子的胃肠功能慢慢适应了以后,这种现象就会慢慢消失了。
异常排泄的粪便
当宝宝出现以下几种粪便时,爸爸妈妈要警惕:
1. 绿色便便:如果宝宝解了水样或糊状绿色大便,有酸臭味,多泡沫,多提示宝宝此时存在有消化不良、胃肠道紊乱等疾病。如果绿色便便中混有脓液,则是急性肠炎或痢疾的表现。在接受了大量广谱抗生素治疗的宝宝,如果突然出现带有腥臭味的暗绿色大便,并伴有灰白色片状半透明蛋清样伪膜,多提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肠炎。
2. 蛋花样便便:轮状病毒性腹泻,是秋冬季婴幼儿腹泻中最常见的,主要经过粪-口传播,多发生在6~24个月大的婴幼儿。患了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宝宝,粪便的一个很典型特征是黄色水样便或蛋花样便带少量粘液,无腥臭味。
3. 白色或灰白色便:当胆道受阻、胆汁排泄受阻,大便中因不含有粪胆原而呈现出白色会灰白色“陶土样便”。
4. 大便带血:一般是提示胃肠道存在出血的可能,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大便带血也会表现出不同深浅的颜色,如上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小肠)出血时,多表现为呕血和解“柏油样便”,血与粪便混合较均匀,如果下消化道(包括结肠、直肠、肛门附件)出血时,则呈鲜红色或暗红色,尤其是直肠及肛门出血,其鲜红色血常常附着在成型粪便的外周,出血量多少则视病情不同而异,当少量出血时,可导致患儿贫血或营养不良,而一次大量出血,则可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5. 豆腐渣样便:多为白色念珠菌所致,2岁以下婴儿多见,尤其是体弱、营养不良的小孩,或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小孩,常伴有鹅口疮,大便次数增多,解黄色稀便,泡沫较多,带粘液,有时可见豆腐渣样。
新手妈妈必须了解的护理常识
尽可能早地开始哺乳,孩子出生断脐后,就可以把新生儿送到母亲怀里吮吸双侧乳房。早吮吸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之一。开始可能奶量极少或无奶,新生儿吃奶的方式也很笨拙。即使如此,也没关系。新生儿吮吸乳头的过程可刺激母亲体内产生催乳素,促使乳汁分泌。为了能产生足够的母乳,只要孩子想吃,就应喂他,不必定时。
怎样掌握喂吸次数和时间,可按需哺乳:每日母乳喂哺的次数根据婴儿的饥饱和母亲乳房的饱胀感来决定。喂奶应根据婴儿的需要,随要随喂,不要定时哺乳,以减少乳房的充盈。哺喂一次持续时间取决于婴儿的需要,让婴儿吃空一侧乳房后,再换另一侧。随婴儿月龄的增加,胃容量增大,母乳分泌量也增多,此时,婴儿吃奶时间可定时,但仍然要掌握按需哺乳的原则。
如何观察宝宝大便的颜色、形状、频率,正常新生儿出生后10—20小时内开始排胎粪,呈墨绿色,称为胎便,1-2天内排完。若超过24小时不见胎粪排出,应立即去医院检查。新生儿吃奶后大便开始改变颜色。母乳喂养者大便为金黄色,呈糊状,有时带小颗粒,每日3-6次;牛奶喂养者大便呈淡黄色,软膏状,每日1-3次。
宝宝大便颜色及频率 喝配方奶婴儿的粪便变化
喂养配方奶的宝宝粪便通常比较大,因为配方奶比母乳难消化,而且粪便的气味比较强烈,类似成人的粪便味道。颜色大多是黄棕色或淡黄色。
哺育配方奶的婴儿更容易便秘,因为母乳比较好消化。如果你的宝宝持续发生便秘的问题,最好咨询医生,因为重复便秘可能会导致出血。
如果你从母乳转换成配方奶时,粪便的颜色会立即改变,所以你应该要检查新生儿粪便颜色和浓稠度的变化。转换时最好慢慢改变,以方便宝宝的消化系统可以适应。
宝宝拉肚子怎么护理
一、 婴儿大便有泡沫是怎么回事
婴儿大便有泡沫主要是因为婴儿的大便80%是水分,因哺乳而显稀薄,肠道中大肠菌分解糖类而产气,所以会有残生泡沫。如果不是腹泻,则不需处理。
二、婴儿拉泡沫大便的原因
偏食淀粉或糖类食物过多时,可使肠腔中食物增加发酵,产生的大便呈深棕色的水样便,并带有泡沫。
婴儿拉泡沫大便的原因 :
1、因 消化不良 引起;
2、宝宝在户外见风了;
3、宝宝肚子经常露在外面,没有保护好。
三、婴儿拉泡沫大便应怎么办
如果宝宝拉泡沫次数不是太多,则不用太着急,很可能是有点受凉引起的。不过婴儿这个时期消化系统尚未完善,消化不良也是常有的事,平时要注意饮 食,如果你宝宝是吃奶的话,那么妈妈也要注意吃自己的饮食。母亲饮食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温燥的食物,如:韭菜、大蒜、辣椒、胡椒等,不要吃冰冷、坚硬的 食物。如果拉的次数多,宝宝还出现其它的不舒服就最好去看看儿科医生了。
家庭护理:
1、合理喂养、调整饮食。
2、腹泻严重的宝宝出现脱水时应去医院补充电解质。
3、 人工喂养 或准备辅食时都要注意饮食卫生,以防病从口入,婴儿使用的 奶瓶 、奶嘴要每天煮沸消毒。
4、不要给腹泻病儿滥用抗生素类药物,以免造成肠道菌群紊乱等。
5、暂停一段时间辅食喂养,进流食为主,腹泻情况逐渐好转后再进半流质等食物。
四、婴幼儿粪便性状常见异常
在没有改变食物量及种类的情况下,宝宝的大便次数突然增加,变稀应视为异常。
小儿由于年龄、饮食、排便习惯等的不同,每天排便次数可以不尽相同。婴幼儿粪便的次数和性质常反映着小儿胃肠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母乳喂养 儿、人工喂养儿以及混合喂养儿在排便次数上、粪便性状方面各有特点。我们如果掌握了这些特点,就可以通过婴幼儿粪便了解其消化道功能情况,及时调整食物的量及比例,促进婴幼儿对食物的消化吸收,预防和减少腹泻,并可以及早地发现一些疾病,做到有病早治。
1、 母乳 喂养儿粪便:
未加辅食的母乳喂养婴儿,粪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稠度均匀如药膏状,或有种样的颗粒,偶尔稀薄而微呈绿色,呈酸性反应,有酸味但不臭。每天排便 2-4次,如果平时每天仅有1-2次大便,突然增至5-6次大便,则应考虑是否患病。如果平时大便次数较多,但小儿一般情况良好,体重不减轻而照常增加, 不能认为有病。婴儿在加辅食后大便次数可以减少。 1周岁 以上的小儿大便次数右减至一天一次。
2、人工喂养大便:
以牛乳喂养的婴儿,大便色淡黄或呈土灰色,质较硬,呈中性或碱性反应。由于 牛奶 中的蛋白质多,有明显的蛋白分解后的臭味。大便每天1-2次,如果增加奶中的糖量,则排便次数增加,便质柔软。
3、 混合喂养儿粪便:
无论人乳或牛乳喂养,若同时加食淀粉类食物,则大便量增多,硬度比单纯牛奶喂养稍减,呈暗褐色,臭味增加。若将蔬菜、水果等辅食加多,则大便与 成人近似。初加菜泥时,大便中常排出小量的绿色菜泥,有的父母往往以为是消化不良,停止添加菜泥。实际上这种现象是健康婴儿更换食物时常有的事。如果没有 腹泻,不必停止加辅食,数日以后胃肠习惯了,这种情况随之消失。
五、宝宝最初几天的大便颜色与形状
1、颜色:
宝宝出生24小时后,体内会排出一些黑绿色、黏稠的焦油状物质,我们叫做"胎粪".当宝宝还未出生,这些"胎粪"就已经存在于他的肠道内了。出生后,在他开始正常的消化之前,需要把这些物质先排出体外。一般这种黑绿色的胎粪,仅在宝宝出生的2~3天内出现。
宝宝进食后,他的消化系统慢慢适应他所吃的食物,大便也开始转成棕绿色,半流体状。要不了几天,他就完全适应了,大便颜色转成淡黄色或棕黄色,大便的性状也开始逐渐变得比较干,次数也由毫无规律(几乎每块 尿布 上都沾满),逐渐变得有规律、有次数可循。
2、性状:
不同的宝宝每天大便次数会各不相同,而同一个宝宝每天、每次的大便也会发生一些变化,你都可以不必太在意这些。因为随着宝宝的一天天长大,他的大便的次数会越来越少,性状会越来越干,颜色也会出现一些细微的变化。
3、次数:
也许你的宝宝在刚开始的几天内,每天会有3~4次大便,甚至更多,但2周后,他的次数会一下减少到1天1次或2天1次,这种改变是正常现象。
宝宝的大便可能会出现:松散不成形;夹有绿色;每次喂哺后马上就拉;头几天里数多达6次。
这些也都属正常现象,你不必过于担忧。
宝宝拉绿色水样大便怎么办呢
小儿由于年龄、饮食、排便习惯等的不同,每天排便次数可以不尽相同。婴幼儿粪便的次数和性质常反映着小儿胃肠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那么宝宝拉绿色水样大便怎么办?
母乳喂养儿、人工喂养儿以及混合喂养儿在排便次数上、粪便性状方面各有特点。我们如果掌握了这些特点,就可以通过婴幼儿粪便了解其消化道功能情况,及时调整食物的量及比例,促进婴幼儿对食物的消化吸收,预防和减少腹泻,并可以及早地发现一些疾病,做到有病早治。
乳喂养的婴儿,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稠度均匀如膏状或糊状,偶尔稀薄而微呈绿色,有酸味但不臭,每天排便二至四次。如果平时每天仅有1—2次大便,突然增至5—6次大便,则应考虑是否患病。如果平时大便次数较多,但小儿一般情况良好,体重不减轻,不能认为有病。宝宝大便呈绿色的可能的原因一般母乳喂养儿的大便偏酸性,正常大便略呈绿色,有时会混杂一些白色颗粒。
人工喂养儿,大便色淡黄或呈土灰色,质较干硬,条状,常带奶瓣,有明显臭味,大便每天1~2次。奶粉喂养儿若排出绿色大便,则表示肠的蠕动加速,或肠道有炎症,为腹泻的一种象征。吃含有铁质奶粉的宝宝,若不能完全吸收奶粉中的铁质,则大便呈黄绿色,大便中的白色颗粒较大,且较容易有臭味。
宝宝初加菜泥时,大便中常排出小量的绿色菜泥,有的父母往往以为是消化不良,停止添加菜泥,实际上这种现象是健康婴儿更换食物时常有的事。
粪便的颜色与胆汁的化学变化有关。母乳喂养儿的大便偏酸性,可因氧化性细菌作用将胆红素变为胆绿素,所以母乳喂养儿的正常粪便略呈绿色。如果牛乳喂养儿排出绿色大便,则表示肠的蠕动加速或肠道有炎症,为腹泻的一种象征。有些家长没有这方面的知识,错误地认为孩子排绿色的大便是受了某种惊吓,这是错误的。
婴儿大便颜色
胎粪的正常颜色:黑绿或深绿
可能很多家长都不了解胎粪,胎粪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即会排出胎粪,3-4日内排完,胎粪色黑绿或深绿粘稠,无臭,是由脱落的上皮细胞、浓缩消化液及胎儿时期吞入的羊水所组成。若喂乳充分,2-3日后即转为正常婴儿粪便。
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正常颜色:金黄色
宝宝喝奶后的大便颜色就会发生变化。出生一两天后,当宝宝能够正常吃奶,而且胎粪也已经排完后,大便就会变成棕绿色的,呈稀软的颗粒状,之后会变成比较黄或者金黄的大便。多为均匀糊状,或带少许粪便颗粒,或较稀薄,绿色、不臭,呈酸性反应(pH4.7-5.1)。每日排便2-4次,一般在增加辅食后次数即减少,1周岁后减至-2次/日。
进行母乳喂养宝宝的解便次数是很有弹性的,有的妈妈甚至会被解便次数的增加给吓到。一般来说,新生儿期次数较多,一天2-5次,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甚至会发生一天排便7-8次的状况,父母不必担心,这叫做生理性腹泻,属于正常现象,到宝宝长到一定时期这种腹泻会自动消失。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大便次数会逐渐减少,2-3个月的孩子大便次数会减少到每天1-2次。
人工喂养的宝宝大便正常颜色:土黄色
与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频繁不同,用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大便较少,通常会干燥、粗糙一些,稍硬如硬膏,但也是只要不难解,不似羊便,就没关系。如果消化没问题,通常会是土黄或金黄色,略带一些酸臭味,每天约1-2次。
喝配方奶的孩子有时大便会黄中带绿或青绿,这是因为配方奶铁质含量都很高,当宝宝对奶粉中的铁质吸收不完全时,多余的铁质就会使大便带绿色,这情形是正常的。并不是老辈人说的孩子大便呈绿色。就是受到惊吓引起肠胃不适。
混合喂养(母乳+人工)的宝宝大便正常颜色:
使用这种喂养方式的宝宝正常的大便颜色较黄,较软。
添加辅食后的宝宝大便正常颜色:颜色较暗
这个时候宝宝的大便颜色更加趋向成人化,开始变得颜色较暗。这是因为宝宝开始添加辅食的原因,随着宝宝辅食数量和种类的增多,宝宝的颜色会跟成人便便越来越相似。吃较多蔬菜、水果的宝宝,大便会较蓬松。如果是鱼、肉、奶、蛋类吃得较多的孩子,因为蛋白质消化使然,大便就会比较臭。“吃什么,拉什么”!这话一点都没有错,一旦添加了辅食,宝宝吃什么,就一定会拉什么出来。也就是说,如果你给宝宝吃了胡萝卜泥,那么接下来尿布上的宝宝大便就会是橙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