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板门正确手法图片 板门操作正确手法
揉板门正确手法图片 板门操作正确手法
可用揉法或推法,用拇指螺纹面揉按本穴,也可用推法自拇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反正称横纹推向板门。
操作次数:100-300次。每天坚持推揉2-3次。
鹅口疮中医改善
1、心脾郁热型
【主症】口腔粘膜布满白屑,白屑周围红晕较甚,伴心烦口渴,面赤,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苔黄。常用手法加①清脾经200次,清心经加至500次。②推下七节骨300次。③按揉心俞、脾俞各1分钟。
2、脾虚湿盛型
【主症】口腔粘膜布满白屑,周围红晕色淡,伴面色白,身体瘦弱,四肢欠温,口唇色淡,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腻。常用手法加①摩中脘5分钟。②补脾经300次,揉板门加至100次。③按揉脾俞、胃俞穴各1分钟。④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
常用手法
1、清天河水300次,退六腑300次。
2、清肝经300次,清心经300次,揉小天心50次。
3、患儿俯卧,家长以手掌蘸少许麻油,沿脊柱两侧以小鱼际着力上下推擦背、腰部,以热为度。
4、清胃经50次,揉板门50次,然后,从横纹推向板门20次。
5、按揉大椎穴1分钟。
宝宝厌食推拿手法 脾胃气虚型厌食推拿手法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消食。
推拿手法:补脾经,胃经,推虎口三关,揉板门,中脘,天枢,推四横纹,运内八卦,分腹阴阳,按揉脾俞,胃俞,膏肓俞,足三里。
方解:健脾益气,有补脾经,按揉脾俞,揉板门,中脘,天枢,运内八卦之治;推虎口三关,推四横纹,分腹阴阳,补胃经,摩胃俞,膏肓俞,按揉足三里之施。
板门的准确位置和作用 推拿板门正确手法视频
揉法: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揉板门穴,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
推法: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可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横纹,也可由腕横纹推向拇指指根,还能来回推。
板门的准确位置是哪里
板门位于拇指跟下方的大鱼际表面,双手拇指近侧,在手掌肌肉隆起处。揉板门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积,降逆止呕,清热的作用,多用于小儿腹胀,腹泻,呕吐等症,由板门穴推揉至腕横纹有止泻作用。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可用揉法或推法,用拇指螺纹面揉按本穴,也可用推法自拇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反正称横纹推向板门。操作次数:100-300次。每天坚持推揉2-3次。
揉板门正确手法图片 揉板门主治哪些小儿疾病
婴幼儿腹泻:揉板门300次,推三关300次,推七节骨200次,揉龟尾200次,捏脊3-5遍。实热型腹泻加清脾经300次,清大肠300次,清天河水300次;虚寒型腹泻加补脾经300次,推大肠300次,揉天枢100次。
呕吐:揉板门300次,补脾经300次,揉合谷300次,清天河水200次,摩中脘100次,捏脊3-5遍。
盗汗:揉板门200次,退六腑200次,补肾经200次,补脾经200次,推肺经200次,清天河水200次。
口舌生疮:揉板门200次,补肾经200次,清心经200次,推肺经200次,清天河水200次,揉合谷100次。
弄舌:揉板门200次,清心经200次,补肾经200次,清天河水200次,退六腑200次。
小儿推拿健脾胃手法图 揉板门
板门位于手掌大鱼际表面(双手拇指近侧,在手掌肌肉隆起处)。用拇指指端揉按小儿大鱼际称揉板门或运板门,操作100-300次。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积,主治食积,腹胀,呕吐,泄泻,食欲不振,气喘,嗳气等病症。
小儿呕吐两种按摩方法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1)患儿仰卧,家长以中指先按后揉中脘穴1分钟。(2)家长将双手拇指分放于患儿剑突两侧的季肋处,然后向两旁分椎1~3分钟。(3)先掐后揉内关穴1分钟。(4)患儿俯卧位,家长以拇、食、中三指,捏拿脾俞、胃俞穴处肌肉,各15~20次,然后以拇指各按揉1分钟。
2.随证加减:(1)感受风寒者,常用手法加:①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②推揉太阳穴50次。③清肺经200次,清大肠200次。(2)脾胃虚弱,神疲乏力者,常用手法加:①补脾经300次,揉板门300次。②捏脊5~7遍。③按揉足三里穴1~3分钟。(3)饮食过多或不干净者,常用手法加:①清胃经300次,清大肠300次。②揉板门100次,运内八卦100次。③推下七节骨100次。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1)患儿坐位或俯卧,家长一手固定患儿头部,用另一、手食、中二指自上向下,直推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处300次。(2)以拇指顺运内八卦50~100次。
2.随证加减:(1)伤食者,加揉板门300次,分推腹阴阳1~3分钟。(2)脾虚者,加补脾经300次,揉足三里穴1~3分钟。(3)湿热者,加清天河水200次,推箕门穴50次。(4)寒吐者,加推三关300次,横擦背部以热为度。
婴幼儿腹泻推拿手法 婴幼儿伤食泻推拿手法
主证:腹痛胀满,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量多酸臭,口臭纳呆,或伴随呕吐酸馊,苔厚或垢腻,脉滑。
治则:消食导滞,和中助运。
推拿手法: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擦中脘,摩腹,揉天枢,揉龟尾。
推拿方义:补脾经,揉中脘,运内八卦,揉板门,摩腹健脾和胃,行滞消食;清大肠,揉天枢疏调肠腑积滞;配揉龟尾以理肠止泻。
按摩解决婴儿腹胀问题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位,家长用中指端揉膻中穴50次,然后用掌根直推膻中50次,再分腹阴阳30次。
(2)患儿仰卧,摩中脘5分钟,点揉水分穴1分钟。
(3)按揉足三里穴2分钟。
2.随证加减
(1)食积型: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恶心呕吐,大便不通,腹痛拒按,舌苔厚腻。常用手法加
①揉板门50次,清大肠200次。
②按揉天枢穴2分钟。
(2)痰阻型:腹胀满闷不舒,倦怠乏力,或咳嗽吐痰,痰粘不爽,舌苔厚腻。常用手法加
①退六腑300次。
②按揉丰隆50次,脾俞穴1分钟。
(3)脾虚型:腹部胀满,不欲饮食,喜温喜按,气短乏力,大便溏薄,四肢欠温,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300次,补大肠100次,揉板门50次。
②按揉脾俞、胃俞各1分钟。
③捏脊5~10遍。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家长用拇指运内八卦100次,推板门200次。
(2)患儿仰卧,家长用大鱼际;顺时针摩中脘5分钟,然后分腹阴阳50次。
(3)按揉天枢、脾俞,足三里穴各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