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退烧按摩哪些穴位

退烧按摩哪些穴位

大椎穴

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十宣穴

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发烧按摩哪个部位退烧 小儿发烧按摩退烧方法

采用清肺经,揉太阳,清天河水,推脊等方法,借以疏通经络,清热解表,达到退烧目的。

肺经位于无名指末节螺纹面,推时采用清法,即由手指末端向指根方向直推,连续200-300次。

太阳穴位于眉梢后凹陷处,推拿时采用揉法,即以双手中指端按揉此穴,连续30-50次。

天河水位于上肢前臂正中,推拿时用食指和中指,由腕部直推向肘,连续100-200次。

推脊是指用食指和中指在脊柱自上而下做直推,连续100-200次。

宝宝长期低烧,中医认为是由于久病伤阴而产生的虚热,治疗可采用揉内劳工,清天河水,按揉足三里,推涌泉等手法,借以调节脏腑功能,引热下行,虚热得以清退。

内劳宫位于手掌心,推拿时采用揉法,连续100-200次。

清天河水方法同外感发烧疗法相同。

足三里穴位于下肢胫骨前嵴稍外处,推拿时用拇指端在该穴按揉,连续50-100次。

涌泉穴位于足掌心前正中,推拿时用拇指向足趾方向直推,连续50-100次。

退烧按摩哪些穴位

大椎穴

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十宣穴

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外关穴

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曲池、合谷

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

宝宝发烧按摩什么穴位退烧快

1、清天河水

位置:前臂正中,自掌后腕横纹中点至肘窝成一直线。操作:患儿坐位或仰卧位,家长用一手握住患儿四指,使患儿掌面与前臂掌侧向上,另一手食指、中指罗纹面并拢,蘸水自手掌内劳宫穴经掌后腕横纹中点至肘窝止,呈单方向推100~200次左右。

2、推攒竹

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操作:患儿坐位或仰卧位,家长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推30~50次。

3、揉太阳

位置:眉后凹陷处。操作:患儿坐位或仰卧位,家长两拇指外侧自前向后直推,推30~50次。再用中指端向耳方向揉该穴,揉30~50次。

4、推三关

位置:前臂外侧缘,由腕横纹至肘横纹一直线。操作:患儿坐位或仰卧位,家长一手握持手,另一手以拇指外侧面或食指、中指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推100~500次。

5、推脊柱

位置:在后正中线上,自第1胸椎至尾椎端成一直线。操作:以食指、中指罗纹面着力,自上而下在脊柱穴上作直推法约100~300次左右。

6、推坎宫

位置:坎宫就是指眉弓,从眉心其沿着眉棱骨向眉梢成一条线。操作方法:用双的拇指指腹从小儿的眉心向两侧的眉梢处分推50次。功效:推坎宫可以疏风解表,醒脑明目,常用于治疗外感发烧、惊风等病症的治疗。

宝宝如何退烧才靠谱

1.身体散热退烧

宝宝发烧,身体的温度会随之上升,因此,我们可从身体散热方面入手帮助宝宝退烧。首先,家长要先将宝宝身上的衣物解开以免闷到宝宝。其次,家长可以为宝宝准备些温水,并将毛巾入水拧干为宝宝进行全身的擦拭揉搓。这样的办法有利于提高宝宝的血管扩张,以此起到退烧的作用。

2.冷敷散热

除了身体散热的办法外,冷敷额头也可帮助宝宝起到退烧的作用。一方面,家长可用冷毛巾敷住宝宝的额头,让其热量充分地被毛巾吸收。在此过程中,家长注意要勤换毛巾以免热量聚集额头无法被吸收消散。另一方面,家长可以直接用冰块裹住毛巾以此为宝宝冷敷额头,在此期间家长要注意避免冰水弄湿宝宝的衣物,加重发烧症状。

3.补充充足的水分

俗话说:“水能治百病。”对于发烧的宝宝更是如此。当宝宝发烧时,身体的水分会随之流失,因此会出现喉咙干的症状。这时候,家长就要注意及时为宝宝补充水分以免宝宝身体水分流失严重。发烧期间,家长也可为孩子准备果汁或者蔬菜汁,此类饮料不仅能够帮助宝宝开胃,而且有利于补充宝宝体内的维生素及其水分。

4.穴位按摩退烧

穴位按摩也是帮助宝宝退烧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之一。家长不妨试下推揉宝宝的前臂外侧的三关穴,使之起到散寒发汗的功效。另一方面,天河水穴位于宝宝前臂的正中位置,家长可对此穴位进行按摩推揉以此起到清热解表,缓解发热的作用。比起吃药退烧,按摩所带来的副作用会更小些,但家长要注意力度要把握得当。

发烧按摩哪个部位退烧

发烧按摩合谷穴助退烧

位置:合谷穴位于人体的手背上,五指并拢之后,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肌肉的最高点处。左右手各有一个穴位。

手法:用另外一只手的大拇指指腹用力点按合谷穴即可。

功效: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烧发热、咳嗽哮喘、流鼻涕、鼻塞等不适症状。

发烧按摩大椎穴助退烧

位置:大椎穴位于颈后的正中位置,突起的较大骨头的下缘部位。

手法:用一只手的食指、中指对大椎穴进行用力按压即可。

功效:大椎穴能够帮助防止感冒,特别是对于感冒引起的身体发热或者是高热不退。

发烧按摩涌泉穴助退烧

位置:涌泉穴位于人体的足底,在足底前部凹陷处。用力弯曲脚趾,足底前部出现的凹陷处。

手法:用大拇指指腹对涌泉穴进行点按即可。力度以感到微微的酸胀为宜。

功效:能够帮助散热生气,对感冒引起的身体乏力、鼻塞、口干等症状有缓解效果。

发烧按摩哪个部位退烧 发烧按摩穴位

定位:位于内脚踝往上约7指幅宽,在脚后方边缘约大拇指横宽距离的地方,左右各一。

按摩功效:退烧,舒缓宿醉,失眠,头晕,腰部疼痛,恶心呕吐和膝盖疼痛等症。

按摩方法:用手指指腹或指节按压,并以画圆的方式按摩。

定位:位于脚背隆起处,大脚趾与第二趾结合处的连接线上,左右脚各一。

按摩功效:治疗发烧和食欲不振,舒缓坐骨神经痛,腹泻和脚麻。

按摩方式:用手指指腹或指节按压,并以画圆的方式按摩。

定位:人的足底前部凹陷处,用力弯曲脚趾的时候,脚底前部出现的凹陷处即为涌泉。

按摩功效:散热生气,有助缓解感冒引起的发烧,身体乏力,口干,鼻塞等症状。

发烧按摩哪个部位退烧

外感发烧

采用清肺经,揉太阳,清天河水,推脊等方法,借以疏通经络,清热解表,达到退烧目的。

肺经位于无名指末节螺纹面,推时采用清法,即由手指末端向指根方向直推,连续200-300次。

太阳穴位于眉梢后凹陷处,推拿时采用揉法,即以双手中指端按揉此穴,连续30-50次。

天河水位于上肢前臂正中,推拿时用食指和中指,由腕部直推向肘,连续100-200次。

推脊是指用食指和中指在脊柱自上而下做直推,连续100-200次。

长期低烧

宝宝长期低烧,中医认为是由于久病伤阴而产生的虚热,治疗可采用揉内劳工,清天河水,按揉足三里,推涌泉等手法,借以调节脏腑功能,引热下行,虚热得以清退。

内劳宫位于手掌心,推拿时采用揉法,连续100-200次。

清天河水方法同外感发烧疗法相同。

足三里穴位于下肢胫骨前嵴稍外处,推拿时用拇指端在该穴按揉,连续50-100次。

涌泉穴位于足掌心前正中,推拿时用拇指向足趾方向直推,连续50-100次。

小孩发热按哪个穴位退烧

1、小孩发烧按摩大椎穴

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2、小孩发烧按摩肩井穴

该穴在颈部到肩端的中间部位,肌肉较丰富。两手拇指在前,食指和中指在后,提拿对侧该穴10次即可。此法可起到疏风及散寒解表的作用,尤其适合风寒感冒引起发烧患者。

3、小孩发烧按摩十宣穴

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4、小孩发烧按摩太阳穴

按揉迎香穴可散风清热,宣通鼻窍。按揉太阳穴用两手食指或中指尖以一定的力度揉按双侧太阳穴60~100次。

太阳穴位于头部侧面的颞部,眉外梢和外眼角之间向后一横指的凹陷处(快接近发际处)。此穴位可促进新陈代谢。

按揉太阳穴可清头明目,通络止痛。

5、小孩发烧按摩合谷穴

掐压按揉合谷穴用左(右)手拇指指尖,放在右(左)手的合谷穴上,适当用力掐压按揉60~100次。两手交替进行。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第二掌骨中点,即“虎口”处。取法:当拇、食指合拢时,大拇指与食指之间,便会有一稍微隆起的部位,在隆起的部位正中央即是。

按揉合谷穴可疏风解表,镇痛通络。

按摩五穴位有效退烧

十宣穴: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大椎穴: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曲池、合谷、外关穴: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也可按摩这3个穴,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刮痧疗法是人们常用的民间疗法之一,对高热也有奇效。可以选用上述穴位进行刮痧,也可以选背部沿督脉和膀胱经、腋窝、肘窝较大面积处,自上而下,先轻后重,刮至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痧点即可。

感冒发烧按摩穴位有哪些

1、大椎穴

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2、十宣穴

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3、曲池、合谷、外关穴

曲池: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

合谷: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

外关: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

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也可按摩这3个穴,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4、刮痧疗法

刮痧疗法人们常用的民间疗法之一,对高热也有奇效。可以选用上述穴位进行刮痧,也可以选背部沿督脉和膀胱经、腋窝、肘窝较大面积处,自上而下,先轻后重,刮至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痧点即可。

相关推荐

婴儿发烧按摩退烧穴位图示 水底捞月推拿法

操作方法:宝坐位或仰卧位,操作者坐其身前。用一手握捏住患儿四指,将掌面向上,用冷水滴入患儿掌心,用另一手拇指罗纹面着力,紧贴宝宝掌心并作旋推法,边推边用口对其掌心吹凉气,反复操作3~5分钟。 功效: 清心、退热、泻火,本法大凉,用于调理一切高热神昏、热入营血,烦躁不安,便秘等实热病症。

发烧按摩什么穴位

1、大椎穴 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2、十宣穴 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3、曲池、合谷、外关穴 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

小孩发烧按摩哪个部位退烧 小孩发烧按摩解析

按摩上述穴位,有清热解表,泻火除烦等作用,早晚各按摩一次有助于缓解发烧,头痛等不适。

小孩发烧按摩哪个部位退烧 小孩发烧常用按摩部位

定位: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按摩方法:搓热掌心,手掌成中空状,有节奏的拍打曲池30-50次。 定位:位于前臂正中,自腕至肘,成一直线。 按摩方法:将食指,中指并拢,用指腹自下而上推摩天河水30-50次,以皮肤发红,发热为度。 定位:位于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 按摩方法:将食指,中指并拢,用指腹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或推六腑,推30-50次,力度由轻至重,再由重至轻。 定位: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点

发烧只能打针吃药吗

发烧了,很多人会赶忙去医院打退烧针,或者吃点退烧药,其实,高烧时的体温,只要没有超过38.5摄氏度,其实不需要过于紧张。要是刚到37.2摄氏度,你就说是高温,忙着打针、吃药,那很有可能会把身体吃坏了,要知道是药三分毒。 其实,除了打针、吃药外,中医很好的帮助人们想出了另一个方法,通过按摩,进行缓解发烧,这样的方法,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在中医看来,穴位按摩是中华医学的组成部分,以经脉穴位为基础,以按摩为主要医治方式,进而能防病治病。不断的激发我们的经络之气,还能调整机能,起到祛邪扶正的作用。穴位不是单独

低烧头痛怎么办 穴位按摩

找准穴位,进行按摩刺激是缓解低烧头痛好方法。按摩位于肚脐旁边两寸处的天枢穴,用力摁2分钟,反复进行可促进低烧消退。如果还有头痛症状,可同时按摩风池穴、风府穴以及整个头皮,这样既能退热,又可除头痛。

按摩大椎可以退烧吗 大椎穴按摩方法

深呼吸,用食指缓缓用力按压大椎穴,缓缓吐气,持续数秒,再慢慢放手,如此反复操作10-15次。 也可以取坐位,低头,按摩者站立被按摩者身后,用大拇指沿着顺时针的方向对大椎穴进行按揉,按揉时间为2分钟左右;然后沿着逆时针方向进行按揉,同样按揉2分钟左右,直到局部感到酸胀方可停止。

发烧时按摩哪些穴位

合谷穴 合谷穴就是我们常说的“虎口”,处于手背第一和第二掌骨之间,合谷穴是比较好找的一个穴位,当我们把拇指跟食指并拢起来后凸出来的肌肉对应的凹陷处就是了。当出现发烧、发热时,按压合谷穴1分钟左右能疏风散表,起到退烧的作用。 曲池穴 很多人对曲池穴并不了解,曲池穴位于手肘附近,按摩这个穴位能激发阳气,起到解表清热、泻内火的目的。人们发烧的时候可以按压曲池穴2-3分钟,此外,中医还认为经常按摩曲池穴能预防肺经相关的疾病。 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颈部,低头时可以摸到颈后的2个椎骨,在椎骨中间凹陷处就是大椎穴了,发烧

发烧按摩什么穴位

大椎穴 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肩井穴 该穴在颈部到肩端的中间部位,肌肉较丰富。两手拇指在前,食指和中指在后,提拿对侧该穴10次即可。此法可起到疏风及散寒解表的作用,尤其适合风寒感冒引起发烧患者。 十宣穴 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

按摩治疗鼻子不通气都是按哪个穴位

鼻子不通气按摩穴位1:点迎香 用双手食指端的侧面,同时按于双侧迎香穴,并点按各50下。 鼻子不通气按摩穴位2:推搓面部 先将双手对搓,直到手心发热,然后用双手指推搓面部,包括鼻、额、颊。推搓面部,可促进面部血液流通,缓解鼻子不通气症状。 鼻子不通气按摩穴位3:按素穴 用右手掌心(劳宫穴),按在鼻尖上(素穴),逆时针方向揉50下,再用左手掌心按鼻尖顺时针方向揉50下。 鼻子不通气按摩穴位4:啄承泣、四白穴 用双手中指端,以雀啄承泣穴(眼球直下眼眶下缘)四白穴(目下1寸,承泣穴下)各50下。 鼻子不通气按摩